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朱棣为什么不杀李景隆被称作大明战神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宁可用庸才,也不用优才的事例? - 知乎13被浏览2239分享邀请回答8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趣谈 | 老子英雄儿好汉,严嵩父子的精明毁了自己……
父亲出色,儿子未必出彩。比如坑爹更坑建文的“盖世名将”李景隆,因为逢战必败,被送上了一个“大明战神”的外号,毫无其父李文忠的半点风采。因为打仗太有想法,人们常以为他可能是燕军的卧底,当然事实上是因为他太废柴了。
其他像常铁、徐辉祖,虽和李景隆差距不可同日而语,但相较乃父,无疑是差上不少。再比如靠父亲当了状元的张懋修,一生“关节状元”、“野鸟为鸾”的议论都免除不了,他与张叔大的差距,更不可以道里计。
然而有明一代,还是有一些父子俱十分了得,比如陈以勤与陈于陛父子,当然这两位虽然官声很好,做的官也很大,但确实少了一些知名度。一般提起明代的父子,有两对一定会马上上榜,冲入大家的脑海,严嵩和严世蕃、杨廷和和杨慎。
今天我们就看看严嵩和严世蕃。
严嵩是个很有趣的人,从青年时代的官场优秀青年,如何逐渐蜕变为大明奸臣榜三甲,这里面够写好多篇推送的。另外需要提一嘴的,就是杨廷和同志非常欣赏严嵩同学,非常欣赏。但严嵩只能说官场混子,老油条,刚好和嘉靖登对,两个人一拍即合。
而他的儿子,严世蕃,真正称得上一个聪明人,鬼才。
唉?高育良书记,你怎么穿越到这里了?
明史是怎么记录严世蕃的?“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然颇通国典,晓畅时务。”严世蕃是被扔在奸臣传里的,对他的形容,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但是光看这几句评价,严世蕃就不会是什么草包。
而严世蕃长的也很有特色,“短项肥体,眇一目”,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脖子短,又胖,还瞎了只眼睛……不排除有黑他的可能,但估计尊荣确实不咋地。按照明朝选官的特色,世蕃兄肯定是不合格的,而且他还是监生上去的,没经过科举。但是他确实很有才,“尝谓天下才,惟己与、为三”,这种自比,不是没有道理的。
据说有这样一件趣事。嘉靖皇帝有一回夜传圣旨,询问某事当如何处理,严嵩与大学士徐阶、李本都觉得此事破难处理,不好着手。但皇帝不会等你啊,就老是催,催不过,这哥仨一拍脑袋,就差不多拟了一份交了。
这种心态大概和我们今天导师催交论文差不多,但导师了不起把你论文给毙了,皇帝那是会动手砍人的。这仨这样交上去一份,皇帝当然不满了,嘉靖毫不犹豫把他们交上去的给打回来,让他们重写。
恰在这时,严嵩的救星到了,他儿子严世蕃的回帖来了,照其票拟上呈之后,皇帝顿时满意,依拟照办。徐、李二公才真服了。自此,皇上时有要务难题,严嵩等阁臣谋之困窘不能作答者,即交于世蕃,世蕃则引经据典,参综陈说,每每都能获得皇帝的嘉奖。
另外,嘉靖喜欢观经史诸书。遇有不解其意的,便用朱笔写在纸片上,令太监交于严嵩等值班阁臣讲解,立等回话。这时候阁臣都很紧张,都有一种我也不知道你别来问我的感觉,但皇帝的询问,你怎么也得给解释出一个一二三四五来。
嘉靖有一次又问了,大家又瞎了,您问的这是啥,不知道,怎么办,找世蕃。世蕃当即指出此语在某书第几卷第几页,做何解释,立即回报。严嵩等人找来该书翻检,果然如此,遂按其解释并附书呈送,嘉靖皇帝很高兴。严嵩严大人,徐阶徐大人,也很高兴。
从这个角度来看,徐阁老弄死严世蕃,很有点过河拆桥的味道,好歹人家也帮你解决了很多困难。
嘉靖是个多么鬼精的人,严世蕃能弄住他,可见其人之鬼。但是遗憾的就是,这聪明劲他就没用在正道,主要琢磨着去享受了。一个很显著的例子是严世蕃一直捏着尚宝司少卿的位置,即使他由“太常卿进工部左侍郎,仍掌尚宝司事”,他捏着这个位卑而权重的位置,可见脑子是很清楚的。
但是他更多的劲道都用在享受人生上了,最后他定罪身亡,就是因为他被戍边以后耐不住苦,跑回家去,最后被徐阁老来了个三连击,直接断送了性命。最后定的罪名都是荒唐的,比如什么勾结倭寇,暗蓄亡命之类的,最扯的就是他占了一块地儿,那地有王气,那这就是妥妥的逾制啊。不过他被处死本身也没什么冤枉。
而到严世蕃被处死以后,严嵩那时候都几岁了,已然年老力衰,肝不动了,最终也灰溜溜回家乡去了。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cn/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揭秘李景隆获“大明战神”这一称号的原因-历史趣闻网
昭人类社会之兴衰,究古今往事之踪迹
当前位置:>>>
揭秘李景隆获“大明战神”这一称号的原因
14:45:34字号: |
[导读]大明战神李景隆被称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是因为他很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因而得此誉称吗?李景隆剧照李景隆,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但丝毫没有继承其父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而是
大明战神李景隆被称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是因为他很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因而得此誉称吗?李景隆剧照李景隆,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但丝毫没有继承其父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而是自负妄为,胆小怕事,毫无领兵之才,由于逢战必败因此被讽刺笑称“大明战神”,网友纷纷惊呼高端黑。李景隆承袭了其父的爵位,却丝毫没有继承其父李文忠的军事才能,丝毫不了解兵法,掌兵却不会用兵,带军却不会打仗,屡败屡战,最终拜于靖难之战,南京陷落。著名的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曾跟随舅舅四处征战,协助他打天下,成为一代开国功臣,被赐封为曹国公。而李景隆正是李文忠之子,即朱元璋的外甥孙。李景隆,小名九江,继承了父亲的曹公之位,由于其父的名声与威望,朱元璋去世后,一上位,他便得到重任,曾于都督府管辖军事,官位最高时升至太傅。但李景隆为人并无才能,在官位上吃闲饭,被讥称为白面书生。靖难之战时,李允炆撤下大将耿炳文,命令李景隆担任将军带兵与燕王抗敌。谁知李景隆为人自负,毫不把老将放在眼里,不懂得用人,最终大败而归。李允炆过于信任李景隆,自以为其兵败归咎于将士不足,于是赋予其大军令其再次上前线,谁知李景隆屡战屡败,最终降燕,失守南京。朱棣上位后,重用降臣李景隆,但最终由于群臣不满,将其弹劾,软禁在家中,连续十日不进食还未能死,大致在永乐末年离世。李景隆父亲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明代功臣位列第三的大将,虽然李景隆为人狂妄自大又胆小无用,但他的父亲却是上帮朱元璋打下江山的著名将军。李文忠画像李文忠的母亲是朱元璋的姐姐,朱家旧时十分贫寒,常靠李家救济,对此十分感激。李文忠十二岁时,家乡旱灾与瘟疫并袭,随父亲前去滁州投奔。朱元璋将他收为义子留在身边。朱元璋还请人指导文忠的学习,他天资聪慧学得很快,通晓诗书,能文善武。文忠成年后随朱元璋出军池州,首战便立功,从此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李文忠从军后立下屡屡战功,跟随在舅舅朱元璋身边,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官升至大夫、平章事,后将姓氏改回李。明朝建国后,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掌管大都督府与国子监。1380年朱元璋处死宰相,一并牵连出近万群臣,朝中大乱。李文忠对此十分忧虑,两次上书进言,劝朱元璋在政务上切莫完全听信宦官,并指出其处杀官员造成朝廷动乱会导致以后如若遇敌便无人可用。但这两份奏章都被搁置,李文忠唯恐其残杀功臣的行为会使其丧失民心导致政权不稳,于是反复思虑之下决定冒死第三次进谏,他彻夜未眠写奏章,做好了此去赴死的准备。果然在朝上令明太祖大发雷霆,怒斥其泼天大胆,将其罢官留家。朱元璋对此事虽责罚他,但文忠在太祖心中的功臣地位从未减轻,李文忠死后,明太祖还对他加封谥号,李景隆世袭曹公之位。
责任编辑:linlili
与李景隆相关新闻
大明战神李景隆被称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是因为他很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因而得此誉称吗?李景隆剧照李景隆,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但丝毫没有继承其父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而是
大明战神李景隆被称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是因为他很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因而得此誉称吗?李景隆剧照李景隆,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但丝毫没有继承其父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而是
大明战神李景隆被称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是因为他很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因而得此誉称吗?李景隆剧照李景隆,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但丝毫没有继承其父
李景隆运输大队长除大明战神外,李景隆还有一个称呼,即“运输大队长”,这又是个什么职位呢?李景隆剧照李景隆,虎门将子出身,承袭了父亲的曹国公爵位,借父亲威名,他一上任便极受赏识
李景隆卧底李景隆,自靖难之战后,其战无不败、临危逃难、开城迎敌、投降做官的一系列举动使其被讽刺为“大明战神”,更因其逢战必流失一大批军队被敌军所劫,因而被挖苦为燕军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景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