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以根据设计师自己设计的藏族图案设计师个性化制作风口的地方,还需要保证送风效果?

有没有可以根据设计师自己设计的图案个性化制作风口的地方,还需要保证送风效果?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有的,我了解一家可以个性化定制风口的厂家——烟台人和,他们家提供全系列控风产品采购平台,有个“人和新新风”系列实木风口,风口经过物理改性处理,保持实木美观、高档的特性,样式多变,可根据装修元素自行设计样式。且他们家有着近20年的风口销售及研发经验,可帮助优化设计方案,使风口不仅美观,配合装饰效果,同时从暖通的专业角度对风口设计进行优化,使风口满足送风要求,阻力损失小、噪音低,具有良好的导风性能。且“人和新新风”系列产品具有防结露功能,适合夏季湿度较大的区域。
要知道,当官的从来不关心下面的意见的
有什么成功案例吗?给我看看啊! 请注明广告设计!
答: 学绣眉学费一般要多少啊,贵阳这边的
答: 你朋友是宫颈息肉.推荐一文,供你参考:什么是子宫颈息肉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  子宫颈是子宫下端的部分,其内腔呈圆筒形或梭形,...
答: li660912同学:您好!您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好,说明您知道父母为了您成长的辛苦和劳累。呵呵,有这样的心理,我想您一定会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查看: 9306|回复: 49
加压送风口的动作温度应该为70度还是280度?
加压送风口的动作温度应该为70度还是280度?
国内好像意见不统一,有的人认为是70度 ,有的书籍说的是280度?
请问大家如何理解?
晕了,干啥要动作温度?
送风口是不需要的,你说的是加压管道上的防火阀吧,70度,没问题,280度的风送进来,人都烤熟了,也不想想!
个人认为是280度。
详细请参考:
楼主请给出说280度的书籍。
本帖最后由 vincent_nk 于
13:53 编辑
楼主,国内意见不统一的好像是排烟系统的补风管上的防火阀动作温度,而不是加压送风管防火阀的温度。
vincent_nk
&&好像在中国空调制冷网上见过你
头像被屏蔽
很负责任第告诉大家,不会是70度,至于是不是280度,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说法。
ericlin830109
& & 有的地方确实有这个动作温度,像江苏地区就是这样。前室加压送风口,同时开启2~3层,超过70度就关闭前室的加压送风口。
ericlin830109
& & 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有书籍上就写的是280度,。
Powered by暖通空调分区
查看: 1825|回复: 11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523帖子
五星工程师, 积分 15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 积分
请教:保证空调送风口处的送风的效果,起主要作用的是介质的动压还是静压呢?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41帖子
技术员,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保证送风口处的送风效果首先要确认送风至风口的静压是否足够,如果静压足够出风效果自然没问题。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4积分3429帖子
二星高级工程师, 积分 34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1 积分
风压是以全压体现的,静压+动压=全压,静压与动压是相互转换的.所以说保证送风口的风速,就要给风口留有足够的动压头.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523帖子
五星工程师, 积分 15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 积分
一台风机盘管带两个送风口,第二个要求风管做变径,不是风压损失更大不利于末端风口的出风吗?难道变径是为了保证第一个风口的出风效果吗?哪个更不利呢?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4积分3429帖子
二星高级工程师, 积分 34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1 积分
风是勇往直前的,不变径远端风口风大!主要可理解为动压是风速体现的,经过第一个风口时有足够得动压向前
&比如说:一段水平的风管,下出风的风口是否达到出风效果是看此处的静压,如果末端采用侧出风,就要看动压。是这样的吗????&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凡事●不平凡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73帖子
一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看来上学时候的知识还是有用的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68帖子
一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感谢大家的讨论 学习了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真诚在我胸
努力在我中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664帖子
二星工程师, 积分 6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6 积分
比如说:一段水平的风管,下出风的风口是否达到出风效果是看此处的静压,如果末端采用侧出风,就要看动压。是这样的吗????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真诚在我胸
努力在我中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664帖子
二星工程师, 积分 6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6 积分
农民 发表于
风是勇往直前的,不变径远端风口风大!主要可理解为动压是风速体现的,经过第一个风口时有足够得动压向前
比如说:一段水平的风管,下出风的风口是否达到出风效果是看此处的静压,如果末端采用侧出风,就要看动压。是这样的吗????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4积分3429帖子
二星高级工程师, 积分 34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1 积分
动压!满足出风口风速的要求
8-3(在线教育)
8-4(商易宝会员)
8-5(广告合作)
(非工作时间)&img src=&/v2-0e201ba8a8304bef1dba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0e201ba8a8304bef1dba_r.png&&&p&&b&从这篇起,我将会改变一下行文方式,将&注&这项内容安排在文章中间,而不是放在最后。&/b&&/p&&p&&b&0--说说二期项目本身&/b&&/p&&p&&br&&/p&&img src=&/v2-94a108c2ca8a046f7a21faea3c3b4791_b.png& data-rawwidth=&691&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1& data-original=&/v2-94a108c2ca8a046f7a21faea3c3b4791_r.png&&&p&上图为上海奥特斯工厂一期和行政大楼,建设于年&/p&&p&&br&&/p&&img src=&/v2-567a7cacf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567a7cacf_r.png&&&p&上图为重庆奥特斯工厂,这是新的工厂,建设于年&/p&&hr&&p&如果从我现在的眼光来看,AT&S的工厂里面的设备和设施都是一流的。&/p&&p&这必然意味着高层是非常重点关注工厂的工艺生产的。高级别的生产设备则意味着高级别的辅助设备,也意味着高级别的公用系统。&/p&&p&比如在2003年建设一期项目的时候,采购的机电设备全部是进口的,主要是因为当时AT&S在中国第一次建厂,不清楚国产产品或者说外资产品在中国的合资工厂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如何,因此使用的都是国外直接进口的设备,说白了就是直接选用并进口那些已经在在奥地利工厂已经服役很久的品牌。&/p&&p&鉴于大家都清楚奥地利和德国的历史渊源,基本上使用的产品都是德国的产品。&/p&&p&不得不说,德国的产品真得好,在21世纪初的时候,许多在中国投产的工厂许多用德国原装的进口设备,比如在AT&S的一期建厂的时候,公用设施的机电设备有如下的产品&/p&&p&Loos锅炉;Grunfoss水泵;Luwa的AHU,SPX的冷却塔,冷冻机为Trane的全部是进口的,就连当时采用的静态平衡阀为Oventrop全进口的,而且BA系统采用的也是Simens PLC7.0的。&/p&&p&一期的项目从奥地利派了许多的工程专家来进行支援,当然也从中国招聘了许多工程师。二期因为有了经验,就没有expat那么多。&/p&&p&--------------------------------------------------------------------------------------------------------------------------&/p&&p&&b&1.EPCM下的甲方项目部人员组成---人员能少则少&/b&&/p&&p&既然采用了EPCM的模式,那么就意味着甲方项目组的人员可以下降到最低,计有:&/p&&p&项目经理+土建经理一人:负责总体项目和土建部分
Enrico Thullmann expat&/p&&p&建筑工程师一人:负责建筑和土建,室内装修系统 李维忠--同济--土木,98级&/p&&p&机电经理一人: Thomas Mandl
expat&/p&&p&高级机械工程师一人:负责暖通 给排水 动力系统以及和暖通相关的部分自控 本人--同济--暖通,96级&/p&&p&高级电气工程师一人:负责输变电和供配电,照明插座系统
季旭&/p&&p&高级自控工程师一人:负责全部的自控系统
淡学敏--同济--楼宇自控,01级&/p&&p&项目助理和秘书一人: 朱海英&/p&&p&&b&注1&/b&:项目后期结束之前,补充一名二期FM的设施主管一人, 赵健俊--同济--暖通 00级&/p&&p&&br&&/p&&p&以上就是全部的项目组成员数量,一共是7个人。&/p&&p&这种模式的结果就是甲方的人员数量很少,团队比较灵活,开会也比较有效率。&/p&&p&弊端是每个人都需要和EPCM公司和施工单位的多人打交道,比如我就要和下面我提到的许多人开会,跑现场和沟通。每个人管理的界面较多。&/p&&p&如果和宝钢项目比较的话,同类项目宝钢至少是3倍的人数,这个我已经在系列文章的第一期给出了观点和描述。&/p&&p&---------------------------------------------------------------------------------------------------------------------&/p&&p&&b&2.EPCM公司的项目组的人员组成----人员能多则多&/b&&/p&&p&由于当时MW认为AT&S是一个比较优质的项目,因此现场派驻了大批人员,主要分为三部分,&/p&&p&设计&/p&&p&发包招投标&/p&&p&现场施工管理&/p&&p&&br&&/p&&p&设计的人员数量就很多了,光是机电就有以下人员,为了准确说明,我把姓名也都列出来。其他两部分的人员就不列出了。&/p&&p&机械经理一人:
Joerg Back&/p&&p&负责暖通中的风系统设计,两人 郑燕珍---同济暖通 94级&/p&&p&
郑格行---同济暖通 90级&/p&&p&负责暖通中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设计,一人
马雯&/p&&p&负责暖通中的蒸汽和热水系统设计,一人
万明辉---同济 暖通 91级&/p&&p&负责动力系统,主要是压缩空气和各种工业气体,一人 姜飞&/p&&p&上述系统的平面图CAD组:两人
高洪欢--同济暖通 99级&/p&&p&电气经理一人: 名字忘记,是印度人&/p&&p&负责供配电设计,两人
尹世华&/p&&p&
周青---同济电气 95级&/p&&p&负责平面图CAD组:一人
William--同济电气 &/p&&p&负责自控系统设计:一人 蒋文焕&/p&&p&负责消防水系统和给排水系统一人:杨冰----同济燃气 93级&/p&&p&从我上述的描述看出,二期的项目其实MW上了很多的人。每个人的工作量其实是不大的。至于为什么上这么多人,我现在猜测的原因是&/p&&p&1.当时MW的设计队伍是分组的,这个组刚好没有项目&/p&&p&2.人数上的多,也可以在设计费的计算上多获得利润&/p&&p&&b&注2&/b&:我得注明一下, 当时有很多的设计人员并无设计院的工作经验,基本上都是一毕业直接就进入MW工作的,加上工作年限不久,因此实际的设计水平还有待提高。当然了,水平都比我高。呵呵。&/p&&p&&br&&/p&&p&当时的MW是没有设计资质的,因此实际的设计流程是MW先设计,然后敲上海电子设计院的图章。当然电子设计院派驻了一个团队来现场做设计审查工作的。同时MW也外包了部分消防系统的设计工作,如火灾报警和烟感系统的设计给电子院。因此电子院实际是既做了设计,也做了最终的审查把关,并收到了两笔费用,一是消防部分系统设计费,另一是图纸审查敲章费。应该说,这种在早期的工程项目中是非常普遍的做法。&/p&&p&&br&&/p&&hr&&p&&b&3. 项目中的重点&/b&&/p&&p&项目本身的流程也是按照正常的流程走的&/p&&p&我的-------------Live-----------&a href=&/lives/621376& class=&internal&&建筑工程行当项目甲方那些事&/a&&/p&&p&中间已经有了对于项目流程的详细描述,这里我不准备再重复了,我主要说一说项目中的一些重点问题&/p&&p&&b&3.1 发包和拆包&/b&&/p&&p&&b&工程项目中的招投标的包的拆分是一门学问,包拆的越多,管理界面越多,灰色地带越多,项目实施中的矛盾越多,需要沟通和协调的问题越多。包拆得少,则包商权利过大,不宜管理。因此EPCM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一个成熟的,有能力的EPCM公司应该既能将包拆得合理,并且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无缝衔接各个包商&/b&&/p&&p&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我们还会发现,EPCM公司或多或少地控制着部分包商的资源,主要为&/p&&p&或者就是某一个包商的投标者,如MW最终成为了F02即风系统施工包商的承揽者。&/p&&p&或者和某一些包商的关系不同一般,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可以助其一臂之力。比如象洁净室包,电气包等就不一一列举了。&/p&&p&ATS二期的包一共拆成了20多个,现在我手头没有资料,只能凭着记忆列举出一些包[以下数字并非原始数字],并指出哪一些是MW或者之前和MW有着密切合作的包商中标,比如&/p&&p&01包,洁净室,主要为洁净室墙板,门窗,传递窗,抽屉的供货安装施工 M&/p&&p&02A包,机械系统中的风系统 MW中标&/p&&p&02B包,机械系统中的水系统 中电四中标,其实是MW中标分包给中电四做&/p&&p&04包,冷却塔设备&/p&&p&05包,压缩空气系统
业主指定Atlas Copco&/p&&p&06包,AHU设备&/p&&p&07包,锅炉设备&/p&&p&08包,冷冻机设备&/p&&p&09包,变压器设备&/p&&p&10包,低压配电柜设备&/p&&p&11包,电气安装系统包&/p&&p&12包,室外地下管网包&/p&&p&13包,空压机设备,业主指定Atlas Copco&/p&&p&14包,土建&/p&&p&15包,室内装修&/p&&p&16包,自控系统&/p&&p&17包,环氧地坪&/p&&p&18包,桩基工程&/p&&p&19包,防火封堵&/p&&p&等等,&/p&&p&还有一些不记得了,总体来看,包拆得很细致,界面很多,这就意味着EPCM公司的合同需要签订的很细致,并且界面一定要清楚。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部门也要管理得好才行。&/p&&p&应该说,MW之前已经做了很多电子行业的项目了,比如中芯国际,台积电,贝岭电子等等,应该是有很丰富经验的EPCM公司,最终的结果也表明,各个包商的界面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p&&p&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会有纠缠不清的灰色的地带存在,因此一个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应该会留出一定比例的变更预算。&/p&&hr&&p&&b&3.2 品牌表和SPEC-----项目招投标的一个Benchmark&/b&&/p&&p&在做项目前期设计的时候,为了保证方便的进行招投标,则意味着需要开列出一张基本的品牌表,这张品牌表里面应该罗列出所有的相关土建机电自控装修所涉及材料或者设备的品牌清单,一般要给出三个选择。&/p&&p&如冷冻机
Carrier Trane York&/p&&p&冷却塔
Evapco&/p&&p&&b&且品牌表的制作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b&&/p&&p&1.几种品牌应该属于同类品牌,在一个档次上,市场价格不应该超出10%的差别,否则无意义。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水泵吧&/p&&p&一般而言格兰富,威乐,KSB,ITT属于一个档次的,但是如果一个品牌列表,里面是格兰富,KSB,凯泉。这种列表就是不合理的。因为凯泉的档次明显差了几个等级。&/p&&p&2.所有产品应该明确是否为国产,合资或者全进口&/p&&p&3.SPEC中对于设备或者材料的属性,特点,要求要做到尽可能地细致,因为SPEC是图纸的充分补充,两者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p&&p&4.SPEC的制作需要详细的思考并具有针对性。EPCM公司通常有模版来制作SPEC,问题是不同的项目毕竟不完全相同,负责任的会仔细修改,不负责任的就一字不改。如果有读者做甲方的话,会对我的话心里有数。&/p&&p&&b&我看到过许多项目,其品牌表和技术规程写得很粗略,这就导致了招投标过程的混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b&&/p&&hr&&p&&b&3.3 施工单位的管控----土建最难管理&/b&&/p&&p&当一个项目进入施工的时候,EPCM中的CM团队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p&&p&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的员工的素质一般较低,因此如何与这些包商建立好关系就很重要了。根据我多年来对于多个项目的观察,具体施工人员的素质是&/p&&p&&b&土建桩基&&机电&精装修和幕墙&自控&/b&&/p&&p&因此对于土建的CM团队,想要把一个施工任务执行好还是挺不容易的。二期的项目曾经出了一点事情,土建施工单位的某一分项工作,即二层的某区浇筑不按照正规方式,结果出现了坍塌。还好没出人命。但是也是一起事故。&/p&&p&同时项目上出现过土建单位的分包之间大家斗殴的事情,还直接导致了MW的安全经理走人的事件,这实在是一个不好的现象。&/p&&p&这里我要说一说实际项目中各个包商的合同签订方法。根据规定,一个项目必须是要一个总包的,总包可以做一次分包。但是不能再分包了。但实际上许多业内人士都知道对于不采用EPC的项目基本上采用的是paper的总包形式&/p&&p&也就是纸头总包,实际还是分开发包,一般土建的包商作为paper的总包,而其他包商尽管是由业主指定,但是实际上还是要和总包签订一个分包合同,总包基本不管事情,只拿一个固定的管理费,一般为8%的合同价格。具体的技术工作由EPCM来负责。&/p&&p&这种情况是任何一个总包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又没办法。土建的包商如果想中标,就得接受业主的这种方式。因此实际上总包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但是不敢和业主吵,因为业主还要付钱哪。所以只能和EPCM搞事情。&/p&&p&土建又有自己的特点,即实际很多分项工作都是采用小包工头来干的,这种现象导致土建现场得人员流动性特别大。但是机电,精装修,自控的分包的这种现象就很少。&/p&&p&这也是为什么EPCM公司往往想找听话的公司来完成项目的原因之一。&/p&&p&不得不说,MW在该项目上的几个土建的CM人员得水平真得很高,管好土建施工单位既要能在技术上高人一等,也要在沟通上有技巧。&/p&&p&&br&&/p&&hr&&p&&b&3.4 设计中的问题--两例&/b&&/p&&p&按照道理,这部分不应该写的,因为不管什么项目都会出现设计问题.但是我还是选择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说一说&/p&&p&1.洁净室的湿度控制:前面我说了,大规模电子洁净室的特点是显热比非常大,焓湿图的曲线基本为垂直。但是实际上不可能是垂直的。在设计初期,MW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需要从生产商处获取散湿的资料,但是生产商无法给出数据,因此新风就只处理到室内等湿机器露点,结果实际的调试过程很不理想,因为洁净室要求的湿度波动很严格&/p&&p&温度为22+-0.5oc,湿度为55+-5%,其结果为绝对湿度只能在8-10g/kg之间波动,控制差一点就出要求范围;室内有一点波动就出要求范围[当时的调试时间为酷暑,为焓值最高的阶段]&/p&&p&最后处理的方法是将冷冻机出水温度调低了0.5度才勉强过关&/p&&p&&br&&/p&&p&2.洁净室的加湿,由于洁净室的湿度要求较高,为了满足加湿的补偿的快速有效性,采用了以蒸汽为动力源的加湿控制阀,此控制阀由于阀体控制精度较不高,反而导致阀门动作频繁,加湿更加不稳定。因此最终舍弃了蒸汽动力,改用了电动力。最后稳定了。&/p&&p&&br&&/p&&hr&&p&&b&3.5 消防包商--国家FM的国内化&/b&&/p&&p&ATS的消防需要符合FM Global的要求,这是因为ATS的工厂保险赔付的前提之一是消防要按照FM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可以保险。&/p&&p&注
FM网站可以参见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p&&img src=&/v2-edeef04aef4d_b.png& data-rawwidth=&1192&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2& data-original=&/v2-edeef04aef4d_r.png&&&p&&br&&/p&&p&&br&&/p&&p&比如消防系统需要采用防晃支架; &/p&&p&&br&&/p&&img src=&/v2-dbd7abdd6ee1b_b.png& data-rawwidth=&382& data-rawheight=&2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2&&&p&消防喷淋泵必须一用一备并且有一台是柴油泵;&/p&&p&&br&&/p&&img src=&/v2-c77fc7f34bdedd9d23dc_b.pn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c77fc7f34bdedd9d23dc_r.png&&&p&&br&&/p&&p&喷淋系统必须采用明杆闸阀上锁标识等等&/p&&p&&br&&/p&&img src=&/v2-1cdf860f8cf3b32d05b0f_b.png& data-rawwidth=&1225& data-rawheight=&11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5& data-original=&/v2-1cdf860f8cf3b32d05b0f_r.png&&&p&&br&&/p&&p&我不是消防专业的,上述仅仅是一些例子,FM会派出审查员对系统方案和设计进行审查以满足其规定才能进行保险购买。&/p&&p&&b&注3:FM在广州和北京住有办公室,但是上海没有。&/b&&/p&&p&但是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三家包商中有一家完全没有FM消防的施工经验,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其中了标。大家本以为施工过程会比较麻烦和费力,结果这家包商非常听话,不懂就问,很虚心。而且最后做得也很好。完全满足了要求。&/p&&p&所以我们总结出来一个经验:一家包商经验差点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听话,能够按照要求和标准严格执行施工,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工程的结果照样很好。&/p&&p&这也是后来我对于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牢记的一点。包商的水平差点没事,必须听话,必须谦虚。一般而言,牛一些的包商或者做过很多项目有丰富经验的包商都不太听话,经常和业主对着干,开会的时候会说:你们这个要求是不对的,1,2,3.你们这个想法理论可以,实际不可以 4,5,6,往往说得还很全面,业主一点办法没有。这种包商有能力也有脾气。&/p&&p&&br&&/p&&hr&&p&美施威尔自己有一个稳定的风系统制作和施工队伍,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美施威尔有自己的空调箱和FFU产品,延伸下来就变成了必须有自己的风系统制作和施工队伍,这种模式使得其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地就获得了机械包的承包权。而这种模式是别的EPCM公司所做不到的,因为美施威尔的模式是从上游设计到中游招投标再到下游的施工安装全部都是自己的人在做,因此优势巨大。&/p&&p&不过我现在还是想要纠正MW当时的一种错误做法。之前在制作洁净室风管的时候,根据压力的不同是可以采用共板法兰的。但是问题是MW喜欢在内部增加加强支撑而不是外部。根据规范《GB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这种方法在洁净室项目中是被禁止的。&/p&&p&&br&&/p&&p&从2005年初期到2006年末,二期项目基本结束,这时开始了三期。AT&S是一个很奇怪的公司,一般而言,项目二期完成后,开始三期了,那么工程部的人应该继续留任做3期。因为三期也基本上是照搬二期的模式。但是AT&S高层不这么想。二期所有的项目组人员全部转到FM的设施管理部门,三期项目再继续找人组成新的项目组。这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做法。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p&&p&对项目熟悉的人不做项目而从头学起设施管理,尽管不难。而新来的人却对项目一无所知,需要重新学起。两方面都增加了个人和公司的成本。&/p&&p&&br&&/p&&p&&br&&/p&&hr&&p&待续&/p&&p&如果有同学或者朋友看了我的这个系列文章,对建筑产生了一丝丝的兴趣,可以去听Live里面的各种建筑相关的讲座,当时您也可以去听我的Live&/p&&p&&a href=&/lives/522624& class=&internal&&暖通专业学生的求学与择业&/a&&/p&&p&&a href=&/lives/621376& class=&internal&&建筑工程行当项目甲方那些事&/a&&/p&&p&如果还有问题没在Live里面获得解答,就来值乎问我。&/p&&p&&br&&/p&&p&&br&&/p&&p&&br&&/p&&p&注:以下为工程中的常用简称&/p&&p&RFQ----request for quotation项目招投标的邀请&/p&&p&DCN------design change notice 设计变更&/p&&p&Breakdown---------
项目分项细化表&/p&&p&SPEC------------specification 技术需求&/p&&p&&br&&/p&&p&&br&&/p&&p&下期预告&/p&&p&1.关于MW的能力和其后来的拓展&/p&&p&2.MW内部的矛盾 ATS内部的矛盾&/p&&p&3.同时使用系数分析--一项技术方案的讨论&/p&&p&4.ATS的工程项目组特点以及甲方人员归宿&/p&&p&&br&&/p&&p&&br&&/p&&p& Paradise Hill&/p&
从这篇起,我将会改变一下行文方式,将"注"这项内容安排在文章中间,而不是放在最后。0--说说二期项目本身 上图为上海奥特斯工厂一期和行政大楼,建设于年 上图为重庆奥特斯工厂,这是新的工厂,建设于年如果从我现在的眼光来看,AT&S的…
&p&汉末到隋统一,之间四百年只有西晋十来年的统一之根本原因,就是世族政治。世族政治,就是垄断经学学术解释权和舆论导向权力的士族家族,逐渐垄断仕宦渠道,而慢慢形成的世代垄断官位的大家族。对解释这段历史的分合,用什么民心、派系、皇帝能力、军事谋略,都是扯淡...根本就是,士族地主阶级掌权的逻辑,就是地方做大,中央弱化,各方都有能力和倾向拥立本地的新中央。&/p&&p&从豪强拥立的东汉,地方豪强逐渐演变而成的士族地主阶级掌权,上品无寒门、四世三公的世族政治形态形成开始,分裂就已经是常态化的了。&/p&&p&但是分裂战争,又分两种:一种是军阀对世族政治的反扑冲击,一种是世族政治逻辑决定的不同地方的世家大族,拥立的不同代表该地方的中央之间的均势对峙。&/p&&p&汉末战争属于前者。宦官世家出身的曹操,空有皇族身份的穷老汉刘备,创业期的军阀一代孙坚和孙策,都是寒门庶族路线的实践者。他们的肱骨文臣和将领,很大一部分是寒门出身。汉末其实是东汉本就脆弱的道统崩溃后,寒门士人阶层对日益固化的士族地主政治的政治反扑。&/p&&p&但是可惜,军阀集团带领的阶级反扑最终妥协了。因为士族地主的形成,相当于西汉结束的贵族政治借察举制与儒学化的一次借尸还魂。士族地主阶级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成为了当时社会形态下的领导阶级。大量基层土地、人口、财富,集中在各地方的豪门大户手里。他们还掌握着舆论引导权,一句简单的评价就可以决定一个士人的前途,相当于垄断了入仕渠道。军阀的扩张,既要对他们进行限制和汲取,也需要和他们合作。孙策就是在与世族博弈中,最终被暗杀。具备军威的曹操、刘备这类创业军阀,尚能大致掌控内部局面,但到曹丕、刘禅、孙权等继位,更多需要依靠合法性和制度保护,便无力再维系军阀的强权政治逻辑。&/p&&p&曹丕主动拥抱世族力量,在他们的拥立下,成功改朝换代做了皇帝,且正式启用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给了士族地主阶级以名正言顺的,对官僚系统的垄断权。士族地主阶级的迅速掌权,掣肘了人口、土地本为压倒性的曹魏政权的南征动员能力和统一进程,使曹魏政权内部陷入激烈的斗争漩涡。&/p&&p&强行把住军权,保留蜀汉军阀特征的诸葛亮死后,代表军阀力量的荆州派,对代表本土士族力量的益州派,长期以来的激烈路线斗争算是无力维系了。在年轻刘禅的弱势皇权妥协下,蜀汉也进入士族地主阶级掌权的国家形态。&/p&&p&孙权,作为军阀三代,已无力维系政权的军阀特征。其称帝也标志着政权的士族化。所谓孙权晚年威逼张昭、陆逊,脾气变坏,其实就是一种对世族政治抗争无奈的表现。&/p&&p&蜀汉与东吴两个偏安政权数十年的长期存活,是建立在魏国最先士族化后,战争动员力下降,陷入内部政治斗争的局面下。有这么一个转型时间差因素。中央集权的政治实践能力在这个时期已经陷入历史低谷。&/p&&p&西晋的统一,则是携司马家三代人的斗争果实,开国之威,给中央集权打的一针强心剂。可是作为官三代的司马炎,到底也无力抵挡当时的士族地主阶级掌权的大潮流,所谓的“对皇族分兵权”这些事件层面的历史,都是世族阶级已经构架起固定的整个社会形态后,高层政治持续向弱势下滑过程中,不得不结的果。因为牢固的世族社会形态惯性太强大了,形成不是一个朝代的问题,是从西汉末年开始,就逐渐板结化的社会持续演变而来,更不是一两代人能够扭转。虽然它是个对立,且固化的,不先进的阶级秩序,但在新的阶层流通渠道和体制出现以前,它就是当时制度探索和诱导下形成的社会趋势,是地方门阀全面控制基层要素的既定社会形态。当然,世族中亦不乏实干的贤才。西晋只能顺势延续曹魏的世族政治制度。&/p&&p&魏晋南北朝时期,震惊天下的斗富此起彼伏,比如洛阳城内,西晋的石崇与王恺斗富,北魏的元雍和元琛斗富。这都还是这些朝代中央集权相对最强势的时期。&/p&&p&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趋向是一个固化的落后阶级秩序逐渐腐烂了,魏晋立国时期,是内部政治体系烂掉的时期。五胡先用蛮力按倒斗富朝代西晋再野蛮分赃,可是胡人完成汉化以后又成了斗富朝代北魏,把门阀化当做汉化。汉末军阀和五胡异族军阀之所以能以小吃大,是因为本就各地方门阀世家林立的世族政权,各族门内部博弈程度很深,处于囚徒困境的非集体理性状态,中央只是最大的世族力量代表,战时被往前推,却无法凝聚举国力量。面对军阀式强流,只是虚胖。&/p&&p&可以说,建国后的魏蜀吴都很烂,没法和汉末走寒门庶族路线的强势军阀期相比。西晋的统一是比三国谁体格大,而非政治文化和制度先进。到南北朝的长期均势时期,则是比谁相对不那么腐朽了。这四百年是个虽乱但都很弱的时代。&/p&&p&针对汉末和西晋,汉末因为是军阀争霸,所以各方都保有集权的强势政治风气。各路枭雄都面对竞争压力,不仅对军事重视,对治理更重视。所以其实很抗打击。西晋统一已经是世族政治根深蒂固,所以虚胖。八王之乱是单纯的破坏性争夺,治理问题早被抛脑后了。国力耗空,人家被养在院里当宠物那么久的五胡,见主人家的门没了,可不就冲进来了。他们其实是第二次军阀特质的势力,去冲击世族化的汉人社会,也算是给中央集权打强心剂。但也慢慢同化成世族社会了。最后是宇文泰解了这个死局。&/p&&p&世族化政权的弊端所在,就是地方本位。因为士族地主是门阀,他们的利益在地方,在族门,所以他们有个特征:&/p&&p&统一别人没兴趣,统一了皇权做大了,搞不好还要军事胁迫,折腾、损害自家地方利益。所以已经灭了蜀国,紧接着司马炎建西晋,世家代表们却激烈反对伐吴。西晋皇权未稳需与世家充分合作,硬是隔了十几年才举兵灭吴。具有外部牵制考虑的魏晋世族,之所以能够倾向最先消灭蜀国,还是因为蜀国自称汉祚,其合法性来源不似东吴为军阀割据,注定其虽然国力最小,却是远比东吴频繁发动北伐的具有复汉统一欲望的政权。如果没有这种实质性威胁,世族集团才没兴趣伐蜀。西晋中央顺势灭吴的短暂统一恐怕也不存在。&/p&&p&但是别人要过来统一他们,或者内部掌着军权,深得将士军心的军阀要取代原有的弱势皇帝,也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军阀桓温到死不得加九锡。苻坚扑向南方时,本来懒得管事的谢安一门便拼死抵抗。军阀刘裕虽然改朝换代,朝代也终难长久。实际上东晋和南朝屡次收复洛阳长安一线的北方,按三国那种军事逻辑早就有收复山河的战略基础,但是每次都又撤回淮河线以南,就是因为北方世族对南方政权已经很陌生,南方世族又怕收复北方会名正言顺迁都北方,各自都有持续分裂的小九九。于是才有被整个世族时代局面牢牢钳制的东晋皇族,发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悲叹。&/p&&p&东晋已经是君权虚置了,西晋实在也是好不到哪去。世族政治下,皇族面对五胡,军事号召力几乎历代统一王朝最弱,南渡也得有世族保着。&/p&
汉末到隋统一,之间四百年只有西晋十来年的统一之根本原因,就是世族政治。世族政治,就是垄断经学学术解释权和舆论导向权力的士族家族,逐渐垄断仕宦渠道,而慢慢形成的世代垄断官位的大家族。对解释这段历史的分合,用什么民心、派系、皇帝能力、军事谋略…
&p&看到中意的题目就想挖坟,不过看到题主在请教大V,我似乎有些不自量力。越大的话题,其实越难驾驭和解答。这种问题细目学究难答,必扣政治精髓大要。&/p&&p&看清秦汉变局,确实不能只流于军事角力和朝代更迭。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独特的,与后世,及今日截然不同的全民普遍意识特点。这一点,史书只能偶有信息透漏,不可能系统论述,甚至史书作者由于受时代思维所限,对前代事件的记载,也有脱离其时境的曲解。说起秦汉交替之际,我们后世,包括其他朝代文人理解起来时,最不恰当的代入感之一,就是理所当然得认为集权制度在秦始皇统一以后的合法性地位十分稳固。事实上,秦始皇后半生殚精竭虑的,都是如何维护&b&在当时不被广泛认同的集权制度&/b&。&b&战国的封建邦国制,到秦国集权帝国制,再到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到汉中期的稳定集权帝国制&/b&,其实是秦汉变局,整个意识形态一步步改变并接受帝国制度的过程。但史料里,从来不会点明这个东西。&/p&&p&现在很多学者,将秦汉归于中华第一帝国的概念,其实有其内在逻辑依据。尤其是秦始皇创立秦制,到汉武帝确立汉制,这整段百年时间都可谓中华帝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成长期。事实上,秦汉变局是后战国必经的,制度兼容性试错,阶级全面破立洗牌的特殊时代,是帝国制度先经历秦朝一次刚性失败,后经历汉朝一次柔性探索,最终逐渐彻底取代先秦邦国制度的历史进程,是在百年过度期内,集权制度与封建制度相互杂糅博弈中,大一统帝国“坏空成住”的艰难成形过程。从朝代意义上讲,&b&秦与汉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相克相生,殊途同归&/b&。集权大一统帝国制度,是如何经历“坏-空-成-住”,必须结合时代意识去看待,结合新生的“皇帝”名号与旧有“王”名号的概念博弈去理解。&/p&&p&&b&一、简谈秦统一之必然&/b&&/p&&p&诚然,兼并天下的是秦,统一文化的是秦,确立制度的是秦,而且,向远了的战国时代来讲,&b&能够完成这一时代使命的,大概也只有秦。&/b&&/p&&p&首先,之所以最彻底的土地制度革命,即商鞅变法能够在秦国完成,就是因为秦是战国诸国里,进入华夏最晚,立国最晚,文化、制度最简陋,阶级构架最为简化的后发华夏文明圈国家。&/p&&p&战国诸国,三晋的魏赵韩,说起来是新国家,但是文化上,是浸润于老牌姬周宗室的晋国分立出来,是周制传统意识浓厚的地区。&/p&&p&燕国不必说,是延续到秦朝前的最长的一支姬姓宗室诸侯国。&/p&&p&齐国比邻于周制度与周文华实际奠基人周公的封国鲁国,自身又是西周开国三公之一太公望的封国,甚至是一度在春秋时期树立起尊王攘夷大旗,挽救了周文化的霸主,虽然在战国时期,田齐取代姜齐,但齐国仍是那个深润周文化的齐国。&/p&&p&楚国,数百年来自称蛮夷,而且“不服周”,但根子上说,也是西周开国封立的诸侯,骨子里仍是西周封建政治秩序的拥趸。只不过楚王家族传统野心大,长期以来是要问鼎于周,与周天子平起平坐。他们不服周,却一直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周”。所以到了战国时期,竟然发展出了景、屈、昭、项、怀、唐等,内部超级封建大族,楚国已经俨然“小西周”。&/p&&p&春秋才以诸国名分立国,并仍旧是依靠武力从西戎地盘杀回到华夏腹地关中的秦,其内部的封建政治意识相对淡泊,封建贵族结构并不庞大,对周制度与周文化的路径依赖最小。是所谓的船小好调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战国诸国的变法竞赛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最终将变革进行的最彻底,最强效。正是由于&b&秦没有其他老牌封建邦国那种对周文化的路径依赖和对传统意识的固执&/b&。&/p&&p&&b&二、详谈贯穿秦朝始终的路线之争&/b&&/p&&p&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开启兼并大业,最终创立帝国制度,并大体由后世沿用,并无太多争议。但秦始皇&b&创立帝国制度,与开启十年兼并战争,却有一个微妙的时间差&/b&,值得注意和深思。&/p&&p&从秦始皇29岁灭韩开始,直到38岁灭齐,全部完成统一,秦王政才上皇帝称号,号“始皇帝”。改正朔,易服色,以水为德。除谥法。分天下36郡。更名民曰黔首。收天下兵器,聚集咸阳,销铸12金人及钟了。统一度量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徙天下富豪12万户于咸阳。&/p&&p&也就是在这些后统一基调政策确立后,贯穿秦朝15年,堪称秦朝崩塌导火索之一的重大路线之争,也随即出现了。&/p&&blockquote&丞相绾(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blockquote&&p&通过上边这个时间差,我们可知:秦始皇从发动统一开始,直到统一的十年间,都没有将统一后的新制度方案议题提到台面上。整整十年时间,秦始皇按捺并引导着一个愈发急迫的国体确立方向:先不争论,事后再说。这其中固然有对新领土的消化,却也从侧面说明了,秦始皇心中或有一定的隐忧,作为一个开创时代的政治家,他敏感的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对不容小觑的政治命题,甚或是,政治炸弹。&b&这个巨大路线分歧就是:要分封还是要集权&/b&。&/p&&p&王绾作为秦朝统一天下,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丞相,历史上给予记述只有了了数语,本身就很不正常。不过联系到秦始皇不喜欢谁就让谁在历史中消失的做派(比如他的后宫妻妾们),即使重要如统一节点下的丞相王绾,最后只剩寥寥几句也很正常。这大概也从侧面说明了,《史记》上寥寥几笔的朝堂争论,其实蕴含着长期的,显著的政治斗争。其实想想也正常,该如何为第一次一统的天下确立国体,这种政治命题如果不引发政治大博弈局面,反而不正常了。处于历史第一次文献大劫难后的秦朝历史,是本不该如此简练的高度归纳和总结。&/p&&p&后来的名相,秦帝国制度总设计师,李斯,就在这第一次路线之争中,站在秦始皇一边,赢得了最终的路线胜利,借此跨上了位极人臣,改写历史的这最后一步。这不是讨好秦始皇,而是因为,在面对分封制“群臣皆以为便”的朝堂上,&b&李斯是唯一与秦始皇,有着同样令世人匪夷所思之孤独理想的,同道之人。&/b&&/p&&p&始皇与李斯携手于朝堂,面对全天下的质疑,一往无前。秦帝国制度确立了,可路线之争停止了吗?没有。&/p&&p&在《秦始皇本纪》里,秦始皇像一件不折不扣的历史工具。以秦朝建立为起点,他的所有功绩,都是为了帝国制度和集权政治,他的所有罪过,也是为了帝国制度和集权政治。我们不知道他有过怎样的忧伤,不知道他爱着什么样的女人,不知道他有什么爱好和娱乐,我们看到的,是他怀着的亘古未有之功业心,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执念。我不觉得同吃五谷杂粮,同有伤痛疾病,却精明如此的秦始皇,会真的相信有飞升成仙,长生不老。和后来同样痴迷于道家丹药的皇帝一样,秦始皇广招术士炼丹,也无非是为人人都无法逾越的生死命数,死马当活马医罢了,是想为自己创立的新国家,多掌一会儿舵吧。这样他心里能安稳些。&/p&&p&秦始皇心里不安吗?是的。一个安心的皇帝,不会每天强行批阅150斤的奏牍才让自己睡觉。一个安心的皇帝,不会放着安全舒适的宫殿不住,常年奔波在千里之行的路上,而且依旧要批阅那些奏牍。那还是昔日敌国的土地,有人不止一次在路上刺杀过他。他最终也累死在路上。&/p&&p&本应主人且自主的&b&秦始皇,为帝国活成了无法停歇的强迫症患者&/b&。掌控天下的他,到底在怕什么?&/p&&blockquote&於是徵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巅,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於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於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於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blockquote&&p&这是秦始皇40岁,“与鲁诸儒生议”而封禅泰山的记录。从这里可以看出,&b&秦始皇称帝之初,是极力拉拢儒生的&/b&。即使儒生以礼法不一刁难,即使儒生讥笑始皇遇风雨,并未见始皇有报复之举。以封禅泰山第一人的角度来看,凭西方定天下,而要依齐鲁之礼来泰山封禅,本身就是招抚齐鲁人心的举措。&/p&&p&秦国的博士,至少有70多人。皇帝称号确立、改制等大的国策方针制定,都有博士参与廷议。儒学作为先秦显学最大的一派,据秦史专家考证,如李克及其学生伏胜、淳于越、鲍白令之、桂贞、茅焦、叔孙通等17个有名可考秦朝博士,全都是儒生。而且叔孙通是已经历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秦二世时期的博士。可见秦始皇称帝之初,并非对儒家刻意打压,而是有意拉拢。&/p&&p&按说儒家强调秩序和忠君,只需随时代在学术上进一步改良,应该能与秦朝廷有起码的和谐共处。&b&为什么到秦始皇生命的最后五年,对儒家及百家的态度急转为焚书坑儒,独尊法家,以吏为师呢?&/b&&/p&&blockquote&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blockquote&&p&还是路线之争,还是分封与集权的路线之争,儒生博士淳于越的这一次发难,距离王绾与李斯之争已经过去了9年。帝国的中央郡县制度,已经确立了9年。46岁的秦始皇再也没有耐性了,他不想在招抚,不想再解释。他或许觉得,时间与结果都无法说服天下舆论。走出中年,身体每况愈下的他,不想,也不敢再等待那些迟迟不来的认可了。他要为政治理想,和自己最大的事业果实,做一次他认为最保险的安排。&/p&&blockquote&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blockquote&&p&秦始皇焚书坑儒,其实坑的不是儒,也不是术士,而是&b&以侯生、卢生等人为代表的传播诋毁秦始皇寡独言论的反体制势力&/b&。他们攻讦的是始皇的&b&自古莫及己&/b&(集权革命的原因,即统一)&b&、秦法&/b&(集权革命的制度基石,即法令出一)&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集权革命的首要特征,即中央决策)。&b&这三样是什么?是帝国集权制度的基础,及其合法性来源。&/b&由此可见秦始皇到底恼怒的是什么。&/p&&p&扶苏又做了什么?求情,而且求情点在于,“&b&诸生皆诵法孔子&/b&”。秦始皇这一次又恼怒的什么?是他一直当做接班人培养的扶苏,因为恐惧关东人心,欲向帝国制度反对派妥协。他恐惧的是,他死后,他的政治理想与果实,帝国制度,会随着他的死而流产!值得注意的是扶苏那句“远方黔首未集”,说明此时的意识形态分歧,仍是广泛存存在于关东庶民阶层的。&/p&&p&学界为秦始皇到底是坑儒还是坑术士有过争论。其实这些人或者既有儒生又有术士,或都是术士,却都“诵法孔子”。术士为什么也尊孔?因为儒家是分封路线的学术源头和学界大本营,这些人只是为儒家充当舆论攻讦的马前卒,无论是否是儒生,言论却无疑鲜明提倡儒家的分封立场。可见,儒家的分封路线,并不限于儒家学派或学术圈内部,而是社会性广泛性的。事实也证明,秦始皇坑儒是针对舆论和思想界的杀鸡儆猴,并不从人身上针对儒家,二世时仍有儒家成为博士。&/p&&p&秦始皇最后的5年时间,是秦始皇&b&政治方向失衡失寸的5年&/b&。集中在这五年里,50万人徙戍五岭,70万人徙建阿房宫、骊山陵;修直道,筑长城;下焚书令,禁言令,坑杀反对派,以吏为师,独尊法家...如果加上扶苏,就还有准太子被罢黜外放。为什么这5年秦始皇会有巨大的心态和政策变化?感到身体的衰退应当是一个原因,分封制与集权制路线斗争不仅没有因为时间而淡化,竟越发激烈,而且牵涉储君站队,也是一方面。如果在考虑之前几年的一些事件,“使黔首自实田”,使蒙恬30万军击匈奴,南征百越,兰池遇刺,秦始皇应该是感受到了一种他没有想到的政治阻力...&/p&&p&秦朝的史料匮乏,又多有贬词偏见,所以很容易被草率定性。其实史书上寥寥几笔描述,现实中可能是长期政治博弈和剧烈斗争的结果。可以看到的是,秦始皇在政治方向上一直是孤独的。他向往、开创并明确了帝国集权制度,起初他也知道权衡招抚,但现实是,拥护分封的民意惯性太大,大到出乎他的意料,大到仿佛连时间都无法化解。最后的几年,各地不断传来“始皇帝死而天下分”“祖龙死而地分”一类的天兆或流言,这些事空穴来风吗?恐怕不是。那背后是什么样的势力在操作?或许,秦始皇在推行“使黔首自实田”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或许,他不断的巡游天下时,就早已在持续防范了。那股势力就是——山东旧贵族。&/p&&blockquote&于是二世乃遵用赵高,申法令。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原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原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blockquote&&p&秦二世,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上台没几个月,杀光几十个兄弟姐妹。这一点,今天秦始皇陵考古已经佐证,在始皇陵陪葬墓,发现有二十多具遗骸异样,明显死于非命的尸体,埋葬在一起。按年龄推算,大都十几二十岁。从陪葬等级上看,十分尊荣显贵。胡亥真的是因为忌惮兄弟们夺位才这么做的吗?有这一层原因。但是这样一件暴绝整部中华史的宗室惨案,仅仅一两人为之,竟然没起太大波澜,也有些奇怪。这背后没有整个顶层官僚系统的助推吗?或许是有的。&/p&&p&回到扶苏与李斯的关系上。很多史学家说,李斯之所以在沙丘之谋中,帮胡亥篡改遗诏,就是因为扶苏和蒙恬关系太好,扶苏上位,则蒙恬必定为相。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某些专家是说不清楚了就开始随便一说,能把话接上就行,不管逻辑接不接的上。扶苏和李斯不好,也没见胡亥和李斯好啊?不然,李斯怎么还犹犹豫豫。扶苏和蒙恬关系好,那胡亥也和赵高关系好啊,其他皇子也有自己好的臣子啊?李斯怎么就能保证他们能力保自己呢?李斯与秦始皇是儿女亲家,按理说应该扶持自己女婿的那几位皇子。就算扶苏继位,即使失去相位,也不至于失去富贵和声望。李斯与扶苏在个人关系上又能差到哪里呢?&/p&&p&以前,我读到李斯这段优柔寡断,和胡亥弑杀兄弟姐妹的这两段历史的时候,也是觉得很多道理连不上,李斯为什么这么没城府,怎么当的丞相?胡亥怎么这么顽劣残酷,臣僚竟能容忍?直到重新审视了贯穿整个秦朝的分封、集权这一路线之争后,方才明白了一些文献永远不会再给出明确答案,却极有可能的内在逻辑...&/p&&p&扶苏,是为山东儒生求情而被放黜。山东儒生的政治立场鲜明,一直是恪守礼乐周制,鼓吹分封。到最后,甚至因此大造对秦始皇的舆论攻击,试图以否定秦始皇个人来挖掉集权制度的合法性。李斯代表的法家,以及他个人的立场,都是与秦始皇本人高度一致的帝国制度立场。统一之初,王绾与李斯论战,李斯胜而升任丞相。秦朝后期,儒家淳于越与李斯论战,秦始皇全面确立以吏为师,焚书坑儒,李斯再胜。从秦帝国制度设计上来说,李斯是多项政治制度创新,经济、文化制度统一的主持者和设计者,堪称帝国集权制度的总设计师。这样高位的人,岂能不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他图的,恐怕不是自己的权位和富贵,而是和秦始皇一样,一切是为帝国制度遗产能够留存。他和胡亥的交易,恐怕是以保护政治路线为目的。如果“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这句是实情,包括现在一些推测胡亥被立太子的推测属实,说明秦始皇出于维护政治路线的考虑,也曾真的有过废扶苏,立其他子嗣或胡亥的想法。扶苏与李斯、秦始皇的矛盾,还有他强大的民意基础,大底来自他的政治路线与秦始皇和李斯不同。&b&李斯最终愿意扶持胡亥,也可能胡亥此前就表明着的维护秦始皇既定路线方针的政治立场。&/b&&/p&&p&从后来的表现来看,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扶苏是张楚政权所打得旗帜之一,说明他深得山东人士之心。他如果继位,秦朝或许会打开分封的闸口,提前进入刘邦的郡国模式。而胡亥,虽然在政治智力和见识上,显然是个有暴力倾向的糊涂蛋。但在路线上,走的是秦始皇不折不扣的法家高压路线,对秦始皇的巡游、工程一并继承。但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效鼙,严重缺乏权变能力的胡亥,真是糟践了秦朝的一次适度转型之机,反而大跨步的将秦彻底推向深渊。&/p&&p&有这么一个认识后,我们再重新审视胡亥弑杀兄弟为先帝殉葬的残忍行径,应该是得到了一派官僚的默认的。这就是当时以李斯为首的帝国高层官僚。他们为什么允许这种荒唐行径的发生?是因为舆论压力仍然很大,路线之争在拥有足够权威的秦始皇死后更为激烈。始皇的死,也是铺垫已久的反攻倒算,全面爆发之际。要知道,在王绾为代表的旧秦国官僚,以及山东各派士人,都坚定认同分封制的天然合法性。王绾与淳于越代表的先后两次分封路线发难,是以分封始皇诸子为首要实际操作对象。这个时候,李斯代表的法家集权路线官僚系统,对二世这种绝无仅有的非法行径不闻不问,也就可以理解了吧?只不过李斯没想到,胡亥虽然没有改变制度和路线,却把基本的政治操守和法律底线,践踏的支离破碎。而且,他竟然是个执政低能儿。权力交给此儿,秦亡才是必然。&/p&&p&(其实从人性角度看,胡亥实在是有性格缺陷。但能被秦始皇宠溺的幼子,他到底又能有多坏,多一无是处?我们经常叹息秦朝的大好局面,被他和赵高两个蠢货所败,但观胡亥的寥寥几笔言行,继位之初似乎也有继承衣钵奋发的短暂迹象。而后来,倾信赵高,不问朝政,这个年轻公子对官僚集团似乎表示巨大的抵触和不满,他的残忍到底来源于何事何处?秦的史料太匮乏了,定性太明确了,但如果作为一个正常的宗室关系来看,秦始皇几十个被杀子女中,难道没有一个兄长是敦厚亲人的性格,真心爱护过胡亥这个最小的弟弟吗?胡亥真的一并把所有的兄姊都恨到没心没肺吗?如果这样看,胡亥不上朝,不愿意听军情急报,反复责备李斯,后来对李斯等官僚集团行残忍之手段,这更像是在耍孩子脾气,仿佛在对李斯说:“你不是很会治国吗,你不是很了不起吗,你不是很对吗,怎么做成这样啦?”是不是有这种可能,是李斯和赵高,架着胡亥,以政治要害胁迫他杀光他所有的兄弟姐妹,包括他本来爱戴的几个?即使胡亥很蠢,我们也不能脱离时境去理解他。比如面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平民起义,他不愿意相信,认为那是小股寇匪,甚至为此杀掉情报人员。一方面,他政治敏感度确实很低且暴虐,但另一方面,在胡亥之前的,有文字可溯的一千多年历史里,确实没有一个君王遇到过何谓平民组建的政权或军队,确有其历史局限性。或许他也郁闷,他这个皇帝,坐的怎么就和父皇那种感觉完全不一样呢?)&/p&&p&为什么后来旧楚国地区爆发的叛乱和起义最集中?为什么楚系势力最终领导了灭秦时局?前边说过,楚国本身就是封建格局更牢固的国家,到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出了景、屈、昭、项、怀、唐等,内部超级封建大族,俨然“小西周”。事实上,秦国统一之战,灭三晋燕齐,都不算艰难,唯有在灭楚时总碰钉子。这并非因为楚国王权强大,恰恰是贵族为了维护自家地盘利益而拼死挣扎。甚至到秦始皇统一十几年后,仍然死而不僵,最终逆袭翻盘。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三户恐怕也是景、屈、昭、项、怀、唐这些大族中的三户。项氏不正应了历史吗?而项楚灭秦,不也代表着&b&牢固的分封制度的回光返照&/b&,将集权制度一度报复扼杀,最终也向天下暴露出其巨大的社会毁坏力和历史退步意义,最终把人心又推向了皇帝称号以及帝国制度吗?&b&面对秦汉人口与经济的巨大衰败,儒家也再无底气为分封摇旗呐喊,不得不在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完成对中华帝国1.0版的兼容性改良。&/b&&/p&&p&汉朝建立时,刘邦以秦国国境为中央辖区,将山东再次分封。这是一次平民属性的王朝,不得不做出的一次历史性妥协。但这种妥协,又堪称进步性的。并非妥协都是失败,适应时代速度的妥协,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时代所赋予的转折使命。汉朝批判性继承了秦朝,包括制度,以及教训。&/p&&blockquote&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常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blockquote&&p&贵为汉朝功侯爵位的樊哙,见到了曾经是王,此时是侯的韩信,竟然会下跪“高呼大王”,而且韩信也羞与为伍。由此可见,在秦汉之际,即使作为唯一主宰的皇帝,已经存在了十数年,人们对“王”,依然视之“主君”的分量极重。毕竟是延续了数千年的普遍意识。这也能侧面说明了,秦汉之际的分封制度,其结果仍旧是分离国家主权。因为一旦确立了诸侯王,&b&民众的普遍意识如此&/b&。&/p&&p&刘邦用称帝后的余生,换取了异姓王从法理上的消失,用宗法文化与中央大宗名义,紧扣郡国的向心力。即使如此,汉惠帝的意外早逝,也导致了吕后大封吕姓王,最终引发了第一次诸王之乱的险些发生。但这些年来,诸侯王的不停更迭改立,也让“王”在山东百姓心中的权威感不断消萎。是“王”与“皇帝”两个称号在历史性地位上的进一步此消彼长。汉文帝通过功臣政变意外得位,巧妙分化山东郡国,努力提升帝国辖区经济实力,给了汉景帝一战而重挫山东诸侯国半个世纪之积累的决胜局的底气。汉文帝是那么重要,他把所有露着狠劲儿的意识形态目光,重新拉回到对人本和农本的思想基石的关注上,并身体力行为后世塑造了一个理想皇帝的范本,下一个能在贤明无暇的帝王范本上一举超越他的,其实是千年后的唐太宗了。从荒敝的代国回到长安的汉文帝,就连他那所谓男宠邓通,也是在他经济改革大方略之下,为他撑着帝国金融事务。一生在妥协中进取的他,是汉朝国家性格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但其历史形象却始终像他对自己的要求:简朴,无华...华丽的,是他的孙子汉武帝。汉武帝进一步实行推恩令,终将分封制度,以及后战国时代,士人对它抱有的最后幻想,彻底驱逐出历史的舞台。&/p&&p&&b&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终于浴火重生,飞龙在天&/b&。可是这时,秦始皇与李斯都早已死去,他们的政权与国家,也早已风消云散。甚至,他们的这一政治理想,他们维护这一理想的行径,也被不同程度的曲解了...他是暴虐独裁的始皇,他是贪恋权位的李斯...但这些也都不重要,因为,再也没有人会曲解,他们曾经,孤独守护着得,帝国制度...&/p&&p&&b&三、深谈秦汉之所以变的时代原因&/b&&/p&&p&从灭韩开始,秦始皇采取的舆论措施,大抵上是秦国一贯的舆论宣传指导思想——能直接做就不去谈。这个手法来自商鞅。&/p&&p&商鞅变法之初,还向对变法持异议者进行解释。后来有感于思想不能迅速统一的变法成本之大,商鞅索性封闭言路。此举广为后世所诟病,认为是不尊重人权与言论自由权的典型法西斯主义表征。但是如果深入去看最终变法成功的商鞅式言论不自由,和从未成功过的法西斯式言论不自由,其实有着非常大的本质区别。&b&商鞅的文宣手法是,不让说,不仅不让你说变法不好,而且不准你说变法好&/b&。胆敢赞美一句变法,与毁谤变法同罪论处。这与洗脑式的法西斯禁止异见,煽动全民狂热,可是相去十万八千里。不得不说,法家深研人性之阴暗面,到了已臻化境的地步。其实从知乎评论区也能经常感受到,很多毁谤贴标签扣帽子,其实不是认知问题,而是面子问题。一个事物,有人说它好,就有人非以针对心理吹毛求疵得说它不好。因为好多自己曾经笃定的事物被否定,是会碰触到人的自尊心的。这类逆向思维、哗众取宠者比比皆是,舆论评价风向,逼格所指,就通常默化往复,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甚至各行各科的学术界,又哪里有过真正的统一思想。曾经被奉为圭臬的所谓大师,多少年后,也让人挑得错漏百出。人们本以为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迅速,真理会越辩越明,岂知真理越辩越细分,越辩越是纷纷扰扰,莫衷一是。原因在哪?在立场。不是所有的立场,都是认知立场,真相立场,也有程度立场,眼界立场,利益立场,面子立场,也有纯粹耍泼撒气,自以为是的素质立场。很多争论演变到最后,是为争而争。商鞅正是掐准了这一舆论心理的源头,让一切声嚣归于沉寂,遗忘了,便没有争论了。这比煽动大多数人说它好,日后委屈的人又来清算说不好,要更好。当然,前提是,现实效果得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顺心,才能做到懒得争论,真正的遗忘。民不妄论,官不党争,高效的集权决策,这大概是荀子访问秦国时,见秦民如古民,秦吏如古吏的原因吧,也应该是是秦国在制定国内舆论政策时的一贯思路和手法。这也只有秦国这种中间贵族阶层薄弱的,偏二元化的扁平社会结构、制度结构才能行之有效。复杂的阶级层级下,是很难做到的。秦统一后,面对关东残留的复杂中间贵族层级,这一套就失灵了,最终让秦始皇感到恼怒。体现在微观层面,就是国家已经讲明了政治正确,但乡里博学多才的贵族老爷们,却告诉绝大多数不识字的乡亲父老,国家其实是在瞎折腾。人心怎能统一?分封的意识形态之所以仍旧坐大,就是因为,秦朝时期,关东的中间贵族,并未真的被抽空。&b&秦国稳定政策的失败,就和秦朝廷这种传统的堵截式舆论应对思路有关,这也是秦朝的路径依赖之一&/b&。&/p&&p&秦始皇强制性的焚书坑儒,独留法家,其实就是秦国这种舆论思维的延续和体现。秦朝的建立,相当于将商鞅施行二十年,方才在本来就轻装上阵的老秦国完成的变革,还有之后近百年,逐渐推广在半壁华夏(秦国蚕食的土地)的变革,猛然在秦朝建立的十余年间,强力施加另外半壁华夏,而且这半壁,是全国人口之重心,是拥护周制、周文化的普遍意识最牢固的地区。其变革的震荡、阻力和反弹力度之强,可以想象。秦朝对集权制度的刚性建立和推广,虽然政治制度超前于时代,但舆论手段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他们仍以旧秦国二元扁平社会结构的宣导思维,去应对六国地区复杂的层级结构,并不匹配奏效。&/p&&p&作为渐进式完成集权建设的汉朝,以汉武帝为开创性分水岭,在应对舆论上就相对怀柔的多了。当然,汉武帝并非不想像秦始皇那样简单粗暴一点,而是他吸取了秦亡之教训,在控制舆论上更讨巧一些。与秦始皇不同,面对关东地区相对复杂的阶级结构,在本来真空缺位的新兴中间阶级逐渐成型时期,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为官学,而不是封禁百家,其实是以仕途利益为交换筹码,塑造一条意识形态和学术鄙视链,以此为引导方式,潜移默化的招安了士人阶层。中央让士人做官,封国可没这规矩啊?士人们,你们觉得全天下都是中央的好,还是中央只要一小块好呢?与秦朝的舆论应对失败相比,这是蛇打七寸,堵不如疏的智慧。当然,汉朝可以这么做,因为平民属性的王朝是此时的轻装上阵,他们塑造的是一个谁也没见过的意识形态。开放渠道,也是相互妥协的汉家朝代性格。而秦族那样由原生社会诞生并延续几千年的贵族,其贵族精神决定了,他们不会真正懂得并接受妥协的政治艺术。&/p&&p&以上所说的舆论应对思路,只是&b&秦国政治太过刚强,缺乏弹性&/b&的一个方面。推行集权的力度太大,时间太紧迫,是秦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战国那一代人尚在,想让新制度一世而稳,还不做出一定妥协变通,确实很难。&/p&&p&事实上,秦朝时期的山东旧贵族实力,可能远比汉初要强大。 西汉初期虽然郡国并行,但中央对地方基层和山东旧贵族的控制能力似乎比秦更强。比如楚国景、屈、昭、怀的家族实力,和领导反秦的项氏是同一级别。齐国宗室的田氏,在秦末楚汉也是最出风头的复辟势力。史料表明,郡守县令都不同程度的要与这些豪族进行合作。比如和陈胜、吴广失期而反极为相似的刘邦落草芒砀山,并未见秦朝廷全力剿杀,反而是吕公一家大摇大摆的在县里为刘邦造势传谣。县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见秦朝的垂直权力体制,到县一级,面对豪族,面对基层,仍是颇显无力的。秦始皇也只是迁徙以王族为首的12万户到咸阳。而到了汉朝建立后,刘邦只一纸诏令,楚国的景、屈、昭、怀,齐国的宗室田氏等十余万人,就被举族迁徙到关中。后几任皇帝也一直在做以填充帝陵陵邑来强制迁徙关东旧贵、新豪强这件事。这个时期的山东中间阶层,显然和秦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吕后对诸侯王的不断擅杀改立,文帝对诸侯国不断由大化小的分化瓦解,也表明了维护封建的中间贵族之政治阻力不断减弱。结合向后的东汉建国来看,山东豪强全面掌握政权,光武帝仅推行度田令,仅触碰豪强所隐匿的基层土地人口,在地方上就已经阻力重重,也远非西汉初期能够对豪族举族迁徙的集权控制程度。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秦末楚汉战争,是把地方旧贵族实力一度耗尽,一度出现中间阶层力量真空的重要变局所在。&/p&&p&&b&秦朝的统一&/b&,是因为曾经的秦国,既有诸侯大国之位力,又以后发之轻,免于对经历数百年结构衰竭的周制度和周文化的路径依赖,得以革命立新,进而尽取天下。足够的基盘,恰到好处的空白,这是当时最上乘的历史资质,为历史所选。初次统一,只可能由邦国兼并完成,这是历史的道路。&/p&&p&&b&秦朝的速亡&/b&,是因为秦国兼有邦国的国家习气。王族旧贵,其自身资禀决定,他们虽也能制定出编户齐民的制度,却不可能自发产生保民思想,骨子是驱民使民。这是秦国能够成为优秀的集权邦国之因,也是秦朝无法成为优秀的集权帝国之由。这是秦朝对秦邦国的路径依赖,使它们无法完成最后一层内核的蜕变。这是沉重的历史包袱,所历史所放弃。持续的统一,需要另一个非贵族属性的内核。&/p&&p&&b&汉朝的统一&/b&,是因为刘邦的平民属性。唯有他能约法三章,退军霸上,府库皆存,善待子婴,还粮父老。他没有贵族的荣誉,及贵族背后的立场责任,家仇国恨,便是没有对贵族时代的包袱,也是一种最合时宜的空白。其实历史有时候很巧合,汉高祖只比秦始皇小三岁而已,秦始皇死前,刘邦一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平民。秦始皇一死,刘邦变坐火箭一样,只用8年就蹿升为皇帝。有时候看秦汉史会有种错觉,会把几年的时间,看出数十年的观感,变化真是密集啊。从今年算起,8年前北京奥运都开完很久了。秦始皇与汉高祖,像是上天一直放在历史棋盘上的手,迅速起手换取了一颗棋子而已,是无缝衔接的。&/p&&img src=&/v2-bbb4c90ba7dced7dc98973d01bfecf23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2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bbb4c90ba7dced7dc98973d01bfecf23_r.jpg&&&p&“嗟呼,大丈夫当如是!”一念之间,转身之际,他们是否真曾四目相对?一刹那,历史的风云,仿佛就都褪了颜色... &/p&&p&刘邦也有他的路径依赖,比如出身农家平民,项楚系,楚汉战争是秦末新兴诸侯与战国旧贵族之间的决赛角逐。他无法像出身贵族的秦始皇一样拒绝分封。但他的一次次不重颜面的妥协,一次次不要脸面的进取,反而给了汉朝朝代性格灌输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历史弹性。这种足够坚定的集权方向,恰到好处的节奏余地,又何尝不是那时最好的历史禀赋。他愿意分权给功臣集团,甚至愿意把身后的天下交给自己的女人。这个女人也很能干,在汉朝的二世及二世猝死时,成功稳定住了汉的中央。秦始皇不就缺少这么一个能在身后为存果保驾护航的战友吗?但出身于贵族,又怎会做到如此妥协?&/p&&p&秦灭六国,是邦国社会自身的优胜劣汰,物理兼并之使命。秦国虽然拔去了中间贵族,却不可能拔去王室,这一顶层贵族。既要兼容众多地域文化,又要兼顾齐民政策的大一统帝国,就依然不能让体制金字塔上存在真正的贵族,哪怕只有君主一家。这一层内核迭代,秦没能成功转型跨越。&/p&&p&真正的贵族是什么,是从上古原生社会族群演续而来的天伦天赋之主人。贵族,视民为家奴,理所当然,现实也这样。后世的皇族呢?视民如子,起码是理应如此。硬件统一,是王国贵族出身的秦朝,只能走到的最后一步了。以族立国的旧王族,来自于古老原生社会的贵族部族,无法改变驱使民力的治理逻辑。这一逻辑在秦始皇面对卢生等人舆论攻击时辩解的话里可以看出,他言辞中是法令出一,兴天下太平,人人自安的执政逻辑,而非后世帝王普遍推崇的爱民如子之保民思想。王族对庶族的不妥协性是天生的。可是初次面对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秦帝国皇族,还能是王族那个逻辑吗?中间贵族,既是顶层贵族对基层的分享竞争者,也是在基层与顶层贵族之间的支撑力量。当中间贵族被抽去,编户齐民后的帝国社会结构,仅依靠职业官僚,那些百姓还能那样高强度动员和驱使吗?从刘邦家乡沛县县令与吕公家族的合作,及楚国项氏一族,在秦朝即使已经失去贵族合法地位,仍旧是郡守笼络对象来看,秦朝对关东地区基层人口与土地的控制,并非想象中那么牢固。在黔首自实田政策实施几年后,秦始皇突然大起三大工程,大幅度加重对闾左基层人口的徭役,同时发动南北两线战争,他当是感受到了那股阻力,来自旧贵族对基层仍实际控制的阻力。他是在和关东旧贵族抢人,在消耗那些他死后没能阻止得了的反对势力啊。现实是,在30万戍北军,50万南征军无法回援,已近强枝弱干的秦廷面对秦末叛军第一次逼近咸阳时,恰是临时组成的骊山20万刑徒军,成了一时挽救秦朝,直至巨鹿决战的中坚力量。可庙堂之疾瘤,仍是吞噬了这最后一丝希望。&/p&&p&内核的蜕变,秦朝没能完成。或者说,不打破山东旧有的阶级秩序和结构,不再大规模流一次血,时人对封建与集权就仍流于意识形态争论,就仍当局者迷无法看清。没有经历事实结果的残酷比对,真正全民统一思想,仅依靠自上而下的刚性权力控慑压制意识形态反抗,蜕变又怎能完成?&/p&&p&历史借秦邦国锋利的刀刃,消灭了其他的邦国。而秦的速亡,是它没能跨越的,砍向邦国社会与秦自己的最后一刀。秦的速亡,终究是,属于大封建时代的,属于战国七雄的,属于最后一支王族的,最后一曲挽歌...&/p&
看到中意的题目就想挖坟,不过看到题主在请教大V,我似乎有些不自量力。越大的话题,其实越难驾驭和解答。这种问题细目学究难答,必扣政治精髓大要。看清秦汉变局,确实不能只流于军事角力和朝代更迭。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独特的,与后世,及今日截然不同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知识分子可能容易忽略这种问题的实际意义。也许它被提出来是出于无知,但如果阳明先生在世,他可能会笑着接受,认为这质疑打磨了他的想法——他面对质疑时大多是如此态度。&br&&br&按照题主的理解,“悬崖”明明在这里,但“唯心主义”的学说却说,你若不想,它就不在。可是闭着眼睛往前走,肯定是会掉下悬崖的。这被高中课本解释为唯心哲学不靠谱的明证。&br&&br&而现有的回答,大多也从题主对阳明学和其他各种被扣上“唯心主义”帽子的哲学思想的误会着眼。所谓“唯心”,是从“唯物”出发界定的一个“他者”,但哲人提出他们的思想时,本身便不是从“唯物”的框架内着手的,而是有自己的理路和语境。因此,基于“唯物”角度对“唯心”的指责,大多与其原意风马牛不相及,成为一种无谓的、无知的指责。。&br&&br&答主们这一观点,在哲学史的意义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题主的问题也让我想起当年读《菊与刀》时印象很深刻的一段话:&br&&br&&blockquote&对于如何取得胜利,日本人与美国人想的也不一样。它叫嚣日本必胜,精神必将战胜物质。他们说:美国拥有广阔疆土,军备实力雄厚,但这算得了什么?他们早已预见到这些差距,有足够的办法让差距不起作用。日本人从他们的一家大型日报———《每日新闻》上,读到了以下一段话:“我们如果害怕数字就不会开战。这次战争没有为他们增加多少资源。而我们有!”&br&&br&“是的,物质是必要的,但物质不可能千年不变。只有精神才能代表一切!”报纸上不断出现这样的字眼。即使是在日本打胜仗的时候,日本的政治家、大本营,以及军人们都反复强调说:“这次战争并不是军备的较量,而是日本人对意志力的信仰与美国人对物质的信仰之间的交战。”在美军节节胜利的时候,他们就反复念叨:“在这场较量中,物质力量注定失败。”当日本在塞班、硫璜岛吃了大亏的时候,他们托词说,这是因为过分强调物质差距而没有完全发挥精神战斗力;而早在日军炫耀其伟大胜利的那几个月,早在珍珠港之前,这种口号一直起到了进军战旗的作用。1930年代,前陆军大臣、狂热的军国主义者荒木大将在名叫《告日本国民书》的宣传小册子中写道:日本的“真心使命”在于“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实不足忧,吾皇国民于物质何惧!”&br&&br&当然,日本其实也担心其真实军力不够用。在整个1930年代,国民收入用于军备的比例上升非常快。偷袭珍珠港那年,国民收入有将近一半被用在陆海军的军备上。民用的财政支出只占政府总支出额的17%。但是,大舰巨炮,只不过是永世长存的“日本精神”的外在表现,犹如武士的佩刀,质量象征的是他的内在道德品质。&/blockquote&&br&这是美国的人类学家对昭和时期日本人的现象学描述。诚然,从美国人的角度出发,和从“唯物”的角度出发无甚差别,都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见解。但正因其先入为主,我们才能够发觉东亚思想体系内的一些让外人觉得“奇怪”的东西——对于精神的重视远超过物质,至少这种现象比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类似现象更加明显(也许这是前现代文化的常态,但我们不必做太过宽泛的总结)。此外,日本明治维新本来即带有鲜明的阳明学色彩,直至三岛由纪夫自杀身亡,仍以阳明学的名义号召国人。即使学者能够将战争狂人和阳明先生分开,对于一个未经东亚哲学思想洗礼的普通美国人而言,东亚思想中“精神”的作用确实显得比他所习惯的更重大。也许浸淫于基督教传统的美国人感受会多少有些不同,但由于《菊与刀》也是基督教在美国仍占主流的时代的作品,我们可以说,至少在新教传统之下观照东亚哲学,后者仍然浸透着一种神秘的“前面是悬崖也能闭眼”的氛围(尽管与其他前现代文化相比,理性的成分已经很充裕)。而这个美国人,如果接触了从朱熹“格物致知”走向“致良知”的阳明心学,就更容易产生类似的观感。&br&&br&个人认为,“悬崖”问题——精神和物质的碰撞问题,即如何面对实践意义上不可回避的物质的存在。如何以精神驾驭物质,是否要接受物质的决定和奴役,当理想和现实发生无死角、无转圜余地的碰撞时,该怎么办。如何看待,如何处理。这确实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命题,也通过禅宗和阳明学,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思想。探讨王阳明的贡献和局限,也不可与这一问题分开。&br&&br&王阳明生活在危机丛生的明朝中后期,人生中也遇到过几次大危机(所谓百死千难),他的致良知说便是从这样的实践中得来。阳明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袖手在书室中悟得的,都是假的,是静得,放在“动”中,一触即溃。它追求的是实践中心灵的呼应,而不是概念推导出的绝对真理。而学习阳明学,如果不是哲学家专门研究这个吃饭,或者附庸风雅以此“交朋友”的话,目的也是拿来实用。既然要实用,作为一种有理想的学说,就不可能不面对客观的、物质世界的规律。&b&这种必要性,是不可以形而上学的唯心、唯物论争替代的,是一种实践的必然性。&/b&&br&&br&&br&阳明所面对的问题,或者说中国自上古以来,哲人所统一面对的问题,几乎都脱不开伦理、政治的范畴,离不开实践的价值,其锚位是扎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的。这一点与倾向于追求绝对真理,并将政治也当做绝对真理来观照的两希文化是极其不同的。而中国古代哲人所面对的政治环境,是自天下大乱起,以天下大乱终,中间穿插两千年秦政治乱循环的环境。以思想改变现实,是绝大部分中国思想者——他们大多从属于“卿士”的阶层——的毕生追求,政治的苦难让他们责无旁贷,周秦政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性质,则让他们无从逃遁。即使出世,也是针对现世而言的出世,而非漠视现世一心追求出世。但是,现实世界有其不以人们的态度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农业社会之下,社会经济结构周期性变迁,逃不出治乱循环的命运。于是,理想的现世性和改变现实的艰难甚至不可能性,构成了哲人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永恒矛盾。&br&&br&几乎没有一位哲人能够回避思想与现实的碰撞问题。为什么要格物致知?为什么说心即是理?为什么讲知行合一?为什么谈致良知?尽管从二程开始,中国本土哲学即向佛学学习借鉴了一些本体论和知识论的范畴与方法,但根本的问题仍旧是伦理性的,仍旧需要接受现实的检验。思想的每一步推进,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双重变奏和对话。政治伦理理想与人生现实的关系问题,是成圣、成仙、成佛道路上永恒的背景。&br&&br&而阳明学的贡献和局限,必须在这个背景下,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探讨,也才能对我们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窃以为脱离“悬崖”的存在,而袖手空谈理、气、心、性、知、行,是用朱子学的方法学阳明,“支离事业竟浮沉”而已。&br&&br&阳明晚年平浰头匪患时,设计击溃匪首池仲容,虽然平叛,但池仲容一心叛逆,挑战了先生“人人皆可为圣”的乐观精神,对他的精神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年谱》记载,王阳明连哄带骗、涵容化育的努力皆告失败,不得不设甲士用计杀之。而后”自惜终不能化。日已过未刻,不食,大眩晕,呕吐”。&br&&br&这段文字坦诚地道出了哲人的理想与冰冷的现实相遇时的境况,也让我们看到阳明绝非完人。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池仲容这所谓“匪”,自有其为匪之理由。而窃国者为诸侯,横行跋扈者未必皆“匪”,倒有可能正是冠冕堂皇的“庙堂”。阳明一生最大危机是武宗南征时被谗,而晚年的这一桩功业也抹上了不干净的血。这些事实,是我们谈论阳明学所不能避讳,也不必避讳的。也只有在这种理想和现实、主观追求和客观规律的永恒碰撞中,才能够了解阳明真正面对的问题为何,为解决这一问题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最终,我们学习阳明学,是为了应用于自己的人生,面对我们所面对的现实。而不是拜一尊神,给他吃冷猪肉。&br&&br&============================================================&br&《庄子·人间世》中,颜渊欲事卫灵公的故事,抛出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命题:你说的那么好听,如果前面是悬崖,怎么办?灵公飞扬跋扈,臣子无论正道直行、阳奉阴违、旁敲侧击、涵容化育,无论怎么做,都化不了这纯粹的恶。颜渊要去侍奉卫灵公,如果坚持自己的理想,无论用什么手段,十有八九都要玩完。&br&&br&而庄子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按惯例,放译文不放原文。参此:&a href=&///?target=http%3A//www.sidneyluo.net/d/0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漢川草廬-莊子&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夫子说:「尽于此了。我告诉你,如果到了卫国能不为名利所动,卫君能听进你的话就说,不能听进就不要说。不由门路营求,不独树招摇,心灵凝聚为一,处事寄託于不得已,这样就差不多了。不走路还容易,不藉地而行就难了。顺人情而行容易造假,顺自然而行就难造假。只听过有翅膀能飞的,没听过无翅膀可以飞的;只听过用心智去求得知识的,没听过不用心智去求得知识的。观照那空明之境,虚空之室能生出光明来,这就是吉祥所聚集止处。如果无法止住,就是形坐而心驰。如果使耳目内通而外任于心智,连鬼神都会来依附,何况是人呢!如是万物都会感化,是为尧舜的枢纽,伏羲几蘧的行为依据,何况那众人呢!」&/blockquote&面对类似的疑问,庄子则假托贤人蘧伯玉说:&br&&br&&blockquote&蘧伯玉说:「你问的好,要警戒,要谨慎,首先你要立得稳。外表不如迁就,内心不如诱导。虽然如此,这二者还是有忧患。迁就不要太过度,诱导不要太显露。外貌迁就过度,就会颠覆灭亡,会崩塌跌倒。内心诱导太显露,他会以为你是为声名,会招来灾祸。他如果像婴儿一样天真,你也随着他像婴儿一样天真;他如果无分寸界限,你也随着他无分寸界限;他如果没有拘束,你也随着他没有拘束。这样引导他,慢慢进入正途而无过失。&br&&br&你不知道那螳螂吗?奋力举起臂去挡车轮,不知道自己无法胜任,这是自以为才高的原故。小心啊!谨慎啊!如果你屡次夸耀自己的长处去触犯他,就危险了。&br&&br&你不知道那养虎的人吗?不敢拿活物喂牠,为的是怕牠扑杀之时,会激起牠残杀的天性;不敢拿完整的食物喂牠,是怕牠撕裂食物时,会激起牠残杀的天性。知道牠飢饱的时刻,顺应牠喜怒的性情。虎与人是异类而能驯服于养牠的人,是因为顺从牠的性情;之所以会伤人,是因为违逆了牠的性子。&br&&br&爱马的人,以竹筐接马粪,以盛水器接马尿。刚好有蚊虻附着在马背上,而爱马人出其不意的拍打,马就会惊怒而咬断啣勒,毁坏头胸的络辔。本意是出于爱而结果是适得其反,能不谨慎的嘛!」&/blockquote&&br&&br&《人间世》是庄子中极其佳妙的一篇,接地气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面对乱世的纷扰,庄子提出人要做“散木”,不要让自己太“有用”,就可以全身养性。他的心得,简而言之,是这么几样:&br&&br&1. 想要在残酷的乱世中活下来,就得领导喜欢什么就干什么,领导不喜欢什么就不干什么。不作恶,但也不强行为善。&br&2. 但是,若是心里全无善恶,那就几乎不是人了,无论仲尼、蘧伯玉还是庄子都做不到。&br&3. 所以,只能尽量顺从残暴的当权者的性情,慢慢去引导它。为了最大限度保全自己,达到目的,要修炼一种洞明烛照的技能,去掉“我执”,&b&尽量耐心地观察残暴的统治者和疯狂的世界自身的规律,就像老虎饲养员观察老虎的规律一样,然后按照它的规律来做出最聪明理性的选择&/b&。&br&4. 如果根本不想鸟这些烂事,也可以彻底逃离,做个散木,没有用,也就没有灾祸,而且可以白占便宜(再差能差到哪去?)。&br&&br&&blockquote&有一个叫支离疏的人,脸颊藏于肚脐之下,肩膀高过于头顶,髮髻朝于天,五脏脉管向上,两条大腿和肋骨相併。替人缝衣洗服,足以养活自己;替人簸米筛糠,所得足以十个人食用。政府徵兵时,支离大摇大摆游于其间;政府徵伕时,支离因残废而免除劳役;政府赈济贫病时,支离可以领三钟米和十綑柴。以支离这样形体不全的人,还可以养活自身,享尽天年,又何况那忘德的人啊!&br&&/blockquote&&br&看到这段话,是不是想到了发达国家过于慷慨的福利制度所造成的弊端了呢?即使在那个时代,“百无一用”都是一种人生智慧。一种狡黠,卑鄙,残酷而无奈的人生智慧。也许有的人会把这个故事看成“隐喻”,但它并不是隐喻,而是人们面对的生活的现实。记得“塞翁失马”的故事里小儿子因为跌断腿而免于服役的事情吗?&br&&br&5. 最好的政治不是这个样子的,而是从上到下皆能体悟生死齐一之理,都能与时休息,赞美自然的馈赠而接受命运的安排。然而既然这种政治已然远去,也就不妨泛舟江湖、曳尾泥涂。&br&&br&《人间世》比起庄子其他的章节,远更坦诚。某种意义上,它撕扯掉了学者们故弄玄虚的话语织成的面皮,把人间的残酷和个人(包括学者自身)立身的无奈,赤裸裸地显露在读者面前,也把庄子所感受到的痛苦和无奈,不加涂抹地带出。某种意义上,不能读懂《人间世》,不能对《人间世》提出的问题给出一个契合自身实践的答案,那么思想得再多,也是自我欺骗,那种思想不过是对现实的逃避。&br&&br&而王阳明先生所面对的,是残酷程度不下于庄子时代的现实。他所希望提出的,是汲取儒、释、道三家资源,却秀出于其上的立身处世之学。学习阳明学绝不能离开《人间世》所提出的基本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世界上不可避免的“恶”?&br&&br&==========================没完,明天填坑================================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知识分子可能容易忽略这种问题的实际意义。也许它被提出来是出于无知,但如果阳明先生在世,他可能会笑着接受,认为这质疑打磨了他的想法——他面对质疑时大多是如此态度。 按照题主的理解,“悬崖”明明在这里,但“唯心主义”的…
&img src=&/v2-23cc13ecd27ea75a7997d5_b.jp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8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v2-23cc13ecd27ea75a7997d5_r.jpg&&&p&我已委托“维权骑士”(&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案设计师岗位职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