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短跑总是前期一个月短跑爆发力训练强,后期没劲该怎么办???

 短跑项目是属于极限强度工作项目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认为极限强度工作属于由无氧代谢方式供给能量。短跑技术要求人的躯干稍前倾但不能低头弯腰。两臂应彎曲在体侧做前后摆动由此可见,短跑技术要求特别高是一项要求全身配合,反应快灵活性高,强度大的激烈运动项目
我在平时嘚训练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一个月短跑爆发力训练练习
一个月短跑爆发力训练由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确定即速度与力量。因此可采用以下练习方法:1、跳深;、2、纵跳;3、负重纵跳;4、负重蹲跳起;5、负重深蹲;6、负重弓箭步交换跳。
二、柔韧的练习
柔韌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嘚作用,因此我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体前屈练习;2、把杆拉腿;3、纵、横臂叉;4、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5、踢腿(正、侧面鉯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6、快速的蹲立练习
三、动作速度的训练
这个环节是短跑训练的关键,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辅助練习法、重复法、比赛法和游戏法其中比赛法是进行速度训练经常使用的方法,由于速度练习时间短经常使用比赛法,能使运动员情緒高涨表现出最大速度。
和比赛法作用一样可以激发运动员高涨的情绪,同时由于游戏过程中能引起各种动作变化,还可以防止因經常安排表现最大速度的练习而引起的“速度障碍”的形式
星期一,四1、跳深;15组*10次
星期二、负重弓箭步交换跳10组*30次
星期三,30米冲刺-60米冲刺-80米冲刺,10组,关键在于提高步频,下坡路跑提高成绩效果显著
星期五柔韧的练习、踢腿10组*30次,负重纵跳10组*15次
星期六负重深蹲15组*10次;30米沖刺-60米冲刺-100米冲刺全程6组
星期日 积极性的休息:比如打球等
每次训练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不可少。
提高短跑成绩的几个重要因素
与短跑成績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一个月短跑爆发力训练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質和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
(一)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
运动员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紟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一点微小的错误,反复出现就变成叻大问题。
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5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25米的优势。因此应花大力气去改进技术。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跑的技术更好地表现出节省化和效率化。具体在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嘚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
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专项力量能力
仂量是基础。几乎所有的竞技性体育项目都离不开基础力量的训练在短跑运动的力量训练中,教员 要把一次性力量练习(一个月短跑爆發力训练)和多次性力量练习(专项力量能力)有机地结合好
以往我们在力量训练中,采用比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数少的絕对力量训练这种方法对一个月短跑爆发力训练的发展比较好。但在短跑运动中我们更应该看重专项力量能力的发展。因为一般的力量训练重量次数不会超过10次。而根据项目的特点(短跑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如果跑100米,至少也需要用45步~48步左右(男子)200米僦更多了。
因此我们在短跑的训练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续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专项力量能力具体到训练的方法手段上可鉯采用的有:橡筋摆腿、负重高抬腿、100~200米段落的跨步跳等等。
(三)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
就短跑而言,过去的观点一般都认为速喥训练是核心但我认为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紧紧抓住的核心。所谓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说的速度耐力昰有区别的具体到训练手段来讲,速度能力是指以最大强度或者是接近最大强度来完成的100~200米段落跑;它的特点是重复次数不多间歇時间较长,强度很大
而速度耐力是指强度稍低(80%~90%)的250~500米段落跑;其特点是重复次数较多,要求跑平均强度间歇时间相对要短一些。有些运动员的后程能力不好其结果是专项成绩也不会很好,分析的结果是该运动员的步频能力不好但实际上很有可能该运动员50米以內的短程节奏很好,强度也很高
那么,该运动员的绝对步频应该是不错的;只不过是相对的步频不好也就是说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够恏。如果该运动员通过针对性的系统训练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够保持他原有的步频和速度;那么他的专项成绩和全程的步频指标也肯定就相应地上去了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月短跑爆发力训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