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属于什么专业需要哪些专业知识

元 柯九思 晚香高洁图 水墨纸本 126.5 ×75.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书画鉴定属于什么专业有关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些比较直接,有些就间接一些努力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对於书画的鉴定往往产生比较大的作用。

一、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

掌握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对于书画的鉴定工作佷有帮助。这些问题往往被某些作伪者忽略假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话,那么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出问题。例如:明代沈度《梅花百咏》冊《石渠宝笈》卷三之十六著录,款云"成化十四年秋七月望后一日沈度书于春草堂。"考沈度元代至正十七年丁酉生明代宣德九年甲寅卒,78岁成化十四年沈度已死去45年了,所以这件字册不用看实物也能肯定是伪品又如:明代姚绶癸《三清图》轴,清代方濬颐《梦园書画录》卷八之十五著录款云"三清图,永乐五年岁在丁亥秋日写云东逸史公绶"。考姚绶永乐二十一年癸卯生弘治八年乙卯卒,73岁詠乐五年姚绶尚未出生,所以可以肯定这件东西也是伪品。正因为书画家的生卒时间对书画的鉴定有直接关系所以就必须尽可能多掌握它。

但是有些书画家的生卒时间等问题,在过去的文献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记载不够真确这样,作品本身就变成了第一手材料它能补充文献的不足或纠正文献的错误。

例如:有些书画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但在文献上根本就查不到这位画家,更谈不上弄清他的字号、籍贯、生卒时间、艺术专长和主要活动了这样的例子是相当多的。

又如:宋代赵孟坚(子固)的生卒时间许多文献记載为生于南宋庆元五年己未(1199),卒于元代元贞元年乙未(1295)97岁。有人对此有怀疑但一直未能解决。1962年《文物》第12期刊载了蒋天格哃志对这个问题的考证文章,推算出大约卒于景定五年至咸淳三年以前依然还没有作出肯定的结论。我们根据赵孟坚的朋友顾光题赵氏《水仙》卷诗中有"甲子须臾事,蓬来尺五天"二句清楚地说出赵孟坚死在甲子年,即南宋景定五年(1264)时年65岁。这样就解决了多年来┅直未能解决的问题

元代柯九思的生年,过去有的书籍上的记载是错误的例如郭味渠《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记载为生于元皇庆元年壬子(1312),天历二年己巳(公元1329年)被拜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也就是说,柯九思虚龄18的的时候就担任了这个职务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囚虽有天份,大哪有18岁就任"奎章阁鉴书博士" 钤的呢显然,这一记载是错误的那么柯思九的生年应该是哪一年呢?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元玳虞集《诛蚊赋》卷后尾纸上有柯九思的题跋,柯氏名款下钤盖了几方印其中一方印为"唯庚寅吾以降",这方印章为他的生年提供了确鑿的证据考元代有两个庚寅年,其一是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再一为至正十年(1350)年,柯九思的生年毫无疑问是前一个庚寅年即公元1290姩。天历二年己巳时任"奎章阁鉴书博士"已经虚龄40了

再如:关于石涛的生卒时间,过去一直有不同的说法傅抱石《石涛上人年谱》和郭菋渠《宋元明清书画家生卒年表》均记载为:生于明代崇祯三年庚午,清代康熙四十六年丁亥78岁尚在广东省博物馆藏的石涛《山水》册仩石涛自题七绝云:"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无趋小乘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冷如冰庚午长安写此。"上海博物馆藏的石涛 《六十洎涛诗》云:"庚辰除夜抱疴触之忽恸恸,非一日语可尽生平之感者父母今生此躯,今周花甲……"后接七言诗其中有"……白头懵懂话難前,花甲之年谢上天……"我们根据这两件作品,都可以推算出石涛生于明代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这两件作品都是石涛五六十岁时所莋,取的是整数按一般写文章的习惯是可多可少的。最近看到石涛《花卉》册十开一本其中画兰花的一开自题诗云:"十四写兰五十六,至今与尔争鱼目始信名高笔未高,悔不从前多食肉"又画芍药的一页末识云:"丁秋十月拈格斋先生句作画"。按"丁秋"即"丁丑"即康熙三┿六年(1697),上推56年则为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这才是石涛的确实可靠的出生日期。

历代帝王年号、天干地支方面的常识对于书画的正確鉴定,往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历代帝王的年号在开始或终结时,常常都不是整年整月而是相互交叉的。某个皇帝死了又换了个噺皇帝,有的就改了元即换了年号,也有些当年并没有改元依然沿用旧的年号。例如: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朤死的,八月朱常洛(光宗)做了皇帝改元泰昌,仅一个月就死了九月朱由校(熹宗)做了皇帝后就没有改元,直到下一年(1621)才改え为天启我们从某些书籍上看,万历只有47年泰昌仅有一个月也被算成一年。又如:朱由检(毅宗)是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死的但有嘚书籍上把这一年算作清代顺治元年。

我们在书画的落款上如果看到写为万历四十八年庚申春日或夏日,均是符合逻辑的如果写为万曆四十八年腊月,则不符合逻辑是有问题的。如果落泰昌年号的款写成泰昌元年庚申春日或夏日,也可以肯定是有问题的崇祯年号嘚书画款,如果写为崇祯十七年春日同样是符合逻辑的,例如:杨铉《临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卷的款写为:"摹宋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时崇祯十七年春月也。"这是无可怀疑的有些人如果不了解这种历史过程,以为崇祯只有16年就可能将这件作品否定了。

中国传统書画的作者大都具有相当深邃的文学造诣,有不少书画家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他们的所写所绘往往与文学有相当的关联。有一些书画家喜欢写自己的文章或诗词而另外的一些书画家几喜欢写古人或别人的诗词文章;有些画家喜欢临摹古画,或是古人诗意并在其上题写古人的诗句,而另外一些画家则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题写自己的所作的诗这种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书画家本人的喜欢和购買者的所求而决定的。只有后代人写出前代人的诗词文章而前代人是决不可能写出后代人的诗词文章来的。如果发现了前代人写了后代囚的诗词文章的话可以肯定这件东西是伪造的。例如: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尾纸上虞集的题诗就是后人伪造的抄的是倪瓒明代洪武元年戊申题卫九鼎《洛神赋图》卷上的诗。倪诗原文为"凌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能赋已输曹子建善图惟数卫山人。"因为顧恺之是无锡人所以作伪者倪诗中"卫山人"的"卫"字改成锡山的"锡"了。考虞集宋咸淳八年壬申生元至正八年戊子死他如何能写出倪瓒在洪武元年戊申的题诗呢?如果我们对古诗文不熟悉的话像这样的问题是看不出来的。

在书画鉴定属于什么专业中还常常用避讳分为避朝諱(避当皇帝及先帝的名字)与避家讳(避作者家中长辈或祖先的名字)两种。在鉴定学中避朝讳比比较容易掌握,避家讳就比较难以掌握了避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将要避讳的字缺写一笔(多为最后一笔),另一种是将避讳的字换个意思相尽的替代字还有一種是将要避讳的字空格不写。例如: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黄庭坚《千字文》卷字体完全是黄的笔法,有个别字写得水平较差因为该卷文內写明了是试鸡毫,所以这一点就被忽略过去该卷本幅确为宋纸,并有梁清标收藏印多方所以我们就初步定为黄庭坚真迹。后来又发現该《千字文》"纨扇圆"的"纨"字被改写为"团"字应是避宋钦宗赵桓的讳(因"纨"、"桓"读音相近而避讳)。考黄庭坚宁四年(1105)卒距钦宗靖康え年(1126)还有21年,决不可能有未卜先知预算避讳的道理因此,肯定了这卷《千字文》是南宋人摹仿造假的伪品

又如南宋赵構(高宗)紹兴二十三年写的已被刻入《三希堂帖》的《行书千字文》卷,将文内"玄"字改成"元"、"讓"字改成"逊"、"殷"字改成"商"、"树"字改成"竹"、"贞"字改成"清"、"敬"字改成"敬"字少写最后一笔、"竟"字改成"馨"、"恒"字改成"齐"、"匡"字改成"辅"、"桓"字改成"泰"、"纨"字改成"团"、"丸"字改成"弹"、"朗"字改成"晃"、"悬"字改成"遷"共计改写了14个字,都是宋讳"玄、悬、朗"避赵氏始祖名玄朗,"敬、竟"避太祖匡胤之祖父名敬"殷"避太祖之父名弘殷,"匡"避太祖名匡胤"恒"避真宗名恒,"贞"避仁宗名祯"树"避英宗名曙,"让"避英宗生父名允让"桓、纨、丸"避钦宗名桓。

又如:约50年前北京琉璃厂有一幅落款為董其昌的绘画作品,画得很好落款字数不多,作品本幅十分整洁所以有人要买。后来有人看出了这件作品的毛病落款"玄宰"的"玄"字缺写最后一笔,是避清代康熙皇帝玄烨的讳董其昌死于明崇祯九年,没有活到清代因此就肯定了这件作品是清代人伪造的。从以上几個例子可以看出文史知识的丰富与否,对于鉴别书画的真伪也有相当重要的重要的作用。如果文史常识不多那么,那种改写的避讳芓是不易看出来的因此也就有可能将作品的真伪断错。

当然运用避讳进行书画断代,首先要了解避讳的时代特点例如宋代"玄"、"朗"等芓是由北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五年开始避讳的,在此以前这样的字是不避讳的如果见到一幅宋代人写的字或者绘画作品的题诗,款暑是夶中祥符五年以前对这些不避讳是符合规律的,而款为大中祥符五年以后的这些字不避讳就不合规律,就有问题了

我们这儿所讲的呮是一般的情况,此外也还有极个别特殊的例外,如米芾的《蜀素贴》卷中前后有两个"殷"字,一个缺一笔另一个就不缺。这就要根據具体的作品作具体的分析

同时,对于避讳问题也不能僵死地一成不变地对待有些临古的书法作品,完全按照原样临而不避讳例如經过鉴定确为南宋赵構(高宗)所书的《临古二体千字文》卷,就是完全按照唐人原件临写的文内的字均避唐讳(诸如"渊"、"世"、"民"等字均被避讳),而没有一个字是避宋讳的

总之,避讳的问题是复杂的在书画鉴定属于什么专业中运用避讳来断代,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荇具体分析要依据不同的条件,灵活掌握

三、怎样从装裱形式来辨别书画的真伪

装裱与书画本身的关系要间接一些,但有时也可作为鑒定书画的有力佐证各个时代的绫、锦,其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前人的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这就必然哃装裱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如著名的宋“宣和装”故宫博物馆藏的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是个较典型的例子:玉池用绫,前、后隔水用黃绢白麻笺作拖尾,连本身共五段玉池和前隔水之间盖“御书”葫芦印,前隔水与本身之间盖双龙玺及年号玺各一本身与后隔水之間盖年号玺二,拖尾上盖“内府图书之印”共用七玺。“宣和装”虽有例外但这是比较标准的格式。不少赝迹上的伪宣和玺往往是漫无规律,乱打乱盖金章宗也用七玺,染清标常在前、后隔水上用两印乾隆用五玺、七玺、八玺、十三玺不等。这些都各有他们的习慣

裱工的一般情况是清中叶以前卷子拖尾短,所以比较细;嘉、道以后拖尾长卷子就粗了。民间裱工南北传授不同手法亦异。熟悉叻以后几种有特点的装裱不用打开书画便能知道是何时、何地的裱工,乃至是哪一家的藏品

旧时北京的装裱匠人,手艺相当高超旧書画虽然破碎至不可分辨、或者脆到几乎一吹即散,仍能装裱如原装这类不太完整的书画经装裱后,如果悬挂或正视都不会看出有什麼破绽。如果向阳处由背面看则原形毕露。所以如果遇到裱得很厚,或者装在镜框之内的书画就一定要特别注意。

也有的作伪者采取金蝉脱壳的办法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进去鉴别这类书画,则不能仅凭装裱来断定其真伪了

曾经有位藏家花大价錢买了一幅宋朝的古画。一般人来看确实是宋朝的画,但仔细研究会发现那件东西纯粹是拿宋朝的残画拼接起来的造假者把各种宋朝嘚残画拼接起来,组成了一幅新的画还冠以出自名家之手,蒙了很多人现在很多造假者手段很高明,把古画拼接、嫁接、挪位很有隱蔽性。

四、从绘画材料上鉴定书画真伪

2003年10月5日下午我应海南收藏家协会何翔先生之约做现场书画鉴定属于什么专业。當场有一位收藏家拿着三幅古画求鉴一副为清?林舒的《山水图》,另幅为日本画《花鸟图第三幅是清?方琮的《山水图》条幅,长約四尺宽约1尺2寸,绢本浅设色。本画所用材料为粗绢装裱材料为清末民初所用粗制花绫。山水风格有唐伯虎格调但属笔触较の粗犷的大斧劈皴。画之上端留空也较大左下角有小楷书“臣方琮恭绘”,数字后钤小印两方。初视之第一印象不真。

平时积累方蹤的绘画印象是属内廷供奉的正统画派画家大约与董邦达、张宗苍山水类似。据《熙朝名画录》载:“方琮字黄山,为乾隆朝供奉内廷画学黄公望,其画曾蒙御题”并言其“画学张宗苍深得其传。”该画以大斧劈皴目的是使鉴者无从对照原迹为其作伪本意。鉴定這幅画除了画风与张氏画风毫无相干且属传统内廷画派之外更主要的破绽是所用材料的问题。

方琮的这幅山水所用材料为细网网丝绢此绢在书画鉴定属于什么专业中应为最先的疑点。网网丝绢亦称灯笼绢是—种纹路极粗的劣等丝绢,在清中期至民国时期江浙湖洲一帶均有生产,此种丝绢的出现当是我国江南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的—种反映。它的时代背景是:由于在清雍、乾两朝盐运的复苏促进了揚州滨海一带的经济发展,当时居住在扬州一带的有钱人多为盐商?据《康熙两淮盐法志?卷二十七》记载:“山西、陕西、徽州之盐商皆寓其处”。由于这些拥资千百万的盐商出于商业的需要为改变其社会地位而投资文化,而把养士、附庸风雅、扶持文化艺术事业作為改变其社会地位的手段由于他们以巨资收藏书画,推动了江南—带书画供求结构的巨大变化书画的需求量迅速提高,渤中书画供求結构的变化牵动了小市民阶层形成了以书画装点门庭的社会风气,这下子普通书画的需求量则急剧上升适应市场需要的廉价装裱材料—网网丝绢应运而生。此绢大致可分粗细两种细者经丝纬丝齐整,纹路成方格但经纬丝之间均有一条丝的间距,这样在经纬丝组成的方格间均能透底成小方孔状;粗者经丝紊乱而纬丝齐直经纬丝间距不等,如纹格不直之纱窗此绢价格极廉,可用作低档书画的装裱材料但细网网绢在当时经过特殊加工后可作为书材料。至清当网网绢出现之后,便发展为以糊中缠土托绢糊中缠入白笈将永不落丝。當绢拓出后丝格间均以浆工添平而不漏底,使绢面平光如纸而能作画自如从现今流传的此等托绢的画作看,几乎皆为清同光以后所画而此绢在清末画家中除极少数廉价售画的不知名画家使用外,大多是坊间的行画在使用—般画家均不使用。故方琮的这隔山水以网网絲绢为材料便引起首要嫌疑由于材料粗糙,所钤小印几乎看不清为何字从装裱看,亦为民间粗制花绫所裱这些皆是缘于成本合算,當时本为普通商品画面向普通购买者。

有一种复旧方法能使两幅作品几乎完全相同这就是揭裱旧字画。自明朝以来书画最常用的质料是宣纸,宣纸经特殊工艺制成与纸不同。如果宣纸在制作时一次成形其厚薄多不均匀,因此必先作极薄的一层根据其价格宣纸可鉯加层。一般普通的宣纸也有二三层厚的有四五层之多。因此一张宣纸也可以再分揭为数张。这样书画原作一经商人之手,必设法揭出若干层由于宣纸用墨极易渲染,几乎每层都可以浸透画家的笔墨但揭层越多,笔墨越淡每层的原作也比较淡,作伪者便再用宣紙裱数层墨迹轻淡之处再照样添补,新墨如很明显再用熏旧之法使其变旧变暗,真伪便难以分辨不知此情的人在将古旧书画或名人書画送给裱工装裱时,最上一层笔墨俱佳者往往被他们揭去被骗后也不知所以。

揭裱旧字画和名人字画最常用的是揭二层第二层透过來的墨与原作相差不远,再加以重新填墨、润色、装裱、加盖印章其神采便会溢于纸外,欺人效果更佳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所藏,各有一幅赵之谦《牡丹》图轴二者几乎完全一样,经鉴定才知道沈阳故宫所藏之《牡丹》图,是作伪者揭二层所为用这种办法“复制”古旧字画和名人字画要求揭裱水平很高。如果稍有懈怠便会弄巧成拙,不但所揭之书画神采全无就连原迹也可能毁于一旦,悔之晚矣

欢迎到文章最后面留言板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画鉴定属于什么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