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奇谭爆笑欧洲杯战争3用维尔维亚如何统一欧洲

抚州曾国明中学历史工作室
当前位置:&&&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上传: 鄢桂群 &&&&更新时间: 10:14:54
1、《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上台以后,滥用监禁和征税的权力,强制推行借债政策,因而导致国内关系紧张。1628年3月,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问题,提出征收特殊捐税的要求遭国会拒绝后,就实行&强迫借贷&,严惩拒绝缴费者。国会也不甘示弱,于1628年通过了《权利请愿书》。全文共有8条,列数了国王滥用权力的行为;重申了过去限制国王征税权利的法律;强调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重申了《大宪章》中有关保护公民自由和权利的内容,规定非经同级贵族的依法审判,任何人不得被逮捕、监禁、流放和剥夺财产及受到其他损害;规定海陆军队不得驻扎居民住宅,不得根据戒严令任意逮捕自由人等等。查理一世开始批准了这一请愿书。《权利请愿书》是议会争取自由和权利的胜利果实。但查理接受《权利请愿书》只是权宜之计,并无意真正执行它,当议会批准补助金后,查理一世对议会抗议他征收吨税和磅税恼羞成怒,遂下令解散议会,自由英国进入无国会的专制统治时期,《权利请愿书》也被抛弃。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对《权利请愿书》重新解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并把它认定为英国宪法的渊源之一。
2、《大抗议书》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列其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的政治纲领。举了查理一世近十年来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复辟的严重危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大臣对国会的负责制度,限制主教的权力等等。《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查理一世拒绝签署《大抗议书》并且撤销国会卫队,於日亲率几百名卫队士兵闯入国会,企图逮捕友姆、汉普敦等五名反对派领袖.结果遭到二千名武装市民和许多群众的拦阻,国王的阴谋遭到了失败。
3、李尔本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平等派(又译平均派)的领导人,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家。他一生与强权斗争,被认为具有斗争精神。也有人认为他天生好斗,有戏言&如果只剩下他一人,约翰也会和李尔本打起来&(也即自己与自己斗争)。有一种说法,他善于把自己受到的苦难上升为普遍问题,然后与之进行斗争。如他受到教会惩罚,就终生与主教制斗争。但如果他自己没有受到虐待,缺少切身的体会,他的斗争就要打一些折扣,也就是说对别人的痛苦缺乏一种切实的同情。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法律、历史均有涉猎。一生为自由打拼,史称&自由的李尔本&。
4、残余议会 英国内战结束后,1648年12月军队第二次开进伦敦,占领了议会,将长老会派议员清洗出去,余下议员约200余人。此后,长期议会就称为残余议会。这个议会设立审判查理一世的最高法庭。日,最高法庭判决&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家的敌人,应该被斩首&,查理一世被当众处决。随后,议会又先后通过取消上院和废除君主制的决议。5月19日正式宣布英国为&没有国王和上院&的共和国和自由邦。
  日,克伦威尔解散了残余的长期议会,另组小议会(贝尔邦议会)。因其中部分激进的议员不断提出改革要求,小议会又被迫解散 。接着克伦威尔于日被宣布为护国主,共和制被推翻,建立了护国公制(护国政体)。
5、《航海条例》英国历史上关于航海贸易的一系列立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发展英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1381年理查二世颁布英国最早的航海条例,1485年和1540年又陆续订立。1651年,英吉利共和国政府针对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货物以及英国国境沿海贸易的货物,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这些规定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导致1652年的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被迫承认这一条例。166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重申1651年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规定某些产品只能运送到英国和爱尔兰或英国其他殖民地。1665年爆发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战败,航海条例稍有放宽。1651年以后颁布的航海条例是为了垄断英国和殖民地的贸易,维持英国殖民地对英国的依赖,限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给殖民地的经济带来了正面效应:对美国南部,造船物资和靛蓝的生产受到鼓励,烟草、稻米等产品获得了可靠的市场;对北部,船运业主得以免受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商船的竞争。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6、护国公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由护国公担任国家首脑的政治制度。实质上是集立法、行政及军事大权于一身的军事独裁制。
  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建立后,国内阶级矛盾仍很尖锐。日o.克伦威尔驱散残余议会,在7月召集了一个小议会。但小议会也不驯服,部分议员不断提出激进的改革要求,引起克伦威尔的不满。在克伦威尔及其他高级军官的压力下,小议会被解散。随后,根据军官会议拟订的新宪法《施政文件》,宣布克伦威尔为终身护国公。形式上护国公的权力受到国务会议和议会的限制,但由于护国公在国务会议补缺时有决定人选之权,而议会的法案又须经护国公批准,所以实际上护国公的权力超过议会和国务会议。
  在1654年 9月召开的议会中,有些议员企图限制克伦威尔和军队的权力,克伦威尔于1655年 1月解散议会。1655年 3月克伦威尔在镇压一次保王党的叛乱后,将全国划分为11个军区,各由一名少将统治。1657年 5月25日,议会向克伦威尔提出《恭顺的请愿和建议书》,主张恢复君主制和上议院,由克伦威尔当国王,议员由他直接任命,削减国务会议的权限等。克伦威尔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由于害怕高级军官的反对,未敢接受国王的称号,但同意其他要求。1658年初,克伦威尔再次解散议会,进一步加强独裁统治。日克伦威尔去世,其子理查继任护国公。1659年,理查因无力控制局势而放弃职位。一年以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7、《施政文件》1653年又英国高级军官组成的军官会议拟定了一个新的宪法草案&施政文件&根据这个文件成立护国公制度。&施政文件&规定,当国务会议的委员缺额而需要补充人员时,护国公有决定人选之权;同时还规定,议会的法案必须经过护国公的批准才能生效。本来,根据&施政文件&,在护国公制度下,立法权应由护国公和一院制的议会共同行使。但是1654年9月所召集的第一届议会开会时,有些议员提出要求审查&施政文件&的有关规定,以便限制护国公的权利,引起克伦威尔大怒,并将这届议会解散。
8、《人身保护法》英国1679年颁布的保护人身权利的法律。
  自13世纪起,英国法院即发布各种关于刑事诉讼的令状,包括审查逮捕理由的令状。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大肆迫害新教徒和反王权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辉格党援引旧例,通过议会制定《人身保护法》,迫使英王查理二世 (在位) 签署。全文20条,主要内容为:
  非依法院签发的载明缘由的逮捕证,不得逮捕羁押;已依法逮捕者应视里程远近,定期移送法院审理;经被捕人或其代理人申请,法院可签发人身保护状,着令逮捕机关或人员申述逮捕理由,解送、保释或释放被捕人,违者可处罚金。但上述规定不适用于叛国犯和重罪犯;战时或遇紧急状态,得停止《人身保护法》的效力。
  1816年增定可在巡回法院和季度法庭休庭期间签发人身保护状。1862年扩大《人身保护法》的适用范围。1960年又作了进一步修改。苏格兰和爱尔兰分别于1701年和1782年颁布同样法令。美国某些州也有同名法规。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也有类似条款。英国刑事诉讼中,至今仍以签发人身保护状作为审判监督程序之一,由高等法院王座庭主司其事;但适用较少,多以上级法院根据被捕人的申诉着令保释来代替。
&9、辉格党 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政党。1679年,因约克公爵詹姆斯(后来的詹姆斯二世)具有天主教背景,就詹姆斯是否有权继承王位的问题,议会展开激烈争论。一批议员反对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继承权,被政敌讥称为&辉格&。。&辉格&(Whigs)的名称可能是&Whiggamores&(意为&好斗的苏格兰长老会派教徒&)一词的缩语。辉格党得益于1688年光荣革命带来的政治变化。它于1714年之后长期支配英国政治,他也通过捍卫包括有限君主制和议会重要性在内的&1688年原则&而获得不少支援。辉格党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政党,不如说是大致遵循上述原则的各种信仰的综合体。该党大部分领导人都是依靠政治庇护在议会内结成家族集团的大地主。辉格党获得金融界和商业阶层中许多人的支持,那些为取得宗教宽容寻求保护(常常是找错了对象)的不从国教派也是它的拥护者。1714年以后的半个世纪中,辉格党一直在政治上占优势,连续执政达46年之久。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段时期,在政治上失势。1830年重新掌权,到18世纪末期辉格党势力逐渐衰退。19世纪中叶,辉格党势力大增。在当时英国工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条件下,辉格党的政策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19世纪60年代,辉格党土地贵族的代表、保守党的罗伯特&皮尔派分子,以工商业资产阶级为基础组建自由党。也有人认为,辉格党是于1839年改称自由党的
10、 托利党 英国政党,产生于17世纪末。19世纪中叶演变为英国保守党。&托利&一词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 徒。在1679年议会讨论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权继承王位时,赞成的人则被政敌称为&托利&。托利党人参加了1688 年的&光荣革命&。1714年汉诺威王朝建立后的半个世 纪中,托利党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在野地位。18世纪中叶, 托利党成为以土地贵族和上层英国国教徒为核心的政治 派别。1760年,逐渐成为执政党。在法国革命时期,一 批温和的辉格党人转而支持在w.皮特(小)领导下的新 托利党。工业革命后,托利党逐渐向资产阶级保守主义转变,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党在教会和国家 关系、保护关税政策和反对天主教问题上仍然保持旧偏 见。到19世纪中叶r.皮尔内阁时期,托利党发展成为保 守党。也有人认为,托利党是于1833年改称保守党。
  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两个政党名称皆起源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一般认为他们是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
  &辉格&(Whig)一词起源于苏格兰的盖尔语,意为马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有人用它来讥讽苏格兰长老派。1679年,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是否有权继承王位的问题,议会展开激烈争论。一批议员反对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继承权,被政敌讥称为&辉格&。他们也渐以此自称。辉格党人是指那些反对绝对王权,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权利的人。
  而&托利&(Tory)一词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在1679年议会讨论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权继承王位时,赞成的人则被政敌称为&托利&。托利党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袭王权、不愿去除国王的人
11、 内阁 内阁一词来源于法语,有&内室&、&密室&之意。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它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该词后来被其他国家采用,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名称和组织形式。
&&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政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党派协调分配名额产生,然后提请国家元首任命。国家元首只是在名义上代表国家,执行些礼仪上的活动,并无实际权力。国家实际权力在内阁,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向议会负责。国家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都必须由内阁首脑或有关阁员签署。内阁向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如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只有向国家元首提出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的首脑重组内阁,或者是由内阁提议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大选,然后,根据大选结果组织内阁。内阁总揽国家政务,其首脑有权任命所有政府高级官员,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一切重大方针与政策。
&&由于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故亦称之为责任内阁制或议会内阁制。属于这类政体的国家有意大利、德国、希腊、印度、新加坡等国家。
12、 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是指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因为这场革命未有流血,故称之为&光荣革命&。
  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十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在废黜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后成为威廉三世。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3、《权利法案》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开始倒行逆施,不仅大力压制反对派,企图恢复国王集权,而且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这引起了当时英国辉格党和部分托利党人的反对,矛盾逐渐激化。恰好,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妻子生了一个儿子,这位未来的国王将来必定信奉天主教无疑!这样,原来人们认为詹姆斯二世死后他的信奉新教的女儿将继位的希望破灭了,于是人们决定采取行动。包括伦敦主教在内的几位著名人物发送了一封密信给在荷兰的信奉新教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邀请他们到英国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对威廉来说,他主要关心的是如何能为他的妻子和他自己争夺英国的王位继承权,同时他也认为他入主英国可以防止英国同法国结盟以共同反对荷兰,因而接受了邀请。 为了避免当年(1660年)邀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前车之鉴,英国决定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自己的权力,于是在议会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向威廉和玛丽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得担任英国国王,任何国王不能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了这些要求,即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玛丽即位为英国女王,是为玛丽二世。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
14、 沃波尔英国政治家,首相(),辉格党领袖。日生于诺福克郡贵族地主家庭,日卒于伦敦。就学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701年继承父亲的议员席位。1708年任国防秘书。1710年任海军财务总监。1712年被控告有舞弊行为,关进伦敦塔。1713年重返议会。1715年被任命为财政大臣。1720年挽救南海公司,获得商业与金融资产阶级的拥护。从1721年4月起与C.唐森德共同领导政府,任首席财政大臣。乔治一世不问政务,沃波尔控制议会和内阁,1734年出任首相。被称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首相。一般认为英国内阁制始于沃波尔任内。
  沃波尔执政期间对内降低地税,提高谷物和农产品出口奖金;取消或降低各种原料入口税,禁止同英货竞争的外货进口。这些政策有利于新兴地主和资产阶级。对外政策取温和方针,力求休养生息,避免战争 。受到反对派的抨击。1739年,沃波尔被迫向西班牙宣战,失利。因失去议会的信任,而于1742年2月辞职 。去职后国王授予他奥福德伯爵称号和4000镑的年金。
15、黎世留()黎塞留出身于贵族家庭,自小身体病弱,但性情刚烈。1624年,年幼的路易十三任命他担任首相。黎塞留上台后,立即镇压胡格诺教徒的叛乱,促使法国进一步由割据走向统一。1626年,颁布敕令,命令平毁大贵族所有的城堡,禁止贵族决斗,粉碎大贵族的反叛阴谋。他加强了国家政权建设,强化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出版检查制度。1630年创立法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法兰西报》。黎塞留继续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扶植工商业、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为法国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增强了法国在对外殖民扩张中的实力。1642年去世。
16、三十年战争 17世纪初,德意志仍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此时,欧洲列强也插手于德意志内部的斗争。1608年皇帝指使天主教徒巴伐利亚公爵派兵夺取新教自由市纳沃特。并且在该市恢复了天主教。这一事件导致了&新教同盟&的成立,巴拉丁选侯是其领袖。天主教诸侯也在第二年成立&天主教联盟&,以巴伐利亚公爵为其领袖,支持&新教同盟&的有英国、法国和荷兰。支持&天主教联盟&的是皇帝、罗马教皇和西班牙。欧洲列强的介入,是的德国问题更加复杂化,是德国内部的矛盾扩大为国际间的冲突,是宗教的矛盾演变为各国君主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冲突。战争终于在1618年爆发了,这便是三十年战争。
&&&波希米亚于1526年并入神圣罗马帝国,自那时起,波希米亚国王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任。161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提亚斯派遣耶稣会教士进入波希米亚,意图在波希米亚复兴天主教,并任命哈布斯堡皇室的斐迪南大公为波希米亚国王,斐迪南是一名狂热的天主教徒,他对波希米亚的新教徒进行大规模的逼害,并禁止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他们的教堂。于是在日,波希米亚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发动起义,冲进王宫,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两名钦差从窗口投入壕沟,是为扔出窗外事件,并成立临时政府,由三十位成员组成,宣布波希米亚独立。&掷出窗外事件&是引发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
&&三十年战争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波西米亚时期(),丹麦时期(),瑞典时期(),瑞典-法国时期()。
战争影响:1、由于德意志是三十年战争的主要战场,其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而且战后诸侯国各割地盘,其内部分裂变成不可逆转,间接令神圣罗马帝国变得名存实亡。2、这场战争后,荷兰与瑞士的独立受到保障,而荷兰更为新的海上霸主。3、西班牙在战争中不论陆战还是海战均告失利,并从此失去了欧洲一等强国的地位。4、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阿尔萨斯与洛林,并获得了欧洲霸主的地位。5、瑞典国王取得了德意志的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并因此成为了德意志的诸侯,可以随时插手德意志的内部事务。而且瑞典亦得到五百万杜卡登的赔款,并从此一跃成为北欧强国。6、战争中诸国开始实行征兵制,并建立了常备军与后勤系统,使军队可以进行持久战。军队亦逐渐精简化,以符合机动战的要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所进行军事改革,即以火枪兵取代长矛兵,先以炮兵进行集中火力的攻击,再以骑兵出动进行突击,最后由步兵负责清理敌军的三段式战法,更成为其后战争的标准战法。
17、《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
影响:该和约削弱了哈布斯王朝的统治,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法国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此外,该和约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8、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利用伏尔泰希望有一个开明君主,在哲学家的辅助下,改革社会生活的主张,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开明专制&便成了当时欧洲各国封建专制政府的特征,只有英国、波兰、法国例外。对英国来说,当时反封建的革命已经完成;波兰还不存在要求改革的社会力量;而对法国来说,要求改革的力量则又强大到足以进行革命了,以致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解决社会的矛盾。
&&在东欧,由于资产阶级势力薄弱,&开明专制&获得了典型的发展。&开明专制&的时代正是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时开始的。他自称&国家的第一个公仆&,愿为人民造福。接着,奥地利和俄罗斯帝国皇帝都开始推行&开明专制&政策,进行种种改革,如改革教会,兴办教育事业,编纂法典等。1781年,奥皇约瑟夫二世甚至颁布废除农奴制的诏书,成了&开明专制&时代的代表。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大陆开始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两个制度的生死搏斗,一切伪装都无济于事,&开明专制&时代连同其改革差不多都一起消失了。
19、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一,改革军事,彼得创建新军,实行义务兵役制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为训练军官,他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院和均以学校等,军官都要经过专门的学习。他引进国外的新式武器与战略战术,建立俄国第一支海军。第二、为保证军备供应,彼得大力发展工商业。他推行重商主义,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为发展工商业,从国外招聘大量技术专家,允许他们在俄国办厂,并给他们以宗教宽容与司法特权。与此同时,他还派遣大批留学生西欧学习,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及工程技术。第三、为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他参照西方的模式进行行政改革,健全国家行政机构。1711年成立的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监督并指导各部门工作。旧的部署取消了,建立了12个&院&。第三,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彼得一世不仅在军事、行政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不顾教会势力的反对,大胆地进行宗教改革。1701年彼得一世政府下令将部分教会财产收归国有,主张由世俗官员来管理修道院的领地。彼得一世不仅限制教会经济实力的膨胀,而且还限制教会的权力;把教会完全置于国家的管辖之下,使教会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1721年颁布了关于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废除了总主教的职衔。政府根据管理世俗事务的委员会的形式,建立了管理教会的宗教委员会,以此取代总主教的权力。这个宗教委员会后来改名为宗教事务管理总局,总局长一职,从非宗教人士中挑选。宗教事务管理总局的局长及局内其他高级官员,象世俗官员一样,由沙皇政府任命。于是,沙皇被称为东正教的&最高牧首&。 第四、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为了改变俄国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指定各级政府直接管理教育,建立各种类型的学校,全俄各县普遍建立小学,对贵族子弟实行强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各国学习。同时,彼得政府还通过各种途径,把西欧近代科学著作翻译介绍到俄国来。 第五、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在改革期间,彼得一世非常注意扶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国内发展矿业和创办有如外国通常开设的那些工厂企业&。为此,彼得一世以引进西欧先进技术力量为指导,对全国地下资源、铁矿、铜矿、银矿和煤炭等进行勘察和开采。在巩固和扩大原有的场矿企业,把国家创办的一些手工工场转让给私人经营的同时,政府又以提供劳力和贷款等优惠办法,奖励本国商人和外国企业主投资,建立起一批炼铁、炼钢、造船、兵工、采煤、制鞋、纺织、锯木等近代场矿企业,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基础。第六、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政治地位。彼得一世为了促进商业资本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敕令,并将&城镇居民分为3个行会,第一类是钱庄老板、豪商大贾、医生和大工场主;第二类是小手工业主和商贩;第三类是普通工人、粗活工和自由小市民&。指令各城市建立起有利于商人和工场主的市政制度,规定从第一行会中选出市政长官,由商人管理工商业、税收和民事纠纷,借以提高商人和工场主的政治地位。在经济上又授予商人有贸易特权。彼得一世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他认为&对外贸易是俄国吸收西欧文化,发展国内生产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为此,他鼓励商人组织公司,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内则实行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优势。此外,政府还大力整治交通,兴建通商港口,开凿维什尼、沃罗察克运河,使伏尔加河与涅瓦河互相沟通,从而加强了国内市场联系,使俄国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首先,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其次,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俄国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就曾认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特别是1722年颁布的&官秩表&,体现了彼得一世的&量才施用&、&论功取仕&的思想,它是对按贵族门阀取仕的腐朽传统的挑战,使一大批出身寒微、德才兼备之士脱颖而出。这对革新政治,广罗人才,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具有积极意义。&一子继承法&迫使众多功贵族子弟去从商、从军、从学、去&自寻饭碗&,这是对俄国旧贵族势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皇位继承法&革除了旧的皇位继承原则,沙皇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后继人。这些都对整饬政治,强化皇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正是在18世纪初叶,俄国的近代工商业开始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与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出现的同时,在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中&发现了工业无产阶级的萌芽&。通过改革,俄国近代场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工场内部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而且有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如莫斯科的官营造帆工场拥有工人1162名,谢郭林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30名,官营米克连耶夫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42名。&同工场手工业发展初期相比,工业中私人资本的比重增加了&。雇佣工人人数也有了较大的增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俄国的工场手工业已基本上赶上英国。尤其是冶金工业发展迅速,1718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已达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列。&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俄国工场工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乡商业贸易开始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俄国已能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商业竞争。到彼得一世执政的晚年,俄国每年输出的商品额达420万卢布。再次,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乌拉尔和卡累利亚等地设立了矿业学校;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相继开办了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学校。到18世纪20年代,在40多个城市里开办了算术学校。 1703年1月2日,在莫斯科出版了《新闻报》,这是俄国第一份正式印刷的报纸。它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军事消息,也刊登国内经济建设的消息,如各地手工业工场的建设、金属矿藏的发现,等等。
1710年,彼得一世下令采用简易的新字体,代替以前比较复杂的教会斯拉夫字母。由于采用新字体,印刷书籍更为方便,各种书籍得以大量印行。西欧国家的一些科学技术书籍,如军事学、造船学、建筑学、数学著作,等等,陆续被译成俄文出版。彼得当政期间,俄国还建立了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和第一批公众剧院。1724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发布关于建立俄国科学院的命令,这对俄国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科学院于1725年成立,下设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三大部。它不仅是一个研究中心,而且是一个教学机构,附设了大学和中学,直接培养科学研究工作者,罗蒙诺索夫就曾在这里得到深造,后来成为著名的俄国科学泰斗。 总之,彼得一世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彼得一世生活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作为贵族地主阶级的一个代表人物而活跃于政治舞台。他虽然主张向西方学习,想让俄国摆脱落后状态,但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完成这一事业。同时,广大农民从这次改革中也没有得到任何利益,因为彼得一世&提高地主阶级、帮助新兴商人阶级和巩固这两个阶级的民族国家都是靠残酷地剥削农奴来进行的。&此外,彼得一世改革所使用的手段是野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列宁也指出:&彼得大帝迅速地促使野蛮的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的成果,决不惜用独裁方式,在反对野蛮势力时,决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手段&。
20、自由否决权 自由否决权是古代波兰国会实行的一项制度,是指一项议案只要有一个议员投否决票,就无法通过。这往往导致国会议事程序瘫痪,而处于无政府状态。
21、霍布士()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生于维尔特郡一牧师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马格达伦学院。曾担任过家庭教师,并一度任培根的秘书。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并使之进一步系统化。在政治思想方面,他是英国资产阶级化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拥护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在其代表作《利维坦》中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学说。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只有强大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国家权力,才能防止战争,确保和平。
22、洛克() 英国著名哲学家。哲学上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士的学说,建立并论证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知识起源于感觉&的学说。反对天赋观念说,坚持认为心灵本是一张白纸,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泉源。但又认为除来自外界的感觉外,还有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在政治思想上,反对&君权神授&的专制主义封建制度,拥护君主立宪和代议制度,提出分权说。倡导自由和宽容,强调国家的任务是保护私有财产。在经济上,提出劳动(包括经营在内)创造使用价值和地租来自剩余劳动的学说。在教育上主张培养具有&文雅态度&&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23、伏尔泰伏尔泰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他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24、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除此包括《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25、卢梭 (&&)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之一。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但是卢梭抛弃了他自己的孩子,因为他觉得凭自己的经济情况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把他们送到育婴堂让国家培养是对孩子的最好安排。这一点在《悲惨世界》中也被雨果反复嘲笑挖苦。而他自己的《忏悔录》也极内疚地提到了这一点。
26、百科全书派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是一面色彩鲜艳的旗帜。它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流派,因参加编纂、出版《百科全书》的活动而得名。一七四五年,巴黎出版商普鲁东本来打算将一七二七年英国出版的《科技百科全书》译成法文,后来发现该书已落后于形势,遂决定新编一部法国的《百科全书》(原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大词典》),并邀请启蒙作家狄德罗和数学家达朗贝主持此事。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极为广泛,其中有文学家、医师、工程师、旅行家、航海家和军事家等,几乎包括各个知识领域具有先进思想的一切杰出的代表人物。除该书的主编狄德罗和副主编达朗贝外,启蒙主义作家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为它写过文艺批评和历史的稿件,卢梭写过音乐方面的条目,哲学家爱尔维修、霍尔巴哈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马布利等人,都是《百科全书》哲学方面的撰稿人。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能相互协作,其中积极参加过《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又有唯物主义启蒙思想的人士,在历史上就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从一七五一年开始,至一七七二年完成,历时二十年。期间曾两度遭到当局勒令中辍,有的人被关进监狱,有的被迫流亡国外,达朗贝因恐受连累,于一七五九年宣布辞退,由狄德罗一人主持此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当时,检查官曾在最高法院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其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反动当局把《百科全书》称之为&魔鬼的新巴比伦塔&和&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但是,在狄德罗等人的据理抗争下,《百科全书》虽几经周折,终于在一七七二年问世了。全书共三十二卷,包括正文十七卷,附录四卷,图片十一卷。
27、魁奈的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有人曾认为古尔奈也是创始人之一,但古尔奈除了经济自由放任的主张外,并没有树立任何重农学派的主要论点。魁奈无疑地首创了重农主义所有的理论。他的代表作《经济表》,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18世纪50~70年代,在魁奈的周围逐渐出现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形成了一个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而且是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他们有定期讨论学术问题的集会,有作为学派喉舌的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
28、幕藩制日本在江户时代实现的国家统一,只是相对的。因为在当时在日本虽然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政权,但幕府的直辖领地只占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一强,其余的大部分国土则被分割为200多个独立的&藩国&。于是,在日本便形成了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所谓&幕藩体制&。作为中央政权机关的幕府,对分布于全国的200多个藩国拥有最高的统治权,但这些藩国对幕府仍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在经济上,大名是领地的所有者,并因此而有权向领地内的农民征收封建年贡。在政治上,大名虽然对上要服从幕府的统治及所颁布的各项法令,但在藩内他们称得上专制独裁的&君主&。在行政、军事、司法、税收等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利。为了行使这些权利,大名在藩内建立起一套独立的政权机构,并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是建立在幕藩领主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之上的。
29、锁国政策 对外关系上,德川家康实行锁国政策。1633年2月至1639年7月,幕府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其主要内容是:(1)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初一死刑;(2)取缔天主教传教士,对潜入日本者应予以高发和逮捕,以防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30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德川幕府确立的&锁国体制&,维持了200余年。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同时也是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实力的渗透,维护日本国家的独立。但锁国政策市日本在国际上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几乎完全割断了日本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就使本来已经落后了的日本,进一步被资本主义的西方远远抛在后面了。
30、交替参觐制(参觐交代制)为了牢固控制藩主,幕府采取&参觐交代制&:即落主必在江户设一居所,把妻、子留在其中作为人质。藩主每年在两地轮流居住,定期到将军府报到,参加各种仪式和接受伤务。而且,藩主在驻地和江户的往返途中,有一套排场的贵族仪注;总之,使得藩国的颠覆行为成为不可能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这是一系列削弱各藩大名经济、军事实力的措施。其把大名分为两部份,而诸大名须轮流来年前往江户向大将军参见及述职,使大将军明暸各藩状况,以防叛乱。此外,大名逗留江户期间,其所携带的家眷须留居江户作为人质,此长期留住江户,有助幕府要挟大名服从其管治。
31、阿克巴改革印度莫卧儿帝国君主阿克巴的政治改革。阿克巴(年)在位时,统一印度北部,国势渐强,为进一步扩张势力而进行政治改革。如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调和阶级矛盾,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取消对非伊斯兰教徒征收人头税政策,实行新的税收制度,按土地的实际产量分等收税,规定税额为收成的三分之一,取消包税制,发展经济,改革陋习。阿克巴改革使莫卧儿帝国进入了全盛时代。主要内容是:
一、在中央,阿克巴设立了宰相和分管军事、财务、司法和宗教事务的4位大臣。他们负责管理全国财政和税收,主持全国作坊和仓库,管理军事以及管理司法和宗教工作。这些职务,全都委任阿克巴的亲信担任,拥有较大的权力,并直接为阿克巴服务,阿克巴可随意任免,使权力高度集中在阿克巴一个人手中。在地方,阿克巴把全国划分为15个省,省设总督,另设由中央各大臣直接掌握的分管财政、军事、司法和情报的官员,名义上这些人是总督的助手,实际上都是他的监督者。为了防止地方的反叛,每年还派遣大批密探和间谍,搜集各省的情报。从而进一步加强了阿克巴的集权统治。
二、阿克巴下令丈量全国土地,按产量定等级,依此作为征收租税的标准。一般规定,租税额为收获物的三分之一,并按最近10年的平均价格折成货币缴纳,一定10年不变。另外还取消了包税制,另设官员征收,这就减少了中间剥削。同时,阿克巴还下令加强扩充灌溉系统,凿通新的运河,修复旧有的河道。这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阿克巴在选用官吏时,不歧视印度教徒,打破了突厥人、波斯人、阿富汗人垄断高级官员的现象,拓宽了用人之路;他还对当地封建主采取和亲的办法,甚至鼓励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联姻。他自己娶拉其普特族的女儿为后,为逐步消除民族隔阂作了示范。
四、废除了对非伊斯兰教徒征课的人头税,还允许被迫改宗伊斯兰教的印度教徒恢复原先的信仰。尽管采取上述措施会使国家财政每年要少收几千万卢比,但是却使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得以大大缓和,为创造一个宗教与民族融合的统一国家打下了基础。为了调和宗教矛盾,他还创立了一种糅杂当时印度各宗教的&神圣信仰&教,自任教长。并废除了一些宗教陋习,禁止杀婴、童婚、妇女焚身殉节,主张寡妇再嫁等等。
五、采取积极地促进经济发展措施。如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对外贸易,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公路,扩大交通网等。
六、在文化上,阿克巴规定波斯语为宫廷语言。他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翻译的部门,把梵语、阿拉伯语、突厥语和希腊语的名著译成波斯语。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就是在这个时候翻译过去的。在绘画和建筑方面,阿克巴大力提倡不同民族风格的融合,这对后世艺术的发展,尤其是波斯&&印度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波士顿倾茶事件
又称波士顿茶党事件。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条&便宜百分之五十。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在波士顿,一批青年以韩柯克和萨姆尔&亚当斯为首,组成了波士顿茶党。1773年11月,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12月16日,波士顿八千群众集会,要求停泊在那里的东印度公司茶船开出港口,但遭拒绝。当晚,反英群众在波士顿茶党组织下,化装成印第安人闯入船舶,将东印度公司三只条船上的342箱茶叶(价值18,000英镑)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1774年先后颁布系列法令,封锁波士顿港口,取消马萨诸塞州的自治,在殖民地自由驻军等。这更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使英国政府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尖锐,公开冲突日益扩大。
波士顿茶叶事件是一场由麻萨诸塞波士顿居民对抗英国国会的政治示威。它是美国革命的关键点之一,也是美国建国的主要国家神话之一
33、大陆会议
&英属北美殖地人民的代表会议和权力机构。为了在反英斗争中协调行动,日在费城召开了由12个殖民代表参加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陈情书》,制定了《权利法案》,强调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反对英国的高压政策,号召抵制英贷,同英国断绝贸易关系等。会议并未提出独立主张,只是向英王递交了请愿书。列克星顿战役后,5月10日召开了13个殖民地代表参加的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武装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从此成为国家政权机构。日通过《独立宣言》。1777年通过《邦联条例》,1781年3月生效,大陆会议为邦联国会取代。
34、《常识》
&&&&美国民主主义思想家潘恩所著,1776年1月在费城公开发表。书中阐释了天赋人权思想,严厉抨击了英王的专制暴虐,批判了保守派谋求与英国妥协的立场,坚定地号召北美人民拿起武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该书提高了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应,为北美独立做了舆论准备。
35《独立宣言》
&&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美国独立的纲领性文件。由杰斐逊等五人起草,杰斐逊执笔,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该文件阐释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列举了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暴行,从而深刻揭示了北美独立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宣布北美殖民地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解除与英国的一切从属关系。宣言反映了北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推动了反英独立斗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独立日。
36《邦联条例》
在1776年宣布独立后不久,大陆会议就着手起草全国宪法&&《邦联条例》。按照这部宪法,成立起来的美国俨然是由13个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懈的国际同盟。该条例规定设立一个国会,每个州都可派若干代表参加。每州不论人口多少,都在国会中有一票表决权。所有重大事项要有九票才能通过;而对条例的修正则需要十三州一致同意。该条例授权全国政府处理某些外交事务、宣战、管制货币铸造、确定度量衡标准、举债借款、建立邮政系统、筑路、以及征募陆军和海军,但上述权力不是专有的;每个州都可以做这些事情。然而,该条例却没有授权国会征税和筹款;国会只能向各州募集款项。国会也无权管制外贸、建立全国法庭、或强制实施自己的命令。按《邦联条例》成立起来的美国国家组织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第二,中央最高机构是一院制的邦联国会,每州选出代表2至7人组成;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只是在国会下面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在国会休会时管理经常性事务。第三,中央权力极小。
37、1787年《联邦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称美国联邦宪法或美国宪法。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1787年5月,美国各州(当时为13个)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同年9月15日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日,该宪法正式生效。后又附加了26条宪法修正案。它贯彻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并且它还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和联邦与州分权原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解决了建国的重大问题。
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为原则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宪法原文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 。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共和制,也不同于议会内阁制的总统制,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影响:美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宪法之一。此后许多国家以美国宪法为模范而制定本国宪法,例如1791年制定的波兰五月宪法。此外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也受到了美国宪法的极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对日本的占领和对制定宪法的指导,对《日本国宪法》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因在斐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巴纳夫、拉默特兄弟等。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民主共和制。大革命初期一度当政,制定废除封建特权、没收和拍卖教会财产、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等一系列反封建政策,制定君主立宪制的宪法,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同时颁布压制群众的法令《勒霞白列法》。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斐扬派随之消亡。
39八月法令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颁布的废除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法令。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胜利后,革命在全国迅速展开。制宪议会于8月4-11日召开讨论废除封建特权的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规定无偿废除人身义务、狩猎、鸽舍特权、领主法庭、教会什一税、特权等级免税权、买卖官职制度等,还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对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法令规定要以赎买的方式予以废除。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它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
40《人权宣言》
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日,第三等级的代表把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 8月26日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后来被简称为《人权宣言》。宣言开宗明义指出,&人在权利上是生来并永远平等的&。《宣言》宣布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言论、信仰、著述和出版自由;人民主权、代议制和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法定主义和无罪推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美国《独立宣言》指导和影响之下产生的,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口号。《人权宣言》在当时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情绪,成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旗帜,也推动了欧洲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41制宪会议改造法国的措施
①改造政治体制 ②王政派和爱国派 ③搁置权 ④改造天主教会 ⑤指券 ⑥教士公民组织法 ⑦教士宣誓法 ⑧其它措施
为了改造法国旧制度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宪会议在年间做了大量的工作。
日,制宪会议通过法令,废除世袭贵族以及亲王、公爵、侯爵、伯爵等头衔,取消了等级制度。
1789年12月~1790年1月又通过法令,取消了旧的地方行政区、司法区及税区等等,而把全国划分为大小几乎相等的83个省,在省的下面设置州、县和公社。新的行政区划消灭了旧的封建割据的残余。同时,制宪会议也废除了内地关卡及地方的苛捐杂税,这就消除了工商业发展的障碍。
1791年2月,制宪会议又颁布了取消行会及其特权的法令。在这以前又取消了工业生产方面的政府法规。1791年又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制宪会议也实现了司法的改革,实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但是法官都从积极公民中选出,从而使资产阶级垄断了司法权。还建立陪审制度,以防止法官的专断。最高司法机关是大理院,它是全国最高裁判所。&最高法院&是审理高级官员的机关。这些司法机关都独立行事,这就消灭了革命前国王独揽司法大权的弊病。
更重要的改革措施,是关于天主教会的立法。制宪会议在革命初期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便是财政拮据。这是因为制宪会议虽然只取消了间接税而保留了直接税(土地税、收入税及工商业的收益税),但是在征收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难:很多人抗税。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制宪会议便向天主教会开火,这是因为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地产(占全国土地十分之一),约值30亿利弗尔。早在日,制宪会议就通过一项法令,宣布教会地产归国家所有,国家则应负责供给宗教费用,以维持教会生活和救济工作。没收教会地产,完全着眼于财政问题,并不是出于对天主教会的仇视。
日制宪会议又颁布法令,规定教会土地分成小块进行拍卖,付款期限定为12年。颁布这项法令,制宪会议的目的有三:第一,增加财政收入;第二,为资产阶级购买土地创造机会;第三,诱使农民购买教会土地,以缓和反对地主的斗争。
但是1790年6月,制宪会议把付款期限由12年缩短为四年,并且改小块为大块出卖。在这个情况下,大部分土地为资产阶级买去,只有一小部分土地落到富农手中。因此,农民运动并未减弱。截至日为止,拍卖教会的土地所得的收入达15亿利弗尔。
制宪会议在拍卖教会地产的同时,又发行了一种特殊的债券&&&指券&,号召人民来购买&指券&,凡买到&指券&的人,有权利取得教会土地。这等于国家借债,用土地偿还。但是,&指券&不久就以货币的资格流通在市面上,成为一种公认的支付手段。后来,制宪会议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无限制地发行这种&指券&,结果,&指券&大大贬值,造成物价上涨,因之,群众生活恶化了。
没收教会土地之后,下一个合乎逻辑的行动便是改革教会。日,制宪会议通过法令,宣布封闭修道院及其他教会机关,修士可以还俗。 日通过的《僧侣法》以及8月至11月间通过的若干有关改革教会的法案规定:以前由教会掌管的一切世俗事务,如生、死及结婚的登记,现在转交国家管理;法国天主教会脱离罗马教皇的统治,而归国家统治;主教及牧师通过选举产生,不再由教皇任命;僧侣必须宣誓效忠于宪法,并且从国家领取薪金。这样,制宪会议实现了政教分离。
当时一般僧侣是愿意接受《僧侣法》的,但是他们认为必须得到教皇的同意。教皇在日和4月11日发出两道密谕,谴责了《僧侣法》。于是法国僧侣才拒绝宣誓,甚至原来同情革命的下级僧侣也拒绝宣誓。拒绝宣誓的僧侣大部分转到反革命阵营中去。由于他们在落后的农民中间有长时期的影响,许多地方的农民在他们的煽动下,参加了反革命叛乱,此是后话。
制宪会议在改造法国方面所采取的最重要的步骤,便是制定宪法,这部宪法颁布于1791年9月。
1791年宪法虽然宣布&一切政权由全民产生&,但实际上却不让人民享有政治权利参加政府。它保留了君主制,同时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以保证大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政治组织是建立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上的,它规定:行政权属于世袭的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作为行政元首的国王,有权任命各部行政大臣,但是他无权管理地方政府、陆海军及僧侣。而且中央行政事务一概委之于各部大臣,国王之一切行政措施,非经大臣的副署,不能生效。此外,国王不经立法会议的同意,既不能宣战,也不能媾和。国王对于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有延搁的否决权,可以停止法律实施四年,但是否决权不能用于财政法案。国王不能任意动用国库款项,王室有固定的经费,每当新国王即位时,即由立法会议通过经费的数目。这次立宪会议所通过的数目为25,000万利弗尔。
宪法又规定: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它是一院制的,每两年改造一次。开会地点及会期由自己决定,国王不能随便解散它。立法会议有权监督各部大臣,得直接要求他们报告每年财政收支状况,有权将大臣提交法院审判。立法会议也掌握外交大权。
可见,宪法虽然保存了君主制,但是对王权作了严格的限制,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宪法最明显的缺陷,在于没有明文规定《人权宣言》所宣布的公民的一系列权利,也在于它保留了殖民地上的奴隶制度。
但是总的说来,这部宪法是一部进步的资产阶级宪法,因为在18世纪末欧洲大陆大多数国家保留封建专制制度的情况下,它宣布在法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42教师公民组织法
改造天主教的一项法令,日通过,是使教会世俗化的法令,规定废除旧的教区,按83郡行政区设立新主教区,主教由公民选举产生,不在由罗马教皇任命。高级神职人员的薪俸改由国家支付。
43革命的&侧滑&
44吉伦特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因其首领多数出身于吉伦特省,故名。主要领导人布里索、维尼奥、加代、孔多塞等,又被称为&布里索派&。革命初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逐渐与罗伯斯比尔领导的左翼分离,形成独立派别。该派赞成废除君主制和建立共和国。曾于1792年3月一度执政。日革命后再度执政,竭力维护工商资产阶级利益,引起物价混乱,外敌入侵,被开除出雅各宾俱乐部。日和6月2日起义中被推翻。部分成员被处决和流放,其余逃亡外地,与王党勾结,发动叛乱。热月政变后残存的吉伦特派分子被召回,并重新进入国民公会,成为热月党的骨干力量
45雅各宾派专政的措施
(1)1793年土地法(2)1793年宪法(3)改组救国委员会(4)全民兵役法
(5)恐怖统治(6)非基督化运动
1、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废除封建义务。先后颁布三个土地法令,没收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分十年付款;将被地主霸占的村社土地归还农民,无偿地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焚毁全部封建契据。这就比较彻底地铲除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但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拒绝农民无偿分配土地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2、实行全面最高限价法令。日正式颁布限价法令,规定主要食品、工业品和原料等四十种商品的最高价格,违者严惩。但同时又冻结了工资,保留禁止工人结社的&列沙白里哀法&。
&&&&3、实行恐怖政策,镇压政治、经济上的反革命。颁布&嫌疑犯&法令,结果全国约有二十万嫌疑犯和反革命分子受到惩处。十月初又驱逐了一百多名吉伦特派分子,改组法庭,简化审判手续,以利恐怖政策的执行。这些措施沉重打击了国内外敌人。
&&&&4、健全专政机构。国民公会为立法和行政的最高机关,下设公安委员会和保安委员会,前者是实际的革命政府,掌管国家大权。人民团体、俱乐部和革命公社是雅各宾派专政的重要支柱,并督促国民公会工作。
&&&&5、颁布1793年宪法。规定法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公民享有人身、信仰、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公民有劳动、接受救济和受教育的权利。法律须经选民会议议定,即人民有否决权。这是近代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对欧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促进革命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鉴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宪法并未实行。
&&&&6、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实行全民总动员,1793年共和国军队平定国内叛乱后,迅速把英国海军赶出土伦港。1794年夏,击溃了英、奥、荷、普等联军,取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
又:1.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和作用。第一,教材将革命措施概括为三点:其一,颁布法令,摧毁封建制度。国民公会在6月颁布法令,宣布将逃亡贵族的地产分成小块出售,地价10年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7月,又颁布土地法令,发展了吉伦特派关于地主必须出具原始契券才能继续享有封建权利的规定,宣布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解除了农民负担的封建义务。这对争取农民对雅各宾派的支持起了重要作用。其二,实行恐怖政策&&经济和政治的措施。雅各宾派执政后,反法同盟攻入法国北部,英军占领土伦港;国内的王党分子乘机作乱,物价继续飞涨,马拉遭到暗杀。当时雅克&卢的请愿书《现今法兰西灾难的缘由》这样写道:&当一个阶级可以不受惩罚地使另一个阶级挨饿时,自由就是虚幻。当富人可以利用囤积垄断操纵其同胞的生死大权时,平等也是虚幻的。当反革命日益操纵物价而3/4的公民无力购买时,共和国同样是虚幻的。&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公会于9月5日通过决议,&将恐怖提上日程&。其三,发布总动员令,宣布祖国处于危急状态,由于雅各宾派以前颁布的法令顺应了广大群众的要求,所以总动员令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大批青年应征入伍,到1793年底,已经组织了一百万人的军队。法军在战场上击败干涉军,战场也从国内转移到国外。
第二,恐怖统治及其作用,是教材的难点。恐怖统治主要有两个方面:经济恐怖和政治恐怖。前者以全面限价法令为标志,严禁囤积居奇,对日用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规定不得超过1790年物价的1/3。这是一种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体制。在政治方面,颁布了《惩治嫌疑犯条例》,并建立了集权统治,以加强对敌斗争。恐怖统治是雅各宾派在内忧外患的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措施。它是一种&战时体制&,它暂时牺牲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以满足了群众的某些要求。其结果,在经济上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的投机行为得到了遏制,经济上的混乱局面得到一定的克服。在政治上,叛乱被平息,秩序得以稳定,共和国的危机得以解除。其功不可没。
对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的正负面作用,教材做了评述。既肯定其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也指出它违反法制,&打击面过宽,处决的人太多&,甚至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心态。当危机过后,当权者罗伯斯庇尔不尽早结束它,还想以此消除异己,维护权力。这就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成为雅各宾派丧失民心,内部分裂,导致垮台的根本原因。
46. 热月政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日),故名。1793年6月,雅各宾派执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雅各宾派通过一系列法令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国内反革命叛乱基本肃清,1794年6月弗勒吕斯战役胜利后,外患逐渐消除。但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并发展到公开分裂和相互残杀。罗伯斯比尔以残暴的手段处死持不同政见的各个派别,他的政权并未因此而得到加强,反而陷入孤立境地。在日(共和二年热月9日)国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比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等,10日被送上断头台。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热月政变&,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结束。
47. 秋千政策
&秋千政策&是人们对法国大革命后督政府(年)统治政策的生动比喻和尖锐嘲讽。顾名思义,&秋千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优柔寡断,看风使舵,左右摇摆,缺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反映了督政府统治的不稳固,并加速了督政府的垮台。督政府成立初,由于投机倒把活动猖撅,国内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指券贬值,物价飞涨,尤其粮食供应紧张。下层人民不满情绪加强,残存的雅各宾派重新活跃,万神俱乐部成为民主派活动的中心。与此同时,以空想共产主义者巴贝夫为首的平等派积极策划暴动,准备推翻督政府,建立&平等共和国&。
48. 雾月政变
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开始行动,他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拿破仑在这天发动的政变为&雾月政变&,史上通称&雾月18日政变&。
49 《教务专约》
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与教皇庇护七世签订的宗教专约,又称《政教协议》。拿破仑为取得天主教廷的支持,结束法国宗教分裂的局面,派人与教皇谈判,于1801年7月达成协议,1802年经立法院批准公布实施。主要内容为:法国承认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但并非法国国教;教皇承认法国永远取消什一税;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并由教皇授职,必须宣誓效忠第一执政和政府;教士薪俸由法国政府支付,教皇不得干扰教会财产的购买者。拿破仑后来又补充了一些条款。这样,拿破仑缓和了与天主教势力的矛盾,将天主教改造为新政府的工具。
50. 《拿破仑法典》
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51. 维也纳会议
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一世后举行的国际会议。1814年9月,欧洲15个王室的重要人物包括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内,200多个公侯以及各国外交大臣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聚会。
&&&会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俄、英、奥、普四同盟国。四同盟国为避免与会国指责把持会务,特设一个指导委员会,由签署第一次《巴黎条约》的俄、英、普、奥、法、西、葡、瑞典8国代表组成,由K.W.N.L.von梅特涅担任主席。但分配领土的权利依然操在四同盟国手中。会议进行中,俄、英、奥、普四国在波兰-萨克森问题上发生尖锐矛盾。亚历山大一世提出,华沙大公国与俄占波兰领土合并,建立一个在俄国统治下的波兰王国;为了补偿普、奥两国的损失,把萨克森王国的领土划归普鲁士,让奥地利恢复在意大利北部的统治。俄军已占有波兰西部,英、奥无可奈何,只好承认现实。但在萨克森问题上,奥地利坚决不让,考虑既已失去波兰部分,再让普鲁士兼并萨克森,就将使本国直接受到两个强邻的威逼。四同盟国之间争吵不休,谈判濒于决裂。1815年2月上旬普、奥达成妥协。这场斗争的结果是:对曾属于华沙大公国的波兰领土做了重新分配,俄国获得绝大部分,波兹南地区并入普鲁士,加里西亚留给奥地利,克拉科夫定为各瓜分国监护之下的中立的&自由市&。萨克森北部归普鲁士,南部留给萨克森国王。普鲁士还获得莱茵河左岸的土地。
&&&拿破仑一世得知四同盟国由于意见分歧,争吵不休的消息,于日从厄尔巴岛潜回法国,20日进入巴黎,重登帝位。会议一度中断。英、俄、奥、普等国立即组织第七次反法联盟,宣布拿破仑是欧洲的公敌,决心予以彻底击溃。滑铁卢战役前夕,日,维也纳会议指导委员会8个成员国的代表签订了由121条条款和17条单独附带条款构成的《最后议定书》,此后欧洲所有其他国家尽皆加入。该议定书任意宰割和兼并小国、弱国土地,以满足强国的霸权要求,其主要内容是:①俄国夺得华沙大公国大部领土,波兰只在克拉科夫及其毗邻地区组成一个共和国,并由俄、普、奥共同&保护&。②英国在战胜法国后继续占有马耳他、法国殖民地多巴哥、圣卢西亚和毛里求斯。另外,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开普、部分圭亚那和洪都拉斯也都成为英属殖民地。英国还拥有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③比利时与荷兰组成为尼德兰王国。瑞士定为永久中立的联邦国家并由19州增加到22州。撒丁王国收回萨瓦和尼斯,且兼并了热那亚。④奥地利失去比利时而从意大利获得伦巴第和威尼斯作为补偿。它还获得蒂罗尔、萨尔茨堡、的里雅斯特、伊利里亚和达尔马提亚。⑤普鲁士获得2/5的萨克森、吕根岛和波美拉尼亚,又在西部取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地区。⑥德意志邦联由34个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组成。各邦政府的代表产生邦联议会,由奥地利代表担任议长。⑦瑞典将芬兰让给俄国而从丹麦取得挪威。丹麦把从瑞典得来的波美拉尼亚换取普鲁士的劳恩堡。⑧继法国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和意大利境内各邦的旧王朝复辟。罗马教皇也恢复教皇领地。⑨会议解决了3个带有普遍性的欧洲国际问题:订立国际河流的航行规章,规定外交官员等级的划分和各国关于禁止贩卖黑人奴隶的宣言。
&&&会议以后,欧洲君主专制国家还建立了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极力维护维也纳体系,而各国革命党和自由主义者则力图推翻条约下的现状,维也纳会议仅仅建立了短暂的和平。
52. 神圣同盟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各国君主组成的反动同盟。维也纳会议后,为维护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巩固列强在会议上获得的成果,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邀请各基督教国家的君主,按基督教义缔一个公约,以用来保障和平及保障在欧洲大陆上有良好的政府。倡议得到奥皇弗朗西斯一世、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呼应。于日俄、奥、普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目的是镇压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维护维也纳会议的体系。欧洲各国除英国、土耳其和罗马教皇外,均签字加入了&神圣同盟&。英国虽未签字,但表示支持神圣同盟的基本原则。&神圣同盟&是反动的,它曾策划和组织对意大利、西班牙革命的武装干涉,但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及列强内部矛盾的激化,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同盟实际上已经瓦解。1848年欧洲革命后,神圣同盟最后破产。
53. 十二月党起义
俄国贵族革命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19世纪初,俄国农奴制日益衰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12年俄法战争的影响下,俄国进步的青年贵族军官在1816年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一个秘密组织&救国协会&,1818年,改组为&幸福协会&,1821年解散。同年组成以彼斯特尔为领导的&南方协会&和以穆拉维约夫为领导的&北方协会&。主张废除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这些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贵族革命家,即十二月党人。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十二月党人决定在皇位虚悬之机发动起义,12月26日,3000多名士兵集中到参政院广场。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调集相当起义人数4倍的兵力,起义被残酷镇压,起义者死伤数百人。12月29日,南方协会也发动起义,第二年1月起义被镇压。十二月党人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因而导致最后的失败。但这次起义在俄国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武装起义。强烈地震撼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和俄国农奴制度,其革命活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54. 海地革命
年海地黑人奴隶和黑白混血种人反对法国、西班牙殖民统治和奴隶制度的革命。1697年法国在海地岛西部建立殖民统治后,从非洲输入大量黑奴,发展种植园经济。殖民者残酷压榨黑奴,歧视混血种人和自由黑人。18世纪末,在美国独立战争、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影响下,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的斗争、混血种人和自由黑人争取公民权的斗争汇合在一起,促成了海地革命的爆发。
1790年10月,海地混血种人领袖J.V.奥热领导700名混血种人和自由黑人为争取公民权在海地角附近举行武装起义,因未发动黑人奴隶参加,很快被镇压。日,海地奴隶举行武装起义。10月,杜桑-卢维图尔(Toussaint L'Ouverture)率领1000余名奴隶加入起义军,革命烈火迅即燃遍海地北部。1793年春,海地岛东部的西班牙殖民当局勾结英国殖民军,乘机入侵海地岛西部 。杜桑-卢维图尔等领导起义军先后加入西班牙军,联合攻打法军,占领海地北部的大片土地。起义军要求西班牙废除占领区的奴隶制度,遭到拒绝。法国雅各宾派执政后,宣布废除海地奴隶制,日杜桑-卢维图尔转而同法军联合,将西班牙军逐出海地北部,宣布废除占领区奴隶制度。1796年杜桑-卢维图尔被任命为法军的副总督。1798年起义军向盘踞在海地西部的英军发动进攻,直逼太子港,赶走英国干涉军。同时,杜桑-卢维图尔率领起义军进逼法国殖民首府海地角,迫使法国总督和特派员离开海地,使海地基本上摆脱了法国的殖民统治。1801年1月,起义军攻入西属圣多明各(海地岛东部),占领圣多明各城,驱逐西班牙殖民总督,统一整个海地岛。
  日海地颁布第一部宪法,宣布永远废除奴隶制度,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人财产不可侵犯,提倡贸易自由。杜桑-卢维图尔任终身总统并有权选择继承人。12月,拿破仑&波拿巴任命C.-V.-E.勒克莱尔为法国远征军司令,率领54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和3万名士兵远征海地。次年2月2日,抵达海地角。起义军烧毁海地角。不久,为了摆脱法军的包围,起义军撤退到内地和沿海山区。杜桑-卢维图尔(Toussaint L'Ouverture)被迫与法军议和。1802年6月,勒克莱尔施计将杜桑-卢维图尔逮捕并押送到法国。海地人发动强大攻势,痛歼法国远征军。日攻陷法军最后一个堡垒佛悌埃斯,法军被迫投降,在这次远征中法军共损失3.5万人。11月29日,海地正式公布《独立宣言》。次年1月1日,德萨林(Jean-Jacques Dessalines)在戈纳伊夫正式宣布海地独立,并将圣多明各(Saint Domingue)改为印第安人的传统名称海地。德萨林任终身总统。
  海地革命的胜利,在拉丁美洲第一个砸碎奴隶制枷锁,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
55. 1848年欧洲革命
概述:8~1849年,主要发生在法国、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1848年1月,欧洲革命首先爆发于意大利,接着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为了推翻封建统治,实现国家统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和普鲁士首都柏林在3月先后爆发了革命。在维也纳革命的影响下,匈牙利、捷克和罗马尼亚发生了要求民族独立的运动,革命烈火遍欧洲。在1848年欧洲革命当中,以法国革命的影响最大。
1848年欧洲革命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摧毁了反动的神圣同盟和维也纳体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它锻炼了法、德等国的无产阶级以及革命群众,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后来欧洲工人运动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革命爆发的原因。第一,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强大。他们要求争取更多的权利,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第二,遭受外来压迫的东南欧各国要求独立。第三,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总之,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是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2.法国二月革命。1848年1月,意大利的西西里岛首先爆发革命的火花,紧接着形成了西欧大陆的燎原之火。2月,巴黎工人、学生和市民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但成果被资产阶级窃取。在工人的压力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迫宣布法国为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国二月革命把1848年欧洲革命推向高潮。
3.革命席卷欧洲。为了打倒封建专制统治,实现国家统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和普鲁士首都柏林在1848年3月爆发了革命。为了反对奥地利的统治,匈牙利和捷克也于3月爆发了起义。同月,罗马尼亚为反对俄国、奥斯曼帝国、奥地利的统治爆发了起义。在上述的革命斗争中,工人、学生和市民成为革命的主要参加者,表现了极大的革命热情。
4.1848年革命失败。到1849年,欧洲各国的革命基本上都被镇压了。这场革命迅速席卷欧洲,但又迅速失败,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以沙皇俄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封建君主疯狂镇压革命。而这场革命失败的更重要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背叛和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组织上的软弱。1848年欧洲革命虽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这时的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且一直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资产阶级十分害怕工人阶级,因而它的革命性不断减弱,甚至最后背叛了革命。另外,这个时期是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远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当时工人阶级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政党 ,缺乏斗争经验。巴黎工人六月起义被资产阶级残酷镇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法国,二月革命之后由于作为两大基本对立阶级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因为互相斗争而削弱了,法国资产阶级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把政权交给了狡诈虚伪的路易&拿破仑。到1849年,欧洲革命的烈火基本上被扑灭。
5.1848年欧洲革命的意义。1848年欧洲革命虽然只有一年多就失败了,但它发展迅速,声势浩大,几乎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给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彻底摧毁了维也纳会议确立的反动秩序,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54. 路易&波拿巴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之侄子,拿破仑二世之弟。荷兰国王路易和约瑟芬皇后与前夫之女奥坦丝&德&博阿尔内王后的次子。
1831年支持意大利烧炭党运动,并参与罗马地区起义。1832年拿破仑一世之子赖希施塔特公爵夭折后,成为波拿巴家族夺取王位的觊觎者。1836年他在斯特拉斯堡发动军队暴动,反对七月王朝,失败后被流放到巴西、美国。不久回到欧洲,1839 年留居英国。1840年在布洛涅再次冒险发起暴动,被判终身监禁。1846年越狱成功,出逃英国。1848年革命爆发后,回到法国。9月当选制宪议会议员。12月10日主要依靠农民选票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851 年12月2日他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并通过公民投票使政变合法化,逮捕一切反对他的议员,稍后,又血腥镇压了巴黎无产阶级的反抗。日,路易&波拿巴黄袍加身,号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发动战争。利用民众对拿破仑一世的迷信,依靠工商业与金融资产者的支持,大力促进法国工业革命,使他得以执掌第二帝国政权长达十九年之久 。执政期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又与奥地利开战,并发动侵略清朝、安南、叙利亚和墨西哥的殖民主义战争。日,1870年普法战争中亲临前线,同年9月2日在色当战败投降,被俘于威廉堡大牢,时年62岁。《法兰克福条约》签订后被释放,随即流亡英国,日病故于英国肯特郡的奇泽尔斯特,享年65岁。
评价:拿破伦三世在位期间政治与经济上的表现,使得这位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代表人物在史学观点上留下相当大的争议性。
  首先在政治方面,获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一职后,以政变的方式称帝,为了巩固&帝位&,斩除异己并夺取议会立法权。纵使后来还政于议会,专制政体早已俨然成型。任期于欧洲先后发动大小战争,巩固法国于欧洲的优越地位,但是因此干涉普鲁士内政,赋予当时为了统一德国的俾斯麦拥有更强而有力的理由,唤起普鲁士的民族意识,最后在拿破伦三世贸然宣战的普法战争当中,法军大败于色当,巴黎沦陷,同时也宣告了第二帝国的末日。
  但是在经济方面,拿破伦三世有鉴于法国在当时严重落后工业强国,特别是落后英国。高喊《平等、权力、技术》振兴法国经济。以发展铁路活络城乡,都市规划与新兴商业活动(巴黎许多知名百货公司皆兴建于第二帝国时期),对英国以及葡萄牙开放关贸协定,意图从保护政策与自由贸易之间寻求最大经济效益,著实提升法国当时的经济竞争力。
综观拿破伦三世在位期间政治与经济上的表现,大部分的历史学家认为可以从经济上的建树为他在政治上的遗憾平反。他的执政令人想起他的叔叔拿破伦一世,不过,在法国人的心中,拿破仑三世所留下的回忆,并没有他的叔叔令人印象深刻。
55. 法兰克福议会
年德国革命期间的全德制宪国民议会。1848 年5 月在法兰克福召开,故名。会议经过长历史期争论,通过帝国宪法,决定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把帝位授予普鲁士国王。为普鲁士、奥地利、巴伐利亚等各邦君主拒绝。1849年6 月,议会迁到斯图加特。7 月为符腾堡军警驱散。
56. 裴多菲
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诗歌《酒徒》,开始写作生涯。采用民歌体写诗,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提炼,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他认为&只有人民的诗,才是真正的诗&。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等蜚声诗坛,后在佩斯参加和领导激进青年组织&青年匈牙利&,从事革命活动,曾在国内进行长途旅行,用革命诗篇号召匈牙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的民族压迫。1846年底,整理诗稿,准备出版诗歌全集,并在自序中写下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他的《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成为诗人走向革命的标志,也是他向革命迈进的誓言。日裴多菲领导有学生参加的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奥地利的市民起义,向起义者朗诵政治诗篇《民族之歌》,并写下诗篇《大海沸腾了》《把国王吊上绞架 》,激励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被誉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个吼声&,9月,加入革命军队,投身匈牙利民族独立战争。在1848年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裴多菲于1849年1月参加了贝姆将军的部队,作为贝姆将军的少校副官同俄奥联军英勇奋战 ,1849年7月,创作了最后一首诗歌《恐怖的时刻》,同年7月31日在瑟什堡战役中失踪,多数学者认为他牺牲在瑟什堡大血战中,尸体埋葬在1050名英烈的大坟冢中。
57. 西进运动
又称&西渐运动&。指美国独立战争后不断向西部扩张领土的过程。美国独立后,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向西部进行领土扩张,鼓励东部的贫苦大众、土地投机者、资本家、种植园主以及欧洲移民涌向西部地区。1803年用1500万美元从法国手中购得面积约215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1810年武力侵占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1819年吞并东佛罗里达。1845年吞并了属于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年美国借发动对墨西哥的战争,迫使墨西哥以1500万美元出卖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等地区。并以驱逐和屠杀等方式大规模地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使美国的领土比建国时增加了三倍多。&西进运动&反映了美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侧面,它大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完成。
58. 宪章运动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无产阶级为争取实现《人民宪章》而展开的革命运动。列宁称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人民宪章》是伦敦工人协会在1837年拟订、1838年用法案形式公布的一个争取普选权的文件。内容包括普选权的要求以及为保障工人享受此项权利而规定的一系列条件。运动曾出现过3次高潮,第一次()在请愿书上签名者约128万人;第二次(1842年)签名者达330万人;第三次(1848年)在新请愿书上签名的人数达550万人。三次请愿书皆遭国会否决。工人们集会、游行、总罢工和抗暴斗争也相继被镇压,领袖遭逮捕判刑。由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工人阶级还没有一个用正确的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等原因,运动最后失败。但它教育了工人阶级,也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英国的宪章运动和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59. 英国1832年改革
1832年议会改革是19 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整个19世纪经国会批准的重大改革有三次(1832年;1867年;1884年)。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资产阶级的全国政治联合会等团体同辉格党政府相呼应,利用人民运动的声势,迫使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了56个&衰败选区&(指地处农村,已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陆风云4欧洲联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