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有《初中宁折不挠文言文文读练精华110篇》

高贵。世上有好多东西不是以此为评价美丑善恶的标准。因此,我选择她最珍贵是出乎你们意料的,但是只要你们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这是情理之中的。所以,你们要以此为教训,好好静思一下,为你们的前程着想。”
言罢,女神吮吸了泪珠,踏着七色彩云,哼着轻绵绵的谣,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考生采用对话形式,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雨珠、露珠、泪珠的特点。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泪珠象征着现代社会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兢兢业业工作,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一类人。灿烂的思想、精巧的构思将这篇作文送入了满分的开堂。
高考作文提倡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但如果考生能对朴实的生活情感进行升华、提纯,让情感的热流中闪耀出高尚的理性之光,达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无疑把文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如张正直的散文《永不贬值的财富》是怎样升华朴素情感的。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16岁的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旮旯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 。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一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瞎婆婆那脸刀痕似的皱纹,干瘪的眼睛,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瞎眼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呀------“怎么,你嫌少?”瞎眼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着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眼婆婆那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在是普通的一元钱,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感情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摘自《少年文汇》2006年3期)
作者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流里,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元钱”的故事,抒真情,写实感,为文章的成功奠定材料与情感基础。立意“小中见大”,就是善于对生活小事进行“提纯”,对朴实的情感进行升华,在情感的热流里植入高尚的理性之光,达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将文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作者对瞎婆婆那一元钱的价值进行升华、提纯,让读者从老人热诚的资助行为中,看到了一颗真诚的爱心,受到了理性的启迪,给文章注入了指导人生方向的思想内涵。
3.唱响时代新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要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表现现实生活,突出时代精神,升华文章主题。
一是弘扬时代精神。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并明确为“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在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过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看,这将成为未来几年高考作文的热点之一。
二是写时代新人。近两年央视一套推出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在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是时代新人的杰出代表,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作文的新素材。
参加高考的同学,有必要选择一些人物进行对应的话题训练。例如:
[事 迹]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推荐词]他是一个真正的无私者,真正的忘我者,他把爱传递给别人,不计较别人的回馈,这是他精神富足之处。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适合话题]①爱心的份量②笑对生活③奉献者之歌④爱心与和谐
带着妹妹上大学:洪战辉
[事迹]他是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3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整整12年!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推荐词]他在苦难中表现出坚强,在冷漠中执着于善良,他用实践证明,再草根的人生命也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
[适合话题]①自强自立②苦难是财富③生活的磨难④成长与挫折
36计之15:情满青山,意溢碧海——感情真挚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显得具有内在的魅力。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做基础,无论怎样的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现在高考作文要求“感情真挚”,而不少考生还在那里“为赋新词强说愁”,因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而失分。
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
1.生活写真。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学作文报>>题词》)。这种实话实说,用朴实本分的情感,使读者流下激动、心酸泪水的写法,就是生活写真法。文章有了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富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如,习作《铭记父爱》一文,开头充满深情地写到:
“生活的重担压弯的父亲的脊梁,但没有压弯父亲的信念;生活的苦难染白了父亲的双鬓,但父亲那颗跳动的心依然鲜红。为了生活父亲仍然整天忙碌着。”
考生从父亲弯了的脊梁、花白的鬓影里体察到了生活的重压和苦难,理解了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下岗后的苦衷和埋在心底的对生活的热望,字里行间,既有对生活重压下艰难度日的父亲的理解,也有对父亲顽强支撑家庭困境的礼赞,从而奠定了全文深沉的情感基调。文中写自己落榜的痛苦, “心头的那些酸楚扩散开来,弥漫全身,我的心在颤抖,在呻吟”。写至父亲为了给“我”凑齐千元的补习费,竟卖掉了家里的唯一的耕牛,考生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用抒情笔调写到:
“我模糊的泪眼,望着父亲那被生活重负压弯的腰,忽然觉得他很像一座桥,我和弟弟踩着他,走过风浪,走过坎坷,走过蹉跎的岁月,走向成功的明天……”
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生活,朴实而真切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评卷老师的心,一举获得了满分。
2. 细节传神。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
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例如,刘卫的《回家》写少年海子在距家20余里的一所中学读书,为了节省每趟8分的车票钱,每周都跑着回家。甚至为了不磨破鞋子,光着脚跑着回家。
“地冻天寒,娘老远的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娘愣住了。海子看着爹娘,怯生生的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娘猛的搂住了海子,紧紧地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外,外面很冷,爹站在院子里一动不动。”
这段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在冰天雪地里,跳动着的热气腾腾的赤子之心。时间、空间、严寒、贫苦都不能阻隔海子对老家、慈母的思念和向往,裹一身严寒的海子,血管里奔流着亲情的热血。搂着海子流泪的母亲,兀立寒风的父亲,心中同样翻腾着亲情的波涛,其中却有阵阵的剧痛和丝丝缕缕的辛酸掠过。
海子长大了,成了一名警官,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宁,他很少回家。在文章结尾处,作者又按排了一个细节描写:
“后来,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走在最前面的海子受到了重伤,当时就有些不行了。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月没回家,……’说完说真的不行了。”
“我想回家,看我娘” 海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老家、慈母的殷殷呼唤,是英雄内心世界情感与理智的统一。这个细节,写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舍生忘死的英雄埋藏在心底的对慈母的深情的眷恋,这种美好的情操,也使海子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3.渲染氛围。生活中的一些寻常琐事,从选材“新”这个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果考生能够对其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伊始,就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则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如,习作《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一开始就渲染一种隐隐的悲切气氛:
“无法忘记那个秋天的黄昏。
秋风吹过,略有一些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扬。望着这一切,我只有默默的流泪,这一切都是我亲手造成的。”
作文的中段,当我失去朋友“悻悻而归”时:
“我无言,伫立在风中,随着飘零的树叶一同无奈。这原本伤感的季节,让我渲染得更加伤感,无奈,无奈------”
考生以萧瑟悲切的秋日气氛做背景,不断地倾诉着自己对朋友的“愧疚”以及意欲忏悔而又无法忏悔的“无奈”,情融于景,情融于事,流利自然中却不断折射着几许凝重,缕缕愁绪。
最后,作者走进了神圣的考场,仍然要“写下这个无法让我忘记的过错”,仍然要一呼三叹的鞭挞自己,“当我一次次的忆及往事,我无法把你的身影抹去;当我夜半醒来,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当我远远的看见你,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和你打个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我自己。”
如此反复的心灵叩问,仿佛为前面铺就的愧疚气氛泼洒着情感的浓墨,一个充满负疚感的孩子的忏悔镜头,更加栩栩如生的浮现在眼前,歉恭、诚恳、真诚。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
这发自肺腑的深情呼唤,圣洁无邪,浓烈的情感气氛,令人黯然伤神,有谁能不为这位考生的纯真善良而喟然叹息。
除了学习一些写作手法之外,还要大胆的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擦亮尘封的眼睛,观察高山流水,感知风花雪月,体验世态炎凉,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采撷真情的花朵,如此,才能在高考中写出光彩照人的篇章。
36计之16:找动情物,抓动情点——感情真挚
高考作文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要学会观察、体味生活,找生活中的“动情物”,抓情感的“触发点”。
考生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生活中蕴蓄着真挚情感的实物载体:它可以是长江、黄河,太行、昆仑;可以是故宫、长城,敦煌、龙门;也可以是小巧的文具盒、精致的书签;抑或只是一片枫叶,一张旧照片,只要能引发情感的波澜,都可以之为媒,谱写华章。例如,2005年高考海南考生写的《日记本里的康乃馨》:
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课间经常听到同学们在讨论着送什么礼物给自己的母亲。我也想了好久,还是未能决定下来。买一只皮包?母亲一辈子和黄土打交道,根本就用不上;买一只发夹?可惜母亲没有留长头发。最终还是决定买一枝康乃馨送给母亲,这样既经济又更显得时尚。我想,母亲看到我的礼物,一定会很开心的。我开始为自己的想法而兴奋不已。
母亲节那天,我去学校附近的花店,精心挑选了一枝最好看的康乃馨,并嘱咐店主帮我包装更细致些。
我捧着花,急忙跑去车站等车。为了避免别人笑话,我把花放进了书包里,并小心翼翼地抱在怀中。
车在乡村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不停地颠簸,我靠着窗,看着远处从小户人家升起的缕缕炊烟,心中不禁又想起母亲,今天是母亲的节日,她此刻会在做什么呢?待会儿把花给她,她一定会高兴得笑成什么样子了。
车在村头便停下了,我急忙跳下车,急奔回家。此时已近黄昏,刚好我在村道上碰上挑着一担沉重的稻草的母亲。看到我她显得很兴奋:“你回来了!”看着她艰难地挑着一担稻草,我心里酸酸的。今天是她的节日啊,她依然这么辛苦,就算是我把花店的花全部买下来送给她,母亲也是受之无愧啊!
晚饭过后,我迫不及待地从书包里取出那枝花,拿到母亲面前,并大声地说:“妈,节日快乐!”母亲先是一愣,然后便微微一笑,紧接着便显出一点愠色。我想,母亲应该感到幸福才对啊,怎么会……
母亲没有接我手中的康乃馨,而是稍稍生气地对我说:“你大老远坐车回家浪费钱不说,还买这东西干嘛,咱家不兴这个,只要你有出息,妈每天都像过节。”
我张开嘴正想解释什么,不过终究没有说出口,只是委屈地低下了头。原本想给母亲一个惊喜,想不到却反而让母亲为我生气担忧。但我不怪母亲。
我默默地走进里屋,把花轻轻地夹在我的日记本里。也许别人给母亲送康乃馨是一种温暖,而我送康乃馨给母亲却是一种不成熟。
“康乃馨”是爱心的象征,是考生纯洁美好思想品格的外化,而母亲面对美丽的“康乃馨”表现出的复杂感情,则显示她对女儿纯朴和真挚的爱心。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是个充满哲思的话题,聪明的考生却能以一束“康乃馨”为线索将其化解在有深刻意蕴的故事之中。这束“康乃馨”凝聚着“我”对母亲真挚的爱,是花季少年纯洁爱心的象征,但长年生活在劳累、艰辛之中母亲,只怀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女儿能够走出自己这样生活的阴影,能够在学业上有进步。因此,面对女儿的“康乃馨”,她先是“一愣”,然后“微微一笑”,紧接着显出“一点愠色”。这个前后矛盾的神情描写,昭示了母亲对女儿突然离校回家的惊讶、对母女孝心的领受、要求女儿以学业为重而不必惦记自己的宽厚情怀。这种复杂的情感集中体现了母亲对“我”爱的极致。这种深沉的母爱,连考生本人也感到有点“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来,谁又能说没有不合情理呢?
人的情感虽然是一种意识活动,但情感的活动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刺激,也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大多与一定的人、事、物相关,特别是某种强烈的情感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触发点”,它可能是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可能是突然出现的一个人或物,也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等等。考生要善于抓住这些触发情感波澜的“点”,以之为媒,掀起文章的情感波涛。例如,习作《 最美妙的一瞬》。
涛生下来就是一个瞎子。开始父母还抱着能治好的希望,把他留下来。可是当他们听医生说治那双眼睛起码要5万元,而且没有把握治好时,父母彻底失望了……
于是他们把涛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后来涛才知道那是一个城市的火车站。那时,他才6岁,又是冬天,虽然母亲已经把最厚的棉衣给他穿上,可他还是觉得冷。他哇哇地哭喊:“我要爸爸,我要妈妈……”可是爸妈没有来,嫌他是个瞎子,不要他了。后来,一双粗糙的大手拉起他那冰凉的小手,一直拉着他走进一个温暖的地方。那个人说:“这就是我的家,以后也就是你的家了。”
那个人让他喊“叔叔”,一点一点地让他熟悉这个家,告诉他床在哪里,火炉在哪里。叔叔把这些地方要迈的步数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讲,直到他记熟。
他慢慢地长大,在叔叔的关心和照顾下,除了眼睛依然看不见,其他
部位都很健康。他曾经问过叔叔,他长得什么样子,叔叔说长得很好看,很像电视里的小帅哥。“我要是能看见该有多好啊!”叔叔听后,用那又粗糙的大手抚摸着他的脸,怜爱地说:“你不是听医生说,5万元就能治好你的眼睛吗?我正在努力地挣,不管治好治不好,我一定要试试。”躺在叔叔的怀里,泪水从他那黑暗的眼里流出来,热辣辣的……
终于有一天,叔叔兴奋地告诉他,攒够了5万元,并激动地拉着他的手到医院,然后他被推进了手术室。
七天后,当医生准备拆他眼睛上的绷带时,叔叔突然止住医生,叔叔说:“涛啊,如果你突然看到世界和你想象中的世界不是一个样子,或者你还是什么也看不见,你会失望吗?”涛说他不会,叔叔又说,那我就放心了。
涛紧紧攥着叔叔那双粗糙的大手,其实他心里极度紧张。医生小心地一层又一层地拆着,涛的心一下比一下跳得猛。当医生把最后一层拆掉时,他仍然害怕地闭着眼睛,但他似乎感觉到那种除了黑之外的东西,他期待着那最美妙的一瞬间。他慢慢地睁开眼睛,他首先看到周围有许多人,可那些人的脸上都挂着泪。他一侧头,不禁惊呆了,他的身边竟坐着一个眼睛深深凹下去的瞎子,他顺着自己的胳膊一直往下望,发现自己正紧紧地攥着瞎子那双粗糙的大手……
“最美好的瞬间”是小作者精心抓拍一个“情感触发点”,极具思想和艺术的内涵:这个瞬间,使在黑暗中摸索多年的涛见到了光明,是涛人生春天的起点。这个瞬间,也展示了眼前一片黑暗的“叔叔”光明灿烂的内心世界。这个光明的瞬间,是“叔叔”在无数个黑暗的日夜里奋斗的泪泉的结晶。小作者精心打造的“最美好的瞬间”里放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必将照亮读者的心扉。
36计之17:写人叙事,情动辞发——感情真挚
刘勰在《文心雕龙》主张“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也就是说作者要在情感化氛围中写作,让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花,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这样,有真情,有文采,有创新的文章就会应运而生。
1.融真情于叙事。即将真挚的情感融入到娓娓道来的叙写之中,使叙述的过程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如取材一位中学女孩与继母关系的高考金牌作文《花开花又谢》:
每一花里都藏着一个灵魂,它代表着信任,它需要用不绝的耐心和爱来浇灌……
“妈!”我又一次在梦中哭醒,望着窗台上那黑黑的相框里妈妈温柔的笑脸,仿佛她还在我身边,为我赶蚊子,为我煮早餐,陪我苦读至深夜,而不是去了那遥不及的天国……
我起身到阳台上给那盆栀子花浇了点儿水,望着洁白的花朵,就像看到了妈妈洁白的脸。妈!在天国飞累了就到这花瓣上歇一歇吧,这里永远是您可以栖息的地方!
一声梦中的哭,三个妈妈呵护的画面,恰如其分地完成了背景情节的交代。接着,作者就迅速将重点镜头转向这盆栀子花。用语简捷,笔调质朴,但情感的含量却相当丰富的。一种孤独与凄凉,一种仿佛被泪水涂染着的无助,在花与妈妈的迷离的叙述中表现出了悲怆的美。“在天国飞累了,就到这花瓣上歇一歇”这一句,作者更是用隐隐的曲笔,巧妙婉约的借物抒情,写尽了一个女孩丧母之痛和苦楚难言的思念,使一种淡淡的哀愁闪烁在字里行间。在把情感推向高峰的同时,也为后面情节的转折进行了有力的反衬。
“姣姣,快!叫张阿姨!”望着爸爸显得衰老的脸庞,看着旁边那个感觉很“贤惠”的张阿姨,我立即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天!我感到一种背叛的苦涩的液体流出了眼眶。我僵硬地走到阳台,抱起了那盆栀子花,转身进了我的小屋,任凭他们怎样叫也不出来。肩头娇弱的栀子花,因了一天的没浇水而显得蔫蔫的。我感到心中那朵信任的花也逐渐枯萎了……
从此,那位“张阿姨”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不论我愿意不愿意,妈成了我的“妈妈”,但我从来未和她说过一句话,与父亲也好像是陌路人。那个“张阿姨”也为我赶蚊子,也为我煮早餐,也陪我苦读到深夜——在隔壁。但这些在我眼里,都只是虚伪。嗤,还是想占据妈妈的位置!我心中满是愤恨。窗台上的栀子花,因我的无心照料已经快要枯死了,而我的心随着关闭了。
父亲准备续弦,极大地伤害了主人公。过了门的“张阿姨”怎么也得不到这位女孩的认同,而张阿姨对我与妈妈一模一样的做法,不仅形成了前后文的绵密的对应,表现了这位女人的善良,也为情节的再次转折提供了性格依据,铺下了合理承接的伏笔。
然而“栀子花”的“逐渐的枯萎”,“栀子花”“已经快要死”的描写,却是这两段中情感抒发的最浓郁所在,是使一系列寻常生活琐事闪射出诗意光芒的源泉所在,作者构思的匠心所在。
日子还是这样一天天的过。有时站在门外,听到家里混合着男声女声的笑声,恍如妈妈还活着,而父亲那终日不展的愁容也似乎消失不见了,心中的恨好像渐渐消失了些。那天我回来推天小屋门,正见张阿姨擦拭母亲的相框,仔仔细细的,那盆我以为已经死了的栀子花也浇了水,柔柔的亮亮的。一转身,她便看到站在门边的我,看着她尴尬的神情与若有期待的眸光,我微润着眼,笑着叫了声:“张阿姨!”而她潸然,我,终于还是哭了。
愁容渐渐舒展的父亲,“张阿姨”“擦拭母亲的相框”的细节,同样是生活中的寻常琐事,但却是造成主人公认知变化的两个互动因素,“栀子花”则是故事在进进退退中最终走向圆满的美妙的喻体。浇了水的“栀子花”已经是“柔柔亮亮的”了,于是,在这种氛围中,“她,潸然”,“我,终于还是哭了”。始终以一盆栀子花沟通脉络,贯串前后,映衬主人公爱憎的起起落落,寻常琐事的带情化的叙述烘染,昭示的乃是一种理解与和睦所造就的生命的升华。
栀子花活过来了,我们一家三口现在也相处融洽,信任的花朵在爱与耐心浇灌下重新绽放。花落无声,花开也无声,只有那淡淡的香气依旧香着我的肺腑,充满我的胸臆……
在寻常琐事中的托物寓情、写景映情这类技巧并不是太难掌握。中学生需要具备这种意识并能在临场发挥中自觉运用,这对于获得高分意义重大。
就是在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的描写中融入真挚的情感。请看高考金牌作文《山中的雾好大》带情化的描写打动评卷老师的。
文章开头以一种略显惆怅的笔调展开对人物的描写:
“眉儿,眉儿,你的事咋样……”母亲的话还未说完,就感到胸口一阵憋闷,不由得剧烈地咳起来。眉儿低下头,眼睛里神色黯淡,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拭净的泪珠儿。“娘……”眉儿轻轻地咬了咬下嘴唇,露出一排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这事您别瞎操心了,我自己心里清楚。”娘点点头,一副如获重释的样子,然后轻轻地叮嘱了眉儿一会儿,使又睡去了。听着娘打起了呼噜声,眉儿蹑手蹑脚下了炕,轻轻地关上了门去了。
制造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悬念之后,作者将眉儿带到了一条极易撩人情思的山间小路:
小路上,到处开满红红黄黄的野花,路旁不时飞过一只只小麻雀或百灵类的鸟儿,叫声是那样的婉转而悠长。要在往年,眉儿一定会采一大堆野花,别在自己的头上,胸上,再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蹲在水边一照,然后用手掩住红了笑脸背过身去,再抬头望望天上的云雀,生怕别人看见了似的。
然而现在,眉儿一边抓着一把野花,一边向空中抛去。泪,流成一条条小溪,黑黑的眸子绝望地望着山间的空谷。“娘——”,眉儿长喊了一声,“娘——”眉儿又喊了一声。
对当年充满着幸福感的细腻描写,山乡少女顾影自怜的娇美细节,今昔迥异的巨大的心理对极,流成小溪的泪,绝望的眸子,作者可以说是一笔一笔地渲染着情感的浓度。而眉儿“娘——”、“娘——”的一声又一声的长喊,更是平中见奇,似拙实妙,宛然两块逼人腑脏的大泼墨,将一位贫家姑娘的凄楚、郁闷、愁肠百结展示得淋漓尽致。当然,也使悬念得以强化。这时,作者才真正亮了底:
现在眉儿已经下定决心了。她用颤抖的手从怀里摸出了一张大红的帖子,她张开又细细的看了看,上面几行醒目大字再次映入眼帘:“你已被本院录取,请于X X年X X月X X日来本校报到”;眉儿合上了贴子,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烫金字“北京XX大学通知书”。她再次轻轻的摸了摸通知书的封面,然后猛猛地把手中的通知书向山谷中一抛,通知书在空中旋了好几个圈儿然后慢慢地飘离了她的视线。“啊!我的梦,我的大学梦,你将飘向何方?”眉儿自言自语道。然后她抬起头,向熟悉的小路走去。山中的雾好大啊!
原来,眉儿抛到山谷的是大学录取通知书。眉儿“猛猛”的一抛,通知书慢慢地旋了好几个圈儿后的远去,有力地外化了眉儿的酸苦之情,也写尽了她无奈中的决断。随之,“山中的雾好大啊!”一句恰到好处的景物点染,与眉儿此时此刻的心理得到了天衣无缝的契合。接着是:
眼前的小屋近了,更近了,眉儿知道那是她的小屋,在那里有她疾病缠身急需治疗的妈妈。她推开门进去,“回来了,你的通知书呢,接到了没有?”眉儿避开了母亲灼热而焦急的双眼,咬了咬嘴唇说:“娘,我没有被录取!”泪再一次从她的脸上流下来。
写到这里,本可以结束了,而作者却又在结尾处另起一行推出这样一句:
这一笔,可以说是极成功的一笔。景物的再次点染不仅起了前后关照之效,更主要的是进一步托起了全文的苦涩基调和暗淡色彩,在象征这位善良少女命运多舛的同时,也不免会在阅读者心幕笼罩一缕惆怅,勾起百般怜悯。
真切感受自己生活的周边,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将饱满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是达到感情真挚最好的方法。
36计之18:重视形式,突出特征——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作文题本身的文体要求。例如2005年高考中重庆卷小作文,要求考生以“筷子”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如果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便不符合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近几年高考作文由“文体不限”改为“文体自选”。这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施展写作才能。也考生一旦选定某种文体,作文就要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阅卷老师也就用这种文体的基本写法来审视你的文章。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将“符合文体要求”由“表达”项的第四位,提升到第一位,可见高考评卷强化了对文体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适应这个要求,写出符合要求的文体呢?
1.辨明特点,符合规范
(1)文体不同,结构样式不同。
记叙文(包括叙事散文、小说 、通讯、报告文学、日记、寓言等):以写人记事为主,多有故事情节,结构由开端、发展、结局、高潮、尾声组成,要求有清晰的线索。
议论文(包括说理散文、随笔、杂文、生活评论等):以阐述事理为主,多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结构多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安排。
书信、访谈录、病例报告、调查报告、求职书等是实用性的文体,要注意其格式特点。
(2)文体不同,思维方式不同。
记叙文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想像性和情感性。思维的起点是形象(原生态的生活),特别注意用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进行思维。
如,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中记载当时著名的说书艺人柳敬亭说《武松打虎》,有这样一个片断:
“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地一声吼,店中空缸瓮皆嗡嗡有声。”
一个细节活化了武松的个性和精神。我们选择形象思维的材料,就要选择这类材料,因为它是感性的、形象的,有表现力的。
议论文以抽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具有概括性、严密性,思维的起点是概念,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达到对规律性的认识。
如林默涵的《说“小”》中有这样一段:
一个人有一点小错误,本来也不算怎么严重的,可是,如果你轻视这些小错误,对别人的好意批语不肯虚心接受、及时改正,却固执地坚持错误,让它发展下去,那就危险了。造成使自己和事业覆亡的大错误,也许就是由当初不被重视小错误开始的。
这是段典型的议论文字,作者采用了以退为进的说理方式。先说小错误,并不算太严重,再用假设的方式,并以之为基点进行推理,让人们看到了轻视“小”的危害性,极具说服力。
(3)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如《父爱昼无眼》中的一段:
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给一具肥硕的身体刚柔并济的运作。与雪浴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的叫出来,惊得所有的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同学。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和你的同学看见,叫你没面子,哪料到这么巧……
这段叙述兼用了白描的手法。下岗的父亲为儿子的学费,夜间到浴池替人擦背。作者于带情化的叙述和描写中,显示了父亲的勤劳、纯朴和对儿子的挚爱。写人叙事就应该如此,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不能离开社会生活生动可感画面的显示。
议论文多采用议论、说明、记叙的表达方式。例如:
人追求坚韧的品格,它让我无畏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它让我在一次次挫折之后仍是不屈不挠;它让我的心灵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却仍能为新的向往而努力奋斗。因为只有在拥有坚韧的品格之后,才能具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后,我才能正视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去争取下一次成功,而不是在失败后一蹶不振,永远陷于失败的泥淖中再无翻身之地。
这段文字是议论,因为作者在表达一种观点,尽管观点的表达还比较粗糙,只是简单地阐明“我”怎样追求坚韧的品格。
议论文中用概括叙述的方式转述论据是为说理服务的,应该尽量简洁,不可用细致的叙述甚至描写冲淡说理。
2.避免误区,突出特征
(1)避免多体合一的“杂文”。“文体自选”给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选择的前提是自己熟悉的文体。考场上一旦选定了一种文体,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来写作,并能突出这种文体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避免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片断堆砌到一篇文章中,这种文章往往被判为“不符合文体要求”。请看下面的例文片断:
地 点:山东阳谷县井阳岗虎家坡会议厅
参加会议者:虎大王,熊猫、娃娃鱼等动物代表,人类代表。
象博士:请大家安静!今天召开大会,主要是讨论我们动物界怎样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问题。请大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虎大王:我认为,如果人类想和我们动物界和平相处,他们首先要深刻反思检讨自己,他们的所作所为,无疑是破坏了前些年签订的《和平共处条约》。
这次会议论正在进行中,我们不妨自己反思一下人类的罪过吧!
看看天空吧!天早已不是那个明净如冼的蓝天了。它整天哭丧着脸,因为人类把无穷无尽的黑烟、废气释放到了空中。损坏了它健康的面容……
作者选定的文体是“会议纪要”,前半部分基本符合要求,先交代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者、主持者,接着转述会议进程。可惜,作者没有沿着记述会议内容的思路写下去,而是中途改变了方向,大书特书人类破坏自然和谐的情况,这不仅偏离了记述会议内容的任务,而且造成了“文体”的错杂,写了一篇“四不像”的文章。
(2)避免形式不合文体要求。有的考生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全,没有精细的描写;写议论文,“观点”+“例子”,缺少“分析论证”这个关键环节;写戏剧,不组织戏剧冲突,不通过人物的对话推动剧情发展,而代之以大段的记叙,描写;写日记一段下来,不注明时间、天气等情况;写书信开头没有问候语,结尾没有祝福语、署名、日期;写小小说人物形象不突出,不会“尺水兴波”之法等。这些在高考作文中,都会因为“不合文体要求”而被扣分。
(3)避免文白夹杂。在语言的模式的选择上,高考作文不排斥文言文,但倡导以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反对文白夹杂现象。最后,建议考生认真研读几篇有典型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强化自己对不同文体的特征的认识,以增强文体意识。
最后,建议考生认真研读几篇有典型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强化自己对不同文体的特征的认识,以增强文体意识。
36计之19:感悟宜深,细节要精——怎样深刻
高考记叙文要达到深刻的要求,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即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视野中的小角度,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能够“袖里藏乾坤,沙中显世界”。
1. 选材要小。就是小处落笔,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写记叙文,从撼动
过自己灵魂的小事入手,显示人间大爱,提纯理性精华;写议论文,从身边琐事着笔,折射时代面貌,揭示生活本质:此所谓“盆山蕴秀,寸草涵奇”。
例如,习作《一张贺卡》:
我时常觉得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我,目光里充满着疑问、委屈和失望。我按捺住灵魂深处的不安四处搜寻,才觉察到这是自己心中不可原谅的悔意------
那是初中时的事情,我没有忘记。那天傍晚,兴致勃勃的我在台灯下展开一卷纸,开始做我的美术作业-------一张贺卡。这个手工作业第二天就要上交的。我把纸剪好,用小刀小心地刻出一个小窗,再与底纸粘在一起,贺卡的雏形便完成了。我特意挑选了一些有趣的图画,用彩笔细心地画在小窗下的纸上,接着又粘上几片羽毛和小干树叶。“嘿!真漂亮。”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脑袋探了过来。她是李老师的女儿,叫小雪,就住邻院,一个挺惹人喜爱的小女孩。“漂亮吧,你小哥做的,哪有不漂亮的?”我一面涂着颜色,一面不失时机地向她吹嘘。“嗯,”羊角辫晃了晃,她仰起脸,一双大眼睛星星似的眨呀眨的,“把它送给我好吗,小哥?”她乞求似的问我。我用手拍拍那羊角辫的小脑袋:“等明天老师检查完就给你,可你拿什么来谢谢我呀?”我开玩笑似的问她。“我把我种的花送你一盆好吗?”她的眼里闪着一种欢乐的光芒,“我的花最漂亮了,真的!”“行!”我又低头做我的活了。第二天我的卡片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高兴的我转手就把它送给了一位索要的好友。放学后,我哼着歌回到家,看见小雪正捧着一盆花儿坐在台阶上等我。我脑袋“嗡”地变大了,没有想到小雪当了真!我忘了当时怎样对她解释的了,只知道小雪充满希望的眼睛刹时被疑问、委屈和失望代替,变得黯淡了。她把那盆花轻轻放在台阶上,转身离开了。我望着她的背影,觉得那晃动的小影子正慢慢变得高大清晰起来,而自己在门灯的照射下却显得那么渺小、狼狈。后来我又精心制作一个卡片给了她,但这一点弥补不了我的错误。
我至今仍忘不了那双黑亮的眼睛。在现在甚至以后的生活中,那双眼睛将一直鞭策着我,使我明白如何做人。如何真诚地对待别人。
作者以“一张贺卡”为基本素材,以精细的笔触,新巧的构思,展开对“真诚”这个千年不变的话题的的追寻,表现出可贵的自省意识。文中无遮拦的心灵裸露,彻底的心灵拷问,显示了小作者反省自我,关注生存质量的严肃生存态度,主题深刻,意蕴丰富。
2.感悟要深。一些同学的文章,能从生活中选取新鲜的材料,叙写也比较生动;但是,没有真挚情感的涌动,不能带来心灵的震撼;没有理性之光的闪烁,不能给人人生的启迪。究其原因,是没有用心感受体味生活,不能解读生活中潜涵的丰富情感,不能捕捉生活所折射的深邃哲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纵览世界,洞察人情,用心感受,用心体味,方能感受到真情的可贵、真理的永恒,方能写出动人的华章。
①悟情。平凡的生活表象,潜在着丰富的情感特质。感受之,解读之,便会使文章具有撼人的艺术力度。刘万东同学写的《父亲的洗发水》,写自己寒假回家,每个月只用碱粉洗一次头的父亲,破例买了一瓶“海飞丝”。大年三十,“我”一洗,却发现它是假的。初十“我”要走了,“我”说“可能暑假不回来。”文章接着写道:“不能回来就算了,学习要紧。”母亲从围裙下拿出那瓶“海飞丝”,本来这些洗发水,你爸是买来留给你暑假用的,既然你不回来了,就带到学校去吧。”我鼻子一下子就酸了,忙接过洗发水,走出老远,才敢回过脸来。鞭炮还在响,泪眼朦胧中,我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在焰火的映衬下,已经凝成了一片永恒的召唤。
一瓶假的“海飞丝”,小小的物象,濡染了父亲真挚的情感。小作者用心感受之,解读其负载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父爱:对儿子的守望,对儿子永恒的召唤。“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之捕捉,撞击读者心扉,文章亦显其厚实凝重。
②悟“理”。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荣耀同学写的《厦门散记》,写自己在海轮的甲板上观赏海景:
突然,平静的海面似乎被搅动了,海水翻滚起来,吐出一圈一圈的白色泡沫,然后拥在一起,忽而向四周散开,渐渐地,巨大的海浪掀了起来,一排一排,从远处汹涌而来,就像一只白色的海鸥,吼着,嘶叫着,互相拥挤着,撞击着,我们的船体发出“哗 哗”巨响。大海终于咆哮起来,海浪冲得好高啊,水花直往我身上溅,一股海腥气味直往我鼻子钻。我们的船在海面上颠簸,一会儿冲上峰巅,一会儿跌入深谷。我望着这惊涛骇浪,不禁为海的神威所震慑。在我们人生道路上不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风浪吗?
小作者颠簸于惊涛骇浪间,瞩目翻滚的海浪,震撼、感叹,心灵顿悟:人生之路常遇此般风浪,惟有正视而不惧,方显英雄本色。心灵的感受,深邃的体味,思维超逸自然原态,使自然景观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文章情感因之升华,立意随之深化。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感悟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感悟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3.细节要精。高考作文选择叙事类文体追求深刻,可以用议论的笔墨画龙点睛,但更多的时候体现为精深的细节描写。
例如,2005年高考福建一考生写的《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
  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压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了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了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文章用第二人称写的记叙文,文字质朴,情感真挚。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扣紧了题意。不事张扬,平实道来,是这篇记叙文的明显特色。特别是考生精心按排的妈妈啃西瓜皮这一细节,富有情感内涵,很能使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一个细节,奇峰飞降,将人物的心内景观推上了岱岳之巅。伟哉,善良的母亲心!
36计之20:揭下面纱,显露真容——怎样深刻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发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怎样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1.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
在自然的存在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必然的合理性。我们还可以用提供背景的方法,凸现事物的本质。在作文中,用“这样的背景下”做引语,给看似一般的事物提供一个背景,相形之下,事物就会有不同的意义。请看习作《说“一掷千金”》是怎样运用这种方法的。
有了钱怎么花,似乎是个人的事。但盘算怎么个花法,却鲜明地反映出人的追求、人的境界。如果把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做法放到精神道德建设和我国刚解决温饱这个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更耐人寻味。这种奢侈之风正在污染着社会环境,污染着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灯红酒绿的豪门贵宴移到农舍窑洞,警惕拜金主义的话题会变得更加沉重。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但现在还远非黄金铺地。我们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在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名榜上,我们的座次仅仅是第几十位,光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就有许多农民仍在为温饱问题发愁。河北一个失学的孩子,天天在家扎扫帚,想凑够不过四五十元学费。对比之下,那种一掷千金的“潇洒”,该是多么不协调!
以上选段,把“我的钱该怎花你管不着”这一看似有理的论调,放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大背景下,对比之中,揭示事物的本质。
再举一个通过比较分析来揭示事物本质意义的例子:
据报载:不少地方盲目大建豪华公寓,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一套。大款人数毕竟有限,工薪阶层又买不起,于是整幢整幢地闲置在那里,占用了大量资金,形成“有人没房住,有房没人住”的浪费现象。
如果说名人故居和古籍字画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真的是因财力有限而无法保护的话,那么投在豪华厅堂馆所和那些华屋豪宅的钱又是哪来的呢?据统计,真正属于外资和私人投入的很少,绝大部分是公款投入不当造成的。一方面是珍贵古籍处在“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的境地。另一方面,又是华屋豪宅“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这一无一有、一陋一豪,我们不难看出来某些决策者严重扭曲的价值观。
上文选段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事情的本质意义,达到了深刻说理的目的。
2.探究并揭示现象的特殊意义。
有的现象,超出了一般的常识,表现出了某种反常,但是这种特殊或者这种反常,蕴含着异乎寻常的道理。特殊之中包含着必然。揭示这种反常的现象与必然之间联系,也就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2005年高考河南考生写的《生命的奇迹》中的一段:
曾经有一位美国小女孩,从小想当一名演员。妈妈把她送进了当地最有名的演出学校。可是,不久却收到了这样一个通知:“我们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是特别优秀的演员,但从没有见过像你女儿天赋这样差的学生,我们请她退学。”就这样,这个小女孩最初的梦想不仅被打破碎了,她的心灵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可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妈妈的支持下,她进了一个剧团,别人不准她上台表演,她就只跟着排练,剧团的每一场表演,她都去排练,既便没有上台的机会,她也为此感到高兴。可命运终不能让她如愿,十几年后,她又因为患上一种疾病,一条腿无法活动。想要表演的梦想,使她没有被疾病打倒,她坚持锻炼,坚持表演,她不仅征服了她的腿,并且在40岁,第一次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舞台,并取得了成功。第二次,在艾森豪威尔的邀请下,伊利沙白亲临现场,拥有万名观众,第三次,第四次……
她就是著名的演员露茜利?鲍尔,她的人生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在她小时候,没有人会料想到她会登上舞台并取得这样的成就,没有人会觉得她当演员是情理之中。有人会觉得,她的成功像一个奇迹,可谁又清楚地知道这样一个“奇迹”,是诞生在多少个辛苦的排练,痛苦的嘲笑中的?就像险峻的高山拦不住汹涌的河流,汹涌的河流了拦不住她顶风前进的孤舟,就像平静的秋色拦不住冷冰冷冰的寒风,冰冷的寒风也拦不住她寻找春天的足迹。是她“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强筑就了她的“奇迹”,是她“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执著,使她成功为情理之中。
露茜利?鲍尔是个用生命创造奇迹的非凡的人物,她用挑战命运的动人故事谱写一曲坚强的人生之歌。她遭遇的种种不幸,以及在遭遇种种不幸之后创造的惊人的成就,确实有些让人难以置信,然而,考生能够发掘出她辉煌生命乐章背后的执着和坚强,露茜利?鲍尔的生命奇迹的必然因素。生命,就是用不屈的顽强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做到成功;生命中的奇迹,看似平常意外,其实都是在情理之中。
3.探究并揭示现象的本质危害。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能够分析出现象的本质危害。
试看习作《戒贪养廉》一文是怎样用联系的观点,揭示“贪”的根源和危害的。
贪从何来?康德说:“贪是人类内心对外界事物无止境的欲望。”一个“无止境”,道出了贪者的心理源头。对某些事物的追求, 是人们正常的内心需要,正如饥饿者渴望能够饱餐一顿,贫穷者渴望得到一笔财富一样,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倘若一个饥饿者在享受一顿美餐之后,还想要一座银山,贫穷者在得到一笔财富之后,还想要一座金山,这便是“贪”了,因为他的希求超出了一定的限度而变成无休止的奢望了。不要小看这种欲望,它包罗万象,名目繁多:有人贪色,有人贪财,有人贪酒……凡是沾上这种习气的,小则毁了自己,大则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古往今来,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唐后主李煜,贪恋绝色佳人,最终落得“垂泪对宫娥”“北面为臣虏”的可悲结局。
这段议论,紧密围绕一个“贪”字,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析因论果,深入发掘“贪”字的思想根源,揭示“贪”字对个人和社会的的严重危害,议论周严而富有警示作用。
三十六计之21:巧裁云锦,妙串珍珠——怎样丰富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丰富,文章才显得丰满。高考作文的丰富材料来源于日常的积累,也需要掌握一些选材用材的方法。
下面,结合实例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简便实用的用材方法。
1.用排比句,铺排材料。
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考生可以用排比的句式列举大量的材料,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富有气势。
例如,2005年高考北京考生写的满分作文《说“安”》:
古人造字,喻形寓意。何为“安”也?室中有女即为安。
女子,柔软如水的人儿,在古时,地位是如此的卑微,终日闭户不出,端坐家中,或织布纺纱,或挑水浆衣,有女子在家,室中平安。女子,也应为一家之栋梁。
可这世上又有多少流言诽谤女子!什么“红颜祸水”,什么“红颜薄命”,似乎所有的罪恶安在女子身上是那么合情合理。
林觉民的壮烈来自对妻子的薄幸,一纸《与妻书》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千古的美名,可谁又曾想到那可怜的如花娇妻凄苦迷离的下半生呢?唐玄宗的沉沦迷醉似乎扯到杨玉环的纠缠而变得更加容易被宽恕,那又何须吟上一首《长恨歌》来歌颂其天长地久?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使他的情圣身份抵过“乱臣贼子”,但为什么陈圆圆变成了“祸水”而遭人鄙弃?纣王好色淫乱,民不聊生,但为何总说妲己是祸国的元凶?
女子使国不安?女子使家不宁?
那么是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放弃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窈窕而去的长安,甘愿远赴黄沙大漠,经受亘古不变的猎风与沙石的吹打,而换取和平免受战火?是王嫱,那个名唤昭君的绝美女子,她为大汉朝撑起半片安定、安康、安宁的天空。
那么是谁“回眸一笑百媚生”放弃了名声和深爱的人,远赴吴国,为自己国家的胜利奉献了一切?那个“沉鱼”的浣纱女使得百姓能安居乐业,使得国家能安定团结。
那么又是谁“无字碑头镌字满”,功过留与后人评?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兴科举、用贤能,治国严谨,兴修水利,广开言路,打造了一派盛世安平的景象。
由明妃到武皇,女子亦能独撑起一片天空,女子亦是平安幸福的象征。
室中有女便为安,有女子的家才真正像个家,有女子的家便是个安定的家,安详的家,安逸的家,安然的家。
文章以“析字”手法开篇,引出对女子功劳的肯定——女子是一家栋梁。主体部分先以林觉民、吴三桂、唐玄宗、纣王四个人物打头,以反问句式构成排比,为四个女子鸣不平,驳斥历来所谓“红颜祸水”的论调,接着采用驳中立论的方式,以三个设问句引出王昭君、西施、武则天三个女子的功盖天下的事迹,三段构成排比,有力地反驳了传统的观点,使读者坚信:女子使国安,女子使家宁。内容丰富,情感充沛,气韵流畅,文采飞扬,文思敏捷,超出常人。
2.引用诗文名言,充实材料。
恰当的引用,不仅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且能显示考生的文化修养,特别适合考场作文使用。
请看2005年高考中山西一考生写的《那些风雨,那些人生》
一日风雨大作,隐约中,传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听此声,就便深知身在盛唐,是诗仙李白的佳句。循声望去,却见诗人独自饮酒,月下独酌,不免吟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暗自伤感,本是一腔爱国热情,却因遭贬而壮志难酬;看不惯当朝者花前月下的嬉戏而独自离去,放鹿青崖,一声蜀道难,一杯将进酒,回望盛唐,人们看到仙人离去的脚步。意外吗?是的,高官厚禄有几人放得下,钱权名利有几人视为过眼云烟?不,不意外,青莲居士自有他的人格尊严,他的道德标准,他放弃这一切,却留下了百年后的盛名……
二日风雨大作,恍惚中,传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唉,早已无当年的意气;早已唱不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早已没有那样的豪气与洒脱。意外吗?是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出征不都是女儿身吗?为何这易安却黄花独立舟头了?不,不意外,她遭受苦难,将所有的怨愁铺于纸上,夫君的失踪,当朝者的无能,磨去了她往日的锐气,将所有的一切化作字符,化作黄花,化作眼泪,凄凄惨惨……
三日风雨大作,朦胧中,传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剑指长空,辛弃疾策马而来,那是怎样的威风,怎样的气魄!那人有着怎样的豪迈,怎样的热情!但是,当他牵过马,他却一声长叹:马已老了。意外吗?是的,他是战场上的英雄,是吹角连营的将士,是要斩尽匈奴,抗击金人!不,不意外,因为一次次的请战无效磨钝了他的剑,一遍遍的无功而返劳累了他的马。他笑他自己白发已生,只有将一腔的热情挥于纸上,警醒后人……
风雨过后,阳光普照……
他们的人生抉择出人意料,本是壮志凌云,却落得对酒当歌的愁绪。而一切全在情理之中,失意,焦虑,埋没,归隐。也许他们不愿意借酒浇愁,而是“风雨”所迫!
风雨,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潮起潮落。
人生,他们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抉择。
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这一切全在情理之中……那些风雨……那些人生……
为了使“那些人生”更具有典型意义,文章选取了三个经历人生风风雨雨的诗人——李白、辛弃疾、李清照,为了丰厚文章的人文底蕴,考生选取了三位诗人五首诗中的著名诗句,在诗歌的吟诵中,感悟历史,参透社会人生,深刻地阐释“出人意外”与“情理之中”的关系。
3.红线串珠,组合材料。
文章分为许多小片断,每一个小片断写一个内容,这些内容像一个个精彩的珠子,而内里又有一根相通的红线,串进来后就可以表达鲜明的主题。
例如,2005年高考浙江考生写的满分作文《一滴水中的世界》: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即便是一滴水,也会折射整个世界。
  我是公园中的一滴水,挂在清晨的树叶上。在一滴水的短暂的生命里,我能否看遍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睁大着眼睛,好奇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这时,一对年轻的情侣牵手而来。他们互相依偎在公园的长椅上。
  姑娘依偎在小伙子的怀里问道:“如果我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而你不会游泳,你会跳下来救我吗?”
  小伙子想了想说:“我会找个会游泳的来救你。”
  这下姑娘可不高兴了:“等你找人来,我都淹死了,你根本就不爱我。”
  小伙子慌了:“怎么会呢?找人来是为了保证你的安全,我跳下去不是瞎搅和吗?”
  姑娘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就说“好吧!那买一根雪糕给我赔罪。”
  原来爱情不只存于海誓山盟之中,它更存于平常的小事之中。
  这时,又有一对母子拿着一块面包而来。从他们的衣着看,他们似乎很穷。而此时,他们正在争论着谁吃这个面包。
  “孩子,你吃吧,你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不,妈妈,还是你吃吧,你也好久没吃了。况且你身体不好,我年轻,挨得住。”
  “这怎么行,你还在长身体,妈妈一把年纪了,饿一下没关系。”
  “妈妈,那我们一人一半吧。”说完,孩子把面包折成两半,但他把大的一块递给了母亲。
  原来,亲情不天天把“我爱你”挂在嘴边,细微的小事才把他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时,又来一个小男孩,他正剥开一块糖往嘴里放。(这时,)恰好来了一阵风,糖纸随风飞了起来。小男孩赶紧追赶着飞舞的糖纸,终于,小男孩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糖纸,他高兴地把糖纸扔进了垃圾箱。
  原来,一个人品德高尚与否并不只是舍己救人等,像捡垃圾这样的小事不也体现了小男孩的高尚品德吗?
  阳光终于冲破云层,我在霞光中缓缓上升。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还是从这些小事中体会了世界的美好。所以,请你不要只注视伟人伟事,多观察身边的细微之物,你会看整个世界,在有限中看到永恒的光芒。
文章可谓“形散神聚”的典范,表面上看三个事件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这里却用两条线将其连结在一起,一是一滴水的所见所闻,二是平凡小事中体现出的人格美,考生巧妙地采用拟人手法,将三个形象的画面编织成一篇美文,构思新巧,内涵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
平时注意积累材料是基础,考场敢于运用,善于运用是关键。考生要认真研读几篇高考满分作文,从中汲取选材用材的经验,并在训练中有意借鉴,达到运用自如。
三十六计之22: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怎样丰富
形象丰满,是针对叙事类文章的人物形象塑造提出的,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反映其性格特征,展示其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那么,怎样在考场中迅速达到形象丰满的要求呢?
就是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的反映。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之所以立体丰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鲁迅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应该强调,对人物进行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区别于他人的不同之处,为描写而描写毫无意义。
就是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不是概念化、脸谱化地光写其高、大、全或假、恶、丑,而是写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何家庆同志是享誉全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在一篇介绍他的先进事迹的通讯《情到深处品自高》一文中,作者写何家庆携带全家的积蓄2.7万元去西南考察魔芋种时,有这样一段话:
可是鬼使神差,先后三次,他分别到了绩溪、安庆、浙江、又转回来了。前行的脚步是那样滞重,何家庆陷入了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家庆清楚此行意味着什么:茫茫大西南,语言不通,民族习俗各异,毒蛇、恶狼出没,风霜雷电相逼,饥饿寒冷侵袭------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对家庭倍加依恋,稍一迟疑,就难以成行。在最终成行之前,他一夜辗转反侧,次日凌晨4点就起床了。从居住的四楼跑上跑下四趟,在家磨蹭了两个小时------
作者写出这些矛盾心理,不仅没有损害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而且可以使人物更加丰满可信,更加深切感人。
就是写出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只表面静止的表现一个时间点。这样,就可以动态的表现人物的性格层次。如高吉波写的《雪地里的红棉袄》: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背上,讨吃求穿,日月十分凄惶。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有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驮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阿九,咱家你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
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到写这篇文字,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坑,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得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自己疼自己。”
我没有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美国攻读博士。
“30年前,我8岁”“20年前,我18岁”“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三句话单独构成段落,既分别引出一段生活故事,又是一个珍珠链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链条上,读者更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磨难使嫂子发生的变化,嫂子的红棉袄的颜色由红而蓝而黑,暗示嫂子由少妇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写尽生活的磨难和嫂子对家庭的奉献。
综合调动多种描写手段,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特别是富有思想、情感内涵的细节进行细雕细刻,并注意人物性格多侧面、动态性的刻画,是人物形象丰满的可靠保证。
三十六计之23:意境深远,意蕴丰厚——怎样丰富
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创设意境的方法:
1.用精美的语言描绘艺术画面。
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高考作文对“有意境”的追求,始于用色彩鲜明、形象性强的词语构筑富有意蕴的画面。例如,《英雄》:
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
天边最后一抹斜辉掠过阴霾流连在垓下早已因战火而焦黑的土地上。断箭和长戈零落遍地,死亡的气息弥漫,让每一个生还的楚军将士战栗。
除了他——西楚霸王,江东项籍。
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他坚信,即使山下是淮阴侯的十万铁骑,他也能够杀出重围,再开一片天地,他坚信。回想当年少年意气,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石破天惊!巨鹿之战怒斩宋义,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叩关入秦,自号西楚霸王,封赏天下,何其壮哉!
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的是虞姬如此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
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
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不去听从那些文臣武士们的妙计。
可是他错了,横亘在面前的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乌江,而步步紧逼的是势如压城的千万铁骑。
远方的冠盖是汉王,一阵得意的欢笑震荡四野,“项王,你可知你为何败于我手?你自命天纵英才,可凭一己之力毕六国,平四海,可你错了!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并吞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席卷天下。”霸王怔怔地笑了,充满着苦涩与无奈,不知此刻,是对过分自信的怅惘,对未能听取意见的悔悟,还是那无奈的“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
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
文章开头便用“残阳、焦黑”等色彩浓艳的词语和“长戈零落、死亡的气息弥漫、楚军将士战栗”等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性的词语描写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渲染气氛,为英雄的活动铺设相得益彰的背景。人物一出场作者便为战败之际的英雄勾勒了一幅形神兼备的肖像——“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其中既有英雄失路之悲,也让读者窥见了英雄心灵深处在“相信他人还是相信自己”两者之者的矛盾。“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大处着笔,小处着墨,用虞姬自刎的画面,衬托项羽兵败垓下的悲哀。“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以如火的朝阳比喻霸王颈上喷薄的热血,突出英雄之死的壮烈;“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以茫茫大地为背景,项羽轰然而逝,悲壮之余,留下了人们对“自信与信人”这个问题的久久的思索。考生就是这样凭着精美的语言,通过几个意境深远的画面,完成了对项羽这个人物的塑造和对话题的巧妙诠释。
2.用真挚的情感丰厚画面底蕴。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显得具有内在的魅力。只有让画面的底层涌动情感的热流,文章才能焕发动人的光彩。例如,2004年高考广东考生写的《架起隔膜间的桥梁——语言》:
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
今天与母亲吵架了,我什么也没说,独自跑到海边。母亲她错了,她不该偷看我的日记。我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自小,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去与别人沟通。
我只能在自己的日记里畅想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也只能独自漫步林阴小道,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去寄托自己“雁过无痕,风吹无形”的感触。日子久了,自然而然与母亲之间的隔膜就深了。我无法了解母亲,我只能默默享受着母亲双眸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关怀,然而这一切,我却措手不及。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瘦小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的身影显得那样孤独,我的心猛地一颤。母亲的声音很柔很柔,令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但你却不会用语言跟我交流,”母亲继续说,“我在无意中看你哭泣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无从了解你,我只能用这种做法去尽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孩子,你理解吗?”我看到母亲的眼角闪动着泪光。这一份深沉的不易觉察的爱,我又懂得多少呢?我内疚。或许,母女之间的这一份情太深,但却因无法沟通而隔膜了。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放声大哭,聆听着母亲沉稳的心跳,觉得欣慰多了。于是,在那一刻,我说了很多很多,包括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态度,以及我的一切感触。面对母亲,我第一次用语言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母亲笑了,尽管那笑中还带着晶莹的泪珠,然而她却是那样令我动容,很久以来,我都没见过母亲笑得如此舒心。我感觉得到,母女之间的心贴近了,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孩子,记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试着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去与别人沟通。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不会存着什么误解,彼此之间才能相互信任。”我从心里感激母亲,她给了我人生中一笔最重要的财富。
  一阵凉风拂过我的长发,我发现周围一切是那么的安谧、幽然。泪也不知什么时候干了,我的脸上浮现了舒心的笑容。从今以后,我会努力学着去与别人沟通——用自己最熟悉但却不易表达的语言。我相信自己能行!
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画面切入,“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对美好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小作者美好的情趣,而悄然划落的泪珠,不仅极具煽情效果,而且留下了逗人的悬念。“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的画面隐含着人物的孤独和伤感,同时引出了对往事的回忆,为丰富文章的内容打开了通道。而母亲孤独的身影、温柔的声音、闪动的泪光,则使人物形神兼备,情味浓郁,为下文“我”与母亲的沟通、理解作好了情感的铺垫。结尾展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动人画面,洋溢着人物内心深处的幸福感。通篇洋溢着人物真挚朴实的情感,丰富了文章的内含。
3.用深邃的哲理升华画面思想。
艺术画面里如能融入深邃的哲思,使其闪耀理性的光彩,就能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唐代王之焕的诗《登鹳鹊楼》、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是诗的艺术境界与深刻哲理融为一体的典范之作。写高考作文也要追求诗情画意与深邃哲思的统一。例如,2004年高考四川考生写的满分作文《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文章以李白、苏轼、辛弃疾三个伟大诗人的生活与创作为基本素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诗意浓郁的艺术画面,于画面之后,安排“画外音”,点亮画面的哲思,揭示了他们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的独特精神追求,观点富有启发作用。
酿造意境的关键是艺术画面与思想情感的统一,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写作经验。高考作文准备选择散文的同学,不妨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便养成酿造意境的能力。
三十六计之24:扩张思想,积淀底蕴——怎样丰富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 “丰富”一项,提出三条要求,即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我们觉得,这三条要求的实质只有一个: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丰富文章思想内涵的方法: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要敢于超越学校的蕃篱,大胆聚焦社会,深入人间正道,使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渗透着对社会、对人生的深邃的思考,显现出强烈的社会意识,使生命具有巨大的张力。如方可成同学面“墙”而思,大气氤氲:
事实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墙,或将自身分割,或与其它民族隔开,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表明:这些形式各异的墙最终都将被拆除,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墙的世界。(《墙●民族●世界》)
小作者从实体的“墙”想到分隔民族的心灵之墙,社会之墙,想到柏林墙,朝韩的三八线,还有巴以间的墙,中国和日、美之间的墙。他提出:“这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同民族间的‘墙’,终将在趋于大同的世界里消失。”敏锐的触角,深邃的洞察,使文章承载强烈的社会意识,具有厚实的质感。
聚焦社会,能使文章承载着深沉的思想。而审视生命,解读生命负载的使命,便又会使自己体悟生命之价值,继而激发生命的张力,内化强烈的生命意识。习作《战胜脆弱》,写自己考试前四门考得如此糟糕,顿感“镜中的那张脸已变得那样模糊了”,此时,“十一点半,一个黑色的十一点半。”小作者审视生命,心灵一阵震颤,想到自己不气馁而险胜的篮球赛,想到屡仆屡起的拿破伦,内心世界一阵剧烈的裂变,于是:
我抬起头,怎么还是十一点半?哦,该换电池了。我突然发现那秒针仍在倔强地跳动。时间,永不止步,永不言败。伯格森说:“生命在时时的变化中,即在时时的创造中。”一次失败,不会改变创造生命的勇气,对,我战胜脆弱,选择了坚强,起来,走上下一个起点。
面对失败,小作者没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也没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自慰,有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执着,此执着的人生理念给予读者以深沉的思考。
考生审视生活,应具有理性的思考,透析生活表象,发扬其潜涵的精神内核,发掘出生活丰富而深邃的内涵。惟有如此,才能使思维纵深运作,显现出纵深性与宽广性,使文章具有透视生活深层内核的价值。
理性审视生活,便会发掘生活的意义,体悟生活的内质,面对黄叶纷落、雪野消失、太阳隐退的景象,一学生却能捕捉生活的另一片亮丽的景色,他写道:
当葱绿的叶子逐渐变黄,纷纷飘落时,我们却收获了累累的果实;当洁白美丽的雪野悄然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一轮辉煌的太阳隐退后,我们却欣赏到了充满诗意的月亮。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如果没有失去,我们就不可能有新的收获。
审视生活,而继以理性的思考、领悟与解读生活内涵,透析其潜载的“定律”。这是思维的拓展,更是思维的深掘。
理性透析生活,便会发掘生活所折射的生命内核。如,2005年高考河北考生写的满分作文《百味人生》中写的:
三毛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美丽的人生。海明威随着一声枪响,永远睡去。海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从容地躺在了冰冷的铁轨上。他们都是热爱生命的精灵,他们的死出人意料,令人震惊,如此珍爱生命的人又为什么要过早地将生命送给死亡呢?细想他们的魂归,也在情理之中。他们都曾用热情的语言讲述生命的美丽,而当他们发现自己寻求的理想与信念如风般隐退时,死亡便成为必然的归宿,他们是用肉体的消亡来维护信仰的永恒与灵魂的纯洁。
考生从哲学的角度对生命的价值进行理性的思辨,透过生命生死的表象,探索生命的存在和消亡的价值,思考深刻,见解独到:不盲目地否定自杀这种结束生命的消极方式,而认为他们是用肉体的消亡来维护信仰的永恒与灵魂的纯洁。
用心感受体味生活,便会解读生活潜涵的丰富情感,便会捕捉生活所折射的人生哲理。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世界之纵览,人情之洞察,便是心之感受,心之体味。
心灵体味,即为味“情”。平凡的生活表象,潜载着丰富的情感特质。感受之,解读之,便会使文章具有撼人的艺术力度。刘万东同学写的《父亲的洗发水》,写自己寒假回家,每个月只用碱粉洗一次头的父亲,破例买了一瓶“海飞丝”。大年三十,“我”一洗,却发现它是假的。初十“我”要走了,“我”说“可能暑假不回来。”文章接着写道:
不能回来就算了,学习要紧。”母亲从围裙下拿出那瓶“海飞丝”,本来这些洗发水,你爸是买来留给你暑假用的,既然你不回来了,就带到学校去吧。”
我鼻子一下子就酸了,忙接过洗发水,走出老远,才敢回过脸来。鞭炮还在响,泪眼朦胧中,我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在焰火的映衬下,已经凝成了一片永恒的召唤。
一瓶假的“海飞丝”,小小的物象,濡染了父亲真挚的情感。小作者用心感受之,解读其负载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父爱:对儿子的守望,对儿子永恒的召唤。“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之捕捉,撞击读者心扉,文章亦显其厚实凝重。
心灵体味,又为味“理”,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如,2005年高考中吉林考生写的《找准位置,创新价值》中写的:
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或者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欢笑,或者在废品收购站里哭泣,或者早已被放在博物馆展台上骄傲。它们在不同的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要做一个在废品中哭泣的锈迹斑斑的螺丝钉,还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发光热,创价值?我相信每一个有志青年都会毅然选择后者。我们都想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热情打造自己的灿烂明天;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汗水铸造属于自己的未来;用自己的辛勤,自己的劳动灌溉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考生由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的处境与态度展开对人生的联想,使文章闪烁出用热情打造自己灿烂明天的理性之光。
作家毛志成认为:中学生写文章要眼大,“眼大是指阅读视野大,有较多的阅读量(《我的写作窍门》)。”广泛涉猎,为我所用,显现出厚实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让文章散发历史文化云烟气息,这也是厚实文章质感的蹊径之一。
让文章显现厚实的文化底蕴,善于进行历史的审视与观照,善于吸纳丰富的文化素养,使文章有着深重的文化色彩。如习作《美鹿和沉船》中写道:
余秋雨所醉心的是秋风扫地,寒鸦飞过,百草凋零,一派霜冷长河的景象;凡高所描绘的是灿烂的、热烈的,即便到了最后凡高还紧紧抓住行将远去的夕阳里的向日葵的油黄;瓦兹所展示的是地球上着装希腊服饰的雅典少女的弹着只有一根琴弦的悲壮与凄凉,哪一个更美呢?
小作者从著名的作家、画家、音乐家所醉心的艺术起笔诠释自己的生活理念,显现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显其博学的风采,似学者在演说,似哲人在讲学,予读者以广阔的视野与深邃的思考。
三十六计之25: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有文采
词句是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要使文章有文采必须下功夫润饰词句。
1.巧施粉黛,词句靓丽
词句是构成篇章的基本语言单位,篇章的文采靠具体的词句来体现。因此,在高考作文中,对文采的追求,首先表现为对词句的修饰,考生要善于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为语句添光增彩。
①绘色。语言要有穿透力,要有视觉效果。即语言形象生动,叙事写人,要避免使用抽象的字眼,尽量选用图画般鲜明的词句。例如,“她眼睛很美”,就很抽象。而如果添加上绘色的形容词,写成“她的眼睛碧蓝,闪动着明亮的眸子,甜甜地望着我”就形象多了。又如,“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就像很好的事情再作改动”,就比较抽象。而莎士比亚写成“替精炼的黄金镀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洒在紫萝兰上”就是色彩鲜明的图画。高考作文也可以用绘色的方法,使语言形象化。
例如,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爷爷和奶奶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密密的枫竹林里,红嘴玉轻轻地歌唱,紧靠竹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一般蓝幽幽的雾……竹林那边,桂花正浓…… (《爷爷奶奶的秋山情节》)
这段景物描写十分注意绘画美,考生巧妙地调配颜色,细腻地描绘秋景,文章意境优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写木楼作者用“湖蓝湖蓝”来形容,写“枫牙岭”用“幽蓝幽蓝”来描绘,虽然同是蓝色,但有深浅之别。枫叶是红的,红嘴玉的嘴是红的,“山雾”是乳白色的,“雾气”是蓝蓝的……这是明写事物的颜色。“枫竹林”“羽毛”“山塘”“小路”“草丛”“桂花”等,让读者调动生活经验去联想,这是暗写颜色。明暗交错,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好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秋景图,多么令人神往啊!
②绘态。静与动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我们写文章要善于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准确地描写出事物的存在状态。
例如,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苹果,也是那么鲜艳,那么逗人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峻青《秋色赋》)
例如,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而山是沉稳的,山有山的威严,看着那河流上的水花,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他们要担负着树林、草儿和小鸟甚至人类的生命。}

高贵。世上有好多东西不是以此为评价美丑善恶的标准。因此,我选择她最珍贵是出乎你们意料的,但是只要你们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这是情理之中的。所以,你们要以此为教训,好好静思一下,为你们的前程着想。”
言罢,女神吮吸了泪珠,踏着七色彩云,哼着轻绵绵的谣,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考生采用对话形式,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雨珠、露珠、泪珠的特点。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泪珠象征着现代社会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兢兢业业工作,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一类人。灿烂的思想、精巧的构思将这篇作文送入了满分的开堂。
高考作文提倡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但如果考生能对朴实的生活情感进行升华、提纯,让情感的热流中闪耀出高尚的理性之光,达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无疑把文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如张正直的散文《永不贬值的财富》是怎样升华朴素情感的。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16岁的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旮旯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 。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一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瞎婆婆那脸刀痕似的皱纹,干瘪的眼睛,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瞎眼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呀------“怎么,你嫌少?”瞎眼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着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眼婆婆那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在是普通的一元钱,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感情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摘自《少年文汇》2006年3期)
作者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流里,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元钱”的故事,抒真情,写实感,为文章的成功奠定材料与情感基础。立意“小中见大”,就是善于对生活小事进行“提纯”,对朴实的情感进行升华,在情感的热流里植入高尚的理性之光,达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将文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作者对瞎婆婆那一元钱的价值进行升华、提纯,让读者从老人热诚的资助行为中,看到了一颗真诚的爱心,受到了理性的启迪,给文章注入了指导人生方向的思想内涵。
3.唱响时代新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要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表现现实生活,突出时代精神,升华文章主题。
一是弘扬时代精神。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并明确为“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在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过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看,这将成为未来几年高考作文的热点之一。
二是写时代新人。近两年央视一套推出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在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是时代新人的杰出代表,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作文的新素材。
参加高考的同学,有必要选择一些人物进行对应的话题训练。例如:
[事 迹]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推荐词]他是一个真正的无私者,真正的忘我者,他把爱传递给别人,不计较别人的回馈,这是他精神富足之处。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适合话题]①爱心的份量②笑对生活③奉献者之歌④爱心与和谐
带着妹妹上大学:洪战辉
[事迹]他是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3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整整12年!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推荐词]他在苦难中表现出坚强,在冷漠中执着于善良,他用实践证明,再草根的人生命也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
[适合话题]①自强自立②苦难是财富③生活的磨难④成长与挫折
36计之15:情满青山,意溢碧海——感情真挚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显得具有内在的魅力。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做基础,无论怎样的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现在高考作文要求“感情真挚”,而不少考生还在那里“为赋新词强说愁”,因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而失分。
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
1.生活写真。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学作文报>>题词》)。这种实话实说,用朴实本分的情感,使读者流下激动、心酸泪水的写法,就是生活写真法。文章有了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富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如,习作《铭记父爱》一文,开头充满深情地写到:
“生活的重担压弯的父亲的脊梁,但没有压弯父亲的信念;生活的苦难染白了父亲的双鬓,但父亲那颗跳动的心依然鲜红。为了生活父亲仍然整天忙碌着。”
考生从父亲弯了的脊梁、花白的鬓影里体察到了生活的重压和苦难,理解了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下岗后的苦衷和埋在心底的对生活的热望,字里行间,既有对生活重压下艰难度日的父亲的理解,也有对父亲顽强支撑家庭困境的礼赞,从而奠定了全文深沉的情感基调。文中写自己落榜的痛苦, “心头的那些酸楚扩散开来,弥漫全身,我的心在颤抖,在呻吟”。写至父亲为了给“我”凑齐千元的补习费,竟卖掉了家里的唯一的耕牛,考生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用抒情笔调写到:
“我模糊的泪眼,望着父亲那被生活重负压弯的腰,忽然觉得他很像一座桥,我和弟弟踩着他,走过风浪,走过坎坷,走过蹉跎的岁月,走向成功的明天……”
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生活,朴实而真切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评卷老师的心,一举获得了满分。
2. 细节传神。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
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例如,刘卫的《回家》写少年海子在距家20余里的一所中学读书,为了节省每趟8分的车票钱,每周都跑着回家。甚至为了不磨破鞋子,光着脚跑着回家。
“地冻天寒,娘老远的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娘愣住了。海子看着爹娘,怯生生的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娘猛的搂住了海子,紧紧地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外,外面很冷,爹站在院子里一动不动。”
这段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在冰天雪地里,跳动着的热气腾腾的赤子之心。时间、空间、严寒、贫苦都不能阻隔海子对老家、慈母的思念和向往,裹一身严寒的海子,血管里奔流着亲情的热血。搂着海子流泪的母亲,兀立寒风的父亲,心中同样翻腾着亲情的波涛,其中却有阵阵的剧痛和丝丝缕缕的辛酸掠过。
海子长大了,成了一名警官,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宁,他很少回家。在文章结尾处,作者又按排了一个细节描写:
“后来,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走在最前面的海子受到了重伤,当时就有些不行了。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月没回家,……’说完说真的不行了。”
“我想回家,看我娘” 海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老家、慈母的殷殷呼唤,是英雄内心世界情感与理智的统一。这个细节,写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舍生忘死的英雄埋藏在心底的对慈母的深情的眷恋,这种美好的情操,也使海子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3.渲染氛围。生活中的一些寻常琐事,从选材“新”这个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果考生能够对其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伊始,就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则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如,习作《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一开始就渲染一种隐隐的悲切气氛:
“无法忘记那个秋天的黄昏。
秋风吹过,略有一些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扬。望着这一切,我只有默默的流泪,这一切都是我亲手造成的。”
作文的中段,当我失去朋友“悻悻而归”时:
“我无言,伫立在风中,随着飘零的树叶一同无奈。这原本伤感的季节,让我渲染得更加伤感,无奈,无奈------”
考生以萧瑟悲切的秋日气氛做背景,不断地倾诉着自己对朋友的“愧疚”以及意欲忏悔而又无法忏悔的“无奈”,情融于景,情融于事,流利自然中却不断折射着几许凝重,缕缕愁绪。
最后,作者走进了神圣的考场,仍然要“写下这个无法让我忘记的过错”,仍然要一呼三叹的鞭挞自己,“当我一次次的忆及往事,我无法把你的身影抹去;当我夜半醒来,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当我远远的看见你,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和你打个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我自己。”
如此反复的心灵叩问,仿佛为前面铺就的愧疚气氛泼洒着情感的浓墨,一个充满负疚感的孩子的忏悔镜头,更加栩栩如生的浮现在眼前,歉恭、诚恳、真诚。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
这发自肺腑的深情呼唤,圣洁无邪,浓烈的情感气氛,令人黯然伤神,有谁能不为这位考生的纯真善良而喟然叹息。
除了学习一些写作手法之外,还要大胆的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擦亮尘封的眼睛,观察高山流水,感知风花雪月,体验世态炎凉,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采撷真情的花朵,如此,才能在高考中写出光彩照人的篇章。
36计之16:找动情物,抓动情点——感情真挚
高考作文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要学会观察、体味生活,找生活中的“动情物”,抓情感的“触发点”。
考生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生活中蕴蓄着真挚情感的实物载体:它可以是长江、黄河,太行、昆仑;可以是故宫、长城,敦煌、龙门;也可以是小巧的文具盒、精致的书签;抑或只是一片枫叶,一张旧照片,只要能引发情感的波澜,都可以之为媒,谱写华章。例如,2005年高考海南考生写的《日记本里的康乃馨》:
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课间经常听到同学们在讨论着送什么礼物给自己的母亲。我也想了好久,还是未能决定下来。买一只皮包?母亲一辈子和黄土打交道,根本就用不上;买一只发夹?可惜母亲没有留长头发。最终还是决定买一枝康乃馨送给母亲,这样既经济又更显得时尚。我想,母亲看到我的礼物,一定会很开心的。我开始为自己的想法而兴奋不已。
母亲节那天,我去学校附近的花店,精心挑选了一枝最好看的康乃馨,并嘱咐店主帮我包装更细致些。
我捧着花,急忙跑去车站等车。为了避免别人笑话,我把花放进了书包里,并小心翼翼地抱在怀中。
车在乡村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不停地颠簸,我靠着窗,看着远处从小户人家升起的缕缕炊烟,心中不禁又想起母亲,今天是母亲的节日,她此刻会在做什么呢?待会儿把花给她,她一定会高兴得笑成什么样子了。
车在村头便停下了,我急忙跳下车,急奔回家。此时已近黄昏,刚好我在村道上碰上挑着一担沉重的稻草的母亲。看到我她显得很兴奋:“你回来了!”看着她艰难地挑着一担稻草,我心里酸酸的。今天是她的节日啊,她依然这么辛苦,就算是我把花店的花全部买下来送给她,母亲也是受之无愧啊!
晚饭过后,我迫不及待地从书包里取出那枝花,拿到母亲面前,并大声地说:“妈,节日快乐!”母亲先是一愣,然后便微微一笑,紧接着便显出一点愠色。我想,母亲应该感到幸福才对啊,怎么会……
母亲没有接我手中的康乃馨,而是稍稍生气地对我说:“你大老远坐车回家浪费钱不说,还买这东西干嘛,咱家不兴这个,只要你有出息,妈每天都像过节。”
我张开嘴正想解释什么,不过终究没有说出口,只是委屈地低下了头。原本想给母亲一个惊喜,想不到却反而让母亲为我生气担忧。但我不怪母亲。
我默默地走进里屋,把花轻轻地夹在我的日记本里。也许别人给母亲送康乃馨是一种温暖,而我送康乃馨给母亲却是一种不成熟。
“康乃馨”是爱心的象征,是考生纯洁美好思想品格的外化,而母亲面对美丽的“康乃馨”表现出的复杂感情,则显示她对女儿纯朴和真挚的爱心。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是个充满哲思的话题,聪明的考生却能以一束“康乃馨”为线索将其化解在有深刻意蕴的故事之中。这束“康乃馨”凝聚着“我”对母亲真挚的爱,是花季少年纯洁爱心的象征,但长年生活在劳累、艰辛之中母亲,只怀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女儿能够走出自己这样生活的阴影,能够在学业上有进步。因此,面对女儿的“康乃馨”,她先是“一愣”,然后“微微一笑”,紧接着显出“一点愠色”。这个前后矛盾的神情描写,昭示了母亲对女儿突然离校回家的惊讶、对母女孝心的领受、要求女儿以学业为重而不必惦记自己的宽厚情怀。这种复杂的情感集中体现了母亲对“我”爱的极致。这种深沉的母爱,连考生本人也感到有点“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来,谁又能说没有不合情理呢?
人的情感虽然是一种意识活动,但情感的活动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刺激,也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大多与一定的人、事、物相关,特别是某种强烈的情感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触发点”,它可能是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可能是突然出现的一个人或物,也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等等。考生要善于抓住这些触发情感波澜的“点”,以之为媒,掀起文章的情感波涛。例如,习作《 最美妙的一瞬》。
涛生下来就是一个瞎子。开始父母还抱着能治好的希望,把他留下来。可是当他们听医生说治那双眼睛起码要5万元,而且没有把握治好时,父母彻底失望了……
于是他们把涛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后来涛才知道那是一个城市的火车站。那时,他才6岁,又是冬天,虽然母亲已经把最厚的棉衣给他穿上,可他还是觉得冷。他哇哇地哭喊:“我要爸爸,我要妈妈……”可是爸妈没有来,嫌他是个瞎子,不要他了。后来,一双粗糙的大手拉起他那冰凉的小手,一直拉着他走进一个温暖的地方。那个人说:“这就是我的家,以后也就是你的家了。”
那个人让他喊“叔叔”,一点一点地让他熟悉这个家,告诉他床在哪里,火炉在哪里。叔叔把这些地方要迈的步数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讲,直到他记熟。
他慢慢地长大,在叔叔的关心和照顾下,除了眼睛依然看不见,其他
部位都很健康。他曾经问过叔叔,他长得什么样子,叔叔说长得很好看,很像电视里的小帅哥。“我要是能看见该有多好啊!”叔叔听后,用那又粗糙的大手抚摸着他的脸,怜爱地说:“你不是听医生说,5万元就能治好你的眼睛吗?我正在努力地挣,不管治好治不好,我一定要试试。”躺在叔叔的怀里,泪水从他那黑暗的眼里流出来,热辣辣的……
终于有一天,叔叔兴奋地告诉他,攒够了5万元,并激动地拉着他的手到医院,然后他被推进了手术室。
七天后,当医生准备拆他眼睛上的绷带时,叔叔突然止住医生,叔叔说:“涛啊,如果你突然看到世界和你想象中的世界不是一个样子,或者你还是什么也看不见,你会失望吗?”涛说他不会,叔叔又说,那我就放心了。
涛紧紧攥着叔叔那双粗糙的大手,其实他心里极度紧张。医生小心地一层又一层地拆着,涛的心一下比一下跳得猛。当医生把最后一层拆掉时,他仍然害怕地闭着眼睛,但他似乎感觉到那种除了黑之外的东西,他期待着那最美妙的一瞬间。他慢慢地睁开眼睛,他首先看到周围有许多人,可那些人的脸上都挂着泪。他一侧头,不禁惊呆了,他的身边竟坐着一个眼睛深深凹下去的瞎子,他顺着自己的胳膊一直往下望,发现自己正紧紧地攥着瞎子那双粗糙的大手……
“最美好的瞬间”是小作者精心抓拍一个“情感触发点”,极具思想和艺术的内涵:这个瞬间,使在黑暗中摸索多年的涛见到了光明,是涛人生春天的起点。这个瞬间,也展示了眼前一片黑暗的“叔叔”光明灿烂的内心世界。这个光明的瞬间,是“叔叔”在无数个黑暗的日夜里奋斗的泪泉的结晶。小作者精心打造的“最美好的瞬间”里放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必将照亮读者的心扉。
36计之17:写人叙事,情动辞发——感情真挚
刘勰在《文心雕龙》主张“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也就是说作者要在情感化氛围中写作,让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花,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这样,有真情,有文采,有创新的文章就会应运而生。
1.融真情于叙事。即将真挚的情感融入到娓娓道来的叙写之中,使叙述的过程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如取材一位中学女孩与继母关系的高考金牌作文《花开花又谢》:
每一花里都藏着一个灵魂,它代表着信任,它需要用不绝的耐心和爱来浇灌……
“妈!”我又一次在梦中哭醒,望着窗台上那黑黑的相框里妈妈温柔的笑脸,仿佛她还在我身边,为我赶蚊子,为我煮早餐,陪我苦读至深夜,而不是去了那遥不及的天国……
我起身到阳台上给那盆栀子花浇了点儿水,望着洁白的花朵,就像看到了妈妈洁白的脸。妈!在天国飞累了就到这花瓣上歇一歇吧,这里永远是您可以栖息的地方!
一声梦中的哭,三个妈妈呵护的画面,恰如其分地完成了背景情节的交代。接着,作者就迅速将重点镜头转向这盆栀子花。用语简捷,笔调质朴,但情感的含量却相当丰富的。一种孤独与凄凉,一种仿佛被泪水涂染着的无助,在花与妈妈的迷离的叙述中表现出了悲怆的美。“在天国飞累了,就到这花瓣上歇一歇”这一句,作者更是用隐隐的曲笔,巧妙婉约的借物抒情,写尽了一个女孩丧母之痛和苦楚难言的思念,使一种淡淡的哀愁闪烁在字里行间。在把情感推向高峰的同时,也为后面情节的转折进行了有力的反衬。
“姣姣,快!叫张阿姨!”望着爸爸显得衰老的脸庞,看着旁边那个感觉很“贤惠”的张阿姨,我立即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天!我感到一种背叛的苦涩的液体流出了眼眶。我僵硬地走到阳台,抱起了那盆栀子花,转身进了我的小屋,任凭他们怎样叫也不出来。肩头娇弱的栀子花,因了一天的没浇水而显得蔫蔫的。我感到心中那朵信任的花也逐渐枯萎了……
从此,那位“张阿姨”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不论我愿意不愿意,妈成了我的“妈妈”,但我从来未和她说过一句话,与父亲也好像是陌路人。那个“张阿姨”也为我赶蚊子,也为我煮早餐,也陪我苦读到深夜——在隔壁。但这些在我眼里,都只是虚伪。嗤,还是想占据妈妈的位置!我心中满是愤恨。窗台上的栀子花,因我的无心照料已经快要枯死了,而我的心随着关闭了。
父亲准备续弦,极大地伤害了主人公。过了门的“张阿姨”怎么也得不到这位女孩的认同,而张阿姨对我与妈妈一模一样的做法,不仅形成了前后文的绵密的对应,表现了这位女人的善良,也为情节的再次转折提供了性格依据,铺下了合理承接的伏笔。
然而“栀子花”的“逐渐的枯萎”,“栀子花”“已经快要死”的描写,却是这两段中情感抒发的最浓郁所在,是使一系列寻常生活琐事闪射出诗意光芒的源泉所在,作者构思的匠心所在。
日子还是这样一天天的过。有时站在门外,听到家里混合着男声女声的笑声,恍如妈妈还活着,而父亲那终日不展的愁容也似乎消失不见了,心中的恨好像渐渐消失了些。那天我回来推天小屋门,正见张阿姨擦拭母亲的相框,仔仔细细的,那盆我以为已经死了的栀子花也浇了水,柔柔的亮亮的。一转身,她便看到站在门边的我,看着她尴尬的神情与若有期待的眸光,我微润着眼,笑着叫了声:“张阿姨!”而她潸然,我,终于还是哭了。
愁容渐渐舒展的父亲,“张阿姨”“擦拭母亲的相框”的细节,同样是生活中的寻常琐事,但却是造成主人公认知变化的两个互动因素,“栀子花”则是故事在进进退退中最终走向圆满的美妙的喻体。浇了水的“栀子花”已经是“柔柔亮亮的”了,于是,在这种氛围中,“她,潸然”,“我,终于还是哭了”。始终以一盆栀子花沟通脉络,贯串前后,映衬主人公爱憎的起起落落,寻常琐事的带情化的叙述烘染,昭示的乃是一种理解与和睦所造就的生命的升华。
栀子花活过来了,我们一家三口现在也相处融洽,信任的花朵在爱与耐心浇灌下重新绽放。花落无声,花开也无声,只有那淡淡的香气依旧香着我的肺腑,充满我的胸臆……
在寻常琐事中的托物寓情、写景映情这类技巧并不是太难掌握。中学生需要具备这种意识并能在临场发挥中自觉运用,这对于获得高分意义重大。
就是在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的描写中融入真挚的情感。请看高考金牌作文《山中的雾好大》带情化的描写打动评卷老师的。
文章开头以一种略显惆怅的笔调展开对人物的描写:
“眉儿,眉儿,你的事咋样……”母亲的话还未说完,就感到胸口一阵憋闷,不由得剧烈地咳起来。眉儿低下头,眼睛里神色黯淡,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拭净的泪珠儿。“娘……”眉儿轻轻地咬了咬下嘴唇,露出一排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这事您别瞎操心了,我自己心里清楚。”娘点点头,一副如获重释的样子,然后轻轻地叮嘱了眉儿一会儿,使又睡去了。听着娘打起了呼噜声,眉儿蹑手蹑脚下了炕,轻轻地关上了门去了。
制造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悬念之后,作者将眉儿带到了一条极易撩人情思的山间小路:
小路上,到处开满红红黄黄的野花,路旁不时飞过一只只小麻雀或百灵类的鸟儿,叫声是那样的婉转而悠长。要在往年,眉儿一定会采一大堆野花,别在自己的头上,胸上,再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蹲在水边一照,然后用手掩住红了笑脸背过身去,再抬头望望天上的云雀,生怕别人看见了似的。
然而现在,眉儿一边抓着一把野花,一边向空中抛去。泪,流成一条条小溪,黑黑的眸子绝望地望着山间的空谷。“娘——”,眉儿长喊了一声,“娘——”眉儿又喊了一声。
对当年充满着幸福感的细腻描写,山乡少女顾影自怜的娇美细节,今昔迥异的巨大的心理对极,流成小溪的泪,绝望的眸子,作者可以说是一笔一笔地渲染着情感的浓度。而眉儿“娘——”、“娘——”的一声又一声的长喊,更是平中见奇,似拙实妙,宛然两块逼人腑脏的大泼墨,将一位贫家姑娘的凄楚、郁闷、愁肠百结展示得淋漓尽致。当然,也使悬念得以强化。这时,作者才真正亮了底:
现在眉儿已经下定决心了。她用颤抖的手从怀里摸出了一张大红的帖子,她张开又细细的看了看,上面几行醒目大字再次映入眼帘:“你已被本院录取,请于X X年X X月X X日来本校报到”;眉儿合上了贴子,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烫金字“北京XX大学通知书”。她再次轻轻的摸了摸通知书的封面,然后猛猛地把手中的通知书向山谷中一抛,通知书在空中旋了好几个圈儿然后慢慢地飘离了她的视线。“啊!我的梦,我的大学梦,你将飘向何方?”眉儿自言自语道。然后她抬起头,向熟悉的小路走去。山中的雾好大啊!
原来,眉儿抛到山谷的是大学录取通知书。眉儿“猛猛”的一抛,通知书慢慢地旋了好几个圈儿后的远去,有力地外化了眉儿的酸苦之情,也写尽了她无奈中的决断。随之,“山中的雾好大啊!”一句恰到好处的景物点染,与眉儿此时此刻的心理得到了天衣无缝的契合。接着是:
眼前的小屋近了,更近了,眉儿知道那是她的小屋,在那里有她疾病缠身急需治疗的妈妈。她推开门进去,“回来了,你的通知书呢,接到了没有?”眉儿避开了母亲灼热而焦急的双眼,咬了咬嘴唇说:“娘,我没有被录取!”泪再一次从她的脸上流下来。
写到这里,本可以结束了,而作者却又在结尾处另起一行推出这样一句:
这一笔,可以说是极成功的一笔。景物的再次点染不仅起了前后关照之效,更主要的是进一步托起了全文的苦涩基调和暗淡色彩,在象征这位善良少女命运多舛的同时,也不免会在阅读者心幕笼罩一缕惆怅,勾起百般怜悯。
真切感受自己生活的周边,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将饱满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是达到感情真挚最好的方法。
36计之18:重视形式,突出特征——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作文题本身的文体要求。例如2005年高考中重庆卷小作文,要求考生以“筷子”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如果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便不符合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近几年高考作文由“文体不限”改为“文体自选”。这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施展写作才能。也考生一旦选定某种文体,作文就要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阅卷老师也就用这种文体的基本写法来审视你的文章。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将“符合文体要求”由“表达”项的第四位,提升到第一位,可见高考评卷强化了对文体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适应这个要求,写出符合要求的文体呢?
1.辨明特点,符合规范
(1)文体不同,结构样式不同。
记叙文(包括叙事散文、小说 、通讯、报告文学、日记、寓言等):以写人记事为主,多有故事情节,结构由开端、发展、结局、高潮、尾声组成,要求有清晰的线索。
议论文(包括说理散文、随笔、杂文、生活评论等):以阐述事理为主,多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结构多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安排。
书信、访谈录、病例报告、调查报告、求职书等是实用性的文体,要注意其格式特点。
(2)文体不同,思维方式不同。
记叙文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想像性和情感性。思维的起点是形象(原生态的生活),特别注意用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进行思维。
如,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中记载当时著名的说书艺人柳敬亭说《武松打虎》,有这样一个片断:
“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地一声吼,店中空缸瓮皆嗡嗡有声。”
一个细节活化了武松的个性和精神。我们选择形象思维的材料,就要选择这类材料,因为它是感性的、形象的,有表现力的。
议论文以抽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具有概括性、严密性,思维的起点是概念,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达到对规律性的认识。
如林默涵的《说“小”》中有这样一段:
一个人有一点小错误,本来也不算怎么严重的,可是,如果你轻视这些小错误,对别人的好意批语不肯虚心接受、及时改正,却固执地坚持错误,让它发展下去,那就危险了。造成使自己和事业覆亡的大错误,也许就是由当初不被重视小错误开始的。
这是段典型的议论文字,作者采用了以退为进的说理方式。先说小错误,并不算太严重,再用假设的方式,并以之为基点进行推理,让人们看到了轻视“小”的危害性,极具说服力。
(3)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如《父爱昼无眼》中的一段:
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给一具肥硕的身体刚柔并济的运作。与雪浴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的叫出来,惊得所有的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同学。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和你的同学看见,叫你没面子,哪料到这么巧……
这段叙述兼用了白描的手法。下岗的父亲为儿子的学费,夜间到浴池替人擦背。作者于带情化的叙述和描写中,显示了父亲的勤劳、纯朴和对儿子的挚爱。写人叙事就应该如此,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不能离开社会生活生动可感画面的显示。
议论文多采用议论、说明、记叙的表达方式。例如:
人追求坚韧的品格,它让我无畏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它让我在一次次挫折之后仍是不屈不挠;它让我的心灵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却仍能为新的向往而努力奋斗。因为只有在拥有坚韧的品格之后,才能具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后,我才能正视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去争取下一次成功,而不是在失败后一蹶不振,永远陷于失败的泥淖中再无翻身之地。
这段文字是议论,因为作者在表达一种观点,尽管观点的表达还比较粗糙,只是简单地阐明“我”怎样追求坚韧的品格。
议论文中用概括叙述的方式转述论据是为说理服务的,应该尽量简洁,不可用细致的叙述甚至描写冲淡说理。
2.避免误区,突出特征
(1)避免多体合一的“杂文”。“文体自选”给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选择的前提是自己熟悉的文体。考场上一旦选定了一种文体,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来写作,并能突出这种文体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避免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片断堆砌到一篇文章中,这种文章往往被判为“不符合文体要求”。请看下面的例文片断:
地 点:山东阳谷县井阳岗虎家坡会议厅
参加会议者:虎大王,熊猫、娃娃鱼等动物代表,人类代表。
象博士:请大家安静!今天召开大会,主要是讨论我们动物界怎样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问题。请大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虎大王:我认为,如果人类想和我们动物界和平相处,他们首先要深刻反思检讨自己,他们的所作所为,无疑是破坏了前些年签订的《和平共处条约》。
这次会议论正在进行中,我们不妨自己反思一下人类的罪过吧!
看看天空吧!天早已不是那个明净如冼的蓝天了。它整天哭丧着脸,因为人类把无穷无尽的黑烟、废气释放到了空中。损坏了它健康的面容……
作者选定的文体是“会议纪要”,前半部分基本符合要求,先交代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者、主持者,接着转述会议进程。可惜,作者没有沿着记述会议内容的思路写下去,而是中途改变了方向,大书特书人类破坏自然和谐的情况,这不仅偏离了记述会议内容的任务,而且造成了“文体”的错杂,写了一篇“四不像”的文章。
(2)避免形式不合文体要求。有的考生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全,没有精细的描写;写议论文,“观点”+“例子”,缺少“分析论证”这个关键环节;写戏剧,不组织戏剧冲突,不通过人物的对话推动剧情发展,而代之以大段的记叙,描写;写日记一段下来,不注明时间、天气等情况;写书信开头没有问候语,结尾没有祝福语、署名、日期;写小小说人物形象不突出,不会“尺水兴波”之法等。这些在高考作文中,都会因为“不合文体要求”而被扣分。
(3)避免文白夹杂。在语言的模式的选择上,高考作文不排斥文言文,但倡导以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反对文白夹杂现象。最后,建议考生认真研读几篇有典型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强化自己对不同文体的特征的认识,以增强文体意识。
最后,建议考生认真研读几篇有典型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强化自己对不同文体的特征的认识,以增强文体意识。
36计之19:感悟宜深,细节要精——怎样深刻
高考记叙文要达到深刻的要求,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即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视野中的小角度,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能够“袖里藏乾坤,沙中显世界”。
1. 选材要小。就是小处落笔,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写记叙文,从撼动
过自己灵魂的小事入手,显示人间大爱,提纯理性精华;写议论文,从身边琐事着笔,折射时代面貌,揭示生活本质:此所谓“盆山蕴秀,寸草涵奇”。
例如,习作《一张贺卡》:
我时常觉得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我,目光里充满着疑问、委屈和失望。我按捺住灵魂深处的不安四处搜寻,才觉察到这是自己心中不可原谅的悔意------
那是初中时的事情,我没有忘记。那天傍晚,兴致勃勃的我在台灯下展开一卷纸,开始做我的美术作业-------一张贺卡。这个手工作业第二天就要上交的。我把纸剪好,用小刀小心地刻出一个小窗,再与底纸粘在一起,贺卡的雏形便完成了。我特意挑选了一些有趣的图画,用彩笔细心地画在小窗下的纸上,接着又粘上几片羽毛和小干树叶。“嘿!真漂亮。”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脑袋探了过来。她是李老师的女儿,叫小雪,就住邻院,一个挺惹人喜爱的小女孩。“漂亮吧,你小哥做的,哪有不漂亮的?”我一面涂着颜色,一面不失时机地向她吹嘘。“嗯,”羊角辫晃了晃,她仰起脸,一双大眼睛星星似的眨呀眨的,“把它送给我好吗,小哥?”她乞求似的问我。我用手拍拍那羊角辫的小脑袋:“等明天老师检查完就给你,可你拿什么来谢谢我呀?”我开玩笑似的问她。“我把我种的花送你一盆好吗?”她的眼里闪着一种欢乐的光芒,“我的花最漂亮了,真的!”“行!”我又低头做我的活了。第二天我的卡片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高兴的我转手就把它送给了一位索要的好友。放学后,我哼着歌回到家,看见小雪正捧着一盆花儿坐在台阶上等我。我脑袋“嗡”地变大了,没有想到小雪当了真!我忘了当时怎样对她解释的了,只知道小雪充满希望的眼睛刹时被疑问、委屈和失望代替,变得黯淡了。她把那盆花轻轻放在台阶上,转身离开了。我望着她的背影,觉得那晃动的小影子正慢慢变得高大清晰起来,而自己在门灯的照射下却显得那么渺小、狼狈。后来我又精心制作一个卡片给了她,但这一点弥补不了我的错误。
我至今仍忘不了那双黑亮的眼睛。在现在甚至以后的生活中,那双眼睛将一直鞭策着我,使我明白如何做人。如何真诚地对待别人。
作者以“一张贺卡”为基本素材,以精细的笔触,新巧的构思,展开对“真诚”这个千年不变的话题的的追寻,表现出可贵的自省意识。文中无遮拦的心灵裸露,彻底的心灵拷问,显示了小作者反省自我,关注生存质量的严肃生存态度,主题深刻,意蕴丰富。
2.感悟要深。一些同学的文章,能从生活中选取新鲜的材料,叙写也比较生动;但是,没有真挚情感的涌动,不能带来心灵的震撼;没有理性之光的闪烁,不能给人人生的启迪。究其原因,是没有用心感受体味生活,不能解读生活中潜涵的丰富情感,不能捕捉生活所折射的深邃哲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纵览世界,洞察人情,用心感受,用心体味,方能感受到真情的可贵、真理的永恒,方能写出动人的华章。
①悟情。平凡的生活表象,潜在着丰富的情感特质。感受之,解读之,便会使文章具有撼人的艺术力度。刘万东同学写的《父亲的洗发水》,写自己寒假回家,每个月只用碱粉洗一次头的父亲,破例买了一瓶“海飞丝”。大年三十,“我”一洗,却发现它是假的。初十“我”要走了,“我”说“可能暑假不回来。”文章接着写道:“不能回来就算了,学习要紧。”母亲从围裙下拿出那瓶“海飞丝”,本来这些洗发水,你爸是买来留给你暑假用的,既然你不回来了,就带到学校去吧。”我鼻子一下子就酸了,忙接过洗发水,走出老远,才敢回过脸来。鞭炮还在响,泪眼朦胧中,我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在焰火的映衬下,已经凝成了一片永恒的召唤。
一瓶假的“海飞丝”,小小的物象,濡染了父亲真挚的情感。小作者用心感受之,解读其负载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父爱:对儿子的守望,对儿子永恒的召唤。“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之捕捉,撞击读者心扉,文章亦显其厚实凝重。
②悟“理”。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荣耀同学写的《厦门散记》,写自己在海轮的甲板上观赏海景:
突然,平静的海面似乎被搅动了,海水翻滚起来,吐出一圈一圈的白色泡沫,然后拥在一起,忽而向四周散开,渐渐地,巨大的海浪掀了起来,一排一排,从远处汹涌而来,就像一只白色的海鸥,吼着,嘶叫着,互相拥挤着,撞击着,我们的船体发出“哗 哗”巨响。大海终于咆哮起来,海浪冲得好高啊,水花直往我身上溅,一股海腥气味直往我鼻子钻。我们的船在海面上颠簸,一会儿冲上峰巅,一会儿跌入深谷。我望着这惊涛骇浪,不禁为海的神威所震慑。在我们人生道路上不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风浪吗?
小作者颠簸于惊涛骇浪间,瞩目翻滚的海浪,震撼、感叹,心灵顿悟:人生之路常遇此般风浪,惟有正视而不惧,方显英雄本色。心灵的感受,深邃的体味,思维超逸自然原态,使自然景观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文章情感因之升华,立意随之深化。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感悟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感悟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3.细节要精。高考作文选择叙事类文体追求深刻,可以用议论的笔墨画龙点睛,但更多的时候体现为精深的细节描写。
例如,2005年高考福建一考生写的《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
  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压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了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了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文章用第二人称写的记叙文,文字质朴,情感真挚。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扣紧了题意。不事张扬,平实道来,是这篇记叙文的明显特色。特别是考生精心按排的妈妈啃西瓜皮这一细节,富有情感内涵,很能使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一个细节,奇峰飞降,将人物的心内景观推上了岱岳之巅。伟哉,善良的母亲心!
36计之20:揭下面纱,显露真容——怎样深刻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发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怎样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1.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
在自然的存在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必然的合理性。我们还可以用提供背景的方法,凸现事物的本质。在作文中,用“这样的背景下”做引语,给看似一般的事物提供一个背景,相形之下,事物就会有不同的意义。请看习作《说“一掷千金”》是怎样运用这种方法的。
有了钱怎么花,似乎是个人的事。但盘算怎么个花法,却鲜明地反映出人的追求、人的境界。如果把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做法放到精神道德建设和我国刚解决温饱这个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更耐人寻味。这种奢侈之风正在污染着社会环境,污染着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灯红酒绿的豪门贵宴移到农舍窑洞,警惕拜金主义的话题会变得更加沉重。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但现在还远非黄金铺地。我们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在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名榜上,我们的座次仅仅是第几十位,光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就有许多农民仍在为温饱问题发愁。河北一个失学的孩子,天天在家扎扫帚,想凑够不过四五十元学费。对比之下,那种一掷千金的“潇洒”,该是多么不协调!
以上选段,把“我的钱该怎花你管不着”这一看似有理的论调,放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大背景下,对比之中,揭示事物的本质。
再举一个通过比较分析来揭示事物本质意义的例子:
据报载:不少地方盲目大建豪华公寓,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一套。大款人数毕竟有限,工薪阶层又买不起,于是整幢整幢地闲置在那里,占用了大量资金,形成“有人没房住,有房没人住”的浪费现象。
如果说名人故居和古籍字画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真的是因财力有限而无法保护的话,那么投在豪华厅堂馆所和那些华屋豪宅的钱又是哪来的呢?据统计,真正属于外资和私人投入的很少,绝大部分是公款投入不当造成的。一方面是珍贵古籍处在“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的境地。另一方面,又是华屋豪宅“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这一无一有、一陋一豪,我们不难看出来某些决策者严重扭曲的价值观。
上文选段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事情的本质意义,达到了深刻说理的目的。
2.探究并揭示现象的特殊意义。
有的现象,超出了一般的常识,表现出了某种反常,但是这种特殊或者这种反常,蕴含着异乎寻常的道理。特殊之中包含着必然。揭示这种反常的现象与必然之间联系,也就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2005年高考河南考生写的《生命的奇迹》中的一段:
曾经有一位美国小女孩,从小想当一名演员。妈妈把她送进了当地最有名的演出学校。可是,不久却收到了这样一个通知:“我们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是特别优秀的演员,但从没有见过像你女儿天赋这样差的学生,我们请她退学。”就这样,这个小女孩最初的梦想不仅被打破碎了,她的心灵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可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妈妈的支持下,她进了一个剧团,别人不准她上台表演,她就只跟着排练,剧团的每一场表演,她都去排练,既便没有上台的机会,她也为此感到高兴。可命运终不能让她如愿,十几年后,她又因为患上一种疾病,一条腿无法活动。想要表演的梦想,使她没有被疾病打倒,她坚持锻炼,坚持表演,她不仅征服了她的腿,并且在40岁,第一次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舞台,并取得了成功。第二次,在艾森豪威尔的邀请下,伊利沙白亲临现场,拥有万名观众,第三次,第四次……
她就是著名的演员露茜利?鲍尔,她的人生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在她小时候,没有人会料想到她会登上舞台并取得这样的成就,没有人会觉得她当演员是情理之中。有人会觉得,她的成功像一个奇迹,可谁又清楚地知道这样一个“奇迹”,是诞生在多少个辛苦的排练,痛苦的嘲笑中的?就像险峻的高山拦不住汹涌的河流,汹涌的河流了拦不住她顶风前进的孤舟,就像平静的秋色拦不住冷冰冷冰的寒风,冰冷的寒风也拦不住她寻找春天的足迹。是她“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强筑就了她的“奇迹”,是她“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执著,使她成功为情理之中。
露茜利?鲍尔是个用生命创造奇迹的非凡的人物,她用挑战命运的动人故事谱写一曲坚强的人生之歌。她遭遇的种种不幸,以及在遭遇种种不幸之后创造的惊人的成就,确实有些让人难以置信,然而,考生能够发掘出她辉煌生命乐章背后的执着和坚强,露茜利?鲍尔的生命奇迹的必然因素。生命,就是用不屈的顽强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做到成功;生命中的奇迹,看似平常意外,其实都是在情理之中。
3.探究并揭示现象的本质危害。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能够分析出现象的本质危害。
试看习作《戒贪养廉》一文是怎样用联系的观点,揭示“贪”的根源和危害的。
贪从何来?康德说:“贪是人类内心对外界事物无止境的欲望。”一个“无止境”,道出了贪者的心理源头。对某些事物的追求, 是人们正常的内心需要,正如饥饿者渴望能够饱餐一顿,贫穷者渴望得到一笔财富一样,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倘若一个饥饿者在享受一顿美餐之后,还想要一座银山,贫穷者在得到一笔财富之后,还想要一座金山,这便是“贪”了,因为他的希求超出了一定的限度而变成无休止的奢望了。不要小看这种欲望,它包罗万象,名目繁多:有人贪色,有人贪财,有人贪酒……凡是沾上这种习气的,小则毁了自己,大则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古往今来,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唐后主李煜,贪恋绝色佳人,最终落得“垂泪对宫娥”“北面为臣虏”的可悲结局。
这段议论,紧密围绕一个“贪”字,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析因论果,深入发掘“贪”字的思想根源,揭示“贪”字对个人和社会的的严重危害,议论周严而富有警示作用。
三十六计之21:巧裁云锦,妙串珍珠——怎样丰富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丰富,文章才显得丰满。高考作文的丰富材料来源于日常的积累,也需要掌握一些选材用材的方法。
下面,结合实例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简便实用的用材方法。
1.用排比句,铺排材料。
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考生可以用排比的句式列举大量的材料,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富有气势。
例如,2005年高考北京考生写的满分作文《说“安”》:
古人造字,喻形寓意。何为“安”也?室中有女即为安。
女子,柔软如水的人儿,在古时,地位是如此的卑微,终日闭户不出,端坐家中,或织布纺纱,或挑水浆衣,有女子在家,室中平安。女子,也应为一家之栋梁。
可这世上又有多少流言诽谤女子!什么“红颜祸水”,什么“红颜薄命”,似乎所有的罪恶安在女子身上是那么合情合理。
林觉民的壮烈来自对妻子的薄幸,一纸《与妻书》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千古的美名,可谁又曾想到那可怜的如花娇妻凄苦迷离的下半生呢?唐玄宗的沉沦迷醉似乎扯到杨玉环的纠缠而变得更加容易被宽恕,那又何须吟上一首《长恨歌》来歌颂其天长地久?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使他的情圣身份抵过“乱臣贼子”,但为什么陈圆圆变成了“祸水”而遭人鄙弃?纣王好色淫乱,民不聊生,但为何总说妲己是祸国的元凶?
女子使国不安?女子使家不宁?
那么是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放弃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窈窕而去的长安,甘愿远赴黄沙大漠,经受亘古不变的猎风与沙石的吹打,而换取和平免受战火?是王嫱,那个名唤昭君的绝美女子,她为大汉朝撑起半片安定、安康、安宁的天空。
那么是谁“回眸一笑百媚生”放弃了名声和深爱的人,远赴吴国,为自己国家的胜利奉献了一切?那个“沉鱼”的浣纱女使得百姓能安居乐业,使得国家能安定团结。
那么又是谁“无字碑头镌字满”,功过留与后人评?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兴科举、用贤能,治国严谨,兴修水利,广开言路,打造了一派盛世安平的景象。
由明妃到武皇,女子亦能独撑起一片天空,女子亦是平安幸福的象征。
室中有女便为安,有女子的家才真正像个家,有女子的家便是个安定的家,安详的家,安逸的家,安然的家。
文章以“析字”手法开篇,引出对女子功劳的肯定——女子是一家栋梁。主体部分先以林觉民、吴三桂、唐玄宗、纣王四个人物打头,以反问句式构成排比,为四个女子鸣不平,驳斥历来所谓“红颜祸水”的论调,接着采用驳中立论的方式,以三个设问句引出王昭君、西施、武则天三个女子的功盖天下的事迹,三段构成排比,有力地反驳了传统的观点,使读者坚信:女子使国安,女子使家宁。内容丰富,情感充沛,气韵流畅,文采飞扬,文思敏捷,超出常人。
2.引用诗文名言,充实材料。
恰当的引用,不仅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且能显示考生的文化修养,特别适合考场作文使用。
请看2005年高考中山西一考生写的《那些风雨,那些人生》
一日风雨大作,隐约中,传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听此声,就便深知身在盛唐,是诗仙李白的佳句。循声望去,却见诗人独自饮酒,月下独酌,不免吟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暗自伤感,本是一腔爱国热情,却因遭贬而壮志难酬;看不惯当朝者花前月下的嬉戏而独自离去,放鹿青崖,一声蜀道难,一杯将进酒,回望盛唐,人们看到仙人离去的脚步。意外吗?是的,高官厚禄有几人放得下,钱权名利有几人视为过眼云烟?不,不意外,青莲居士自有他的人格尊严,他的道德标准,他放弃这一切,却留下了百年后的盛名……
二日风雨大作,恍惚中,传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唉,早已无当年的意气;早已唱不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早已没有那样的豪气与洒脱。意外吗?是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出征不都是女儿身吗?为何这易安却黄花独立舟头了?不,不意外,她遭受苦难,将所有的怨愁铺于纸上,夫君的失踪,当朝者的无能,磨去了她往日的锐气,将所有的一切化作字符,化作黄花,化作眼泪,凄凄惨惨……
三日风雨大作,朦胧中,传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剑指长空,辛弃疾策马而来,那是怎样的威风,怎样的气魄!那人有着怎样的豪迈,怎样的热情!但是,当他牵过马,他却一声长叹:马已老了。意外吗?是的,他是战场上的英雄,是吹角连营的将士,是要斩尽匈奴,抗击金人!不,不意外,因为一次次的请战无效磨钝了他的剑,一遍遍的无功而返劳累了他的马。他笑他自己白发已生,只有将一腔的热情挥于纸上,警醒后人……
风雨过后,阳光普照……
他们的人生抉择出人意料,本是壮志凌云,却落得对酒当歌的愁绪。而一切全在情理之中,失意,焦虑,埋没,归隐。也许他们不愿意借酒浇愁,而是“风雨”所迫!
风雨,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潮起潮落。
人生,他们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抉择。
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这一切全在情理之中……那些风雨……那些人生……
为了使“那些人生”更具有典型意义,文章选取了三个经历人生风风雨雨的诗人——李白、辛弃疾、李清照,为了丰厚文章的人文底蕴,考生选取了三位诗人五首诗中的著名诗句,在诗歌的吟诵中,感悟历史,参透社会人生,深刻地阐释“出人意外”与“情理之中”的关系。
3.红线串珠,组合材料。
文章分为许多小片断,每一个小片断写一个内容,这些内容像一个个精彩的珠子,而内里又有一根相通的红线,串进来后就可以表达鲜明的主题。
例如,2005年高考浙江考生写的满分作文《一滴水中的世界》: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即便是一滴水,也会折射整个世界。
  我是公园中的一滴水,挂在清晨的树叶上。在一滴水的短暂的生命里,我能否看遍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睁大着眼睛,好奇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这时,一对年轻的情侣牵手而来。他们互相依偎在公园的长椅上。
  姑娘依偎在小伙子的怀里问道:“如果我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而你不会游泳,你会跳下来救我吗?”
  小伙子想了想说:“我会找个会游泳的来救你。”
  这下姑娘可不高兴了:“等你找人来,我都淹死了,你根本就不爱我。”
  小伙子慌了:“怎么会呢?找人来是为了保证你的安全,我跳下去不是瞎搅和吗?”
  姑娘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就说“好吧!那买一根雪糕给我赔罪。”
  原来爱情不只存于海誓山盟之中,它更存于平常的小事之中。
  这时,又有一对母子拿着一块面包而来。从他们的衣着看,他们似乎很穷。而此时,他们正在争论着谁吃这个面包。
  “孩子,你吃吧,你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不,妈妈,还是你吃吧,你也好久没吃了。况且你身体不好,我年轻,挨得住。”
  “这怎么行,你还在长身体,妈妈一把年纪了,饿一下没关系。”
  “妈妈,那我们一人一半吧。”说完,孩子把面包折成两半,但他把大的一块递给了母亲。
  原来,亲情不天天把“我爱你”挂在嘴边,细微的小事才把他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时,又来一个小男孩,他正剥开一块糖往嘴里放。(这时,)恰好来了一阵风,糖纸随风飞了起来。小男孩赶紧追赶着飞舞的糖纸,终于,小男孩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糖纸,他高兴地把糖纸扔进了垃圾箱。
  原来,一个人品德高尚与否并不只是舍己救人等,像捡垃圾这样的小事不也体现了小男孩的高尚品德吗?
  阳光终于冲破云层,我在霞光中缓缓上升。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还是从这些小事中体会了世界的美好。所以,请你不要只注视伟人伟事,多观察身边的细微之物,你会看整个世界,在有限中看到永恒的光芒。
文章可谓“形散神聚”的典范,表面上看三个事件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这里却用两条线将其连结在一起,一是一滴水的所见所闻,二是平凡小事中体现出的人格美,考生巧妙地采用拟人手法,将三个形象的画面编织成一篇美文,构思新巧,内涵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
平时注意积累材料是基础,考场敢于运用,善于运用是关键。考生要认真研读几篇高考满分作文,从中汲取选材用材的经验,并在训练中有意借鉴,达到运用自如。
三十六计之22: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怎样丰富
形象丰满,是针对叙事类文章的人物形象塑造提出的,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反映其性格特征,展示其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那么,怎样在考场中迅速达到形象丰满的要求呢?
就是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的反映。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之所以立体丰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鲁迅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应该强调,对人物进行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区别于他人的不同之处,为描写而描写毫无意义。
就是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不是概念化、脸谱化地光写其高、大、全或假、恶、丑,而是写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何家庆同志是享誉全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在一篇介绍他的先进事迹的通讯《情到深处品自高》一文中,作者写何家庆携带全家的积蓄2.7万元去西南考察魔芋种时,有这样一段话:
可是鬼使神差,先后三次,他分别到了绩溪、安庆、浙江、又转回来了。前行的脚步是那样滞重,何家庆陷入了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家庆清楚此行意味着什么:茫茫大西南,语言不通,民族习俗各异,毒蛇、恶狼出没,风霜雷电相逼,饥饿寒冷侵袭------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对家庭倍加依恋,稍一迟疑,就难以成行。在最终成行之前,他一夜辗转反侧,次日凌晨4点就起床了。从居住的四楼跑上跑下四趟,在家磨蹭了两个小时------
作者写出这些矛盾心理,不仅没有损害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而且可以使人物更加丰满可信,更加深切感人。
就是写出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只表面静止的表现一个时间点。这样,就可以动态的表现人物的性格层次。如高吉波写的《雪地里的红棉袄》: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背上,讨吃求穿,日月十分凄惶。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有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驮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阿九,咱家你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
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到写这篇文字,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坑,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得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自己疼自己。”
我没有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美国攻读博士。
“30年前,我8岁”“20年前,我18岁”“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三句话单独构成段落,既分别引出一段生活故事,又是一个珍珠链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链条上,读者更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磨难使嫂子发生的变化,嫂子的红棉袄的颜色由红而蓝而黑,暗示嫂子由少妇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写尽生活的磨难和嫂子对家庭的奉献。
综合调动多种描写手段,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特别是富有思想、情感内涵的细节进行细雕细刻,并注意人物性格多侧面、动态性的刻画,是人物形象丰满的可靠保证。
三十六计之23:意境深远,意蕴丰厚——怎样丰富
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创设意境的方法:
1.用精美的语言描绘艺术画面。
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高考作文对“有意境”的追求,始于用色彩鲜明、形象性强的词语构筑富有意蕴的画面。例如,《英雄》:
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
天边最后一抹斜辉掠过阴霾流连在垓下早已因战火而焦黑的土地上。断箭和长戈零落遍地,死亡的气息弥漫,让每一个生还的楚军将士战栗。
除了他——西楚霸王,江东项籍。
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他坚信,即使山下是淮阴侯的十万铁骑,他也能够杀出重围,再开一片天地,他坚信。回想当年少年意气,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石破天惊!巨鹿之战怒斩宋义,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叩关入秦,自号西楚霸王,封赏天下,何其壮哉!
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的是虞姬如此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
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
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不去听从那些文臣武士们的妙计。
可是他错了,横亘在面前的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乌江,而步步紧逼的是势如压城的千万铁骑。
远方的冠盖是汉王,一阵得意的欢笑震荡四野,“项王,你可知你为何败于我手?你自命天纵英才,可凭一己之力毕六国,平四海,可你错了!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并吞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席卷天下。”霸王怔怔地笑了,充满着苦涩与无奈,不知此刻,是对过分自信的怅惘,对未能听取意见的悔悟,还是那无奈的“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
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
文章开头便用“残阳、焦黑”等色彩浓艳的词语和“长戈零落、死亡的气息弥漫、楚军将士战栗”等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性的词语描写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渲染气氛,为英雄的活动铺设相得益彰的背景。人物一出场作者便为战败之际的英雄勾勒了一幅形神兼备的肖像——“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其中既有英雄失路之悲,也让读者窥见了英雄心灵深处在“相信他人还是相信自己”两者之者的矛盾。“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大处着笔,小处着墨,用虞姬自刎的画面,衬托项羽兵败垓下的悲哀。“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以如火的朝阳比喻霸王颈上喷薄的热血,突出英雄之死的壮烈;“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以茫茫大地为背景,项羽轰然而逝,悲壮之余,留下了人们对“自信与信人”这个问题的久久的思索。考生就是这样凭着精美的语言,通过几个意境深远的画面,完成了对项羽这个人物的塑造和对话题的巧妙诠释。
2.用真挚的情感丰厚画面底蕴。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显得具有内在的魅力。只有让画面的底层涌动情感的热流,文章才能焕发动人的光彩。例如,2004年高考广东考生写的《架起隔膜间的桥梁——语言》:
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
今天与母亲吵架了,我什么也没说,独自跑到海边。母亲她错了,她不该偷看我的日记。我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自小,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去与别人沟通。
我只能在自己的日记里畅想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也只能独自漫步林阴小道,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去寄托自己“雁过无痕,风吹无形”的感触。日子久了,自然而然与母亲之间的隔膜就深了。我无法了解母亲,我只能默默享受着母亲双眸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关怀,然而这一切,我却措手不及。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瘦小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的身影显得那样孤独,我的心猛地一颤。母亲的声音很柔很柔,令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但你却不会用语言跟我交流,”母亲继续说,“我在无意中看你哭泣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无从了解你,我只能用这种做法去尽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孩子,你理解吗?”我看到母亲的眼角闪动着泪光。这一份深沉的不易觉察的爱,我又懂得多少呢?我内疚。或许,母女之间的这一份情太深,但却因无法沟通而隔膜了。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放声大哭,聆听着母亲沉稳的心跳,觉得欣慰多了。于是,在那一刻,我说了很多很多,包括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态度,以及我的一切感触。面对母亲,我第一次用语言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母亲笑了,尽管那笑中还带着晶莹的泪珠,然而她却是那样令我动容,很久以来,我都没见过母亲笑得如此舒心。我感觉得到,母女之间的心贴近了,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孩子,记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试着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去与别人沟通。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不会存着什么误解,彼此之间才能相互信任。”我从心里感激母亲,她给了我人生中一笔最重要的财富。
  一阵凉风拂过我的长发,我发现周围一切是那么的安谧、幽然。泪也不知什么时候干了,我的脸上浮现了舒心的笑容。从今以后,我会努力学着去与别人沟通——用自己最熟悉但却不易表达的语言。我相信自己能行!
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画面切入,“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对美好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小作者美好的情趣,而悄然划落的泪珠,不仅极具煽情效果,而且留下了逗人的悬念。“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的画面隐含着人物的孤独和伤感,同时引出了对往事的回忆,为丰富文章的内容打开了通道。而母亲孤独的身影、温柔的声音、闪动的泪光,则使人物形神兼备,情味浓郁,为下文“我”与母亲的沟通、理解作好了情感的铺垫。结尾展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动人画面,洋溢着人物内心深处的幸福感。通篇洋溢着人物真挚朴实的情感,丰富了文章的内含。
3.用深邃的哲理升华画面思想。
艺术画面里如能融入深邃的哲思,使其闪耀理性的光彩,就能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唐代王之焕的诗《登鹳鹊楼》、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是诗的艺术境界与深刻哲理融为一体的典范之作。写高考作文也要追求诗情画意与深邃哲思的统一。例如,2004年高考四川考生写的满分作文《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文章以李白、苏轼、辛弃疾三个伟大诗人的生活与创作为基本素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诗意浓郁的艺术画面,于画面之后,安排“画外音”,点亮画面的哲思,揭示了他们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的独特精神追求,观点富有启发作用。
酿造意境的关键是艺术画面与思想情感的统一,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写作经验。高考作文准备选择散文的同学,不妨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便养成酿造意境的能力。
三十六计之24:扩张思想,积淀底蕴——怎样丰富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 “丰富”一项,提出三条要求,即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我们觉得,这三条要求的实质只有一个: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丰富文章思想内涵的方法: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要敢于超越学校的蕃篱,大胆聚焦社会,深入人间正道,使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渗透着对社会、对人生的深邃的思考,显现出强烈的社会意识,使生命具有巨大的张力。如方可成同学面“墙”而思,大气氤氲:
事实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墙,或将自身分割,或与其它民族隔开,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表明:这些形式各异的墙最终都将被拆除,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墙的世界。(《墙●民族●世界》)
小作者从实体的“墙”想到分隔民族的心灵之墙,社会之墙,想到柏林墙,朝韩的三八线,还有巴以间的墙,中国和日、美之间的墙。他提出:“这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同民族间的‘墙’,终将在趋于大同的世界里消失。”敏锐的触角,深邃的洞察,使文章承载强烈的社会意识,具有厚实的质感。
聚焦社会,能使文章承载着深沉的思想。而审视生命,解读生命负载的使命,便又会使自己体悟生命之价值,继而激发生命的张力,内化强烈的生命意识。习作《战胜脆弱》,写自己考试前四门考得如此糟糕,顿感“镜中的那张脸已变得那样模糊了”,此时,“十一点半,一个黑色的十一点半。”小作者审视生命,心灵一阵震颤,想到自己不气馁而险胜的篮球赛,想到屡仆屡起的拿破伦,内心世界一阵剧烈的裂变,于是:
我抬起头,怎么还是十一点半?哦,该换电池了。我突然发现那秒针仍在倔强地跳动。时间,永不止步,永不言败。伯格森说:“生命在时时的变化中,即在时时的创造中。”一次失败,不会改变创造生命的勇气,对,我战胜脆弱,选择了坚强,起来,走上下一个起点。
面对失败,小作者没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也没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自慰,有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执着,此执着的人生理念给予读者以深沉的思考。
考生审视生活,应具有理性的思考,透析生活表象,发扬其潜涵的精神内核,发掘出生活丰富而深邃的内涵。惟有如此,才能使思维纵深运作,显现出纵深性与宽广性,使文章具有透视生活深层内核的价值。
理性审视生活,便会发掘生活的意义,体悟生活的内质,面对黄叶纷落、雪野消失、太阳隐退的景象,一学生却能捕捉生活的另一片亮丽的景色,他写道:
当葱绿的叶子逐渐变黄,纷纷飘落时,我们却收获了累累的果实;当洁白美丽的雪野悄然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一轮辉煌的太阳隐退后,我们却欣赏到了充满诗意的月亮。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如果没有失去,我们就不可能有新的收获。
审视生活,而继以理性的思考、领悟与解读生活内涵,透析其潜载的“定律”。这是思维的拓展,更是思维的深掘。
理性透析生活,便会发掘生活所折射的生命内核。如,2005年高考河北考生写的满分作文《百味人生》中写的:
三毛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美丽的人生。海明威随着一声枪响,永远睡去。海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从容地躺在了冰冷的铁轨上。他们都是热爱生命的精灵,他们的死出人意料,令人震惊,如此珍爱生命的人又为什么要过早地将生命送给死亡呢?细想他们的魂归,也在情理之中。他们都曾用热情的语言讲述生命的美丽,而当他们发现自己寻求的理想与信念如风般隐退时,死亡便成为必然的归宿,他们是用肉体的消亡来维护信仰的永恒与灵魂的纯洁。
考生从哲学的角度对生命的价值进行理性的思辨,透过生命生死的表象,探索生命的存在和消亡的价值,思考深刻,见解独到:不盲目地否定自杀这种结束生命的消极方式,而认为他们是用肉体的消亡来维护信仰的永恒与灵魂的纯洁。
用心感受体味生活,便会解读生活潜涵的丰富情感,便会捕捉生活所折射的人生哲理。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世界之纵览,人情之洞察,便是心之感受,心之体味。
心灵体味,即为味“情”。平凡的生活表象,潜载着丰富的情感特质。感受之,解读之,便会使文章具有撼人的艺术力度。刘万东同学写的《父亲的洗发水》,写自己寒假回家,每个月只用碱粉洗一次头的父亲,破例买了一瓶“海飞丝”。大年三十,“我”一洗,却发现它是假的。初十“我”要走了,“我”说“可能暑假不回来。”文章接着写道:
不能回来就算了,学习要紧。”母亲从围裙下拿出那瓶“海飞丝”,本来这些洗发水,你爸是买来留给你暑假用的,既然你不回来了,就带到学校去吧。”
我鼻子一下子就酸了,忙接过洗发水,走出老远,才敢回过脸来。鞭炮还在响,泪眼朦胧中,我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在焰火的映衬下,已经凝成了一片永恒的召唤。
一瓶假的“海飞丝”,小小的物象,濡染了父亲真挚的情感。小作者用心感受之,解读其负载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父爱:对儿子的守望,对儿子永恒的召唤。“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之捕捉,撞击读者心扉,文章亦显其厚实凝重。
心灵体味,又为味“理”,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如,2005年高考中吉林考生写的《找准位置,创新价值》中写的:
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或者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欢笑,或者在废品收购站里哭泣,或者早已被放在博物馆展台上骄傲。它们在不同的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要做一个在废品中哭泣的锈迹斑斑的螺丝钉,还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发光热,创价值?我相信每一个有志青年都会毅然选择后者。我们都想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热情打造自己的灿烂明天;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汗水铸造属于自己的未来;用自己的辛勤,自己的劳动灌溉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考生由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的处境与态度展开对人生的联想,使文章闪烁出用热情打造自己灿烂明天的理性之光。
作家毛志成认为:中学生写文章要眼大,“眼大是指阅读视野大,有较多的阅读量(《我的写作窍门》)。”广泛涉猎,为我所用,显现出厚实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让文章散发历史文化云烟气息,这也是厚实文章质感的蹊径之一。
让文章显现厚实的文化底蕴,善于进行历史的审视与观照,善于吸纳丰富的文化素养,使文章有着深重的文化色彩。如习作《美鹿和沉船》中写道:
余秋雨所醉心的是秋风扫地,寒鸦飞过,百草凋零,一派霜冷长河的景象;凡高所描绘的是灿烂的、热烈的,即便到了最后凡高还紧紧抓住行将远去的夕阳里的向日葵的油黄;瓦兹所展示的是地球上着装希腊服饰的雅典少女的弹着只有一根琴弦的悲壮与凄凉,哪一个更美呢?
小作者从著名的作家、画家、音乐家所醉心的艺术起笔诠释自己的生活理念,显现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显其博学的风采,似学者在演说,似哲人在讲学,予读者以广阔的视野与深邃的思考。
三十六计之25: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有文采
词句是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要使文章有文采必须下功夫润饰词句。
1.巧施粉黛,词句靓丽
词句是构成篇章的基本语言单位,篇章的文采靠具体的词句来体现。因此,在高考作文中,对文采的追求,首先表现为对词句的修饰,考生要善于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为语句添光增彩。
①绘色。语言要有穿透力,要有视觉效果。即语言形象生动,叙事写人,要避免使用抽象的字眼,尽量选用图画般鲜明的词句。例如,“她眼睛很美”,就很抽象。而如果添加上绘色的形容词,写成“她的眼睛碧蓝,闪动着明亮的眸子,甜甜地望着我”就形象多了。又如,“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就像很好的事情再作改动”,就比较抽象。而莎士比亚写成“替精炼的黄金镀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洒在紫萝兰上”就是色彩鲜明的图画。高考作文也可以用绘色的方法,使语言形象化。
例如,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爷爷和奶奶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密密的枫竹林里,红嘴玉轻轻地歌唱,紧靠竹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一般蓝幽幽的雾……竹林那边,桂花正浓…… (《爷爷奶奶的秋山情节》)
这段景物描写十分注意绘画美,考生巧妙地调配颜色,细腻地描绘秋景,文章意境优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写木楼作者用“湖蓝湖蓝”来形容,写“枫牙岭”用“幽蓝幽蓝”来描绘,虽然同是蓝色,但有深浅之别。枫叶是红的,红嘴玉的嘴是红的,“山雾”是乳白色的,“雾气”是蓝蓝的……这是明写事物的颜色。“枫竹林”“羽毛”“山塘”“小路”“草丛”“桂花”等,让读者调动生活经验去联想,这是暗写颜色。明暗交错,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好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秋景图,多么令人神往啊!
②绘态。静与动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我们写文章要善于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准确地描写出事物的存在状态。
例如,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苹果,也是那么鲜艳,那么逗人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峻青《秋色赋》)
例如,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而山是沉稳的,山有山的威严,看着那河流上的水花,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他们要担负着树林、草儿和小鸟甚至人类的生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折不挠文言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