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细打一古代人名木质下粗上细,上面还有个小盘是什么器具

当前位置: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马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马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方案.在该方案中他分别把栓有一个小盘的两根细线通过支架上的滑轮系在小木块的两端.(1)该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对象是______,对两侧放置砝码的小盘的要求是______.(2)探究过程中他将两个50g的砝码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盘内,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______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他还将木块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是为了探究不在_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接着,他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10g的小砝码,发现小木块仍然静止,其原因是:______.请写出一个改进该探方案的措施: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实验时通过观察小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小木块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来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因此研究对象是小木块.实验时,盛放钩码的小盘也要对小木块施加拉力,为了防止小盘的拉力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要两个小盘的质量相等.(2)两个砝码质量相等,提供的拉力也相等,这是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的平衡是否产生影响.木块转过一定角度后,两个力不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是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共线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10g的小砝码后,此时木块受到右边的拉力大于左边的拉力,此时木块相对于桌面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因此桌面对木块产生了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对实验造成了影响.为了减小桌面的摩擦力造成的影响,根据减小摩擦的方法,可以把木块换成装有轮子的小车或把木块换成轻质纸板等.故答案为:(1)小木块;质量相等;(2)大小;同一直线;(3)木块与水平面间存在较大摩擦;把木块换成装有轮子的小车或把木块换成轻质纸板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马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主要考查你对&&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等值:两个力大小相等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共线: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说明:①二力平衡时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②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既可用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也可根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来确定受到的力是否平衡隐含“二力平衡”的变形题:&&& 考查二力平衡与平衡状态的试题很多,形式变化多样,有一些条件很直接,而有时具有隐蔽性,但始终遵循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对应关系,准确把握这一关系,适应多变题型。题型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图所示,各用4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4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大小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弹簧一端固定(与挂环相连的一端),叫做固定端;另一端与挂钩相连,叫做自由端。测量时,使固定端不动,拉力拉挂钩使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越大,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大小,是一端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的受力之和所以在本题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而把弹簧测力计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合力是零。答案:D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对力是否是平衡力,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只要两个力“同体、等大、反向、共线”,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另一种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判断,如果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受到一对力而运动状态保持不变,那么这一对力就是平衡力,反之,就不是平衡力。例1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七,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解析:互为平衡力的两个力应满足:受力物体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A 项中的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 项重力和支持力四个条件都符合,是平衡力;C项中的两个力不满足受力物体相同和方向相反的条件,不是平衡力;D项中的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刚好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B二力平衡的意义:&&& 二力平衡是力的分析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若一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我们了解了其中一个力,对另一个力也就了如指掌。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将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重力,根据等大、反向、共线的关系,也就知道了支持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 二力平衡的作用效果:&&& 二力平衡的效果不仅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还使物体发生了形变(只不过有时效果不明显,但形变还是有的,如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发生了微小形变)。因此,两个力并不是完全抵消而没有产生任何力的作用效果。补充:(1)物体在两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再加一对或多对平衡力,物体将仍然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可以通过受力图形象地描绘出来。二力平衡的应用: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时,就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2)放在桌面上的花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桌面对他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3)悬挂着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吊线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二力平衡。(4)在水平道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水平方向受到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二力平衡。(5)在竖直方向,汽车受到向下的重力和路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发现相似题
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马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16028187132207668258604241534151552&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知识点 & “(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习题详情
15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1.8%
(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得到以下一组实验数据:
x/cm&0&2.00&4.00&6.00&8.00&10.00&FIN&0&0.5&1.0&1.5&2.0&2.5&①在图1乙中画出弹簧伸长量x随弹簧所受拉力F变化的图象;②根据表中数据或你所作图象得到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③试猜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压力越小,弹簧的压缩量越小&.(2)如图2所示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开关S的通断&来控制;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P的滑片位置&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3)某科技活动小组用质量分布均匀的一把木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盘、细线、一盒砝码等器材,自制一台简易天平,已完成部分如图3所示.①为了能用该简易天平直接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将提纽T移至5&cm处;②小组中某同学在用该自制好的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时,右盘中放有50g砝码一个,20g的砝码一个,2g的砝码两个,提起提纽时木尺处于水平位置,则所测物体的质量是0.222&kg.(4)为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所用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可以根据需要得到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池组、电键、导线等.①现将这些器材连成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尚有两根导线未连接,请以笔线当导线,将这两根导线补画在图中;②闭合电键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右&端(填“左”、“右”);③实验中得到下表中数据:
&电阻(Ω)&电流(A)&电压(V)&第一次测量&5&0.20&1.00&第二次测量&5&0.40&2.00&第三次测量&10&0.20&2.00&由第一、第二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由第二、第三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08-绵阳
分析与解答
习题“(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得到以下一组实验数据:
{[x/cm][0][2.00][4.00][6.00][8.00][10...”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①做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关系图象时,首先要确定横轴、纵轴代表的物理量,确定合适的标度,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对应的点,最后描点连线得到图象;②根据拉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变化总结结论;③根据前面的结论作出合理的猜想.(2)①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②滑动变阻器改变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改变滑片的位置.③体现电磁铁磁性大小的方法:用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oL1=F2oL2,据此确定支点的位置和物体质量的大小.(4)①要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需要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串联电阻两端电压,据此连接电路;②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滑片要位于最大阻值处;③要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要明确实验探究的问题,明确实验过程中控制的物理量和改变的物理量,据此得出结论.
解:(1)①横轴代表拉力,纵轴代表弹簧的伸长量,描点连线得到图象如下:②由图象得到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③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由此提出猜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压力越小,弹簧的压缩量越小.(2)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可以改变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用用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体现.(3)①为了能用该简易天平直接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自制天平的实质应是等臂杠杆,由图知,直尺长度为10cm,所以提钮应该在中点--5cm处;②∵F1oL1=F2oL2,∴G1oL1=G2oL2,m1goL1=m2goL2,∴m1=m2oL2L1=74cm×6cm2cm=222g=0.222kg.(4)①要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需要电压表测量电阻箱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串联,滑动变阻器已经连接了左下方的接线柱,选择上面的任一接线柱与电阻箱串联即可.电路连接如下图4:②滑动变阻器已经选择了左下方的接线柱,为使闭合开关之前接入电路电阻最大,滑片要位于最右端;③由第一、第二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由第二、第三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答案为:(1)①图象如下图乙:②大;大;③小;(2)通断;滑片位置;数目;(3)①5;②0.222;(4)①如下图4:②右;③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此题是综合实验题,考查了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电磁铁的特点、杠杆平衡条件和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形式既有规律的探究,也有实验的操作,实物图的连接和图象的作法,涵盖范围广,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得到以下一组实验数据:
{[x/cm][0][2.00][4.00][6.00][8.0...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得到以下一组实验数据:
{[x/cm][0][2.00][4.00][6.00][8.00][10...”主要考察你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知识点的认识】在研究涉及到几个变量的物理问题时,常常采取只允许一个条件改变、其它条件不变的方法来进行探究.控制变量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中.例如:在研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确定对象是电流以后,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先控制一个物理量--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另一个物理量---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最后综合这些关系得出结论.又如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探究性实验一般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命题方向】物理规律中经常出现有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实验结论的表述用控制变量法的这些都是中考命题的关键.【解题方法点拨】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接触比较多的一种探究方法,需要掌握.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应该控制哪些因素不变,改变哪些因素;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同时要注意实验时的控制变量.
与“(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得到以下一组实验数据:
{[x/cm][0][2.00][4.00][6.00][8.00][10...”相似的题目:
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只能验证猜想1只能验证猜想2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2013o大丰市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将看3D电影的两只镜片P、Q平行放置,把发光的白炽灯放在P的左边,分别在A(PQ之间)、B(Q右侧)两处透过镜片观察白炽灯.旋转P,A处亮度不变,B处亮度变化明显.把白炽灯换成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旋转P,A、B两处的亮度均变化明显.下列推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白炽灯发出的光与液晶显示器发出的光性质相同在A、B处观察到白炽灯通过镜片的光的性质相同在B处观察到液晶显示器通过镜片的光,与白炽灯发出的光性质相同在A处观察到白炽灯通过镜片的光,与液晶显示器发出的光性质相同
细心的淞淞发现:“瓢泼大雨”以很大的速度落到地面,“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告诉他,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会越来越大,而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淞淞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淞淞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淞淞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1&2&3&4&5&小球质量(g)&2&5&45&40&&小球半径(cm)&0.5&0.5&1.5&2&4&小球收尾速度(m/s)&16&40&40&20&&(1)通过比较1号和2号小球可以得出结论:&&&&.(2)编号为4号的小球,受到的最大阻力为&&&&N,依据的原理是&&&&.(g=10N/kg)(3)淞淞想探究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小球的半径是否有关.与4号小球做对比,请给5号小球的质量设置合适的数据填在表中,以便完成探究.
“(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2(2013o大丰市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将看3D电影的两只镜片P、Q平行放置,把发光的白炽灯放在P的左边,分别在A(PQ之间)、B(Q右侧)两处透过镜片观察白炽灯.旋转P,A处亮度不变,B处亮度变化明显.把白炽灯换成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旋转P,A、B两处的亮度均变化明显.下列推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3细心的淞淞发现:“瓢泼大雨”以很大的速度落到地面,“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告诉他,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会越来越大,而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淞淞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淞淞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淞淞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1&2&3&4&5&小球质量(g)&2&5&45&40&&小球半径(cm)&0.5&0.5&1.5&2&4&小球收尾速度(m/s)&16&40&40&20&&(1)通过比较1号和2号小球可以得出结论:&&&&.(2)编号为4号的小球,受到的最大阻力为&&&&N,依据的原理是&&&&.(g=10N/kg)(3)淞淞想探究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小球的半径是否有关.与4号小球做对比,请给5号小球的质量设置合适的数据填在表中,以便完成探究.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2(2013o大丰市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将看3D电影的两只镜片P、Q平行放置,把发光的白炽灯放在P的左边,分别在A(PQ之间)、B(Q右侧)两处透过镜片观察白炽灯.旋转P,A处亮度不变,B处亮度变化明显.把白炽灯换成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旋转P,A、B两处的亮度均变化明显.下列推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3细心的淞淞发现:“瓢泼大雨”以很大的速度落到地面,“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告诉他,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会越来越大,而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淞淞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淞淞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淞淞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1&2&3&4&5&小球质量(g)&2&5&45&40&&小球半径(cm)&0.5&0.5&1.5&2&4&小球收尾速度(m/s)&16&40&40&20&&(1)通过比较1号和2号小球可以得出结论:&&&&.(2)编号为4号的小球,受到的最大阻力为&&&&N,依据的原理是&&&&.(g=10N/kg)(3)淞淞想探究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小球的半径是否有关.与4号小球做对比,请给5号小球的质量设置合适的数据填在表中,以便完成探究.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得到以下一组实验数据:
{[x/cm][0][2.00][4.00][6.00][8.00][10.00][FIN][0][0.5][1.0][1.5][2.0][2.5]}①在图1乙中画出弹簧伸长量x随弹簧所受拉力F变化的图象;②根据表中数据或你所作图象得到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____,弹簧的伸长量越____.③试猜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压力越小,弹簧的压缩量越____.(2)如图2所示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开关S的____来控制;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P的____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____来确定.(3)某科技活动小组用质量分布均匀的一把木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盘、细线、一盒砝码等器材,自制一台简易天平,已完成部分如图3所示.①为了能用该简易天平直接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将提纽T移至____cm处;②小组中某同学在用该自制好的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时,右盘中放有50g砝码一个,20g的砝码一个,2g的砝码两个,提起提纽时木尺处于水平位置,则所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kg.(4)为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所用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可以根据需要得到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池组、电键、导线等.①现将这些器材连成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尚有两根导线未连接,请以笔线当导线,将这两根导线补画在图中;②闭合电键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____端(填“左”、“右”);③实验中得到下表中数据:
{[][电阻(Ω)][电流(A)][电压(V)][第一次测量][5][0.20][1.00][第二次测量][5][0.40][2.00][第三次测量][10][0.20][2.00]}由第一、第二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____;由第二、第三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得到以下一组实验数据:
{[x/cm][0][2.00][4.00][6.00][8.00][10.00][FIN][0][0.5][1.0][1.5][2.0][2.5]}①在图1乙中画出弹簧伸长量x随弹簧所受拉力F变化的图象;②根据表中数据或你所作图象得到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____,弹簧的伸长量越____.③试猜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压力越小,弹簧的压缩量越____.(2)如图2所示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开关S的____来控制;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P的____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____来确定.(3)某科技活动小组用质量分布均匀的一把木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盘、细线、一盒砝码等器材,自制一台简易天平,已完成部分如图3所示.①为了能用该简易天平直接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将提纽T移至____cm处;②小组中某同学在用该自制好的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时,右盘中放有50g砝码一个,20g的砝码一个,2g的砝码两个,提起提纽时木尺处于水平位置,则所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kg.(4)为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所用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可以根据需要得到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池组、电键、导线等.①现将这些器材连成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尚有两根导线未连接,请以笔线当导线,将这两根导线补画在图中;②闭合电键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____端(填“左”、“右”);③实验中得到下表中数据:
{[][电阻(Ω)][电流(A)][电压(V)][第一次测量][5][0.20][1.00][第二次测量][5][0.40][2.00][第三次测量][10][0.20][2.00]}由第一、第二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____;由第二、第三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____.”相似的习题。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马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方案.在该方案中他分别把栓有一个小盘的两根细线通过支架上的滑轮系在小木块的两端.(1)该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对象是______,对两侧放置砝码的小盘的要求是______.(2)探究过程中他将两个50g的砝码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盘内,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______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他还将木块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是为了探究不在_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接着,他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10g的小砝码,发现小木块仍然静止,其原因是:______.请写出一个改进该探方案的措施:______.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实验时通过观察小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小木块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来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因此研究对象是小木块.实验时,盛放钩码的小盘也要对小木块施加拉力,为了防止小盘的拉力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要两个小盘的质量相等.(2)两个砝码质量相等,提供的拉力也相等,这是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的平衡是否产生影响.木块转过一定角度后,两个力不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是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共线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10g的小砝码后,此时木块受到右边的拉力大于左边的拉力,此时木块相对于桌面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因此桌面对木块产生了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对实验造成了影响.为了减小桌面的摩擦力造成的影响,根据减小摩擦的方法,可以把木块换成装有轮子的小车或把木块换成轻质纸板等.故答案为:(1)小木块;质量相等;(2)大小;同一直线;(3)木块与水平面间存在较大摩擦;把木块换成装有轮子的小车或把木块换成轻质纸板等.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线表线条粗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