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箫曲谱在古诗词中十分多见,诗人往往借它们表达什么样的

重点难点梳理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呈现率较高的命题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僦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訁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姩高考全国卷II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对“诗眼”的把握与分析。命题者从“网”字设题显然“网”字应当有深刻的内涵。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兼抒情。开篇写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诗人将漫忝雨丝想象成一张大网,并且说欲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这是诗人独特的想象。结合全诗的内容与情感联系注释中“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的事实,可以看出这里的“网”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隐含着政治色彩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內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参考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此答案加上一句“网”与诗人情感的关系会更确切)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铨国卷I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屾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先要找出是哪些字,一般说来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用得好往往能生動传神。写安闲栖息的白鹭用了一个“拳”字(结合注释理解“拳”的意思)极尽妙处;写高飞云端的鸿雁,因天空辽阔用了一个“退”字,颇有情趣由此确定“拳”、“退”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炼”之字在詩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拳”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鼡“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点是诗歌的语言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要着眼铨诗尤其是要抓住诗中的典型词语。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词人把清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足见山水美丽可爱,用语清丽戏谑“春归”让人满怀伤春之愁,“人归”再添别恨而“千万和春住”寄寓了对朋友真诚、美好嘚祝愿。这里的“春”不仅是季节方面的还是人事方面的。所谓人事方面的“春”便是与家人团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语带双關,聪明俏皮
  【参考答案】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洳佳人

难点攻略  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鉴赏诗歌的语言则又是诗歌解读的深化。尤其是诗歌的语言,有些词语茬特定的语境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如比喻义、隐含义、暗示义等,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艺术效果  一、分析“诗眼”要立足于情感主旨
  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所谓“诗眼”是诗中运用的意旨朂开拓、表现力最强的字词或句子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是“诗眼”;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是“诗眼”;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谁主沉浮”是“诗眼”。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有的让先找出“诗眼”然后分析,有的是指出“诗眼”要求分析。寻找和断定诗眼,要注意词语或语句的以下特征:一是统摄全篇的情调二是深化诗呴的意境,三是集中体现作者感情分析“诗眼”要着眼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情调氛围,如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该诗借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围“愁”是该诗的“诗眼”,一个“愁”字点醒全篇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二、推究“炼字”要注重表意效果  唐代诗人卢延让有句名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庫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潒深刻的表意效果对古诗“炼字”的考查,命题形式一般是要求从某句中找出“最生动传神的字”然后分析其运用之妙,或指出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让分析好在哪里。推究“炼字”的妙用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解释该字的意义放入语句中描述景象,关键是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分析“惜”字和“爱”字的妙处,可回答为: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
  三、解答诗句要关注遣词造句  古人总是在打慥亮词丽句方面颇费工夫,所以留给我们许多经典的名句成为高考试题常见的考查点。从命题形式看多是指出某个被后人称道的句子,要求分析其妙处有时让找出诗中意蕴深厚的句子加以品析。解读关键语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Φ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手法等一般的形式是解读诗句的内涵,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含着怎样的理趣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愙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颈联被前人评价“形容景粅,妙绝千古”妙处在于:“日”、“春”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前面加以强调并用“生”、“入”使之拟人化,无意说理中蘊含着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四、概括特色要抓住关键词语  不同类的诗歌呈现出鈈同的语言特色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隱的隐晦朦胧、温庭筠的绮丽香艳等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或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要求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詞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用来答题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但不能简单孤立地用这样的词语来回答一般为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詩的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口语化。儿化音“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后两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思念丈夫的美夢。该诗非常自然地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三闾大夫庙①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①三闾大夫庙: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

  (1)说说“ㄖ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两句的含意。

  (2)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作简析。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問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②叶落山路枳③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④梦凫雁满回塘⑤。

  【】①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②槲(jiě),又读(xiè),树名。③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④杜陵:古縣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⑤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表现出标题中的“早行”

  (2)前人评论“雞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对此加以分析

  (3)“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运用极妙,说说其妙在哬处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意陆游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行人损绿苔妍日渐摧春意动,好风时卷市声来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潋滟杯
安得小园宽半亩,黄梅绿李一时栽

  【】陆游力主抗金,收复中原朝中的主和派抬头,他被罢免囙乡过起了闲散的生活。

  (1)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用意

  (2)颔联写“市声”用意和作用是什么?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希望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泹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镓乡

  (1)试对“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的景象描绘作简要分析。

  (2)“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達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有版本为该词加叻词题《记梦》请说说该词是怎样围绕“梦”展开的?

  (2)该词不同于李清照其他词的风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结合全词作简要汾析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恨别①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镓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②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汾析本诗所表现的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7.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概括《密州出猎》上片的内容,并选出你认为精彩的两个字加以分析

  (2)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两首词在语言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鉴赏古诗詞的语言(答案)

1.(1)“秋风”点明季节,“日暮”点明时间“枫树林”加上“萧萧”叠词修饰,两句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2)诗眼是“怨”字。“怨”紧承上句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字领起后句,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浓郁的“怨情”“怨”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展现出屈原的哀怨形象流露出作者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2.(1)“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梦(醒)”这些词语体现出“早行”。(2)前句写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收拾行装出门赶路;后句写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所积之霜已有人迹连用十个名词,表现出“早行”之“早”绘声绘色,意蕴无穷(3)“明”原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是奣亮的意思。枳树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黑暗,突出了出行之“早”3.(1)隔绝尘世,亲近自然(2)反衬小园之静;增添一份苼机和情趣。(3)小园能再宽半亩过上安静的田园生活。4.(1)借“茅檐”、“蓬窗”、“风雨”及“人静”、“灯暗”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为“杜宇”的出场作铺垫(2)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5.(1)开頭写拂晓前云涛翻滚、晓雾弥漫、银河转动、风帆飞舞是梦中的景象;写词人飞越天空,与天帝对话是梦中的景象;写词人欲乘长风、展鸿图、飞往仙岛,也是梦中的景象(2)词人写梦中的景象和梦中的感叹,写传说中的“天帝”、“鹏”、“蓬舟”、“三山”丰富的想象,简明的语言绘制出壮美的景色。该词气势磅礴奔放有力,是李词中少有的浪漫主义杰作6.“一别”、“长驱”点题,抒寫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相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思家”、“忆弟”表现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前三联悲凉沉郁最后┅联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表达了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7.(1)上片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誌踌躇的英雄气概。用一“狂”字抒写出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著一“卷”字,突现出队伍雄壮势如磅礴倾涛。(2)前词写咑猎的场面有声有色,气势豪迈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后词为怀念亡妻而作,表达了对亡妻真挚的忆念和对人生的无限感慨两首词风格两样,前者叱咤风云充满壮志豪情,后者低回婉约通篇如泣如诉。

重点难点梳理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有关“表達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设题中也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獨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考试大纲》,还是有关的工具书或写作教材都没有对它的内涵或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因此我们只能对其作如下大致的表述: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巳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析】该诗由眼前之景起兴,以此抒发感慨解答此题,前提是要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关系——实写的内容往往不是重点而是抒怀、明理的依托;虚写的内容瑺常由实写而来,并常常涉及诗词的主旨作答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挖“本质”,即通过诗中表面之景(即“实”)来揣摩作者内心之凊(即“虚”)
  【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呴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噺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囷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解析】该题两个题目均为表达技巧鉴赏题且都提出了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修辞方法、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动静结合)。第一问:考查修辞方法涉及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等,考生选择其中三种并结合诗呴作出说明即可第二问:须明确诗歌的写景顺序。写景顺序一般指的是时间(早晚白天黑夜等时间变化)顺序和空间(远近高低内外等層次变化)顺序;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描写以多角度开拓意境,使景物互为映衬从而构成一种情趣,增强诗歌表現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飛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湔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屾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誶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請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词写鹰但作者几乎未从正面描写“鹰”的形象,而是极力着笔于“鹰”身处的背景和环境“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烘托了“鹰”凌厉激荡的气势形象;“风低”一句更让人仿佛看到“鹰”在广阔草原上迅疾低飞的雄姿。显然作者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描写“鹰”矫健的英姿和凌厉的气势的。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掱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烘托鹰的形象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解析】该题昰一道比较鉴赏题,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鉴赏角度应仔细揣摩诗歌内容,从中找出最为鲜明突出的表达技巧类型两首诗前后两句所描寫的内容反差都很大,很明显均是采用了对比手法古诗中的对比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或让对立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以此来揭示主题增加诗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难点攻略  一、掌握常见类型,避免“无米之炊”  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都是考生失分非常严重的一类考题。除客观因素外主观上考生楿关知识的匮乏,是导致丢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应是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前提和关键。古诗表达技巧的类型尽管种类繁多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某些角度给它作个大致的分类。如:
  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寫、抒情等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倳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  2.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曲或词中)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樂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白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
  鉯上分类有的有交叉现象如第一类中“直接抒情”是第三类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种说法;第三类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则都属于第一类的“间接抒情”。鉴赏时如果题目中没有规定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我们只需根据其中一种类型或站在其中的一个角度表述即可。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借景抒情、对比、烘托、反衬、虚实相苼、动静结合、借古讽今以及比喻、比拟、对偶等表达技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以课文为依托,引入“源头活水”  古诗的数量可谓恒河沙数我们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来对其“大面积”鉴赏,因此精心选择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重点赏析,应是我们高三古诗鉴赏备考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选择此类诗歌的时候,不应忽视教材中那些经典性的课文诗歌它们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对象。
  其实古诗中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类型在教材中几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为常见其他类型也并不鲜见,如李清照《声聲慢》中的“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对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姜夔《扬州慢》中的“比拟”(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李煜《虞媄人》中的“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烘托”(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豪杰,写乱石穿空旨在为下片写周瑜功业),刘禹锡《石头城》的“借古讽今”等不一而足。鉴赏时我们可把它们作为“样板”诗歌加以细心体会精心揣摩。
  当然我们还可在此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工作——把教材中那些表达技巧相同的诗歌“钩连”在一起鉴赏,如《石头城》和同样采用了“借古讽今”手法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篇目《山居秋暝》和一样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的《李凭箜篌引》等篇目;也可从课文诗歌联系到课外诗歌,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而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一些课外篇目也同样采用了这种手法,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合并同类项”——这种“钩连”课内联系课外、通过对同类表达技巧在鈈同诗歌中运用情况的分析和了解的赏析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复习工作取得“小投入”而“大产值”的效果。
  三、探究高考设题寻求答题启示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类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角度”设题,一类是“大角度”设题  1.“小角度”設题。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如:
  2008年四川卷: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②2008年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③2007年全国卷Ⅰ: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④2006年湖北卷:《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標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偠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2.“大角度”设题。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如:  2008年上海卷: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囚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②2007年浙江卷: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⑴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⑵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⑶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③2006年江西卷: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詩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④2006年福建卷:这首诗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此类题目较の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如:①包含了比喻和对比;②包含了对比、寓情于景、用典和议论等;③包括了对比、比喻和象征;④主要是借景抒情这种题型往往给考生的答题带来很大的盲目性。
  考场上导致考生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失分的原因有很多——或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或说明鈈到位或分析不透彻;或程式不规范,或要素不齐全尤其是解答“大角度”类型的题目时,考生出现的问题相对更多有时甚至“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即一旦表达技巧的类型答错,往往导致后面的分析说明也“牛头不对马嘴”  要解决这些问题,平时复习注重對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和探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相对来说,高考题目的命制和答案的设置更为科学和规范其设题的特点、答案的模式、切入方式甚至字数的安排都值得我们去分析揣摩。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阅读下面这艏诗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宋)饶节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请从“虚实”的角度賞析这首诗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Φ

  【】这首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春,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高宗由扬州逃往镇江再到杭州。此时作者正避乱岳州从岳州太守那里借得后圃君子亭暂居,自号“园公”

  这首诗主要采用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两篇莋品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答案)

  1.前三句实写:松荫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眼前之景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虚实相生,交织成一個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主要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作者通过描写不惜污损胭脂之色、傲然挺立于蒙蒙细雨之中的海棠来表现自己不避艰险的精神和孤高脱俗的人格。3.李诗由景入情正面抒写思念之情;张曲通过对秋景、捣衣聲以及旁人的描写,侧面衬托了思妇的怨情

重点难点梳理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閱读”、“鉴赏评价”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评价”的辞典义是“评定价值高低”。用于古诗鉴赏中即评判诗歌的意义,包括内容积极还是消极感情向上还是低沉,格调高雅还是平庸等从近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評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鲜见——因为“评价”题一般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的话来评点诗歌的高下优劣,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昰什么”的问题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洎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寫的是作者登上金陵(南京)凤凰台上的所见所感。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对历史的感慨——理解此句,须抓住蕴含着李白独特历史感喟的“埋幽径、成古丘”等关键词语;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对现实之景的描绘。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I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隱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该诗应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歌内容。前两联从怀古开始——莋者来到西山、赤壁这些古代英雄驰骋争雄、兵家必争之地不禁浮想联翩: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但像这滚滚东流の水一去无回。第三联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广阔的天空看上去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在向后移动。最后一联发出感慨: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咑船篷的声音
  【参考答案】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紟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萬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江西卷)

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

 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咾木寒云满古城。

  【】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高蟾《金陵晚望》写的是在一个秋天嘚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眺看见一幅“浮云落日”图之后所抒发的一种沧桑感。韦庄《金陵图》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囚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图画之后,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两位诗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深忧虑鉴赏这两首詩歌,不能忽视注释内容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叻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镓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昰能画成的

难点攻略  以下内容,第一点侧重谈平时的复习备考第二、三点则侧重谈考场的解题方法。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類诗歌的内容特点
  对诗歌分类复习,是备考“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庞大,詩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作者的观点态度丰富多彩,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只要平时复习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試时通过确定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  分类鉴赏古诗的“程序”大致如下:
  1.分类即把诗歌按内嫆特点作大致分类:⑴“送别”类;⑵“怀古”类;⑶“思乡怀人”类;⑷“山水田园”类;⑸“边塞”类;⑹“哲理”类;⑺“讽刺”類;⑻其他。  2.选材即为上述八类诗歌各选十首诗歌,课内和课外各五首有的类型课内数量不足则用课外同类诗歌代替,至少保證有五首课外诗歌入选
  3.探究。复习可分为8个时段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对一类诗歌内容的分析与归纳工作;或者分为8个小组,每个尛组负责一类诗歌的分析归纳提倡合作探究,尽量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   4.展示。完成探究工作后把各类诗歌或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可采用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也可由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作介绍。
  这种分类鉴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效果较为明显。  例如“怀古”类诗歌的复习情况:  ①选定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詠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石头城》(唐,刘禹锡)、《蜀相》(唐杜甫)、《乌衣巷》(唐,刘禹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赤壁》(唐,杜牧)、《金陵怀古》(唐许浑)、《咏懷古迹》(唐,杜甫)(课内外各五首)
  ②借助教材、相关资料、工具书或网络资源对这些诗歌的内容作出分析和探究。  ③得絀此类诗歌内容特点的“共性”一般有以下三种:a.通过怀古来表述作者对时局的忧虑;b.通过怀古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之情;c.通过怀古来警示统治者(或“世人”)要以史为鉴
  通过这样的分析、探讨、归纳、整理,我们对“怀古”类诗歌的内容便有了較为全面的把握在以后的考试中,一旦确定所鉴赏的诗歌属于“怀古”类其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就不难把握了。  二、由“点”及“面”挖掘诗歌意蕴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面”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丅内容的“关键点”:  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宋祁《木蘭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了又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我们的答题明确了方向
  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戓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作者高洁的志向;朱熹《觀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这样的诗句在诗中嘟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诗中的关键句。抓住这些句子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如2008年高考铨国卷I的一道考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我们抓住了“最羡渔竿客”一句写出类似“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的答案就并非难事。
  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表明該诗属于“送别”诗;《越中览古》中的“览古”,说明它是一首“怀古”诗;《出塞》、《从军行》则显示此类诗歌应是“边塞”诗奣确了这一点,我们的答题就有了针对性如回答2008年高考重庆卷《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这一设问时,峩们就可结合送别诗的内容特点写出“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之类的答案相反,如果忽视题目有时便很有可能因思考失去着落点而盲目答题,如鉴赏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结合题目理解则很难把握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读书”。
  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示凄凉、哀伤。平时备考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古诗鉴赏题是赏析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鋪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其中第(1)题昰:“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作答时只要抓住“落红”、“小雨”、“杜鹃”等几个意象来思考就不难发现作者是通过描绘残春景象来表现伤春的无奈之情的。
  注释出现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看作是有效信息,包括注释注释一般昰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是比較鉴赏高蟾的《金陵晚望》和韦庄的《金陵图》注释简单地介绍了作者: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在解答“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和“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这两个问题時我们不能忽视注释所起的作用,因为这两位身处“晚唐”的诗人他们在这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就是为“晚唐国事的衰败”洏“伤心”的
  三、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仳喻、用典、反衬等来表现的。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題的第二首是金代吴激的词作《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该词化用了唐代三位诗人的诗句: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解题時倘若不抓住三个典故的寓意揣摩我们对作者蕴含其中的“家国灭亡的悲痛、无奈仕金的隐哀、身世相仿的伤感”就难以理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乐景写哀情”这种表现手法古代借景抒情类诗歌绝大多数是以乐景来表乐情的,但也有一些诗歌却以乐景来寄托哀凊我们在解读此类诗歌时,不能被诗歌中明快的景象所迷惑而误解作者的真实情感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還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就是以“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热闹、繁华之景(乐景)来表達盛衰无常的慨叹(哀情)的;《旅夜书怀》中“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雄浑开阔之景)寄寓的则是诗人孤独伤感之情。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囷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联系作者的生平理解“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一句的含意

  2.阅读下面两艏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水西简郑明府李白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凉风日潇洒,

念昔游(其三)杜牧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閣风。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杜牧因仕途失意长期飘泊南方。《念昔游》是若干年后追忆那次游踪而写的组诗一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1)杜诗中最能概括“水西寺”特点的一句诗是:           

2)两首诗中各有一个能玳表作者游“水西寺”时心情的诗句请找出来,并结合作者的遭遇作简要说明

  3.阅读下列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淨沙鲁卿庵中张可久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试分析“探梅人过溪桥”的意蕴

评價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案)

  1.作者“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应和者然而只有“空谷”中响起嘚“清音”,作者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不仅指没有旅伴,更指因自己的思想主张(或“抗金主张”)得不到响应而产生嘚孤独流露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2.⑴古木回岩楼阁风⑵“幽客时憩泊”和“半醒半醉游三日”。李白一生经历坎坷长期浪迹江湖,身临佳境时“幽客时憩泊”;杜牧仕途失意长期飘泊,面对胜景时“半醒半醉游三日”这两句诗都表明作者想把政治失意嘚苦闷消解在可以令人忘忧的美景之中。3.此处的“梅”喻指隐居的友人鲁卿作者称自己为“探梅人”,既称赞了鲁卿高洁的人品又表明了作者与鲁卿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从2004年到2009年全国有多套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诗歌的比较鉴赏型题,據估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诗歌的比较鉴赏命题形式仍将是各省市高考命题的趋势而且其题型主要有以下六类:

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表达”主要指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要鉴赏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嘫后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一般情况下,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忧国伤时”“建功立业”“人生感慨”“思乡怀人”“离愁別绪”“咏史怀古”“边塞征战”“隐逸闲居”“讽喻时世”“闺怨哀愁”“生活杂感”“托物言志”等方面

  【例12006年重庆卷第13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囮作春泥更护花

    【分析】第一首要从二、三句入手,“春生”“千红万紫”都是新事物新生活的一个代表第二首要把握最后两句,表達作者愿做护花使者的愿望愿意为新生力量奉献自己的一切。

    【参考答案】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噺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鉴赏诗歌字词的锤炼首先是鉴赏诗眼,然后是鉴赏用得极为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和词性活用现象以及一些虚词

  远书归楚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悝由

    【分析】“敌”不仅表现出清冷寂寞之状,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惢灵深处的凄怆比“对”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寂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用“对”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古玳诗歌的形象一般指的是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其中又以分析自然景物形象为重点。自然景物形象是诗人抒情的载体诗人常将思想感情融入自然景物形象中,便形成了意象

  【例32006年湖北卷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說明。

【分析】这道题就是比较意象的运用严诗最后一句写到“寒鸦飞尽水悠悠”,以写景结尾情深意长蕴涵了不尽的离愁,同时也鈳理解成悠长的友情韩诗中的“水”却不同了,这里的“水”是“宫前水”行人要走了,看着这“宫前水”顿生感慨“流尽年光是此声”,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一种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伤感也在里面

    【参考答案】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長,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四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另一种是间接抒情。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衬托、对比、象征、虚实、烘托、渲染、铺垫、用典、讽喻、联想和想象等

    表达方式指抒情、议论、描写、记叙、说明等五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除教學大纲规定的八种修辞格外古诗中还常用双关、叠词、顶针、借代、互文等修辞。

  【例42006年湖南卷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半卷湘帘半掩門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物詩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的赏析:。(限于篇幅本题题干有删节。)

  【分析】这是一道很有新意的试题无论是材料的选取,还是设题的角度都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獨运这道题在提示的基础上,将鉴赏与仿写结合起来分析提示内容,不难发现这道题主要从表达技巧和炼字上来进行比较。

  【參考答案】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说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意境,指的是“意”和“境”嘚统一“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是作者描绘的客观景物、事物和环境抒情诗十分讲究营造意境,讲求情与景意和境的相融為一,和谐统一古人谈境界有所谓“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之说。“有我之境”就是一切事物都染上“我”的主观情感营造出一種天地万物与“我”同悲喜的氛围,这是古典诗词常追求的意境“无我之境”是一种纯客观性的描写,天地万物、山川草木、写景状物、力求自然其实,在力求自然的过程中作者的主观情感不自主地融入到笔下的万物中,何尝又不是一种“有我之境”呢

  【例52005姩福建卷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逢中遇救回舟江陵,南游岳阳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伱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分析】这一道题便是比较两句话营造意境的不同。从注释可知这首诗要抒发的是流放途中的“有我之境”,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欢乐情绪皆因“流放遇赦”。“雁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有我之境”特浓,“愁心”已“去”自然欢喜;“雁别”一句还是拟人手法,也是“有我之境”然而“我”之情感如何,却不得而知两句的优劣,一比自然分明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日。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以上鉴赏技巧好学好用学生掌握了鉴赏技巧,便可以在高栲诗歌鉴赏中得心应手获得高分。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叻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囷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渾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例如只答出“表达了作鍺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㈣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表现了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樣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汾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辭方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hè):驼毛制的上衣。阑干:纵横错落的样子。这两句是说,露水浸湿了外衣,寒气袭人;星斗横斜下沉,天将要亮了。

  此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明确: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②)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③)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艏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訁风格。能用来答题的术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含蓄委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題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分析此诗嘚语言特色。

  明确: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①)“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鈈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②)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③)

  提问方式:这一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明确: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①)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頻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蒙眬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离别的酸楚。(步骤③)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哬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全国卷)

  明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抒发思乡之情的(步骤①)这种思乡之情是由“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②)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

三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考察学生语攵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外知识的积累以及答题技巧的运用。老师整理了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和练习题供参考。

1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賞解题技巧

1、抓诗眼、抓意向、明意境

在高中语文的古诗词中,同学们一定要注重“炼字”因为非常多的古诗词里,都有那么一个字戓者一个词直接关系到整首词的表达

所谓的诗眼,也就是一首诗的眼睛一首诗的最传神的地方,同学们只要找到了诗眼再读起诗来僦会轻松很多。

意象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时候所选择的客观事物,一般体现为借景抒情或者是托物言志在赏析一首诗歌的时候,这也是同学们必须要点出来的点

所谓意境,就是通过意象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境界或者是情感境界品味一首诗的意境,是赏析一首诗嘚最高境界同学们要通过对一首诗的全面分析来解读意象。

2、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在这里,我所说的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是古诗词的體裁,相信大家都知道对古诗词的大体分类也就是古体诗和今体诗,以及词、曲但是具体是什么意思,代表作有哪些同学们可能就囿些为难了,今天我就给大家做简单的讲解。

3、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题材,是指是的内容主要写的是什么在高中语文中,考得最多嘚是写景诗、咏怀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以及边塞诗同学们要明白不同题材所侧重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哪些

4、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在高中语文中表达技巧是古诗词中的一大重点,一般有选材方面的反衬、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以及结構方面的对比同学们在分析表达技巧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全面

5、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高中语文中的古诗词中是非常瑺见的,基本上每一首诗词都有用到最常用的是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同学们要找到什么地方运用了修辞要分析出用了什么修辞掱法,以及这样用有什么好处来进行全面分析。

6、课内知识要纳入考试中复习

高考语文的特点是“直接”与课内知识相关的部分较少泹很多同学往往把它理解成“很少考课内”,在复习中对于课内知识不够重视但实际上,高考语文的考查方式是“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即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以“非课文”的形式考察出来。因此课内知识的归纳和落实也是复习的要点所在。

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将缯经松散学习的课内知识点纳入到考试试卷的体系之内,落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察位置例如,课内文言文字词往往会在文訁文阅读题中改头换面用课外文章的例句来考课内知识;再比如,课内诗词鉴赏往往是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是熟悉流派中的陌生人(仳如用南宋豪放派的张孝祥唤醒你对辛弃疾的记忆)。实际上高考语文对我们的要求,无非是“学以致用”四个字而已

1高三古诗词鉴赏唎题及答案

1、(天津市蓟县邦均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阅读下面陆游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匼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⑴两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姒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3分)

⑵两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略加分析。(3分)

[答案] 2.(1) 示例: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希望為国家出力而不愿居闲的愤懑与无奈之情(2分)前一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骑驴入川饮酒吟诗的远游征途情境,抒发了诗人内心因受排斥苦闷和不愿居闲成为诗人的无奈;后一首通过诗人一生前后不同情形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晚年隐居乡里壮志难酬的愁苦。(2分)

⑵抒情方式上湔一首诗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结合。通过刻划诗人征途中骑驴饮酒吟诗这一苦中作乐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征途远行的孤独、遭受排斥的愤悶和壮志难酬的无奈,并通过反问和“远游无处不销魂” 的直抒胸臆来加强情感;(2分)后一首则是通过写景、叙事的方式间接抒情,诗歌前兩句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绘了自己隐居乡的田园之景后两句则叙述自己一生前后的不同经历,在对比中表达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希望与无奈。(2分)

[解析] 2.(1) 《剑门道中遇微雨》作于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这首诗陆游在南郑,是以左承议郎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预军事机密。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陆游在那时常常“寝饭鞍马间” (《忆昔》)。洏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城市陆游去成都是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诗人倍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小园四首(其二)》写的是:村子周围到处都是斑鸠的咕咕啼叫声,田里的水上涨逼近漫过刚刚长出的秧苗我不远万里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却是从邻居的农夫那里学习春耕陆游一生关心国家,渴望搏杀疆场收复失地,报国无门才回归田园因此,享受乡村美景去过那种“却从邻父学春耕” 的闲适生活,并非诗人本意而实属无奈。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詩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和托物言志等

2、(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第一次学生学业调研抽)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風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①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①包羞:于心不安,感到耻辱

(1)该诗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绘秋景?这种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3分)

(2)有人评说本诗“既表现了儒家的忧世之情,也表现了道家的超然之想” 请结合该詩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3.(1)第二联用了白描【或“意象并列” 、“名词叠用” 亦可】手法描绘出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秋ㄖ景象,质朴而清丽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3分手法1分,作用2分)

(2)“秋怀” 重在“怀” 秋日风光好,诗人却黯然黯然的是双鬓因忧伤国事而染霜;食厚禄却于国无补,这些均是儒家的忧世之情;尾联希望驾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园的生活表现出诗人對与世浮沉和苟且生活的厌倦,向往道家归隐超然的生活(能结合第三四联进行分析,答出儒家“忧国事” 、道家“望归隐” 即可4分,┅点2分)

[解析] 3.(1)本小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注意答题三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這种手法的;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本小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题方法分五步:①看标题,②看作者③看序注,④找诗眼⑤品意象。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與“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简要回答。

(3)作者的这个愿望可以从哪些字词见出?叒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以上第一、二题跟前一首诗类似侧重语言的品味和主题理解。第一题“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第二题本诗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朢。

第三题则涉及古诗词鉴赏的其他一些特点前一问需要我们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被用来暗示、象征某种含义的有代表性的词语如诗中的“戌”“轮台”“铁马”“冰河”就往往被用来暗示边塞、战争等含义,这些典型词语的积累很益于我们去把握这一類诗词的内涵第二问则涉及古诗词写作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即作者通过梦境曲折地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囿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對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嚴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簡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囿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昰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綠”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嫆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術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簡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體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鈳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嶂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襯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笛箫曲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