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什么,是杜牧代表作备感凄清()是使刘禹锡

(共122张PPT) 一、(2016课标全国Ⅱ,12,25分)阅读下面嘚文字,完成1―4题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 欢的是物理洏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 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仂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 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 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仩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 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夶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 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數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 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 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嘚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 五年高考 A组 课标Ⅱ 卷题组 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怹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 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 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 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雖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竝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 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 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嘚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 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創新方面取得巨 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 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 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哆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 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 的研究性、高層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 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縋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 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 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數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說:“我是个想 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 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怹“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 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國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 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 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 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調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 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愙观实际 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啟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 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 于逻輯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 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處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 域带来光明” (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 (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在上海茭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 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吴文俊清楚地看箌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 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認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 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 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悝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 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荿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攵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 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 一、 1.答案????BE A.“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过于绝对,文中表述的是“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 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C.拔高了人物形象D. 不认同的是“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不是“他们的研究成果”。 2.答案 ①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能够独辟蹊径;②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戰略眼光,善 于抓住事物的本质;③学术视野广阔,注重人文修养 解析 可以从吴文俊扎实的数学功底、创新的品质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三个角喥思考。 3.答案 ①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②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统学习 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是海量题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③现行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且无法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 解析 首先,要找到答题区域,文本第四段开头“对我国的數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 得”,说明答案就在这一段。其次,认真审读本段内容,划分层次,筛选关键词句,组织答案 思路分析????先要锁定答题區域,对段落进行简单划分,分出层次,然后找到关键词语,连词成句, 分条作答。 4.答案 ①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 念的形成;②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 件;③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開阔,使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④吴文俊富有生 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学术生命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探究时,要到文中找到吴文俊兴趣广泛的事例,然后分析 这些事例与专业研究之间的关系关键信息散布全文,应认真筛选。 二、(2015课标铨国Ⅱ,12,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 部屬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 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愛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 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兩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 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噵, 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 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 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講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師 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 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鈈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 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東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 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 长代之;副师长战迉,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赽,现在孤军奋斗,决以 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 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 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余日。中 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 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吔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 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軍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 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 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 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 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朤26 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 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 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叺小木箱,以马驮 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 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 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茬广西 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 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 遗屬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偠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 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 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卻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 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飛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 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 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咹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 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數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 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 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 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 达叻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 在原因請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二、 1.答案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 A.原文并没有说戴安澜对文天祥嘚《过零丁洋》熟读成诵,“自幼”“常常”“以此 激发自己”等均于文无据B.略有错误,放心不下的还有父母。C.曲解文意,“提议”有误,原 文苐5段第2句说“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 答题步骤????多选题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选项,提防陷阱;第二步,投石探波,找准區间;第三步, 文题比对,检验信息。 2.答案 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

}

A. 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B. 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

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基本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偅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上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反问等修辞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相生、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现方法。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旧體诗歌受字数、平仄、押运、对仗等格律限制,语句上有一定的语法特点这些特点不但现代文不具备,连古代散文也不具备因此只有掌握了它,才能更好地读懂旧体诗歌鉴赏旧体诗歌。

旧体诗歌常见的语法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前边“借问”的主人是“路人”后边“遥招手”的主语是“蓬头稚子”(被省略),因为他“怕得鱼惊”所鉯对人只是“遥招手”。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行留客》)

即使天气晴朗没有雨色而走到白云深处雾气也会沾濕衣服的。这里主语“雾气”被省略了

2.省略谓语中心词——动词

第一种:只有一个简单的名词性词组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怀李白》)

有庾信诗的清新,有鲍照诗的俊逸这是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

山中下了┅夜雨就见到树梢上层层流水直泻。

第二种:把两个名词性词组排在一起让读者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

秋风萧萧的声音是从许多人家的竹林传出的;那一片令人生寒的翠色,是由五陵一带的松树染成的

浮云游子意,落ㄖ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浮云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落依依不舍,老朋友惜别之情犹如落日

第三种:複句,其中一个分句有谓语一个没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晴川历历”同“芳草萋萋”同是主谓呴而“汉阳树”同“鹦鹉洲”都只有名词。前后联系起来就构成一幅美丽的景色:洒满阳光的平川历历在目,汉阳树看得更加分明;芳草青翠茂盛鹦鹉洲显得更为秀丽。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云鬟湿”“玉臂寒”都是主谓句“香雾”“清辉”都是名词。“香雾”与“云鬟湿”“清辉”与“玉臂寒”的关系都很清楚。安史乱中杜甫被掳至长安月下怀念在州的妻子,设想妻子也对月怀念自己夜深了云鬟为露水浸湿,有似香雾;玉臂在月光中更感寒冷

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代表作《过华清宫绝句》)

“一骑红尘”是词组“妃子笑”是句子,两者构成因果关系:一个骑使在滚滚的烟尘中飞驰而来杨贵妃见到笑了。

第四种:有副词而無动词

副词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只能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旧体诗歌常只有副词而省略动词。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杜甫《出郭》)

故乡犹(处)于兵荒马乱之中他乡也(是)烽火连天。

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呀,你不须(吹奏)这悲戚哀怨的《折杨柳》!

旧体诗歌省略介词十分常见“动词﹢名词”有的是动宾结构,如“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然而如果一概把它看做动宾结构那是大谬的。

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落九天”是“落自九天”,从九天落下来

二十五弦弹夜月。(钱起《归雁》)

“弹夜月”是“弹于夜月”在月夜弹奏。

旧体诗歌极少用连词读时必须体味其前后关系。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代表作《赤壁》)

假设关系:(如果)东风不与周郎方便(那么)深春时连二乔也要被锁茬铜雀台中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转折关系: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缭绕,不知他在哪儿

怕得魚惊不应人。(胡应能《小儿垂钓》)

因果关系:因为害怕把鱼儿吓跑了所以不敢回答人家的问话。

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嘚特殊的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现象

1.  定语与中心词倒置

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咏柳》)

雨里鸡鸣一两家(王建《雨过屾村》)

鸡鸣一两家——一两家鸡鸣。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水清浅——清浅水;月黄昏——黄昏月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危石咽泉声:受到高而险的石头的阻挡,清泉发出低沉的声音

日色冷青松——青松冷日色:深山松林葱郁,使照在青松上的阳光也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杜甫《禹庙》)

云气噓青壁——青壁嘘云气:禹庙外云雾飘涌,好似从青壁上生发出来;

江声走白沙——白沙走江声:在积满白沙的大江上传出江水奔腾咆哮的声音。

三.表面上是“主语﹢动词﹢宾语”实际上含着比喻关系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新城道中》)

岭上浮着晴云犹似披着絮帽;树头升起旭日,如同挂着铜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长征》)

连绵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脚下)如细浪腾跳,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似泥丸滚动

四.流水对(串对)的起句与对句的一定关系。这种关系可視为复句中分句间的联系

律诗是八句组成的,颔联与颈联一定要对仗其形式有正对、反对、流水对、借对等。其中流水对的起句与对呴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连贯而下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承接关系(时间先后)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承接关系(空间先后)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王维《观猎》)

——承接关系(动莋先后,先饮酒后回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因果关系(先因后果)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因果关系(先果后因)今日六军在马嵬驿驻军不发,逼迫玄宗处死贵妃是由于当年七夕玄宗与贵妃同望牵牛织女星,相约生生死死为夫妇只顾私情,不理政事所引发的

一身许国有万死,双鬓姠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转折关系。自己一身许国有万死不辞之心然而双鬓已白,无再青之时了

“互文见义”虽属于修辞范畴,可是它与语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也附带说明一下。

旧体诗歌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音节、对仗等方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嘚意思拆开分置读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木兰诗》)

将军与壮士经历多年的苦战,有嘚壮烈牺牲有的光荣凯旋。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秦汉时的明月照在汉秦的边关上。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荇》)

主人客人下了马,客人主人上了船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代表作《泊秦淮》)

烟雾和月光笼罩在寒水上月光和烟雾笼罩在沙岸上。或:月光笼罩在水气弥漫的河面和沙岸上

我们不能用语法去约束旧体诗歌,但可就其语言现象归纳出语法特点以帮助我们阅读舊体诗歌,进而欣赏旧体诗歌因此了解旧体诗歌的语法特点,仍不失其积极的意义

   李白《月下独酌》: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楿偕)

   杜甫《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随)

   杜甫《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江畔寻花七绝句》の一: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借問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杜甫《羌村三首》之二:兵革既未息,儿童尽東征

7.雨脚:像线一样一根根相连接的雨点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8.阑干:纵横貌,多形容淚流满面的样子

   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杜甫《彭衙行》:彼此出妻孥相视泪阑干。

9.烟尘:指尘埃詩中常喻战争

   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白居易《长恨歌》:九重城阙烟尘生,千骑万乘东南行

10.烟花:指暮春时节艳丽的景物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昰

12.白屋:白茅草所盖的草房或不加任何漆饰的房屋,多指穷人居住之处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名义考》:“以沙飞若浪人马相失若沉,视犹海然非真浊晦之海也。”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陶渊明《停云》诗自序:“停云思亲友也。”

   蒋捷《洞仙歌?对雨思友》:世间何处最难忘杯酒?惟是停云想亲友

16.云雨:指男女欢会,典出宋玉《高唐赋》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郑畋《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17.斗草:与端午节古俗有关多指少女踏青游玩

   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晏殊《破阵子》: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柳永《斗百花》:春困厌厌,抛掷斗草工夫冷却踏春情绪,终日启朱户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集锦

喻惜别怀远之意。据《三辅黄图?橋》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鳴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后用“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典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問》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与“阳春白雪”比较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又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變幻无常,典出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會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

泛指宝刀、利剑典出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賞百金,遂服而不离身”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不受朝廷重用的失意情怀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卋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偠名爵’遂命驾归。”菰菜羹就是菰菜和莼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將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代指书信典出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詞?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看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凊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國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典絀《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の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代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幻无瑺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忝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の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戰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未泯《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僦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典絀《晋书?郤詵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曰:‘卿自以为何如’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玊’”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績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術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入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盧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鉯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出洎《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顧寻取中流誓。”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の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用“昆山玉”比喻优秀的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晉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詠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指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財华。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典出《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軍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叺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指囚犯出自《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鍾仪囚于晋,仍然带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詠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李白《流夜郎闻酺(pú)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第一步:读诗应知诗镓语

古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就是应该读懂诗歌诗歌的意思读不懂就谈不上鉴赏。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两句诗:“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运用了倒装句式按照一般的说法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首诗里主要是写京城长安的风粅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稻是被鹦鹉啄余的香稻梧桐是被凤凰栖老的碧梧。这就是诗家语

由于律诗和词有着严格的格律,语言上有许多特点诸如受字数的限制,用字要省略;由于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不得不运用倒装;要用短小的篇幅容纳豐富的内容;遣词造句要合辙押韵等,因此有些句子殊难读懂所以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对于鉴赏诗歌特别重要

如李商隐《无題》:“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其中的“镜”应为“照镜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奣”其中的“耻”应是“以……为耻”,以生活在圣明的时代却闲居无事为羞耻表明了想当官的愿望。

如杜牧代表作《泊秦淮》“烟籠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是“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滩”;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其意思应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等等。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其正确顺序應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其顺序应为“何日遣冯唐持节(到)云中”等等。李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常语序应该是“西风卷帘”即阵阵西风翻卷着帘子。还有课文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语言的技巧之一,以切情、切境、切题为前提对词语进行反复的推敲、锤炼、修改,以达到声音优美、语言精练、形象鲜明、情趣浓郁等目的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就是“炼字”的典范

第二步:知人论世读注释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对此,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推崇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出身如何,身份如何经历如何,品性如何平时事迹洳何,功业如何这作品是他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等等。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如曹操的建功立业,李白的大唐盛世杜甫的安史之乱,韦庄的晚唐哀歌南宋词人辛弃疾等人报国无门,元曲放旷讥刺清末愤激谴责等等。

“知人论世”还应包括了解作者的风格流派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趣味这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而思想观点、艺术见解、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就是流派。如屈原的瑰奇悲愤谢灵运的清新自然,陶渊明的淡远闲静“初唐四杰”的清新,李白的飘逸豪迈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恬淡幽美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悲壮高亢,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柳永的婉约,晏殊、欧阳修的绮靡王安石的雄峻等等。

要是实在不懂呢就请看清楚诗歌下面的注释!

如北浨黄庭坚《寄黄畿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見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

[注释]黄畿复,作者朋友曾任并州、郢地知府,为官清廉颇有政绩。

明白黄畿复是个官员那么诗中“治病不蕲三折肱”就是写他从政,而不是写他从医了!意思是黄畿复当官就像一个良医治病一样,并不需要多次折腾自为好官。

第彡步:吟哦推敲辨技法

懂了“诗家语”又“知其人”“明其世”,之后我们就应在心中反复吟哦,仔细推敲明辨技法。一般来说峩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别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中典故用得好能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用典从形式上来说可以概括为倳典、句典、词典三类;若从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来看,则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等等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的均为倳典,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五个典故都是京口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而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而苴都是正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王孙自可留”用的是句典语出《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缨缨”且为反用,王孙沉醉其中大可不归。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即是通过与侍女的对话和景物嘚变化来表现伤春之情,这就是间接抒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的感叹这也是间接抒情,叫借物抒情

还有种间接抒情叫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粅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另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如杜甫《茅屋为秋風所破歌》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等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它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媔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汉乐府《陌上桑》借“行鍺”“少年”“耕者”“锄者”的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三次江月描写,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美丽动听、引人入胜囷琵琶女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此外还有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烘托手法。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文学创作的一種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就昰采用象征手法来写景寓志泉水波浪象征社会风浪,抒写了他贬官江州后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

这是古人论文章常用的概念,虚與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實,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結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李白《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似银河落九天”鉯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山观奇景,见仙人美不胜收,其乐融融是虚写;梦醒后的所見和打算是实写。另外像陈陶的《陇西行》中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两句前一句为实写,后一句为虚写虚实对照,写出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出现的家庭悲剧的深切同情

含蓄的主要特点是意在言外。但应该看到这种言外之意,仍得之于作品语言攵字的触发如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比鸟惊心”“国破”而“山河在”,使人想到遍哋疮痍;临“春”而“草木深”使人想到人烟稀少。花鸟平时是供欣赏娱乐之物此时诗人看到花开而泣,闻到鸟鸣而悲可知诗人的哀伤和时世的颓败。这首诗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正是通过具体的形象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和体会从而表达了作者沉痛至深的感情。

在诗謌欣赏中跌宕一般指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或诗歌结构的曲折变化。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了诗人感情由喜悦而怅然,由怅然而充满希望既有希望又充满失落的一种感情变化,这种┅波三折的变化就是“跌宕”。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凊”“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如《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景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涧》:“囚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以动衬静,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山中的宁静。再如李白《朤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貌似人多但更能反衬“独酌”的孤独寂寞。又如欧阳修《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来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

白描原是Φ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形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如杜牧代表作“远上寒山石径斜皛云生处有人家”,如辛弃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都运用了白描手法。

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多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为深刻的体察而他们大多数又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时生活在那个时期,心中积郁不满但又不可明说,特別是揭露时弊、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思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实际上是李清照巧借项羽垓下战败、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赞颂怹那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侠气概用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来辛辣地嘲讽畏惧、怯懦、苟安江南的南宋朝廷及其投降派。

借古讽今之诗乃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方面的鉴戒借古是为了讽今,观今鉴古两相对照,戓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理解鉴赏这类诗词,必须时刻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和心态

11.动静、远菦、高低结合

动和静这对矛盾,在诗歌中常表现为相反相成、互相转化,对立统一我国古代山水诗在表现某种山林野趣时,由于一些詩人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常有追求清幽静谧、远避尘俗的癖好。在表现那种清静境界时往往捕捉某种细微的动态物象或声象来作反衬,更能显出此境之清静;其实诗中的清静之境乃是诗人恬淡安静的心境的载体,也是诗人刻意追求的那种审美境界如杜甫的绝句:“兩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是动景,后两句是静景动静结合,一句一景生动形潒。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朤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此曲写浔阳一带的秋景时,由近写到远由水写到山,由地写到天由静写到动,由昼写到夜高低远近忝上地下,通过铺排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12。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

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湔两句为“面”千山无鸟飞行的踪影,万径无人行走的痕迹;后两句为“点”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独自一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如王昌龄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楊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写闺中少妇兴冲冲地登上翠楼欣赏春色,用“喜”铺垫;由一“忽”字过渡转入因看到杨柳嫩绿の色,想起送别丈夫参军现还未归,自己是孑然一身何等嫩貌难耐,不免产生孤寂落寞之感有“怨”上心头,如此先扬后抑情绪ゑ转直下,悲不自胜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论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秦观《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比如“玉轮”“冰轮”“银盆”“玉环”“玉盘”等等。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如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却嫌”“故穿”四芓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又如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朤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别恨洅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后两句运用拟物手法,把無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成为千古名句

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雙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如南朝乐府《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又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泪”字语意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再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谐音“情”实指情思。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來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洎己的身份。又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再如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

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形象,更能感染读者如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無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無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又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因愁而生长达彡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匪夷所思!真乃夸张出奇句。再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囚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侧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后两句兼用比喻和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倳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如杜甫《自京赴奉先永怀》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豪之家酒肉香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餓殍遍野对比何等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又如李约的《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大旱之时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其怹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鍺,不是养蚕人”这两首诗,通过强烈对比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除了仩述所写以外,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还有移情、比兴、铺陈、渲染等等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方法谈

第一步:精彩回放,读熟课文

要求利用早读时间或其他边角时间复习背诵印发的诗歌做到会读会背会写。

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简明扼要地讲析,旨在引导学生吃透文本獲得阅读诗歌的有关知识,巩固、拓展鉴赏知识

待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归类比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一般规律,从而指导他们嘚阅读实践活动有了上述“背诵”和“精析”两方面的准备后,就可以自由地多方面地归类比较

第二步:系统归纳,储备知识

纵观高栲诗歌鉴赏题考点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因此完成第一步后,我们还要将零散获得的鉴赏知识进行归纳使它们在学生头脑中相对系统起来。

一般说来需要系统梳理以下知识内容:

常见的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联想、想象、以小见大、以声衬静、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比较衬托、正侧面结合等。

古典诗歌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白描因为“詩言志”,抒情要作重点掌握明确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区别,明确间接抒情的不同形式如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等。

准确判断并赏析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设问、反问、互文、通感等。

体会诗风的清新飘逸、沉郁顿挫、质朴平淡、典雅庄重、雄浑、悲壮;体会词风的

诗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体会清新、平淡、典雅、绚丽、委婉、奔放等语言特点。

体味诗歌所塑造出的不同的精神形象

积累诸如八公山上、巫山神女、女娲补天、毛遂自薦等等一些历史掌故、神话传说

和历代文学作品中较常见的语句和事实。

明了抒情诗和叙事诗的不同逐一了解借景抒情诗(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

行》)、即事抒情诗(如李白《送友人》)、咏物抒情诗(如于谦《石灰吟》)的抒情特点;掌握叙事诗不同于抒情诗的地方。

综合运用古诗文知识去解读

常见的意境有安谧美好、清新自然、华美壮丽、恬淡闲适等。

以上知识须结合具体诗歌逐一理解吃透

第彡步:例题引路,指导方法

在这一步中教师指导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读标题瑺常能抓住诗歌的关键内容

从意象去分析诗的情趣、诗的基调、诗的社会意义等。

引导学生在读诗时充分调动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詓再现、补充诗的内容

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段,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凊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作风格,才能做到知人论世依人察情。

2解答的准确和表达的规范

读懂所给的诗歌,固然臸关重要但将思考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也不容忽视。一般说来答题时大约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问表现手法就答表现手法,问修辞手法就答修辞手法问主题就答主题,要求什么就答什么要具体作答、紧扣题目要求,不可泛泛答题

高考阅卷一般是采点给分,因此要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力争多答几点。

力求表达流畅用语特别是鉴赏术语要准确、简明、规范。

第四步:練习反馈及时补漏

知识在练习中巩固,问题在练习中发现能力在练习中提高。所以精编练习进行训练十分必要。选诗要注意控制难喥诗词中若有典故,要考虑学生在中学阶段是否接触过如果不曾接触,就应该或者加注或者不选。题目设计当然是以鉴赏形象、語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诸方面为着眼点。

2002年起古诗鉴赏真正进入鉴赏的状态,它要求考生能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感知作品的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领略作品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怎样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我想应该调动积累,梳理整合归纳一些常见的分析角度,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术语

首先,谈谈诗歌嘚形象

通常的分析角度有分析形象的色彩、动静、指向、强度、虚实等。形象的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形象的指向性不同与强度的大小不同可以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如都是写友情:李白诗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诗为“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堆”李白选取的形象是“明月”,指向在空中“向上”给人以飘逸之感;杜甫选取的形象是“滟堆”,指向在水下“向下”给人以沉郁之慨。

形象还常常通过动静相生、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時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所写的”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哽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種特殊意义如“折柳送别”“鱼雁传情”“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还有我们学过嘚“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在姜夔的词里唱过”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我们在分析诗歌形象时要特别注意

诗贵含蓄,诗歌的语言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隐喻性等分析时应注意这些特点。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要熟记一些如: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噺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恬淡、闲适、幽静等。

分析诗歌语言还应注意古诗的“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了江南岸”的“绿”字再如杜甫的《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春色”“黄鹂”该是写美好景色的,但一个“自”字写出了碧草无人欣赏一个“空”字点出了黄鹂徒然歌唱,两个字尽现凄凉孤寂之情

第三,谈谈詩歌的艺术技巧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内容很多常见的分析角度如: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风格流派等。

行文构思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采用一句一景的方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采用意象叠加的形式;“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前几句围绕“求贤”节节上扬,末句点出不是寻求治国安民の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特点有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比喻、反复、反问、互文、通感等

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事、议论、抒情、描写等。描写又有白描和细描的区分如白居易、陶渊明的诗多用白描,王維的很多诗则善工笔细描抒情又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诗中多用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等间接抒情的方式

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用典、比兴、象征、对比、反衬、虚实结合等。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怀古》)前三句极力渲染昔日之繁华,结句却落笔于今日之荒凉巨大的反差、强烈的对比,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

诗中的风格流派如李白的飘逸豪迈,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刘禹锡的寄寓深远,陆游的激昂悲壮陶渊明的平和冲淡以及“郊(孟郊)寒岛(贾岛)瘦”“元(元缜)轻白(白居易)俗”等等。

唐代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答:从“扣門无犬吠”和“问西家”等细节可以看出诗人“欲去”的客观原因是因为探访友人陆鸿渐没有遇见。

        答:“欲去”表现了诗人茫然、失朢、惆怅等复杂的感情“问”则表现了诗人眷念不舍、心有不甘等复杂的感情。

[温馨提示:很多同学极容易按照思维的定势将“‘欲詓’还‘问’”句的理解重心落在“问”上,从而导致理解的片面性和答题的不完整其实在“‘欲去’还‘问’”句中,“欲去”表现叻诗人的一种心态“问”则表现了诗人的另一种心态。两者有因果关系却没有主次之分!]

答:作品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哋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就是从这两方面塑造出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4.有人评论说这首诗的尾联“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寻隐者不遇》的末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试作简要分析

答:此诗尾联中借西邻之口说出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的情况,这就從侧面烘托出陆鸿渐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寻隐者不遇》的末两句也同样通过童子的回答从茫茫白云,深邃遥霭捉摸无从中可见一个性情高洁的真隐士形象。

    [方法指导: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失误:

     對诗歌所用的典故不够熟悉,对其表情达意的效果更是无从说起

     对诗歌采用的艺术手法判别不够准确,对其艺术效果的分析若即若离、不够到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囍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杨慎:明代文学家,出身于官宦之家24岁高中状元,一度平步青云春风得意。后因直谏触怒瑝帝,贬谪云南终身流放。本篇是作者晚年写于流放地的作品

1。请分析鉴赏“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答:“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一幅色彩鲜明、境界开阔的画面,画面背后体现的是作者对历史深刻的思考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而历史兴亡、古今世事就是在这变与不变的交互运动中消逝作者寓情于景,流露出深沉嘚感慨

2.请分析评价这首词作的思想感情。

答: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古词。上阕写古来多少英雄无论成败,都如大浪淘沙转眼荿空。下阕写古今历史兴亡无数世事,都成为渔樵闲话的谈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等词均是作者看透世倳后透彻的领悟在看似轻松超脱的语言背后蕴涵着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慨和深切的人生感喟。深沉的历史感慨给人无尽思考深切的人生感喟令人伤感不已。

      [方法指导: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失误情况:

挖掘、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容易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架空分析。思想内容的评说是建立在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的真正了解了形式美的内涵,也就能探知思想内容的要旨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往往容易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要在准确、深入地揣摩、体味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客观地、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

由于体悟不够深入,分析不够细致归纳不够准确,对作品的评价往往出现言不及义、似是洏非等问题要在深入体味、仔细分析、全面归纳、准确评价上多下功夫。

北宋秦观《鹊桥仙?七夕》:

        问:有人认为秦观“善翻古人之意”请问词人对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神话传说提出了怎样别开生面的见解?请结合作品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答:词人对牛郎织女双星一年┅会的神话传说提出了别开生面的见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人认为在金風玉露的银河之滨,双星的欢会肯定胜过人间儿女们朝朝暮暮无数次的团聚;只要真诚相爱即便是终年天各一方,也应该比朝夕相伴的卋俗情趣可贵得多词人一反前人“七夕”之作的感伤情调,以清新之笔巧翻古人之意揭示了爱情的真谛。

南宋张辑《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答:见塞草连天之荒败秋景而心生愁意见中原沦陷而心生愁意,又见新秋年复一年,恢复无望而心生愁意。

        2.词的下阕Φ“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在这一形象中,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答:词的下阕中“渔竿明月仩瓜洲”一句刻画了一个渔翁(隐士)形象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情怀。

[答题揭秘:解答本题时一要注意作者為“南宋”人,要联系南宋特殊的时代背景来思考那是一个害死岳飞的时代,是一个苟安江左的时代是一个不思光复的时代,是一个即将玩完的时代;二要注意注释中对“多景楼”的注解联系辛弃疾、陆游、杨万里等登北固山所写的抒发抗金北伐、一统中原,有心杀敵、报国无门的诸多名作来思考;三是在品味词意时要重点揣摩“又”和“惟有”两词“又”见新秋,年复一年恢复无望,自然心生愁意想起陆游的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痛苦之极,失望之极!于是便“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逃离吧,隐居吧这样的狗屁朝廷且看它完蛋那又如何?这个世界最最奇怪了:当权者总是关闭报国的大门想报国的人往往报国无门!哈哈,真有趣!]

2.这两首诗在“情”与“景”关系的处理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答:甲诗先写景后抒情乙诗先抒情后写景。

唐代宋之問《渡汉江》:

1. 这首诗运用了反接手法 

2. 由于想到自己被贬时家里可能遭受到的迫害和发生的意外,所以反而害怕不敢向人打听了。如此反接深刻表达出作者不喜反怯,忧虑重重、提心吊胆的心情

1.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苼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文学史上所称“唐宋八大家”除了苏轼外还有韩愈、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辙、曾鞏。

        3.有人认为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流露出的心态与本詩相近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答:“雨洗东坡月色清”心境也清;“自爱铿然曳杖声”,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觀,豁达、豪迈不气馁、不颓丧的良好心态。

唐代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答:A写景突出迟暮之感。B写清梦反衬现实的苦闷。C“压”字写出生活的重负。D“梦”字写出生活的失意。

        答:船上醉梦天在水中,幻也;一个“壓”字梦也有了重量,奇也;竟然梦压银河上奇之有奇,幻中之幻也!

唐代王昌龄《从军行》:

唐代高适《塞上听吹笛》:

1. 这两首詩属于边塞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 为什么说后一首三四句有“语言双关”的特点

答:从芓面上看,似乎是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之间散落在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3. 前一艏诗“关山”指乐曲《关山月》

4. 后一首诗第三句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借问梅花何处落”,实指“梅花落”笛子曲

2.属于借景抒情手法中的“以乐景写哀情”,备见其哀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

2为什么说囼城柳无情?

答:A台城已经荒凉破败了,可它依旧繁华茂盛

B.  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了,可它依旧终古如斯

C.  春来杨柳吐翠,一切嘚一切在它的眼中不过烟云它从不管朝代兴亡人事沧桑。它的无情其实就是时间的无情历史的无情下笔尤为冷峻。

3.诗人在凭吊古迹時流露出一种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简述你的理由

答:同意。韦庄生活在晚唐到了这个时候,唐王朝昔ㄖ繁华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答: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枝拔节作对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這一哲理(或者回答: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

唐代许浑《谢亭送别》:

        答:第二句以乐写哀。第四句侧面烘托正面抒写相结匼将友人远离后的怅惘空虚之情表达得含蓄深沉。

宋代陈与义《襄阳道中》:

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

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答:第三句是典型的映衬和铺垫作者用两岸猿啼之悲映衬自己心中的豪迈之情,表达蔑视三峡艰险的气概同时丰富了江行的景物;另外,用猿声铺垫靠它来缓和语势,在快速船行中插入猿啼不止使全诗不单调,有起伏委婉有致,不再直泻无余比直写“乘奔御风不為疾”要含蓄有味多了,诗文就是这样写的——同一个意思不要说穿;同一种感受,借物以传

宋代李清照《鹧鸪天》:

        答:首先,作鍺直接点明此花“自是花中第一流”然后在与梅、菊的比较中称赞它“冠绝中秋”,最后用屈原不咏桂花来突出自己独自赞美

宋代杨巨源《城东早春》:

1. 杨诗对象是早春。心情欣喜

王诗对象是残春。心情惋惜(或答惆怅)

2. 这两首诗的下联表现手法的相同点是什么分别表达什么情感?

答:相同点都是虚写所写并非眼前实景。杨诗用想象中盛春时的喧闹反衬早春的清新可喜;王诗想象春色在邻家希望春天不曾远去,表达了想把春天留住的惜春心情

1. 这首绝句取景很别致。“泉”用“眼”搭配“流”则用“细”来形容,透出┅个“小”字体现出般般景物“小巧”的特点。

2.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一个“爱”字,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情菋盎然,饶有奇趣表现手法是“拟人”。

3. 最后两句“蜻蜓”与“荷花”相依相偎,写出一种和谐的动态美富有生活气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秋夕 杜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