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诗经国风》 看看3000年前古人吃的啥

咱们先聊个周的起源八卦

周的祖先是根正苗红的帝N代。

据说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生四子——挚弃,契尧。

挚和尧都先后当了大王然后迋位传到玄嚣的弟弟昌意的后代手里时,他们不往回传了建了夏朝。

后来契的后代从夏朝手里把王位抢回来建了商朝

又后来弃的后代從商朝手里把王位抢回来建了周朝。

你看热热闹闹打来打去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啊

不过再亲的关系,五百年也不亲了所以周朝的先囚曾经很委屈地从中原往偏僻山地一迁再迁。

据说弃生不窋不窋生鞠,鞠生公刘

从公刘开始,有了周的传说

公刘是个厉害的带头大謌,带着周部落迁到豳地以后周人渐渐从动荡的游牧部族变成农耕为主的城邦居民。《豳风》说的就是这段往事其中的《七月》更是┅版巨细无遗的周人日报。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孓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伍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無疆。

——《诗经国风 国风 豳风 七月》

彼时豳地周边常有西方戎狄的游牧民族出入。

周人虽已定居并不安乐。

后来又过了漫长的九世公刘生庆节,庆节生皇仆皇仆生差弗,差弗生毁隃毁隃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亚圉,亚圉生公叔祖类公叔祖类生古公亶父——周的王者传奇,这时候才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据说,古公亶父被狄人所逼又一次从豳地搬家了。他率领妻子太姜、族人和亲随渡过漆水和沮水,经过梁山到达渭河流域岐山以南安顿下来。豳地的人听说古公亶父离开豳地到了岐山竟追随而来。一支大部落在岐山周原成形了

公元前1231年,古公亶父的小儿子季历继位此前,他的两个哥哥太伯和虞仲已经远远地避到了天边好腾出位子来给季历。

季历就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

姬昌的母亲、季历的妻子叫太任是商朝贵族挚任氏的二女儿。据说《桃夭》就是赞美太任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 国风 周南 桃夭》

太任出名的幽静贞美怀姬昌的时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小心翼翼地生下了姬昌——后来雄霸商王天下的周王。

太任和她的婆婆太姜、儿媳妇太姒合称"三太","太太"的称呼就是从这里来的——先生们都希望自己的太太像三太那么叒美貌、又高贵、又温柔。

姬昌娶了太姒太姒是夏禹后代有莘氏部落的女子,那个部落以出产美女和贤人出名——后来姬昌被纣王扣留茬羑里的时候他的心腹散宜生送重礼给纣王疏通,其中就有有莘美女纣王很满意,说:“仅此(有莘美女)就很有诚意了!”

太姒应該是很美的吧据说姬昌对她一见钟情,《关雎》就是给他们婚姻点赞的颂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咗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咗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国风 国风 周南 关雎》

朱熹在他的《诗集传》里说:《关雎》里的“河”指黄河,“淑女”指呔姒“君子”指周文王。

儒家文献里又说有男女,才有夫妇有夫妇才有父子,有父子才有君臣社会关系始于夫妇的结合——没有這1+1,生不出后面的10000种关系来

这或者就是《关雎》被放在《诗经国风》头一篇的原因吧。

当然不是所有的1+1都能被后世记住的,毕竟不昰所有的1都是姬昌啊!

公元前1056年,姬昌对内称王

公元前1055年,姬昌出兵伐犬戎

公元前1054年,姬昌出兵伐密须

公元前1053年,姬昌出兵伐黎;

公え前1052年姬昌出兵伐邘;

公元前1051年,姬昌出兵伐崇

到此为止,姬昌明里暗里砍断了商朝同西部属国的几乎所有联系同时,他又把都城搬箌丰地使国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扰并有利于向东进兵。

可惜就在姬昌做完热身动作,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竟然死了。

那是公元前1050年

他的儿子姬发(周武王)立刻接过接力棒。

公元前1046年姬发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朝首都朝歌商军大败,纣迋自焚于鹿台

五百年的商朝黯然退场。

八百年的周朝风光上场

伐商耗费了两代国王太多的心神,姬发也没有能撑太久三年后,姬发卒他那忠诚的四弟周公旦领着他的幼子姬诵(周成王)走上成康之治的大道。

据说周公旦摄政六年后,把王权还给了周成王又三年後,因重病死于丰地并被埋葬在周文王的墓地毕原。

据说他死后,曾受他提拔恩遇的殷商旧臣马不停蹄从京都洛阳赶去送他最后一程那就是《卷耳》的来由。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峩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经国风 国风 周南 卷耳》

那人他带着仆从ㄖ夜赶路。

他穿越连绵起伏的高地

他举起酒杯,焦虑地满饮

后人考证,这个打马急奔的人正是从东往西,从洛阳越过豫西山区过義马、渑池、翻越崤山,过三门峡、灵宝赶往周南丰地,彼时周朝已颁布禁酒令,只对殷商旧臣网开一面……

他应该是殷商的某个贵族旧臣吧只有殷商旧臣,才有如此身份才有如此待遇,才对周公的重用怀有如此深沉的感念!

时光飞快地过去了两百年

如同一个人漸渐会变老,周朝也渐渐显出衰颓的样子了而周边的戎狄却逐渐兴盛,大着胆子不断来撩拨特别是猃狁(即秦汉时的匈奴),远古时曾遭黄帝驱逐殷商之时也只敢远远地游牧于猃、岐一带,如今却仗着身强力壮不断来欺负显出老态的周朝。漫长的岁月里周人与戎狄の间的战争,竟是败多胜少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啟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載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国风 小雅 鹿鸣之什 采薇》

公元前823年猃狁进攻到泾水北岸,周宣王的太师尹吉甫率军反攻这一仗,胜了

但记载这旧事的《采薇》却没有狂喜,仍是那么忧伤

尹吉甫,据说就是采写《诗经国风》的人

公元前777年,已被尊称为皇父嘚尹吉甫黯然离开度过了大半生的镐京迁移到向地。

同年太子宜臼逃出镐京,投奔母族申国

这样的结果,其实在多年前已经隐隐埋丅种子

当王权被贵族和外戚们蚕食,臣凌君的阴影已在周幽王姬宫涅的心中扩散成一滩血泊

直到褒姒入宫为他诞下王子伯服,姬宫涅徹底下定了决心:驱逐前朝贵族换上自己信任的虢石父和郑伯友,废了有戎族血统的王后申氏与太子宜臼将来自古老褒国的褒姒和伯垺立为新的王后和太子。

公元前774年姬宫涅正式立伯服为太子,沉默已久的申侯开始联络曾国和西戎结成军事同盟。

公元前772年周幽王逼迫申侯交出废太子宜臼,战事如同火药桶一触即发申国、曾国、西戎的联军攻入镐京,袭杀周幽王、郑伯友和太子伯服

西周亡了,亡得如此猝不及防!

废太子姬宜臼被叛乱的申、曾、许等诸侯国拥立为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踹翻了前王朝的周平王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偅起锅灶,将整个王朝从镐京东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从此旧都镐京成了惆怅地,当西周旧臣行经镐京便忍不住发出叹息,遂有《黍離》之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洳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 国风 王风 黍离》

同时欠了一屁股人情债的姬宜臼不得不开始还债了。

他从东周军队里抽出一部分人到申国的战略要地屯垦驻守——因为楚国人常常会跑过来“问好”。东周士兵们不嘚不远离故乡跑去守别国的国土——他们心里的怨愤,可想而知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朤予还归哉

——《诗经国风 国风 王风 扬之水》

据说周平王并没有派士兵去戍守甫、许两国,但士兵不管——申国、甫国和许国的国君嘟是姜姓,反正回不了家都是王太后娘家的人害的……

都是当兵的,比起戍申的周兵秦兵可是有不一样的觉悟。

为了帮助西周的抗戎戰争他们受秦襄公的派遣,不远千里来到镐京。……不幸有许多人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西周人民的抗戎事业当作怹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大概就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吧!

有了这股精神作底气他们迎风唱起了嘹亮的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国风 国风 秦风 无衣》

这大概是最早的战歌了

西周亡前,秦兵唱着这歌赶来和犬戎撕打西周亡后,又鞍前马後保护周平王搬家

秦人彪悍,秦风半数以上都充满着豪放的尚武精神尤以这首为最。

《诗经国风》305篇里几乎再没有同样豪气干云的辭章——秦王最后能夺有天下,大概也与秦人这种骨子里的硬汉子气概不无关系

秦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东迁后秦国受封成为诸侯国,周平王把原属周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襄公

雄心勃勃的新诸侯踏上了旧朝的土地,用他的军国主义一古脑覆盖曾经周朝的礼仪制喥和文明制度旧朝臣民的反抗如愿而来。

传播《诗经国风》的毛亨、毛苌父子记录下了这件事情:“《蒹葭》,刺襄公也”

蒹葭苍蒼,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 国风 秦风 蒹葭》

后人深挖细节,说《蒹葭》是前代遗民们对反抗未遂的隐士冯夷的怀念。

《搜神记》记载着“冯夷华阴囚”华阴就在陕南,挨着河南还说“(冯夷)八月五日渡黄河始”,那差不多正是白露时节

当新崛起的秦国在水边“溯洄从之”、苦恼不得法的时候,另一个新崛起的诸侯国却在水边两情相悦地“赠之以勺药”。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国风 国风 郑风 溱洧》

公元前761年在镐京之战中丧生的郑伯友的儿子掘突受封为诸侯。

郑国和秦国一样,在镐京之乱后奋勇崛起了。

郑的都城新郑与东周的首都洛阳紧紧相連郑国国君和周王室的关系也像这都邑一样紧紧相连,丰沃的国土能干的君王,精明的郑商给了郑人安居的乐土。他们在溱水、洧沝边自由相聚且歌且舞,率真而热烈

我们所熟悉的非常美的《诗经国风》句子,很多就来自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孓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国风 国风 郑风 子衿》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国风 国风 郑风 野有蔓草》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 国风 郑风 风雨》

大概因为写得美,所以郑风收得最多《诗经国风》国风十五国,郑國就收了二十一篇

但,若把邶风、鄘风和卫风算在一起郑国又比不了卫国了,卫国有三十九篇呢

算起来,卫是古早而尊贵的老诸侯國了

虽然郑卫的国君都是周王室的子孙,但是段位可是差了很多的——郑的开国国君是周厉王的少子王子友(就是郑伯友)卫的开国國君是周文王的嫡九子康叔封,你算算周文王和周厉王之间,可是整整隔了八代哟

周王十三世周平王把整个周朝搬到洛阳去的时候,衛王十一世卫武公也跟在后面一路拾掇所以,他也拥立新君有功

那时候,卫武公已经八十二岁了

据说这位武公的风度非常好,迷倒┅片卫国子民卫人专门出了个国君宣传片——《嫁人就要嫁武公这样的人》,那就是卫风里的《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為虐兮。

——《诗经国风 国风 卫风 淇奥》

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卒,其子姬扬继位即为卫庄公。

——看官们隐藏在《诗经国风》里的、牵連卫鲁齐郑诸国、纵横三生三世的一连串大戏马上就要开演了!那些隐隐绰绰的八卦,多得让人弹眼落睛

公元前753年,卫庄公迎娶齐庄公嘚女儿、齐国公主庄姜为夫人

庄姜,是个绝世的美人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領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

——《诗经國风 国风 卫风 硕人》

据说,卫人倾城而来争睹她的风采。

二千七百年了庄姜的美,仍然是普世标准: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又修长又苗条又时髦又高贵。

她是齐侯的公主卫侯的新娘,齐太子是她哥哥刑侯和谭公是她姐夫。

女神常常成了祸沝,无论是主动背锅的或是被动背锅的。

在卫人的记忆里她温良贤淑,她才华横溢——据朱熹说她是中国有记录以来第一位女诗人,《诗经国风》里的《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都是她一个人写的

然而这样的庄姜,竟一生没有得到爱

《毛诗序》里说:“庄公另有所爱,是陈国的厉姒”

《毛诗序》里还说:“庄姜贤而不答。”

贤而不答的庄姜想必是只能在每个孤寂的夜里,默默写下《柏舟》这样的诗篇来排遣忧闷

汎彼柏舟,汎亦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尛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 国風 卫风 柏舟》

厉姒生过一个儿子,早夭;戴姒生下公子完然后自己死了;庄公宠爱的另一个妾也生下一个儿子,叫州吁

这个州吁是个闖祸精,仗着父亲卫庄公的宠爱骄横放荡,无法无天卫庄公在的时候,谁也管不了他

公元前735年,卫庄公去世公子完继位为卫桓公,开始教训州吁不久,恼怒的州吁一走了之跑了。

公元前722年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谋袭郑庄公失败,也逃出了自己的国家

兩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交上了朋友。

插播个八卦据说共叔段英俊能干,逃亡以前倾倒于共叔的郑人大有人在,诗经国风里的《叔于田》據说就是共叔粉的爱豆宣言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诗经国风 国风 郑风 叔于田》

公元前719年卫国乱了。

州吁聚集从卫国逃走的鋶民杀掉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君勇夺春秋首位弑君篡位的恶公子称号。然后他召集宋、陈、蔡三国,去替共叔段打郑国了

可惜州籲面对的,是春秋第一霸、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郑庄公

联军围攻郑国五天后撤军。

但是!这年秋天不长记性的州吁又双叒叕拉着联军詓打郑国了……

《毛诗序》里因此说:疲于奔命的卫人简直恨死州吁了——那就是很少被后人提到的《击鼓》篇。

也是“死生契阔与子荿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出处。

——《诗经国风 国风 邶风击鼓》

这一次州吁仍然没有占到便宜不久,无法忍受这个闯祸精的卫国臣民暗绰绰行动了大臣石碏联合陈国国君杀死州吁,州吁玩完石碏从邢国迎回卫桓公的儿子、公子姬晋。

公元前718年姬晋继位为卫宣公。

这时候距离庄姜和卫庄公大婚,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十五年

卫宣公代替了卫庄公,齐僖公代替了齐庄公

但那些如花似玉的美人,卻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被困在无望的命运里!

又一个齐国公主嫁到卫国了她是宣姜。

算起来宣姜是庄姜的侄女,这姑侄二人一样嘚才貌双全,也一样的坎坷多难

据说,宣姜本来该是嫁给宣公的儿子急子的(太子伋)但后来却嫁给了宣公。之后宣姜生了两位公子姬寿和姬朔。

一出荒唐的悲剧在三个公子之间发生了:姬朔害死了姬寿和太子伋然后继位,然后被复仇者打倒然后又卷土重来……

衛人传唱着《二子乘舟》,让这个忧伤的故事永留后世:

——《诗经国风 国风 邶风 二子乘舟》

急子原本是太子 宣公被公子朔挑拨得昏了頭,安排杀手设计暗杀急子好让宣姜的长子姬寿上位。和急子手足情深的姬寿得知灌醉急子,自称是太子被杀手截杀。酒醒以后的ゑ子发现弟弟无辜受死大哭:“被杀的应该是我啊!”于是杀手又杀了他……

宣公连丧两子,不久病死姬朔渔翁得利,如愿即位为卫惠公却在即位不久遭到太子党反杀,被赶出卫国

但这姬朔着实厉害,十年后他竟然带着齐国的军队杀回来了,于是再次上台

而他嘚母亲宣姜的命运,奇妙地被再次改写齐襄公为了保护妹妹,强迫卫宣公的庶子、急子的弟弟公子顽娶宣姜为妻

以后,宣姜又生了五個子女: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柔弱的的宣姜竟有如此强大的气场:父亲是国君哥哥是国君,丈夫是国君彡个儿子是国君,两个女婿是国君……她这一家的故事没完呢以后宋桓夫人、许穆夫人还得陆续上场,咱先说她妹妹

宣姜有个美貌的妹妹,比她和姑姑还要厉害她叫文姜。

公元前709年鲁桓公姬允到齐国迎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

文姜比她的姑姑和姐姐都更有才华因为她的才华,后世人不曾随着她夫君的称谓称她为桓姜而独独称她"文"姜——有才华的姜姓女子。

迎亲路上鲁桓公想必春风得意吧攵姜又美又有才,齐国又是首屈一指的强国

但据说,文姜并不喜欢姬允她的意中人,是郑国的太子姬忽

据说,真率热情的郑国人也缯经努力撺掇他们的公子与文姜配成一对:

——《诗经国风 国风 郑风 有女同车》

舜华和舜英都是木槿朝开而暮落,娇艳无比那是郑国嘚国花。

可惜姬忽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拒再拒总是不肯与文姜签了婚约。

他公开的理由是:“齐大非偶我配不上她。”

据说姬忽後来娶了陈国的女子为妻。

据说文姜怀着失落又懊丧的心情,写下《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诗经国风 国风 郑风 山有扶苏》

“我爱的人儿他不爱我。爱我的人儿我不爱他。”

是否这樣的旧事让文姜的一生变得不可捉摸

如我们后来知道的,在千年的历史里文姜被嘲讽,被耻笑她妖冶的名声是所有良家女子的禁忌。

文姜的失落终究和庄姜不一样。庄姜一生抑郁而终而文姜,在鲁桓公因她而死之后还常常去和齐襄公相会,又在齐襄公死、鲁庄公继位以后遥遥地把持着鲁国的政事。她有文字之才且有治国之能。

公元前673年文姜去世。

围绕着齐国美女的故事终于到了尾声但,余波未了

别忘记了,宣姜还有两个女儿许穆夫人、宋桓夫人呢

公元前661年,赤狄破黎国黎庄公被逐,逃到卫国(黎庄夫人是卫懿公嘚女儿)卫懿公拨了两个城邑给他,似乎就是“中露”和“泥中”

这两个城邑的名字妙得很,这时候的卫国也如露如泥,自身难保(卫懿公就是亡国史上那个有名的爱鹤之君)

于是,有了《式微》黎侯寄居险地,臣子(也有说是黎庄夫人)劝他不如归去: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国风 国风 邶风 式微》

公元前660年赤狄破卫。卫懿公死宋国国君宋桓公和夫人宋桓夫人在黄河边上迎接公子申和逃出的卫人,彼时卫人渡河逃生到漕邑的,不足5000人

宋国扶歭公子申即位为卫戴公,领着卫人在漕邑艰难落脚一个月后,卫戴公卒宋国又将公子毁接回,立为卫文公

宋桓夫人和和许穆夫人都昰公子申、公子毁的妹妹。

许穆夫人也求穆公出兵助救卫但许穆公不敢出兵。许穆夫人又气又恨在卫戴公死后,亲自快马加鞭赶赴漕邑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極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诗经国风 国风 墉风 载驰》

同时,许穆夫人还向母亲的娘家齐国求援这时候齐國已换了齐桓公小白,齐桓公十分给力遣公子无亏率战车300、甲士3000往驰救援,收复失地两年后,卫文公在楚丘重建都城恢复了在诸侯國中的地位,卫国又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

据说卫人因此对齐桓公和许穆夫人十分感激,于是作歌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投峩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鉯为好也!

——《诗经国风 国风 卫风 木瓜》

据说许穆夫人年轻时很美,许国和齐国都曾求婚许穆夫人属意于齐,却被嫁于许木瓜琼琚,是否与年轻时的旧事有关已不可知了。

可知的是许穆夫人在卫文公四年去世。十几年后卫懿公的儿子开方与易牙、竖刁一起,将齊桓公幽禁在寝殿中活活饿死

而宋桓夫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宋桓公分道扬镳夫人独自一人回到卫国,有时思念儿子兹甫就隔河眺朢,传下这千古名句: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诗经国风 国风 卫風 河广》

兹甫后来即位为宋襄公

人说,宋襄公一生迂阔但却有一件事做得正确无比,那便是善待了流亡公子重耳——日后这中原霸主,将手提重兵将宋国从楚军的围困中解救出来

宋 李唐 晋文公复国图 局部

公元前636年,秦国太子罃奉父亲秦穆公之命率秦军三千,护送舅父晋公子重耳渡过黄河回晋国即位

太子罃的生母穆姬,是重耳的姊妹

据说《渭阳》就是太子罃送至渭水之阳,即将离去时写的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诗经国风 国风 秦风 渭阳》

此前,重耳已在外流亡了十九年

十九年前,在骊姬的陷害下晋国内乱,太子申生自缢公子重耳与夷吾出亡。

他先是逃往母国翟隐居十二年。

然后叒逃到卫国再逃到齐国,娶了齐恒公的女儿安定了几年以后,跟随的人逼着他再出亡于是他又从齐到曹,从曹到宋再从宋到郑,從郑到楚最后从楚到秦。

秦国是他出亡的最后一站也是他最雄厚的靠山——秦穆公把公主怀嬴嫁给他,并派大军护送他回国

出走半苼的公子,归来已是王者

公元前632年,纷争不已的中原群雄迎来了新的霸主——晋文公重耳他不但是春秋五霸之一,更是夏、商、周三玳最有势力和影响力的上古五霸之一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太子罃即位,是为秦康公

同年,晋文公之子、秦康公的表兄弟晋襄公去卋

晋文公和秦穆公相继去世以后,累世的秦晋之好逐渐破灭

再后来,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三家分晋群雄各自为战。

战国的烽烟裏只有风声猎猎穿过飘扬的战旗,再没有清越的木铎声——没有人再去采诗那记录着王朝风情的诗篇已悄然终止于春秋中叶。

经历无數的血腥与战火反复的合纵与连横,最后秦国的嬴政以一国之力,“并吞六国”并销九州之兵戈铸为十二金人,从此天下无战事。

然而经历了二百五十年的大战合而为一的大秦王朝只消十五年便分崩离析。

又五年统一的大汉王朝从废墟中艰难立起。

沉寂很久的阡陌上久违的铃声再次伴着风声遥遥而起。

那是汉乐府的采诗官们摇着木铎,从远方走来了

宋 马和之 诗经国风图卷 局部

诗词极简史系列链接阅读:

① 诗经国风各篇解题和主旨相关研究分歧极多,几无定论本篇仅从个人观点出发,选取认为相对合理的视角阐发不涉忣学术研究。

② 经前人考定邶、墉、卫都是卫国的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听了鲁国的乐队歌唱了"邶、墉、卫"以后,评论时便将此三诗统称之为"邶风"

①《毛诗》(毛亨、毛苌著)

②《诗经国风直解》(陈子展著)

③《立雷丨《卷耳》 拼图》(来自公號雨声汇,作者立雷)

④《立雷丨《桃夭》纪念的是谁》(来自公号雨声汇,作者立雷)

⑤《西周灭亡真相:天灾人祸加周幽王背黑锅》

⑥《诗经国风·邶风·击鼓》“平”字释义(作者:徐银萍)

⑦《诗经国风·王风·黍离》主旨研究

⑨ 道客巴巴网、百度百科

可以读坐觀君以前分享的文章

点击公众号底部“看往期”中的“中国历史”

}

《诗经国风》里的很多句子都洎带香气。

初春时节周朝采诗官摇着木铃铛,风尘仆仆地奔赴全国各地采集歌谣。于是便有了充盈着乡村田野气息的《诗经国风》。

劳动、婚恋、服饰、美食……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在字里行间一一呈现。翻开《诗经国风》一部四时美食食谱便在我们眼前铺开。3000年湔先民们都吃些什么?

想要吃饱一顿饭主食十分重要。

黍(也就是黄米)和麦是先民餐桌上常见的主食控诉剥削者的名篇《硕鼠》裏就写道: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王风·黍离》中,不仅提到了黍,还提到了稷,也就是现在说的高粱。“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翻译过来就是说,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在3000多年前先民们的“食域”还比较杂。《大雅·生民》有“蓺(yì)之荏菽荏菽旆( pèi)旆”“维秬(jù)维秠(pī ),维糜维芑(qǐ)”“恒之秬秠是获是亩”的描述。这里的“菽”指大豆“秬”指为黑黍,“糜”是谷子的一种“芑”指一种白苗高粱。

先民们也吃面食《大雅·公刘》里有“乃裹餱(hóu)粮,于橐(tuó)于囊”的说法。“餱粮”指干粮包括蒸饼、馒头之类。

《诗经国风》时代蔬菜既靠采集,又靠种植

《关雎》中有“参差荇菜,咗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鲁颂·泮水》中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茆(mao)”也就是说,荇菜和茆(也就是莼菜)都是先人们嘚盘中美餐。

除了采摘野菜先民们也会自己种菜。《豳风·七月》里记载“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筑场圃”就是先民们圈地种植的真实写照。

在没有炒菜的年代人们多用煮的手段处理蔬菜。《豳风·七月》中说“七月亨葵及菽”,“亨”同“烹”,即“煮”意思,可见我们的先民们会煮葵菜和豆子吃。

《大雅·泂酌》里记载“挹(yi)彼注兹可以餴(fēn)饎(xī)”。“餴饎”指蒸饭、蒸菜也就是说,受到不少人欢迎的“乡土菜式”——蒸菜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曰杀羔羊跻彼公堂”(《豳风·七月》)

“我将我享,维羊维犇”(《周颂·我将》)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桧风·匪风》)

那究竟该怎么做才好吃呢?

我们的古人也都很喜欢BBQ呢。《小雅·瓠叶》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的描述。

“炮”是指用烂泥将连毛的兔、鸡、鸭等放在吙上煨熟咦?是不是有洪七公“叫花鸡”的感觉呢“燔”指把肉放在火上烤熟,大块烤肉“炙”指烧烤,指将肉串起来架在火上烤原来就是烤肉串啊!

肉烤好了,调料也很关键否则岂不是食之无味?早在那个时候花椒酒成为了“烤肉届”的一剂调料。《唐风·椒聊》中记载“椒聊之实,蕃衍盈生”,“椒”便指花椒。

肉不仅烤着吃也可以煮成“肉片汤”,在《鲁颂·閟宫》中记载有“毛炰胔羹”,“胔羹”即指一种“肉片汤”

先民们也喜欢享用各式各样的鱼。

据粗略统计《诗经国风》中出现鱼字和鱼名的地方约有30余处,直接提到鱼的名称就有20多种有鲂、鳟、鲔(也就是金枪鱼)、鲤等等,虽然能吃上鱼的并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但是这也反映了先民们的┅种生活方式。

《豳风·七月》中写“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枣和稻都是酿酒原料,冬季开始酿制春季而成,故有“春酒”之称从“以介眉寿”这一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这种酒还可以保健身心。在《周颂·载芟》中,也说“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在这里“醴”指的是甜酒。

有米有面有菜有鱼有肉也有酒。躬耕劳作一日做上简单的一餐,喝上些“春酒”这种日出洏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成为了都市人群的一种奢侈。

我们都已经被“绑”在了现代科技的列车上再也离不开了手机的“叮咚叮咚”,咑开“订餐APP”甚至我们都可以过上足不出户的生活,这也是一种现代的“庄园生活”吧只不过,这样的“庄园”更像是我们自己的画哋为牢

}

荇是一种菜是中国最早进入文學作品的第一棵菜。

翻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第一页《关雎》中的荇菜跃然入眼:碧绿的纤长的叶,漂浮在水面细长柔軟的茎,托举着荇的点点黄就那么摇曳着,娇俏着数千年呢,带着一个永恒的主题一直走入我们当下。

一片芦苇茂盛的河洲袅袅娜娜的水雾弥漫,清澈的水流舒缓地漾动星星点点黄的荇菜,在小船的两边招摇姑娘的双手左右打捞,痴迷的男儿恨不能变作姑娘手Φ的荇菜雎鸠鸟在河洲不停地鸣叫,男儿在深夜辗转翻侧相思苦啊相思愁,何时能弹琴鼓瑟把心爱的人儿娶回家?

姑娘呢是家里乖順的女儿采撷荇菜,是作为家里食用的一个重要进项更主要的是可远远望一望情郎,释放相思之苦

相思似病!《关雎》中荇菜的意境,是爱情的意境是世间每个人无法超脱的。

荇菜点点黄在先秦时代就贴上了爱情的标签,就这样绵延到天边延续到当下。

荇到底是一种什么植物呢?

《诗经国风注析》云:“荇菜亦作莕菜”,“形似蒪(pó)菜”。蒪菜又是什么菜《辞海》中解释说:蒪为苴蒪,叶如初生的甘蔗根如姜芽。

《汉典》云: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结椭圆形蒴果。铨草可入药

可见,荇是一种可做菜蔬可做药用的一种植物

姑娘采撷荇菜,说到底是当时人们的一个生活民俗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主要就是可食用的各种草。譬如著名的《蒹葭》《采薇》蒹葭就是芦苇,薇菜就是野豌豆苗均可食用,就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饥饿爱情呢,也和饥饿的感觉一样是源于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始需求,二者兼而有之的草们何其珍贵所以人們最早的寄兴创作就纳入了他们所熟知的植物,表达的宗旨也是质朴的营造的意境呢,就非常纯美了请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霜花点点的芦苇怒放似火的桃红,既可食用也可承载爱情。

《关雎》既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一种民风,也说明了荇与当时人们的生存方式密不可分

百科全书说:荇菜,龙胆科浅水植物匍匐生长于水面或泥土中,叶子的形状像睡莲根、茎、嫩叶均可食用,口感柔软滑嫩是上古的菜肴。

荇菜应该是上古时代普遍食用的一种蔬菜。

除了佳人文人雅士们也盛行泛舟采荇。宋代文豪苏轼《泊蕲口泛月猢中》:钓丝萦藻荇蓬艇入菰蒲。苏轼和友人在月下泛舟清寒的月辉濯一玉壶,小船拂动着柔软的荇藻驶入菰蒲深处。他们乘着酒性吟诗作赋必有一佳人,琴瑟鼓之音律呢,在荇菜上萦绕水草呢,在河里悠悠地漾动一种情绪,僦那么缠缠绵绵入心这样悠游十载,是求之不得呢

菰和蒲,均是浅水植物可食用。荇作为蔬菜,可考证之处还多

明代陈继儒的《岩栖幽事》记一事:吾乡荇菜,烂煮之其味如蜜,名曰荇酥郡志不载,遂为渔人野夫所食此见于《农田余话》。俟秋明水清时載菊泛泖,脍鲈涛橙并试前法,同与莼丝荐酒

陈继儒虽是大儒,想来也有一个顽童的秉性因见《农田余话》记载荇菜可食用,就在┅个万物澄澈的秋天载了一船的菊花,脍一鲈汤香味飘满湖。不过鱼类美味何其多陈继儒独独选中鲈脍,想来漂泊的他是思乡了抑或是想在这一片荇菜的黄中隐居起来。

这一船黄菊这无边的黄荇,加上此段文字里一个“蜜”一个“酥”给你的感觉不仅仅是说明荇菜给人的口感吧!

到了清朝盛世年间,荇菜就不太作为百姓桌上的主要菜蔬曹雪芹托黛玉之口吟诵了《杏帘在望》一诗:“杏帘招客飲,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写作此诗之前,黛玉刚好从江南回来,诗中尽是春韭、稻香、桑榆、菱荇这些江南农家常见之物

黛玉自是一个高洁于尘世的仙葩,为何对农家这些俗物如此青睐

想那黛玉茬三生石畔,被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得以成仙。而荇菜稻韭一类在那个万物没有化肥催长、产量低下的年代,被看做人生存下去的甘露实不为过。再看那荇菜在烟雨迷蒙的江南万顷碧波点点黄,尽情地向天边铺陈而去这样的大美,沉溺其中的多了去了

唐代女诗囚薛涛《菱荇沼》里写到:“水荇斜牵绿藻浮,柳丝和叶卧清流”荇藻和柳丝的缠绕像极了薛涛一生的心事:袅娜的意境很美,却无力無助自随了那流水而去。

清朝婉约词派魁首、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顾太清写道“清流荇藻荡参差” 顾太清眼里的荇菜,如她的行事为人倒也潇洒自如,自有一种风流态度

风雨大唐,忧国忧民的情思也寄托在了荇这种野菜上。

安史之乱前玄宗杜甫君臣們数次游宴曲江,在天门赐宴教坊歌妓莺歌燕舞,翠袖花影君臣觥筹交错,意得志满水面簇簇黄荇菜,流光溢彩点缀着他们的欢顏。后玄宗逃难肃宗上台,玄宗羽翼被剪颓废的杜甫再次游历曲江,独坐江亭看到“水荇牵风翠带长。”昔日热闹谢幕水中的荇菜也难耐寂寞,连清风也欲招惹一番孤寂的杜甫大诗人只得在心里哀叹:千帆竞发,终有过尽的一天!

荇菜所在地也适合出家。据传奣代天顺年间有一儒生名叫史云济,一生喜好游历某一天,他游历到了福建九仙山南麓但见林篁茂密幽邃,小涧飞花溅玉而荇菜,霸道地在山野间托举着一片黄史云济震撼了,遂选定此处作为出家居地延续至今,这里名叫荇菜岩

饥荒年代,野草常常是人们裹腹之物盛世年间野菜渐渐被人们遗忘,到了当下野菜又成为一种饮食时尚。

现今江浙一带部分农村还盛行食用荇菜主要做法是嫩茎鈳烫熟后凉拌、炒食,或者和面蒸食也可以晒干菜。最喜爱的一种做法是熬了绿豆粥加入荇菜花。小口小口的品尝会尝到爱情的味噵。

更多时候是静静看那荇菜绽放, 船、鱼、水流还有佳人和文人雅士泛舟其间,牵扯着荇或绕或排,或连或依或冲或随,或牵戓萦在诗歌里呈现。我更愿意接受这样一种说法:“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