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反驳:木秀于林风必助之,风必催之。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请选择考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人出于众,谗必随之
&文史天地  在中国传统政治下,文人形成了两种性格,塑成了两副面孔。在皇权至尊,等级森严的封建秩序下,大多数文人唯唯诺诺,一副奴才的嘴脸;少数才子文人,恃才狂放,“才子气”一有机会便表现出来,在封建政治下,他们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梁朝著名文学家沈约同梁武帝萧衍是旧交,常在一起切磋文辞,无话不谈,交情算是“很铁”。一天,沈约侍宴宫廷,恰好豫州贡献栗子,栗子大一寸有余,梁武帝很惊喜,与沈约比写关于栗子的典故。沈约比武帝少写了三个。事后,沈约对人说,如果我在武帝面前不谦让,恐怕他会羞死。他记栗子的典故,故意比武帝少三个,已经很懂得君臣尊卑的原则,可惜偏要对人说破,损害了皇帝的尊严。武帝以他不够忠诚,连连派员谴责,活活将他吓死!
  隋炀帝喜欢舞文弄墨,却最不愿别人比他高一头。有次隋炀帝作《燕歌行》,文士唱和,著作佐郎王胄不知收敛,一时“才气”冲天,诗高炀帝,触犯了暴君“虚荣”的神经。炀帝边诵王胄警句“庭草无人随意绿”边说“还能作此语耶”?将王胄杀害。
  在传统官僚政治下,官场险恶,倾轧激烈,有时偶不注意,“才子气”发作,也会招致横祸。宋宣和年间蔡居安(即蔡京长子蔡攸)掌管秘书省。夏日,他召秘书省官员于道山食瓜,并令坐客书写关于西瓜的典故。座客不敢尽言,要让蔡居安得个头名。哪知校书郎董彦远不懂得学识能力超过上司乃是犯忌,逞能于一时,连书数事皆所未闻。没几天,就被打发出京城了。不过好在还没有性命之虞,比起沈约、王胄等人的命运好多了。
  中国传统政治中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提倡普遍平庸,反对个别冒尖,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人出于众,谗必随之”,这种现象“源远流长”,贻害不浅。
文章来源:第151期
作者:刘振修
  不合所处时代潮流的天才,性情狂怪的巨匠,这就是中国的梵高,徐渭徐文长。
  生活于明朝中期的浙江绍兴人徐渭,字文长,别号青藤道士、天池生等等。他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是一个艺术天才,一个怪杰;又是一个疯子,是中国的梵高!徐渭的一生,可谓曲折坎坷,贫困潦倒,加上精神病症的折磨,后只得靠卖画鬻字为生,但仍不足以解饥寒,因为他创新的水墨花卉大写意画法,他书写的重骨不重形的力透纸背的书法,在当时少人问津。他于监狱中创作的《墨葡萄》图中,我们可以听到他当时的哀叹:“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在他病逝了6年以后,他的诗文遗作《阙编》,被著名文学家、公安派领袖袁宏道偶然看到,竟大呼小叫起来,并高估为“明朝第一”!进而动情地写出《徐文长传》。在远离他300年后的大清朝,以诗、书、画称绝的郑板桥大师为表达对他五体投地的钦佩,亲刻一方“青藤门下牛马走”的印章,用来盖在自己的画作上。到了现代,我们的艺术大师齐白石曾以诗言志,也意甘为其“门下走狗”,而追随于九泉之下。
成长于艰难困苦中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徐渭诞生在一个从贵州病退回绍兴老家的小官员家中。因为父亲的继室苗夫人没有生育能力,前面又有两个大哥哥同苗夫人心理上有隔阂。苗夫人要争口气,便将自己从贵州娘家带来的贴身丫头说给老爷做了妾,这才生下徐渭。徐渭叫苗夫人为“母亲”,叫生母作“姨”。当徐渭来到人世100天时,他的父亲却不幸撒手人寰。操持家务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苗夫人的身上。苗夫人对徐渭寄托着最大的希望,给予了强烈的爱意,但这种爱又带着十分的病态。
  徐渭虽然出生“低卑”,却聪明早慧。他6岁入私学,读书过目不忘;8岁学作八股文,一天能写出几篇小文章,被老师称赞为神童。10岁那年,因父亲死前分留给他的4名奴仆跑掉了,二哥便带着他去山阴县衙告状。县令刘昺见徐渭在公堂之上大模大样,对答如流,又得知他就是绍兴城出名的神童,顺便问道:“小孩童今年几岁了?现在学什么?”当徐渭回答说学做举业文字已经两年了,刘县令便想当场考一考他,要徐渭以《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题,立即在堂下做文出来,自己则拿起纸状,一边阅览审理。哪知才看了不到20页,徐渭的时文已写就,呈了上来。刘昺对徐文的用语措词非常喜欢,又看到其中的两股文论十分精辟,还对仗工整,不禁提笔批写出许多赞语。临别,刘县令送了上好的纸笔,作为对徐渭的嘉勉。后当徐渭写出《雪词》赋,而轰动绍兴城时,他才年满13岁。
  也就在这一年,徐渭的大哥在外经商失败亏了老本,还欠下许多债务,无钱寄回家中。苗夫人只得靠四处借债以维持全家生活,不久后因生计无法维持,便狠心卖奴,最后连徐渭的生母也给卖了。这给徐渭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创伤,让他哭昏了三天三夜,粒食未进。从这以后,徐渭时常夜里做恶梦惊叫,并伴有头晕脑胀的毛病。
  在徐渭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非同寻常的困苦。身边亲人的先后离去,让他形同一管孤竹,凄凉地苦撑于大地。15岁,“母亲”苗夫人病故;20岁,二哥徐潞死在贵州异乡;25岁,大哥徐淮病死;26岁,妻子潘氏染上肺痨病死,留下不满2岁的长子徐枚。而因大哥的病故,当地豪绅毛氏以徐淮欠下巨额债款之名,强行霸占了他绍兴老家的祖屋。天下之大,竟然没有徐渭的立锥之地!
  凭借徐渭的才华,他也想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大展一番宏图。但若列举徐渭参加科考的经历,那真是太辛酸了!从他17岁参加“童子试”科考不中开始,一直考到41岁,前后共计参加了7次科考,只有两次进入复试,但均以败北而终。不过是20岁那年应乡试未中时,他愤而向县里的主考官致书请求重试,才得以录为县学生员,也即获得秀才的身份。
  公元1543年,徐渭在乡试中失败后,愤而暂休应举学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与绍兴文人谈经论道的交游之中。这其中有他的表兄弟、诗人萧勉,族姊夫、官员兼诗人沈炼,他的老师、哲学家钱楩,书法家兼诗人杨珂,对他后来从事绘画产生重要影响的画家陈鹤,官员兼诗人柳文,进士兼诗人诸大绶等。这些文人们经常聚会于绍兴城的私人府邸,或是酒楼画舫。要么高谈阔论于时事,要么摇头晃脑而联诗;或者纵笔疾书,泼墨丹青。从而掀起了绍兴城里的文化风潮,一时被人们誉称为“越中十子”。
  绍兴离哲学家兼教育家王守仁的家乡不远,所以阳明之学也风行于浙东一带。徐渭的表兄王畿和族姊夫沈炼均为王学的忠实信徒。受他们的影响,徐渭也师从王畿和季本先生认真学习过一段时间的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中的心外无物、超俗即俗、知行并进的新思维深深地打动着徐渭,在他的心底开始树立起一种崇尚个人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厌恶教条束缚的信念。而就是这样的一种信念,深深地影响了徐渭一生的立身行事。
  过后的几年中,徐渭曾到杭州拜会过别号“青门山人”的知名画师沈仕老先生,并向他请教画技。徐渭自己也开始摸索泼墨大写意的花卉画法,虽然算不上成熟,但已表现出惊人的创意,一反当时“形肖而无神”的世俗传统。可以说,那时的徐渭,已经具备了成长为一名大艺术家的相关条件,只需要他努力并坚持不懈。可是徐渭并没有这么看,他给出的自画像却是:
  九流渭也落何流?戴发星星一比丘。
  他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属于九流的留着头发的和尚。据曾任翰林院编修的陶望龄在《徐文长传》里描述:“徐渭的身材魁梧,肤白肥胖,声音明亮得如同仙鹤在鸣叫;他经常半夜呼啸,引来群鹤共鸣……”
自由出入总督府的怪客
  徐渭一生,是没有正式进入仕途的。唯一的一次是他37岁之后,受邀到胡宗宪的总督府里做书记员(秘书),但并没有授予任何官职,属于总督“雇养”的门客之一。胡宗宪是一个投笔从戎,能打仗、善权谋的将军,更是位挥霍无度、好坏兼备的两面人。他疯狂巴结赵文华、严嵩等朝中权臣,以他们作靠山,成了严嵩势力圈里窃权罔利的帮凶;但他又能够用妙计诱杀勾结倭匪作乱的海上大寇王直、徐海等,给歹人以沉重的打击。
  自明朝以来,日本海匪经常出没在我国的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并勾结一些国内的黑心海匪,在我海上及沿岸地区进行肆无忌惮的烧杀掠抢。嘉靖31年(1552)之后的短短几年中,我便有几万的军民惨死于他们的刀枪之下。此事使朝野震惊,而同仇敌忾。嘉靖33年,朝廷任命浙江巡府胡宗宪为总督,总揽东南七省的军务,重点是打击海上倭匪。
  胡宗宪手下缺少写文章的高手,听说徐渭先生甚是了得,便诚聘他来自己幕府里担任书记(秘书)。徐渭就这样正式进入到胡宗宪的幕府中。当时胡宗宪位高权重,整个幕府上下显得十分威严,而胡总督又对其下属管束得极为严厉。那些将吏们参见他时都要跪着讲话,匍匐前行,不敢抬头。但是徐渭却经常身穿麻布长衫,头戴黑头巾,昂首阔步地出入总督府,并毫无顾忌地与胡宗宪纵论天下大事。徐渭的这种风格,反而使胡宗宪大为欣赏,感觉这才是名人高士能够表现出的举止。徐渭也确实出过一些打击倭寇的好主意,可见他并非纸上谈兵的书生。
  有天,碰巧胡总督的手下先后捉住了一雄一雌的两只白鹿,可把胡宗宪给乐坏了,他决定乘机将这非同寻常的吉祥物献给明世宗嘉靖帝以邀宠,并请徐渭附写《献白鹿表》一并呈皇上。但是胡总督鉴赏能力不高,担心徐渭的文章不能够锦上添花,便又找人写了几篇同样的文章,一起送到京城,并修书给好友董份学士等,请他们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表文来,结果徐渭之作得到了一致公认。后来果然龙颜大悦,给胡宗宪赏赐丰厚。胡总督当然更加对徐渭另眼相待,徐渭也更加地狂放不羁。
  有时候幕府里有急件需要徐渭操刀办理,却又上下找不着他,于是派人上街到各处寻觅,结果见徐渭正在酒肆里同几名当地的年青人酣酒狂饮,已经喝得老高了,哪还能办什么事!胡总督听说后,以“名士当如斯”而一笑了之。萧山大捷那次,胡宗宪令取倭寇贼心下酒,又对着20多颗匪首的头颅每个面前喝一大杯,左右人等皆惊恐失色,唯徐渭笑谈自若,把酒助兴。徐渭还多次写诗投赠给吴成器、俞大猷、戚继光等,对他们英勇杀敌的所为表达由衷的赞佩。徐渭曾经跟随胡宗宪奔赴江西,但在途中因脑风旧病的严重复发,不得不独自返回。
  明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削职为民,其子严世蕃因贪赃枉法遭收监、抄家、被诛。胡宗宪也以严嵩死党遭捕入狱,虽嘉靖帝念他剿倭有功将他释放看管,但后又受牵连而死于狱中。此时的徐渭经受着各种巨大的压力。胡宗宪寄给严嵩父子的许多肉麻信件,大多出自他之手。自胡宗宪倒台后,其幕府随之解散,徐渭从此失去了靠山和经济来源,还要面对周围人们的白眼、嘲讽,以及对他操刀捉笔为胡宗宪谄媚严嵩父子的猜疑和议论。徐渭画出了一些造诣相当高的泼墨花卉作品,想换点生活费,但是没有人愿意找他购买。他在当时画的《雪竹图》里,以风雪中挺立的竹枝,象征性地表露了自己在人世中所历经的各种凄风苦雨,并题诗道:
  独有一般差似我,积雪千丈恨难消。
  后来有胡宗宪幕府的人士被收监治罪,徐渭在恐惧大祸随时将临、性命朝不保夕的重压下彻底崩溃了。他想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用别人动手,免得遭受许多意想不到的屈辱。于是他写好了《自撰墓志铭》,算是对自己身后的交待。他的精神越来越恍惚,开始拿起斧子猛击自己头部,使头骨破裂,血流满面;后又拔下墙上的铁钉直撞入耳中,还将自己的肾囊砸碎……
  徐渭采取的自杀方式,实在是古怪而又残忍。这只能由两种情况作出判断,一是当时徐渭还没有意识到以沉湖了断的方法更简单,二是徐渭确实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当这精神病发展到使他穷凶极恶时,他便由自残转向了伤人,竟然怀疑到继任妻子张氏有外遇而将她失手打死,自己也就付出了打入死牢待斩的代价。
大狱里蜕化成的精灵
  徐渭从此开始了另外一种新的生活。从他成为死囚起,到经过亲朋好友的奔走营救改为终生监禁并解除戴了4年的枷锁,最后在万历元年(1573年)的大赦中重获自由为止,前后计7年的牢狱生涯,其间所经受的苦难是难已想象的。进到死牢后,徐渭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下场:不是因病饿而死在狱中,就是等着砍头。
  将身来在此间,他似乎有了彻悟人世与生死的感觉。人命本来就细如游丝,还朝不保夕,至于那些权势富贵也不过是烟云瞬间罢了!他虽然也曾醉心于禅道,但却收止于佛家寄托来世的平安幸福论。徐渭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代表魏晋风骨的名士嵇康。其临当就命,索琴而弹,以一曲《广陵散》使身虽亡而清音永存,那是何等卓越的人格!于是,戴着枷锁的徐渭思索着立于不朽的追求。
  因大哥徐淮是在修道中服食丹药而亡的,徐渭便决心要以自己这么些年来对道家学术的钻研体会,以及修炼内丹术的切身经验,来给被称为“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重新作注,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由于手脚不方便,他就一边打腹稿,一边认真修炼内丹。所谓内丹又叫“还丹”,是说把身体当炉用,把体内的所谓“元精”和“元神”引为药,再以“元气”在“炉”里烹炼后聚合结成内丹,此大可强身健体,并延年益寿。从徐渭自残竟不死,后来又曾有十多年不食五谷而以蔬菜喝水养命,却照样体格健硕来看,内丹是有奇效妙用的。
  在徐渭改死刑为终生监禁,同时解除了身上的和“心上的”沉重枷锁后,他的心情豁然开朗了许多。对《周易参同契》的注释不到半月即完成了,紧接着又开始练习书法。一天午后,狱卒到徐渭的监仓外巡视,看见他赤身弓背伏在地上,拿着一枝笔全神贯注地在比划,动作异常古怪。狱卒在惊诧中感到将会有大事发生,就目不转睛地盯住他。只见徐渭的全身随着笔意运动,时而舒缓时而紧张,屏息片刻后又突然狂叫一声,做出如野马狂奔的姿态,背上的肌肉起伏颤抖,汗似雨下。狱卒认定这是徐渭的精神病又发作了,赶紧上前打开牢门将他拉了起来。当一幅完美的狂草书法作品惊现于两人脚下时,徐渭便得意忘形地怪声狂笑起来!
  徐渭崇尚书法的骨力和雄放气势,精于对笔墨技法的掌握控制。袁宏道在《徐文长传》里对他的书法称是“确如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形象而中肯地道出徐渭不拘常规、放纵恣意的狂放风格。更为可贵的是,徐渭体悟出以书入画的妙境来了,认准中国画是书写出来的。徐渭对书法艺术的体会在于,一是书写中运笔的重要性;二是论书法首在神韵,骨力是其根基;三是强调书法的风格贵在天成,书法也同绘画一样高妙于其中的写意性。
与权贵和世俗传统分道扬镳
  公元1572年的除夕,是徐渭在同乡好友张天复父子等人的全力营救下假释出狱的好日子。不过,怪人有怪的章法,当张天复和吴景长来接徐渭出去时,他却反而是一脸的不高兴。主要的理由是他的内丹已经修炼得很好了,这出了狱以后丹气将泄,此万万不可!
  劫后重生的徐渭,心境改造得比过去平和了许多。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租了一间不大不小的房子,自命名为“梅花馆”,并风趣地题联道:“无求不着看人面,有酒可以留客谈。”许多过去的文友和一些慕名拜师的青年人来到了“梅花馆”,徐渭整天与他们一起论诗作画,欣赏戏文,切磋技艺。他在赠送给朋友的一副对联里写道:“世间无一事不可求,无一事不可舍,闲打混也是快乐;人情有万样当如此,有万样当如彼,要称心便难洒脱。”
  值得肯定的是,那种自尊自重的做人骨气,也是徐渭平生难以舍弃的。相反越老越穷,他倒越是傲骨铮铮。张天复的儿子张元忭为营救徐渭出狱,在京城上面也出了不少力,算是徐渭的救命恩人。此时张元忭任职于翰林院编修,写信请徐渭到京城家里来,帮忙处理一些文字上的事务。徐渭也拖着病体来到北京,但他并不是住在张元忭的家中,而是靠近租房住下。有事儿就往张家去,没事儿则留在屋子里绘画写字,为的是想保持自己“平民”身份的尊严和自由。
  久而久之,身为“京官”的张元忭感到,徐渭大叔言语行为上对自己不够尊重,也不跟门卫打招呼就随意出入张府,还经常酗酒后“上班”,便提醒徐渭要注意遵循一点“礼法”。徐渭一听这视同训斥的话,感觉太伤自尊心了,昂头朝张元忭大喝道:“我徐渭用不着别人拿什么礼法限制,只求活得舒心自在。你父子俩对我有恩,这没错。可不能因这事儿逼我做你的家奴。当初我杀了人,按《大明律》当斩,此不过一刀之痛;可如今按你的‘张律令’,反而要将我凌迟处死不成?”
  徐渭发完这一番火,摔门径直离去。没过两天,以致旧病复发,饭也咽不下了。他的眼前时常幻现出大黄蛇、绿蜘蛛等怪异现象,并也自认为是真实的,还特意详尽地记叙在书里。大儿子徐枚赶紧将他接回绍兴老家,是年徐渭62岁。
  为了生计,徐渭手不停笔地绘画写字以出卖。但晚年的他变得特别厌恶权贵与富商。一些精品之作,富贵之人根本求之不得,反而平民百姓可用鱼虾酒菜等换取。徐渭曾也风趣地自嘲是“数点梅花换米翁”。时人对此有过生动的描述,是讲徐渭所卖出的书画作品够饭钱即可,而不再多收。他对富贵之人的吃请一概不去,而当平民百姓的朋友或邻居邀饮酒,则是不醉不归的。
  有时徐渭还不请自到平民家中,如鸥鸟睡在茶几上,小猪仔般吃东西,若大声直呼其名,他便酒喝得更加痛快,显得格外天真洒脱。遇到徐渭高兴时,即便是调皮小孩或穷歌女,也无论是屠夫或菜贩子,若带上一盆猪血牛杂,或者一提田螺虾蟹,到他家里去敲门做饭,然后对他叫拍要挟,则可要诗得诗,要文得文,要字得字。从上可以了解到晚年徐渭可爱的平民性格,及其给人狂怪刚直的印象。
  据陶望龄等人记载说,当时有许多本地的达官贵人想拜见一下徐渭竟然不能。一次,有位慕名远来的县官乘虚而入,推门欲进,被徐渭挡在门边上并大叫道:“徐某不在!”其实,以徐渭的才华与名气,只须稍微应酬一下官场里的那些仰慕者,便可得到许多好处和关照,不至于潦倒成要挨饿受冻,还将自己收藏多年的古董一一拿出来变卖糊口。但是,如此这般就不是徐渭了,也就没有泼墨大写意画派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了。
  正是因为他有了这些人世的坎坷磨难,&沉淀在他心中而不可灭失的傲岸之气,这种英雄失路、但又托足天门的极度的悲痛,才促使他的画风忽然上升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而显得格外地不同凡响。此种并非“描典摹古”、矫揉造作的画风,深深影响了其后数百年间的写意派画家。诸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无不从他那前无古人的画风中,汲取艺术养料。
  徐渭的晚年,是精品叠出的收获季节。这其中有《墨花图卷》、《蔷薇芭蕉梅花图》、《花卉杂画卷》、《泼墨十二段卷》等等。他的晚年画作,酣笔放纵,尽情地发挥着写意技法,彰显出水墨淋漓的审美效果。画坛后辈称他的画是减笔大写意,即是对他精炼笔法的客观评价。徐渭将泼墨画技取名为“涂抹”,以大笔蘸水墨直接画出,再补以一些线条飘逸的双勾,使整个画面有着雄浑的气势又不乏神韵。他对于墨与水的控制和利用,已经达到了前无古人、后开新风的地步。他耗尽毕业精力自创出了“蘸墨法”、“积墨法”、“破墨法”、“接墨法”等,为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徐渭的晚年画作,无不表现着他的叛逆性格和超凡脱俗的情怀。如他把芭蕉和梅花画在一起,以蕉青梅白抒发心怀。他并题诗道:
  芭蕉雪中尽,那得配梅花?
  吾取青和白,霜毫染素麻。
  如他以逸笔疏泻而出的墨兰,是他清雅情致的绽放,并题诗曰: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消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蓝不值五文钱。
  徐渭还在他的《松声琴韵图》里,故意将那超然高士手里弹奏的七弦琴画成倒置的,绝妙地寓意出他的反叛精神!
  因为旧病经常复发,以及贫困,又厌恶世上富贵之流的虚伪庸俗,徐渭索性闭门不出了。他想要彻底告别世俗传统,走上“离经叛道”之路。他自称为“道人”,要修炼内丹,“闭关辟谷”,只吃青菜与喝水。这一炼就是10年,只有笔墨纸砚和清水陪伴着他。
  历史的使命在他坚忍不拔的追求下得到了完成,阎王爷差遣的小鬼如约而至。对于已经73岁的徐渭似有预感,他颤颤巍巍地从床上爬起,用最后一点墨汁写下相当于自画像的对联:
  乐难顿断,得乐时零碎乐些。
  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徐渭临死,伴有一张小破床,上面铺着薄薄的稻草,除此以外则是他传说属于得道高僧才具有的金黄色的躯体。西方人认为,天才最大的不幸,莫过于生错了时代。但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倒是这样看的:
  “古今文人所经历的牢骚困苦,还未有像先生这样的。……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之下,当自有定论,有什么理由说他生错了时代呢?”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是徐渭的自嘲。既然是住在“东倒西歪屋”里,就不可能按照专制时代的要求而同曲同调;既然成“南腔北调”之人,当不能为世俗所容,便注定了他怪狂一生、落魄而死的命运。
文章来源:第150期
作者:慧 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问题详情
有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你怎么看?(如考生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问“枪打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有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你怎么看?(如考生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问“枪打出头鸟”你怎么看?)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1、你的司长让你将一份急件送给中宣部,第二天却发现送错了单位,他不仅不承担责任,还生气地批评你马虎大意,没按要求将材料送给文化部。这时,你要怎样表白自己,而又不影响工作,不加剧你与领导的矛盾?22、假设你手头上有好几项工作没有完成,可是上级又给你安排了一项任务。你感到自己完成这项工作有困难。你如何处理这个矛盾?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作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作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微信号:jilinht
微社区:jilinht
认证官方微博
百度贴吧:华图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一
  这句话的社会寓意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能力出众,成绩显著的人,容易被嫉妒,甚至受到打击、排斥,因此很多人往往会选择选择明哲保身而不愿做枪头鸟。这种现象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无法回避,但这种观点本身具有片面性,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它。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自然现象毕竟不能完全正确反映所有的社会事实。如果大家都这样考虑问题,在工作中,所有人都只顾安守本分,不思进取,不敢创新;在危难的时候,没有人敢于做秀木,敢于承担责任,那么单位就不会有进步,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秀木很秀,不仅不会倒于狂风暴雨中,而且能够庇护树林中的其他树木的话,那么秀木就值得我们的推崇和信仰。国家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多一点这样的秀木,发展壮大起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起来了,现在就加大对西部的财政和资金力度,通过东部带动西部经济,促进国家共富的伟大事业的发展。
  另外,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木秀于林风或许会摧,堆高于岸流或许湍,但是,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立场,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就可以做到让大风摧不倒,大水冲不垮!就如二战时期,正因为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基础,美国才不敢打苏联的主意。毛遂自荐才能出人头地,一个人要做到非常优秀,才能毅然立于社会、才不会遭人非议、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我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努力奋进,不断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努力争取好的表现、敢于创新、敢于担当大任,起模范先锋作用,为单位、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同时要带动其他成员,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争优创优,在人民、国家、社会遇到危难的时候,要有担当感,勇于承担责任。
  这句话从侧面提醒我们,做人应该宽容,既要包容他人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还要包容他人的优点,学会懂得和人分享自己的成绩。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机遇的时候,要敢于创新;面对危难的时候,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客观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我们既要勇于不断进取,敢于承担责任,努力做优秀的人才;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做事不能过于锋芒毕露,并且团结好各方力量,处理好人际关系,先进带后进,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人才,永远立于社会的不败之地。
  参考答案二
  这名话的本意是指:林子中的好树木,风会首先摧它,河岸上突出的地方,水会首先冲击它。这句话寓意是:
  (1)一方面,能力出众者,权力大职责也大,往往一出现重大问题,责任就会降临其身上。如我国的东莞和浙江等地,凭借改革开放的先机和各具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高速发展一直在全国起着示范先锋的带头作用,然而,金融危机最先受到冲击的是他们。树大必然先招风,这时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2)另一方面,由于个人的才能过于出众,往往只会考虑到个人的利益,而忽略了集体和大局,独善其身却不懂得如何团结下属、集体,不得人心。往往会遭人厌恶,排斥甚至打击。就如一个地方的经济首先发展起来,如果不带动其他地方经济的发展,就会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引起社会仇富心理,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发生等等。
  (3)在社会生活中,能力出众,成绩显著的人,往往容易遭人嫉妒, 树大会招风,同事间的相处会比较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这种现象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无法回避,关键是正确对待它。
  1、一方面,不能因为怕枪打出头鸟,而不敢展示自己的才能,不敢创先争优。首先要做好自己,努力干好本份工作,还要发挥榜样和带头作用,在工作中,敢于创新和承担责任。努力为单位、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另一方面,如果取得了成绩,要谦虚谨慎,不能居功自傲,因为成绩中包含了领导的培养、同事的支持、团队的合作。取得成绩以后要继续发扬谦虚做人,踏实做事的良好作风,并且要善于团结好同事,打好人际关系,坦诚将自己的成绩荣誉归功集体。
  3、如果自己的同事能力出众,我绝不会嫉妒他,而是向他请教和学习,见贤思齐。如果有同事议论自己,我不会斤斤计较,并给予包容、宽容。并努力修补同事之间的关系,主动化解矛盾。同时,把同事的批评作为警示,反思自我。
(编辑:吉林华图)
华图在线APP
关键词阅读:
1365289人正在这里听课
大咖齐聚 助力省考
2016吉林省公务员网络课堂
吉林省考新大纲密卷
吉林省事业单位备考指导
助力国考&轻松备战
国家公务员备考指导
早日备考&&轻松过关
2015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备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秀于林风必吹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