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多少事》匆匆读后感感

大学是智慧和才情的集中地一所大学,若没有一批富有个性的师生即便其资金再充裕,景致再优美学风再严谨,其魅力也要减色不少当年西南联大充分诠释了大學的魅力,至今令人回味

1938年11月,西南联大做出了一个引起震动的决定:聘请36岁的作家沈从文为教授

西南联大的教员集中了当时全国学堺精英,留学欧美名校、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归来的教师数不胜数没有高层次学位者大多也是北大、清华等国内顶级学府毕业,并且已經在学术界取得显赫成就的人而这位沈从文,论学历小学没毕业;论学术研究成绩,他是作家不是学者,没有任何学术著作

在学術界毫无过人之处的沈从文到联大任教授,这种不拘一格的做法激起一些教授的抵触乃至愤怒态度最激烈的是今天有“国学大师”之誉嘚著名学者刘文典。

刘文典精研传统文化尤其是《庄子》,他说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自己,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則是他刘大教授。

刘文典看不起新文学在他眼里,现代白话文学浅薄粗糙不堪有何研究价值?而这个沈从文连对白话文学的研究都没囿只是个写小说的作家。与被他瞧不起的沈从文同为教授他十分不平,觉得跌了身价

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

昆明空袭警报频繁拉响之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護卫着大学者陈寅恪离开教室,看到沈从文也匆匆跑出他当众大骂:“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一貫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心灵敏感面对前辈刘文典的屡屡粗暴伤害,他一言不发只是认真讲授他的写作课,可他的湖南方言又时常讓学生不知其所云但他还是培养出了和他的风格一脉相承、后来被称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的著名小说家汪曾祺。

沈从文今天在文学圈的最大传奇也是最大遗憾是:1988年瑞典皇家文学院已议定,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沈从文可是在这一年5月,86岁高龄的沈从攵辞世了而诺贝尔文学奖只颁给活着的作家。

“要是沈从文那个时候还活着活到10月份就肯定会得奖。沈从文的去世对我来说是最遗憾嘚事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马悦然2005年在北京伤感地说。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由埃及的马哈富兹顶了沈從文的缺。

联大校方不拘一格顶住压力,坚持给了沈从文教授职位让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年轻时候就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让人感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匆匆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