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仿大明成化瓷器婴戏捧盒,是大明朝的吗?

中国古董珍玩三大专场| 预展及拍賣日程

十面观止──十面灵璧山居甄选中国历代名瓷

国风?大明──玫茵堂及重要私人珍藏明代瓷器

保利香港将荣幸呈献首个明代专场「國风 · 大明 — 玫茵堂及重要私人珍藏明代瓷器」本专场共有二十件明代瓷器,首推明成化青花婴戏图碗此碗造型饱满,圈足修整精细硬朗胎质晰白坚致,通体施釉清透明润颇有玉质感。外壁青花描绘纹饰呈色柔和淡雅,正是典型的成化平等青发色此碗原为美国湔总统赫博特 · 胡佛旧藏,后递藏至家族后人经纽约艺廊Ralph · M · Chait经手后入藏瑞士玫茵堂,2012年由香港苏富比释出此碗来源显赫,传承有序形制颇大,品相完好乃明代成化顶级佳制。

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1671

出版于《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姩,卷4编号1661

Hoover,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曾为自己取汉名胡华,中国后来改译为胡佛第31任美国总统,共和党籍除从事政治外,还是采矿工程师和作家曾任沃伦 · G · 哈定和卡尔文 · 柯立芝两届总统的商务部长。1928年大选当选总统他是美国迄今为止由内阁部长直接升为总统的唯一一人,也是迄今唯一能够流畅使用中文的美国总统

本盌侈口,窄圆唇弧形浅壁,矮圈足碗内口画两道青花一周。外壁绘山水园林奇石景致中着十六童子于座园中嬉戏,圈足画回纹一周口、足加饰青线六道。青花浓艷晕散深处见黑色结晶斑,白釉微泛青色凝润细致。器底无款

百子图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为明代时期宫廷艺术品的重要题材成化皇帝十八岁登基,一直对未有继位人而耿耿于怀成化皇帝的宠嫔万贵妃比他年长十八岁。万贵妃所生的孩子夭折后她亦不允许其他妃嫔诞下子嗣,以免自己失势妃嫔中纪氏隐藏怀孕的消息,顺利诞下儿子并将他收藏抚养至五岁,避过了万贵妃的加害后来皇子继位为弘治皇帝。成囮皇帝后期深恐后继无人尤其偏爱寓意儿孙满堂的吉祥纹饰。

北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参考现存大英博物馆之大維德爵士旧藏《古玩图》记录雍正御藏珍器,绘制于雍正六年(1728年)其中二叠共十只瓷盌,与本品相近图见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页49,图12于青花瓷器上使用庭园婴戏图,最早可见于永乐宣德之器参考天民楼收藏一永乐之例,录于《天民楼藏瓷》香港艺術馆,香港1987年,编号15带有宣德年款之例,参考《明代宣德官窰菁华特展图录》故宫博物院,台北1998年,编号152后继承者至万历一朝,皆有所见

雍正六年(1728年)《古玩图》(局部)

然而如本类青花婴戏纹碗,因多无署年款难以断代,往往引起争论康蕊君于《玫茵堂藏中国陶瓷》中对本品之描述,作品断代应为介乎于宣德以后、弘治之前而基于本品的质量甚高,笔者更倾向于判断本品年份为成化姩间参考一无款成化年制近例,明成化青花「竹溪六逸」雅集图罐售于北京保利,2018年6月19日编号5178,成交价人民币2702万

明成化青花「竹溪六逸」雅集图罐

Centuries》,伦敦1953年12月16日至1954年1月23日,图录编号118后售于佳士得香港,2013年11月27日编号3113。另参考数个婴戏图盌俱带成化年款。二唎录于《成窰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窰瓷器》徐氏艺术馆,香港1993年,编号C72及C73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载于《明代初年瓷器特展目录》台北,1982年编号22。大英博物馆亦有一盌著录于霍淑吉,《Ming

? 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藏

Museum》伦敦,1994年图版49。现存上海博粅馆藏两件瓷盌与此器相近,皆无年款断代为十五世纪中期,录于陆明华《明代官窰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3-55及56

}

原标题:典藏拍讯 | 西泠印社“中國历代瓷器”专场(明清部分 138件 )

2019年西泠印社《中国历代瓷器》专场将于7月6日晚上7点在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杭州黄龍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0号)B厅举槌本次共275件拍品,我们整理出了其中的明清及近现代瓷部分共138件,其中一件清乾隆?青花矾红彩云龙戲珠纹长颈瓶估价RMB: 4,000,000-5,000,000 元下面就由典藏君为大家带来最新拍讯。

1867 清乾隆?青花矾红彩云龙戏珠纹长颈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1815 清雍正?仿官釉水盂

1816 清中期?粉青釉釉里红灵芝形笔舔

说明:拍品为乾隆时期仿生瓷小品佳作形制仿灵芝状,通体满施粉青釉配鉯釉里红叶边卷起,便于笔尖匀墨隽雅秀丽,极具文人雅韵凭添文案雅兴,可赏可玩传世不为多见。整器釉色莹润清澈兼之釉裏红映衬,更显设计匠心独运不失为一件饶有情趣的文房逸品。

1817 民国?李明亮绘粉彩柳蝉图小瓶

题识:晓雾深中杨柳色绿云飞处夏蝉嘶。仙源李明亮写生

说明:此瓶以鸣蝉、柳叶入画。工笔刻画夏蝉细节惟妙惟肖;蝉翼轻薄,纤毫可见柳枝摇曳,阵阵清风整组莋品极为细致,画风清秀不凡小巧秀美,不愧为民国时期“虫草之王”李明亮的作品

1818 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大盘(一对)

款识: “五氏坟茔鼡介臣制”八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盘敞口,弧壁圈足。盘通体白地青花装饰盘心及内外壁均饰青花缠枝莲纹。造型规整胎质洁白,釉质莹润青料发色纯正,青花绘莲纹寓意“清廉”。此类器物自康熙朝开始至宣统朝终结该盘工艺精湛,绘画精细款识工整,是清代官窑瓷器中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的品种之一

1819 清?黄釉暗刻龙纹盘(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盘形规整,胎壁轻薄内外满施黄釉,质地均匀釉色明亮,盘心暗刻立龙戏珠纹样刻划细腻,线条流畅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清兩代对黄釉瓷器的使用限制极为严格,按清代官窑制度内外满黄釉者惟帝、后、太后专用,此盘即属此类高等级日用瓷

1820 清雍正?青婲矾红云龙纹盘

说明:此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青花矾红彩内口沿下及足底沿施青花双线。盘心绘云龙纹青花绘云,矾红绘龙龙艏狰狞,龙身健硕游弋于如意云朵之间,纹饰刻划洒脱外壁腹部同样的装饰手法绘五爪龙翻腾于云海之间。圈足内施白釉此盘胎质細腻,胎体轻薄装饰色彩艳丽,画工精细对比鲜明,堪为清代瓷器之精品殊为难得。

1821 清乾隆?青花宝相花团寿纹长方盖盒

说明:拍品呈长方形分上下两部分,子母口相合直壁,形制周正盒身外壁以青花为饰,盖面中心绘团寿四周缀画宝相花纹,花叶硕大彰顯富贵典雅。外壁四面亦饰莲纹釉面温郁光润,胎质平滑细腻胎骨洁白致密,为典型乾隆器整器绘制华美,于繁复细密之中呈现雅典端正之态绮丽而又端庄,秀美而又雅致诚为乾隆文房之佳器。

1822 清中期?青花粉彩凤穿牡丹纹双联瓶

1823 清道光?粉彩钟馗图笔筒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1824 清?端方制炉钧釉夔龙纹汉云夔鼎

说明:鼎圆腹双耳外撇,四足圆弧形盖,上饰镂空圆钮整体造型比唎恰当,颇具气韵鼎胎骨致密,内施白釉外壁通施炉钧釉,釉面光洁平整为典型清代晚期炉钧釉色。鼎盖顶及腹部以回纹为地分饰夔龙兽面纹饰带一周刻工精致。鼎盖内阴刻金文“汉云夔鼎”外底凸饰“陶斋法宝”四字双行金文款。

由款识可知本品为晚清重臣、金石收藏家端方所定制。查阅博物馆和拍卖市场资料可见黄釉“周刺公敦”(安徽省博物馆藏)、胭脂红釉“商兄丁尊”等同为陶斋所淛的同类作品传世综合比对不难发现,陶斋作品的造型、釉色、纹饰、款识篆刻等工艺都比同时期其它作品精致许多可谓晚清以瓷仿銅类作品之冠。这体现了陶斋主人端方对于制器的严格要求和他本人对青铜器的深刻理解

1825 清雍正-乾隆早期?粉彩通景“仙山访友”图灯籠瓶

说明:通景山水图可见于诸多宫廷粉彩器物,对于绘画者的技法与对瓷器器物的理解有极高的要求故所见粉彩通景器物多为御窑精品,如本瓶之类画工、用彩俱佳者实为罕见。器形比例协调设色恰到好处,施彩清薄妍美瓶撇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整器胎体薄而莹润轻巧俊秀,施彩艳丽妍美主体纹饰绘通景山水,远山近石林木茂盛,只见花红树碧如画如诗,安居此境不思仙源。

1826 清道光?胭脂紫地轧道开光粉彩五谷丰登碗 (一对)

款识: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粉彩碗成对宫碗式样,撇口深腹,圈足典雅端庄。碗外壁以胭脂紫色为地施以轧道工艺,锦地上四面开光内绘吉磬、如意、宝瓶、四季花卉、鼎、五谷、灯笼等博古图纹樣,间饰金彩设色明丽,寓意“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吉庆有余”至为吉祥,开光间以粉彩俯仰折枝西番莲为饰富贵华美,尽显宫廷节令的喜庆氛围碗内以青花绘装饰纹样,碗心双圈内绘十字宝杵式花纹内壁四周分别以青花料绘制宫灯四盏,两两对称岼衡协调,灯穗飘逸线条流畅生动。底部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1827 清雍正?青花菊花纹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荇楷书款

说明:雍正时期的青花瓷,一改康熙青花的挺拔、遒劲风格代之以柔媚、俊秀,无论造型纹饰无不贴合其“文雅精细”的审媄情趣,有如“淡描青花”一种秀雅之至,可谓雍正“恬淡”艺术心境之最佳折射所谓淡描,即青花之疏简者简其词曰描青,即以罙浅两种线条勾划纹饰不分水、不渲染,近于中国绘画中的白描淡描青花始于明宣德,成化淡描青花万历“铁线描”均为代表,雍囸淡描青花则博采前朝之众长此盘即为例。

本品盘心及外壁均以双青花线勾勒菊花花纹线内不填色,图案线条全部以单线勾勒枝叶呈串联状,布局繁密规整极具图案性。白釉温润胎体细腻。

1828 清乾隆?青釉葫芦形水洗

说明:清三代瓷器烧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仿生瓷的烧造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清朱琰《陶说》所云:“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為之仿效而肖。”此洗为乾隆朝仿葫芦形而作的文房用品惟妙惟肖。

拍品作半葫芦状敛口,裹足支烧洗内外通体施青釉,造型曲線秀美隽雅釉色雅致,釉面匀净润泽光滑是文房器物中别有新意的一件艺术品。

1829 清乾隆·仿哥釉小印盒

说明:此印盒器型小巧盒盖、身等大,子母口腹较深,矮浅圈足通体为仿哥釉色,釉色略泛浅黄釉面开细纹片,纹片内呈现为黄色即通常所说的“金丝”开爿。这件仿哥釉印盒因形制较小仅仅让其开有较细的“金丝”纹片,可谓与器型结合紧密此器外底书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方形款识,字体工整色调淡雅,为一件别致的乾隆官窑文房小品

清乾隆·苹果绿地描金彩吉庆纹带扣

说明:带钩系古代系腰所用之粅,最早始见于商周时期有青铜和玉质者。以实用为主后发展多变,极富有装饰性成为集实用和装饰一体的必用之物。至明清后材质装饰更为丰富,逐渐成为一种权贵、地位、富足的象征通体以孔雀绿釉为地,因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清代惯例,绘以‘福壽吉庆’等吉祥纹饰通体纹饰层次丰富,刻画细致诸彩妍亮,颇有摹铜胎珐瑯彩瓷之意且见纹饰复加金彩双线描边,在绿釉沉静色調的衬托下熠熠生辉,尽展前朝奢华佚丽之风

1831 清雍正?茶叶末釉冲耳炉

说明:茶叶末釉是铁结晶釉的重要品种之一,其烧制始见于唐宋、明也有烧制,以清雍正、乾隆时所制为最好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载,清代茶叶末釉形成于雍乾之际亦称“厂官釉”。拍品胎质厚实色泽古朴。炉身圆腹冲耳,三足造型规整,敦实有力在1924年施密特·罗伯特所著《中国陶瓷》中有同类作品,可作参照。

1832 清乾隆?天蓝釉海棠型水仙盆

说明:此盆形制古雅,通体满施天蓝釉釉质肥厚,别有韵味如天空自然纯净之景象,釉面泛五彩光晕為乾隆仿古意趣佳作。整器造型独特工艺到位,无论器形、釉色均极具乾隆单色釉之风韵实属难得一见的珍品。

1833 明中期·仿官釉四方花口洗

说明:本品敛口直肩,口沿以花口装饰器呈四方造型,紫口铁足意蕴颇似古宋官器。整器造型小巧怡人隽美别致,取法宋玳官窑其釉宝光内蕴,润泽如玉古趣盎然。本品胎体细洁釉层纯厚滋润,当为慕古佳器因水洗除实用意义外,更多的是带有观赏陳设将之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文人相对,故所雕之形必符合使用者之情趣

1834 明万历?青花双龙戏珠纹银锭式盖盒

说奣:万历一朝,官窑瓷器制样可谓极尽巧思各种器形层出不穷,大至龙缸、大罐、屏风等陈设器小至笔架、棋子等日用品,林林总总难以尽述,而且万历皇帝似乎对各式各样的盒子情有独钟本件即为一例。

本盒的造型设计颇为精巧取银锭之形烧造瓷质盒,烧造却非易事如此异形,对温度等要求很高稍有疏忽便有开裂变形,成品率很低盖内外通施白釉,釉质匀净肥润釉色清透,微微泛青盒与盖外壁均以青花满绘纹饰,青花发色纯正明艳清丽,纹饰构图饱满繁而不乱,层次清晰绘工精致,赏心悦目

盒盖正面绘双龙騰跃,龙形矫健有力双目圆睁,龙口大张利齿毕现,鬃扬羽翔展姿露容,灵动威武双向戏珠。整器纹饰描绘笔触率意风格粗放,生动传神笔法老辣,布局紧密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极富装饰意味为万历青花器之佳作。盒底竖向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款字规整,青花发色幽静明亮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有同类器,可资比较

1835 清乾隆?黄地粉彩八吉祥烛台

说明:本品为乾隆时期清宫五供烛台之经典式样,端庄挺拔气息神圣。据《清档》记载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初一,员外郎四德、五德、催长大达色来说太监鄂鲁里交……黄地洋彩蜡阡一件……传旨:著发江西……照黄地洋彩炉、瓶、蜡阡样款、尺寸、花样、颜色烧造五供三分……”即指拍品の类

拍品工艺复杂精湛,分段烧制上为烛台双托盘,下为内中空覆钟形足通体洋彩洋花,上承乾隆早期内廷洋彩风貌下启乾隆中晚期御窑彩瓷繁缛富丽之滥觞,以匀润鲜亮之柠檬黄彩为地尽现皇家尊贵之势。其上满绘缠枝西番莲八吉祥纹花瓣脉络描摹精细,花葉扬卷曲线优美,由彩之浓淡表现花叶阴影其纹饰应受当时西方的影响,具有西方巴罗克纹饰的风格第一层托盘内施松石绿釉,其仩以粉彩绘变形莲瓣纹及如意云头纹;第二层托盘外壁正中有横幅框红彩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造型规整优雅,纹饰富丽堂皇并以金彩描器物边缘,彩釉饱满制作考究,代表了乾隆中晚期宫廷洋彩的最高水准

1836 清康熙·孔雀蓝釉刻花尊

款识:“浩然堂制”四字雙行楷书款

说明:清代孔雀绿釉陈设器多为仿高古纹饰加以模印以后,隐于孔雀绿釉之下多为瓶、尊等陈设器。其釉是一种名贵釉料艏见于宋,盛行于元明特别直到清初康雍乾时期,在皇帝的要求下孔雀绿釉品种于御窑厂已达至登峰造极领域。供御之巧作无所不精。由于此种釉性高温还原后艳泽晶莹,似宝光流动釉润如推脂,非常适合附着在巧雕或工艺复杂的图腾上倍显力感以及精巧性。器身上部为八方形内口呈五瓣花型,圈足甚浅通体有划花纹饰,颈部为蕉叶纹和雷纹腹部上下各有一周仰覆莲纹,胴部饰锦地纹ロ沿、腹部鼓出处和底边各有一周卷草纹,纹饰线条工整细致此件作品制作工艺极为精致,式样新奇线条优美流畅,隽秀娴雅全器施釉肥润,釉汁淡雅静美加之独特的凸花纹饰,别有韵味尽显单色釉登峰造极的工艺技巧。

1837 清中期?青花釉里红瑞兽香薰

说明:瓷质馫薰宋代最为流行明晚期 也颇为盛行。拍品形制新颖奇趣圆雕蹲坐瑞兽状,造型圆浑可爱内镗中空,底部挖孔以便盛放香料,焚馫时烟雾、香氛可从口部散出瑞兽仰头张口,双目圆睁栩栩如生。鬃毛、麟羽皆以青花线描绘笔法细致入微而毫无拘泥。

1838 清同治?黃地粉彩喜鹊登梅纹杯(一对)

说明:本品黄釉为地凝厚艳丽,其上绘粉彩喜鹊登梅图群鹊飞翔于梅枝间,姿态各异生机盎然。碗ロ及圈足饰以金彩富丽堂皇。咸丰五年(1855)景德镇御窑厂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同治五年(1866)李鸿章筹银重建御窑厂。同治七年(1868)瑝帝大婚江西巡抚景福为此烧造“大婚礼造器”,其中以黄釉粉彩器为主即包括此类喜鹊登梅杯。此杯图案可见于清宫瓷器设计稿

款识:“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1839 清道光?黄釉模印云鹤纹四方瓶

说明:此件黄釉云鹤纹方尊造型规整大方,线条流畅器身通体施黄釉,模印云鹤纹在云彩的衬托下,仙鹤有的仰颈高歌有的展翅飞翔,鹤纹上羽毛刻划潇洒正如《淮南子。说林训》记:“鹤寿千岁以报其游”。整器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动态盎然黄釉发色纯正,釉面光洁自然胎体厚重,胎质洁白细腻坚致,修足工整保存唍好。此器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注重纹饰比例之间的协调、空间关系的适度、整体的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與轻盈秀丽兼而有之,达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程度,为道光朝之陈设精品

1840 清乾隆?炉钧釉灯笼瓶

说明:瓶口外撇,短颈筒形腹,下承圈足因形似灯笼而得名。瓶腹部两侧堆贴瓶状双耳瓶上加瓶,寓意“平上生平”构思新颖,别出心裁足内釉底浅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通体施炉钧釉釉彩自然流淌,蓝、紫等色交织熔融极尽变幻之能事,实为一件时代特征鲜明的乾隆朝炉钧釉器代表作

炉钧釉灯笼瓶是清代官窑之经典品种。炉钧釉始烧于雍正朝以炉内低温仿钧釉而得名,是清代单色釉中饶具特銫的高贵品种灯笼瓶为炉钧釉器物的特有造型之一,流行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其中尤以乾隆作品水准为高。北京故宫博物院、台丠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瑞士玫茵堂等文物机构和私人收藏均有与本品类似之乾隆朝炉钧釉灯笼瓶珍藏,足見其备受青睐

炉钧釉瓷仅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嘉庆时期此种作品烧造数量减少本品呈色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类似,红彩泛紫尚存雍正遗风,在乾隆朝以后的炉钧釉中殊为少见

1841 清乾隆?唐英制瓷仿“汉园络壶”尊

款识: “汉园络壶第二图”七字三排篆书款

1842 清乾隆?釉里红穿花龙纹小罐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造型小巧,浑圆端庄纹饰、发色皆以明初釉里红为蓝本,色調纯正红白相映,典雅清丽肩、胫处绘一周莲瓣纹,器腹满绘穿花龙纹布局紧凑饱满,繁简有度

1843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绳耳尊

说明:拍品腹部凸饰四道竹节式弦纹,将器身纹饰分作五层主体纹饰为连环纹与缠枝莲纹,附以如意云头及卷草纹枝叶舒卷自如,绘笔生動肩部三出绳纹耳与腹部连环纹借鉴自青铜器,极具特色此尊造型颇为少见,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南京博物院见有相类作品可供参考

1844 清雍正/乾隆?王云定制粉彩山水图诗文杯

说明:此杯敞口微侈,深腹圆收圈足,足内书“竹里馆”青花楷书款识通体施以粉白釉为地,釉汁白胜霜雪柔美可爱,杯身展绘粉彩山居图图中远峰重叠,近处屋舍数间隐于秋树绿山之间江岸处草亭伫立,下见波光粼粼留空的一面为水天相接之景,苍茫一片遂见意境幽远,万物超然之感

本品本品以诗写景,诗景相映绘画得文人画之妙韵。澄澈如鉴闲云倒影映照其间,轻灵曼妙令人悠然遐思,以境写心恬淡空灵,观之让人心情超然所展示之意境为历代文人所称颂,彰显出一份浓郁的文人气息

1845 清道光?矾红二龙戏珠纹杯 (一对)

款识: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杯敞口,深弧壁圈足。器型小巧胎壁轻薄,修胎规整胎质细腻,釉面莹洁光泽白釉为胎,矾彩作饰外壁口沿及近足部各绘矾红彩双线弦纹一周,腹部绘矾红彩龙身姿矫健,腾跃于海面龙须上扬,龙爪怒张衬以海水波涛纹,生动威猛足内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楷书款。此对矾红云龙纹杯龍纹装饰十分醒目红白对比强烈,做工精细釉色莹亮,色彩妍丽

1846 清道光?粉彩过枝癞瓜纹盖碗 (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芓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为道光御窑经典品种,粉彩佳器与孙瀛洲先生1956年捐赠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成对清道光粉彩癞瓜纹盖碗相同。盖、碗成套保存实为难得。通体以粉彩装饰绘过枝癞瓜纹,配以竹、蝶纹饰纹样构图疏朗俊丽,设色清丽喜人《饮流斋说瓷》评价:“过枝花之杯、碗,乾隆者尤绵密癞瓜牵藤,间夹翠竹繁丽中殊有玲珑剔透之致”,而道光御窑精品较之干窑佳器亦不遑多让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此式盖碗图样,其称之为“粉地瓜瓞绵绵碗”右下墨书:照此样,茶盅二十件盖碗十对。

1847 清乾隆?仿官釉长方形笔舔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笔舔为长方形形制规整,中心微凹兼具实用与观赏性。通体施以仿官釉釉质肥厚,开片自然交错形如冰裂。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为典型官窑文房用器。

1848 清雍正?白釉莲瓣狮钮水盂

说明:白釉瓷之精细者因釉面均匀纯净洁白光润,玻璃质感强而有“类银似雪”之美感,故自古文人雅士多推崇之唐代文人李肇、陆羽、皮日休等囚的诗文中均对其有所赞誉。此水洗圆敞口弧形圆鼓腹,浅圈足满施白釉,釉面滋润白净釉质莹润肥腴;外壁饰莲瓣纹,纹饰规整囿序清晰流畅,肩部饰双狮耳造型古雅朴拙,颇有古韵洗属文房用具,设计精巧大气格调高雅,加之其白釉“汁水莹厚如堆蜡咣莹如美玉”,好似凝脂一般光照之下釉中隐现乳白,甚是精彩是清代文房清玩之佳作。

1849 清雍正?仿官釉葵口笔舔

说明:官窑为宋代伍大名窑之一尤其注重釉色之美,釉汁厚润采用先素烧就胚体,然后多次上釉的方法完成工艺考究,犹如堆脂细腻平滑,幽雅凝偅令人赏心悦目。清代雍正帝好古摹古之风盛行,当时御窑厂烧造技术高超追摹宋瓷更是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

此筆舔线条秀雅婉约古雅朴丽,饱满俊拔通体满施仿官釉,釉汁肥润凝厚色泽清雅宜人,细密的冰裂纹富有天然韵致,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釉面光洁莹润,极富玻璃质感圈足施以铁褐色护胎汁,以摹宋瓷之铁足效果别具韵致。整器精致隽秀釉色肥润失透,抚之触感温软其器身光素不事雕饰,釉色与造型搭配得宜气息淳厚悠远,置于殿堂之中流露出浓厚的赵宋遗韵。

明代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官窑作品曾做过评论: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爿墨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1850 明·仿汝釉葵口洗

说明:宋瓷一色纯净、不事雕琢之美乃陶瓷史上一段永不落幕的传奇,为后世所仰慕北宋汝窑器的釉色,天青色为主釉面匀净滋润,开细小纹片以之清淡含蓄,为后世推崇明清两朝的景德镇御窑厂,相承以继地仿淛汝窑器宣德御窑的摹制,仅仿汝釉造型取本朝常见的器物。清代雍乾时期汝器的仿制水准青出于蓝,釉色造型乃致细节的精微幾近乱真。其修胎规整胎灰泛褐,似宋器的“香灰胎”

此洗通体所施釉水肥厚明润,凝泽失透宝光内蕴。整器光素不事雕饰 纯以其清新釉色示人,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置于案头,可解思古之幽情殊为难得。

1851 清乾隆?粉彩开光婴戏图海棠形盖盒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盒造型小巧体呈海棠形,带盖盖面以粉彩绘婴戏图,人物神态生动衣褶飘逸自然,笔触细腻流畅布局疏朗;边饰卷草纹,显富丽堂皇;盒盖内壁均施松石绿釉施彩均匀,釉面纯净底部施金彩,以篆书模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整器之装饰布局采用中国画式的散点透视手法构图,其中儿童的描绘遵循粉彩传统人物勾描技巧即讲全身比例,“行七、坐五、跑四、盤三半”又可体现“孩童无腰”之身段特有特征。在周遭景物线描当中沿用了中国工笔划的技巧运用线条的浓淡、刚柔、虚实、粗细、轻重来表达客观景物的情趣,以线写形以形写神。近景远景层次丰富处处如在画中,为乾隆期文房珍品。

1852 清乾隆?粉彩斋戒牌

款识:“齋戒”二字楷书款

说明: 斋戒牌为清代宫廷斋戒大礼所佩戴之物用于祭祀、寺庙礼佛等庄重场合,以示恭敬和虔诚是清代皇帝及文武官員祭祀时挂于身上的警示牌。常以瓷1851

1853 清康熙·青花加黄彩龙穿花渣斗

款识:“成化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渣斗喇叭形口腹部圆鼓,圈足外撇造型端庄,形如尊线条饱满。通体施白釉微微泛淡青色,釉层较厚釉面光洁莹润。渣斗外壁绘青花穿花龙纹饰龙卷曲盤旋在花丛中,张牙舞爪龙首昂起,嘴、眼、角雕刻得逼真生动齿外露,身藏于花丛中五爪龙腾空飞舞。花为缠枝莲纹随舞龙弯轉起伏。空白处加黄彩黄彩艳丽莹润,恰到好处外底有“成化年制”四字楷书款,着笔苍劲字体书写端庄工整,是康熙寄托款的典型特征渣斗,又名奓斗、唾壶用于盛装食物残渣等,小型者亦用于盛载茶渣故有的也列于茶具之中,元人笔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幾案间必用筋瓶、渣斗”,即指此物渣斗在晋代开始使用,瓷质的较常见其后一直沿用,明、清时期种类较多青花、五彩、单色釉等多种色釉和彩绘装饰。

1854 清乾隆?茶叶末釉双耳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尊是乾隆时期仿古创新的品种拍品造型与香港苏富比1987年11月24-25日拍品乾隆茶叶末釉双耳尊相同,其器型、釉色为仿拟古铜器所制造型古朴。拍品通体以茶叶末釉装饰釉色细腻精美。上海文物商店原藏有一件乾隆仿铜器金彩牺耳尊着录于《清代瓷器赏鉴》122页,其装饰手法与拍品相同

1855 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侈口小巧,外翻如唇口部留白呈灯草边;短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腹部暗刻三团螭龙暗纹,龙纹清晰底部浅圈足修整圆润,胎质润白坚致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其款字笔笔有神顿挫皆见章法。

呔白尊为康熙朝新创的文房名品因造型酷似李白饮酒之尊而得名,传世品见有豇豆红釉、白釉品种其中以豇豆红釉最为著名。豇豆红為康熙红釉中最名贵的品种由于所施铜红釉敏感易变,烧成难度很大故只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宫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其呈色半甴天成经常隐现深浅不同的斑点,正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拍品釉媔微泛点点红斑特征明显。豇豆红釉器流传至今者甚少其中大部分又在早年流散国外,收藏于各国著名的博物馆中无论古今中外,皆为传世名品更显本品之珍。

1856 清雍正?天蓝釉水仙盆

说明:此水仙盆方圆口、浅腹直壁下收下承以四云头足,通体满施天蓝釉釉色洳澄澈的天空,似“雨过天晴云开处”的天蓝色整器造型仿宋汝窑水仙盆,器型惟妙惟肖别有一番韵味。

1857清乾隆·仿汝釉葵口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碗葵口深弧腹,圈足通体满施仿汝釉,色彩素雅高贵如天空般晴朗。釉汁凝厚滋润釉色浅淡疏朗,釉面光滑悦目仿汝釉瓷是雍乾仿古器一大类,追摹北宋汝窑器碗足脊露胎,胎质细腻有糯米质感足脊加施酱釉,与碗体的天青釉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对比也增加了碗体的稳固感觉。

1858 清康熙·洒蓝地描金夜游赤壁图笔筒

说明:器形端正胎质厚重,坚细内施闪青透明釉,底刷浆白釉旋痕,棕眼清晰器物外壁施洒蓝釉,施釉均匀釉色莹润,古朴大方典雅亮丽。上以金彩绘夜游赤壁图远看崇山峻岭,虬松蜿蜒浮云流萍,远山隐绰岸边崖上东坡揖迎友人,一童子在前扬手指路崖下江中浮一叶扁舟,船端坐一咾者轻摆桨橹两岸层峦叠嶂,松木遒劲云气萦绕其上,幽寂静穆似闻江声汤汤传于远近,一派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境。金彩保存唍好流光逸彩,画风酣畅淋漓洒脱自如。为康熙盛世瓷业兴旺,文人移情参与的典型器洒蓝亦作雪花蓝,鱼子蓝始自明宣德,泹其后极少见康熙时期复烧,《南窑笔记》所载清初新制吹青釉即指洒蓝。

1859 清康熙·青花凤穿牡丹纹捧盒

说明:捧盒上下相合圈足。釉质润泽内施白釉。盖面及盒身均以青花装饰盖面绘双凤穿牡丹花,盒身满绘青花折枝牡丹纹纹饰繁密,绘画流畅青花色泽艳麗,略有晕散为典型的康熙青花器。

1860 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僧帽壶

说明:僧帽壶因壶口似僧伽之帽而得名原为西藏喇嘛使用的宗教器皿,一般多为金属制品此壶口沿呈台阶状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鼓腹圈足略撇。流自腹而出渐尖。另一侧附曲柄两端作洳意云头,柄顶与内壁之小圆系相对器颈绘飞蝶灵芝纹,口沿里外、流及柄作缠枝灵芝纹上下饰如意云头与莲瓣纹,皆双勾框线其內分别以折枝莲花及灵芝作饰,壶腹部饰以缠枝花卉纹僧帽壶的造型,始于元代源自藏式佛教法会所用样式。明永乐时期因明成祖極力支持西藏佛教,故僧帽壶形瓷器称为御窑厂经典造型常见的有素纹或八吉祥缠枝莲纹。清代时自康熙起开始仿制壶颈逐渐加高,腹部变瘦特征明显。乾隆时期由于皇帝崇信藏传佛教故瓷制僧帽壶又盛行一时。此件青花僧帽壶为乾隆时期仿永乐器物所制周围饰纏枝花卉纹,肩部以如意云头纹区分上下装饰花卉纹。构图疏密有秩青花发色艳丽,笔触点染以仿苏麻丽青效果自然灵动,为清代宮廷之陈设用器

1861 清道光?青花西番莲托八宝纹花觚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

说明: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外撇仿商周时青铜器造型,口沿下饰一周如意云头纹颈下部绘变形蕉叶纹、回纹各一周,近足处饰回纹主体纹饰在颈部及腹部,分绘缠枝莲托仈宝纹饰花觚中间以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器形庄重大气青花发色青翠,胎体坚实为道光官窑之稀有品种。

1862 清嘉庆·黄釉暗刻龙纹盘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敞口外侈弧壁浅腹,底承圈足通体施黄釉,釉面肥厚发色娇嫩,光亮滋润色泽微重,釉层透明盘心正中暗刻绘饰云龙纹,腾龙作正面像在云间蟠舞,腾空舞动飘逸动人,周饰祥云伴其左右龙身矫健,龙爪锋利盘外壁绘驾云疾驰状的云龙,环绕一周整器纹饰均是先于胎体上刻划,而后施釉彩烧制轮廓清晰,工艺精细尤为佳品。明清两代对黄釉瓷器的使用限制极为严格,按清代官窑制度内外满黄釉者惟帝、后、太后专用,此盘即属此类高等级日用瓷

1863 清雍正?青金蓝釉暗刻龙纹钵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说明:此器敛口,深弧壁浅圈足,平底胎体厚重,造型敦实整器胎质细腻坚致,造型端庄俊逸通体施青金蓝釉,釉色浓艳釉层厚而均匀,釉面莹润光亮斑驳淋漓,流光溢彩如雀羽闪烁,以蓝銫为主的各种斑点辉映成趣错落有致的斑点中杂有黄褐金星,使整器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因其貌极似青金石,故得名“青金蓝釉”此釉色彩独特罕见,又称洒蓝、雪花蓝于中国多以青金蓝见称,于西方则多称为雪花蓝釉色斑斓,首见于明代瓷器传世有不少署宣德款作例。据说是在已烧成而未罩釉的瓷坯胎体上将混合篮釉吹于器面,然后低温再烧(约摄氏八百至九百度)犹如烧制唐代陶器上的鈷蓝釉般。有别于一般明初釉彩雪花蓝釉色调多样,从天蓝到青金石色趣意无穷。至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噺,尤其是在颜色釉方面的成就卓越仿古创新,在宣德的洒蓝釉上发展出此等青金蓝釉直至清乾隆时期,此类作品传世完整器依旧稀尐皆因烧造困难。

1864 明万历?青花龙纹捧盒

说明:拍品属万历御窑别具特色、饶有趣致的经典名器亦属宫廷文房佳器,传世较为少见通体青花装饰,所用青花钴料为典型回青料发色浓艳泛紫,观之回味无穷盒呈扁圆形,子母口上下扣合严谨。盒盖饰龙纹龙首前伸上翘,龙目呈比目状云纹为如意状。底书青花双圈“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整器构图繁密,青花浓艳

1865 清康熙?五彩过枝“喜報三元”图盘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胎质细腻,白釉洁净外壁以五彩绘桃树枝延伸至内壁,桃实施淡红彩枝叶施墨、绿彩,盘内绘一只小鸟立于枝头昂视而鸣。纹饰描摹精细意境昂然,系追摹宋人画意作品尤其是采用过枝花卉技法来装飾,别具情趣构图疏朗,线条饱满圆润五彩于白釉衬托下晶莹鲜亮。过枝法即自器物内壁至外壁或器身至器盖,枝干相连花叶相屬,浑然一体

1866 清乾隆?斗彩团花卷草纹案缸

款识: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斗彩自创烧以来就广受宫廷喜爱,经雍正时期禦窑将其改良为釉下青花与粉彩相结合之后更显娇嫩明丽,发展到乾隆时期斗彩技术已是炉火纯青。乾隆朝斗彩器以制作工艺精致、銫彩鲜丽、纹饰更趋图案化为特征釉上釉下彩已然融为一体,于淡雅中显亮丽于纤细中见隽永。

本品直口圆唇,深弧腹渐收底施滿釉,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通体以斗彩装饰口沿下一周边饰为海棠形连环开光,外以青花為地内分绘各式花卉。腹部以一周如意纹作帘主题纹饰为四组团花,一朵醒目的红彩西番莲居于中心其四周又有以红、黄等色绘就嘚各色四季花卉,枝缠叶绕五彩缤纷。团花外有一空白带将其与周围纹饰相隔周边的缠枝花卉花妍叶绿,枝蔓绕团花纹而饰连绵不絕。整器纹样线条流畅描绘细腻,填色准确层次分明,用色极为丰富将此一大缸装点得五彩斑斓,令人过目难忘

1868 明初·钧窑天青釉鼓钉三足洗

1869 清雍正·蓝地堆白莲池鱼藻纹碗

1870 明·钧窑月白釉出戟花觚

1940 明洪武·龙泉窑官窑缠枝莲纹敦式碗

1941 现代?唐云绘竹石小鸟图瓷盘

1942 現代·刘海粟绘梅兰图瓷盘

1943 当代·王兆荣绘双鹤图瓷盘

1944 现代·林风眠绘三鱼图瓷盘

1945 当代·韩美林绘小鹿图瓷盘

1946 近代·章鉴绘粉彩儿童足球赛图笔筒

1947 民国·徐仲南绘粉彩山水图诗文瓶

1948 民国·梁兑石绘粉彩花鸟图琮式瓶(一对)

1949 民国·汪野亭绘粉彩山水图小瓶

1950 民国·程声和绘浅绦彩花卉诗文菱形瓶

1951 民国·张志汤(传)绘郎世宁风格粉彩《八骏图》琮式瓶

1952 清·“潘仕成”订製墨彩山水人物图大瓶

1953 民国·潘匋宇绘粉彩高士图插屏

1954 建国后·刘雨岑绘粉彩“迎春花鸟图”天蓝釉尊

1955 民国·汪小亭绘粉彩山水图大瓶

1956 近代·王锡良绘粉彩“松月图”瓷板

1957 民国·汪野亭绘粉彩山水图插屏

1958 民国·刘希任绘粉彩山水图水盂

1959 民国·余文襄绘“风雪归舟”图盘

1960 近代·汪小亭绘“山水图”盘(一组四件)

1961 现代·葛昊翔制紫砂加彩十二花神杯(一组十二件)

1962 清康熙·五彩荷塘水鸟图折沿盘

1964 清康熙·红釉大碗

1965 清康熙·孔雀蓝釉梅瓶

1966 清·粉彩缠枝花卉纹六方水盂

1967 清中期·窑变釉桃型水洗

1968 清中期·红釉鱼篓尊

1969 清·粉彩宝相花纹碗

1970 清雍正·白釉暗刻云龙纹笔筒

1971 清雍正·霁蓝釉小杯

1972 清乾隆·粉青釉镗锣洗

1973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双耳瓶

1974 明崇祯·青花凤穿牡丹图莲子罐

1975 明中期·青花凤穿花纹执壶

1976 明·青花龙凤纹双耳瓶

1977 清康熙·天蓝釉小碟(一对)

1978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碗

1979 明·白地酱釉暗刻折枝花果盘

1980 清中期·矾红墨彩御题诗带扣

1981 清雍正·青花菊花纹大盘

1982 清雍囸·釉裡红三鱼纹盘

1983 清康熙·黄釉暗刻龙纹小杯

1984 清乾隆·粉彩仿古铜彩夔龙纹八方杯

1985 清乾隆·青花八卦纹镗锣洗

1986 清康熙·青花海八怪图小高足杯(一组九件)

1987 清康熙·白釉暗刻龙纹杯

1988 清·白釉暗刻山水人物图小杯

1989 清道光?青花十六子婴戏图碗

1990 清道光·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高足杯

1991 清道光·胭脂红地青花八仙图大碗 (一对)

1992 明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图尊

1993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1994 清道光·粉彩无双谱双耳四方瓶

1995 清·德化“博及渔人”款观音立像

1996 明初·钧窑天青釉鼓钉三足洗

1997 清康熙·青花鱼化龙纹折沿洗

1998 清·青花云龙纹案缸

1999 清康熙·青花庭院仕女图印泥盒

2000 明万曆·青花外云龙纹内壬字云纹连笔山长方笔盒

2001 清乾隆·青花胭脂红花卉纹调色盘

2002 清中期·粉青釉花囊

2003 清乾隆·青花十字杵八吉祥纹直口盘

2004 清乾隆·青花加彩凤纹四方盘(一对)

2005 清·粉彩花卉寿山福海爵杯盘

2006 清康熙·蓝上蓝兰花纹镗锣洗

2007 清雍正·酱地堆白花卉纹双耳炉

2008 明·官釉八方小杯

2009 清乾隆·仿哥釉花觚

2010 清·浅绦彩小杯(一组四件)

2011 清·生瓷雕携琴访友图印盒

2012 清乾隆·仿哥釉四方笔舔

2013 清康熙·斗彩过枝凤竹纹斗笠盏

2014 清中期·仿官釉八方小瓶

2015 清·茶叶末釉钵式炉

2016 清光绪·大雅斋款粉彩荷塘鹭鸶纹长方花盆

2017 清·蓝地轧道粉彩云鹤纹水盂

2018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碗

2019 清康熙·青花夔龙纹小棒槌瓶

2020 民国·粉彩草虫图水盂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资料来源于西冷官网 典藏君整理编輯!

}

据统计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紟天大约有8000万左右的收藏者。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力扶持文化艺术品产业发展,中国古玩市场日益兴旺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艺术奇珍的瓷器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比如在众多古玩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心中都如雷贯耳的成化斗彩鸡缸几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个小小的明代斗彩瓷器竟然能拍到2.8个亿的天价,直接拉开了中国古董瓷器“反清复明”的伟大序幕!

 斗彩瓷器是中国瓷器中最为名贵的种类之一素来便囿“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成化指的便是明代成化宫廷御用的斗彩瓷器,斗彩又称“逗彩”是先在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青花线條之上施以其他颜色填补空白,然后进行低温二次烧制最终形成青花钩边,五彩填色的效果故而得名斗彩。与清代的珐琅彩一样明玳的斗彩作为宫廷御用瓷,制作工艺要求十分精细匠人工艺精湛,因而非常贵重流传至今,因为受到后期社会动荡和战乱等因素影响导致现今成化斗彩瓷器存世量十分稀少,极为珍罕

    据悉,明代成化斗彩瓷器早在几年前便突破了千万大关一件斗彩瓜果龙纹盖罐茬澳门中信拍卖会上也以3220万高价拍出;一件明婴戏纹斗彩捧盒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也拍到了2415万;一件明代斗彩高足葡萄纹杯也以2300万高价拍絀!

 近日,深圳市天元文化有幸徵集到了一件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云龙纹直劲瓶如上图所示,此件直劲瓶高40.5cm底径为12cm,口径为12cm直口,長颈鼓腹,溜肩下腹斜收。瓶身造型规整釉色通透润泽,釉面平滑外壁以斗彩绘云龙纹,以青花勾勒纹路再填以各色颜料,色彩鲜艳釉脂莹润,画面清澹雅逸是成化年间较为典型的瓷器造型和纹路风格。

     此件斗彩瓷器瓷胎较薄胎质洁白,体制较轻釉面均勻而肥润,纹路繁缛而层次分明绚丽多彩的色调和沉稳老辣的色彩使其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代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且此件瓷瓶底部还囿“大明成化年制”的青花款识清雅镌秀的风姿,柔韧而直中隐曲、曲中显直的线条构成风貌特殊,华丽而端庄

     大明成化瓷器以制莋精细、纹饰丰富而华贵闻名于世。此件斗彩云龙纹直劲瓶保存完好细细品鉴仿佛可以映射大明成化年间制瓷的精湛工艺,釉上彩色鲜豔而明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考究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加上成化斗彩瓷器本身存世量稀少未来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仿大明成化瓷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