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睿寒冰3的听声辨味怎么样

真的会是最佳全能游戏耳机! SteelSeries 赛睿 Arctis寒冰7电竞耳机 众测报告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真的会是最佳全能游戏耳机! SteelSeries 赛睿 Arctis寒冰7电竞耳机 众测报告
小编注:国庆投稿值翻天,送你iPhoneX!即刻起至10月9日,所有投稿文章均可获得1.5倍基础金币奖励,优质文章还能赢苹果手机、BOSE QC30顶级降噪耳机、Kindle Voyage等实物大奖,原创新人也不怕没的拿:训练营热辣启动,小编给你开小灶,还有专属福利、日常红包等,这么值怎能错过,猛戳,训练营群号。收到张大妈众测申请成功的短信之时,我的心里是悲喜交加的。喜的当然是中选了,之前中的都是轻众测,这是我第一个中的普通众测。悲的是当天早些时候,我3T的从盘掉盘了,永远的掉了……所以有人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不是么~宝宝6个多月,非常的皮,没有2个人根本搞不定,所以最近时间比较紧促,没有时间细雕图片细节和后期,相对的,耳机的使用细节方面我会非常详尽的进行评测解说。寒冰7的包装并没有采用透明设计。近年来采用透明设计的外设产品还是比较多的,在摆柜的时候,就可以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外形、大小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有的鼠标还会压塑,给用户提供隔着外包装就能初体验手感的机会。但是呢,这个级别的外设,摆上柜的很少,所以透明包装作用不大。我这里三线城市的电脑城,能摆个两三百的就不错了(有一次我想去看看娜伽梵蛇,JS说我得确定要才能去调货 )。包装配色相当简洁,但其实壳子里面红白蓝绿还是相当鲜艳的……这是闷骚么。原装正品的签,去年撸的西伯利亚V2也有,签样子不同,代理没变。底部多语言。随着游戏机的解禁,中国的游戏、外设市场都在慢慢壮大。甚多游戏因为没有中文就给刷差评了。前段时间勒索者病毒(有看我第2篇原创,装了正版国外杀软的朋友,应该都没有中吧)就造了个梗:病毒都出中文了,任天堂你好意思么&拆箱!胶条相当的粘,抠得我手都痛了,盒子上也粘了点。耳机固定在盒子里,内盒的配色骚,跟外面的黑色形成强烈的反差~耳机的配色一样很朴素。7系列应该是出于无线续航的考虑,没有RGB灯。如果要灯的朋友只能先考虑5系列了。另一边是配件盒,以一个很“巧妙”的角度,翘起来,正好插在耳机那一边中间的空隙里&滑雪镜头带的材质。要注意的是,这个的纤维会被魔术贴的勾面给勾住,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头梁的金属材质。头梁内部的橡胶。如果带着滑雪镜头带,头部的压力会被分散到头带上,佩戴较为舒适。如果觉得紧,解下头带直接戴也是可以的。头梁宽大,戴起来也不会觉得压。至少比西伯利亚的两条杠杠好多了~耳罩的材质。隔音的效果虽然比不上,但是也相当出色了,戴上基本外面的声音啥也听不到。耳机里面这一圈是皮缝的。耳机提供单方向90度的旋转空间。旋转轴处是有L和R的标识的,不过并不明显。反正记着,麦在左边,基本是不会戴反的。嘛,就是这样。从外观上,Arctis7还是相当低调的。至于多种时尚头带等,那是另外的事了。耳机的一切按钮、旋钮和接口,都在两个耳罩的下面。一方面,这里是最自然的、大拇指接触耳机的位置,易于操作。但另一方面,两个音量旋钮较易误触,要小心突然的音量变化,注意保护听力。我们来依次看一下各个按钮的作用。首先是麦克风的开关,采用的是开关式的设计,应该比拨动式耐用一些。弹出则是关闭麦克风。音量旋钮。在戴着耳机的状态下,向上拨是增大音量,向下是减小音量。这两个接口是耳机的输入/输出接口。具体的来说,扁形的接口连接自带的3.5mm 4段线,可以作为有线耳机接其他设备。而圆形的这个是标准的3.5mm耳机孔,用于分享功能,即,将本耳机的声音再分享至接入的设备,两个设备同时能听。Micro USB接口,用于充电。接4段线的接口虽然像,但是并非Micro USB口。所以线一定要收好,丢了就麻烦了。伸缩式耳机。作为一个职业游戏主播/解说,对麦克风功能自然是犹为看重。伸出状态。线比较柔软,随意弯曲没有问题。外侧有一个拾音孔。内侧的拾音孔。这一内一外正是Arctis7耳机麦克风ClearCast的精髓之处。内侧拾取人声,外侧拾取环境噪音,经过对比消噪之后,可以提供更纯净、更少噪音的麦克风效果。看完左侧的功能按键和接口,我们再来看右侧的。右侧这个旋钮是平衡游戏与聊天音量的ChatMix旋钮。一开始看到简介时,我以为是游戏音量与自身麦克风音量的调节,实际不是。这个功能平衡的是,你所听到的游戏声音,与你所听到的别人的语音声音,和自己的麦克风并无关系。最后,就是电源按钮。长按三秒开关机。无线适配器长按五秒,耳机长按六秒匹配。这些说明书都有写。耳机本体的部分就这样,接下来是说明书。配件包里面有张小卡片,大概意思就是说,觉得好么,好就来点赞。不好么,不好来怼我呀!&这个才是说明书本体。呃,好像图像并没有自动转过来,大家活动一下颈椎吧。Arctis7并没有像其他常见的多语言说明书一样,提供大部分内容的多语言。它是前面15页的部分,只有英文。后面再每种语言给个2、3页,来补充说明和解释。所以呀,看的时候,你得像这样来回翻看对照。从节省纸张使用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可以啦。毕竟说明书本身写得还是比较清楚的。接下来就是配件包了。三个配件,中间的是无线发射器,USB接口。左边的是4段式3.5mm接线,不知道啥接口。右边的是充电线,Micro USB口。这条线一头接耳机上,一头插各种设备上,当有线耳机用(iPhone7:你揍凯!)。无线适配器。看起来挺大的,实际个头不大。与1元硬币对比。男人就像一枚一元的硬币,前面是1,后面是菊花&充电线。用别的手机充电线之类的也可以。Micro USB充电线与3.5mm线的比较,接口是不一样的。好了,该看的也都看了,现在该真刀真枪的上阵了。根据宣传资料,耳机支持PC,MAC、PS,XBOX,VR,手机等的连接,我将尽我可能,来进行这方面的测试。----------------------兼容性测试-------------------------首先是手机测试。安卓机一只,3.5mm插孔接入,直接识别。开个软件试试,声音、麦克风均正常。另有5S、6SP测试,均正常,就不再一一上图了。需要注意的是,接线的时候,耳机是一个无源状态(电源为关)在工作,也不能开启电源进行无线匹配。其次是PS4。宣传资料上有写PS支持USB无线连接,所以把接收器插到PS4上,匹配上耳机,完美!识别为USB耳机组(SteelSeries Arctis 7)。接着试试另一种方式,用有线连接,接到手柄的3.5mm接孔上。支持,识别为与控制器连接的耳机组。鉴于PS4手柄坑爹的续航,当然是推荐USB无线连接了。我没有MAC,也没有XBOX One,所以这俩没有测试。XBOX 360的手柄耳机孔是2.5mm的,据贴吧所说用转接头可以插3.5mm,但是非常少用,我没有设备。无线适配器接主机貌似不能用。X1手柄我有,但是PC WIN7下是不支持声音的,XBOX 360的主机也不支持X1手柄。还是索尼大法好啊~兼容性测试就到这里。虽然没有所有设备都测试,但兼容性应该是没有问题了。----------------------PC无驱测试-------------------------耳机兼容性虽好,但是主要还是在PC上使用。直接把无线适配器插入到USB接口,WIN7下直接识别,不需要手动安装驱动。在播放和录制设备里,出现耳机相关设备。播放里的Game和Chat,就是实现ChatMix功能用的。具体用法为:SteelSeries Arctis 7 Game右击,设置为默认设备。SteelSeries Arctis 7 Chat右击,设置为默认通信设备。则此时,游戏声音由Game输出,语音由Chat输出,拨动耳机上的旋钮可调节两边音量。但是并不影响系统设备里的音量。既然耳机接上了,无驱状态先来一局呗。无奈CSGO我很菜,基本是送枪流,所以还是先来一局守望屁股吧。无驱状态下,耳机的声音偏沉,低音很闷很响。对面要是有个黑百合在远处开枪,你会感觉到脑袋深处duang的一声,震撼脑髓。从游戏的角度来说,无驱状态下耳机并不在最佳状态。虽然定位没啥问题,但是声音太闷,脚步声不好分辨。顺便,耳机的灯还是很低调的~----------------------ClearCast麦克风-------------------------由于做游戏直播/解说,对麦克风要求甚高,良好的麦克风性能是我选择一款耳麦的重要因素。现在用的是罗技的G430,其实之前一直痒痒西伯利亚,G430正好先有好价,就入了。去年618还是撸了西伯利亚V2,第一次直播,小伙伴就炸开锅了。“主播我怎么尽听见你呼吸声”“主播你麦是不是坏了”“主播你麦噪音怎么那么多”“主播你别老对着麦哈气,属狗的呀”……西伯利亚V2的麦克风,没有什么降噪处理,过于灵敏,什么噪音都给录进来了。没办法,火速换回去。此处用西伯利亚V2和Arctis7做对比,开着音箱播放音量不大的音乐。左图为西伯利亚,环境噪音和音乐声都被录了一部分进去。右图为寒冰7,几乎没有任何噪音,降噪效果非常不错。----------------------ChatMix功能-------------------------从官方的宣传上,并不能清楚的认识这个功能。一开始我以为是游戏声音和我自己麦克风的声音做平衡。实际上,是将游戏声音,和别人的麦克风声音(比如你和别人语音开黑)做平衡。具体需要做一点小设置,非常简单,就是设置默认通信设备,请参见“无驱测试”部分。估计包括我在内,没什么人注意到这个“默认通信设备”,和“默认设备”有什么区别。从语音软件传过来的声音,是会在默认通信设备播放的,而非默认设备。当然,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时用两个播放设备,所以这个基本没用。而Arctis7将两种声音区分为两个设备,然后,接受ChatMix音量调整之后,再在耳机内播放出来。此处我邀请了一位小伙伴和我一起进行这个测试。感谢北极Sky。实测中,ChatMix旋钮确实能将游戏音量和语音音量做一个动态调整,往一边拨,则另一边的声音就会减小。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旋钮中间是有个刻度的,方便玩家归中。----------------------共享功能-------------------------在3.5mm转接线接口的旁边,还有一个圆孔。这个圆孔是给耳机的共享功能用的。简单的来说,别人的3.5mm插进来,耳机就能将接收到的音频也输出一份到插进来的设备中。两个设备都有声!但是音量会比单接一个设备稍微小一点点。……呃,本来想叫老婆大人和我一起来拍一张的,但是她不肯。于是我就只能自己上镜,手上抓着正在响的寒冰7,头上戴着插在寒冰身上的西伯利亚,拿着老婆的自拍杆来一张自拍吧~ ----------------------LINE IN/OUT功能-------------------------从说明书上可以看到,寒冰7的无线接收器拥有LINE IN、LINE OUT功能。一开始,我用普通的耳机3.5mm往里插,并没有效果。然后,我用双头音频线接,还是不行。但是,我注意到,由于无线接收器的洞比较小,接头都不能插到底,会不会是这个问题呢?家里翻箱倒柜,又粗又长的好找,又细又小的还真难。最后只好用来试。插上一试,OK了。Line Out功能是这样的:如果你的耳机正在无线工作,此时LINE OUT不会有信号输入。当你关掉耳机之后,信号就切换到LINE OUT上。简单拍了个视频演示,有点暗……而Line In则会在耳机里听到传入的声音。因为实在找不到头么细小的音频线,我还是直接用手机耳机插的,由于无源,声音非常小,但确实听得见耳机麦传来的声音。如图,右边这种线是插不到底的,不管用。必须像左边这么细才行。大部分耳机和音频线都是一般大小,都插不进去,需要此功能的朋友在线材上一定要注意。对比一下,左边是一般耳机的3.5mm插头,插不进去的。可见动作片大姐姐说的有时候还是有道理的,长度粗细都不是关键,技巧最重要……太粗插不进去的话,就连用都不能用了呀~ ----------------------驱动程序-------------------------好啦,试了那么多近似于黑科技的功能,主菜还没上呢。驱动程序对于外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多说,直接上。的驱动已经更新到3.10.2版本,但是无论怎么点,都是……我各个浏览器都试过了,都是下载不能。贴吧也有很多同学反映驱动下载的问题。推荐大家用魔法上网下。其实我是去第三方网站下的,但是我怕有的朋友下到带毒的东西,特别是最近刚爆发一波勒索者,所以并不推荐去第三方网站。安装包我会传到度盘上给大家分享。但是……驱动安好之后,还是要在线更新一些东西,而这个东西是没有下载链接的,基本只能魔法上网。驱动启动后,是这样的。基本上,软件都会有2个关键更新。新固件我建议大家如果使用正常的话,不要更新。SSE更新固件很不稳定,接收器和耳机我都更新了3次才成功,前2次都是报错。报错完设备没反应了,连灯都不亮了,慌得我以为砖了,截图都忘了。还好,重新拔插之后,没有砖。当然,如果你有强迫症,更新完之后,点击完成就OK了。更新了什么,软件没有说。不更新的时候也用得好好的,所以我建议大家观望,万一砖了就……至于额外软件,其实就是耳机的DTS 7.1所需的东西,具体需要什么也没有说,但是我们处在大局域网内,下载是不可能成功的,被墙了。没有更新时,DTS是不能用的,显示需要额外软件。没办法,只好魔法上网。关于魔法上网,前几个月进过HB软件包的这个貌似不错,可惜我没买,只能用免费的。一个月1G流量(不知道为什么软件上写的是4G)不看视频够用了。或者你也可以用蓝灯,有免费版。魔法上网不在本文讨论范围,略过。更新完之后,DTS就能用了。我找了一圈,C:Program FilesSteelSeriessshz_dtshpx 这个文件夹应该就是相关文件,但是我不保证直接拷过去能不能用,因为很多软件都会有一些核心文件在系统文件夹。好,终于把驱动程序搞好了,接下来我们来一个一个的看一下它的功能。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7.1声道了,需要额外下载软件支持。至于设置,只能从预设的游戏,电影,音乐里面三选一。这三个选项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游戏模式下定位准确,而音乐模式下各个乐器的音色区分得相当清楚。如果在游戏模式下听音乐,你会发现不同乐器的声音稍微有点混起来了。第二个是均衡器。之前我提到过的,无驱状态下的低音过重的问题,通过均衡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慢慢调整。软件预设有几个模式,同时可以自定义。但是,这个自定义并不能单独保存,只能跟随整个配置文件一起保存。PS:调节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鼠标拖动,容易拖过头。二是底下直接填数字,但是框有点小。三是直接鼠标滚轮滚动,无需焦点,指在哪就是哪。这个细节上,还是做得不错的。第三个是动态范围压缩。引用一下网上对这个功能的描述:“顾名思义,动态范围压缩就是人为地压缩了动态范围,即将小信号根据需求放大若干倍、大信号不放
大。普通CD典型动态范围是96 &db,实际上经过人耳处理,噪声已经淹没了最小信号,所以在小型便携设备中真正能听到的动态范围是60 &
db(人说话的动态范围只有20—40db),这样额外的动态范围没有任何用,反而白白浪费系统功耗、精度,而且使得用户无法听清。而通过动态压缩,人为
地控制信号,如将小信号放大10倍、大信号不放大,动态范围从1:1000db到1:100db,这样做虽然牺牲了动态范围,但当信号是小信号时,相对信
号强度并没有变小。”(此段为网上搜索转载)简单的来讲,就是把音量的跨度挤小,防止过小的音量。我突然想起大学时候的某一门课,期末考试挂科的太多,老师脸上也不好看。后来,老师采用了动态范围压缩法来压缩分数,具体做法是:将分数开方,再乘以10,作为最终分数。比如说你考了36分,36开方是6,乘以10就是60,则及格。你考了100分,则还是100分。实际使用中,如果你在游戏中有些过于微小的声音需要细听,却又没办法将音量开太大,可以开启此功能。第四个是实时麦克预览。这个东西就是系统里的“侦听此设备”。而且它的延时比系统的侦听还要大一些,不建议使用,自己的声音延迟零点几秒在耳机里播放出来,感觉奇怪无比……第五个是麦克风侧音。刚才吐槽有延迟,现在这个功能就是没有延迟的。但!是!这个功能虽然可以从耳机里无延迟的听到自己的声音,但是声音却不经过系统,而是直接从耳机接收再播放,即非混音。也就是说,你用录音软件是录不到的。那这个声音过不过系统,能不能录到,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有经常用电脑录歌的朋友,应该就会有遇到这样的情况:软件只能录一个设备的声音,而声卡如果没有混音功能,那么你只能单录音乐,或者麦克风。因为音乐是在“播放”里的扬声器,而麦克风是在“录制”里的麦克风。有的时候,只是驱动设置里,混音设备没开启。但有的时候,声卡驱动就不支持混音(很多笔记本都会这样),那就蛋疼了,因为系统的侦听功能是有延迟的。这时候,最佳解决办法是换软件。现在主流一点的软件都支持多音频设备,像上图的Bandicam,还有我直播时候用的OBS。具体的不在本文详论范围,略。最后就是麦克风音量了。驱动刚安装的时候,这里的进度条不是满的,我把它调满了。并且,这里的音量和系统里的音量貌似是独立调整的。----------------------带驱实测-------------------------好,折腾驱动折腾了这么久,我们来试试带驱动的实际使用效果。录视频的时候是清晨,宝宝还在睡觉,所以我没说话,见谅啦。第一局,对面的76仓惶逃命,我循着声音追出去。听见脚步声是踩在木楼梯的声音,守株待兔。没勾中之后,76跑路。跳到楼下开大,大喊“我看到你们了”(快来爆我菊吧)。循声直接勾死。第二局,听到很多脚步声,不敢露头。之后,脚步声分散开来,判断对面有人落单了,找出去,果然,对面的76落单了,干掉。76:妈蛋怎么老是我!&开启了DTS 7.1声道,调整了均衡器之后的耳机表现优异,平面方位自不必说,3维定位也非常准确,我能很清楚的听出来76爬上楼梯了,而且敌人踩在不同地面上的声音区别也听得一清二楚。有时候有人觉得开图了就是这么来的吧……----------------------无线距离-------------------------说到,自然要看看它的穿墙能力。刚好STEAM库里有个Home Design 3D,拉出来画个简图。图中距离和大小请忽略,我只是画个形状~图中距离和大小请忽略,我只是画个形状~我的接收器是放桌子上的,出了房间就得先穿一堵墙。然后我到其他房间,就还得穿一堵墙。在穿2堵墙的情况下,信号稳定的距离可以达到6米左右。只穿1堵墙的时候,抱歉,我家里不够大,只能跑到8米的距离测试,无压力。宣传资料的有效距离为40英尺,约12米多,在不穿墙的情况下绰绰有余。----------------------音乐表现-------------------------谈到耳机,不可避免的要说到音乐。虽然在音乐的表现上肯定比不上专业音乐耳机,但是一定的价格下,期望它在音乐上也有一定表现,也是非常正常的。我是数码爱好者,但却不是音乐发烧友;追过星,但不疯狂;翻出家里的正版CD来听一听。耳机这东西,本来就是很多人灌以玄学的地方。听感如何,全凭自己说。从最早的火电风电,到后面的无损之损。我群里一土豪,玩耳机,就在群里说,无损还是听得出来的。可是,真正的无损,还原之后,和原音频是一模一样的,每个字节都是一样的,这也能听得出来?土豪说可以,听得很清楚!就算每个字节都是一样的,但是你的文件仍然是动过了,它就会有一些“差别”,这个差别在我们发烧友就听得很清楚,当然你们木耳就听不出来了,你们的设备也听不出来!我把无损还原,和原来的音频文件每个字节都一样,两个也能听出区别来?土豪说当然!你都压缩过了当然有区别了!知道什么叫数字,什么叫模拟吗?!那我把一个音频文件用RAR压缩再解压,也能听出来?土豪说可以,只要你动过这个文件,那它就会产生一些“变化”,那就能听得很清楚!更何况你是压缩过的!那我原样复制一份,也能听出区别来?土豪说当然可以。我只是改个文件名呢?土豪说当然可以!你只要动过这个文件,就能很清楚的听出区别。之前只是听别人说,耳机玄学啥的,和这位土豪交流过之后,我才真正理解这话的意义。我不是说音乐发烧都是玄学,只是有的人出于某种目的,制造玄学,而有的人还真的会去相信玄学。就犹如前段时间的太极拳,太极拳本来是修身养性的,愣是被一些人吹成七龙珠,碰一下飞出20米,转了十几圈,为的什么?办班,收钱。所以,听音乐这东西,感觉怎么样仅限于自己。我只能说,我对寒冰7的表现是相当满意的。从以前二三十块的耳机,到后来两三百块的耳机,我能听出区别,真正的区别。再到寒冰7,有更多区别,真正的区别。----------------------续航能力-------------------------无线耳机,续航能力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方面。这里我采用最粗暴的方式,尽量长时间开着耳机,保持中等偏上的音量不停的播放,计算总计时间。前后总计共撑了27小时53分,远超标称的15小时。当然,这是在音量未开到最大,且无线距离只有1米的情况下的使用状况。从这里也可见,赛睿的标称是保守型的,也即15小时估计是最大功耗下的使用时长。这和国内手机厂商动不动180天超长待机,实际却是干净系统无任何后台应用不进行任何操作CPU降频至最低甚至SIM卡都不插屏幕也没亮过的情况下在恒温里获得的极限数据,形成鲜明的对比。耳机在快没电的时候,每隔半分钟左右就会有一次“嘟嘟”声,并且电源灯呈红色常亮状态,每秒闪烁2次。但是,在这个状态下,耳机硬是又撑了108分钟……我戴着看完了四部番,然后才自动关机了。关于续航方面,时长倒是没问题了,比较不足的是耳机的电量显示。耳机的电源按钮只有三种颜色,绿黄红,对应关系自不必说。而如上图,驱动的电量显示也这么坑爹,也只有三格。而且有时候还不显示,什么时候显示出来全凭心情。SSE的界面好像用了什么技术去重绘,所以界面有些不稳定……如图……我找了一圈,没找到更准确的显示电量的方法,无论是电压,电量百分比,还是估算剩余时间。我觉得这点是比较需要改进的。耳机支持边冲边用,冲电的时候,如果是连接状态,电源灯会闪得长一些。如果未连接,话筒会有红灯。充满红灯灭。----------------------抗干扰能力-------------------------我的R7000路由就在机箱旁边,我脚下。平时只是浏览浏览网页的话,用着罗技的M570。玩游戏时,用的X1无线适配器。顺便手边的手机和平板也连着WIFI。在这样的一个密度下,耳机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信号问题。我也只能测到这程度了。想测试什么程度才能对耳机造成干扰,估计得上大功率的信号干扰器了。----------------------总结-------------------------赛睿Arctis7的表现,无论是音质,定位,续航,无线距离等方面,都相当令我满意。佩戴舒适度方面,也没有前两个耳机那么夹。但是夏天热还是会的~并且,在全能方面,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这些功能你不一定用得到,但是等你需要的时候,那就是有跟没有的区别了。需要改进的方面,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驱动上。首先就是在国内,下载驱动、DTS插件都极其困难。其次,固件升级相当不靠谱。虽然我升的时候失败没砖,可是这东西万一砖了就囧了。目前官方也没有什么恢复的办法。以前我有一次刷光驱Firmware的时候,就那十几秒时间,还真TM停电了,后来在DOS下热插拔才搞定~还有,耳机的电量显示最好能增强一下。PS:驱动我放到度盘里了,车牌号1bp3oOP5。DTS相关文件我也一起打包了,但不保证能用~其他的,除了两个音量旋钮比较容易误碰,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了。如果说希望增加什么功能的话,蓝牙?到时候会不会有Arctis9呢?最后,我仿照官方的宣传图,来一张头图好了 。赛睿 Arctis寒冰7电竞耳机,真的会是2017最佳全能游戏耳机。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8)
赞13评论24
赞10评论33
鹰爪行动 复仇者男士户外战术夹克+闪行者户外工装裤套装(需备注尺码)
Garmin vívofit jr 儿童健康教育手表
GearLab燃烧装备实验室101克超轻防水冲锋衣
AfterShokz韶音 AS650 Trekz Air骨传导蓝牙耳机
【轻众测】网易智造 USB-C电源适配器(65W)
森然黑炮镀金大振模电容麦
赞36评论39
赞76评论62
赞52评论61
赞1819评论468
赞849评论320
赞482评论355
赞378评论342
赞638评论776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赛睿新品,寒冰来袭:赛睿Arctis 3游戏耳机体验
原作者: tdsypm
|来自: in外设
查看(2509)
赛睿作为电脑外设三大著名厂商之一,其电竞耳机一直以西伯利亚系列为主,西伯利亚系列耳机的造型也早已深入人心,但随着电子竞技近些年的火爆,电子竞技装备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于是赛睿也顺理成章的推出了新系列游戏耳机---Arctis,其中文名为“寒冰”。Arctis寒冰系列耳机集优异音质、人性化设计以及时尚元素于一身,会给使用者怎样的感受呢?Arctis寒冰系列耳机共分为三款,分别取名为Arctis 3/5/7,笔者手里的是赛睿Arctis 3游戏耳机,下面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耳机。
一、产品包装及附件
赛睿Arctis 3游戏耳机的包装盒采用了硬纸盒包装,正面有产品的外观图片,左上角是赛睿的LOGO,右下角有产品的型号,在右上角写有“BEST GAMING HEADSET”中文翻译为“最好的游戏耳机”,虽然包装盒的外观并没有大多传统游戏耳机来的炫酷,但这一句已经杀气十足,霸气外漏。
包装盒的背面是产品关键技术的解释,包括了ClearCast麦克风、AirWave耳罩和滑雪镜自适应头带等。
拿开包装盒盖,里面的布局一下子让笔者十分亲切,这种耳机内部的摆放和罗技G系列耳机是如出一辙啊,都是这种倾斜放置加透明上盖的摆放。
包装盒下层,说明书、线材收纳盒,与主包装盒固定在一起。
耳机配备了三条耳机配线,耳机线使用了橡胶线,线材较为柔软,在3.5mm端均采用了镀金抗氧化处理。
赛睿Arctis 3游戏耳机全家福:耳机一个、主线一条、双头3.5mm延长线一条、3.5mm转换头一个、产品说明书等。
二、外观细节
赛睿Arctis 3游戏耳机采用了悬浮头梁设计,笔者拿到的这款为白色款,耳机的外观相比于游戏耳机以往给人的那种霸气和炫酷似乎欠缺了一些,不过却多了几分时尚与可爱,还有几分音乐HIFI耳机的影子。
外侧头梁特写,外侧头梁以塑料材质为主。
悬浮头梁的材质为滑雪镜自适应头带,与以往的蛋白皮质加弹性棉的设计也大有不同,经过笔者配带,感觉新材质的悬浮头梁能更好的分配耳机对头部的压力,佩戴非常的舒服,滑雪镜自适应头带的使用为这系列的耳机增加了不少的颜值,时尚气息十足,而滑雪镜自适应头带可以进行长度的调节满足不同佩戴者的需要。
滑雪镜自适应头带的样式也会成为耳机的一个可更换配件进行更换,让佩戴者与众不同。
耳罩采用了椭圆形的设计,外侧有赛睿信仰的LOGO。
赛睿Arctis 3游戏耳机的耳罩采用了AirWave耳罩,耳罩非常的柔软,透气性也比皮质的耳罩要好上不少,在夏天佩戴闷热感会大为减少,耳罩可以进行90度的旋转以及向内侧约30度的倾斜,充分贴合使用者的脸型,给予佩戴者舒适的佩戴体验。
耳罩的尺寸为长10cm,中间宽8.5cm,深约为2cm。
内部发声单元采用了S1 扬声器单元,赛睿官方称这种发声单元是用在300美元旗舰级耳机上所采用的扬声器单元,能够营造极低失真、身临其境且细节丰富的音响体验,足以媲美三倍与其售价的竞争对手。
麦克风,寒冰系列全系配备了ClearCast麦克风,可进行伸缩收纳,ClearCast麦克风拥有广播级麦克风的性能,能够拾取并重现超宽动态的高频声响,令使用者的语音听起来更为的自然。
赛睿Arctis 3游戏耳机的左耳罩下端,拥有语音静音键,音量调节转钮,主线接口与耳机分享接口。耳机分享接口的使用可以在双人游戏、双人看电影或听音乐时大有用处,经笔者测试分享接口配3.5mm双头直插音频线也可以进行单独使用。音量调节滚轮采用了无极滚轮,阻尼比较适中。
耳罩在左右耳罩上方有左、右区分标记。
耳机无线材重为312克,是一个比较适中的重量,配合悬浮头梁设计,佩戴起来还是比较舒适的。
三、使用体验
笔者使用赛睿Arctis 3游戏耳机在暴雪的《风暴英雄》和《守望先锋》两款游戏中进行测试。首先,来说耳机佩戴舒适,耳罩非常的柔软,贴合耳部后的透气也较蛋白质皮耳罩来的好,耳罩较深,约2cm的深度除了不压耳外,对于声场也较有帮助,游戏中声音定位准确。其次,S1扬声器单元的使用使得游戏音效非常逼真,枪声、人声、背景音乐都会让你身临其境。第三,ClearCast麦克风在游戏中的通话也非常的清晰,不仅在游戏中表现出色,笔者在测试录音时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作为卡拉OK的麦克也可以一试。
最后,不得不说这款耳机的音质非常不错,作为一款游戏耳机在音乐中的表现也堪称惊艳,中频醇厚,高音延展到位,低频虽算不上下潜很深,但回弹和力度都不错,整体来说听流行音乐效果不错,重低音摇滚略有不足。时尚的外观,出街依旧不失水准,而且得益于分享口的使用,长途中与伙伴分享音乐而不影响他人成为一种可能。
赛睿Arctis 3游戏耳机,作为赛睿寒冰系列的低端产品,有着非常高的性价比和实用性,虽然只采用了3.5mm音频接口连接方式,却依然有着非常好的游戏声音定位能力,配备的S1扬声单元有着非常好的音质表现,无论游戏中的逼真声效还是音乐表现都令笔者十分满意,ClearCast麦克风通话清晰,AirWave耳罩和滑雪镜自适应头带会给佩戴者带来非常舒适的佩戴体验,不得不说这次赛睿寒冰系列耳机对于传统游戏耳机无论在外观设计还是内部用料上都是反传统的颠覆,缺少了几分游戏耳机的霸气,多了几分音乐耳机的时尚,而音质、音效上的表现也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
上一篇:下一篇:
寒冰名字很接地气
头带和耳罩很贴心的
真好看。基友买了7
造型确实挺赞的
耳机很不错嘛,喜欢
好看好看,就是贵
帅到没朋友
占座围观& && && && && && && &&&
接口奇特,为了三个不同版本只能这样了。
音质如何?
白色的好漂亮,只是看着是塑料味
布艺横梁感觉挺舒服
上面横梁是吧鼠标垫切了?图案一样啊
耳机架也是有逼格
看看& && && && &&&
耳罩透气性估计挺好
耳机老贵&&
这耳机出街不同于别的游戏耳机显得很中二,完全很有范儿啊~
最怕的就是带耳机了。以前上班带的怕了。
 粤ICP备号-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赛睿寒冰三线怎么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