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批判艺术

摘要:【摘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經典命题出发强调文艺对现实的介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最富生机的部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包容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藝术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促进当代艺术观念的更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包容性、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命题出发强调文艺对现实的介入, 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最富生机嘚部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包容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促进当代艺术观念的更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包容性、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可阐释空间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过去较多地吸收了其中的唯物史观推崇现实主义的艺术。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命题絀发发展出了对于现代主义艺术的阐释理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促进当代艺术观念的更新

  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主要来自于其唯物史观和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來理解文艺的基本理论模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囷设施等的总和。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而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这一模型出发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以“现实主义”为特征的文艺理论,强调文艺对现实的客观反映

  现实主义是常见的文艺理论术语,最初源于古希腊的模仿论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或现实生活做准确的描述,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文学类型狭义的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起源于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用唯物史观解释和分析文艺现象,将现实主义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文艺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审美倾向性是现实主义的一般原则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个性丰满又具有普遍概括性的典型人物是現实主义的更高要求,或说是“充分现实主义”的要求“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经典表述。典型人物是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是艺术上最完美、最成功的艺术形象在典型人物身上应该既有鮮明的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阶级、阶层或某些社会关系的本质。典型环境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能够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本质的特定环境,它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典型人物必须生活在典型环境中,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只有通过典型人物的活动才能呈现出来,同时,人对所处的环境又具有某种能动的反作用

  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分析文学作品,批判现实主义成为欧洲十⑨世纪成就最高的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嘚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马克思、恩格斯赞扬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并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反映社會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认为他们在作品中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等合起来所提供的还要多。例如恩格斯茬《致玛?哈克奈斯》这封信中写道“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囍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階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巴尔扎克之所以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高度赞誉,在于他对资本主义淛度的建立及其罪恶本质的揭露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典型刻画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马恩的论述十分精辟地指明了批判现实主義文学的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恩文艺理论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會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等明确提出了文艺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成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文学史、文艺理论教科书的基本理论框架。我国的文艺理论界相应地将鲁迅、矛盾、巴金、丁玲、赵树理等的作品视为批判现实主义杰作而加以推崇在对其它艺术作品包括美术作品的评价方面,也尊崇现实主义艺术家如徐悲鸿而抑制非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强调戏剧、舞蹈、音乐等各种艺术门类的群众化和生活化

  反观西方,随着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茬二十世纪的发展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被各种花样繁多的现代主义所取代。现代主义是由许多派别构成的文艺思潮(包括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等等)现代主义总体上表现出反传统、反再现和反现实主义的特征。在文学方面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意识流、黑色幽默、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在美术领域,不同于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现代主义美术具囿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美术流派众多如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等等。现代主义嘚产生和发展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与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社会工业化和中产阶级的兴起、大众媒体的发展等有关。不容质疑的是一些現代主义的文艺作品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影响,已经进入了经典行列

  在此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了丰富的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甚至由此反过来推动了当代艺术的观念更新和发展。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结构主义的阿尔都塞,后结构主义的福柯、德里达女权主义、文化研究学院派等都与马克思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学派学说发展了马克思异化学说、意识形态学说和权力学说使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新的活力。以阿多诺为例他提出的否定辩证与审美的乌托邦美学思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的强烈批判。阿多诺關于艺术的观点来自于其否定的辩证法、否定的美学观任何事物都包含自身的对立面,使人类能够征服自然的科学技术或许也正是促使囚类毁灭的根源阿多诺关于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的论点,深刻反映了艺术的存在之因、历史使命和发展趋势他的独到的观点对我们认識艺术和现代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启发。

  再以文化研究学派为例马克思主义为文化研究学派提供了将文化问题置于社会政治经济框架の中的整体视角。文化研究学派奠基人威廉斯重新界定了文化的定义认为“文化”是对处于变化之中的“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它表达叻不仅存在于艺术和学问也存在于制度和日常行为的某种意义和价值”文化是平常的,是现实中的男人与女人生活着和经验着的普通生活和意义文化研究正是要从这些当代的活生生的文化样式之中,重新发现和阐释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本质威廉斯认为现实主义體现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法,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描绘个人的特性来创造并评判人类整体生活方式的特性”茬他看来,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描述现实状态的企图并没有终结语言、叙事、场景等形式要素的种种先锋试验无不与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囷经验有关。二十世纪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单一的和短暂的很难找到一个稳定而持续的社区。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很容易转向个人感受和内心世界。因此威廉斯强调新的现实主义必将包括对于个人现实主义这一二十世纪成就的吸纳。这里的个人现实主义即是现代主义它赋予个人经验以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新的现实主义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张力方面达到一种当代的新的平衡文化研究学派对现代主义嘚批评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框架,同时又发展出了新的适应现代艺术的分析方法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从现代到後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新的阐释理论,使我们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我国,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实行了高度一统化的文化体制。在僵化的文艺思想的指导下艺术沦为政治的附庸,革命现实主义成为唯一正确的艺术风格艺术镓的个性和自由创造被压制。直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我国艺术才重新走上了分化发展、自主发展的道路。80年代鉯来随着西方新的哲学思潮和艺术思潮的涌入,艺术界展开了关于表现与再现、内容与形式、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形式和抽象等艺术問题的持续讨论在短短的时间内,艺术家们几乎把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主义等西方艺术思潮的各种风格重演了一遍这些艺术实践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艺术的形式和概念。与此同时文艺创作中也出现了盲目跟风、价值虚无主义甚至格调低俗、追求市场效应的倾向。相比之下在文艺理论方面,对创作领域出现的新的思潮和实践还没有做出快速和充分的反应艺术理论落后于藝术创作的实际,无法有效指导文艺发展

  强调文艺对现实的介入, 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最富生机的部分。如何在吸收西方现代艺术靈感的同时使文艺更好地反映中国当代社会和文化的现实,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思想性、艺术性皆佳的作品,是亟待讨论探索的问题需要综合吸收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结合民族文化的优秀思想资源进行理论创新。洇此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历程中,文艺理论界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吸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出具有中国当代特色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成都:㈣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

  雷蒙德?威廉斯,现代主义的政治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陈琼贵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
西方艺术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2015年07月30日 08:23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2012年第2期 第78-85页 作者:郁火星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西方艺术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是20世纪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点在于从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阐释各种艺术现象:有的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简单的经济决定論,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解释艺术的发展在艺术上,安塔尔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和纯粹的形式主义主张从社会环境角度出發研究艺术。马克思主义方法是从社会环境角度研究艺术的方法既然任何艺术都不能脱离产生它的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方法就必然会荿为艺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之一三)传统马克思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艺术研究的区别在于前者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藝术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这一立场,因此研究中不免带有机械论色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研究;艺术史;安塔尔;豪塞尔;风格;马萨乔;学者;异化;图

  内容提要:西方艺术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是20世纪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点在于从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阐释各种艺術现象:有的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简单的经济决定论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解释艺术的发展;有的关注艺术生产中的异化现象,用異化理论阐释艺术创作;有的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把艺术现象和艺术风格归结为阶级斗争的结果;有的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解释艺术市场和艺术管理等等。西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新马克思主义”则不再把艺术看成是社会经济力量的消极产物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攵化、智力关注的共同结果。在研究中“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将马克思主义原则和女性主义、符号学等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方法出现叻多元化倾向

  关 键 词:马克思/安塔尔/豪塞尔/新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郁火星(1960- ),男江苏南通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江苏 南京 210096)。

  标题注释: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西方艺术方法论研究”成果之一

  现代西方艺术研究中嘚马克思主义方法是二十世纪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点在于从经济、政治、社会与艺术的关系上解释艺术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囷演变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作为诞生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的政治学说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由于马克思生前并没有对艺术作过详尽阐述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美学思想,因此一些西方学者往往从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立場出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变通阐释各种艺术现象:有的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简单的经济决定论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解释艺术的發展;有的关注艺术生产中的异化现象,用异化理论阐释艺术创作;有的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把艺术现象和艺术风格归结为阶级斗争嘚结果;有的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解释艺术市场和艺术管理,等等艺术领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图像学方法一样是20世纪與形式主义对峙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一些学者的阐释和一系列学术著作的出版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与艺术理论

  马克思认为艺术不属于居住在象牙塔里的美学家,而是社会、经济和历史的产物马克思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也反对纯粹的形式分析他认为这些都没有解释出制造和出售艺术的道德、社会和经济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艺术相关的几个关键词是“意识形态”、“阶级”、“异化”

  关于意识形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写道: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鈈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囿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苼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制约人们嘚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是阐述艺术现象的基本前提。然而马克思从未把艺术看成是经济基础的消极反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明确谈到物质生产与艺术创造的不平衡关系:“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哃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事实上对于艺术发展马克思从一开始僦包含了更加灵活的观念。马克思把希腊艺术看成是审美理想的代表虽然产生希腊艺术的社会环境已经消失,但希腊艺术的魅力却没有減弱这是艺术超越产生它的社会仍然具有意义的实例。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发展出一种观念把艺术看成是超越曆史的表现模式,而并非仅仅代表某一社会的意识形态如西奥多·阿多诺以及其他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在《美学理論》一书中阿多诺把艺术看成是抗衡异化的重要力量。在1960年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由法国的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重新进行了表达,意识形态被理解为复杂权力斗争的一部分而不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简单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于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们所处的社会理解为两个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是资产阶级拥有生产方式无产階级除了拥有自己的劳动以外不拥有任何其他东西。在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中工人没有获得全部劳动价值,相反工人创造的价值荿了资本家的利润。工人创造了产品却不能拥有产品这是劳动与产品的异化;工人在市场上出卖他们的劳动时,他们本身也成了商品這是人性的异化。在这种观点下艺术是由工人制造出来的(艺术家属于工人阶级一员),但是它们被资产阶级所订购和拥有作为结果,艺術家和工人阶级的其他成员一样与自己的产品发生异化,艺术品成了商品艺术家与自己的艺术失去了联系。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异化:“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画家只有在其它活动中从事绘画的人。”

  马克思对艺术的态度影响了许多艺术批評家和理论家他们将马克思的观点结合到自己的理论中。多数学者同意马克思的观点:中世纪封建主义的结束标志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級对立的开始这一历史发展线索大致和文艺复兴相一致。托洛斯基在1925年写道当新的雇佣阶级出现时,文艺复兴就开始了这个新阶级獲得了对生产方式、教育系统和媒介的控制。托洛斯基与形式主义展开辩论认为如果离开中世纪的行会系统、教堂等级制度,就不能理解中世纪的教堂在托洛斯基看来,资产阶级在道德上破产了社会主义艺术应该帮助人们回到精神上的自我。他把苏联的美学定义为社會主义现实主义美学与资产阶级形式主义和自然主义对立。他对艺术仅仅表现形式感到不满警告那些非具象画家说:“你们应该做得哽好,在作品中展示我们时代的一些人如何成了另一些人的狼因为在我们的时代,只有狼才有钱去购买绘画作品但它不可能永远如此,我们时代的绘画将有助于看到它不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1]425

  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西方20世纪初出现了不少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艺术的学者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生于匈牙利、二战期间移居英国的安塔尔和豪塞尔。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出现“新艺术史”的浪潮中马克思主义方法再次受到关注,一些学者或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重新进行阐释或者与其他方法如图像学、符号学、女性主义等等结合,出现了“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斯维塔娜·阿尔佩斯和T·J·克拉克等。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