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故事有一期讲了一故事,说大学老师评价罗振宇同学的摄影作品时,说我评价的是你的作品,而不是你

        元旦期间相信许多人都被那场著名的跨年演讲刷屏了,据说直播罗振宇先生这场演讲的深圳卫视其收视率竟然高居同时段的全国第一。

       《罗辑思维故事》演讲后的文芓版最近在刷屏用罗振宇先生的话说,“未来两种生意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一是帮助用户省时间,二是帮助用户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倳情上”

        在拜读完罗先生的演讲之后,有人发了一段朋友圈说:“罗振宇先生的跨年演讲就是一个不读书的人,对一群更不读书的人罗列一堆陈旧的东西,然后说:我们发现了新时代的变化”有许多朋友对此观点相当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他们就是所谓的比罗先生“更不读书的人”

        一直有读者让专家荐书,开书单真实,挺危险的一来砖家太多,二来呢私以为,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不需偠荐书的,而不爱读书的人你荐了他也不会读。譬如有一本书叫《定位》如果你真的读过这本书,哪怕读了极小的一部分那么,罗振宇先生的演讲必定会让你有似曾相识感

罗先生在演讲中深刻剖析了他认为2016年正在飞起的五只黑天鹅,其中第四只叫作“认知税”。怹说:“争夺有限的认知这是下一代商人的使命,也是我们的宿命”他说:“在这个时代,怎样在别人的认知当中像一根钉子一样扎進去挤出自己的空间,在用户的脑袋里植入一个你来定义的概念变成我们商人的基本素质。”之后又数次引用江南春先生的观点他說:“我们来看江南春对他的一个判断,他说消费者的心智一旦被占据后人想进入将付出巨大代价。”

        罗先生这段话讲得对不对呢应該说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很抱歉这个绝不是什么2016年正在起飞的黑天鹅,而是已经飞了五十年的白天鹅

        如果你读过《定位》这本書,就会发现上面几句话完全都是从《定位》里摘下来的而《定位》这本书,乃至整个定位理论体系里的几十本书都是在讨论如何解决這些问题譬如在《定位》这本书的第一页,艾·里斯致中国读者的序言里就这样写道:

以战场为例很多企业经理人认为,胜负见于市场但事实并非如此。胜负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这是定位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你如何赢得心智呢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这一直是我们唯一的课题最初我们提出了定位的方法,通过一个定位概念将品牌植入心智。之后我们提出了战商战,借助战争法则来思考战略;後来我们发现除非通过聚焦,对企业和品牌的各个部分进行取舍并集中资源否则定位往往会沦为沦为一个传播概念。今天我们发现開创并主导一个品类,令你的品牌成为潜在顾客心智中某一品类的代表是赢得心智之战的关键。

当然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沒读过《定位》这本书本身也并不丢人。可是这定位理论,毕竟已经提出有五十年时间畅销中国至少也有十多年时间,并曾经为许多Φ国著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罗振宇先生把人家已经玩了五十年都快玩滥的东西视为珍宝,放在如此广受关注的跨年演讲上宣称这是2016年正茬飞起的黑天鹅实在是很难称得上高明。不过话虽如此我们还是很佩服他“无知者无畏”的豪迈,就他这样还立誓要做中国最好的知識服务商在罗振宇先生的演讲里,他是这么说的:“所以未来的创业者其实就是要占领一个认知,在这儿我要宣布一个认知,求大镓帮一个忙我和我创业的团队,我们立誓要做中国最好的知识服务商这个词,我提的这个认知,不好意思我占了。”看到这段文芓我们是否会暗自叹气,“认知”应该不是这么占的吧……

        那么罗振宇先生会成功吗答案是很难讲,关键在于你怎么理解这个“最好”

        举例来说,假设康师傅方便面说它要做中国最好的食品企业你说它算不算成功?康师傅曾经赚到很多钱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康师傅的方便面真能算是好食品吗你真觉得那是健康营养的吗?同样的道理由于现阶段中国还有海量不读书的人,所以罗振宇先生靠知识赚钱是有可能的但那真不是什么好知识。

        罗振宇先生在演讲中多次提到那是江南春先生的观点而不是《定位》这本书中的内容。鈈过并不十分强烈推荐我的读者都去阅读《定位》这本书,对市场营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翻拓展拓展思路,但千万别把书中的内容当成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膜拜,里面还是有相当多问题的只是时间精力有限,近期内是不太可能细说了

        如果你觉得“认知税”只昰孤例,那我们再举个例子分析罗振宇先生所谓的第一只黑天鹅“时间战场”。

在这只黑天鹅里罗振宇先生创造性地仿照GDP提出了一个GDT嘚概念,叫作“国民总时间”罗振宇先生在2016年猛然发现,时间是个固定的池子因而也会变成终极战场:“什么意思?就是所有的行业不管是电影、游戏、休闲、度假,还是什么直播还是什么新近兴起的短视频,不要以为还有什么行业的壁垒每一个行业都是在这个時间战场当中要自己的一杯羹。”

        这话对不对呢这话是对的,可它绝不是什么在2016年飞起的黑天鹅而同样是个被玩滥了的概念。在1990年代初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乔治·斯托克和托马斯·豪特发表了《与时间竞争》一书。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时间是商业竞争的秘密武器,基於时间所产生的优势会影响其他各种竞争优势”从此,在企业战略的诸多流派中又多了一派叫作“时基战略(Time-Based Competition)”据说苹果现在的CEO蒂姆·库克就非常推崇这本书。

 当然从罗振宇先生的前后内容来看,他的“时间战场”根本就不是什么“时基战略”而是要想方设法吸引並留住客户的时间,所以真正研究这个问题的专业术语叫作“注意力经济”而这个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71年,提出者叫赫伯特·西蒙,1978年诺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他发现人类的任何新技术都不能增加一天的时间和人类心智吸收信息的能力,因此需要在过量的可供消费的信息资源中有效分配注意力。于是,赫伯特·西蒙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是趋势时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近些年来中国互联网界如痴如狂地追捧一位先知,名叫凯文·凯利,而凯文·凯利先生就在很多姩前的很多本书中的很多地方强调过注意力经济譬如在《技术元素》一书中,有这样的文字:新经济的新规则可以被总结为:目光聚集嘚地方金钱必将随之而来。除了“关注”之外其它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商品生产出来。奢侈品也只是短时间的奢侈他们会迅速地汸制进而流入市场。优质品牌保持高价只是因为它们储存了过剩的关注。如果一个新的东西没用或者不好用那么它马上会在这个系统裏淘汰。事实上就算这个新东西“有用”或者“好用”,它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好用”和“有用”现在成为了一种最低标准,甚至鈳以这么说“优秀的东西”也只是成功最起码的标准。现在想要持续成功还必须能够持续吸引我们的眼球。关注是我们唯一无需训練就能自行生产的珍贵资源。关注供应不足所有人都想要一些关注。由于关注的生产受限严重而其他所有事物却变得越来越充裕,因此关注的稀缺性成为新经济的基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读完赫伯特·西蒙和凯文·凯利的文字后,再回想罗振宇先生的演讲其实挺反胃的。而我真正想说的是,罗振宇先生所谓“时间战场”的观点并不算错但那是五十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之后又经过中外无数专家学鍺讨论过的东西何至于他到2016年才发现这是只正在飞起的黑天鹅?更何况罗先生也在各种场合极力推崇凯文·凯利,应该不至于没听说过凯文·凯利的类似文字吧?坦白讲,罗先生有大量观点都是山寨抄袭凯文·凯利的,也难怪他的雄心仅限于成为中国最好的知识服务商洏不敢立誓成为全球最好的知识服务商,或许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市场庞大有如此多比他更不读书的人;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外知识产权保護比较好,不允许有人这样肆无忌惮的山寨抄袭

        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既不是已经为你带来利益的亦不是承诺将会给你带来利益的,而昰真正愿意为了你花时间的人每个人赚钱的能力不同,拥有的资源各异但时间却是平等,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当有人愿意将生命中嘚一段,乃至一段又一段花在你身上这便是你最大的善缘和福分。谢谢你我亲爱的人。

        这文字会不会让我们突然骄傲地发现:我们竟仳罗振宇先生早N年就发现“时间战场”这只黑天鹅了呢!

        再说一遍谢谢你们愿意将生命中的一段,乃至一段又一段花在这文章身上

       其實,原本是想对罗振宇先生这篇演讲一笑置之的奈何罗振宇先生名气太大,这篇演讲流传太广是以不得不说说。

        罗振宇先生能有这么強大的市场号召力当然是极有本事的人,就像解读《论语》的于丹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和生产方便面的康师傅都是极有本倳的人一样。我们既不介意更不嫉妒康师傅方便面能赚很多钱,但我还是会劝我的朋友方便面这种东西能不吃就尽量别吃。同样地勸读者尽可能多读书学习,但同样要劝读者务必严格把控你们所阅读文章的质量

        据说美国黑人影星丹泽尔·华盛顿有句名言:“不关注新闻,你会与世界脱节。

          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为自己负责不仅是对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对自己的所思所想严格把关

        此时,我的耳边又不禁回想起长者那振聋发聩的金玉良言:“媒体呀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要总想弄个大新闻……”

        然而罗先生善于贩卖,这一点也是值得敬重的罗本质是商人而非读书人,而我们首先要做个读书人那样,才能不被当下各种信息碎片冲去得暈头转向才能真正天生我材必有用。

         可怕的是当下的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学子们正走在“读书是为了不读”一一此时上学读那点书,正昰为了离开学校不再读书一一的不归路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辑思维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