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黄花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士事略

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和南洋的槟城有着不解之缘,在近代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黄花岗起义就在百年前槟城的一次会议上酝酿策动,这是记者在孙中山庇能会议100周年国际庆典上了解到的。本月20-22日,此次盛大的庆典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

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和南洋的槟城有着不解之缘,在近代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黄花岗起义就在百年前槟城的一次会议上酝酿策动,这是记者在孙中山庇能会议100周年国际庆典上了解到的。本月20-22日,此次盛大的庆典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美国、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的学者济济一堂,共襄其盛。

槟城为孙中山海外革命基地

此次庆典大会主席、槟城孙中山协会会长林秋雅女士向记者介绍,孙中山一生为寻求民主共和不懈奋斗,愈挫愈勇,他革命的一生和槟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九次革命,五到槟城”,槟城因而成了孙中山在海外的革命基地和南洋“革命策源地”。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的革命起义处于低潮时,来到槟城,先后创立了槟城阅书报社和《光华日报》,为革命作了充分准备。目前,《光华日报》是世界华文报业史上发行历史最久的华文报纸,今年正值该报创刊100周年。

1910年,孙中山将原本设在新加坡的南洋总机关部转移到槟城,并于同年11月13日在槟城秘密召开了对中国命运影响深远的庇能会议,与同志精心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虽然此次起义不幸失败,然而直接促成了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中国自此从封建帝制中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民主共和。马来西亚首相署部长许子根博士在庆典上指出,槟榔屿庇能会议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激烈的30年革命生涯,以及中国革命的中间点及转捩点。他说,假使槟榔屿庇能会议不能成功(召开及促成后来的广州起义、武昌起义),那么中国命运将会改写。

孙中山曾长孙考试写不出曾祖父历史

孙中山第4至第6代29名后裔聚集槟城,出席孙中山庇能会议100周年国际庆典,最年长者72岁,最年幼仅8个月大。

远道从美国来到槟城的孙中山后裔,主要包括孙中山的第四代,即曾长孙孙国雄的直系家属;以及孙中山兄长孙眉的第四代,曾长孙孙必胜直系家人。孙中山曾长孙孙国雄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在过去的学校中期考试时,曾因为写不出曾祖父孙中山的历史,此遭教师责问,为何身为孙中山后裔的他对此却不懂。自此之后,他就非常努力地钻研孙中山著作。

孙中山的孙女、已经年届80余岁的孙穗英给庆典发来贺信说:“一百年前,我祖父召开的庇能(槟城)会议触发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推翻满清建立中华民国。谢谢孙中山先生在东南亚,特别是槟城的支持者,他们组织、奉献、甚至牺牲生命,使庇能会议成为一个将革命由败转胜的转捩点。这个活动纪念孙中山先生和其支持者,为自由、平等、繁荣、以及中国人民更富裕生活的牺牲、奋斗和奉献。”

黄花岗72烈士近半来自新马

孙中山曾言:“华侨是革命之母。”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曾积极为革命捐输,新马地区先贤对革命的贡献令人感戴。槟城不仅作为黄花岗起义的策源地和革命的大本营而存在,槟城乃至南洋华侨华人还积极为中国革命捐款捐物,贡献力量,为了追随和支持孙中山革命而倾家荡产者不在少数,其中著名的就有“槟城三杰”:吴世荣、黄金庆和陈新政。槟城华人不只发动筹款,“毁家纾难”,以经济支持革命,更积极参加起义,为国捐躯。黄花岗起义有七十二烈士英勇捐躯,其中就有30名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邵宗海先生表示:“必须重新定位庇能会议在孙中山革命史上的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年马来西亚或是槟城的华人对黄花岗之役、甚至对后来辛亥革命的成功所具有的贡献,也必须给予高度的评估。”

遗憾的是,庇能会议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所扮演的历史角色,至今仍鲜为人知。庆典主办方称,庇能会议100周年庆是第一个在中国领土以外所举办的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国际盛会。庆典组织方希望通过此次盛会,能够引起学界和公众对孙中山与槟城关系的重视,填补这段空白,还原历史真相,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研究导向深入。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孙中山外曾孙林山立

11月22日,从美国专程赶到槟城出席孙中山庇能会议100周年庆典的孙中山外曾孙林山立代表孙氏后裔,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自己也刚刚了解到,庇能会议间接促成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成为辛亥革命的转折点,但目前全世界还不是很完美,中山先生的遗愿“世界大同”还没有实现。

南方日报:你这次为什么不远千里从美国赶到这里参加会议?

林山立:我是第一次到槟城来。没想到过了100年,还有这么多热心的华侨华人举行这么隆重的一个庆典活动来纪念孙中山先生,这对我本身也很有教育意义。通过庆典,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南方日报:你怎么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林山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提倡“三民主义”,并身体力行,推翻了帝制,把中国从那样的一个深渊中解救出来,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南方日报:孙中山的遗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你觉得我们完成他的遗愿了吗?

林山立:中山先生的核心思想就是“三民主义”,从中国的实践来看,民族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民生也有很大的改进和完善,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民权方面则是渐进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标准,就拿我生活的美国来说,1791年《权利法案》生效时,各方已经认为相当完美;但70年后,黑奴问题出现了;又过了40年,女权问题又引起争端;目前,同性恋者又在争取他们的权利。所以,民权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没有绝对的完美。

南方日报特派槟城记者戎明昌金强

}

原标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后人与孙中山嫡曾长孙相聚广州

孙国雄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后人相逢握手 陈骥旻 摄

中新网广州10月12日电 (记者 索有为)10月12日,孙中山嫡曾长孙孙国雄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后人代表在广州相聚。

当日,广州黄花岗公园在广州举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后人座谈会,商讨2018年各项纪念活动的筹备事宜,并为将建成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史迹陈列馆征集文物史料。

孙国雄获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史迹陈列馆的建设计划后,表示很愿意支持展馆的建设,并尽力宣传与提供帮助,以更加丰富黄花岗公园的藏品资源,让后人们继承与弘扬先烈们的遗志。

孙国雄获聘为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名誉会长 陈骥旻 摄

孙国雄说:“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曾孙,我内心满怀对革命先烈崇高的敬意,从不曾忘记辛亥先烈的伟大贡献。”他希望全球范围内众多纪念地与相关单位彼此互相帮助与支持,共同为弘扬孙中山与烈士们的高尚精神与伟大事迹而尽心尽力。

著名收藏家卓文波、孙中山副官张猛之子张华安此前已向黄花岗公园无偿捐赠了一批辛亥革命相关文物,文史专家黄大德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研究黄花岗起义相关史料。这些珍贵的文物与史料将陈列于未来建成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史迹陈列馆。

座谈会上,黄花岗公园向卓文波、张华安颁发捐赠证书,并特聘孙国雄、卓文波、黄大德为该公园的文史顾问。孙国雄还获聘为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名誉会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