有什么的什么;有什么的什么;有什么的什么……句式写体育课上同学们排成做游戏的情

原标题:加藤嘉一:一个写作者的终结,就是不迷茫了 | 三明治访谈

“试一试,我家乡的胡椒茶。” 来到我的办公室时,加藤嘉一掏出一份礼物,像所有日本人一样客气。他西装革履,言谈举止充满着礼貌。他的中文在我听来达到了95%的标准程度,可能比带着浓郁南方口音的我更加易懂。

这是我们在远隔大洋的第一次采访之后数月,在上海的一次会面。

加藤嘉一身材挺拔,他的身高在日本男士中应该属于出众的一批,不知是不是归功于长年跑马拉松。从小学开始的每日奔跑,以及后来的坚持写作,使他很自然地将同样这么做的前辈村上春树视为偶像。更何况,他们还都曾经在波士顿的剑桥镇生活过,日日绕着查尔斯河慢跑。

在他所出的《我所发现的美国》一书中,加藤嘉一写道,他曾幻想过,自己跑步的时候会不会碰上村上?

但是和村上写下牧羊人的奇幻世界不同,加藤嘉一写的大多数是政治、社会的专栏文章。他很看重专栏作家这个身份,这是源自西方媒体的一个高贵传统,如同他十分欣赏的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一样。而他自己也是以西方媒体专栏作者这个身份在中国获得了广泛了认知度。2008年,24岁的他受时任FT金融时报中文网创始总编辑张力奋的邀请,在FT中文网开设专栏。他出众的中文写作能力和日本人对中国的观察视角,使他声名鹊起,成为“在中国最知名的日本人”。

十年过去,中国媒体行业沧海桑田。在鼎盛时期,加藤嘉一曾经在《南方周末》、凤凰博报、《瞭望东方周刊》、《VISTA看天下》等多个杂志开设专栏,并上过CCTV一套和凤凰卫视等节目。而十年后,他也轻叹自己的知名度有所下降。

2012年夏天,一叶知秋的加藤嘉一离开中国,到哈佛做访问学者。临行前他写下了一篇文章。寄望于自己在某天归来。

一年之后,他妻子也辞职工作来到他身边。在妻子研究生毕业,留在华盛顿工作之后,加藤嘉一也结束了美国三年后自己在辽宁大学短暂的客座教授生活,回到华盛顿定居。在那里,他成了中日美三国的第三只眼,他在西方媒体和智库的空间有所拓展。他经常应邀撰写关于中国的各种报告,用中日英三种语言同时写作。他过去积累的政界和学界资源还在日益加深。他和曾写下《日本中产阶级研究报告》的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先生交往甚深,他也拜访过写下“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他和相关使节以及学界专家经常交流意见。

他热衷于扮演这种角色。但又对中国传统媒体的迅速凋谢略感无奈,这使他正逐步失去一个重要的表达平台。而他自己又不熟悉甚至有点抵触微信公号等新媒体,至今还没有开设个人微信公号的计划。

一个34岁青年,在中日美三国之间用笔努力地扩展着自己的表达空间和存在坐标。这已经不是中国当前话语传播体系熟悉的写作语言和主题,但他依然坚持着。从在中国写中国,到在海外写中国,正如他所言,“中国”本身有无数个存在,换个角度看,也是另一片世界。

三明治:可以谈谈你小时候的写作经历吗?

加藤嘉一:我和大多数写作者不太一样。我小时候没想过写作这件事。小时候我们需要随着学校必修课写作文、小论文。高中毕业前,我都没有写过一篇文章。除了和跑步的训练日志之外,我也没有主动写过任何文章。那时候我作文成绩差,汉字也掌握得不好,语文考试大概也就65分左右吧。我们学的汉字是日式繁体字,写法、发音、意思和中文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学的汉字对学中文并没有帮助。所以我18岁到中国,学中文还是很费劲的,总是遇到自以为是的困境。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很不可思议的。

三明治:但你的英语一直不错?

加藤嘉一:我从小比较崇洋媚外,我从小非常喜欢用片假名表述的东西,比如罗马史、欧洲史,那些都是音译的。从小我对汉字是有距离感的。但在我所有科目里面英文是最好的。

三明治:在你的书中写到,你的父亲因为欠债,被黑社会追杀。从小你们家搬了20次家,这些经历对生活是不幸,对写作却可能是幸事?

加藤嘉一:和同龄人比我的故事可能比较多。中学的时候我作为小孩子,就同时要处理很多事情。我的生活素材很多。所以我现在的写作,也比较喜欢讲故事。但是中学的时候,我没有时间写,那时我每天没有睡过五个小时以上的觉。我需要训练跑步、打工、应对追债的人,作为长子照顾弟弟妹妹。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用文字表达什么。

三明治:那个时候,你每天的时间表是怎样的?

加藤嘉一:我那时每天凌晨3:15起床打工,然后骑车上学,单程15公里。7:30上学到下午五点,然后还要训练两个小时,还要做作业。每个月到一定时间点,就要付学费了。我和弟弟往往没法按期支付。那个时候,班主任会偷偷塞给我一个小纸条,意思就是你欠费。我上的学校是初高中连读的私立中学,同学的家境大多比较好,我这样的人比较另类。

三明治:既然穷,为什么要上收费的私立学校?

加藤嘉一:我算是运动家庭出身,我爸爸看我小学六年级已经长1米7,觉得我应该去上运动相关的中学,那时他的生意还没有破产。于是送我去体育比较有名的山梨学院大学附属中学。不过,我上的是成绩比较好的实验班,不像体育班每天只要上课到下午三点半就训练,全校只有我一个是既上实验班又练体育的。

三明治:你觉得练体育和现在你写作有什么关系?

加藤嘉一:日本的学校比较重视中国儒家的文武两道。文化成绩过不了,是参加不了比赛的。日本政界商界有很多是练体育出身。我大概从七八岁跟着父亲开始练习专业的跑步。由于在体育氛围较好的静冈县伊豆半岛长大、足球、篮球、棒球我都会一点。

在我看来,写作和跑步两者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毅力,得了解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要学会怎么理顺你的状态。如果面临10天之后的比赛,我就要安排自己怎么睡觉、吃饭,把状态调整到10天之后的早上八点,我觉得写作也是一样的。如果我要准备明天的题材,不管是严肃还是轻松的,我都会相应调整饮食和睡眠,我比较会搞状态。练体育要明白自己体质、思维、长处和短处,要客观认识自己。这和写作一样的,所以我特别明白,村上春树把写作、跑步和人生三位一体,我觉得他表达得特别到位。

三明治:小时候,报纸和书对你的影响如何?

加藤嘉一:我从小比较喜欢看英文报纸。初中三年级第一次出国去澳洲,产生了到联合国工作的愿望。所以我学英文、国际社会、地理很有动力。但直到高中毕业之前,除了田径有关的理论书和漫画,我没有主动读过一本课外书。小时候读过《三国演义》除外。那时我对文学没有兴趣,漫画自然会看一些。我喜欢《足球小将》和《灌篮高手》等。

三明治:我们来谈谈学中文的经历。

加藤嘉一:一开始我靠尽量不用花钱的方法学习,经常听收音机,还跟北大日语系同学结成语伴,第一个语伴是浙江温州人,我和她学了两年,每周1-2次。从“妈麻马骂”开始。到今天可能有朋友会说我的话有浙江口音。最麻烦的是声调,为了掌握声调,我花了大概两整周的时间,因为日语的声调都是平的。

我进北大那一年,正好发生了非典,上课很不正常。我就经常在宿舍读人民日报,就像我初中读英文报纸一样,读着读着就慢慢适应,学会阅读了。三个月后,我就能用汉语进行最基本的沟通,甚至讨论中国社会问题。专业课,一开始完全听不懂,很多老师普通话发音比我还差,而且他们上课时也经常自言自语。后来,我每次回到北京,听着儿化音都会很亲切。

三明治:你第一次发表中文文章是什么时候?

加藤嘉一:我记得2006或2007年吧,《瞭望东方周刊》开设一个叫“东游记”的专栏,邀请了几个老外来写在中国的见闻和所思所想,经朋友介绍,我成为了其中一个作者。记得我第一篇文章的主题为“一个日本80后眼里的中国”之类的。

三明治:那个时候,博客和BBS你用得多吗?

加藤嘉一:对我的中文写作来说,一个转折点是2008年上半年开始在《凤凰博报》上写博客。每篇有几万到几十万的阅读量。不久,我就受张力奋先生的邀请在FT中文网开了专栏,那段时间,依我看,FT中文网正好处于突飞猛进的高峰期,我也是从中的受益者。之后,我就比较自然地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VISTA看天下》等媒体开设专栏了。至于微博,我原来根本不打算开,那是时任《新周刊》执行主编的封新城先生推荐并鼓励我开的。我有IT恐惧,所以天涯BBS我没有上过,北大BBS还是上过的,了解一些校园内的动态和言论,毕竟是北大嘛,会有一些故事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我也看韩寒和徐静蕾的博客。

但相比之下,我还是最喜欢看报纸,《南方周末》每周必买,那时每天到北大东门的报亭买《新京报》,也买一些杂志。每月买报纸杂志要花100块以上。报亭的叔叔也很懂行,对不同报刊的位置摆放都很有门道,我经常和他们交流,有很多碰撞。那种碰撞令我怀念。当时中国的纸媒,那个环境系统,是一个共同体。

三明治:这个命运共同体现在基本就解体了。变成微信时代了。

加藤嘉一:对,变成新的共同体。我认为时代的变化,有些事情是挡不住的。“标题党”是现在新的“多党合作制”。现在中国的新媒体有点过于极端了。美国、英国、日本有社交媒体,但是传统媒体还是依靠原来的价值观和标准在发表自己的声音,内容和科技两者有时是竞争关系,最终怎么样是由读者说了算的,重要的是要让读者有选择。

三明治:你自己会考虑开微信公众号吗?

加藤嘉一:有朋友建议过。但我不知道怎么开,我也不认为自己会操作这个系统,它需要时间投入,也需要商业头脑。

三明治:可以找助手帮忙?

加藤嘉一:现在也不一定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我的写作规划已经有所固定,需要包括上日本和美国的媒体和智库,我已经有自己的写作计划。再多一个公众号,我会忙不过来。我没有想好,可能将来有一天会写,但没有想清楚之前,我还是偏保守的。

三明治:连资中筠先生都开微信公号了,你也可以开的。

加藤嘉一:了不起。我还有点抵触。

三明治:你现在的写作计划怎么样?

加藤嘉一:最近刚在中国出了两本书,一本自己写的,一本翻译的。固定的写作,给媒体的每月有3-4篇,给智库写的报告每月也有3篇左右。接下来,还是保持一年写一本书的节奏吧。

三明治:几种写作语言的切换是怎么做到的?

加藤嘉一:今天早上我用英文写了一篇智库的东西,用中文写了一个东西,下午写了一篇文章给日本的智库。对我来说,多语言已经不会互相打仗,甚至是一种愉悦。对日本人来说,中文和英文语法是差不多的,而日文的语法很不一样。

三明治:你主要思考的语言是哪种?

加藤嘉一:村上说他在用日文写小说时,已经在考虑如果作品被翻译成英文,读者能不能接受,要采用哪种句式更容易翻译。我也借鉴他,我一般用一种语言写作,就尽量用另一种语言来思考。这样会使语言表达得更独特一些。光靠内容出彩,有局限性,语言很重要。这种写作习惯从我大学时就开始了,那时我也做同声传译,是很好的语言训练,这种方式给我写作的语言方式带来一些灵感。

三明治:不只写作语言,你所处的生活方式也是在中日美三种方式中寻找平衡。

加藤嘉一:在华盛顿我可以和不同的智库、媒体、官员等交流,为写作寻找不同的灵感和素材。现在到处都有华人,我也经常和他们接触,每年也会回中国一两趟吧。你在中国能看到一种中国,但你走在不同地方,能看到不一样的,另外一种中国。太近了有时不好,太远了又看不到。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妥。

中国话题还是很热,最近日本媒体约我系列采访美国的中国专家。美国的智库、政府机构见我的时候,他们也问我有关中国的问题,几乎没人问我日本的问题。而且我不是中国人,在他们看来反而能提供一个视角,表达得也比较客观。

三明治:所以你是一个专栏作家,像托马斯·弗里德曼这样的定位,而且你比西方驻华记者有优势。

加藤嘉一:我也算是专栏作家。在美国,Columnist是一个受尊敬的职位。日本可能要到50岁以后才能有机会成为专栏作家。我也在想怎样做得更好,对自己一直有反思和怀疑。写作者不怀疑就完蛋了。我现在写的东西比在中国硬朗,在中国写的生活内容比较多(不得不)。如果我是英文世界出生的人,我的话语权肯定比现在大。但我作为日本人,我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文化结构肯定比西方人应该更了解。所以对于中国研究,我是有优势和劣势的,对此要有自觉,尽可能取长补短。一个写作者的终结,就是不怀疑自己,不迷茫了。

我作为写作者最荣幸的是,某一年在香港书展,我被作为名家受邀。当时有一个主办方的领导说,本来香港书展的主题是“华人作家盛典”。那一年只能写“华文作家盛典”,因为我是日本人嘛。我当时希望这是自己对中文写作做的一点贡献。

三明治:你最喜欢的作家还是福山吗?

加藤嘉一:傅高义老师,我也很喜欢。1930年出生的他,快90岁了,还在写从奈良时代起的日中关系的书,听他说,接下来还要写胡耀邦。福山先生看起来是个典型的日本人,但他出生就在美国,从小在美国的环境和制度下长大,他也不会日语。他写下《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时是1991年,才30多岁,很勇敢,了不起。不过他如今也承认,中国挑战了他的“历史终结论”。

三明治:你觉得现在中国官方也好,民间也好,对你的态度有变化吗?

加藤嘉一:非常大的变化。我也心情复杂。一个是中国读者对公共话题,国际问题的热情没有那么高了,以前谁来,都会有人坐到地板上。现在没有了。第二,离开一段时间之后,我也能感觉自己的知名度下降了。而我的知名度也是靠传统媒体带来的,而现在很多传统媒体平台都没有了。原来我和读者见面的时候,他们是拿着杂志过来的。我是对传统媒体念旧的,最好把作品登在报刊上,现在这种方式走不通了。我明显感觉到,能发声的,和读者对接的平台少了。

不像很多人在网上讨论过的,我从来没有被“封杀”过,出入境也是顺利的。2016年我应邀到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做客座教授,教国际关系的课。福山先生的《历史的终结》那篇论文是学期中的一个英文作业,我也用了约瑟夫·奈的书《美国世纪结束了吗?》的英文版作为教材。我到辽大教书,显然是是由官方批准过的。

这次在国内的新书分享会,本来定了《美国怎么了,中国怎么办?》的主题了,后来说,不要谈中国了。不过,我能感觉到,自己仍然享有比中国国内写作者稍微宽一点的尺度。比如,我这次《我所发现的美国》的出版(东方出版社)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当然,该被删的均被删了)。

三明治:写作者的自由度和程序员差不多,却没有程序员有钱。对于维持生活和金钱观你怎么看?

加藤嘉一:我谈谈我的现状。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北京奥运刚结束到世博会那段期间,在日本,中国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那段时间我在日本出版了几本关于中国的书,卖得都很不错。现在大环境发生变化。现在的出书、写作收入肯定不如当年,不过最起码日常生活没有问题,我至少能保持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当然,说写作赚不了钱,也不一定对,世上也有很多既优秀,又赚钱的作家。但我有自己的局限,我也开不了公众号拉广告。我还是希望自己把精力放在写作本身,即使传统一点,保守一些。

三明治:你的写作有什么小习惯吗?

加藤嘉一:没有什么习惯,但有自己的节奏。如果下周一要交一篇文章,我就会一周之前开始胡思乱想。我喜欢尽可能安静的地方,我喜欢写作的时候周围没有人,我需要旁边有一杯咖啡,但我不想去咖啡馆。不过在候机的时候,在飞机上我都能写。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有灵感。我也会常在写作时听音乐。

三明治:你会回日本老家写作吗?

加藤嘉一:伊豆在我内心扎扎实实地存在着。我的父亲已经不在了,但我的母亲、弟弟、妹妹还在那边。我还是偶尔回去,一年2、3次吧,总共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希望总有一天,会回伊豆的土地好好地、慢慢地、静静地写作,面对文字,就像当年川端康成在伊豆写伊豆一样。

在每一次书写里,我们都在创造自己

「每日书」写作本,点击图片购买

}

原标题:内容虽长,却是干货!高考阅卷老师教你备考英语写作

下半年学考选考越来越近了,本次英语科目考试既是学考也是高考,作为英语主观题的重头戏,读后续写和应用文写作有什么好的解题思路与技巧,怎样高效复习?不妨看看王璐老师和吴俊峰老师基于今年6月高考英语写作答题情况的分析和建议。

读后续写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形式,是模仿与创造、学习与运用相结合的写作活动。读后续写的题型特征是提供一段350词之内的语言材料,考生根据该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和所标示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

2018年6月浙江省高考英语卷中,读后续写题型再一次出现在写作第二节。从阅卷反馈来看,2018届考生的读后续写能力较上一次高考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说明该题型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正向反拨作用。

1.基于叙事类文本特征,深度解读语篇

解读语篇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解读语篇结构,搭建内容支架。

读后续写试题选择的文本通常是叙事结构的语篇,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序。拉波夫(Labov,1927)关于叙事结构的分析模式指出完整的叙事包括点题、指向、进展、结局、回应、评议等六个部分。一个完整的叙述的开始点是指向,接着是进展,然后是结局,最后是回应,评议渗透在进展和结局之中。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叙事结构都包括完整的六个部分。

本次试题中的短文是一篇以旅行为话题的记叙文,全文共324词,以时间发展为序,讲述了作者与父亲来到美国西部荒野,体验农场生活过程中骑马历险的故事。所给短文共四段,属于拉波夫叙事结构分析模式中的点题和指向部分。从结构来看,考生需要续写的部分应该是叙事结构中的发展、结局、回应部分,并渗透作者的评议。总的来说,在短文中作者写的所有经历和体验都是为了突出此次旅行是前所未有的,即原文第一段提到的

解读人物性格,搭建情感支架

续写的故事情节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对原文情感线索的分析。通过解读文本的已知情节,我们可以看出本试题中的主要人物“我”是一位从未体验过农场生活的少年,对农场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喜欢探险,敢于尝试新事物。而且到目前为止,农场度假对于“我”来说是新鲜、愉悦的。另外,父亲经常带“我”四处旅行,说明父子关系密切,父亲对“我”的关爱不言而喻。保罗叔叔是父亲的好朋友,热情好客……考生在续写故事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设定和情感的发展变化,使情节合乎逻辑。

解读语言风格,搭建语言支架

通过解读语篇的话题语言、功能语言、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考生尽量在续写中准确使用相关的语言,模仿其修辞手法,细化描写,为续写故事搭建语言支架。以本试题短文为例,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关注:

细节描写:如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活动描写等。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

2.立足关键词和段首句分析,合理构思情节

考生要续写出符合逻辑且结构紧凑的故事,必须先认真研读每段的开头语,分析所给关键词,然后通过设问罗列故事情节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和可使用的关键词,帮助自己厘清思路。虽然续写鼓励情节的创造性,但建议创意须合理,故事应体现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生宜选择自己最擅长发挥的情节展开故事。

考生在续写中至少要使用5个关键词语,需注意:在使用关键词语时根据时态和语态的需要,可以改变动词的形式,可以改变名词的单复数,但不要改变关键词语在原文中的含义和词性。例如:“track”一词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它在所给短文中是名词,意思是“小道、小径”,因此考生在使用时也须用该词性和词义。在例句“We tries to track the rabbit”中使用的“track”就与原文不符,不能作为划线的关键词语标出。

分析续写两段所给的段落开头语,第一段主要讲述兔子突然出现后发生的事,是整个叙事结构的发展部分,之后发生的一切使作者原本愉快的骑马之旅陷入危险。考生在构思情节时,要注意与下文的衔接。合理的情节设计包括:马受到惊吓后一路狂奔,于是“我”与父亲迷路了;“我”与父亲被兔子吸引,追逐兔子过程中迷路了……

第二段则应围绕“我”和父亲迷路后如何寻路返回、如何脱险展开,这是故事发展部分的高潮,划线关键词语“river,track”可作为展开故事情节的线索。续写的故事要有结局:是否脱险?合理的情节设计包括:沿河而行返回农场;成功找到来时的小径返回农场;保罗叔叔见“我们”迟迟未归,前来寻找,“我们”最终获救……

第二段的最后考生可对这次旅行或骑马遇险的经历适当抒发感情或发表议论,从而升华诸如父爱、体验生存过程、勇敢解决问题等主题。考生也可以撇开这些主题,从文章开头的“a vacation like never before”角度对旅行和遇险经历作一番总结,首尾呼应,使整个故事浑然一体。这就是叙事结构的回应部分。

将评议渗透在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中,重点表达作者随着情节的发展产生的情感的变化:迷路前好奇、愉悦(curious, delighted)—迷路后害怕、焦虑、后悔(frightened, worried, regretful )—获救时激动、如释重负(excited, relieved),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借助模仿和细节描写,有效提升语言

下面介绍两种在续写中丰富和提升语言表达的方法。

用词具体化。语言表达时选择specific words,而非general words。本试题的续写内容与“骑马”有关,大部分考生写马奔跑时使用run一词,其实有更加具体的词汇,如:gallop马疾驰、bolt (马因受惊吓) 突然快跑、trot 马小跑等。其他相关的话题语言还有:摔下马 fall off the horse;抓紧马 hold the

在本次续写中,考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情节逻辑不合理和语言表达不恰当两个方面。

从逻辑的角度来说,下列因素可能导致情节不合理:

忽略两段之间的衔接。第二段首句中的“We”说明续写的两个段落中的主人公始终是“我”和父亲,许多考生却只围绕“我”来编写故事,完全把父亲遗忘或构思了“我”与父亲失散后最终被父亲找到的情节,与第二段的首句无法衔接。

生词障碍。如:文中track一词的意思是“踩踏出来的小道、小路”,但许多学生理解成识路的工具、卡车、记号等,导致续写的情节不合逻辑。

神化动物。如果说“老马识途”,马能指路并将我们带回农场有一定的可能性,尚属合理,那么突然冒出来的兔子为了报恩或农场里的一只羊碰巧出现将“我们”带回农场这样的情节未免有些牵强。

思维跳跃。如:“我”骑在马上看到兔子后,立刻和兔子在草地上玩耍(读者的疑惑:不需要下马吗?);发现迷路后,不一会儿就突然听到Uncle Paul的声音(读者的疑惑:Uncle Paul如何知道我们迷路了?如何能那么快找到我们?)等。

从语言的角度来说,除常见的单词拼写错误、词组搭配错误、动词时态和语态方面的错误外,许多考生词汇有限,因此与“骑马”相关的话题词汇,如下马、拉紧缰绳、马疾驰、受惊等表达不准确。还有部分语言运用能力欠火候的考生为了追求所谓的高级词汇、短语或句式,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套用背诵积累的“高大上”的语言,导致语义、语境和逻辑的混乱,适得其反。

优秀的续写作文具备这些特点:情节设计合理加创新、语言表达准确且丰富、内容描写具体又生动、语句衔接连贯并顺畅、思想主题明确有升华。以下结合两篇优秀作文和一篇中档作文加以点评。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主题明确,故事情节设计自然流畅、合乎逻辑。考生在第一段中以“这只兔子与我在城里见过的兔子不同,从而激起了我的兴趣”为由引出“和父亲一起追逐兔子”的情节,与原文的思路契合、融洽度高。之后的 “失去兔子踪影”和“发现迷路”也在情理之中,并与第二段首句自然衔接。第二段围绕“父亲鼓励我想办法自救”、“沿河寻找出路”、“成功脱险”展开情节,将故事推向高潮,并巧妙地体现了“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家庭亲情主题。有效地使用了连接成分,如:thus, unfortunately, not until then, suddenly, after a while, seeing this使全文结构紧凑。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全文始终贯穿细致入微的描写(“采用show, don’t tell”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有效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第一段中通过面部表情描写表现作者看到兔子后的惊喜,引出“追兔”情节,通过心理活动描写“frantic with rapture”表现作者“骑马追兔”体验中兴奋和愉悦之情,引出“不知不觉迷路”情节;第二段中通过环境描写以及动作描写表现作者迷路后的紧张害怕,引出“父亲的鼓励”,通过语言描写表现父亲的沉着,升华文本的主题——父爱,通过面部表情描写表现作者脱险后的如释重负和喜悦之情,至此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smile;丰富的语法结构,包括倒装、非谓语结构、形容词和副词作状语等等。

minutes later等连接成分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另外,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该考生同样采用了“show,don’t tell”的写作手法,借助具体的细节描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带着读者一起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如:第一段中的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和动作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作者在马失控后恐惧的模样,感受到父子俩竭力控制马时千钧一发的紧张气氛。而在第二段中,考生则通过多次心理活动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逐渐放松的心理变化。

horse”。当然这是考生尝试使用高级的语法结构所致。文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有细致的动作描写等。

但本文在思维的衔接上存在明显的漏洞,导致情节不连贯。例如,第一段中,考生一开始只围绕“我”展开故事情节,之后却突然出现了“父亲安慰我”的情节,读者不禁疑惑:父亲何时出现的?要使情节连贯,考生应有必要的交代,可以这样修改:To my relief, after a while my dad found me and he comforted me, saying that there

同理,在第二段中,考生设计的情节是“我”如何找到小路、在返回农场途中遇到了保罗叔叔,再一次完全遗忘了父亲的存在,但是,文章后面却说“最后我们回到了农场”,情节断层,衔接突兀。建议将情节改成“我”提议父亲寻找小路,“我们”找到了路并遇到保罗叔叔,这样才能与下文连贯。

1.拓宽阅读视野,开设专题教学

读后续写的文本体裁多为故事类的记叙文,教师应基于英语核心素养,开设与此相关的专题教学课程,体验语言的赏析思用,如文学类的短篇小说和经典美文的欣赏及读写整合课,把语言知识融汇到经典语篇中去慢慢体验,利用原著小说开发读写微技能,拓宽学生的文学和文化视野,感悟情感教育,掌握解读英语短篇小说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改进学习方式,激活主动学习

以任务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慢读写节奏,给学生一种静思的微环境,慢阅读,细品味,勤修改。采用学生自由阅读和小组合作分享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研读、探究、体验、合作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同伴交流,从而丰富自我。在评价方式上,减弱对文本标准化的理解和对权威的服从,容许学生个性化观点和不同答案,倡导读写整合在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呈现思维的多元性,提升高阶思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3.重视语言训练,提倡得体表达

对于续写,老师们已经备考了两年,学生也有了自己的语料库,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但是,有些学生在写作时为写而写,为了刻意追求所谓的高级词汇、短语或句式而盲目套用一些连自己都没有理解透的佶屈聱牙的“高大上”表达方式,造成语义、语境和逻辑的混乱,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强语言训练,不仅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要重视从原文作者的视角剖析语言,还原作者使用语言的初衷,赏析用词的精妙,体会句子形式的丰富性和上下文的连贯性等特征,加强情景应用指导,让学生真正领悟如何恰当得体地使用这些“高大上”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仅仅让学生背几个句子,生搬硬套。同时,鼓励学生摘抄积累,分类整理描述性语言并在日常写作中积极运用、模仿原汁原味的佳句,多输入、多输出、多反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的第四次读后续写将进一步反拨高中英语教学,促进阅读与写作的有机整合,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要训练思维;既要从宏观的语篇入手,分析文本文体风格,又要训练写作的微技能。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进行长期的坚持和训练。

2018年6月浙江省高考应用文写作是应聘信体裁,情境设置上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用性较强,具有时代感,话题紧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理念要求。试题通过应聘“志愿者”体现社会责任感,通过“接待来访的外国中学生”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表达“相关经验和应聘目的”展示正确的价值观、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试题命制科学严谨,全面考查语言能力,传递课程改革理念,引导核心素养教育。

求职信包括自荐信和应聘信,是个体求职者向有关用人单位或相关领导介绍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才干,目的是让对方了解自己、相信自己,从而获得某种职位的书信文体。求职信具有针对性、自荐性、求实性的特点,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晰、态度诚恳、方向明确、文面整洁。

求职信如同求职者的“名片”,在结构严谨的前提下,要用积极的语言表明自己拥有能够满足特定工作要求的技能、态度、资质和自信,恰如其分地展现自己,用自己的“闪光点”来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切忌用缺乏自信和消极的语言,忌华而不实的大段描述。

[假定你是李华,你校英语协会招聘志愿者,接待来访的外国中学生。请你写信应聘,内容包括:1.口语能力;2.相关经验;3.应聘目的。

注意:1.词数8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下面结合参考范文和阅卷情况,谈写作过程中运用“5C”原则的答题要领。

Completeness(格式完整):考生必须熟知书信类应用文的格式,准确写出称呼语、正文、结束语、签名,以符合英语的写作习惯。有很多学生写出“Dear classmates”等称呼语,都是没有定位好人物关系的不得体的表达。写信人是向英语协会的负责教师递交应聘信,因此正确的称呼语是 “Dear Sir or Madam”, “Dear teacher”,

Clarity(表述清楚):审题要准确,内容要清楚。不少学生审题不清,写成了招聘信或通知,属于未完成或未适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分数降档。试题中,写信是为应聘志愿者岗位,目的可从“提升自我能力”或“文化传播”等角度展开,但有些学生将写信目的等同于应聘目的,从而遗漏应聘目的这一要点,导致信息不完整,自然影响得分。因此我们要认真读懂题目要求,确保内容要点齐全、主次分明。

这种语言过于繁琐和夸张,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因此达不到良好的表达效果。还有些学生写了一些难懂的生僻词或高级词汇。笔者认为,高级词汇的使用的确会提高作文分值,但是故意堆砌辞藻或使用盘根错节的句型结构反而会使文章较难理解。还不如准确使用大纲重点词汇和短语,做到表意清楚,语法无误,句型正确,效果好且易被接受。

Coherence(行文连贯):“按照内容要点展开写作,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表达法使文章内容连贯”是应用文评分的主要依据之一。例如参考范文中“I think I am… as I can …and I have... , working as … I love… and I hope… ”, 语义连贯,读起来赏心悦目。其连贯性除了体现在外显的衔接“I think”和“and”,更体现在内在的文气,如“I am suitable for this job as I can express myself freely in English”因果逻辑关系严密,展示个人自信和热爱集体的积极人生观。所以这篇范文结构组织合理,内容统一,读者能跟上写作者的思路和内在逻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连贯。

Courtesy(语气礼节):求职者与招聘人是较正式的公务关系,语气要礼貌自然,不要趾高气扬,也不卑躬屈膝,而应该抱着双方平等的态度。比如参考范文的开头语,开门见山,说明写信目的、消息来源和应聘职位,简洁明了,要点突出。结束语“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With regards, Li

在内容要点上,作者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抓住主要点,层层推进。在次要点上合理拓展,如“have previous experience working as a volunteer for G20”,这是很有价值的闪光点,易受招聘者的青睐。当然阅卷老师也喜欢这样有创意的“G20经历”,体现了地域特色和社会时代感。

chance等语义逻辑密切的相关词的复现,连接全文,形成一条完整的逻辑链;这种连接方式叫做语义承接,属于“暗承接”,即语义连贯,这一点往往是中国学生的软肋。还有另一种连接方式叫“明承接”即衔接,通过连接词将句子有机连接起来。作者将这两种连接方式互相配合,娴熟使用,使全文文气通畅,读起来一气呵成。

不足之处在于第三段中“give me a chance”表达不准确,最好改为“give me the chance”,特指此次应聘的职位。

总之,这篇文章格式正确,覆盖了所有内容要点,条理清晰,拓展合理,行文连贯,语气得体,而且应用了较多的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词组,表现出作者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技巧】运用因果逻辑,合理拓展细节

高考英语应用文写作从功能意念的角度考查学生表达建议、求助、投诉、邀请、推荐、感谢、评价、致歉等具体的交际能力,而所有与这些功能对应的交际内容基本上都可以与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句型叠加在一起,使句子的表意获得强化的效果。由于高考英语应用文写作所给的中文提示很少,考生需要对要点进行合理的拓展,如果能够使用因果逻辑来展开思考,可形成逻辑严谨、合情合理的好句子或好段落。

例如,在这篇作文中,作者采用了因果逻辑的思维方式合理拓展细节。其中要点一“I am writing to apply...”表结果(已知信息),“I found this position...”表原因(拓展信息),用因果逻辑关系展开写信目的,表达求职的迫切和真诚。要点二“I have a good command of...”表原因(已知信息),“contributing to...”表结果(拓展信息),用因果逻辑关系拓展口语能力的支撑细节,阐明口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要点三“I have previous experience of...”表原因(已知信息), “I can communicate with...”表结果(拓展信息),用因果逻辑关系拓展相关经验,进一步证明交际能力。要点四“I think it an excellent...”表结果(拓展信息), “broaden …and improve...”表原因(已知信息),用因果逻辑关系拓展应聘目的,再次表达强烈求职意愿。

上述四个要点的拓展方式要么把已知信息当原因拓展合理结果,要么把已知信息当结果寻找合理原因,都很好地说明了因果逻辑的运用价值,彰显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写出高分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

第一段亮明自己身份,说明消息内容,表明写信目的,并且自然地带出了应聘目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结构紧凑,简明扼要。

第二段提出自己能胜任的两个理由,用衔接性词语 “additionally”实现了前后句子的衔接,用“your essential requirements”和 “the job”实现了前后句子照应,从而保证了上下文的连贯与流畅。作者使用非谓语动词短语达到表达简练的目的,如“Equipped with...”上下文衔接紧密,句意表达完整清晰。

第三段结束语,虽是套话,但有套路,大胆使用了独立主格结构,表达强烈愿望,但不失优雅风度。

本篇作文内容完整、逻辑连贯、段落清晰、一目了然,三个段落之间紧密围绕应聘这一话题形成了一个语义网络,与情景语境融为一体,完全达到了预期的交际目的。要点齐、语言美、结构紧,语气和格式符合应聘信风格,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技巧】着力“开放性要点”,分析要点间关联

高考英语应用文写作基本上是提纲式或图表式的半开放性作文,考生要学会给写作要点增加适当的细节让文章内容饱满,而找出题目要点中的“开放点(即思维突破口)”是恰当增加细节的关键。

例如,本次试题中“相关经验(similar /previous/related /relevant experience)”是要点之一, 但此处“相关”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大部分考生写的是志愿者的经验,也可以是组织活动的经验、外事活动的经验、交换生的经历。在这篇作文中,作者着力开发“相关经验”,“having served the community as a volunteer for

在要点齐全的情况下,大部分考生只是循规蹈矩地按照试题所给的要点顺序组织语言,未仔细思考各个要点间的衔接和逻辑关系。如:口语能力和相关经验是写信人认为能够胜任的理由和优势,但是应聘的目的与前面这两点并非并列或递进关系,所以使用besides或last等关联词衔接并不妥当。在这篇作文中,作者将应聘目的调整到文章开头第一段,是很好的思路,当然也可以放在第三段结尾。

本篇作文结构是完整的,整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尽管能有意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在遣词造句方面表现出一定功底,但繁缛冗长,文不对题,要点不明,逻辑不清,内容缺乏连贯性。具体表现如下:

本文逻辑性较弱,行文刻意追求上下文衔接,过多而又不恰当地使用衔接词如However, Thus, Meanwhile,感觉机械生硬,弄巧成拙。另外还有些语法错误比如“an volunteer” 的冠词错误,“make contribution for”的介词搭配错误。

本文词数为125,严重超出规定字数。

考场中档作文的分析反映了碎片化的、脱离语境的学习导致学生忽略主题,语篇意识不强,文化意识不够,思维发展薄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

改变碎片化,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要学会根据语境和参与者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开展有效的交流,从而领悟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树立有效交际的意识。应用文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功能,接近学生生活体验,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兴趣点,创设有真实需求的现实语境,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话题系统化,重视语篇资源的整合

应用文写作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遵循应用文写作规矩,明确应用文的体裁而选择合适的格式,明确写信目的与对象而选择合适的措辞,正确使用常用句式和模板。以话题为中心组织语言具有特定的语境要素,能满足特定的交际需要,做到“整进整出”,可将应用文整合成邀请与祝贺、感谢与道歉、求助与建议、推荐自荐与招聘应聘、通知报道与日记演讲、产品介绍与商务投诉等系列。

训练科学化,重视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文批改可采取自评和互评相交替,点评和面批相结合,提倡二次甚至三次批改和修改,每次修改都是一次反思、淬炼和悟道,从而习得经验,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提升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开展专项训练,可侧重主题训练、审题训练、构思布局训练、逻辑思维训练、语言得体性训练、连贯性训练,提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训练过程。学生需要增强读者意识,学习篇章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验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实践,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从而写出格式规范、语言简洁、交际得体、达到预期写作目的的优秀作文。

原文刊载于《浙江考试》期刊2018年第9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课上同学们排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