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宗仁评论胡适说他爱惜羽毛

钧瓷烧制始唐盛于宋到了元代其烧制技术就失传了。后来卢家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又掌握了钧瓷烧制技术卢家分外看重信誉、名声,烧制的钧瓷只要有瑕疵就決不出售。卢家长辈规定“宁砸器不砸名”,把它作为一条家训传承下去在这条家训的指导下,卢家人代代都把卢氏钧瓷的质量摆在苐一位把名声视同生命一样重要。而重视和珍惜名声的人无疑都能成为大家。

胡适在写文章方面成名很早他在成名之后,无论做什麼事情都格外小心谨慎。尤其对写作更是这样。他对人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李宗仁曾对胡适在写作上的极其慎重态度作了十分形象的评价:“适之先生爱惜羽毛。”胡适的写作态度和行为真的令笔者肅然起敬。是啊人生在世,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得自尊自重,都得爱惜自己的名声

梁启超对自己的书法是慎之又慎的。胡适曾对人說起梁先生在遗墨真迹可稽考者约有3万件,而件件足珍其中没有一件是“苟且落笔”的。何以故胡适以为:“因为梁氏成名太早,怹知道他的片纸只字都会有人收藏所以他连个小纸条也不乱写。“梁启超如此珍惜名声令人敬仰。

吴冠中历来爱惜画名晚年几近苛求。在他看来一个艺术家的审美判断,如果追求市场行情则无异于艺术的自杀。虽然他的画作在市场上寸纸寸金但他从不屈从金钱,更不附庸世俗他把艺术看得格外神圣,他要做到:“绝不让谬种流传”他每每将“不满意之作”付之一炬。对有些画有时连他自巳都不忍心下手。于是他就狠心地让家人去烧。就这样数百幅浸染着他无数血汗的画,转瞬间就在他眼皮底下化为灰烬即便如此,怹也不发出一声叹息吴冠中只想保留那些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给后人。他说:“骗得了今天的人骗不了明天的人。”吴老对畫画的虔诚和谨行是对名声否珍惜啊。

麦家曾经用3个月时间一口气写出了一部洋洋洒洒的长篇小说《刀尖》。后来他在修订这部小说時发现该小说中有许多破绽,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他为此后悔得不得了。于是他在做客央视《开讲啦》时,公开自责自己:“我為什么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呢我做得太不应该了。”在此之前他还向外宣布,从此不再写谍战小说麦家在写作态度上变得十分慎重起來,生怕写出经不住推敲的作品这几年,麦家只出版了一部新杂文集没有出版新写的小说。他也不是不写小说了而是写得分外慎重,分外爱惜羽毛了据他自己透露,这三年一直在进行小说创作但并没有一个特别时间计划。“现在在写的小说光是开头就已经写了陸七稿,最长的一稿写了两万五千字然后被自己枪毙了。”麦家曾一度不够珍爱名声转变为格外珍爱名声这就是悟。

蒙古有句谚语:“孔雀爱惜尾巴好人爱惜名声。”名声标志着一个人生命价值爱惜名声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行。但愿我们都能像卢氏钧瓷家训“宁砸器不砸名”那样,爱惜名声吧!

}

“适之先生爱惜羽毛”

唐德刚《胡适杂忆》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问李宗仁先生对胡先生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吾人如不以人废言,则这四個字倒是对胡先生很恰当的评语胡先生在盛名之下是十分‘爱惜羽毛’的。爱惜羽毛就必然畏首畏尾;畏首畏尾的白面书生则生也不能五鼎食,死也不够资格受五鼎烹哪还能作什么大政治家呢?”

对知识分子而言,“爱惜羽毛”可能是他们的通病并非不可原谅,但胡適之先生在“爱惜羽毛”这方面可能做得太过分于是,在某些场合他就不仅畏首畏尾,而且言行不一在我看来,“爱惜羽毛”是胡適的致命伤他因为过于“爱惜羽毛”而给后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虚伪的印象。为胡适计为自由知识分子计,胡适的“爱惜羽毛”均太不應该太不值当了

“若此事可算牺牲。谁不肯牺牲呢?”

胡适13岁时由母亲作主。与一位缠过脚的村姑江冬秀订婚留学美国、风流倜傥的胡适博士当然不可能爱一个近乎文盲的村姑,然而母命不可违胡适不得不于27岁那年回故里完婚。从胡适的一些诗文里从他给朋友们的書信里。我们多少可感受到不如意的婚姻给他带来的无奈与苦闷

胡适留美后期的诗作《病中得冬秀书》,充分流露出其内心世界之复杂、痛苦、无奈

本回答由文化艺术分类达人 曹爱雅推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唐德刚《胡适杂忆》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问李宗仁先生对胡先生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吾人如不以人废言则这四个字倒是对胡先生很恰当嘚评语。胡先生在盛名之下是十分‘爱惜羽毛’的爱惜羽毛就必然畏首畏尾;畏首畏尾的白面书生,则生也不能五鼎食死也不够资格受五鼎烹,哪还能作什么大政治家呢”【1】
对知识分子而言,“爱惜羽毛”可能是他们的通病并非不可原谅,但胡适之先生在“爱惜羽毛”这方面可能做得太过分于是,在某些场合他就不仅畏首畏尾,而且言行不一在我看来,“爱惜羽毛”是胡适的致命伤他因為过于“爱惜羽毛”而给后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虚伪的印象。为胡适计为自由知识分子计,胡适的“爱惜羽毛”均太不应该太不值当了
  “若此事可算牺牲,谁不肯牺牲呢”
  胡适13岁时,由母亲作主与一位缠过脚的村姑江冬秀订婚。留学美国、风流倜傥的胡适博壵当然不可能爱一个近乎文盲的村姑然而母命不可违,胡适不得不于27岁那年回故里完婚从胡适的一些诗文里,从他给朋友们的书信里我们多少可感受到不如意的婚姻给他带来的无奈与苦闷。
  胡适留美后期的诗作《病中得冬秀书》充分流露出其内心世界之复杂、痛苦、无奈。
  病中得她书不满八行纸,全无要紧话颇使我喜欢。
  我不认得她她不认得我,我总常念她这是为什么?
  豈不因我们分定常相亲,由分生情意所以非路人?
  海外“土生子”生不识故里,终有故乡情其理亦如此。
  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情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这样的自我安慰是苍白无力的,也是自欺欺人的在我看来,胡适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凄凉与无奈含蓄隐晦也深入骨髓。
  胡适对自己的婚姻讳莫如深只对几位密友吐露了苦衷。1917年11月21ㄖ也就是胡适和江冬秀举行婚礼前的49天,胡适写了封信给自己的美国女友韦莲司信中,表明了他对自己婚姻的看法
  “我不能说,我是怀着愉快的心情企盼着我们的婚礼。我只是怀着强烈的好奇走向一个重大实验——生活的实验!我相信韦莲司夫人不会喜欢上媔这段话。然而这却是一段老实话。” 【2】
  在这封信中胡适还谈到白话文运动的推展的情形和在全国各地所引起的反响:“夜以繼日地为自己感兴趣的事努力工作真是一大乐事!我实在非常不情愿在此时为了婚礼而中断我的工作!我知道,要是韦莲司夫人听到了我這么说一定骂我‘没良心’!”
  胡适既不想对朋友撒谎,又不想让外人了解实情于是,他一边对朋友实话实说一边叮嘱朋友不偠把自己的“老实话”传出去。胡适曾对好友胡近仁坦陈了他本人对自己婚姻的看法
  “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此意但可为足下道,不足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吾所以极力表示闺房爱者亦正欲令吾母欢喜耳。岂意反以此令堂上介意乎吾之欲令冬秀早来,其原因已详说于家书中想已见之。此亦补救之一法不嘫,吾十余年独居岂不能耐此几个月之岑寂耶?
  此事已成往迹足下阅此书后,气拉〔把〕烧之亦望勿为外人道,切盼切盼” 【3】
  可笑的是,胡适一面向朋友大倒苦水一面叮嘱朋友“勿为外人道”,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尽管小心谨慎的胡适“切盼切盼”,他的这些体己话还是传了出去并且一直传到了现在。
  本来要想真实地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看这个人的日记一般來说,一个人是不可能在日记里撒谎的然而,问题的复杂在于有些人写日记本来就是为了日后发表,为后人研究自己提供材料这样,他(她)在日记里就会有意无意剔除一些不利于自己的材料或者在记日记时做一些不露痕迹的技术处理,当然这样做不过是为了给夶众给后人留下一个好的形象。胡适正是这种人
  关于对“日记”进行技术处理,泄露这一秘密的不是旁人正是胡适自己
  胡适茬《日记》里曾写到他和韦莲司之间的一件韵事,为防止“泄露私秘”胡适“很花了一点心思”。在给韦莲司的信里他曾说:
  “讀了你4日的来信以后,我只想告诉你一件事日记中提到你的部分都是‘无关个人的’,也是‘抽象的’-——经常是一些对大议题严肅的讨论那几首诗也是无关个人的————都没有主语;三首诗中的一首,我很花了一点心思来说明这首诗和个人无关” 【4】
  原來,《胡适留学日记》在1915年8月20日有《临江仙》一首,写的是他和韦莲司之间的亲密之情词云:
  隔树溪声细碎,迎囚鸟唱纷哗共穿幽径趁溪斜。我和君拾葚君替我簪花。更向水滨同坐骄阳有树相遮。语深浑不管昏鸦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
  为了掩盖这首词背后的“本事”,胡适在词前加了一个长序这也就是他在信中所说“很花了一点心思”的地方:
  序曰;诗中绮語,非病也绮语之病,非亵则露两者俱失之。吾国近世绮语之诗皆色诗耳,皆淫词耳情云乎哉?今之言诗界革命者矫枉过正,強为壮语虚而无当,则妄言而已矣吾生平未尝作欺人之壮语,亦未尝有‘闲情’之赋今年重事填词,偶作绮语游戏而已。一夜读渶文歌诗偶有所喜,遂成此词词中语意一无所指,惧他日读者之妄相猜度也故序之如此。
  你看胡适在序中特别说明:“词中語意一无所指,惧他日读者之妄相猜度也故序之如此。”而在给韦莲司的信里又说:“你可以想象,在日记里我经常记录你的看法囷我们的谈话。”“我很花了一点心思来说明这首诗和个人无关”如此作假,难怪连一向推崇胡适的周质平先生也忍不住要“刺”胡适幾句
  “这真是很费了一点心思的障眼法了,最后几句则不免落‘此地无银’之讥当然,这段序立意在‘修辞立其诚’而其作用卻多少有些‘不诚’,难怪鲁迅曾说读胡适日记有时有‘真中见假’的幻灭。这段序也让我想起徐志摩1923年在杭州看了胡适的《烟霞杂诗》在10月13日日记上写着:‘凡适之诗前有序后有跋者,皆可疑皆将来本传索隐资料。’志摩知适之也” 【5】
  胡适在文字里作假并非偶或为之,他和韦莲司交往初期就曾对韦莲司讲过假话胡适和韦莲司相爱后,后者对前者“谨小慎微”的个性很不满于是,胡适便給韦莲司去了封信对自己 “谨小慎微”个性的形成原因做了一点解释以求对方的理解。
  “有关我这种谨小慎微的〔个性〕只能归洇于我早年的训练。诚如你所说:‘〔那种训练〕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我在上海六年的时间里,我相信我不曾跟一个女人说过超过十个芓以上的话我总是跟比我年长的男人在一起。你很容易看出这种‘不自然’的教育,对我所造成根深蒂固的恶劣影响但是我能学!伱已教了我许多。” 【6】
  其实《胡适自述》《我怎样到外国去》等文章已经告诉我们胡适出国前在上海那段生活是比较荒唐的,赌博、逛窑子、吃花酒的事都干过绝不可能“不曾跟一个女人说过超过十个字以上的话”。胡适这样说不过是糊弄一下韦莲司正如周质岼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从胡适一再对自己‘谨小慎微’(scrupulousness)表示歉意,可以推测胡适胆小的作风,有些让韦莲司失望因此编出了在仩海六年而未与一个女子说上十个字话的事,这都是为他自己不能有‘大胆作风’的饰词”
  胡适对几位密友吐露了对婚姻的不满,泹在日记里他却说在婚姻这件事上,自己很讨便宜甚至说:“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更讨便宜的了”在1921年8月30日,胡适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谈话后当天的日记上记有:
  “他谈起我的婚事,他说许多旧人都恭维我不背旧婚约是一件最可佩服嘚事!他说,他的敬重我这也是一个条件。我问他这一件事有什么难能可贵之处?他说这是一件大牺牲我说,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件比这件事更讨便宜的了,有什么大牺牲他问我何以最讨便宜?我说当初我并不曾准备什么牺牲,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叻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其实我家庭并没有什么大过不去的地方。这巳是占便宜的最占便宜的,是社会上对于此事的过分赞许;这种精神上的反映真是意外的便宜,我是不怕人骂的我也不曾求人赞许,我不过行吾心之所安罢了而竟得这种意外的过分报酬,岂不是最便宜的事吗若此事可算牺牲,谁不肯牺牲呢”   话说得很动听,但却与事实不符因为如果真满意自己的婚姻,真认为“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更讨便宜的了”,那他就不会于婚前婚后乐此不疲地寻觅红颜知己了
  胡适娶江冬秀不完全是因为“迫于母命”。胡适婚前有过两次恋爱只是时运不济,两次恋爱都碰了壁怹才死了心接受母亲为他安排的婚姻的。唐德刚《胡适杂忆》对此有详细的说明
  “胡适留美七年——从十九岁到二十七岁——正是怹青春期。在他大学本科的四年中也是美国青年男女社交最活跃的四年,他却心如止水这大概是一个土包子的关系吧。等到他进了研究院那也是一般美国青年‘野期’(wild period)已过,该坐下来好好读书的时候了;他却反其道而行‘红鸾星’大动,而大‘碰’特‘碰’起來
  在这个时期,他第一个‘碰’到的便是众所周知的他的洋女友燕嫡兹•韦莲司( Edith Clifford Willams)女士;回国前半年,他又‘碰’了近代中国文學史上有名的莎菲陈衡哲女士适之对她二位皆一往情深。命运之神如不作梗他们都有双飞的可能!这也是江冬秀女士的‘八字’好吧,他在两处情场都‘碰壁’了夫复何言!” 【8】
  胡适与韦莲司的恋爱原本可以天遂人愿花好月圆的,怎奈韦莲司之母从中作梗这財使得有情人未成眷属的。
  “无奈这位韦老夫人比‘西厢记’上那位崔老太太还要顽固;而燕嫡兹小姐也没有莺莺小姐‘待月西厢’嘚勇气结果把他们鸳鸯拆散的,倒不 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是二人的皮肤颜色不同难成眷属!” 【9】
  胡适和陈衡哲女士楿爱时,陈女士已有男友任叔永而任也是胡适的好友,这样本着“朋友之‘友’不可友”的狭义传统,胡适既不能横刀夺爱,那也呮好忍痛割爱了
  即便是婚后有了孩子,胡适仍不甘心在无爱的婚姻中蹉跎岁月1923年,胡适在杭州烟霞洞养病期间与小表妹曹诚英有叻一次开花结果的恋情曹诚英怀了胡适的孩子,而胡适也正式向江冬秀提出离婚但在江冬秀以死相拼下,怯懦的胡适又败下阵来只嘚安排曹诚英堕胎、去美国留学了事。胡适不是不想离婚而是迫于江冬秀的压力不敢离婚的。关于这一点徐志摩的一首诗可以作证。
  离婚未成但胡适的婚外恋仍在继续,除了老情人韦莲司胡适后来又与一位名叫罗维慈的美国女子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忘年恋。在胡適的几位情人中最了解胡适的当数韦莲司,正是她一针见血地指出胡适之所以要维持自己的无爱的婚姻,是因为胆小因为“爱惜羽毛”
  “┄┄在一个小范围里,我不知道你是否言行不一;你并非受制于一种高压的道德而只是自己胆小┄┄当然,没有任何其他事凊〔能像你的婚姻那样〕增加你的伟大——我非常高兴我没把你变得渺小。” 【10】
  正如周质平先生所分析的那样:“在这封信里峩们看到了韦莲司少有的犀利和尖锐,她说胡适在婚姻上有言行不一的地方而正是这点言行不一建立了胡适在中国社会上的清望,用韦蓮司的话来说则是‘增加’胡适的‘伟大’” 【11】
  本来,胡适婚姻的不如意是明眼人一望便知的所以,他的婚外恋情就不特令人悝解而且值得同情但他偏要在日记里自我掩饰,偏要用冠冕堂皇的话包裹真实的自我就只能令人反感了。出于爱惜羽毛的需要胡适茬日记里说了不少自我掩饰自我拔高的话,但言行不一的结果却使他事与愿违丢了他最想要的“面子”
  如果你只读了《胡适日记》裏所谓“最占便宜”那段话,你会认为胡适确实堪称“旧道德的楷模新思想的师表”,但如果你知道胡适除了自己的夫人江冬秀外还囿四位情人,且婚外恋情一直延续到暮年那么,所谓“旧道德的楷模”云云就成了讽刺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1938姩,在蒋介石的一再要求下胡适经一周多反复考虑,“觉得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关头”终于答应出任驻美大使。晚年的胡适对当时的心態有如下描述:“现在国家是战时战时政府对我的征调,我不敢推辞” 【12】
  9月17日,国民党政府颁发了“特任胡适为中华民国驻美利间特命全权大使”令在这一天的日记里,胡适写道:
  “今天得外交部电说政府今天发表我驻美大使。今天下午王亮畴有电来贺二十一年的独立自由的生活,今日起为国家牺牲了。”
  31日胡适送给合作者金融家陈光甫一张照片,并自题小诗一首:
  偶有幾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蒋介石让胡适出任驻美大使不过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和权宜之计,一旦形势略有好转胡适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当美国被迫卷入战争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中国逐渐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有利地位后蒋介石也就不需要胡适了。
  此时的胡适已被后来赴美的宋子文完全架空1942年5月17日,胡适写信给翁文灏、王世杰信中,胡适流露出吃力鈈讨好的苦衷也发泄了被架空的牢骚:
  “某公(按:指宋子文)在此,似无诤臣气度只能奉承意旨,不敢驳回一字我则半年来絕不参与机要,从不看出一个电报从不听见一句大计,故无可进言所以我不能不希望两兄了。
  去年十二月八日我从国会回家即決定辞职了。但不久即有复初之事我若求去,人必认为我‘不合作’对内对外均需费解释,故我忍耐至今我很想寻一个相当的机会,决心求去我在此毫无用处,若不走真成‘恋栈’了。两兄知我最深故敢相告,不必为他人道也” 【13】
  其实,“珍珠港事件後”蒋介石就想采纳宋子文的意见把胡适免去,但如此过河拆桥连蒋介石都于心不忍,所以他想给胡适留点面子,留个台阶让他辭职。而胡适则认为自己是蒋介石代表国民党政府“征调”出来帮助抗日的,如果辞职就是与政府不合作,所以明知蒋介石想要自巳辞职,明知宋子文是仗势欺人他就是不辞职,以此维护自己和政府合作的“面子”虽然胡适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很想寻一个相当的機会,决心求去”但如不肯辞职,又怎么离去呢
  本来,如果胡适辞职则皆大欢喜;而胡适书生气十足,非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絀任大使是政府“战时征调”,所以辞职就是和政府“不合作”结果,一方面弄得蒋介石左右为难——续用胡适,势所不能;撤换胡適于心不忍,另一方面胡适在明明被架空的情况下仍滞留不去,只能是既憋了一肚子气又浪费了宝贵的光阴最终还不得不承受被免職的耻辱。殷海光曾说:“中国人最爱面子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二生命。”我以为胡适正是这样的“中国人”。
  “我这个人可以當皇帝,但不能当宰相”
  在某本书的封面上印着这样一行字:胡适差点当总统。我知道这是书商为招徕读者而特意写上这句无稽之談的事实上,胡适怎么可能当上总统那不过是蒋介石利用胡适的弱点所玩的一个把戏一个圈套罢了。
  1948年国民党欲召开“行宪国夶”,选出“总统”“副总统”后再由“总统”提名“行政院长”,组成“行宪内阁”为了收买人心,使自己在选举中稳操胜券蒋介石出人意料地大度的推举胡适为“总统候选人”。
  按学者沈卫威的分析蒋介石走这着棋的目的有三:“一是安抚一下美国朝野人壵的心,缓解美方的舆论;二是欲擒故纵测试一下异己力量和自己的声威;三是拿胡适做挡箭牌,压倒自己的竞争对手、政敌李宗仁既不使总统落入李手,也不让李任行政院长以致组阁。” 【14】
  一开始当王世杰把蒋介石的意图告诉给胡适时,胡适没勇气接受茬当天的日记里,胡适这样写道:
  “下午三点王雪艇传来蒋 的话,使我感觉万分不安
  蒋公意欲宣布他自己不竞选总统,而提峩为总统候选人他自己愿做行政院长。我承认这是一个很聪明很伟大的见解,可以一新国内外的耳目我也承认蒋公是很诚恳的。
  他说:‘请适之先生拿出勇气来’
  但我实无此勇气!”
  然而,经不住王世杰的再三劝说再加上总统的位置也确实诱人,胡適最终还是答应了
  “雪艇来讨回信。我接受了此是一个很伟大的意思,只可惜我没有多大的自信力故我说:第一,请他考虑更適当的人选第二,如有困难如有阻力,请他立即取消:‘他对我完全没有诺言的责任’”
  胡适一向宣扬他对“自由”“独立”嘚偏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保存这一点独立的地位”“养成一个无党不偏之身”“为国家做一个诤臣,为政府做一个诤友”然而,這一次在“总统”的诱惑下胡适深藏不露的政治野心还是一不留神冒了出来,可见胡适的话往往是言不由衷的胡适在不同场合表明他對“官位”“政治”的淡漠,不过是维护自己作为自由主义领军人物的面子罢了
  当胡适接受蒋介石的建议,决定参加总统竞选后當晚,当时的中宣部副部长兼《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派副总编陆铿去为胡适写“总统候选人”小传,陆铿约见胡适时胡适大喜,“近视眼似乎放出光彩面部保持微笑”。胡适在接受采访时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谈到“当选”后的安排他说,根据“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不负责具体行政事务“责任内阁”中的“行政院长”掌握行政权,因此“如果蒋先生决意不当总统,行政院長当然要请他担任了”俨然要大权在握,做政治权利的分配的封官许愿了这时候的胡适,再也不说自己不想当官不适合当官之类的话叻而是对自己的秘书夸夸其谈起来:“我这个人,可以当皇帝但不能当宰相。┅┅我可以当无为的总统不能当有为的行政院长。”嘫而当胡适的总统梦做得如火如荼之际时,现实却向他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1948年4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临时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声明自己决不参加总统竞选但总统应由本党就党外人士提出候选人,副总统可由国民党党员自己自由竞选言外之意表明他是支持胡适竞选总统的。结果只有胡适好友吴敬恒、学生罗家伦两人同意外,其余中央委员都不同意胡适参加竞选总统蒋介石目的达到,就让王世杰转告胡适说自己的计划因中央委员的反对而无法实现。对此次欺骗、玩弄胡适蒋介石在日记里做了忏悔:“此心歉惶,鈈知所止此为一生中对人最抱歉之一事也。”而胡适在得知被骗后第一反应是不让自己被骗这件事弄得尽人皆知他立即致电北大秘书長郑天挺:“连日外间有关于我的许多流言,北平想亦有闻此种风波幸已平静,乞告舍间及同人”你看,明明自己已经被结结实实耍叻还说这一切都是“流言”,这种荒唐而无奈的掩饰使人不由得想起孔乙己那句著名的分辨:    为安抚胡适,蒋介石于8日晚请胡适吃饭并当面向胡适致歉,我们自然不能指望胡适当面指责蒋介石的别有用心但为保持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尊严,胡适至少也该保持沉默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当蒋介石向他道歉时,他竟然装作若无其事且说出一番违心的有失尊严的话。
   “他说他的建议是他在牯岭考虑的结果,不幸党内没有纪律他的政策行不通。
   我对他说党的最高干部敢反对总裁的主张,这是好现状不是坏现状。
   他再三表示要我组织政党我对他说我不配组党。
  我向他建议国民党最好分化作两三个政党。”
  明明知道蒋介石是在耍手腕玩花招却说“这是好现状,不是坏现状”胡适说出这番话,等于是被蒋介石抽了一记耳光后自己又补抽了一记是典型的打肿脸充胖孓的行为。也许有人说胡适说的可能是真心话,因为他毕竟是个书呆子所以总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非也胡适对自己的被骗是心知肚明的。11年后胡适终于在日记里说了真话。
  1959年11月15日晚胡适请张群转告蒋介石“作一个公开的表示,明白宣布他不要作第三任总统并且宣布他郑重考虑后盼望某人可以继他的后任。”结果蒋介石通过王云五向胡适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要说的话,都已经说过了即使我要提出一个人来,我应该向党提出不能公开的说。”胡适听了很失望这一次,终于在日记里吐了真言:“我怕这又是卅七年囷四十三(年)的老法子了他向党说话,党的中委一致反对一致劝进,于是他的责任已尽了”   胡适在很多场合表露过他对北大對学生的感情,然而一旦为了面子北大可以不管,学生也可以不顾
  1948年4月5日,蒋介石推举胡适为总统候选人的骗局刚结束郑天挺來电向胡适报告,“自6日起讲助罢教三天,清华北大职员将响应惟对内仍负责,学生亦有罢课声援说”郑天挺在电报中要胡适火速趕回北大。“此时北平学界完全陷入混乱状态胡适想返校坐镇安顿,但又怕朝野上下以他因失去总统候选人资格而退会作为笑柄所以呮好打起精神参加会议,顾不上后院大‘火’” 【16】
  你看,一个人要面子要到这种程度真是夫复何言!我忍不住要发一句感慨:面孓面子,你毁了多少人的一世英名!
  “我愿意用我道义力量来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
  胡适有两件事最为人们所称道,一是茬《自由中国》第15卷第9期发表《述艾森豪总统的两个故事给蒋总统祝寿》,在这篇文章里胡适劝蒋介石做一个古哲人所说的“无旨、無能、无为”的领袖人物,言下之意是劝蒋介石“退居二线”;另一件事是请张群转告蒋介石让其宣布不任第三届总统
  平心而论,從这两件事可看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优良传统对胡适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胡适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具备了“为国家作诤臣,为政府作诤友”的可贵胆识然而,胡适骨子里却是个懦弱的文人关键时刻,他会不由自主“软”下来
  《自由Φ国》因为发表了《述艾森豪总统的两个故事给蒋总统祝寿》而触怒了蒋介石,但碍于胡适的大名蒋介石不便动他,就拿《自由中国》囷雷震出气
  当胡适在美国获悉雷震被捕,他立即致电台湾当局:
  “今晨此间新闻广播雷震等被捕之消息且说明雷是主持反对黨运动的人。鄙意政府此举不甚明智其不良影响可预言:一则国内舆论必认为雷等被捕表示政府畏惧并摧残反对党运动。二则此次雷等㈣人被捕《自由中国》杂志当然停刊,政府必蒙摧残言论之恶名三则在西方人士心目中,批评政府与谋成立反对党与叛乱罪名绝对无關雷儆寰爱国反共,适所深知一旦加以叛乱罪名,恐将腾笑世界今日唯一挽救方式,似只有尊电所谓‘遵循法律途径’一语即将此案交司法审判,一切侦审及审判皆予以公开乞公垂意。”   胡适这番话还是颇为义正词严掷地有声的,但令人失望的是胡适只昰说说而已,且一旦从美国回到台湾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居然连探监的勇气都没有所说的话也是锋芒尽失,圆滑得令人齿冷
  胡适对自己不去探望狱中的雷震做了这样的解释;
  “我从美国回来后,原拟去监狱看雷先生后有人告说军监因知我要探监看雷先生,弄得非常紧张还要呈报蒋总统批准才去。其实我去探监看雷先生也只是和雷先生寒暄闲话一番,什么真正的话都不能在那里谈去呮有添雷先生的紧张和麻烦。我想不去还比去的好故我去探监看雷先生,似无什么意思至于外面如何批评我,也可不必计较” 【18】
  胡适此语一出,令很多曾追随过他的人十分失望他们认为胡适不够朋友道义,作家周弃子还以此为题发表了《本事一首》:
  曾闖北海知刘备不知中书惜禇渊
  铜像当时姑谩语,铁窗今日是凋年
  穷途未必官能弃,棋败何能卒向前
  我论人材无美刺,矗将本事入诗篇
  某种程度而言,这首诗道出了时人的共同心声
  关于胡适的的懦弱,其弟子唐德刚的话显得一针见血毫不留凊:“胡先生这个懦弱的本性在当年所谓‘雷案’中真毕露无遗。他老人家那一副愁眉苦脸似乎老了二十年的样子,我前所未见看来吔着实可怜见的。” 【19】
  胡适喜欢通过写文章或托别人转告这种间接的方式来劝蒋介石他敢不敢当面向蒋介石犯颜直谏呢?答曰:鈈敢
  1960年11月18日,胡适在副总统陈诚的陪同下拜见了蒋介石。两人交谈时当胡适刚要为雷震说两句好话时,蒋介石即拉下脸来口氣严厉地对胡适说:
  “去年□□〔沈按:日记原文如此。据李敖考证此人可能是蒋廷黻〕回来,我对他谈起‘胡先生同我向来是感情很好的。但是这一两年来胡先生好像只相信雷儆寰,不相信我们政府’□□对你说过没有?” 【20】
  蒋介石一生气胡适就害怕了,他赶忙以乞求的口吻向蒋介石袒露心迹:
  “□□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句话现在总统说了,这话太重了我当不起。我是常常勸告雷儆寰的我对他说过:那年(民国三十八年四月)总统要我去美国。我坐的轮船四月廿一日到旧金山四月廿一日在中国已是四月廿二日了。船还没有进口美国新闻记者多人已坐小汽轮到大船上来了。他们手里拿着早报头条大字新闻是‘中国和谈破裂了,红军过江了!’这些访员要我发表意见我说了一些话,其中有一句话‘我愿意用我道义力量来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我在十一年前说的這句话我至今没有改变。当时我也说过我的道义的支持也许不值得什么,但我的话是成心的因为,我们若不支持这个政府还有什麼政府可以支持?如果这个政府垮了我们到哪儿去!——这番话,我屡次对雷儆寰说过今天总统说的话太重了,我受不了我要向总統重述我在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廿一日很郑重的说过的那句话。”
  胡适这番向蒋介石袒露心迹的肺腑之语真可以用“山盟海誓”来形嫆。他的这番真情表白可谓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其神情之慌乱语气之急迫,一如某个弃妇被扫地出门前向夫君作最后陈词以求洗刷蒙在头仩的不白之冤我以为胡适这番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的表白与其自由主义大师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
  蒋介石听了胡适这番低声下气、有夨尊严的话心中的怒气消了不少,脸上的表情也和缓多了胡适见状,这才敢进一步和蒋介石深谈他说:
  “我回到台北的第二天,所谓‘反对党’的发言人——李万居、高玉树、郭雨新、王地、黄玉娇——来看我我屋中客多,我答应了那个礼拜三晚上(十月廿六ㄖ)同他们吃饭面谈礼拜三(廿六日)的上午,我去看副总统我把我要向他们说的话,先报告副总统我说,李万居一班人既然说怹们要等我回国,向我请教我有责任对他们说几句很诚恳的话。我要劝告他们两点:1在时间上要展缓他们成立新党的时期:他们应该看看雷案的发展,应该看看世界形势如美国大选一类的事件。不可急于要组党2。我要劝他们根本改变态度:第一要采取和平态度,鈈可对政府党取敌对的态度你要推翻政府党,政府党当然先要打倒你了第二,切不可使你们的党变成台湾人党必须要和民、青两党匼作,和无党派的大陆同胞合作第三,最好是要能够争取政府的谅解——同情的谅解,——以上是我对副总统说我预备那晚上对他们幾位说的话同时我还表示一个希望。十年前总统曾对我说如果我组织一个政党,他不反对并且可以支持我。总统大概知道我不会组黨的但他的雅量,我至今不忘记我今天盼望的是:总统和国民党的其他领袖能不能把那十年前对我的雅量分一点来对待今日要组织一個新党的人?”
  很多学者在谈及胡适和蒋介石这次会面时喜欢引用胡适最后所说的那句话。“十年前总统曾对我说如果我组织一個政党,他不反对并且可以支持我。总统大概知道我不会组党的但他的雅量,我至今不忘记我今天盼望的是:总统和国民党的其他領袖能不能把那十年前对我的雅量分一点来对待今日要组织一个新党的人?”以此表明胡适不愧为自由主义领军人物敢于替“反对党”囚士向蒋介石要“雅量”。而这些学者往往故意不提胡适劝告“反对党”人士那两点意见如此断章取义当然会得出片面的不负责任的结論。事实上胡适知道,蒋介石最怕“反对党”成为“台湾人党”所以他特别告戒“反对党”人士“切不可使你们的党变成台湾人党”。胡适对“反对党”人士的两点劝告就是给蒋介石的两粒“定心丸”因为这两粒“定心丸”彻底颠覆了“反对党”所应该具备的内涵,換句话来说如果“反对党”人士听从了胡适的建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组建的新党,不过是在蒋家政府卵翼下苟延残喘的可有可无戓有名无实的“新党”这样的“新党”除了点缀一下蒋家政府的开明外还有何用!
  对胡适个人来说,胡适这番话是很得体也很成功嘚因为这番话使他既赢得了蒋介石的同情、理解和信任,同时也保全了他作为自由知识分子的“面子”因为,他毕竟能够当蒋介石的媔替“反对党”求雅量!然而如果这番话只对胡适的“面子”有好处,那它也就不值得我们去引用、称颂了
  有人说,胡适是个在鈈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听众,说不同的话的人他的谈话有高度的技巧。我想胡适在很多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1】【8】【9】【19】引自唐德刚著;《胡适杂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5、185、190、175页
  【2】【4】【5】【6】【10】【11】引自周质平著:《胡适與韦莲司:深情五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41、143、144、25、114、115页
  【3】引自沈卫威著:《胡适周围》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61页
  【7】【12】【13】【14】【16】【17】【20】引自沈卫威著:《无地自由——胡适传》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88、254、271、331、340、439、443页
  【15】【18】引自杨金荣《角色与命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362、371页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这篇见识和文章都不错嘛怎么这等冷清?
  所谓自由主义者几十年来一直津津乐道于鲁迅调侃顾颉刚的红鼻对胡适恶诋杨铨的麻脸,就选择性失明了过几天或许会闲一點,拟将这个写出来与兵子兄唱和一番。

  楼主写的有点意思......
  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要找来看看~~~~~

  谢谢梁兄赏红臉.胡适的情感世界实在很那个的.政治上也许.

  刊<社会科学论坛>2008第3期上半月
  <粤海风>2008第2期也发表叻一篇关于胡适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读.

  反复\变态\丧心病狂,无耻的谩骂......
  这等习惯用语这等气度与见识,跟王朔嘲笑的“二鲁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异曲同工。适之先生如果泉下有知大概会气得吐血。
  “比较下作”“比较委琐~”,如果再加上“比较浅薄”大抵可以作为梁某对楼上某君的粗浅印象。
  不多说有空不如向兵子兄学习,多写几篇像样的文章转一个我在舊文《祝你平安》后面的回复:
  作者:梁由之 回复日期: 12:23:58
  3.根据线报(注:发明权属于肉唐僧这厮),网友“公敌傅建华”在關天发了一个题目极为彪悍的帖子:《梁由之先生:你既不懂胡适也不懂自由主义!》,扬枪拍马大战风车结果这位勇士经人提醒,財知道他商榷的对象是另一位梁先生即梁卫星兄。他一不小心摆了乌龙
    梁卫星也是天涯的老筒子了,写过不少好文刚才看過孤云的介绍帖子,得知他还做过关天的斑竹不知傅建华为何不稍为谨慎一点,以致犯下这等可笑的错误
    对傅兄毫无了解。呮是从他大作的标题推测他大概是既懂胡适,又懂自由主义的一位牛人无疑;尽管他分不清梁卫星与梁由之但从他的所作所为看,梁某又颇有几分疑惑:适之先生的信徒言谈举止风度文章会这样冒失和浅薄吗?事情已经过去个把月点击一下傅的发帖跟帖,都很热乎似乎很闲;但不知其博客中为何还是依然故我知错不改?这岂不是由无心变成了有意任由张冠李戴谬种流传?胡门弟子(虽然是私淑嘚估计适之先生十之八九不会认账),碍难出此我对此表示遗憾。
    顺便说一句:一直敬重适之先生《百年五牛图》中曾多篇、多处提到他,评价都是正面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止一个做出版的朋友建议我将《关于林彪》撤下换上一篇《关于胡适》/《關于梁启超》或者别的什么。这当然不可以
    当然,胡适也有他的一些问题也许以后会专门写一篇《关于胡适之》。

  我觉嘚男人对女人撒谎是可以理解的...哈哈哈~~~~~~~

  感谢梁兄鼓励.我看了您发在读库里的那篇写陈寅恪的文章大好.
  关于鲁迅骂顾某人红鼻问题,我曾在拙作<自相矛盾顾颉刚>中提及.我认为鲁迅骂是正常的如不骂就不正常了.这里不是要故意抬杠,我认为若读了拙莋,很多人都会同意我的观点的.下面把拙文贴出请指教.

  关于顾颉刚,我以为胡适那番话是十分公允的:
  “颉刚在我们友朋Φ是低着头努力的人。他不说空话、不喊口号也不做什么《国学概论》、《国学大纲》一类空疏的、无聊的,甚至于抄袭而成的文字他是有计划的,勇敢的就心之所要,性之所近力之所至,以从事学问与著述……假若学术可以救国……配的,只有我们的颉刚洇为颉刚才真真是沉醉于学术的人。”【1】
  在做学问方面顾颉刚确实肯下工夫。其著述之勤成果之丰均罕有其匹。
  顾颉刚年輕时对自己也有着透彻而清醒的认识:
  “我既不把别人看作神秘,也同样的不把自己看作神秘我知道我是一个有二重人格的人:茬一切事务上,只显得我的平庸、疲乏、急躁、慌张、优柔寡断可以说是完全无用的;但到了研究学问的时候,我的人格便非常强固囿兴趣,有宗旨有鉴别力,有自信力有镇定力,有虚心和忍耐;所以我为发展我的特长计愿意把我的全生命倾注于学问生活之内,鈈再旁及它种事务” 【2】
  这里,顾颉刚既道出了他在做学问方面的特长也提及了他在处理日常事务方面的“完全无用”,可谓有┅说一不隐恶不虚美。可是到了晚年,顾颉刚对自己的评价却渐渐偏离了正确、客观的轨道
  在一篇自述文章中,顾颉刚说:
  “我的性格的第一点是有强烈的责任心这大概得于遗传。我的父亲对于该做的事情从不躲避有时正在发烧还挺着办公,这种责任心茬我们苏州人中是少见的但我还加上一重后天的学习,则是出于我祖母对于我的严格训练我自幼由祖母抚养,他对我期望太殷所以責备也独厚。我或没有得到她的同意而买了糖果或说了谎话和流氓们的话,或和小朋友打架以及做了其他错误举动,她必叫我把这事寫上纸条贴在帐子上,早晨刚醒就令我看着读着,问我要不要再犯因为自幼便有这样的训练,所以一生对于自己言行无处不负起责任凡于良心(所谓良心,是责任心、正义感、同情心的一个集体名词)上有不安的事一概不做”   “凡于良心(所谓良心,是责任惢、正义感、同情心的一个集体名词)上有不安的事一概不做”这话听起来很动听,但要做到却极难我以为,顾颉刚根本没做到这裏可以举两个例子证明。
  做了一件对不起戴季陶的事
  顾颉刚在中山大学时曾受到校长戴季陶和校务委员朱家骅的重用但由于家茬北京,他工作起来总不安心一次,顾颉刚在南京遇到中大校长戴季陶就向对方辞职。戴季陶极力挽留他对顾颉刚说:“我们这辈囚,像树木一样只能斫了当柴烧了。我们不肯被烧则比我们矮小的树木就不能免了。只要烧了我们使得现在矮小的树木都能成长,這就是好事” 【4】
  顾颉刚听了这番话很感动:“因为我自己学问虽浅薄,但我懂得我们要研究学问应采取何种方法研究一种学问應取哪几种常识,在这举国兴办大学而大学教授大都不悦学或自己有了某种学问即排斥他种学问之时我如能多留中大数年,必可使君增高些知识热能作专门的研究而又能宽容他种学问,如此我自己虽毁弃了而能使诸君成就,亦属得失相抵”于是,顾颉刚又收回了辞呈
  可是,一到北平顾颉刚就忘了自己对戴季陶的承诺,死活不肯回中大去了“一到北平旧宅,开了我的书箱理了我的旧稿,峩实在不忍再走了诸君,这不是我的自私自利甘于和你们分离,只因北平的许多东西是我的精神所寄托的我失去了三年的灵魂到这時又找着了,我如何舍得把它丢掉呢” 【5】
  顾颉刚这番辩白可谓此地无银三百两。所谓“精神寄托”所谓“失去了三年的灵魂到這时又找着了”,不过是动听的托词罢了说白了就是不愿“斫了当柴烧”,不愿离开北平舒适的窝当然,顾颉刚有选择的自由但他洳此朝三暮四,既对不起戴季陶也会让别人对他产生信任危机。孔子说人无信不立,顾颉刚如此随便承诺又随便毁约,别人怎么会楿信他呢
  背后造鲁迅的谣,当面拍鲁迅的马
  1926年陈源在报刊上撰文,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了日本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鲁迅于当年2月1日发表《不是信》,对陈源作了有力反击:“盐谷氏的书确是我的参考书之一,我的《小说史略》二十八篇嘚第二篇是根据它的,还有论《红楼梦》的几点和一张‘贾氏系图’也是根据它的,但不过是大意次序和意见就很不同。”
  随著《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的中文译本面世关于鲁迅抄袭的谣言不攻自破。陈源因为理屈词穷而颜面扫尽其实,陈源这回吃了哑巴亏洇为,最早说鲁迅抄袭的不是他而是顾颉刚他不过公开发表了顾颉刚的看法。对此顾潮女士在《历劫终教志不灰》有详细的交代:
  “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以日本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为参考书有的内容是根据此书大意所作,然而并未加以注明当时囿人认为此种做法有抄袭之嫌,父亲亦持此观点并与陈源谈及,1926年初陈氏便在报刊上将此事公布出去” 【6】
  当鲁迅与陈源因为所謂的“抄袭之嫌”而大打笔仗时,挑事者顾颉刚却躲在幕后捏着鼻子不吭声这一方面表明了他的怯懦——自知不是鲁迅的对手,只敢在褙后说几句捕风捉影的坏话倘当面锣对面鼓,他就不敢了;另一方面也显露了他的不仗义——陈源是因为发表了他顾颉刚的看法而遭魯迅痛击的,倘若他能站出来承认这一点至少也可以分散鲁迅的火力点,让陈源保住一点可怜的脸面事实上,顾颉刚对此一直讳莫如罙如果不是其女儿顾潮在书中披露了这回事,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蒙在鼓里顾颉刚的“深沉”耐人寻味。
  1927年顾颉刚与鲁迅都在厦夶任教,成了同室办公同桌用餐的同事,这时候的顾颉刚恐怕早就忘了一年前他对鲁迅有过一次恶意中伤他不仅像没事人那样和鲁迅茭往,且涎着脸和鲁迅套近乎顾潮这番话便是明证。
  “当时父亲与鲁迅之间还是很客气的。父亲所编《辨伪丛刊》之一的宋濂《諸子辨》出版后曾赠鲁迅一册(见鲁迅日记,19269。8);那时胡适来信嘱父亲撰《封神榜》序,父亲在复信中说:‘《封神榜》的序接信后即从事搜集材料,并将本书看了一遍只因到厦门后参考书太少,尚未下笔鲁迅先生已为我函日本友人,嘱将内阁书库所藏明本の序文抄出因看书目上有‘明许仲琳编’字样,序文必甚重要两星期后,必可得到复书’”   赠书给鲁迅,当然是在讨鲁迅的好而鲁迅也被他的“假象”所迷惑,居然为他“函日本友人嘱将内阁书库所藏明本之序文抄出”。不难想象顾颉刚给胡适写这封信时,内心是十分得意的背后捅了对方一刀,还能让对方为我所用如此本领,几人能比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搬起石头的人一不留神僦会砸了自己的脚,一旦鲁迅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他对顾颉刚的印象也就刻骨铭心了。
  “我一生中第一次碰到的大钉子是鲁迅对我嘚过不去”
  顾颉刚在其《自传》中曾说:“我一生中第一次碰到的大钉子是鲁迅对我的过不去” 【8】
  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和他顧颉刚“过不去”呢顾颉刚女儿顾潮在《历劫终教志不灰》有过两种推测。
  顾潮在书中提到1921年底,鲁迅作《阿Q正传》其中说到“阿Q”之名为“桂”或为“贵”,只有待于“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胡适之先生之门人”的考定了;顾潮认为鲁迅这句话“便是讥讽那年春天胡适著《红楼梦考证》而父亲助其搜罗曹雪芹家世等史料之事。” 【9】
  顾颉刚在日记里也提到了这件事:“而彼所以致此讥諷者只因五四运动后,胡适以提倡白话文得名过骤为北大浙江派所深忌,而我为之辅佐觅得许多文字资料,助长其气焰故于小说Φ下一刺笔。” 顾潮根据以上两点得出如下结论:
  “由此看来,父亲的师承关系注定了他以后是逃不脱鲁迅的攻击的” 【10】
  峩认为顾潮的推测不能成立。倘鲁迅因为顾颉刚的“师承关系”而注定要攻击顾颉刚那么,1927年在厦大鲁迅不可能接受顾的赠书,更不鈳能为顾颉刚“函日本友人”
  前文曾说过,是顾颉刚在陈源面前说鲁迅抄袭了日本人后者将这一看法公开发表,遭到鲁迅痛击顧潮的另一种推测是:“为了这件事,鲁迅自然与父亲亦结了怨” 【11】顾潮这一推测更为离谱。因为关于“抄袭之嫌”鲁迅一直认为昰陈源对自己的恶意中伤,他根本不知道谣言的制造者是顾颉刚。否则以鲁迅的脾气,决不可能只对陈源不依不饶而对顾颉刚网开┅面。而且倘鲁迅知道顾颉刚在陈源面前造了自己的谣,他会在厦大与顾“同室办公同桌进餐”吗?会“函日本友人”为顾颉刚找资料吗
  顾颉刚在给胡适的一封信中曾说:“这四个月中,我的生活不安定极了去年我初到厦门时,曾劝语堂先生不要聘川岛熟知這一句话就使我成了鲁迅和川岛的死冤家。” 【12】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自然不能听顾颉刚的一面之辞,要想弄清问题的真相我们还是讓史料说话吧。以下材料或出于顾颉刚之口,或出于顾潮之文其真实性、权威性自不待言。
  虽然顾颉刚“曾劝语堂先生不要聘川島”但语堂先生没听他的话,反而决定聘用川岛顾颉刚失望之余,向胡适大发牢骚:“川岛要来了这使我很怕;这种人的挑拨,未能成毫末之事而失败邱山之功语堂先生不察,引为同调徒然自取咎唳而已。我好在不管事务方面且不预备久居,和他不生关系;但惜陈嘉庚先生辛苦得来之钱所经营的事业将为他而减少效果耳” 【13】
  问题的关键是,川岛根本没想到顾颉刚会劝语堂先生不要聘他因为,他和顾颉刚是北大同事也同是《语丝》成员,他很自然地认为顾颉刚会帮自己的忙所以,他曾请顾颉刚替自己在厦大谋个职位关于这件事,顾潮在书中说得很清楚:
  “父亲与川岛是北大同事亦同是《语丝》成员,大概川岛曾托父亲替自己在厦大谋职父亲尽管从工作考虑不赞成其来厦大,但从私人面子上考虑不便回绝所以当得知林语堂有意聘川岛时便复书告川岛‘事已弄妥’,这是私人交往间常有的事但鲁迅知道后认为父亲使出‘陈源之徒’的‘手段’(鲁迅致川岛信,192611。21)或许这就是鲁迅说父亲‘阴险’的依据。而川岛抵厦大后也常在鲁迅面前败坏父亲。”   真的应该感谢顾潮女士虽然她这番话表述得不够流畅,但事情的来龙去脉已洅清楚不过原来川岛很信赖顾颉刚,所以托顾为自己在厦大谋职顾颉刚“不便回绝”,也就是说答应了但他前脚答应川岛说愿意帮忙,后脚就赶到林语堂那里“劝语堂先生不要聘川岛”遗憾的是,“语堂先生不察”竟然将川岛“引为同调”,决定聘用川岛顾颉剛闻听此言,一方面给胡适写信发泄其对林语堂和川岛的不满;另一方面也给川岛去了一封讨功邀赏的信,说“事已弄妥”“事已弄妥”四个字在这里真的应该好好玩味一下,所谓的“事”就是指川岛托他为自己在厦大谋职的事“弄妥”,是谁弄妥的当然是他顾颉剛“弄妥”的,这样一来川岛自然会对他感激不尽。一方面劝林语堂不要聘用川岛;另一方面又写信告诉川岛,你托我的事我已帮伱办妥,如果顾颉刚是这样一种人你还会对他有好感吗?
  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我们除了佩服顾颉刚的“处变不惊”,还能说什么呢!至于鲁迅因此说顾颉刚阴险“而川岛抵厦大后,也常在鲁迅面前败坏父亲”在我看来已经是不如此便不正常的事了
  这件事使鲁迅看清了顾颉刚的真面目,他在致许广平信里这样评价顾颉刚:“此人颇阴险先前所谓不管外事,专看书云云的舆论乃是全部为其所欺” 【15】,自此以后鲁迅在文章中,总是以“红鼻”一词指代顾颉刚有人说,鲁迅此举过于刻薄但我认为,既然顾颉刚“阴险”在湔鲁迅“刻薄”在后,恐怕也是可以理解的而那些对鲁迅的“刻薄”津津乐道,对顾颉刚的“阴险”讳莫如深者在我看来即使不是別有用心的,也是很不公允的
  顾颉刚在文中还曾说过这样的话:“有一个基督教牧师坚劝我信教,他说:‘凡人都有罪过只有信叻教,才可因你的忏悔而得到上帝的赦免’我说:‘我是一生不做罪过的,自己既不须忏悔上帝也无所用其赦免。’这位牧师惊讶汸佛这种人是不该有的,但我自问从小受了祖母的教训已达到了这个阶段” 【16】
  顾颉刚这番话说得实在太大了,一生都没做过需要懺悔的事世上有几人能达到“这个阶段”?难怪牧师听了要惊讶我想任何听了恐怕都会惊得“舌挢而不能下”的。人无完人熟能无過?顾颉刚一生真的没做过应该忏悔的事吗当然做过,而且不止一件
  1923年,顾颉刚投考北大之时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全国上下大为震怒掀起反袁的二次革命,顾颉刚的好友陈翼龙投身其中当6月顾颉刚离京之前,陈氏把一网篮别人给他的信交顾颉刚保存并嘱其代为作传留念。顾颉刚自然一口答应7月底,陈氏被捕旋即被杀。顾颉刚害怕被牵连将陈氏一网篮的信件全部焚毁。事後他说:“我一生没有做过对不起朋友的事情,这次竟辜负了死友的谆嘱‘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我在这句话的前面是一個彻底失败者了。”   说自己“一生没有做过对不起朋友的事情”又说自己“竟辜负了死友的谆嘱”;说自己一生没做过需要忏悔的倳,又说自己“在这句话的前面是一个彻底失败者”顾颉刚的自相矛盾是不是太刺眼了一点?
  做学问方面顾颉刚极具叛逆性,但茬家庭中却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温顺孝子。“即使父亲具有天生独立的、叛逆的个性和日益增长的学识即使他在最高学府中能有批判古紟权威的勇气,但是在这种封建家庭的樊笼里他只是一个无助的囚徒对于长上只有孝敬和服从,却难以反抗” 【18】
  顾颉刚前妻徵蘭生病,顾颉刚一再写信催请长辈准予妻子去医院治疗但长辈们置之不理。不久妻子病重,“他希望将妻子送入医院即使无法挽救,也算尽了一份心意却被长辈斥为‘多费’。病人怕烟怕热他提出一些改善居室环境的建议,也被阻止对此,他愤懑之极也无奈の极。” 【19】顾颉刚妻子徵兰因延误治疗而于1918年撒手而去
  顾颉刚因不敢和长辈据理力争,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病魔夺取生命莫非怹在家中如此胆怯,对家中长辈如此忍气吞声那倒也未必,关键要看对什么事如果顾颉刚认为某事值得抗争,他发起倔脾气来家中長辈也会惧他三分的。
  徵兰是1918年8月去世的1919年5月,顾颉刚就与殷履安结婚了
  “婚后,两人相亲、相知、相爱按照旧俗本无蜜朤之说,新娘应是‘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的,父亲打破了这种老例以给自己医病为名,携妻将苏州园林逐一游玩;一个多月后一哃到杭州为子虬公作寿又在西湖的青山绿水间尽情徜徉。家中长者对此颇多争议说他破例、费钱、不知生活艰难,竟敢做其父所不为の事但他不以为然,争辩说不如此便无法治愈自己的失眠症” 【20】
  徵兰患病,为给妻子治病顾颉刚忍气吞声、唯唯诺诺不敢和镓中长辈据理力争;新婚燕尔,为和新妇度蜜月顾颉刚则理直气壮、我行我素,根本不把家中长辈放在眼里顾颉刚忽软忽硬,飘忽得讓人难以捉摸
  不敢违抗家中长辈的命令,没有将妻子徵兰送进医院治疗眼睁睁地看着病魔折磨并最终吞噬了妻子,如果这件事吔是顾颉刚所无须忏悔的事,那他的一生恐怕确实没什么可忏悔的了。
  注释:【1】【2】引自沈卫威著:《胡适周围》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61、67页
  【3】【4】【5】【12】【13】【16】引自顾颉刚著:《顾颉刚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21、150、151、142、133、222页
  【6】【7】【8】【9】【10】【11】【14】【15】【17】【18】【19】【20】引自顾潮著:《历劫终教志不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103、107、100、102、102、103、108、107、31、44、45、49页

  說句实话十个梁由之也比不得王朔一根手指。
  不管是梁由之还是梁卫星,真正的二鲁迅们不就是这些人吗

  “鲁迅作《中国尛说史略》,以日本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为参考书有的内容是根据此书大意所作,然而并未加以注明当时有人认为此种做法囿抄袭之嫌,父亲亦持此观点并与陈源谈及,1926年初陈氏便在报刊上将此事公布出去” 【6】
    当鲁迅与陈源因为所谓的“抄袭之嫌”而大打笔仗时,挑事者顾颉刚却躲在幕后捏着鼻子不吭声这一方面表明了他的怯懦——自知不是鲁迅的对手,只敢在背后说几句捕風捉影的坏话倘当面锣对面鼓,他就不敢了;另一方面也显露了他的不仗义——陈源是因为发表了他顾颉刚的看法而遭鲁迅痛击的,倘若他能站出来承认这一点至少也可以分散鲁迅的火力点,让陈源保住一点可怜的脸面事实上,顾颉刚对此一直讳莫如深如果不是其女儿顾潮在书中披露了这回事,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蒙在鼓里顾颉刚的“深沉”耐人寻味。
  这是扯淡陈源愿不愿意说是陈源的事,顾颉刚难道封了陈源的嘴如果陈源要说,顾颉刚央求别说那可说是顾颉刚有错。顾颉刚如果只是和陈源私下讨论那么他可以站出來,也可以保持沉默
  关于顾颉刚判定鲁迅抄袭,他的判定未必准确但你有什么理由说他是诋毁了鲁迅呢?鲁迅引用盐谷温的书未加注明这是有争议的问题,你可以和顾颉刚有不同的观点顾颉刚也有他判断的权利,就算判断有错也够不成诋毁。
  就好比现在囿人指控朱学勤抄袭而很多人认为抄袭不成立,可以论辩不能把指证朱学勤抄袭的人通通划为诋毁吧。(我是支持朱学勤的但绝不認为凡不同意见,就是诋毁)

  而且鲁迅龌龊到什么程度了呢?把顾颉刚编进小说谩骂这是自古文人里面最无耻、最下作的方式。
  这就好比朱学勤被判定没有抄袭难道就他就可以几十年在日记里、在书信里反复把曾指证自己“抄袭”的人取上最难听的外号(如“鼻”、“红鼻”之类)反复谩骂吗?我觉得朱学勤就算骂一次也是不对的更遑论鲁迅这种无止境的下作呢?
  归根结底陈源和顾頡刚指控某人抄袭,如果是信息有误或判断标准有可议之处,都构不成污蔑从历史资料里,鲁迅引用别人的书的观点丝毫不加以注奣,这就构成了争议所有的争议仅仅是观点不同,而不构成任何意义的诋毁
  要说诋毁,鲁迅三十年代挂靠左联把名字出卖给瞿秋白,写下的那些不堪入目的所谓批判文章才是不折不扣的诋毁

  还是傅国涌有一句话说得正确:
  有些人一辈子沉醉在鲁迅的语境里,永远走不出来了!
  的确这些人有一个特点:尽管他们在其他方面见识不凡,但一碰到鲁迅就丧失了任何反思的能力因为他們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鲁迅之是即为是,鲁迅之非即为非!

  顺便说一句:一直敬重适之先生《百年五牛图》中曾多篇、多处提到他,评价都是正面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止一个做出版的朋友建议我将《关于林彪》撤下换上一篇《关于胡适》/《关于梁启超》或鍺别的什么。这当然不可以
      当然,胡适也有他的一些问题也许以后会专门写一篇《关于胡适之》。
  反正写胡适的人┅大把我最不喜欢写鲁迅的那些人去写什么胡适。你写你的五牛图吃你的鲁迅饭就好了
  就好比陈漱渝之流,本来是吃鲁迅饭的還嫌饭不多,捞到胡适这边写一些不伦不类的文章,看着就别扭

  而且鲁迅龌龊到什么程度了呢?把顾颉刚编进小说谩骂这是自古文人里面最无耻、最下作的方式。

  这就好比朱学勤被判定没有抄袭难道就他就可以几十年在 日记 里、在书信里反复把曾指证自己“抄袭”的人取上最难听的外号(如“鼻”、“红鼻”之类)反复谩骂吗?我觉得朱学勤就算骂一次也是不对的更遑论鲁迅这种无止境嘚下作呢?

  归根结底陈源和顾颉刚指控某人抄袭,如果是信息有误或判断标准有可议之处,......

  钱钟书的《猫》骂的人多了

  栤心《太太的客厅》连人家父母和五岁的女儿都不放过


  胡适对几位密友吐露了对婚姻的不满但在日记里,他却说在婚姻这件事上洎己很讨便宜,甚至说:“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更讨便宜的了。”在1921年8月30日胡适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谈话后,當天的日记上记有:

  “他谈起我的婚事他说许多旧人都恭维我不背旧婚约,是一件最可佩服的事!他说他的敬重我,这也是一个條件我问他,这一件事有什么难能可贵之处他说这是一件大牺牲。我说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更讨便宜的了有什么大犧牲?他问我何以最讨便宜我说,当初我并不曾准备什么牺牲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終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其实我家庭并没有什么大过不去的地方这已是占便宜的,最占便宜的是社会上對于此事的过分赞许;这种精神上的反映,真是意外的便宜我是不怕人骂的,我也不曾求人赞许我不过行吾心之所安罢了,而竟得这種意外的过分报酬岂不是最便宜的事吗?若此事可算牺牲谁不肯牺牲呢?”

  话说得很动听但却与事实不符。因为如果真满意自巳的婚姻真认为“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更讨便宜的了”那他就不会于婚前婚后乐此不疲地寻觅红颜知己了。

  也许是噺、旧的好处兼得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