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的今天在什么样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

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为何只有中国的文明未发生断裂?
核心提示: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从未间断,关键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使我们更加期待21世纪中国复兴后主导新的世界秩序将是何等景象。
四大文明古国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何只有中国的文明未发生断裂?
尽管有许多证据可以解释中华文明长寿的原因,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它比其他古代文明更为长寿。很少有学者提出这一问题,更别说试图解答。
我们的分析将从最直接的要素入手,由具体到抽象。有研究指出,特定的地理环境促成了中华文明的扩张和绵延,其生态因素包括三个特征:
首先,广阔的水网分布不仅成为了天然的交通运输网络,更将拥有同样文化却散居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联系起来。
其次,广袤的土地为承载大量人口的农耕经济提供了保障,促使越来越多的族群和人们加入了中华文明。
最后,古代中国人的聚居区(中国北部地区)气候比较寒冷,所以这里的人们比同时期处于较温暖地区的人们,如古埃及人、印度人和巴比伦人,需更勤奋工作。为了抵御寒冬,中国人需要搭建屋舍、准备衣物和柴火。中华文明即是源起于较寒冷的北方(黄河流域),之后逐渐迁徙扩展至较温暖的南方,从长江流域到珠江两岸。相比之下,西方文明起始于温暖的南方(希腊和罗马),并逐渐向北面扩展,先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再到西欧(荷兰、比利时、法国、英格兰、德国等),最终到达俄国。
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
一系列的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何中华文明能扩展并影响其他远离黄河流域的族群。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个特别的因素就是,古代中国人有一种与“天”紧密联系的世俗宗教。尽管现代中文里的“天”在英语中翻译成“Heaven(天堂)”,但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天”是高高在上的,是仁慈与先知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控着宇宙中的秩序,包括统治人类社会。虽然“天”被具化为一个神,受到人们朝拜,被称作上帝(或上天),但它却不是唯一的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人被灌输了一种非排外的世界观(正如天堂并不排斥任何人),形成了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所以,认为“天”并不限于某一族群,这与《圣经?旧约》中基督上帝仅限于犹太人不同(直到耶稣之后,基督教才被允许流传至异教徒)。而恰恰这种特性使得非汉族地区的族群融入中华文明成为可能。鉴于此,加之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的制度化的教会组织的存在,使得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宗教战争,这或许也是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的原因之一。
在之后的中文用语中,“上帝”的“帝”一词被频繁使用,但并非特指某一位神,而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他因受天命而享有管辖天下的权力。正如“天”代表了一种非排他的、跨族群的秩序一样,受天命的中国统治者(“帝”或皇帝)则不仅是汉族的领导者,也是全中国所有族群的管辖者(狄百瑞)。
另一个导致中华文明不断扩张的因素则是皇室的统治方法,通过文化吸收以及示范效应等方法,而不是通过征服和压迫。政治上,自周朝(前1046—前256)开始,中国统治者设立了一套分封制度来管理游牧族群。与西方不同,罗马帝国征服欧洲后,用罗马文化取代了希腊文明,而在中国的王朝更替中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文化断层。此外,由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很容易使外来入侵者融入其中并在征服胜利后被“汉化”。历史上,中原曾两次遭到少数民族入侵,一次是忽必烈带领的蒙古人建立了元朝(),另一次是满洲人建立了清朝()。虽然他们逐鹿中原,取得地位,却最终被“汉化”,用中华文明的思想来建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中华文明从未被蒙古或满洲文明所取代。
正因为中华文明的兼容并蓄,才使少数民族统治者更容易包容并接受中原文化。事实上,满洲人毫无后顾之忧地接受了汉族文化。假设来说,这就好比罗马人吸收了希腊、埃及文明,雅利安人包容了哈拉帕(印度)文化,而不是在征服后就以自身文明取代这些文明。
同样地,在中原王朝的更替中,后者往往继承前者的制度结构和统治文化而非推翻后重新建立。在秦(前221—前206)、汉(前206—公元220)最早的两个王朝时期,周朝的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另外,还包括度量衡。自汉代以来的政府结构,以及从周朝开始的书写体系(包括象形文字)历经王朝兴衰沿用至今。虽然儒学于公元前136年被定为“国教”(见第二章),但一些周朝的地方文化,也能在独尊儒术的背景下,静静地流传下来。由此可见,要理解中华文明的延续不断,关键是了解其是一个不断累积而非相互取代的过程。不难想象,我们的祖先是以大地农民的眼光观看百川汇流融入大海的情景。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从未间断,关键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使我们更加期待21世纪中国复兴后主导新的世界秩序将是何等景象。
为什么古代欧洲没能形成大一统的国家?
另一个导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因素与某些历史发展阶段的先后顺序有关,这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历史与西方截然不同。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中国的封建(分封)制度先于帝国专制统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封建制度”不同于封建主义,后者在1949年后的中国被视为落后、专制甚至是反动的同义词,被认为是旧中国的代名词。为了更好理解这里提出的观点,我们必须先解释什么是封建制度。与西方的封建时期相比,周朝出现的中国封建体系权力更为集中。共主(周天子)是这一体系中的最高统治者,由他将土地分封给各个诸侯。诸侯理论上拥有自己封地上的所有东西,包括人(称为“子民”),这些子民事实上是各诸侯的农奴。这些世袭的封地最早是赏赐给不同部族的首领的,感谢他们在推翻商朝(约前1600—前1046)时拥护周氏的部族。由于商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极其残忍无情,于是“天”便授意将王权传给周氏以建立周朝。分封制度后来被周天子们用来统治自己的诸侯,一直延续了867年,而周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至周朝末期,一些封地开始变为独立的国家并彼此交战,由此开始了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其中,七个封地演变为当时主要的国家,直到其中之一征服了六国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专制王朝——秦。由于秦朝曾在英语中直译为“Chin”,故中国的英语拼写China也由此而来。由秦国建立并在汉朝得到完善的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1911年,它不仅造就了中国专制政治制度的长久,也将中华文明传承至今。
如果以罗马帝国(前27—公元395)做类比则能更好地理解上述问题的重要性。如果横跨亚欧大陆的罗马帝国不是崛起于封建主义之前,而是崛起于统一各个领主的封地之后(封建体制),那历史又将会是怎样的?它的命运也许会如同结束了中国封建体制的秦国一样,使得欧洲以一个完整的国家形态延续至今,就像中国自2300多年前秦国大一统之后一直保持着完整的帝国形态。如此,罗马文明也很有可能至今依然存活。
第二,帝国建立和文化统一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不同。在中国,文化统一以“儒化”(见下一章)或国家独尊儒术的形式出现,使之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而这几乎与帝国建立同步进行。在西方,与儒家文化具有相当地位的则可能是基督教文化,而它的影响仅在罗马帝国衰落、天主教会的势力壮大后才传播开来。在比较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时,我提到其“也许”与儒家文化地位相当,因为对于教廷能否作为整个欧洲文化统一的推手这个问题尚存争议。由于对基督教的真正教义有不同解释,教廷内部存在派系斗争,加之连年的宗教战争,使得教会在促进欧洲文化统一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不过,基督教距离这一目标已经十分接近。在此以基督教为例只是希望说明儒家思想统一下的中国文化,乃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样,由儒家文化衍生出的科举制度被历朝历代所袭用,中国的政治结构一再得到巩固,也避免了中华文明因发生突变而被阻断。
责任编辑人:马钟鸰 PN018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为何只有中国的文明未发生断裂?
来源:人民网
四大文明古国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何只有中国的文明未发生断裂?  尽管有许多证据可以解释中华文明长寿的原因,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它比其他古代文明更为长寿。很少有学者提出这一问题,更别说试图解答。  生态因素  我们的分析将从最直接的要素入手,由具体到抽象。有研究指出,特定的地理环境促成了中华文明的扩张和绵延,其生态因素包括三个特征:  首先,广阔的水网分布不仅成为了天然的交通运输网络,更将拥有同样文化却散居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联系起来。  其次,广袤的土地为承载大量人口的农耕经济提供了保障,促使越来越多的族群和人们加入了中华文明。  最后,古代中国人的聚居区(中国北部地区)气候比较寒冷,所以这里的人们比同时期处于较温暖地区的人们,如古埃及人、印度人和巴比伦人,需更勤奋工作。为了抵御寒冬,中国人需要搭建屋舍、准备衣物和柴火。中华文明即是源起于较寒冷的北方(黄河流域),之后逐渐迁徙扩展至较温暖的南方,从长江流域到珠江两岸。相比之下,西方文明起始于温暖的南方(希腊和罗马),并逐渐向北面扩展,先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再到西欧(荷兰、比利时、法国、英格兰、德国等),最终到达俄国。四大文明古国所处地理位置优势_百度知道
四大文明古国所处地理位置优势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很高兴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目前一个说法是,只有中国从古到今一直传承了下来。关于传承的依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外来侵略者占领、统治!从这个论点来看,只有中国没有被侵略者统治,虽然中国古代发生了很多的战争,但是,归结起来,还是民族间的争斗!至于中国为什么可以传承下来,地理位置占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面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面是遍布高山高原,沙漠荒漠的大陆内部。这就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的优势,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由于古代的信息传递,交通等都不方便,所以中国的发展并没有收到其他强力外族的入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通过海洋打到了中国的国门,但即使这样,中华民族也并没有屈服,清朝虽然腐败无能,但只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并没有像印度那样,被英国彻底占领统治奴役!
采纳率:78%
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长江、黄河流域
文明时间 约公元前40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500年
约公元前2070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西方文明之源知识点 &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古代文明交往因社会历史状况错综复杂而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多样。材料二: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指出,在中国汉朝时期,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材料三:如图,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以阿拉伯数字2012为主体,包含了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伦敦(London),采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简洁鲜明,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1)根据材料一中“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完成以下内容:◆从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分:①四大文明古国形成的环境相同,同属于&文明。(1分)②西方文明之源—— &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则被称为海洋文明。(1分)◆从思想信仰的角度分:如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还有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 &家思想文明。(1分)◆从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分:①奴隶社会文明,如雅典奴隶制共和国, &当政时期,其 &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2分)②封建社会文明,如中国隋唐时期的有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2)请举一例证明材料二中李希霍芬所说的“这是一条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这属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哪一种途径?(2分)(3)阅读材料三,通过对古代文明形成、传播与发展的学习了解,请你谈谈在现代文明交流 中我们应持的态度。(1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河南省郑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古代文明交往因社会历史状况错综复杂而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多样。材料二:德国地理学家李...”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史实。四大文明古国形成的环境相同,同属于大河文明。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则被称为海洋文明。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文明。雅典奴隶制共和国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其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材料二中李希霍芬所说的“这是一条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是指丝绸之路,事例:各国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经商;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把东方文明传入欧洲;马可波罗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元朝。这属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友好往来。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当以平等、开放、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文明。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古代文明交往因社会历史状况错综复杂而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多样。材料二:德国...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古代文明交往因社会历史状况错综复杂而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多样。材料二:德国地理学家李...”主要考察你对“西方文明之源”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西方文明之源
与“(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古代文明交往因社会历史状况错综复杂而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多样。材料二:德国地理学家李...”相似的题目:
如图是2007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卡通吉祥物“东东”,这项比赛是为了纪念布匿战争中的英雄而设立的。错误:&&&&&&&&&&&&&&&&&&&&&&&&&&&改正:&&&&
十一黄金周期间,小赖随父母前往奥林匹克的故乡旅游。他们前往的地方应该是雅典斯巴达波斯罗马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世瞩目,你知道马拉松长跑项目是为了纪念古希腊的哪场战争吗?希波战争特洛伊战争十字军东征亚历山大东征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古代文明交往因社会历史状况错综复杂而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多样。材料二: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指出,在中国汉朝时期,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材料三:如图,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以阿拉伯数字2012为主体,包含了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伦敦(London),采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简洁鲜明,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1)根据材料一中“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完成以下内容:◆从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分:①四大文明古国形成的环境相同,同属于____文明。(1分)②西方文明之源——____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则被称为海洋文明。(1分)◆从思想信仰的角度分:如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还有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____家思想文明。(1分)◆从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分:①奴隶社会文明,如雅典奴隶制共和国,____当政时期,其____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2分)②封建社会文明,如中国隋唐时期的有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2)请举一例证明材料二中李希霍芬所说的“这是一条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这属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哪一种途径?(2分)(3)阅读材料三,通过对古代文明形成、传播与发展的学习了解,请你谈谈在现代文明交流 中我们应持的态度。(1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古代文明交往因社会历史状况错综复杂而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多样。材料二: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指出,在中国汉朝时期,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材料三:如图,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以阿拉伯数字2012为主体,包含了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伦敦(London),采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简洁鲜明,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1)根据材料一中“古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完成以下内容:◆从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分:①四大文明古国形成的环境相同,同属于____文明。(1分)②西方文明之源——____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则被称为海洋文明。(1分)◆从思想信仰的角度分:如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还有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____家思想文明。(1分)◆从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分:①奴隶社会文明,如雅典奴隶制共和国,____当政时期,其____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2分)②封建社会文明,如中国隋唐时期的有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2)请举一例证明材料二中李希霍芬所说的“这是一条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这属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哪一种途径?(2分)(3)阅读材料三,通过对古代文明形成、传播与发展的学习了解,请你谈谈在现代文明交流 中我们应持的态度。(1分)”相似的习题。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大文明古国?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期?说出这些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并说明_百度知道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大文明古国?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期?说出这些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并说明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大文明古国?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期?说出这些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并说明为什么古代文明多产生在大河流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更好的答案
①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以后;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以后;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②大江大河流域。原因大致有: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流域河水定期泛滥,为生存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平原,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采纳率:6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