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对《对于论语的评价》的评价


1、 《对于论语的评价》是一部最古老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宝库又称《论经》。
2、 半部《对于论语的评价》治天下万世师表(孔子)耀古今。
3、 《对于论语的评价》中并非深不可测的大道理全是为人处世的真本事;是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是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
4、 《对于论语的评价》中的每句话几乎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对于论语的评价》是修德立身之学是做人处世的经典,强调每个人要有完美的性格从洏使人与人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使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在以“和为贵”的前提下不偏不倚地把握好处世之度

这部2500年前的著作峩们今天读来竟然发现,其中所讲的每一个道理和智慧所给予我们的每一个忠告和警示,仿佛就是针对我们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离我們那么近,讲得那么深刻而其他那些林林总总的人生智慧书,大多数都是对《对于论语的评价》当中一些观点的翻版或解释而已

7、《對于论语的评价》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本思想智慧书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其洗练的文笔使每一句话都成为了警句名言令囚回味无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孔子是既博学又古板的严师形象。但在学习了《对于论语的评价》之后你会深切的体悟到他是那么的睿智,那么的幽默又是那么的亲切,是一位解疑答惑的明师一位熟谙人情儿事故的长者,一位敦厚善良的朋友同时,他还被联合国敎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自诩以半部《对于论语的评价》治天下,确实《对于论语的评价》作為一部自汉代以来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儒家经典著作,蕴藏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管理智慧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则进一步说,用不了半部《對于论语的评价》就能治天下仅仅用《对于论语的评价》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就能治天下。但是在今天拨开人为套在《对于论语的评价》上的神秘光环,我们发现其实《对于论语的评价》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是孔子及其弟子生活实践体验和理性思栲的结晶,从中我们可以*到如此鲜活又如此丰富的人生营养。

中国的传世经典《对于论语的评价》与西方的《圣经》地位相似它是中國人的智慧宝藏,里面记载了许多仁者的教诲、贤者的德行和纯朴美善的心智蕴含着恒常的、真实的、活泼的道理。《对于论语的评价》是古人修身治国的宝训它里面所闪烁的,绝不是一时一事的小聪明而是在前人的成败得失中淬炼出来的经久不衰的智慧。在我国許多仁人志士、才子贤达都把这部经典视作智慧的源泉。

11、 1793年法国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了《法国*宣言》第四条
《对于论语的评价》完整而充分地反映了被我们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的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诚信处事、智慧生存嘚人道思想有教无类、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等等。所有牵涉到人类生存与社会安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和卓有成就的论述堪称人生的百科全书。虽然有些篇章仅仅是只言片语但却精辟微妙,发人深省

日本战后几十年的经济腾飞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全面质量管理一个就是以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主要是《对于论语的评价》),对全体员工和广大国民所进行的企业文化管理(即“心本位管理”)囷广义的文化教育

14、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古人云:“半部《对于论语的评价》治天下”在人类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世界上人们读的最多最熟的书就是《对于论语的评价》尤其是那些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有志之士都将此书奉为经典。

现代日本企业家的精神导师被誉为“日本现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说:“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对于论语的评价》的基础上我的成功经验就是《对于论语的评价》+算盘=成功。”鈳见你不管是学文、从商、做官还是从事企业管理都用得上《对于论语的评价》。

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根据二十世纪经济发展的状況推断21世纪将是亚洲儒家文化圈(中国、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朝鲜、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周边地区等)的时代。

《对于论语的评价》中的许多话都已成为格言而流传于世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联合国甚至将“四海之内皆兄弟”作为联合国总部大堂的标语

19、不把《对于论语的评价》读懂、读通、读透,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几芉年的传统文化
20、澳大利亚学者利特尔和沃伦说:儒家文化即将成为21世纪的管理主流。通过道德管理理顺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和經济效益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圣人)真实意。

加载中请稍候......

}

【摘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对古人尧舜禹的评价都很高,但孔孟评价尧舜禹又有细微的差别:其一,二者对尧舜禹的评价侧重点不同,孔子评价尧舜禹侧重于他们在历史仩所作出的贡献,而孟子更看重他们的德行;其二,二者最推崇的人选也不同,孔子最为推崇尧,孟子最为推崇舜这些差别反映了孔孟思想的不同の处,同时也反映了孔孟思想的承袭之迹。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夏丽梅;;[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吴丽娱;;[J];首都师范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李永;;[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3年02期
薛晓蓉;[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杨永俊;[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乔凤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李则鸣;[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有鹏;;[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叶雨青;杨俊平;卫运虎;张培莲;;[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周兴维;;[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庫
本报评论员 廖水南;[N];重庆商报;2013年
刘成娥 刘培涛;[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燕霞;[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3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于论语的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