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虚弱容易出汗的人容易长青春痘吗

脾胃虚弱导致脸上长痘痘,可以使
患者信息:女
病情描述:脾胃虚弱导致脸上长痘痘,可以使用排毒养颜胶囊吗?怎么治疗痘痘?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4468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一般的考虑上火引起的,建议口服排毒养颜胶囊,湿毒清胶囊治疗首先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以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828人
回答列表(1)
Ta帮助了1950人
病情分析:你好,考虑是毛囊炎皮.毛囊炎一定要及早使用肤康平乐治疗,早期单用肤康平乐就可以,严重的配合口服罗红霉素。排毒养颜胶囊效果一般。排毒养颜胶囊不可以久吃,可能会引起脾胃的损伤,起初大便稀,久服后大便秘结.用久以后会出现很多问题.便秘,皮肤反而差,脾胃虚弱
回答时间:
33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多囊卵巢如何治疗
医生建议:多囊卵巢治疗首先应该控制体重,注意饮食与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通常是使用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纯促卵泡素等,。必要时也可以考虑作腹腔镜手术治疗,另外根据具体的辨证使用一些中药调理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2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免疫性不孕怎么治疗
医生建议:免疫性不孕,是指患者排卵及生殖道功能正常,无致病因素发现,配偶精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但有抗生育免疫证据存在;是由于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引起。近年对免疫因素的研究,认为主要有抗精子和抗卵透明带两种免疫性不孕,由于目前对后者的研究尚少,故临床所指的免疫性不孕多半指的是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现代医学认为免疫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它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反过来它也调节着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形成了一个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免疫性不孕的病因病机是十分复杂的,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为妇产科的疑难病症之一。。。主要应用类固醇药物。方法有:局部疗法低剂量持续疗法和大剂量间歇疗法。局部疗法应用氢化可的松栓剂置阴道内,用于宫颈粘液中存在AsAb的患者。低剂量疗法为应用强的松5mg,一日3次,3~12个月。大剂量间歇疗法主要应用甲基强的松龙32mg,一日3次,连用7天(月经周期的第21天~28天或第1~7天应用),可连续6个月。由于副作用较严重,适用于丈夫精子计数等其它指标正常且妻子确定有正常排卵者。
42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子宫内膜薄怎样治疗比较好
医生建议:。子宫内膜薄可以补充雌激素来调理的,药物有补佳乐等。也建议多吃黄豆和豆制品,因为大豆含有天然雌激素,能补充雌激素。另外还可以多吃羊肉,乌鸡等肉类对其也有一定的好处。可以吃丹凤丸炖乌骨鸡。
上官缱绻女
29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小三阳都有哪些症状呢?
医生建议:1、全身性症状:在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低热、全身乏力、没有劲儿,严重时还会表现出皮肤、尿液、巩膜相继发黄的黄疸型症状。。。。。2、肝区疼痛:这通常是乙肝病情加重的结果,由于体内大量的病毒不断地攻击肝细胞,时间较长的话,就会导致肝脏受损,肝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出现肝区疼痛的现象。。。。。3、肝掌、蜘蛛痣:这些症状是比较严重的,这也是由于乙肝病情加重导致胆红素代谢活动发生异常,从而表现出的乙肝症状。。。。。4、出现乏力症状:乙肝小三阳患者都会感觉做事力不从心,这是因为乙肝小三阳病毒破坏肝,使得影响吸收不良。。。。。5、发热:特别是对于黄疸型乙肝小三阳患者来说,发热常为重要症状,这也使得乙肝小三阳容易误诊为感冒。。。。。6、出现恶心,厌食等胃病疑似症状。因此,很多乙肝小三阳患者出现这些症状都被当做胃病误诊,对乙肝小三阳前期治疗很是不利。。。。。7、出现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也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并引起皮肤瘙痒等。
我本善良啊男
25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子宫发育不良能治好吗?
医生建议:子宫发育不良不是不治之症,但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治疗才能治愈。导致子宫发育不良的原因很多,涉及到遗传、内分泌等多个方面养阳气 痘痘的成因,在于脾胃虚寒
我的图书馆
养阳气 痘痘的成因,在于脾胃虚寒
  前额:代表心火旺、血液循环有问题,可能过于劳心伤神;亦代表肝脏排毒功能不佳,即是体内积聚了毒素。这时期的你脾气比较不好,就要多睡觉,多喝水,减少饮用酒精类饮品。
  泡一壶杭白菊茶,有助清热解毒,对呼吸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敏感亦有帮助。
  鼻梁:有可能脊椎骨出现问题,快找医生检查。除此之外,油脂分泌过盛、缺水也都是主要因素。
  多喝清水,多吸收维生素B2、B6也可使症状得到改善;或在一盘热水里滴入2滴洋甘菊精油,先蒸脸3分钟,待水冷后用来洗脸,会改善鼻子油脂分泌过盛的烦恼。
  鼻头:长在鼻头处,是胃火旺,或消化系统异常。若长在鼻头两侧,就可能与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快找医生检查。
  鼻翼:新陈代谢不佳,鼻翼附近会出现黑头、干纹和皮肤破裂,多用婴儿油或加一两滴洋甘菊精油按摩,会有很好的效果。
  脸颊: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吸烟者经常出现双颊浮肿、毛细血管爆裂这些现象,就是因为皮肤含氧量不足之故。
  解决方法?戒烟吧!
  嘴唇:嘴唇脱皮、冒痘痘、溃烂等现象表示你需要多吸收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B了。
  嘴角:嘴角爆裂或许与铁质不足有关,吃苹果、猪肝是个不错的选择。
  下巴:表示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系统失调。女孩子在下巴周围长痘痘或许是因为月事不调引起。
  胸前及背后:胸前与背后的皮脂腺分布数量仅次于脸部,因此有些人虽然运气好不长在脸上,但胸前及背部的痘痘却让人不敢穿低胸露背的衣服。治疗与脸部青春痘一样,需要视严重程度,使用外用药物涂抹或加上口服药物。同时也可以进行果酸换肤改善毛孔阻塞现象及痘疤、色素沉着等情形。注意衣物透气性及避免出汗过多的情形都有助于预防身上青春痘恶化。【成人痘、青春痘的区别】
  不论成人痘或青春痘,痘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相通的,只是某些因素在成人痘形成的原因中占比较重:
  1.皮脂腺分泌过多2.毛孔内、外角化异常3.毛孔内痤疮杆菌增生4.荷尔蒙失衡(成人痘的主因)5.对化妆品、食品、药物(如类固醇)的刺激或敏感反应 。皮脂腺的分泌主要由荷尔蒙所控制,特别是男性荷尔蒙(女人体内同样有此荷尔蒙),当它分泌过旺就会造成皮脂腺过度分泌。过多的皮脂如果无法彻底排出毛孔并清洁干净,就会将毛孔阻塞,此时若再加上毛孔内、外被老废的角质细胞牢牢“围堵”,那毛孔阻塞的情形就将更加雪上加霜,非爆发痘痘不可了。最可恨的是,毛囊内有一种细菌叫“痤疮杆菌”,它特别喜好油脂,所以旺盛的皮脂就成了最适合它繁殖的温床了,它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将原本较无刺激性的皮脂分解成高刺激性的“游离脂肪酸”,加上不当挤痘造成的多重感染发炎,到了这个程度,想要避免又红又肿的痘痘,甚至痘疤或色素沉淀都很难了。痘痘经细菌侵袭产生的发炎现象若不妥善处理,很可能会造成周遭肌肤的连环感染;同样的,若不根治长痘的地方,痘痘日后在相同的区块还会一再复发。痤疮的预防则尤为重要,平常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 精神、心理因素很重要:不要患了痤疮就悲观,要乐观自信,坚持积极、合理的治疗。
  * 讲究个人卫生:洗脸既不能太勤也不能太少,每天2~3次即可。油性皮肤用偏碱性香皂;干性皮肤用碱性低的香皂如硼酸皂等。切记不要挤粉刺、脓疮,防止便秘。
  * 饮食方面:要注意“四少一多”,即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蒜等),少吃油腻食物(如动物油、植物油等),少吃甜食(如糖类、咖啡类),少吃“发物”(如狗\羊肉等),适当吃凉性蔬菜、水果,也防过量后引起胃病。
  * 生活方面:最好不吸烟,不喝酒及浓茶等,活动性、炎症性痤疮(如丘疹、脓疮)患者要少晒太阳,避免风沙,太冷、太热、太潮湿的场所也对痤疮不利。
  * 用药方面:不宜长期服氯、溴、碘类化合物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外用药的剂型以酊剂、洗剂、霜剂为妥,尽量不用软膏、糊膏类,由于稠厚性油脂类及使皮肤湿润的化妆品可加重痤疮,故不宜使用油脂类化妆品。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青春期的常见病,多发于15~30岁男女青年c一般认为,本病多由于青春期间雄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发育旺盛,使皮脂腺毛囊管壁出现角化,堵塞皮脂的排出而形成“月旨栓”,且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其确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现代西医学亦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常因影响面部的美容而深感苦恼。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 痤疮,在中医学中相当于“痤”或“痤痱”,或称之谓“肺风粉刺”、“面疮”等。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郁乃痤。”(《素问·生气通天论》)不仅指出了汗湿为其主要病因,且“郁”字总括了本病的病机所在。晋代《肘后备急方》提到本病发生在面部,故称面疮。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本病的症状。特别是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对本病的症状、病因、治法、方药等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嘴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以上论述,说明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诊治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 现代中医治疗本病的首篇论文发表于1958年。在60年代,除了中医中药外;针灸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70年代段起,临床报道逐渐增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美的追求日益迫切。至80年代,中医界对痤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察和研究,有关临床资料大量涌现。在病因病机的探讨中,医家们通过临床实践,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古代“郁乃痤”的病机认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补充和完善。在治疗方面,除沿用传统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外,强调内治与外治并重,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并重,药物治疗与针灸治疗并重。另一方面,在治法上亦有所创新,如在服药方面,有采用周期服药法治疗女性患者。在针灸治疗方面,采用电针、耳针、埋针、刺血等法,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据统计,中医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在90%左右。
&&& 本病的机理研究,近年来也开始引起重视,如进行了血清锌、铜及维生素A、E值的测定,结果发现,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提示了痤疮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均呈紊乱现象。实验研究亦表明,患者的血粘度较正常人为高,且较正常人产生过多的皮脂。这些均显示皮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与中医认为瘀血、湿热致病说颇为吻合。
古今资料表明,引起痤疮的病因主要与外邪、饮食、血热、湿热之邪为患有关,其病理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邪袭腠理 肺为娇腑,易受外邪侵犯,劳累汗出当风,迫于肌肤,正邪之气相搏,闭阻卫阳之气,卫气郁滞则脂液津血运行不畅,蓄于玄府,发为痤疮。
肺经邪热 本为阳热内盛之躯,又嗜烟酒,久则生热,邪热郁于肺中,皮毛为肺所主,而鼻属肺,肺经郁热熏蒸肌肤,血热壅滞毛窍而成。
胃肠湿热 过食辛辣、炙赙之品,湿热内生,结于肠胃,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胃热盛,腑气不通,移热于肺,上熏滞于肌肤毛窍,瘀久生毒,痤疮乃发。
脾失健运 思虑、劳累过度损伤脾气,运化水湿功能失职,致湿无出路而聚于体内,郁久化热生痰,湿热挟痰,凝于肌腠毛窍而发痤疮。
痤疮一病由于好发于青春期,故绝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以实热证居多,分析综合各地资料,可具体辨证分为以下三型:1.肺经热毒 颜面痤疮以鼻周多见,其疹舨热红痛,或中有脂栓,用手指挤压,有小米或米粒样的液体排出,甚者可见脓疮,伴颜面潮红,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微黄,脉来浮数。
&& 2.肠胃湿热 颜面丘疹色红,微肿,疼痛,皮损部以额部、口周为多,皮脂分泌较多,炎症严重时伴见脓疮。同时可见口苦口干,纳呆腹胀,小便溲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象濡数。
&& 3.血热瘀滞 颜面皮疹呈黄豆或指头大小,色红或紫红,同时伴有囊肿、结节、疤痕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搔痒和疼痛交替出现,严重者呈橘皮脸。舌质暗红或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来细涩。
(1)肺经热毒
&&& 治法:清肺解毒消疹。
&&& 处方:桑叶9克,菊花9克,枇杷叶(包)15克,荆芥7克,黄芩15克,生地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玄参12克,桔梗6克,栀子5克,川芎9克,蒲公英20克。
&&& 加减:若搔痒甚者加蝉衣、防风;疹色紫红加紫草;大便秘结加生大黄;月经不调加丹参、益母草。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疗效:以上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319例,基本治愈135例,显效122例,有效5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8.1%。
&&& 常用成方:枇杷清肺饮、桑菊饮、银翘散、防风通圣散、普济消毒饮等。
&&& (2)胃肠湿热
&&& 治法:清热化湿通腑。
&&& 处方:茵陈10克,黄柏7克,知母9克,枇杷叶9克(包),生地30克,黄芩9克,丹皮9克,黄柏12克,米仁20克,茯苓12克,制大黄9克,生甘草3克。
&&& 加减:有脓头形成加蒲公英、蚤休;痒甚者加地肤子、白藓皮;纳呆乏味者加山楂、炙鸡内金。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亦可煎水湿敷患处。
&&& 疗效:以上方为基本方加减共治疗417例,基本痊愈286例,显效76例,有效4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8.3%。
&&& 常用成方:三黄汤、黄连解毒汤、黄连泻心汤、龙胆泻肝汤、清胃散、承气汤等。
&&& (3)血热瘀滞
&&& 治法:清热凉血化瘀。
&&& 处方:丹参30克,生地36克,赤芍15克,土大黄15克,当归尾9克,红花6克,丹皮12克,蛇舌草15克,凌霄花10克,生甘草3克。
&&& 加减:搔痒甚者加地肤子、苦参;疤痕形成加马勃、牡蛎、皂刺。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疗效:共治疗78例,基本痊愈15例,显效22例,有效3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8%。&&
&&&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汤、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等。
(1)蛇舌山楂饮
&&& 组成:蛇舌草、山楂各30克,生地,紫丹参各20克,玄参15克,枯芩10克,生甘草5克。
&&& 加减:气滞血瘀加郁金、红花、莪术;脾胃湿热者加炒白术、炒山栀、地肤子;肺热加桑白皮;有脓头加紫花地丁;皮脂溢出盛者加龙胆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疗效:共治疗54例,基本痊愈33例,显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6%。
&&& (2)清肺消痤饮
&&& 组成: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银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紫花地丁20克,赤芍10克,丹皮15克,生地12克,白芷6克,生甘草3克。&&
&&& 加减:皮损感染重,脓血疹多加蒲公英、连翘;皮脂多加苦参;有结节或囊性皮损重者加红花、夏枯草、土贝母。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饭后服用),4周为一疗程。
&&& 疗效:共治疗100例,基本痊愈45例,显效28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
&&& (3)三皮四物汤
&&& 组成:地骨皮、白藓皮、丹皮、生地、当归、川芎、赤芍、川牛膝适量。
&&& 加减:夹湿者加黄柏、苍术、米仁;挟风者加防风、蝉衣。
&&& 用法:月经干净后12~15天服药,每日1剂,连服6~9剂,共服3个月经周期。闭经者,服完9剂,间隔20天再服9剂。服药期间忌辛辣,并停用其他一切药物。
&&& 疗效:共治疗女性患者88例,显效61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6%。
&&& (4)搽剂&&
&&& 组成:赤石脂、密佗僧、硫磺、樟脑、天仙子、白果各10克,冰片3克。
&&&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入75%乙醇300毫升中,分瓶装之,密封5天后即可用之。用前先将药物充分摇匀至未见沉淀,以棉签蘸药外搽皮损处,早晚各1次,10天为一疗程。
&&& 疗效:共治144例,基本治愈76例,有效6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8%。
&&& (5)痤疮搽剂
&&& 组成:硫磺5克,枯矾10克,生大黄5克,黄连3克,黄柏3克。
&&&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过筛,加冷开水70毫升,拌匀,装瓶备用。于每晚临睡前将药液摇匀,用消毒脱脂棉蘸稀糊状药液搽于患处,第2天早晨洗脸时洗去,须坚持天天用药,连续7~30天。
&&& 疗效:共治疗Z0例,皆近期治愈,疗程最短仅7天,最长25天痤疮消失。
&&& ①体针
&&& 取穴:主穴:曲池,合谷(双)。配穴:肺经风热加大椎、肺俞穴,肺脾风热加足三里,冲任不调加三阴交。
&&& 操作:以上穴分2组治疗,针刺组57例,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分钟;电针组87例,用G6805治疗仪,断续波,每次通电20分钟,均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
&&& 疗效:针刺组57例中,基本痊愈30例,显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电针组87例,基本痊愈76例,显效11例,全部有效。
&&& ②穴位注射
&&& 取穴:足三里。
&&& 操作:抽取患者自身静脉血2毫升,迅速加人生脉注射液2毫升,摇匀即注入双侧足三里。抽血和穴注均按常规消毒,每5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
&&& 疗效:共治疗112例患者,治愈105例,占93.8%。其中一个疗程治愈者35例,占31.25%,二个疗程治愈者70例,占62.5%。余经1~2个疗程治疗均获显效。
&&& ③耳穴刺血
&&& 取穴:a.耳前(热穴),耳后(相当于降压沟);b.内分泌、皮质下穴。
&&& 操作:每组每次取一穴,仅用一侧,两侧轮番使用。常规消毒后,用细三棱针(亦可用眼科小手术刀片)迅速刺出血(划破表皮0.1cm),以酒精棉球拭净,随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免感染。每隔一日针1次,10次为一疗程。
&&& 疗效:共治疗217例,基本痊愈132例,显效59例,好转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53%
&&& ④剃络拔罐
&&& 取穴:主穴a.大椎、至阳;b.身柱、筋缩;c.神道、命门。配穴:降压沟、热点、胃穴(均为耳穴)。
&&& 操作:主穴每次取1组,以三棱针或皮肤针叩刺数下,出血,然后拔罐20分钟,起罐。配穴用三棱针或手术刀片(15号)割治,出血数滴,每次选1~2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 疗效:共治疗254例,基本痊愈161例,显效22例,有效6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2%。
&&& (2)单方验方
&&& ①天葵米仁方
&&& 组成:紫背天葵草50克(干品15克),薏苡仁30克。
&&& 用法:上二药用淘米水500毫升煎煮半小时,内服半小碗,分3次服,同时取热药汁适量擦洗患处,隔日1次。
&&& ②剃猬油(外用)
&&& 组成:刺猬油。
&&& 用法:取刺猬脂肪,入锅慢火熬油,凉后微凝为浅黄色,涂于患处皮肤,每日1次。
额头   代表心火旺、血液循环有问题,可能是过于劳心伤神。这类的人脾气较不好,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睡眠充足,并多喝水。可以服用“导赤散”以泻心火。      鼻子   如果长在鼻梁,代表脊椎骨可能出现问题;如果是长在鼻头处,可能是胃火大、消化系统异常;若在鼻头两侧,就可能跟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可以服用“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以清热燥湿润肺。      下巴   表示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系统失调。女生容易在下巴周围长痘痘的可能是月事不顺所引起的。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以滋肾阴清虚热。      左边脸颊   可能是肝功能不顺畅,如肝脏的分泌、解毒或造血等功能出了状况。可以适当地服用“龙胆泻肝丸”以泻肝火      右边脸颊   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可以服用“枇杷清肺饮”以泻肺热。
消痤方治疗痤疮
近两年来笔者使用自制中药消痤方治疗痤疮117例,疗效满意。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71例;发病年龄在15~42岁之间;病程为两个月~13年。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中医皮肤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痤疮诊断标准。
消痤方组成:枇杷叶、生地、桑白皮各12克,牡丹皮、白花蛇舌草各10克,苦参、黄芩9克,槐米、山楂、土茯苓各15克。加减:皮肤油腻加茵陈、薏苡仁,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壳,经前乳房胀痛加香附、柴胡,结节囊肿加夏枯草、贝母。水煎,每天1剂,分两次服,30天为一疗程。
治疗结果:疗效评定以卫生部制定的《中医皮肤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为参考标准。治愈(皮疹全部消退,仅遗留色素沉着)63例,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不再出现新的皮疹)30例,好转(皮疹消退50%以上,部分出现新的皮疹)24例。总有效率为79.49%。
痤疮是一种多因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多,致使皮肤中双氧睾丸1酮增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角化过度形成栓塞,而毛囊内痤疮杆菌繁殖产生多种酶,分解皮脂形成脂肪酸引起炎性反应。而中医认为,热、毒、湿、郁为痤疮的主要病因病机。
青年人机能旺盛,阳热偏盛,日久营血渐热,热毒内蕴上蒸于肺,发于肌肤腠理而为;或胃肠湿热,饮食不节,喜食辛辣肥甘腥腻之品,日久中土不化,久郁生湿化热,湿热循经上蒸于面部。中药消痤方中枇杷叶、桑白皮、槐米宣肺化脂,黄芩、苦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除湿,生地、牡丹皮清营散瘀,山楂清除胃肠积热。诸药合用,奏清热解毒、除湿祛瘀之功。
中医处方(一)【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治法】祛风,清热,利湿。【方名】痤愈汤。【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中医处方(二)【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方名】美容煎。【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出处】刘结安方。中医处方(三)【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方名】加味化瘀消坚汤。【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中医处方(四)【辨证】肺热郁滞。【治法】清肺热,行郁滞。【方名】黄芩清肺饮。【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中医处方(五)【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治法】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李元文方。中医处方(六)【辨证】肺胃湿热,外感毒邪。【治法】清理湿热,解毒散结。【方名】白草枇杷饮。【组成】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李元文方。中医处方(七)【辨证】脾胃受纳运化失常,积热上熏于肺,热久而郁。【治法】清热,凉血行郁。【方名】肺风粉刺汤。【组成】桑皮2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黄芩6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茜草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出处】肖延令方。中医处方(八)【辨证】血热郁滞。【治法】清热滋阴,凉血活血。【方名】黄芩清肺饮。【组成】川芎9克,当归6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红花6克,黄芩9克,薄荷1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杨大猷方。中医处方(九)【辨证】血热风胜。【治法】凉血疏风。【方名】犀角地黄汤合泻心汤加减。【组成】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30克,赤芍60克,丹皮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桑叶10克,蝉衣10克(去头足),当归尾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温补法治疗痤疮
1.辩证标准:
痤疮患者伴随畏寒肢冷、手脚冰凉;大便溏薄、腹中寒;舌质淡,舌边齿痕,脉细无力。
采用自拟温阳消痤饮治疗,处方组成:生黄芪15太子参15金银花 20丹参15连翘15蚤休10制附子6干姜6肉桂10炙甘草5.加减:淤血明显加桃仁10红花10,伴有腰酸背痛加杜仲10续断10 ,小便清长加仙茅,大便溏薄加云苓15白术15,上方水煎两次,取汁400ml,分两次早晚饭前服药。第八周观察疗效。
关于痤疮的病因病机目前多数学者宗湿热理论,认为痤疮是湿热邪毒蕴结肌肤,发为痤疮。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虽然脓包累累,满面色红等湿热外现,然脉细无力,舌质淡嫩,细究之多有畏寒肢冷,手脚冰凉,乏力,大便溏,属阳虚病机。而此种情况又以女性多见。于阳虚患者笔者采用温阳法治疗多有疗效。方中参芪温上部阳,干姜、肉桂温中阳,制附子温肾阳,上中下得温。患者尽管属阳虚,然脓包累累,终为热像,因此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蚤休消疮肿。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养血活血,甘草调和全方。
关于痤疮的治疗,有学者进行文献探索,认为湿热病机是民国以后才开始,民国以前的文献多数认为是痤疮是由风寒湿邪侵犯肌体,郁而成痤疮。【1】治疗也是以辛温之品发散为主。关于痤疮的病因病机,《黄帝内经素问》解释痤的原因是“汗出见湿”【2】,内经解释病机为“劳汗当风,寒搏为皶,郁乃痤”。说明了痤疮是由于汗出而又受到风、寒、湿侵袭,而汗出的原因又因为阳虚或者内热蒸腾。《诸病源候论》关于痤疮的描述:“痤疖者,由风湿冷气搏于血,结聚所成也。人运役劳动,则阳气发泄,因而汗出遇风冷,湿气搏于经络。经络之血,得冷所折,则结涩不通,而生痤疖”【3】《太平圣惠方》记载‘‘夫粉刺者…由肌肤受于风邪。搏于津液之气。因虚作之也【4】在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上,民国以前主要遵循《黄帝内经素问》的观点,座疮的病因主要要归纳为本身体质不足风、寒、湿侵袭;病机主要是表郁。阳虚推动无力,血行凝滞,郁结肌表,郁久化热发为痤疮。
关于阳虚的成因:阳虚质的成因主要由先天后天两种因素综合形成。父母先天体质娇柔,以及母亲在怀孕期间过食寒凉或过用寒凉药物均可导致子女先天禀赋不足,肾阳亏虚,继而形成阳虚质。在后天因素方面,社会环境影响、生活习惯不当(如过食寒凉、嗜酒过度、纵欲无度等)、疾病影响及医过(误清、误汗、误下、误补)是损伤阳气的主要因素。【5】
1 定义痤疮在古医籍中称为“痤疿”、“面疱”、“皰疮”、“粉刺”、“酒刺”、“风刺”或“肺风粉刺”等,现代仍称“粉刺”,俗称“青春痘”。
2 病因病机2.1 内经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经文论述了“痤”的形成诱因:“劳汗当风”,“汗出见湿”、“寒薄”加“郁”。经文论述了形成“痤”的外因乃“风”、“湿”、“寒”,最后经文论述了“痤”的形成机理“郁”!(过食肥甘厚味就会使痰热郁结,腐于肉里,就会产生“大丁”。阳气本应该宣泄的时候,却受到了风寒湿气的阻遏,汗孔排泄不畅,淤于体表,所以产生的“皶、痤”。)鬼门开,风、寒、湿自外而入,未能及时发散,郁积而久,形成痤。痤没能及时治疗,郁积化热化毒,郁毒外发,而成疮!在诊察“痤”的发病一定要重视“汗出”,汗出意味着毛孔开,中医称为鬼门开,外邪才能出!为何“痤疮”患者会有便秘?便秘是因为肺气的敛降功能较差所致!为什么吃辛辣之物会加重病情?辛归肺经,辛味发散,食辛辣后肺之宣发作用被加强,将郁积在皮肤下的外邪向外发散的结果。2.2 素体阳热偏盛,加上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或者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薰,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致使粟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
女性在调经促排卵的基础上佐以白芷、批把叶和白芷效果甚佳。西医常用美满霉素或者是维宏(阿奇霉素片)治疗痤疮,效果也不错。丹参也有抑制菌的药理作用。
初期之“痤”,其外邪郁积时间不久,用针挑破,当为白色米粒状物质,如果此阶段治疗不当,病程反复迁延,而形成“痤疮”。“痤疮”者,“痤”加上“疮”也。(“疮”说明“痤”的病症已经加深加重.)
6 辩证论治6.1 治则:养血祛风,温通阳气,活血散结。
6.2.1 “肺风粉刺”----“痤”6.2.1.1 内服方药:枇杷清肺饮(组成:枇杷叶、黄柏、黄连、人参、甘草、桑白皮、连翘、白芷、当归),只针对“痤”。此病风、寒、湿郁结化火,但寒邪、湿邪仍在。外用散剂颠倒散(组成:大黄、硫黄各等份,共为细末,凉水调敷。一味寒药加一味温药,寒热搭配,郁热得泄,沉寒得散)。&&&&&&&&&& “痤”没有及时治疗,脸上现很多包块,有的颜色紫暗,淤血明显,有的甚至感染化脓。本病发展到“疮”,已经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用药须要寒热搭配、攻补兼施。用药切忌一派寒凉,否则病邪暂时压制,日久爆发更加厉害,如此用药,则永无可愈之日。加用祛湿排脓之白芷、生薏仁、象贝母(似)更好!6.5 肺热型 加味枇杷清肺饮 自编了歌诀:枇杷清肺饮柏连 桑皮参草归芷翘。6.5.2 气郁络瘀型 血府逐瘀汤 其中川牛膝常用30克,尤其适合兼有口干、失眠、大便秘结者。6.5.3 热毒壅盛型 我老师常用的清下焦热毒经验方,上中焦亦可通用。“归芍解毒黄 苦参槐银防” 当归 赤芍 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连解毒汤)苦参 槐花 银花 防风。 可再加远志、明矾。散结消疮痈。&6.6.1 从寒热来看,痤疮的根本病机是内热,而火郁是内热产生的主要原因,治疗上应“火郁而发之”,这是治疗痤疮的总则,我治痤疮不离升麻、柴胡、薄荷、荆芥穗等发散之品。6.6.2 从气血分析,痤疮之病属于血分,常加元参、茜草、茅根、生地、赤芍等凉血之品。6.6.3 从脏腑辩证来讲具体治则①肺胃郁热型—当清肃肺胃,发散火郁—入石膏、知母、黄芩、黄连、枇杷叶等苦寒或甘寒之品。依据:胸面属阳明胃,而肺主皮毛。②心火偏亢型—清心泻火—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之类。依据:心病机十九条讲:“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因心主血脉,火毒壅滞脉络,上蕴于面,则见颜面痤疮,红肿热痛。③肝胆郁热型—清肝利胆—入青蒿、黄芩、栀子、郁金等。6.6.4 加减:①热毒热毒壅盛者,则加清热解毒之五味消毒饮;②阴虚者,加增液汤、玉竹,石斛等滋阴养血之药;③脓包性痤疮:加黄芪,当归,制乳没,鳖甲,皂刺;④囊肿性痤疮:加三棱,莪术,浙贝,夏枯草;⑤湿毒血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当归,丹参;⑥内分泌严重失调者:加山慈姑,黄药子;⑦痤疮之疤痕、色素沉着:加黄芪,白蒺藜,二至丸等;⑧对于高脂血症患者,要配合降脂治疗。6.7.2 从脏腑辨证看,痤疮主要是心火和肺的郁热,脾的痰结。&急性期清心火很重要,诸痛疮痒,皆属于心嘛。清心火,用黄连竹叶 生地 苦参 玄参。解热毒,用五味消毒饮。更严重的热毒则需要使用半支莲 蛇舌草等。清肺郁热,选择黄芩 桑白皮 桑叶 枇杷叶 鱼腥草 苦杏仁等。治疗痤疮,桑叶 桑白皮 僵蚕都很有用。久病必寒必淤必痰结,痤疮一般都会逐步发展成为慢性的。活血川芎 赤勺 丹皮 当归 桃仁 红花 丹参 姜黄等,可以择而用之。肺主皮毛,痤疮主要表现在面部。在皮表,应遵循其在表者,散而发之的原则。散发药物升麻 麻黄 桔梗 羌活 荆芥 薄荷等,无论寒热,均可配伍。一些辛温发散的药物,可以配伍黄芩 知母等,不至于燥。小剂量麻黄无疑有助于皮毛开窍。脾的痰结,则应考虑化痰散结。化痰药品陈皮 半夏 胆南星天竺黄 浙贝母 川贝母 桔梗 杏仁等,比较顽固的则需要适当使用白芥子 葶苈子等。散结的药品夏枯草 浙贝 白芷 连翘 牡蛎 花粉 海藻 昆布 三棱 乳香等。另外淡渗的茯苓 泽泻、薏苡仁 冬瓜仁 赤小豆等,平和好用,可长期大剂量使用,消痤疮于平淡无形中,堪称王道。
痤疮三型辨治6.8.1 热郁肺卫,多见青年患者,以泻白散加减6.8.2 胃腑郁热,以成年人多见,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6.8.3 肝经湿热,妇性患者,经期加重,以丹栀逍遥散加蝉衣,清热解毒药如大青叶,连翘、地丁、夏枯草必用,必要时可加丹参、赤芍、桃仁等活血之品。化痰散结之品如生苡仁,浙贝、半夏等。唇周痤疮为难治之证,病程多长,可加生芪30g以托毒外出。&阴阳不调,首选葛根桂枝汤;湿气内存,必须化湿,首选健脾利湿,热为郁热,乃虚热,非实热,一般不可用清热解毒,稍轻清气分热就够了,上焦一般用少量黄芩;中焦柴胡配赤芍即可,脾,竹叶、苏叶;下焦泽泻淡渗即可让热从小便解。有白头乃湿成痰,必须要化痰,桔梗杏仁或半夏;红斑为热动血分,可活血加当归,透营转气,稍用清热解毒,竹叶、连翘考虑;口周提示不仅脾,谷道也有湿,可以用生大黄为使,注意一定要量小且前一两副用,其后除去。苔白舌尖红,为水火不济,多伴失眠,于基础方中加黄连1克,肉桂6克,丹参6克。基本方:葛根6~9& 桂枝9& 赤芍6& 白术(或苍术)5 茯苓15~30, 竹叶5& 桔梗 杏仁各6& 半夏9 (连翘,当归各3,丹参6,黄连1 ,肉桂6,柴胡6)(泽泻9) 甘草5 生姜 大枣。附:中医辩证为阴阳不合,脾肺湿阻,生痰郁热。可拟方:葛根12 桂枝9 赤芍9 当归6 苍术6 茯苓12 黄芩3 桔梗6 旋复花(单包)6 浙贝9 生地6 泽泻9 生甘草3 (克),水煎服。注意第一遍沸后不要超过10分钟,第二遍可以久煎。分次服用或合并两次煎液一起服用。先抓六副;愈后巩固三副。6.10.1 一见疮便清热 中医外科有阴阳之分,不辩寒热,一见疮便清热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曾碰到这样一患者,座疮很厉害,去一中医治疗,用了大量清热凉血的药物吃了三天药,座疮隐了不少,后来突然爆发,比没有服药时更严重。说明未见明显热象别用清热药。6.10.2 通大便之法运用不当 座疮好发的人很多伴随大便不通畅。大便一定要通,研究表明便秘和座疮有一定的联系,但通法并非只有泻下药一种。也当分清寒热虚实,该用温阳的药物还是要用,有是证用是药。不要畏惧加重座疮。润下的方法是我最常用的,有时候甚至不用润下,在滋阴的前提下用点枳壳,同样能达到通大便的效果。6.10.3 滋阴潜阳与活血散血 内有瘀热发于外。倡辛凉之法,少用苦寒之剂(除非热象重,可佐)。此热是由于肝经郁滞引起。用清热之法之能暂平郁滞引起的化热,而不能清除瘀滞。一般座疮久发之人平时都会忌辛辣,但都不能让脸上的座疮消失,因为郁热也需要疏肝气散淤血。为什么要滋阴?肝,体阴用阳。没有体阴谈不上用阳。疏肝之法亦是如此。确切地说应该是养阴,我不推荐用滋腻的方法,柔肝养肝用沙参、麦冬、白芍等足以。11 现在研究:11.1.1 古代医家的治疗痤疮用方规律 古医家对痤疮的认识较统一,认为其主要病因为感受风、寒、热、湿等外邪,郁积生热而成,其病位在肺经,病性多属实。治疗上内服枇杷清肺饮、外用颠倒散为经典治法,沿用至今。11.2 现代医家治疗痤疮的用方规律11.2.1 内治法11.2.1.1 初起予疏风清热 肺经风热。此型较轻,面、背部丘疹色红,或痛或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予疏风宣肺散热为主,用枇杷清肺饮加减,以枇杷叶、桑白皮为君药,宣降肺气,疏散肺热。有用辛凉轻剂桑菊饮宣肺达邪,清营透疹。亦有自拟新方,如陈洪绪基本方: 荆芥、防风、枇杷叶、僵蚕、桔梗、连翘等,或加薄荷 蝉蜕增强疏风清热之力。李赛美善用祛风药,常加防风、白芷、白蒺藜、白僵蚕等轻清上扬,善走头部,既引营卫气血畅行于头部经脉,又引药上行。11.2.1.2 注意清热除湿 现代医家认为,阳明经上行于头面,若素体胃肠有热,或暑热侵犯胃肠,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使胃肠积热或脾失健运而湿热内蕴,积热循阳明经上行,郁聚毛孔则发本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油腻不适,皮损为丘疹,或脓疱囊肿,色红肿痛,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利湿法中茵陈蒿汤应用比例较高,多用茵陈、茯苓、泽泻、生苡仁等。而刘升堂以苇茎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张秀美认为南方地区湿热蕴结为其主要证型,用薏苡竹叶散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刘瓦利擅用黄芩、黄连、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梁贻俊主张健脾化湿清热,方选四君子汤加黄芩、黄连、银花、连翘。11.2.1.3 重在解毒消痈 痤疮的病机关键为热毒之邪贯穿其始终,故解毒消痈之法用于各型。药效分析,银花、连翘既有疏风散热之功亦有解毒消痈之效;生苡仁、黄连、大黄、生山楂等品都具清热解毒消痈之能。或有表现以脓疱、炎性丘疹为主,皮疹鲜红密集,伴面红、口渴、烦躁、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为热毒甚者。故有医家主张热毒型、热毒壅盛或热毒蕴结之分型,多用五味消毒饮为主方,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蛇舌草为主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11.2.1.4 兼以活血化瘀 “毒”与“瘀”是痤疮治疗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肝气郁滞明显者,以疏肝解郁为主,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热毒煎熬津液,凝聚为痰之痰瘀证,痤疮经久不愈,以化痰逐瘀散结。痤疮经前增多,经后缓解者,即为冲任失调,气血失和,治宜调理冲任,多用益母草、女贞子、当归、丹参。11.2.1.5 不忘补虚健体 有主张素体阴虚火旺为根本原因,选知柏地黄丸加减。有认为肾阴亏虚、肝气郁结是女性患者缠绵不愈原因的,治以疏肝理气,滋肾养。而陈汉章主张肝经虚热,治以滋养肝血,调摄冲任,方以四物汤加减。梁苹茂将其分为虚实两端,又根据患者兼症分:脾虚湿困证、肾虚不荣证、气血两亏和肺肾阴虚证,分别予参苓白术散、萆薢分清饮、八珍汤和参麦冬汤加减治疗,并注意疮口不易愈合者,重用黄芪托疮生肌。李燕等分期治疗,认为后期患者多脾肾虚弱,治以健脾补肾,兼清余邪,二至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11.2.2 外治法 外治亦遵循辨证原则,但多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法。11.2.2.1 清热解毒力强 对皮损较多,病变较严重者,多配合外用之法,故清热解毒之力较强。常用药如:硫磺、大黄、苦参、黄连、连翘、野菊花、银花、芦荟、滑石等,甚用轻粉、炉甘石、冰片。风热犯肺,丘疹较密集者用薄荷、牛蒡子、蝉蜕等疏散风热,透疹解毒。11.2.2.2  兼顾活血散结 痤疮的发展从丘疹、结节、囊肿、瘢痕到色素沉着,均需活血行瘀。常用药有丹参、赤芍、当归、丹皮等,生大黄亦有活血行瘀之效。亦常用蒲公英、天葵子、白芷、皂刺活血排脓,夏枯草、浙贝母消肿散结。11.2.2.3 注意美白祛瘢 患者多担心愈后留有疤痕或色素沉着,故需注意美白祛瘢,白芷、茯苓、僵蚕、白附子等药具有此功效。梁贻俊外治痤疮之经验喜用僵蚕、冬瓜仁、桃仁、白芷以减轻色素沉着。
12 案例12.1 “wq7659”:某某,被痘痘困扰3年之久、黔驴技穷、几近绝望之时。 处方(淡附子25g 甘草25g 生地黄100g 炒白芍75g 桂枝50g 当归50g 牡丹皮50g 丹参50g 僵蚕50g 荆芥25g 红花25g 炮姜25g 桔梗25g 川芎25g 炙麻黄25g)。 用法:5剂,煎服,每天一剂。 效果:原本经常泛油的皮肤不油了,长出来的痘痘也很快消退了,之后也几乎不长新的了,只是在熬夜后偶尔散发一两颗。我服药前的症状主要是长比较大的包,炎症的表现比较明显,而且有较大的硬结,痘痘成熟后会出脓。服此药后很明显的不再长类似的大包了,但是如果一值班、熬夜,偶尔还是会有散发的几颗,但比起之前确实好多了,痘痘数量少了,也比以前的小,痊愈也快,也基本没有硬结。(附“注定是庸医”的方解:主要是《成方便读》的阳和汤:以熟地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领熟地、鹿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去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鹿角胶之滞;甘草不特协和诸药,且赖其为九土之精英,百毒遇上则化耳。附子引火归元,牛膝也可以引火下行,前提是有火。所谓子可养而不可害,贼可驱不可留。)12.2 “suannai78”:我用“杏林一壶春”战友的桃核承气汤合升降散方治痤疮配防风通圣丸有一定效果:桃仁,桂枝,白芍,甘草、芒硝,大黄、 姜黄、蝉蜕、僵蚕、枳实、茯苓、地肤子、白芷、皂角刺、枇杷叶、桑白皮等。此方外透内达,使邪有出路,风痰湿瘀通治,且不凉遏,如果虚多可加黄芪;湿多可加虎杖、公英;久用可加党参护胃以助力;生姜、大枣根据情况取舍,大枣一般我不放,嫌其滋腻。12.3 小马歪歪:我最近做了个药丸.治疗痤疮.方子如下:桑叶 僵蚕 白芷 花粉浙贝母 夏枯草 川芎 升麻 茯苓 薏苡仁 桔梗 蒲公英 地丁 皂角刺丹皮 赤勺 泽泻 川牛膝 苦参 甘草 牡蛎.按照一定比例做了药丸。一般痤疮都是慢性的.先吃上1~2月再说。12.4 “pangyongyeh”:用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补中益气汤阳和汤治疗痤疮:荆芥15g 防风15g 川芎8g 茯苓8g 羌活8g 独活8g 柴胡8g 前胡8g 枳壳8g 桔梗8g 甘草5g 麻黄8g 杏仁5g 葛根15g 熟地8g 鹿角霜8g 干姜8g 肉桂8g 白芥子8g 党参15g 黄芪15g 当归8g 炒白术8g 陈皮8g 升麻8g 水煎服或散剂分服,疗程1~3个月为宜。如此这般都可根治不复发。脾肾阳虚、风寒挟湿毒为其病机。12.5 “”:辛味药有散瘀作用,所以也是要用的,我常用的方子是自已拟定的加味消毒饮,组成药物为;七叶一枝花、白芷、桑叶、菊花、赤芍、銀花、连翘、蒲公英、紫背天葵、香茶莱、决明子,一般服药一到两个星期即有明显疗效或治愈,对于伴有严重感染的,就用仙人活命饮。12.6 是微 :痤疮的病机在湿、寒、瘀、热。有个老师的酒药方:虎杖25g,地龙数条,配50度以上的酒,泡三天即可,每日二次,每次5ml,服三个月即可。中间有个爆发期,然后又慢慢消退。地龙的量视痤疮的颜色深浅而加,色紫暗者,量多。12.7 爱秋:关于“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我曾经治过一个非常典型的病人。女性,20多岁,白领,盛夏时劳后大汗出,回家洗澡后立即吹空调,当风而卧。次日即发现背部遍生红疹,瘙痒,破后有白色脂状物,遂来我处求医。问过病史马上想到的就是这句条文,再观舌脉,舌略红,苔薄白微黄,脉弦细。汗出则腠理虚,湿气得以入,复遇寒邪,湿气郁而不出为病。故当实血络,开腠理,则湿气自出。予四物汤养血,薄荷、白芷、防风疏表,羌活引经并能发散表邪,甘草调和诸药。药后病人未复诊。数月后,因月经病来求医,诉上方服后不到一周,后背即平滑如初。12.8 “dxb880206”:用经方柴胡家龙骨牡蛎汤效神
最后附巍子记述基层老中医视为独到隐秘的“根据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区域酌加引经报使药”歌诀:十二引经药歌诀:十二引经心连辛,心包柴胡丹皮亲,肝经川芎青萸柴,脾经葛芍升苍荫,肺经升麻桔葱芷,肾经桂肉独知辛,胃经葛芷升麻膏,胆经柴胡青皮滨,大肠升膏与白芷,小肠藁本黄柏乒,三焦柴翘骨青附,太阳膀胱羌活津。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1.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2.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3.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4.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5.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6.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7.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8.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乾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9.小肠经: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10.膀胱经: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11.三焦经: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12.心包经: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 我在读高中时脸上是偶尔出现一两个,谁知到大二时,都二十出头了反而是此起彼伏。初起不以为意,多了也感觉不自在了,有时还都比较大,洗脸碰到时疼痛难忍,不注意碰到甚至会溃破,流黄白豆腐渣样的东西,很是令人讨厌。无奈何求诊于我的临床启蒙老师孙玉信。看了舌苔,搭了脉,提笔开了一个普济消毒饮加减的方子。吃了5付,脸上痘痘明显减轻,基本不再出了,已经出来的也在变小、变淡。后来得知,这是孙老师继承他的老师河南名医张磊先生的经验。张老认为壮年痤疮,多属湿热内蕴所致。普济消毒饮本身处方立意是以清热解毒、发散郁热为主,张老常在原方化裁基础上加薏苡仁以利湿清热排脓,疗效颇佳。当然,中医临床更多是要辨证,这个方子虽有柴胡、薄荷、牛蒡子、连翘等辛散凉润为主,但还有黄芩、黄连、板蓝根苦寒清热药,对于热毒蕴结、湿热内盛疗效为佳,若脾胃虚寒的就不能轻易妄投了。&&&& 目前中医外科教材对本病的分型,大致是肺经风热、肠道湿热、痰湿瘀阻等。治则多以清肺热、泄湿热、化痰浊、祛瘀血等入手。当然,这个分型还是基本符合临床的,但还不尽全面。因此对于这个疾病,祛风散邪也是重要的一种方法。风药不但可以疏散郁热(火郁发之),还可开泄腠理,使结于肌肤之邪气有外透出路,事实张老选普济消毒饮也暗含以此意。我个人临床辨证治疗此病基础上,对于属湿热、郁热、瘀热互结等,常喜欢加荆芥、白芷二味。荆芥温而不燥,可投血分热邪外出;白芷可辛温,可消散痈肿、透疮排脓,有本草记载本药可“使人面白”,古代不少宫廷美容外用方都配伍有白芷。二者虽性温,但配伍于整体偏凉方剂中,可去性取用,是无关大妨的,可缩短治疗过程。我个人认为,佐辛温发散风药于痤疮属实热为主者,有几个作用:1.开泄腠理、邪有出路;2.发散郁火、协助清热;3.走窜通行、散结消肿;4.佐制过寒、避免冰伏,顾护脾胃生发之气。&&& 目前很多青年生活、工作不慎注意,熬夜久坐、劳心多虑,且年处青春,相火易动,这些很容易导致阴虚火旺,因此滋阴降火也是治疗的一个方法。曾听一个老师讲过此类病例,以清热泻火疗效不佳,后以知柏地黄汤加减见功。但此类病人在表现火旺基础上,常阴虚一面也较为明显,且其“痘痘”以下颌多见者居多,以此处属肾,肾水足则相火内潜,水亏则龙火上燔外亢。&&&& 此外,疏理肝气也是治疗本病的一个入手点。西医讲很多本病属内分泌失调。临床因情致不遂,肝木郁滞,气机不畅化火者也不少见,且多见于女性以及一些心思比较细密的人。此类女性患者多伴有痛经、月经不调等兼症,临床须注意疏肝调经、散郁清热等方法,方子可选取的比较多,如丹栀逍遥散、四逆散、当归芍药散等均可化裁。&&&& 目前随着火神派的影响,有人倡导本病属阴寒内盛、虚火上浮,主张扶阳散寒为主。不可否认,此类证型临床也是可观存在的。但到此种虚阳上浮程度相对并不是特别多,倒是因过用苦寒伤阳、土不伏火的不少,且因阳虚不化水,不能鼓动气血,兼有痰湿、瘀血的更多。因此,温阳化痰、通经活血也是其中一治法。&&&& 临床其实很多证型是相兼的,单纯一种证型的并不是很多。如肝郁可致脾虚,也可导致内热,脾虚可致痰生,最终形成痰、瘀、热、虚等多层病理因素相互交足,当需分清。药物选择,清热如黄芩、黄连、蛇舌草,连翘、金银花、茵陈、薏苡仁等,活血如赤芍、丹参等研究对本病疗效都较好,辨证时可适当依据证型选取。有时还可根据多发部位参考辨证:额头多见胃火,双颊多见肺热、口周多见脾胃湿热,下颌多阴虚火旺等。但临床很多时候是发病比较广泛,不会依据理论分的这么局限。&&& 除了药物之外,饮食清淡、少熬夜、调节情绪等也很重要。如果不能注意,即便辨证无误,有时药物也很难起到很好效果。&养阳气 痘痘的成因,在于脾胃虚寒
女人都要反复对着镜子照,直到把自己照成天下最美的天使。女人都注重外表,都是靠外表光鲜照人的。所以,照镜子一定最先看见的是皮肤,也就是人体系统的第一道防火墙,这道防火墙保护机体,抵抗病邪入侵,同时,它也是内脏和经络的一块展板,当内脏和经络出现问题时,就会在皮肤上反应出如皮肤变暗、没有光泽、色斑或者长痘的状况。
我们来看看痘痘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当饮食入胃,消化后本来应成为气血,但要是脾胃虚弱,进入肠胃的食物就不可能全部化成气血,有一部分就会变成痰湿。这污浊的痰湿可不会主动消失,会随血液在周身流动,长痘痘不是年轻女性的事么?因为年轻,肝火旺,污浊的痰湿就会随火气往上升。身体本来是在找出口把这痰湿排出去的,但人体的孔道7个在头上,下边只有前后阴。所以,更容易随着肝火往上升,脸部的皮肤总是要细嫩些,于是,肝火就容易从那里往外排。排也不是一次性排尽,有些就沉淀在了皮下,光存在那里也还不错,关键是它还会出来污染血液,血液一污染,就像油污一样,飘在了哪里,哪里的皮肤就冒出一片来,什么蝴蝶斑、黄褐斑,讨厌得要命。到了这时,又不得不去买那些天价的美白祛痘护肤品,把希望全寄托在这上面了,可还是不管用,而且你还不能保障包里的银子是否能一直跟上你的需求。
很多女性没有经验,一见痘痘,就认为自己上火了,于是找些祛火的中药来吃,祛火的药没有不寒凉伤脾的。有痘痘本就脾胃虚了,再用寒凉一攻伐,于是更加虚弱,更多的痘痘就源源不断地冒了出来。这就是一个经验,头面部容易上虚火,主要是因为肾阳不足、肾气虚了,血液到达不了头部,头面得到的血液供应减少,于是就会出现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上火症状。但这个火几乎都是虚火,用寒凉药物一灭,人体的正气就更虚了。
粉刺,也是因为肾阴伤了,虚火上炎。本来身体想阴阳平衡来着,但你老不睡觉,老伤肾阴,阳就过分了,就通通地往上冒出来,发为粉刺。肾阴这么一直虚下去,然后一定就会导致肾阳也要出问题。
很多火热之症都是假象,不但不是真正的火,反而是虚火。
中医说的上火,大都是虚火
现在“上火”的人很多,有人会以为这是体内阳气充足,是身体好。
这需要辨证,当然也很简单,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和西医的消炎药都是对症的,连吃几天肯定降火。但是,现在真正属实火的人凤毛麟角,多数都是虚火。
虚火则需要用补法,一泻就更糟糕了。
这个虚火一定是由寒引起的,《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寒为热病之因,寒邪过盛,表现的方式就是热症、热病,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因为寒重伤肾,肾阳亏损、肾气虚弱,肾水无法灌溉、滋润全身,缺水嘛,身体就会干燥。肾一亏虚,所有的脏器也跟着缺水,就易摩擦生热。什么口腔溃疡啦、头面部上火长痘痘啦,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等,具体地说,胃火导致胃疼、口苦、打嗝、大便干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肝火产生烦躁、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等。当然,还有各种炎症,为什么是炎症?炎就是火,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都是缺水后的火,但这个火一定是虚火。
虚火才是现代人的普遍病症,实火太少了,几乎都是虚的,这就可以仔细去追踪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否在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呆的时间过长?因为这是外感虚火症的来源。是否压力太大、经常熬夜、吃辛辣煎炸食物,且抽烟喝酒太多?因为这是内生火的主要诱因。是否常喝酸甜饮料、生化饮料、嗜吃冰凉之物?因为这是寒重伤肾的起因。最后还可问问,是否是情绪不调,多悲观厌世?因为这是情志致病,且多是阴冷病的开始。
彻底治疗痘痘的方法
美女最烦青春痘,都知道只要青春不要痘,于是听说什么有效就去买,有的也许赶上了正好有效,但大多数都是越抹越出斑点,出色块,甚至是皮肤发红发痒,于是心灰意懒,生活得更加烦躁无比。
要治青春痘,还得全面了解你的对手。青春痘一般现于脸,额头,这些全都是胃经的势力范围。青春痘外红内白,这叫热包寒。这个热是哪里来的?是真热,还是虚热?多半都是虚的,表面看起来一派热象,于是有的请中医调理,就先去火,从泄入手。这不但不得要领,还多半是起了反作用,因为这个热是虚浮于表面的热,它包裹的寒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仔细来看这个寒,就是胃寒,吃了太多的食物,没有消化,转变为垃圾,就捂在那里,就跟垃圾堆似的,捂久了一定发热,一发热就用冰水或寒凉饮料去浇,胃阳日渐不足,内里一片寒凉,有些可以说是极度寒凉了。寒就是阴,往外使劲地逼迫阳气,也叫阴盛格阳。所以,热都被逼在表面来了,多宝贵的阳气,都快守不住了,就要从体表浮散了。人身阳要化阴,阴要养阳,二者要平衡,于是,寒凉大量逼迫阳气外行的结果,走到阳气集中的脸上、额头上就走不动了,寒就暂时地聚集在那里,为热一包。长青春痘的女性都比较年轻,还有资本去耗散,总还有热去给寒打包,于是,青春痘就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知道青春痘怎么长的,也就明白了治疗的方法,那就是先得改变饮食习惯,再不要暴饮暴食,不食生冷食物伤肺伤胃,精神上要放松,切忌郁闷,以免再度加重胃寒,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提升胃阳。不明白这一点,不切实地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今天简单地补补胃气,但过不了几天就又复发了。
脾胃好了,消化吸收就好了,然后再以山药薏米芡实粥生气血,化湿邪,寒湿干净了,再想法打通经络,痘痘就再也没了。
明白青春痘的事,知中医阴阳寒热虚实表里
女性只要把青春痘的事情想明白了,配合医生治好了,就会从里边得到很好的经验,因为这是阳气出了问题嘛,那么就会切身感受到养阳的重要了,就会知道身体的阳和阴是怎么个平衡法,也就会反复揣摩清楚一些道理,用在今后的日常养生中。
青春痘是阴寒逼迫了阳气退守脸部和额头,你可以照着这个路子继续往下去想,女性天生阳气不足,最容易阴阳不平衡,那么阴阳失调就是一个大病机,具体还会有哪些病呢?比如说晚上睡觉出汗,为什么晚上睡觉会出汗?原来,半夜一阳初起后,渐渐加大的阳气就逼迫身体里的阴寒气外出,于是就有了汗,跟我们感冒也是一个道理,阴气重了,等到七天后阳气渐渐恢复,就能逼迫阴气外走,中医的治疗用发汗,也就是通过发汗把阴寒之气逼出来。这些都是身体由阴阳不平衡趋向平衡的表现。这当然说的是身体体质很好,如果是体质素来虚弱,阳气不足,阴阳不平衡的结果就很有可能是失眠,便秘了。失眠、便秘总是很难治,原因也就在于体质根基不好,没法调动出足够的元阳之气,所以,治疗的根本就是多补后天脾胃的阳气,强身健体。
女性一定要想到,自己的身体里有一团火与热,也就是有足够的阳气,阳气损则成阴症,阴气占上风就生寒症。而阳气受损是很难恢复的。明朝大医张景岳总结人的先天体质,“或因丧败,以致阳气不足,多见寒从中生”。清朝名医程仲龄《医学心悟》中把寒症归纳为“口不渴,或口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这都说的是里阳一虚,则生化鼓动无力,此时最易患病。当代肿瘤大家孙秉严甚至认为肿瘤大多就是由寒症引起,又总结说:“不论长江以北还是长江以南,也不论是沿海还是内地,寒型和偏寒型症候者最多,约80%。”寒型和偏寒型就得补,补主要补肾和心,但各有侧重:补肾火主要补脾土,若见能食不能化,乃胃不病而脾病,治当补脾,补脾之阳,尤要注意补肾中之火。心火主要补胃土,若见不能食,食之安然者,乃脾不病而胃病,当补心中之火,所以胃之阳虚责之心,脾之阳虚责之肾,心、肾之阳俱虚,脾胃之阳自然不足,脾胃之阳不足,也要消耗心、肾之阳,就形成了内寒。
只要内里寒了,肿瘤、癌症什么的温床就建立起来了。
说起来,人体正常的体液要占到百分之七十,这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阳气不足,当然就推动不了,也温煦不了全身上下。更关键的是,阳不足,体液就会出问题,少了就容易上火,多了就是痰湿。所以,部分青春痘问题也可以说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失调造成的,治疗起来一要温阳,二还要祛湿。
女性都很心细,每治好一种病,都要这样去反复地总结,养生就在于你自己去悟,然后按照自己理解的道理和方便的法子去实行。身体再不好,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很强的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根本就来自于我们的阳气。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的生成,也需要阳气化育。其实,现代人最易罹患的疾病,从糖尿病,高血压,哮喘,过敏性鼻炎以至于各种亚健康等,都是阳虚。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养阳真的是太重要了。
馆藏&7178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个人都会长青春痘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