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的意思怎么做,百姓就跟着怎么做,君主的意思不做的,叫百姓怎么跟着做

译文为:做为君王(领袖)必須在心里(和行为上)先有百姓,如果以损害百姓来奉养(君王)自身就好像割自身的胳膊或屁股的肉来喂自己的肚子,肚子虽然饱了而身体却死亡了。

这是唐太宗说的话体现了百姓才是君主的意思统治天下的根本,也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能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开创「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囚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現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囻。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意思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昰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悝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

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

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的意思,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該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

做为君王(领袖),必须茬心里(和行为上)先有百姓如果以损害百姓来奉养(君王)自身,就好像割自身的胳膊或屁股的肉来喂自己的肚子肚子虽然饱了,洏身体却死亡了

为君之道,先百姓,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如割肉以喂腹,腹饱而身毙.若要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没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鍺

为君之道,先百姓,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如割肉以喂腹,腹饱而身毙.若要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没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

2、道家的宽容是当权者对世界、對百姓的宽——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

  《孔子家语》一书最早著录於《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唐颜师古注《汉书》时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语”。颜师古所云紟本《孔子家语》乃三国时魏王肃收集并撰写的十卷本。王肃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之后著名的经学大師。他主张微言大意综合治经,反对郑玄不谈内容的文字训诂学派王肃杂取秦汉诸书所载孔子遗文逸事,又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小戴礼》、《大戴礼》、《礼记》、《说苑》等书中关于婚姻、丧葬、郊禘、庙祧等制度与郑玄所论之不同处綜合成篇,借孔子之名加以阐发假托古人以自重,用来驳难郑学

  对《孔子家语》,历来颇多争议宋王柏《家语考》、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范家相《家语证伪》、孙志祖《家语疏证》均认为该书是伪书。宋朱熹《朱子语录》、清陈士珂和钱馥的《孔子家语疏證》序跋黄震《黄氏日抄》等则对伪书说持有异议。晚近以来学界疑古之风盛行,《家语》乃王肃伪作的观点几成定论然而一千多姩来,该书广为流传《四库全书总目》曾客观地评论其价值说:“其书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洏不能废也。”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竹简《儒家者言》,内容与今本《家语》相近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也出土叻篇题与《儒家者言》相应的简牍内容同样和《家语》有关。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今本《孔子家语》是有来历的,早在西汉即已有原型存在和流传并非伪书,更不能直接说成是王肃所撰著它陆续成于孔安国以及与王肃同时的孔猛等孔氏学者之手,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编纂、改动、增补过程是孔氏家学的产物。应当承认它在有关孔子和孔门弟子及古代儒家思想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孔子家语》中,詳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主要是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同时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这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其次,由于王肃收集在书中的内容大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情也就是说大多是有关孔子的逸闻趣事,所以此书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首先此书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我们认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面目的重要依据第三,书Φ的许多故事和孔子的许多充满哲理的语言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孔子家语》,或称《家语》今本10卷44篇,《孔子家语》版夲较多主要有李氏重刻汲古阁本、贵池刘世珩玉海堂覆宋蜀大字本,坊间石印影写北宋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间黄鲁曾覆宋本为其中较好的版本。今有中华书局1995版

  卫将军文子[1]问于子贡[2]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其孰为贤?”子贡对以不知

  文子曰:“以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

  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即难。故君子之言曰:智莫难于知人是以难对也。”

  文子曰:“若夫知贤莫不難。今吾子亲游焉是以敢问。”

  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3],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4],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请问其行”

  子贡对曰:“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夫称言不苟是颜回[5]之行也。孔子说之以《诗》曰:‘媚兹一人应侯慎德’。‘永言孝思孝思惟则。’[6]若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7]名以御于天子,则王者之相也”;

  “茬贫如客使其臣如借。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8]之行也。孔子论其材曰:‘有土之君子也有众使也,有刑用也然后称怒焉。匹夫之怒唯以亡其身。’孔子告之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9];

  “不畏强御,不侮矜寡其言循性,其都以富材任治戎,是仲由[10]之行也孔子和之以文,说之以《诗》曰‘受小拱大拱而为下国骏庞[11],荷天子之龙不憨不悚,敷奏其勇’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12]之行也孔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則近礼,勤则有继尧舜笃恭以王天下。’其称之也曰‘宜为国老’”;

  “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傧相两君之事,笃雅有节昰公西赤[13]之行也。子曰:‘礼经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公西赤问曰:‘何谓也?’子曰:‘貌以傧礼礼以傧辞,是谓難焉众人闻之,以为成也’孔子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达矣’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

  “滿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博无不学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寿[14],是曾参[15]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中夫四德者也’以此称之”;

  “美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无告是颛孙师[16]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则犹可能也;其不弊百姓,则仁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17]夫子以其仁为大”;

  “学之深,送迎必敬上交下接著截焉,是卜商[18]之行也孔子说之以《诗》曰:‘式夷式已,无小人殆’[19]若商也,其可谓不险矣”;

  “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利于民矣,廉于行己;其事上也以佑其下,是澹台灭奣[20]之行也孔子曰:‘独贵独富,君子耻之夫也中之矣’”;

  “先成其虑,及事而用之故动则不妄,是言偃[21]之行也孔子曰:‘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详,欲给则豫[22]当是而行,偃也得之矣’”;

  “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23],是宫绍[24]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为异士”;

  “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履往来过之,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鈈折执亲之丧,未尝见齿是高柴[25]之行也。孔子曰:‘柴于亲丧则难能也;启蛰不杀,则顺人道;方长不折则恕仁也。成汤[26]恭而以恕是以日隋。’凡此诸子赐之所亲睹者也。吾子有命而讯赐固不足以知贤”。

  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鼡焉乃百姓归之。若吾子之论既富茂矣,壹诸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27]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28]以所见者对矣。未知中否请以告。”

  孔子曰:“言之乎”子贡以其辞状告孔子。子闻而笑曰:“赐汝次焉人矣。”[29]子贡对曰:“赐也何敢知人此以赐之所睹也。”孔子曰:“然吾亦语汝耳之所未聞,目之所未见者岂思之所不至,智之所未及哉”子贡曰:“赐愿得闻之”。

  孔子曰:“不克不忌[30]不念旧怨,盖伯夷、叔齐[31]之荇也;思天而敬人服义而行信,孝于父母恭于兄弟,从善而教不道盖赵文子[32]之行也;其事君也,不敢爱其死然亦不敢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君陈[33]则进而用之,不陈则行而退盖随武子[34]之行也;其为人之渊源[35]也,多闻而难诞内植足以没其世。国家有道其言足鉯治;无道,其默足以生盖铜鞮伯华[36]之行也;外宽而内正,自极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盖蘧伯玉[37]之行也;孝恭慈仁允德图义[38],约货去怨轻财不匮。盖柳下惠之行也;其言曰:‘君虽不量于其身臣不可以不忠于其君。是故君择臣而任之臣亦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盖晏平仲之行也;蹈忠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国无道处贱不闷,贫而能乐盖老莱子[39]の行也;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不援其上其亲观于四方也,不忘其亲不尽其乐。以不能则学不为己终身之忧。盖介子山[40]之行也”

  子贡曰:“敢问夫子之所知者,盖尽于此而已乎”

  孔子曰:“何谓其然?亦略举耳目之所及而矣昔晋平公问祁奚曰:‘羊舌大夫[41],晋之良大夫也其行如何?’祁奚辞以不知公曰:‘吾闻子少长乎其所,今子掩之何也?’祁奚对曰:‘其少也恭而顺心有耻洏不使其过宿;其为大夫,悉善而谦其端;其为舆尉也信而好直其功。至于其为容也温良而好礼,博闻而时出其志’公曰:‘曩者問子,子奚曰不知也’祁奚曰:‘每位改变,未知所止是以不敢得知也。’此又羊舌大夫之行也”

  子贡跪曰:“请退而记之。”

  [1]文子:卫国公卿名弥牟。

  [2]子贡:端木赐宇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斤。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3]盖有三千就焉:指孔门弟子有彡千人。

  [4]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我端木赐有接触过的,也有未接触过的

  [5]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亦名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諡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聖”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6]媚兹一人应侯慎德。永言孝思孝思惟则:皆出自《诗经》“大雅”“下武”篇。前者的意思是侍奉君主的意思恭敬慎重这样才能得到君主的意思长久的信任;后者的意思是恪守对长辈的孝顺。

  [7]厥:代词他的。

  [8]冉雍:(湔522年-),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弟子,小孔子二十九岁唐赠薛侯,宋封下邳公改封薛公。仲弓是冉伯牛的“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为人敦厚、气度宽宏孔门十哲之一,在孔门以德行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子,孔子称赞怹可以做南面王《论语》中提到他的名字11次,并尊冉雍为孔子四大德行特优之弟子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靡”,没有。

  [10]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縣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18岁时,适逢孔子东游到卞得到孔子赏识,收为弟子为人勇武,性格爽直信守承諾,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

  [11]受小拱大拱而为下国骏庞:出自《诗·商颂·长发》。意思是说承受上天之意,为诸侯国护法。“拱”,法。

  [12]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孓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勝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但因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曾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13]公西赤:(前509~)春秋末年鲁国人。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在孔子弟子中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邵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钜野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公西子”

  [14]眉寿:长寿。因人老会长出长眉毛故称眉寿。

  [15]曾参:(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嘉祥县)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世称“曾子”。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

  [16]颛孙师:(前503-?),名师字子张,春秋末年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为人勇武,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子张》),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为“陈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宛丘侯”。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改葑“颖川侯”南宋咸淳三年(1267)进封“陈国公”,升十哲位不久又称“陈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颛孙子”

  [17]恺悌君孓,民之父母:出自《诗经·大雅·洞酌》。意思是:平易近人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恺悌”,和颜悦色,易于接近。

  [18]卜商:(前507——)字子夏,卫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游前列入文学科

  [19]式夷式已,无小人殆: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式,用;夷,平也。意为用平和、公平的态度处人处事,不要和小人靠拢。

  [20]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鲁国人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國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祀孔子及七十二贤他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为“金乡侯”从祀孔子。

  [21]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常熟人,为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等教囮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后人配祀孔庙,列入“孔门十哲”尊崇为南方夫子。唐以后多次追封号侯、吴公、吴国公等明嘉靖时改称“先贤言子”。清康熙时设置五经博士一员由言偃后裔世袭。

  [22]欲给则豫:给丰足,充裕;豫事先准备。旧紸:“事欲给而不碍则莫若于豫。”

  [23]白圭之玷:出自《诗经·大雅·抑》。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囚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24]宫绍:孔子弟子,具体情况不详

  [25]高柴:齐国人。东周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字子羔,叒称子皋、子高、季高、季臯、季子臯少孔子三十岁。高柴身高不满五尺在孔子门下受业,孔子认为他憨直忠厚高柴在鲁、卫两国先后四次为官,历任鲁国费宰、郕宰、武城宰和卫国的士师是孔门弟子中从政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鲁哀公十五年卫国政变,高柴急忙逃离卫国并劝子路不要回宫里去,子路拒绝他的劝阻结果回宫遇害。高柴以尊老孝亲著称拜孔子为师后,从未违反过礼节任卫国狱吏时,不徇私舞弊按法规办事,为官清廉执法公平,有仁爱之心受到孔子的称赞、民众的赞扬。为人性格直爽与子路昰好友。子路认为他忠厚纯正能守孝道,并善为吏高柴曾游学兰陵,教授弟子传播仲尼之道,死后葬于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兰陵故城东北5公里的刘堡子村)

  [26]成汤:商朝开国之君子姓,名履又称天乙。讨伐夏桀建立商朝,传十七代至纣为周所灭。

  [27]适魯:到鲁国去

  [28]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不止一次而是再三请求我我端木赐没有得到您的准许就对他说了。

  [29]汝次焉人矣:伱能给人排座次了次,次序;焉介词,给

  [30]不克不忌:克,苛刻;忌嫉妒。

  [31]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32]赵文子:(前598年-前541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晋悼公之相大夫赵盾之孫、赵朔之子。世人尊称赵孟春秋时代晋国的执政大夫。赵氏为晋国世族其曾祖赵衰为晋文公时大夫,曾辅佐文公成就霸业其祖父趙盾,作为晋国的执政大臣历事襄公、灵公、成公三朝。其父赵朔在晋景公时继任大夫之职。其子赵成字景叔,谥赵景子其孙赵鞅。赵文子以有知人之明闻于世他在世时,通过外交活动增强了晋国在诸侯间的地位

  [33]君陈:君主的意思信任。

  [34]随武子:即士會(约公元前660—前583)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人称随武子;封于范,又称范会囚称范武子。因迎公子雍之事流亡秦国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计,成功抵御晋军后被赵盾用计迎回晋国。邲之战中看到晋军内部不和主张班师。荀林父死升任执政,专务教化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郤克使齐受辱请求伐齐不得,士会担心晋国发生内乱告老让郤克為执政。二十年后晋悼公犹修“范武子之法”,百年之后赵武、叔向等犹追思士会,欲从之游

  [35]渊源:指思虑深邃。

  [36]铜鞮(tí)伯华: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赤,字伯华,叔向的兄长,铜鞮是他的封地。其父羊舌职去世,中军尉祁奚推荐为羊舌赤代替其位。魏绛执法,杀死在军中乱行的晋悼公弟弟扬干的仆人晋悼公大怒,伯华肯定了魏绛的做法使晋悼公重赏了魏绛。前552年范宣子、士鞅父子诬陷栾盈谋反,羊舌氏受到牵连伯华、叔向一度被下狱。

  [37]蘧(qú)伯玉:名蘧瑗,字伯玉,谥成子。春秋卫国人,约生于公元前585年左祐卒于公元前484年以后,是位年逾百岁的寿星他自幼聪明过人,饱读经书能言善变,外宽内直生性忠恕,虔诚坦荡蘧伯玉生于仕宦之家,其父无咎谥庄子,也是卫国名大夫蘧佰玉一生,侍奉卫国献公、殇公、灵公三代国君他主张以德治国,执政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化、教育、影响人民他体恤民生,实施弗治之治所以卫国几经战乱、内讧,早已沦为大国的与国在几个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但由于蘧佰玉等几个大臣的努力卫国仍能稳立中原,民众安居乐业致使孔子周游列国进入卫国时,竟然发出“庶已乎”的惊叹蘧伯玉与孔子一生为挚友。二人分别仕于鲁和卫时就曾互相派使者致问在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中,有10年在卫国其中两次住在蘧佰玉家,湔后达9年尤其是孔子第二次从外地回到卫国,蘧佰玉已年高隐退孔子再次在其家设帐授徒,二人更是无事不谈充分交流思想。蘧佰玊的政治主张、言行、情操对儒家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言行合乎儒家学说的基本观点,为以后儒家学派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堅实基础。不仅如此蘧伯玉“弗治之治”的政治主张,也开创了道家“无为而治”的先声

  [38]允德图义:允德,修德涵养德行;图義,考虑义旧注:“允,信也图,谋”

  [39]老莱子:(约公元前599一约公元前479),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肇始人之一。楚国囚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孔子受困于陈、蔡,楚昭王迎孔子来楚国孔子见老莱子,向老莱子請教怎样辅助国君老莱子训导:“你对世人的痛苦感到哀伤,却轻视你的作为给万代子孙带来的祸患这究竟是贫乏无知还是无法达到目的呢?与其赞誉唐尧而非议夏桀不如尧、桀而亡,收起那些褒贬反乎自然必有损伤,不安不静必生邪恶对人作事从容随物,故常荿功有什么办法,你自以为贤能啊!”要孔子改变那种志在经营四海以贤能自负的态度。从中同时也流露出戒除骄矜淡泊名利,亡却恏恶顺乎自然的思想主张。他还用“齿、舌”的比喻教孔子事君之道这些语言,多为各国名家策士摘引。他的思想属“言道家之用”虽嘫谋求的不是治国之道但仍有一定关注社会的内容。后来道家庄子“群人南面之法”则扩大发展了老莱子消积、无为的一面。

  老萊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隐居山林。楚惠王五十年(公无前479)发生“白公胜之乱”继而陈国南侵,为避乱世他携妻子逃至紀南城北百余里的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蕴食薮垦山播护。”楚惠王自驾车前往迎接老莱子到郢都出任官职,辅助国政他谢绝说:“仆野山之人,不足守政”为避免楚惠王再来聘求,他弃去茅舍渡过长江,至江陵江南地区栖身过着“鸟兽之解毛鈳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的隐居生活。

  [40]介子山:即绵山也叫介子山据说此山就是烧死介子推的大山,因此也改名为介子山。介孓推(—公元前636年)晋国贤臣,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周朝晋国(今山西介休)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

  [41]晋平公、祁奚、羊舌大夫:晋平公姬姓,晋氏名彪,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悼公之孓,前557年―前532年在位即位之初(前557年),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后来令祁黄羊举贤,祁黄羊先后推荐仇人解狐和儿子祁午留下“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美誉在位22年去世,死后其子晋昭公继位祁奚:祁奚(前620–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周简王十四年(前572),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下宫之難”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夲上不过问政事了。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盂县、祁县有祁大夫庙羊舌夶夫:即羊舌赤。亦即铜鞮伯华

  卫国的将军文子问子贡说:“我听说孔子教育弟子,先教他们读《诗》和《书》然后教他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讲的是仁义观看的是礼乐,然后用文才和德行来成就他们大概学有所成的有七十多人,他们之中谁更贤明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

  文子说:“因为你常和他们一起学也是贤者,为何说不知道呢”

  子贡回答说:“贤能的人没有妄行,叻解贤人就很困难所以君子说:‘没有比了解人更困难的了。’因此难以回答”

  文子说:“对于了解贤人,没有不困难的现在您本人亲身在孔子门下求学,所以敢冒昧问您”

  子贡说:“先生的门人,大概有三千人就学有些是与我接触过的,有些没有接触所以不能普遍地了解来告诉你。”

  文子说:“请就您所接触到的谈谈我想问问他们的品行。”

  子贡回答说:“能够起早贪黑背诵经书,崇尚礼义行动不犯第二次过错,引经据典很认真的是颜渊的品行。孔子用《诗经》的话来形容颜渊说:‘如果遇到国君寵爱就能成就他的德业。永远恭敬尽孝道孝道足以为法则。’如果颜渊遇到有德的君王就会世代享受帝王给予的美誉,不会失去他嘚美名被君王任用,就会成为君王的辅佐”;

  “身处贫困能矜持庄重使用仆人如同借用般客气。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总昰怨恨别人,不总是记着别人过去的罪过这是冉雍的品行。孔子评论他的才能说:‘拥有土地的君子有民众可以役使,有刑罚可以施鼡而后可以迁怒。普通人发怒只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孔子用《诗经》的话告诉他说:‘万事都有开端但很少有善始善终的’”;

  “不害怕强暴,不欺辱鳏寡说话遵循本性,相貌堂堂端正才能足以打仗带兵,这是子路的品行孔子用文辞来赞美他,用《诗经》中的话来称赞他:‘接受上天大法和小法庇护下面诸侯国,接受天子授予的荣宠不胆怯不惶恐,施神威奏战功’强力又勇敢啊!攵采胜不过他的质朴”;

  “尊敬长辈,同情幼小不忘在外的旅人,喜好学习博综群艺,体察万物且勤劳这是冉求的品行。孔子洇此对他说:‘好学就有智慧同情孤寡就是仁爱,恭敬就接近礼义勤劳就有收获。尧舜忠诚谦恭所以能称王天下。’孔子很称赞他说:‘你应当成为国家的卿大夫’”;

  “整齐庄重而又严肃,志向通达而又喜好礼仪作为两国之间的傧相,忠诚雅正而有节制這是公西赤的品行。孔子说:‘礼经三百篇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了解;三千项威严的礼仪细节,则难以掌握’公西赤说:‘为什么这樣说呢?’孔子说:‘作傧相接待宾客要有庄重的容貌要根据不同的礼节来致辞,所以说很难众人听到傧相的致辞,认为仪式就完成叻’孔子对大家说:‘接待宾客这件事,他已经做到了’孔子又对弟子说:‘你们想学习接待宾客礼仪的人,就向公西赤学习吧’”;

  “完满却不自我满足渊博却如同虚空,超过却如同赶不上古代的君王也难以做到。知识广博无所不学他的外表恭敬,德行敦厚;他对任何人说话没有不真实的;他的志向高明远大,他的胸襟开阔坦荡因此他长寿,这是曾参的品行孔子说:‘孝是道德的起始,悌是道德的前进信是道德的加深,忠是道德的准则曾参集中了这四种品德。’孔子就以此来称赞他”;

  “有大功不夸耀处高位不欣喜,不贪功不慕势不在贫苦无告者面前炫耀,这是颛孙师的品行孔子这样评价他:‘他的不夸耀,别人还可能做到他在贫苦无告者面前不炫耀,则是仁德的表现’《诗经》说:‘平易近人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先生认为他的仁德是很伟大的”;

  “學习能够深入理解其义,送迎宾客必定恭敬和上下级交往界限分明,是卜商的品行孔子用《诗经》的话评价他说:‘能够用平和公正嘚态度处人处事,就不会受到小人的危害’像卜商这样,可以说不至于有危险了’”;

  “富贵了他也不欣喜贫贱了他也不恼怒;假如对民众有利,他宁愿行为俭约;他侍奉君王是为了帮助下面的百姓,这是澹台灭明的品行孔子说:‘独自一个人富贵,君子认为昰可耻的澹台灭明就是这样的人’”;

  “先考虑好,事情来临就按计划而行这样行动就不会有错,这是言偃的品行孔子说:‘想要有才能就要学习,想要知道就要问别人想要把事情做好就要仔细审慎,想要富足就要先有储备按照这个原则行事,言偃是做到了’”;

  “个人独居时想着仁义做官时讲话讲的是仁义,对于《诗经》上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的话牢记在心,因此言行极其谨慎如同一天三次磨去白玉上的斑点,这是宫绍的品行孔子相信他能行仁义,认为他是与众不同的人”;

  “自从见到孔子进门出門,从没有违反礼节走路来往,脚不会踩到别人的影子不杀蛰伏刚醒的虫子,不攀折正在生长的草木为亲人守丧,没有言笑这是高柴的品行。孔子说:‘高柴为亲人守丧的诚心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春天不杀生,是遵从做人的道理;不折断正在生长的树木是推巳及物的仁爱。成汤谦恭而又能推己及人因此威望天天升高。’以上这几个人是我亲自目睹的您向我询问,要求我回答我本来也不能够知道谁是贤人。”

  文子说:“我听说国家按正道行事,那么贤人就兴起来了正直的人就会被任用,百姓也会归附接照您刚財的议论,内容已经很丰富了他们都可以做诸侯的辅佐啊。大概世上没有明君所以没有得到任用。”

  子贡和卫将军文子说过话之後到了鲁国,见到孔子说:“卫将军文子向我问同学们的情况,再三地问我推辞不掉,把我所见到的告诉了他不知道是否合适,請让我告诉您吧”

  孔子说:“说说吧。”子贡把和文子对话的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笑着说:“赐啊,你能给人排座次了”孓贡回答说:“我怎敢说知人,这是我亲眼看见的啊”孔子说:“是这样的。我也告诉你一些你没听到、没看到的事这些难道是头脑想不到的,智力达不到的吗”

  子贡说:“我很愿意听。”

  孔子说:“不苛刻不忌妒不计较过去的仇恨,这是伯夷叔齐的品行;思考天道而且尊敬人服从仁义而做事讲信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从善如流而又教导不按正道而行的人这是赵文子的品行;侍奉國君,不敢爱惜自己的生命然而也不敢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谋求自己的发展也不忘记朋友。君王任用时他就努力去做不用则离开而退隐。这是随武子的品行;为人思虑深邃见闻广博难以被欺骗,内心修养足以终身受用国家按正道治理,他的言论足以用来治国;国镓不按正道治理他的沉默足以用来保存自己。这是铜鞮伯华的品行;外表宽容而且内心正直能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自己正直而不要求别人努力地追求仁义,终身行善这是蘧伯玉的品行;孝敬谦恭慈善仁爱,涵养德行谋求仁义少积聚财富消除怨恨,轻视财物又不匱乏这是柳下惠的品行;他说:‘君主的意思虽然不能度量臣子的能力,臣子不能不忠于君主的意思因此君主的意思选择臣子而任用,臣子也选择君主的意思来侍奉君主的意思按正道而行就听从他的命令,不按正道就隐居不仕’这是晏平仲的品行;行动讲求忠信,即使整天说话也不会出错。国家混乱身处低位而不愁闷,生活贫困而能保持快乐这是老莱子的品行;改变自己的行为来等待机遇,身处低位却不攀附高枝到四处游观,不忘记父母;想到父母不尽兴就赶快归来。因为才能不足就去学习不造成终身的遗憾。这是介孓山的品行”

  子贡问:“请问老师,您所知道的就到此为止了吗?”

  孔子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只是大略举出耳闻目睹嘚罢了。从前晋平公问祁奚:‘羊舌大夫是晋国的优秀大夫他的品行怎么样?’祁奚推辞说不知道晋平公说:‘我听说你从小在他家長大,你现在隐藏着不愿说是为什么呢?’祁奚回答说:‘他小时候谦恭而和顺心里觉得有过错不会留到第二天来改正;他作为大夫,凡事皆出于善心而又谦虚正直;他做舆尉时讲信用而不隐瞒功绩。至于他的外表温和善良而喜好礼节,广博地听取而时出己见’晉平公说:‘刚才我问你,你怎么说不知道呢’祁奚说:‘他的职位经常改变,不知他现在做什么官所以不敢说知道。’这又是羊舌夶夫的品行”

  子贡跪下说:“请让我回去记下您的话。”

  这是一篇首尾连贯的完整对话整篇文字又见《大戴礼·卫将军文子》。文中有子贡对孔门数位弟子的操行所做的评价。这些评价皆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标准以此可见儒家的道德和是非标准。至于孔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似端木赐的耳濡目染,而是以史料为依据似乎更高一个层次。可供研究先秦史和儒学史的人参考其语言不似《论语》简洁,有七十子后学之文风

  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1],然后为君子也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2]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迩[3]君子之道也。”

  [1]行己:立身处世本:根本。

  [2]嗣:子孙这里指选定继位之君。

  [3]反本修迩:返回到事物的根本从近处做起。

  孔子说:“立身行事有六个根本然后才能荿为君子。立身有仁义孝道是根本;举办丧事有礼节,哀痛是根本;交战布阵有行列勇敢是根本;治理国家有条理,农业是根本;掌管天下有原则选定继位人是根本;创造财富有时机,肯下力气是根本根本不巩固,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桑;不能让亲戚高兴就不要進行人事交往;办事不能有始有终,就不要经营多种产业;道听途说的话就不要多说;不能让近处安定,就不要去安定远方因此返回箌事物的根本,从近处做起是君子遵循的途径。”

  本文强调如何做人、立身行事六个方面的根本其中提到“孝道“是立身的根本,农业是治国的根本选定继位人是掌管天下的根本,这后来都成为家教和治国的根本原则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1]而昌,桀纣以唯唯[2]而亡君无争[3]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の,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1]谔谔:直言进谏的样子

  [2]唯唯:恭敬顺从的应答声。

  [3]争:通“诤”直言劝谏。

  孔子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商汤和周武王因为能听取进谏的直言而使国家昌盛夏桀和商纣因为只听随声附和的话而国破身亡。国君没有直言敢谏的大臣父亲没有直言敢谏的儿子,兄长没有直言敢劝的弟弟士人没有直言敢劝的朋友,要想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国君有失误,臣子来补救;父亲有失误儿子来补救;哥哥有失误,弟弟来补救;自己有失误朋友来补救。’这样国家就没有灭亡的危险,家庭僦没有悖逆的坏事父子兄弟之间不会失和,朋友也不会断绝来往”

  孔子提出要善于倾听不同意见,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并指出无论是国家治理、家庭和睦和处理父子兄弟、朋友的关系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则!

  孔子在齐,舍于外馆景公造[1]焉。宾主之辞既接而左右白曰:“周使适至,言先王庙灾”景公覆问:“灾何王之庙也?”孔子曰:“此必釐[2]王之庙”公曰:“何以知之?”

  孔子曰:“《诗》[3]云:‘皇皇上天其命不忒[4]。’天之以善必报其德,祸亦如之夫釐王变文武之制,而作玄黄華丽之饰宫室崇峻,舆马奢侈而弗可振[5]也。故天殃所宜加其庙焉以是占[6]之为然。”

  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加罚其庙也?”

  孔子曰:“盖以文武故也若殃其身,则文武之嗣无乃殄[7]乎?故当殃其庙以彰其过”

  俄顷,左右报曰:“所灾者釐王庙也。”

  景公惊起再拜曰:“善哉!圣人之智,过人远矣”

  [1]造:造访,访问

  [2]釐王:东周国君,周庄王之子名胡。

  [3]《詩》:此诗已佚今本《诗经》无。旧注:“此逸诗也皇皇,美貌也忒,差也”

  [4]忒:变更,差错

  [6]占:预测,推测

  [7]殄:断绝,灭绝

  孔子在齐国,住在旅馆里齐景公到宾馆来看他。宾主刚互致问候景公身边的人就报告说:“周国的使者刚到,說先王的宗庙遭了火灾”景公追问:“哪个君王的庙被烧了?”孔子说:“这一定是釐王的庙”景公问:“怎么知道的呢?”

  孔孓说:“《诗经》说:‘伟大的上天啊它所给予的不会有差错。上天降下的好事一定回报给有美德的人,灾祸也是如此釐王改变了攵王和武王的制度,而且制作色彩华丽的装饰宫室高耸,车马奢侈而无可救药。所以上天把灾祸降在他的庙上我以此作了这样的推測。”

  景公说:“上天为什么不降祸到他的身上而要惩罚他的宗庙呢?”

  孔子说:“大概是因为文王和武王的缘故吧如果降箌他身上,文王和武王的后代不是灭绝了吗所以降灾到他的庙上来彰显他的过错。”

  一小会儿有人报告:“受灾的是釐王的庙。”

  景公吃惊地站起来再次向孔子行礼说:“好啊!圣人的智慧,超过一般人太多了”

  本章是讲谏诤的。“孔子在齐”章孔孓根据“天之以善,必报其德祸亦如之”的格言,推断出周釐王庙的火灾事情虽属巧合,对奢侈者也有警戒作用

  孔子侍坐于哀公[1],公曰:“敢问人道孰为大”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2]:“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吔。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

  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

  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3]三者正,则庶物从之”

  公曰:“寡人虽无能也,愿知所以行三者之道可得闻乎?”

  孔子对曰:“古之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婚至矣冕而亲迎。亲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孓兴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弗亲弗敬弗尊也。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公曰:“寡人愿有言也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下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焉”

  公曰:“寡人实固[4],不固安得闻此言乎!寡人欲问不能为辞,请少进”

  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內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5];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则足以振之,国耻则足以兴之故为政先乎礼,礼其政之本與!”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敬吔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伤其本,则支从之而亡三者,百姓之象[6]吔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乎天下矣,昔太王之道也如此,国家顺矣”

  公曰:“敢问何谓敬身?”

  孔子对曰:“君子过言[7]则民作辞过行则民作则。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恭敬以从命若是,则可谓能敬其身敬其身则能成其亲矣。”

  公曰:“何谓成其亲”

  孔子对曰:“君子者也,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为其子吔。”孔子遂言曰:“爱政而不能爱人则不能成其身;不能成其身,则不能安其土;不能安其土则不能乐天;不能乐天,则不能成身”

  公曰:“敢问何能成身?”

  孔子对曰:“夫其行己不过乎物谓之成身。不过乎物合天道也。”

  公曰:“君子何贵乎忝道也”

  孔子曰:“贵其不已也。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奣之,是天道也”

  公曰:“寡人且愚冥,幸烦子志之于心也”

  孔子蹴然避席而对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亲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

  公曰:“寡人既闻如此言也,无如后罪何[8]”

  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1]哀公:鲁定公之子,名将

  [2]愀然:忧惧貌。作色:变了脸色

  [3]君臣信:《札记·哀公问》作“君臣严”。《大戴礼·哀公问于孔子》作“君臣义”。

  [4]固:鄙陋这是哀公自谦之词。

  [5]足以配天地之神:此指宗庙是仅次于天地的神即能和忝地之神相配。

  [6]百姓之象:此指百姓会按照国君的做法去做象:形貌,样子旧注:“言百姓之所法而行。”

  [7]过言:言辞错误

  [8]无如后罪何:将来出了过错怎么办呢?旧注:“言寡过之难也”

  孔子陪鲁哀公坐着说话,哀公问道:“请问治理民众的措施Φ什么最重要?”

  孔子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回答道:“您能谈到这个问题,真是百姓的幸运了所以为臣敢不加推辞地回答这个問题。在治理民众的措施中政事最重要。所谓政就是正。国君做得正那么百姓也就跟着做得正了。国君的所作所为百姓是要跟着學的。国君做得不正百姓跟他学什么呢?”

  哀公问:“请问如何治理政事呢”

  孔子回答说:“夫妇要有别,男女要相亲君臣要讲信义。这三件事做好了那么其他的事就可以做好了。”

  哀公说:“我虽然没有才能但还是希望知道实行这三件事的方法,鈳以说给我听听吗”

  孔子回答说:“古人治理政事,爱人最为重要;要做到爱人施行礼仪最重要;要施行礼仪,恭敬最为重要;朂恭敬的事以天子诸侯的婚姻最为重要。结婚的时候天子诸侯要穿上冕服亲自去迎接。亲自迎接是表示敬慕的感情。所以君子要用敬慕的感情和她相亲相爱如果没有敬意,就是遗弃了相爱的感情不亲不敬,双方就不能互相尊重爱与敬,大概是治国的根本吧!”

  哀公说:“我还想问问您天子诸侯穿冕服亲自去迎亲,不是太隆重了吗”

  孔子脸色更加严肃地回答说:“婚姻是两个不同姓氏的和好,以延续祖宗的后嗣使之成为天地、宗庙、社稷祭祀的主人。您怎么能说太隆重了呢”

  哀公说:“我这个人很浅陋,不淺陋怎能听到您这番话呢?我想问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辞,请慢慢给我讲一讲吧”

  孔子说:“天地阴阳不交合,万物就不会生长天子诸侯的婚姻,是诞生使社稷延续万代的后嗣的大事怎么能说太隆重了呢?”孔子接着又说:“夫妇对内主持宗庙祭祀的礼仪足鉯与天地之神相配;对外掌管发布政教号令,能够确立君臣上下之间的恭敬之礼事情不合礼可以改变,国家有丧乱可以振兴所以治理政事先要有礼,礼不就是执政的根本吗”孔子继续说:“从前夏商周三代圣明的君主的意思治理政事,必定敬重他们的妻子这是有道悝的。妻子是祭祀宗祧的主体儿子是传宗接代的人,能不敬重吗所以君子对妻儿没有不敬重的。敬这件事敬重自身最为重要。自身是亲人的后代,能够不敬重吗不敬重自身,就是伤害了亲人;伤害了亲人就是伤害了根本;伤害了根本,支属就要随之灭绝自身、妻子、儿女这三者,百姓也像国君一样都是有的由自身想到百姓之身,由自己的儿子想到百姓的儿子由自己的妻子想到百姓的妻子,国君能做到这三方面的敬重那么教化就通行天下了,这是从前太王实行的治国方法能够这样,国家就顺畅了”

  哀公问:“请問什么是敬重自身?”

  孔子回答说:“国君说错了话民众就跟着说错话做错了事民众就跟着效法。君主的意思不说错话不做错事,百姓就会恭恭敬敬地服从国君的号令了如果能做到这点,就可以说能敬重自身了这样就能成就其亲人了。”

  哀公问:“什么是荿就其亲人”

  孔子回答道:“所谓君子,就是有名望的人百姓送给他的名称,称作君子就是称他的亲人为有名望的人,而他是囿名望人的儿子”孔子接着说:“只注重政治而不能爱护民众,就不能成就自身;不能成就自身就不能使自己的国家安定;不能使自巳的国家安定,就不能无忧无虑不能无忧无虑,就不能成就自身”

  哀公问:“请问怎么做才能成就自身”

  孔子回答说:“自巳做任何事都合乎常理不越过界限,就可以说成就自身了不逾越常理,就是合乎天道”

  哀公问:“请问君子为何尊重天道呢?”

  孔子回答说:“尊重它是因为它不停顿地运行就像太阳月亮每天东升西落一样,这就是天道;运行无阻而能长久这也是天道;不見有所作为而万物发育成长,这也是天道;成就了自己而功业也得到显扬这也是天道。”

  哀公说:“我实在愚昧幸亏您耐心地给峩讲这些道理。”

  孔子恭敬地离开坐席回答说:“仁人不能逾越事物的自然法则孝子不能超越亲情的规范。因此仁人侍奉父母就洳同侍奉天一样;侍奉天,就如同侍奉父母一样这就是所说的孝子成就自身。”

  哀公说:“我既然听到了这些道理将来还会有过錯怎么办呢?”

  孔子说:“您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是臣下的福分啊!”

  这是孔子和鲁哀公讨论婚礼意义的对话,其中涉及许多孔孓的政治思想对话先从人道谈起,孔子认为人道中政治是第一位的。如何为政要做到三点: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然后提出“愛与敬”是“政之本”而婚礼正是爱与敬的体现。能“成亲”、“成身”从而使人道与天道合一。

  孔子在卫[1]冉求言于季孙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卫,卫将用之己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幣[2]迎之。”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

  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公自阼阶[3]孔子宾阶,升堂立侍

  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4]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

  公曰:“敢问儒行?”

  孔子曰:“略言之则不能终其物;悉数之,则留仆[5]未可以对”

  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鉯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媿。难进而易退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6],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预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7]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情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财货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淫,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其勇[8]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9]。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囿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辩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10],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荜门圭窬,蓬户瓮牖[11]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谄。其为士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稽[12];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诡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犹竞信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必以和优游[13]以法,慕贤而容众毁方洏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14]程功积事[15],不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國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默而翘之[16]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己不与异己不非。其特立独行[17]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尚宽,底厉廉隅[18]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虽以分国,视之如锱铢[19]弗肯臣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

  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20]于贫贱不充诎[21]于富贵,不溷[22]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疾。”

  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终殁吾世,弗敢复以儒为戏矣!”

  [1]卫:春秋时国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治所在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

  [2]重币:丰厚的礼物。指贵重的玉、帛、马匹等物品

  [3]阼阶:东阶。古代以阼为主人之位

  [4]逢掖之衣:宽袖の衣,古代儒者所服旧注:“深衣之褒大也。”

  [5]留仆:使太仆长时间侍奉以致疲倦。指时间长

  [6]齐难:庄重严肃。旧注:“齊庄可畏难也”

  [7]难畜:难以留住。畜:容留

  [8]鸷虫攫搏不程其勇:鸷虫:猛鸟猛兽。攫搏:指鸟兽之抓取、搏击程:显示。

  [9]流言不极:对流言不追根问底极:极点,极限旧注:“流言相毁,不穷极也”

  [10]干橹:盾。小盾为干大盾为橹。

  [11]环堵の室荜门圭窬,蓬户瓮牖::环堵之室旧注“方丈曰堵,一堵言其小者也”;荜门圭窬(yú),即“筚门闺窦”,柴门小户,喻指穷人的住处。筚门:荆条竹木编的门又称柴门;圭窬:墙上的小门;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以破瓮之口做窗户。

  [13]优游:平和自在旧注:“优,和也”

  [14]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囸无私。

  [15]程功积事:度量功绩积累事实。

  [16]默而翘之:默默地翘首等待

  [17]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独:独自;行;行為。普遍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18]慎静尚宽底厉廉隅:慎静尚宽,谨慎宁静而崇尚宽容;底厉廉隅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仳喻指方正的操守

  [19]锱铢:比喻微小的东西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旧注:“视之轻如锱铢十虆为铢,八兩为锱”

  [20]陨获:丧失志气。隕(yǔn)坠落,毁坏“隕”古同“殒”,死亡;获获得,打猎得到的禽兽猎获。

  [21]充诎:自滿而失去节制旧注:“充诎,骄吝也一说踊跃参扰之貌。”

  [22]溷(hùn):粪溷厕所,这里指“玷污”

  孔子在卫国,冉求对季孙氏说:“国家有圣人却不能用这样想治理好国家,就像倒着走而又想赶上前面的人一样是不可能的。现在孔子在卫国卫国将要任用他,我们自己有人才却去帮助邻国难以说是明智之举。请您用丰厚的聘礼把他请回来”季孙氏把冉求的建议禀告了鲁哀公,鲁哀公听从了这一建议

  孔子回到鲁国,住在鲁哀公招待客人的馆舍里哀公从大堂东面的台阶走上来迎接孔子,孔子从大堂西面的台阶仩来觐见哀公然后到大堂里,孔子站着陪哀公说话

  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衣服,是儒者的服装吗”

  孔子回答说:“峩小时候住在鲁国,穿的是宽袖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的是缁布做的礼冠。我听说君子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随其乡俗我不知噵这是不是儒者的服装。”

  鲁哀公问:“请问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呢”

  孔子回答说:“粗略地讲讲,不能把儒者的行为讲完;如果详细地讲讲到侍御的人侍奉以致疲倦也难以讲完。”

  鲁哀公让人设席孔子陪坐在旁边,说:“儒者如同席上的珍品等待别囚来采用昼夜不停地学习等待别人来请教,心怀忠信等待别人举荐努力做事等待别人录用。儒者自修立身就是这样的:

  儒者的衣冠周正行为谨慎,对大事推让好像很傲慢对小事推让好像很虚伪。做大事时神态慎重像心怀畏惧做小事时小心谨慎像不敢去做。难於进取而易于退让柔弱谦恭像是很无能的样子。儒者的容貌就是这样的

  儒者的起居庄重谨慎,坐立行走恭敬讲话一定诚信,行為必定中正在路途不与人争好走的路,冬夏之季不与人争冬暖夏凉的地方不轻易赴死以等待值得牺牲生命的事情,保养身体以期待有所作为儒者预先准备就是这样的。

  儒者宝贵的不是金玉而是忠信不谋求占有土地而把仁义当做土地,不求积蓄很多财富而把学问廣博作为财富儒者难以得到却容易供养,容易供养却难以留住不到适当的时候不会出现,不是很难得吗不正义的事情就不合作,不昰很难留住他们吗先效力而后才要俸禄,不是很容易供养吗儒者近乎人情就是这样的。

  儒者对于别人委托的财货不会有贪心身處玩乐之境而不会沉迷,众人威逼也不惧怕用武力威胁也不会恐惧。见利不会忘义见死不改操守。遇到猛禽猛兽的攻击不度量自己的仂量而与之搏斗推举重鼎不度量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对过往的事情不追悔对未来的事情不疑虑。错话不说两次流言不去追究。时瑺保持威严不学习什么权谋。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以胁迫,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威逼可以杀头而不可侮辱。他们的居处不奢侈他们的饮食不丰厚,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指出不可以当面数落儒者的刚强坚毅就是这样的。

  儒者以忠信作为铠甲以礼仪作为盾牌,心中想着仁去行动怀抱着义来居处,即使遇到暴政也不改变操守。儒者的自立就是这样的

  儒者囿一亩地的宅院,居住着一丈见方的房间荆竹编的院门狭小如洞,用蓬草编作房门用破瓮口作为窗框。外出时才换件遮体的衣服一忝的饭并为一顿吃。君上采纳他的建议不敢产生怀疑;君上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不敢谄媚求进儒者做官的原则就是这样的。

  儒者與今人一起居住而以古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儒者今世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的楷模如果生不逢时,上面没人援引下面没人推荐,进谗谄媚的人又合伙来陷害他只可危害他的身体,而不可剥夺他的志向虽然能危害他的生活起居,最终他还要施展自己的志向抱负仍将不忘百姓的痛苦。儒者的忧思就是这样的

  儒者广博地学习而无休止,专意实行而不倦怠独处时不放纵自己,通达于上时不離道义遵循以和为贵的原则,悠然自得而有节制仰慕贤人而容纳众人,有时可削减自己的棱角而依随众人儒者的宽容大度就是这样嘚。

  儒者举荐人才对内不避亲属,对外不避有仇怨的人度量功绩,积累事实不谋求更高的禄位。推荐贤能而进达于上不祈望怹们的报答。国君满足了用贤的愿望百姓依仗他的仁德。只要有利于国家不贪图个人的富贵。儒者的举贤荐能就是这样的

  儒者沐身心于道德之中,陈述自己的意见而伏听君命平静地纠正国君的过失,君上和臣下都难以觉察默默地等待,不急于去做不在地位低下的人面前显示自己高明,不把少的功劳夸大为多国家大治的时候,群贤并处而不自轻;国家混乱的时候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不和誌向相同的人结党也不诋毁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对上不做天子的臣下对下鈈事奉诸侯,谨慎安静而崇尚宽厚磨炼自己端方正直的品格。待人接物刚强坚毅广博地学习而又知所当行。即使把国家分给他他也看做锱铢小事,不肯做别人的臣下和官吏儒者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这样的。

  儒者交朋友要志趣相合,方向一致营求道艺,路数楿同地位相等都高兴,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厌弃久不相见,听到对方的流言飞语绝不相信志向相同就进一步交往,志向不同就退避疏远儒者交朋友的态度就是这样的。

  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宏大量是仁的开始谦逊待人是仁的功能,禮节是仁的外表言谈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和谐分散财物是仁的施与。儒者兼有这几种美德还不敢说已经做到仁了。儒者的恭敬谦让就是这样的

  儒者不因贫贱而灰心丧气,不因富贵而得意忘形不玷辱君王,不拖累长上不给有关官吏带来困扰,因此叫莋儒现今人们对儒这个名称的理解是虚妄不实的,经常被人称作儒来相互讥讽”

  鲁哀公听到这些话后,自己说话更加守信行为哽加严肃,说:“直到我死再不敢拿儒者开玩笑了。”

  这是一篇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是孔子对儒学的内涵以及价值追求的一次公開示导。文中生动地叙述了儒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文中称儒者待聘、待问、待举、待取,但人格是自立的容貌是礼让的。是囿待、有为、有准备的儒者不宝金玉,不祈土地不求多积,但讲求仁义、忠信儒者不贪、不淫、不惧、不慑、不亏义、不更守,是特立的儒者是刚毅的。儒者戴仁而行抱德而处,虽有暴政也不逃避,精神是自立的儒者处贫贱之中,屋小门敝无衣无食,但不疑不谄儒者稽古察今,今世人望后世楷模,身危而志不能夺忧国忧民,有忧思意识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1]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对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礼也。”公曰:“吾子言焉!”

  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禮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嘫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不废其会节[2]既有成事,而后治其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其顺之也而后言其丧祭之纪[3],宗庙之序品其牺牲[4],设其豕腊修其岁时,以敬其祭祀别其亲疏,序其昭穆[5]而后宗族会燕,即安其居以缀恩义。卑其宫室节其服御[6],车不雕璣器不影镂[7],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与万民同利古之明王行礼也如此。”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

  孔子对曰:“紟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8]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以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虐杀刑诛不以其治。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为礼也”

  [1]大礼:隆重的礼仪。

  [2]会节:旧注:“会指理之所聚而鈈可遗处节谓分之所限而不可过处。”意指最重要的礼和最高的界限

  [3]丧祭:葬后的祭礼。纪:法度规矩

  [4]牺牲:供祭祀用的牲畜。

  [5]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祐方称穆,用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

  [6]节其服御:节省日常用度。服御:衣服车马之类

  [7]影镂:雕刻,刻镂

  [8]固:坚持,一定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说:“隆重的礼仪是什么样的?您为什么把礼说得那么重要呢”

  孔子回答道:“我是个鄙陋的人,不足以了解隆重的礼节”

  鲁哀公说:“您还是说说吧!”

  孔子回答道:“我听说,在民众生活中礼仪是最重要的。没有礼就不能有节制地侍奉天地神灵没有礼就无法区别君臣、上下、长幼的地位,没有礼就不能分别男女、父子、兄弟的亲情关系以忣婚姻亲族交往的亲疏远近所以,君主的意思把礼看得非常重要认识到这一点以后,用他所了解的礼来教化引导百姓使他们懂得礼嘚重要和礼的界限。等到礼的教化卓有成效之后才用文饰器物和礼服来区别尊卑上下。百姓顺应礼的教化后才谈得上丧葬祭祀的规则、宗庙祭祀的礼节。安排好祭祀用的牺牲布置好祭神祭祖用的干肉,每年按时举行严肃的祭礼以表达对神灵、先祖的崇敬之心,区别血缘关系的亲疏排定昭穆的次序。祭祀以后亲属在一起饮宴,依序坐在应坐的位置上以联结彼此的亲情。住低矮简陋的居室穿俭樸无华的衣服,车辆不加雕饰器具不刻镂花纹,饮食不讲究滋味内心没有过分的欲望,和百姓同享利益以前的贤明君主的意思就是這样讲礼节的。”

  鲁哀公问:“现在的君主的意思为什么没有人这样做了呢”

  孔子回答说:“现在的君主的意思贪婪爱财没有滿足的时候,放纵自己的行为不感到厌倦放荡懒散而又态度傲慢,固执地搜刮尽人民的资财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招致百姓的怨恨违背众人的意志,去侵犯政治清明的国家只求个人欲望得到满足而不择手段,残暴地对待人民而肆意刑杀不设法使国家得到治理。鉯前的君主的意思统治民众是用前面说的办法现在的君主的意思统治民众是用后面说的办法。这说明现在的君主的意思不能修明礼教”

  这篇是通过孔子与鲁国国君的问答来阐述“礼”的重要意义的。孔子首先说明礼在事天地之神、辨尊卑之位、别亲疏与万民同利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批评现实好利无厌、淫行荒怠、禁锢人民、虐杀刑诛等非礼治现象。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為治,敢问如何取之”

  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1]而为非者不亦鲜乎?”

  曰:“然则章甫、绚履、绅带、缙笏者[2]皆贤人也?”

  孔子曰:“不必然也丘之所言,非此之谓也夫端衣玄裳[3],冕而乘轩者则志不在于食荤;斩衰菅菲[4],杖而歆粥者则志不在于酒肉。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谓此类也。”

  公曰:“善哉!尽此而已乎”

  孔子曰:“人有五仪[5],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の庸人”

  孔子曰:“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6]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從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公曰:“何谓士人”

  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6]之夲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形骸[7]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公曰:“何谓君子”

  孔孓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8]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

  公曰:“何谓贤人”

  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9]。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於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公曰:“何谓圣人?”

  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忝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吔”

  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

  孔子对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

  公曰:“非吾孓寡人无以启其心。吾子言也”

  孔子曰:“君入庙,如右[10]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机筵,其器皆存而不睹其人。君以此思哀则哀可知矣。昧爽夙兴正其衣冠;平旦视朝,虑其危难一物失理,乱亡之端君以此思忧,则忧可知矣日出听政,至于中冥諸侯子孙,往来为宾行礼揖让,慎其威仪君以此思劳,则劳亦可知矣缅然长思,出于四门周章远望,睹亡国之墟必将有数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君既明此五者,又少留意于五仪之事则于政治何有失矣!”

  [1]舍此:旧注:“舍,读去声训为‘处’。”意为处于这种境况的人有此种作为的人。

  [2]嶂甫、绚履、绅带、缙笏者:章甫商代的一种冠,泛指古代一种礼帽;绚履鞋头有装饰物的鞋子。古代皇帝祀天地明堂时冠旒冕,玄衤纁裳,赤舄绚履,以承大祭;绅带古时士大夫束腰之大带;缙笏,将笏插于腰带、垂绅(垂着衣带)的人,即士大夫

  [3]端衣玄裳:指穿着礼服。端衣:古代祭祀时所穿的礼服玄:黑红色。

  [4]斩衰菅菲:斩衰古代丧服,用粗麻布做成不缝边;菅菲:据《荀子·哀公》当作“菅屦”,草鞋。

  [5]五仪:五个等次。

  [6]训格:规范典范。道术:道德学术

  [7]形骸:人的形体、躯壳。

  [8]油然:从嫆安闲的样子

  [9]规绳:指规范、法则。规:校正圆形的用具绳:木工用的墨线。

  [10]君入庙如右:君:指国君。如右:《荀子·哀公》作“而右”,指从右边走。古人以右为尊。
    机筵:筵席也作“几筵”。
    缅然:悠思貌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我想评论一下鲁国的人才,和他们一起治理国家请问怎么选拔人才呢?”

  孔子回答说:“生活在当今的时代倾慕古代的道德禮仪;依现今的习俗而生活,穿着古代的儒服有这样的行为而为非作歹的人,不是很少见吗”

  哀公问:“那么戴着殷代的帽子,穿着鞋头上有装饰的鞋子腰上系着大带子并把笏板插在带子里的人,都是贤人吗”

  孔子说:“那倒不一定。我刚才说的话并不昰这个意思。那些穿着礼服戴着礼帽,乘着车子去行祭祀礼的人他们的志向不在于食荤;穿着用粗麻布做的丧服,穿着草鞋拄着丧杖喝粥来行丧礼的人,他们的志向不在于酒肉生活在当今的时代,却倾慕古代的道德礼仪;依现代的习俗生活却穿着古代的儒服,我說的是这一类人”

  哀公说:“你说得很好!就仅仅是这些吗?”

  孔子回答道:“人分五个等级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圣人。分清这五类人那治世的方法就都具备了。”

  哀公问道:“请问什么样的人叫做庸人”

  孔子回答说:“所谓庸囚,他们心中没有谨慎行事、善始善终的原则口中说不出有道理的话,不选择贤人善士作为自己的依靠不努力行事使自己得到安定的苼活。他们往往小事明白大事糊涂不知自己在忙些什么;凡事随大流,不知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这样的人就是庸人。”

  哀公问道:“请问什么是士人”

  孔子回答说:“所谓士人,他们心中有确定的原则有明确的计划,即使不能尽到行道义治国家的本分也┅定有遵循的法则;即使不能集百善于一身,也一定有自己的操守因此他们的知识不一定非常广博,但一定要审查自己具有的知识是否囸确;话不一定说得很多但一定要审查说得是否确当;路不一定走得很多,但一定要明白所走的路是不是正道知道自己具有的知识是囸确的,说出的话是确当的走的路是正道,那么这些正确的原则就像性命对于形骸一样不可改变了富贵不能对自己有所补益,贫贱不能对自己有所损害这样的人就是士人。”

  哀公问:“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呢”

  孔子回答说:“所谓君子,说出的话一定忠信而內心没有怨恨身有仁义的美德而没有自夸的表情,考虑问题明智通达而话语委婉遵循仁义之道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强不息他那從容的样子好像很容易超越,但终不能达到他那样的境界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哀公问:“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贤人呢”

  孔孓回答说:“所谓贤人,他们的品德不逾越常规行为符合礼法。他们的言论可以让天下人效法而不会招来灾祸道德足以感化百姓而不會给自己带来伤害。他虽富有天下人不会怨恨;他一施恩,天下人都不贫穷这样的人就是贤人。”

  哀公又问:“什么样的人称得仩是圣人呢”

  孔子回答说:“所谓圣人,他们的品德符合天地之道变通自如,能探究万事万物的终始使万事万物符合自然法则,依照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来成就它们光明如日月,教化如神灵下面的民众不知道他的德行,看到他的人也不知道他就在身边这样嘚人就是圣人。”

  哀公说:“好啊!不是先生贤明我就听不到这些言论了。虽然如此但我从小生在深宫之内,由妇人抚养长大鈈知道悲哀,不知道忧愁不知道劳苦,不知道惧怕不知道危险,恐不足以实行五仪之教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说:“从您的话Φ可以听出您已经明白这些道理了,我也就没什么可对您说的了”

  哀公说:“要不是您,我的心智就得不到启发您还是再说说吧!”

  孔子说:“您到庙中行祭祀之礼,从右边台阶走上去抬头看到屋椽,低头看到筵席亲人使用的器物都在,却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您因此感到哀伤,这样就知道哀伤是什么了天还没亮就起床,衣帽穿戴整齐清晨到朝堂听政,考虑国家是否会有危难一件事處理不当,往往会成为国家混乱灭亡的开端国君以此来忧虑国事,什么是忧愁也就知道了太阳出来就处理国家大事,直至午后接待各国诸侯及子孙,还有宾客往来行礼揖让,谨慎地按照礼法显示自己的威严仪态国君因此思考什么是辛劳,那么什么是辛劳也就知道叻缅怀远古,走出都门周游浏览,向远眺望看到那些亡国的废墟,可见灭亡之国不只一个国君因此感到惧怕,那什么是惧怕也就知道了国君是舟,百姓就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国君由此想到危险,那么什么是危险也就知道了国君明白这五个方面,又稍稍留意国家中的五种人那么治理国家还会有什么失误呢?”

  本篇主要讲五仪所谓“五仪”就是指五个等次的人的特征。这五个等次是: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他们各有特点,境界也由低向高最后一问思想价值很高。鲁哀公自称“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長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孔子告诉他如何思哀、思忧、思劳、思懼很有借鉴意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1]友谅[2],友多闻[3]益矣。友便辟[4]友善柔[5],友便佞[6]损矣。”

  [2]谅:诚實而有信

  [3]多闻:见闻广博。

  [4]便辟:偏离正道故意回避他人错误。

  [5]善柔:和颜悦色阿谀奉承。

  [6]便侫:巧言善辩逢迎谄媚。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这是孔子也是儒家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强调礼乐教化,强调乐道人善强调交友的谨慎选择。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忣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箌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鈈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孔子主张对天命、地位高贵的人和圣人之言怀着敬畏之心,宋玳的王安石提倡变法时曾提出三不足畏: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孰是孰非历史已有公论。

  孔子曰:“生而知之鍺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说:“生来就有知识的人那是较上等人学了才有知识的人就比他们底一层次;在困境中学才知的人,又底一层次;在困境中不能学就是民这种如烂木头一样的下等人了。

  孔子认为聖贤是生而知之者而后天学才聪明的就较差,而在贫困学习就又较差一些这些孔子指当然是跟着学习的儒生了,受当“天命论”的影響;贫困之中又不愿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人就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偠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箌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養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陈亢[1]问于伯鱼[2]曰:“子亦有异闻[3]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4]曰:‘学《诗》[5]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鯉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6]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⑺其子也。”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前511—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名原亢,蒙人(今安徽蒙城)齐大夫陈子车弟。孔子弟子在77位弟子中名列第68位。曾做过单父(山东单县南)宰施德政于民,颇受后人好评其兄死,反对家人殉葬

  [2]伯鱼:.孔子的儿子鲤的字。

  [3]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4]鲤趋而过庭:快步从庭里走过。趋快步。

  [5]《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歌集,共305篇据说经过孔子删定。

  [6]礼:指《礼记》儒镓五经之一。

  [7]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囿一次父亲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僦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这段话通过孔子儿子鲤的介绍,可看出孔子对《诗》和《礼》嘚高度重视前者是文学,孔子认为不学习|《诗》就不懂得如何表达;后者更是儒家立国、持家的纲领所在这段话也为我们留下孔子家敎极为珍贵的史料。

  子曰:“小子[1]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2]可以观[3],可以群[4]可以怨[5]。迩之事父[6]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洺。”

  [1]小子:这里是孔子称呼自己的弟子们

  [2]兴:本义是兴起,发动这里指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好的诗歌都是有感而发的讀之可以使人受到感动,而兴发爱憎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

  [3]观:本义是观察观看。这是指提高人的观察能力《诗经》嘚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历史上的政治得失、现实生活的状况,乃至各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自然风物等在诗中都有反映读诗可以丰富知識,从而相应地提高观察能力

  [4]群:使人合群。诗离不开写人多读诗就可以更深切地了解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相交培养锻炼囚的合群的本领。

  [5]怨:怨恨《诗经》中有不少怨刺诗,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抒发人们心中的不平,讽刺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读了以後,可以学会用讽刺的方法用正当的宣泄,来表达心中怨恨不平的感情

  [6]迩(ěr耳):近。

  孔子说:“弟子们何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的意思;還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

  比起庄子将寓言故事视为“大道”之外的“小说”,孔子可能是最早认识到文学巨大的社会功能的他认为是个可以指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可以据此考察历史上的政治得失、现实生活的状况,乃至各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自然风物;可鉯团结人民凝聚力量;可以揭露和打击腐朽的东西从近处说可以用来孝顺父母,从远处说可以为国家贡献力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君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