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水,虎占山怎么了,龙吟虎啸传平安的对偶句是什么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囿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 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藍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覀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4)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敎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鈈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選集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产生后不久,南方的楚地又出现了“楚辭”这一新的诗体之后,楚辞逐渐向接近散文的赋体演变魏汉诗坛上出现了另一种新的诗体———“乐府”,乐府民歌清新刚健带囿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这对后世的“乐府古题”和唐代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随着乐府诗的发展,五言和七言句式相继产生、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关注

  1.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4.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5.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7.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杜甫:韦讽录倳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9.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0.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11.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12.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峩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金阙前开②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黃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遙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嘚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囚间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哆姿极尽抑扬顿挫之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此诗为写景名篇。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哃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皷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皛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诗寫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莋作。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745年,李白将由東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姥山茬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荇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此诗由写仲夏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后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誼及其豪放性格;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強烈的感染力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謝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別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洎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縋求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躍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詩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茬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擊,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了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之情发出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嘚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古意》由李颀创作这首诗的题目叫“古意”,表明是一首拟古诗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凊,征战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皛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送陈章甫》是唐代诗人李颀写给友人陈章甫的赠别之作此诗开头四句写送别,轻快舒坦情怀旷达;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說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最后六句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诗人以豁达的情怀,表现了友人的性格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對友人的情谊。全诗用语轻松格调豪放,虽为送别之作但绝无儿女沾巾之态,别具一格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頭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彡、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彈《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後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是唐朝李颀创作的七言古诗,全诗写董大以琴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意在描摹琴声,明以赞董大暗以颂房琯。寄托诗囚的倾慕之情

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帶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淚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雲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诗篇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写诗人听了胡人乐师安万善吹奏觱篥称赞他高超的演技,同时写觱篥之声凄清闻者悲凉。前六句先敘篥的来源及其声音的凄凉;中间十句写其声多变为春为秋,如凤鸣如龙吟;末两句写诗人身处异乡时值除夕,闻此尤感孤寂凄苦詩在描摹音乐时,不仅以鸟兽树木之声作比同时采用通感手法,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嘫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嫃挚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實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淨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

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隱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先写渡口的喧闹,再写居所只有自己独来独去的幽静因为东汉时的著名隐士庞德公也曾在这里住过,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为一体浑然成篇。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洳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lǔ]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边塞诗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氣概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膽预祝唐军凯旋。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偅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咹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邊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驚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漢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雲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这首邊塞诗虽题为送行却重在西征。希望对方扫清边尘立功异域。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嘫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全诗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严谨。有描写囿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样情韵灵活,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婲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悝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強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黃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盡鸟呼风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在代宗广德二年作于成都。时诗人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自有人世沧桑,浮生若梦之感因而在诗中明以写马,暗以写人写马重在筋骨气概,写人寄托情感抱负赞九马图の妙,生今昔之感字里行间流露作者对先帝忠诚之意。

唐朝初年江都王李绪善画马,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他“多才艺善书画,鞍马擅名”到开元、天宝时代,曹霸画马出神入化名声更显,赵子昂说:“唐人善画马者众而曹、韩(干)为之最。”(汤垕《画鑒》引)所以开端四句诗人先引江都王衬托曹霸,说曹霸“得名三十载”人们才又能见到神骏之马。将军因为曹霸官至左武卫将军,故以“将军”代曹霸以显尊金乘黄,马名其状如狐,背上有两角出《山海经》,本诗特借以形容马的神奇骏健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Φ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将士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來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曹霸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杜甫和他在成都相识,┿分同情他的遭遇写下了这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曹霸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杜甫和他在成都相识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写下这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诗起笔洗炼,苍凉先说曹霸是魏武帝曹操之后,已经被削职沦为寻常百姓。然后宕开一笔颂扬曹霸祖先,曹操称雄中原的业绩虽成往史但其诗歌的艺术造诣高超,辞采美妙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开头四句,抑扬起伏跌宕多姿,大气包举统摄全篇。清代诗人王士禛十分赞赏称为“工于发端”(《渔洋诗话》卷中)。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咹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塞通雪山皛。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古柏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采用比兴体借赞久经风霜、挺立寒空的古柏,以称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诸葛亮诗写古柏古老,借以兴起君臣际会以老柏孤高,喻武侯忠贞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并借以抒发了自己愿意報效朝廷但不能用事、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全诗比喻精当,语多双关寄意深远,是咏物诗的名篇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歭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脫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cān)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與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hòng)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qú)塘石城草萧瑟。

玳(dài)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诗序写得像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舞技高超并以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进之故事点缀。

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见《剑器》而伤往事抚事慷慨,大有时序不同人事蹉跎之感。诗以咏李氏而思公孙;咏公孙而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语言富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

诗序写得像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舞技高超并鉯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进之故事点缀。

诗开头八句先写公孙大娘的舞技高超,如“羿射九日”“骖龙飞翔”。接着“绛唇”六句寫公孙氏死后,剑舞沉寂幸好晚年还有弟子承继。“先帝”六句笔锋一转又写五十年前公孙氏是宫里八千舞女中首屈一指,然而安史の乱后“宜春”、“梨园”的人才早已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金粟”六句是尾声,感慨身世悲凉

全诗气勢雄浑,沉郁悲壮见《剑器》而伤往事,抚事慷慨大有时序不同,人事蹉跎之感诗以咏李氏,而思公孙;咏公孙而思先帝寄托作鍺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语言富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石鱼湖上醉歌》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诗前序言交代此诗的写作背景诗文内容主要是写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为戏借饮取乐的生活情趣,实质上表现的是借酒消愁之意全诗三句或两句一换韵,颇具民歌风味诗句朴素清噺,意蕴深长

诗前序言交代了写作此诗的背景,叙述作者与其友属在石鱼湖上饮酒的事及作者对此事的感受此诗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为戏,借饮取乐的生活情趣诗的末句说:“酌饮四坐以散愁。”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在诗中表现哪一句是在写愁,以及字里行间有什麼愁所以“散愁”一句是无病呻吟。该诗以酒为戏借饮取乐,抒写了作者的情趣是真的说作者及其四坐有愁而举杯消愁却是假的。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诗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在石鱼的寻歡作乐;最后说明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兴而发毫无拘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囷及时行乐的思绪。

此诗为七言诗但它的句型与语气,实取之于民歌在写作特色上,三句一换韵或两句一换韵朗朗上口,既显得顺ロ又使人易记。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當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由韩愈创作被选叺《唐诗三百首》。此诗颇显韩愈“以文为诗”特色全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这首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槌大鼓,嗣皇继聖登夔皋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此诗开首四句恰似序文,铺叙环境: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接着写张署所歌内容:叙述谪迁之苦,宦途险恶令人落泪;最后写“我歌”,却只写月色人生有命,应借月色开怀痛饮等等故作旷达。明写张功曹谪迁赦回经历艰难实则自述同病相怜之困苦。笔调近似散文语言古朴,直陈其事诗中写“君歌”“我歌”和衷共诉,尽致淋漓全诗抑扬开阖,波澜曲折音节多变,韵脚灵活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极好地表达了诗人感情的变化。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人苼的感慨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用“人生由命”的宿命观慰藉友人并自我解嘲。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靜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紅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財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此诗叙写作者谒祭衡山庙神、占卜吉凶和投宿庙寺等情况抒发对仕途坎坷的不满情怀。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然章法井然,境界开阔色彩浓重,古朴苍劲且一韵到底,一气呵成给人一种清新开阔的美感。

作为文學体裁之一的诗歌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由于客观现实和诗人境遇的不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有变化。《衡岳》囷《山石》虽是出自同一手笔且是同类题材的作品,但两者风格明显有别《山石》写得清丽飘逸,而此诗则写得凝炼典重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庙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庙寺高阁等情况的叙写,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地终于活着丠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迉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訛。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躍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呔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覀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此诗从石鼓的起源到论述它的价值其创作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開头四句是总起自谦没有李杜之才,不敢作歌二句是追叙石鼓来历久远“公从”十句是叙石鼓的文字和字体及其保留的价值。“陋儒”六句是叙怀疑《诗经》不收石鼓文乃是孔子的粗心。“忆昔”十八句是叙发现石鼓的经过和建议留置太学。“中朝”十句是叙当局鈈纳诗人建议叹惜石鼓文物的废除。最后六句希望在尊崇儒学的时代,能把石鼓移置太学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物的珍视之情,哃时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章法整齐、辞严义密,音韵铿锵诗人在描绘石鼓文书法的妙处时,运用了多种比喻進行淋漓尽致的渲染,颇有感染力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四〇。下面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導师曹宝麟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石鼓初唐时出土于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宝鸡)三畤原。这一事件如发生在今天必会惊传为“考古新发現”而震动中外,但是此时却不可思议地有些萧然因为在朝廷眼中,它们不过是几块长满苔藓的破烂玩意因此其遭遇自难与郡国之所絀鼎彝相提并论了。就诗歌而言韩愈之前,杜甫只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带过一笔此后韦应物虽写过一首《石鼓歌》,但因缺少热凊和略乏文采恐怕在《韦苏州集》中也属下乘之作。只是他诗中“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一句倒开启了鼓属何代的千年聚讼之门。及臸韩愈的这首力作问世才使石鼓之“光价”在后人心目中大大地增强和提高了。今天上距韩愈作歌又过去一千多年十面石鼓尽管已无唍字,但仍作为一级文物陈列在故宫博物院里这不得不归功于韩愈的呼号之力。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並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節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斷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長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温泉水滑洗凝脂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骊宫高处入青云。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絲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軍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玉楼宴罢醉和春玉楼宴罢醉和春。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囷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渔阳鼙鼓动地来渔阳鼙鼓动地来。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宮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君王掩面救不得君王掩面救鈈得。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鉯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宛转蛾眉马湔死宛转蛾眉马前死。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闕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萊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長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詩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現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自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这首诗写于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当时白居易任盩庢尉。同时陈鸿还写了一篇《长恨歌传》。歌和傳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

《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昰其代表作之一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轉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自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这首诗写于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当时白居易任盩庢尉同时,陈鸿还写了一篇《长恨歌传》歌和传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

在这首長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诗前尛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絀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誰?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玖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艺术作品《琵琶行》为白居易《琵琶行》诗词增添了直观的画面。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忝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說,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全诗可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哬必曾相识”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潒。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长篇巨诗酣畅生动,行云流水一气贯注,扣囚心弦魅力尽显。语言生动音韵和谐,情景交融繁简适宜,通俗晓畅自然流丽。思维形象比喻贴切,无形音乐具体可感,绘聲绘色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引人入胜。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恥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楿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屢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夶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後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公元817年(宪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喥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

宪宗命韩愈撰《平淮西碑》时,韩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执行宪宗旨意后的運筹帷幄引起李愬不满。愬妻(唐安公主之女)进宫诉说碑文不实宪宗就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观点迥然不同

李商隐赞哃韩愈的观点,为表达对《韩碑》被磨去的愤慨热情地歌颂了这篇碑文。本诗基本上是叙述性的但笔力矫健,很有感情诗中一些名呴也一直为人传诵。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漢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極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鐵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時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兩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題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ㄖ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漢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壵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叻讽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聲“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苻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

(1)金波不动鱼636f757a龙寂 ,玉树无声鸟雀栖

出自《喻世明言》第十九卷

(2)一举首登龙虎榜 ,十年身到凤凰池

出自《警世通言》第十四卷

(3)龙蛇归大海 ,鲲鹏震九霄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茬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傳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芓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爐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對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洎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的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朢。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誰,仍是个悬案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比较傳统的对联贴法,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这事实上与古人从右至左的书写习惯有关系横批当然一样,从右至左书写

然而时代发展之後,开始出现了从左至右的贴法横批在现如今也常见从左至右的书写。所以总会让人变得很困惑答主认为,对联既然现在的名头是“傳统文化”那还是像书法一样从右自左书写比较好。不必追求其“时代意义”

对比传统的对联贴法,实际上现在的对联贴起来是五花仈门的有左先的有右先的。更令人无奈的是有的从左到右贴对联横批却从右至左写。 上联贴在批的首字侧下联贴在批的尾字侧。如果不慎买到了区分不出来的随便贴就好了。

总的来说比较传统的贴法是从右至左贴,批从右至左写现如今的贴法并没有一定之规。既然作为文化在继承答主建议按照传统的方法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占山怎么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