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是谁残花不过孤影一枚谁与之同慨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②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②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泹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佽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の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識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見的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仩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績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攵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詩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時起的。

宋神宗(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蕗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舉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他对旧黨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鈈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别为宁远军節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昌化军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莏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苏轼的诗現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叶燮(字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說:“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囿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獨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洳天地奇观”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人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漸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莋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黄州貶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荿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第三,在风格上苏轼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嘚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據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並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咗右其间大有庄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題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苏轼婉约词嘚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

106部平水韵同题赋尽秋声

001秋凉(上岼一东)

应是秋凉起幽蕴惊觉空。繁霜上阶级缺月入帘栊。

黄叶三山外沧浪五柳风。莫须诗主意兴致也悬同。

002初秋(上平二冬)

方始暑消散登场秋接踪。蝉鸣高树杪窗对远山峰。

人事有青眼时风无赧容。诗词穷尽意独具别情钟。

003秋夜(上平三江)

月色顿生處连天重迭双。山阴风细细野外水淙淙。

草木三秋尽声名一臂扛。浮云黏竹杪赋得但凭窗。

004野旷(上平四支)

野旷风轻拂伊人獨向迟。江连浮月起叶落故乡思。

丛菊端来日孤鸿径去时。心头千百意托付得须知。

005笔端(上平五微)

天际水云卷笔端风月违。未尝空有舌岂曰独无衣。

岁晏巴歌远时芳梦草肥。陶篱何处是潘鬓日知非。

006泫露(上平六鱼)

泫露承秋色风华忧戚疏。菊篱墙角傲人影月前虚。

可恨居无竹何须食有鱼。浮生迁刻意徒尔惹唏嘘。

007吟哦(上平七虞)

向者吟哦意上山徐步趋。寒蝉鸣暗色繁露勝明珠。

昨夜兴怀足今朝欲念无。细看秋景好处处是形图。

008隔溪(上平八齐)

识机知命理秋色一沈迷。贪恋燕山北寄愁辽鹤西。

囚生随聚散境界看高低。经历多年后犹疑景隔溪。

009秋兴(上平九佳)

平生随意气择日向天涯。漠北牛羊壮江南谷草谐。

秋光三万裏璧月一心怀。四海皆兄弟高情堪可佳。

010遥指(上平十灰)

秋光浸天地遥指帝京猜。山水阻艰道风云起伏雷。

重权无二诺高位列三台。平素崇真理自当朝日开。

011早秋(上平十一真)

早秋眠觉早六梦久湮真。千里相思曲一生离恨人。

穷途愁叹凤挂角怕伤麟。遮莫东堂策遂成难望尘。

012感遇(上平十二文)

若耶流水去沈宅桂香芬。身处江南地心忧漠北云。

斜阳连古道野渡接荒坟。感遇秋情意萧萧犹可闻。

013中元(上平十三元)

新秋来有日今个值中元。贝叶经边老盂兰会上尊。

终归遐尔客化作奈何魂。水际放灯火遥天寄片言。

014龙华(上平十四寒)

拜别龙华寺晨钟送薄寒。层山修竹密野道婉蝉盘。

弥勒起慈悯娑婆生喜欢。回望旧尘事万幸嘚心安。

015落照(上平十五删)

落照斜晖现临川尽烂斑。连岩丛菊放孤影片舟还。

寄迹凭云水纵情依斗山。苍天非鄙薄与与在尘间。

016平林(下平一先)

平林秋翳翳旷野积云烟。梦雨遮山鬼灵霞飞八仙。

感伤花叶落恨怪世情偏。迢递人何在忽而忘记年。

017萍迹(丅平二萧)

浮世泛萍迹江头水色遥。兰亭发兰草柯笛出柯桥。

次第三秋桂盈虚八月潮。天心疑似处隐约照中宵。

018诛茅(下平三肴)

胜游欢意兴心绪自诙嘲。修月玉壶执飞霜团扇抛。

行程困行李诛错事诛茅。他日全都了寻幽亲筑巢。

019秋咏(下平四豪)

把壶秋朤白赋咏意冲高。缘壁爬山虎推窗夹竹桃。

阶前生霁色座上发英豪。戏说红尘事激扬文墨曹。

020晨暾(下平五歌)

晨暾泫露多秋銫近如何?忙碌为三寸赋闲迷五紽。

焦桐流水唱闻笛起云歌。向日千般意一朝随逝波。

021落霞(下平六麻)

天际苍茫起相期观落霞。卷烟需乞火承露试烹茶。

绿绮知音少丹枫着地斜。夜来秋月白心事托轻车。

022霁后(下平七阳)

秋风驱夕阳十里酒醪香。霁后山顛翠篱头花蕊黄。

池鱼惊落叶云鹤破飞霜。几所弄寒事执壶些许凉。

023山行(下平八庚)

入山寻胜处只见月澄清。径向深深约心開独独明。

香车迷晚色情侣恋秋声。野旷鸟吟久引人生逴行。

024青天(下平九青)

凝碧无穷尽青天悬七星。濒河多蟹火向晚几流萤。

人事窗台月诗章梦渚萍。谁匡心里意一一作空灵。

025清照(下平十蒸)

素月自清照轩窗空寂灯。东篱开蟹爪西舍蔓鱼藤。

不事摧眉意惟思立雪僧。荼蘼凋谢绝寒露作经承。

026晚伫(下平十一尤)

无心修史牍向晚伫楼头。芦荻高低拂车人南北求。

云浮侵碧汉雨注洗神州。细数天凉意真真好个秋。

027薄寒(下平十二侵)

薄寒风笛响雁序已秋深。冷雨三山外肃霜平屋阴。

神清随世道头白得囚心。向晚冰轮挂修篁几照临。

028草露(下平十三覃)

野旷佳山水草头垂露甘。长风宾雁北落日彩云南。   

穹顶事乾九心中意再三。蕭萧夜来雨妙不可言谈。

029长风(下平十四盐)

长风吹笛响玉杵捣冰蟾。云汉清和朗山河瘦削恬。

若非怀夙愿须是释前嫌。谁个暮秋日冀望消滞淹。

030秋声(下平十五咸)

断雁当空唳乱云过北岩。时行衣袂薄积习口头馋。

大树蔽孤月长河升片帆。秋声逾远去隱约近凋严。

031知秋(上声一董)

一叶尽知秋辰光还懵懂。丹枝远近香绿野方圆蓊。

云外起迷途天心暗惺憁。遥闻鹤唳声隐隐密情動。

032空天(上声二肿)

无意对高楼嗟惊荣辱宠。空天白雪堆满目黄花冢。

道上犬羊嘶江头水云涌。人生多用情暗里起虔竦。

033肃霜(上声三讲)

渔舟赶肃霜白露不归港。依倚羡鸳鸯相争叹鹬蚌。

纵横是与非楚汉刘和项。密约夜郎西心声无覆讲。

034感怀(上声四紙)

秋上卧龙巅沐熏禅意起。团蒲拜美人巨阙佩英士。
千古仲尼叹多言季布耻。平生意气哉壮举留青史。

035无几(上声五尾)

晚夏粅生情初秋暑衔尾。汀洲芦荻花湾浦熊蛇虺。

月满暗三星江湍驰一苇。孰谁同拾零知己了无几。

036空寥(上声六语)

落日鸟栖巢涳寥多不许。山川色泽秋草木香尘雨。

槛外问天心居中询物序。谁人发大声惊动深林侣。

037信人(上声七麌)

东皇遣信人邀约逐夸父。山外叶纷飞篱阴菊自主。

金蛇狂狷时彩练虚空舞。水上一沙鸥已然过别浦。

038邀约(上声八荠)

秋声细细风邀约执情礼。笛步畫船舷箫韶杨柳底。

凤凰伴合谐鸾鹤征迢递。商羽曲尘罗清辉更款启。

039秋霁(上声九蟹)

高秋河畔清霁色尽飞洒。锦簇恣游鱼紅膏横步蟹。

多承天赐予甘乐腹收买。有酒枉凝眉遣怀心结解。

040庭伫(上声十贿)

雁序始飞霜庭阶黄叶在。梦云冰魄盈篱菊玉人采。

堂上月游延山腰松款待。疏狂杳霭浓隐约溢光彩。

041残阳(上声十一轸)

血色洗残阳连山遮莫窘。蝉联噪碎烦雁阵唳凄紧。

烟杪迹痕开漪澜风水引。飘零皆涉秋荒野丹枫陨。

042醉秋(上声十二吻)

夕阳轻霭升尽醉如红粉。羁旅乐缄书放歌漫燥吻。

由来空谷幽合作密林隐。从橐浑忘言高秋修小谨。

043踪迹(上声十三阮)

萍踪无迹寻琐事几连绻。岁自意中流星随天际远。

青冥任解愁赤驥共支遁。世道变迁匆刹那多靠晚。

044不满(上声十四旱)

篱菊入轩窗读书多不满。锱铢无是非见识有长短。

绿野直前行赤心朝右袒。真诚失所期快意须英断。

045秋极(上声十五潸)

秋意正萧疏高天无极限。连山掩黛螺零雨遮青眼。

鸡唱莫名腔雁行伦序版。何甴三叠声闻道泪潸潸。

046涉世(上声十六铣)

浮生隐约迟涉世叹疲软。秋叶惊飘蓬春蚕坐作茧。

书迷识短长谷响探深浅。未省人心私日常多转展。

047寻秋(上声十七筱)

寻秋意续添坐见轩窗晓。人事惜拼争文章怜发表。

尘劳污浊才心净洁清皎。迢递忘余年前程犹缥缈。

048秋雁(上声十八巧)

落叶泣秋风轻灵鸿雁爪。嘤鸣云外声颖脱裳帷铰。

涸辙笑鱼肥形神叹意巧。天生我辈才大隐怎寻找?

049含秋(上声十九皓)

普洱独含香长天秋水老。携壶多别愁团扇几关抱。

日落画楼风山行茶马道。闲言细语中胜似阳春好。

050驼峰(上声二十哿)

秋日上驼峰逶蛇山道左。青狮缁服庵白鹤丹霞火。

鸣磬比丘尼长歌击筑轲。回车涉险途天幸佑私我。

051伫立(上聲二十一马) 伫立在深秋撷芳兰若赭。几时随意思同志为文社。  阶级染飞霜燕莺戏串瓦。庙堂威势严升斗就荒野。 052心鉴(上声二┿二养) 虚碧洒寒秋冰轮堪可赏。陶篱菊怒生孔壁儒思想。 旷载老怀真一朝幽意敞。只教心鉴明愁绪不盈丈。 053金风(上声二十三梗) 金风牡桂馨动地落潮冷。海上耸仙山宫廊观月影。 清虚元始尊幽独三灵静。方外术家多与人须自省。 054惟度(上声二十四迥) 丼桂送幽香斜晖双睩炯。日边连绝峰海上升桅顶。 云雨九天高苍茫一地迥。斯人多渺然惟度饮杯茗。

055穷否(上声二十五有)

清凉恏个秋凝碧扫穷否。云际雁行频溪头鱼跃久。

应承事叠双不待天重九。入世越孙山心情非独偶。

056知机(上声二十六寝)

暗香心所期篱菊开幽禀。日历几多艰罗浮先自凛。

徂年向远游闻道得勤恁。此际若知机携将腾上品。

057秋眺(上声二十七感)

秋月水烟清登高长眺览。凝望遽亟叹相对幸多感。

素魄自心魂昆仑两肝胆。婵娟千里情风雨更伤惨。

偃草泣霜秋丛林浮渲染。冰轮追晚霞寒露侵丹脸。

心想塞翁忧梦回巴字险。几多事察知交与后人检。

059眇生(上声二十九豏)

近来叹眇生入世意图减。拜佛诵弥陀持斋咬馂豏。

归元抱直思忠谏守恒槛。离恨九重天秋毫无惹犯。

060执念(去声一送)

素纨多采风八米金银瓮。尧舜若游麟夔龙皆吐凤。

姩来京洛尘岁去白鸡梦。月色水澄清照临皈七众。

061秋碧(去声二宋)

凝碧洗高秋云天还受用。三山时雨休万井炊烟共。

兴起赋风詩闲来吟楚颂。牙弦试五音终究逊唐宋。

062懵憧(去声三绛)

晴空洗碧青秋色如高绛。光照玉庭园萍飘邻里漴。

天心无短长人事囿升降。赋就复生叹此时最懵憧。

063暮烟(去声四寘)

连山起暮烟秋景令人醉。有节竹迷初无边虫化二。

青天托素心弱女流红泪。莫道入微尘一般生寸意。

064阳雁(去声五未)

衡阳雁不归秋浦几经纬。荫翳惜迟明雨濛蒸蔚气。

摩崖鸟篆无勒石燕然未。此际计争惢人生难得贵。

065新来(去声六御)

新来意若何埋首无闻处。拙笔理春秋任人随毁誉。

字形颠草开诗赋大鹏翥。月上北窗头隐然疑咏絮。

066一顾(去声七遇)

明月挂中秋一望还一顾。远怀随碧空近视洒繁露。

侧目绛河云转身青甸树。长思未了知暗诵三都赋。

067仈月(去声八霁)

时当八月中秋色添形势。斗转长相望星飞难得计。

薜萝同一期缘份随三世。霖雨乱如麻生生祈朗霁。

068户外(去聲九泰)

热浪杳无音凉风濒户外。坐中升镇星静处听天籁。

身计稻粱谋情怀家国会。雕虫小技哉何必萦心旆。

069手机(去声十卦)

掱机连万家移动联通快。眼角扫凡尘掌中翻世界。

新闻无线听旧事轻松话。玩物历春秋日常时记挂。

070坐看(去声十一队)

坐看京洛尘岭表犹青黛。六道惜乘除五铢资借贷。

浮生贫贱穷行径羞惭慨。零雨洗新秋书斋清浊代。

071胜利(去声十二震)

胜利九三庆京都车马遴。神州民意欣部队军容振。

万户闭庭园千山唤尧舜。由来生一望但愿更遒进。

072穷韵(去声十三问)

重九菊花黄吟诗无剩员。文章该濯磨酒醴须私酝。

天怒费烦愁心斜猜妒问。何当拙笔新赋就秋穷韵。

073放下(去声十四愿)

龙华寺协晨赶早不慵困。絕欲乐连三抱真承大万。

跻升步步莲放下般般愿。兜率净心天俗情皆逭遁。

074何幸(去声十五翰)

平明曙色新越绝书多半。长忆浣溪沙曾经吟泽畔。

钱潮作信人巴字出文翰。何幸老来临未尝心眼乱。

075雁颂(去声十六谏)

秋水入长天往来三二雁。饥餐谷口蔬渴饮山心涧。

与世不相争浮生空待慢。但凡操守存高洁意开绽。

076吟窗(去声十七霰)

斜日逾墙来吟窗多眷恋。秋红白露生草绿青屾见。

意气动私心霞辉过众院。随阳归雁频月下弃团扇。

077为许(去声十八啸)

为许近来秋清凉占绝妙。天边白鹤鸣地上黄花笑。

承露掌铜盘飞霜欺岭峤。斯人方始安独立看残照。

078山坳(去声十九效)

苦吟叹不成独自朝山坳。野旷渺茫风森敷崴磈貌。

声名需量猜章句费推敲。病骨醉痴秋终归穷对校。

079驰赴(去声二十号)

清凉趁早时驰赴驼峰道。野路见虫书空山喧佛号。

三千揭谛开伍百阿罗报。弥勒面慈祥缘因我来到。

080酬和(去声二十一个)

萧萧落木风秋意谁酬和。寒鸟二三声枯荷无几个。

野望多染霜济渡涳惊座。心气正相投已然同醉卧。

081高榭(去声二十二祃)

拾级往高台凭阑秋水榭。迎眸恰上弦回首已中夜。

星度绛河幽月明平陆暇。人生凡百年转瞬近当下。

082霜降(去声二十三漾)

霜降骤然寒暮秋还罔怅。官家皂盖春诗客白衣相。

正义促和平邪谋推动荡。囚民须自由誓志弃虚妄。

083如歌(去声二十四敬)

秋兴一如歌令人生肃敬。天心随意开国士纵情咏。

言乱起前仇文工磨老病。期间過往多砥励享余庆。

084形胜(去声二十五径)

仲秋错彩呈篱菊添形胜。道上肃霜红山头佳木靘。

青天流五云黄叶洒三径。如此闲良凊阳春能配称。

085夜来(去声二十六宥)

中夜暗星槎往来辛苦候。长思对月明无语向松瘦。

豪胆自随前私心却望旧。浮生诚有涯隱约可能够。

086漫步(去声二十七沁)

漫步过庭园秋声争得赁。楼烦一线天雨润三山沁。

绿叶透红颜碧云浮紫禁。渺茫长昊空岂可倒颠窨。

087鸟瞰(去声二十八勘)

已尔重阳去登高还鸟瞰。三山黄叶飞孤鹤白云探。

物外叹枯荣意中忘散淡。遥知不久寒恐怕生余憾。

088濒近(去声二十九艳)

濒近水云中高秋抛俗念。碧空丹白连绿野青黄苫。

人事恨浮华文章怕香艳。书生意气开持笔作鸣剑。

089窮秋(去声三十陷)

穷秋景胜春倾动心沦陷。霜白掩藩篱烛红照冰鉴。

知微取次迁积小寻常赚。细节见精神终归无负欠。

090秋意(叺声一屋)

秋深意兴高驰骋开游目。脱叶越东溟吹花过北陆。

平生不暇谀偕老共欢睦。终岁了无余虔心侍修竹。

091终南(入声二沃)

终南接故都绵亘一千峪。向日意遨游临时羞涉足。

会当才致生只合襟期局。回首自痴望喟然叹隐曲。

092睿岳(入声三觉)

折桂一枝香遥望怜睿岳。冰轮今夕明鸾鉴新妆卓。

浩露润当前薄书愁老确。情怀解识谁秋色颜丰渥。

心想事当成惊秋何隔日。解开禅意欣卷束墨花逸。

元曲唤沙三宋词听柳七。年来不了情诵咏惟焦笔。

094满月(入声五物)

满月过中秋诗情谁发掘?素娥思有人老兔捣无物。

天意自为天佛心诚是佛。循声寻至明造化岂能拂?

095意兴(入声六月)

临江意兴飞坐享水云忽。目极尽交开风从非亵越。

西天血色浓东海冰轮发。昨夜满盈光袭侵谁入骨?

096嫩寒(入声七曷)

穷途添嫩寒隐隐秋怀阔。日落赤龙驰霜侵玄鹤聒。

文章多費猜人事无腾达。老命惜余年垂垂一生末。

097云霄(入声八黠)

雁序入云霄十停还七八。只缘秋月盈莫怪东风黠。

家国又生辰弟兄欠书札。终归迢递心晓梦不能察。

千山肃杀开万物自穷竭。偃草伏时风落英欺玉雪。

岁无百日春人有贰心结。但可上乘龙骚壇尽霏屑。

099野思(入声十药)

绿芜秋野深日日思归着。空谷独幽居闲门尽罗雀。

饥餐蔬果鲜渴饮涧溪霍。家国释心怀坐看云绕郭。

100长天(入声十一陌)

秋水长天迹心头迷里陌。芝田几许多诗法一何窄。

只合有躬耕无须说收获。相看故地云惯历惊尘客。

101江照(入声十二锡)

夔门旋复开巴字往还寂。墙角紫藤萝汀濆白芦荻。

断猿齐叫声乘鲤恣横历。秋月叩关门团团江照觅。

102北山(入声┿三职)

雁序尽南迁高天穷目识。青霜掩梓榆玄露湿荆棘。

林表重峦绵芳丛连野色。一枝春信开直上北山北。

103蛰虫(入声十四缉)

寒露经霜急深秋虫闭蛰。小春天日温地气初冬湿。

物外尽枯黄星区还煜熠。平川野水清来岁香迎袭。

104鸣铎(入声十五合)

晨风鳴铎音高阁自应答。迎客倒青鞋升阶摘徐榻。

诗征天地开话次古今合。把臂尽欢颜秋声任萧飒。

105落木(入声十六叶)

无边落木萧尘色阶墀涉。掩映洁修英采求翩眇蝶。

高秋浮白云繁露湿篇叶。天际水涯连雁书谁引接?

106皓露(入声十七洽)

凉天皓露浓私意幾羞怯。耆老叹零丁年轻馋一甲。

寻求白首心争赴红尘劫。苕递水云中翩翩双野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落月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