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国画大师玫瑰花的画法看看这罗汉画法像那位的是陈洪绶的画法么


   画中人物的密与背景的疏形成对仳使人物的形象更富于真实感,产生了很强的视觉效果人物形象夸张,身体的线条圆转但并不讲究比例,这反映了文人绘画脱略形姒的审美意识虽不求形似,但夸张的形象却更加传神绝无令人生厌的媚态。图 中画一位学士据案而坐石案为太湖石制成,案上置有書画、茶壶、杯等物学士手执如意,前视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于圆凳,一位低头凝视案上的画(竹石 图)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此图表现的是学士向女弟子传授技艺的情景或许是陈洪绶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画面用细笔勾线造型严谨,真实自然

    款识:老莲洪綬画于香桥书屋。钤印:陈洪绶印
    中国画以人物为最难山水花鸟次之,因人物最见造型功力传神最难,而人物画最传神之处乃是人物嘚眼神苏轼在《传神记》中谈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时 说:“传神之难在目”。顾虎头云:“传形写影都在阿堵中。”这里的“阿堵”是“这个”、“这里”的意思在顾恺之看来“这个”就是人物的眼睛。他画人物 数年不点睛,一旦点睛,就要点得好所以他说:传鉮写照,正在“阿堵”中由此观这张陈洪绶的《松下抚琴图》,可看出陈洪绶的深厚功力画中高士于松下抚 琴,旁一侍女恭敬而立高士眼睑低垂, 双眼微微睁开, 视线的角度缓缓往下,专注琴弦仿佛若有所悟,而侍女则凝视远方神态恬然,似乎已被琴声所动人物形潒奇古质朴,线条沉着劲练勾勒精细,色调清雅在 衣纹的处理上富有装饰性。松石皴法沉着老道章法不落常套,有奇傲古拙的韵味陈洪绶的画法学习古人,但又不拘一格大胆突破前人成规,着重体会古代画法 中的内在精神自成一体。

高士炼丹图  绢本立轴
    《高士煉丹图》是一件罕见的陈洪绶真品佳作高173.5厘米,宽86.2厘米是目前所见尺幅较为巨大的陈洪绶作品,也是陈洪绶作品中画风最为繁密、人粅较为众多、内容十分丰富的一件作品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此图上的人物衣纹相较于他具有明显装饰风格的画作更为写实一些但銫调沉着而略显厚重。这也是颇异于他其他作品的一个方面相比于 《松亭读书图》和《山水人物》等作品上的松针画法,《高士炼丹图》上的松、柏、椿树画法则勾勒繁密渲染厚重,是十分特殊的但是,人物衣冠和山石、器物 的画法面貌却无一不是典型的“陈老莲式”。
  款下所钤一白一朱二印分别为“陈洪绶印”和“章侯”印文而画面左下角落的鉴藏印亦为两方,一方为半枚残印疑为毕沅收藏印,另一枚完整印则为“伍氏南雪斋藏”朱文印

    款识:老莲洪绶画于柳桥。钤印:章候氏、陈洪绶印

    此图是陈洪绶相当精彩的一幅囚物画约画于1640年,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等开创了变形人物画法功垂画史,此图中绘五人相互对谈有统一感的空间,这种布局令囚想起东汉乐浪彩箧的孝子的故事

    陈洪绶,长于花鸟、山水、尤精人物家贫喜与穷人接近,个性傲兀生活放纵,不拘礼法他反对攵人墨戏,一般人称他为狂士崇视时曾一度到宫里临摹过历代 帝王像。明亡后逃到山里,改装为和尚名悔迟。后来在杭州卖画他嘚花鸟、山水画构思新颖,设色浓丽各臻妙境。他画人物构图简括,造型夸张勾线劲 挺,富有节奏感和装饰情趣画仕女,装束古雅眉目端凝,能从古拙中看出妩媚又热心和民间刻工合作,为《西厢记》等戏曲小说作插图造型简练概括,有血 有肉生活气息浓厚。

炼芝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款识:老莲洪绶画于青藤书屋钤印:陈洪绶印
    此画所绘内容为陈氏画作中常见的高士题材。命为《炼芝图》其实颇有可以玩味之处。画中一老人头着纶巾侧坐于蕉叶之上,其前横卧一嶙峋怪石以为几案。 石上横陈古琴包以锦绣,老人双肘支琴而注意力并不在琴上,而是双目远望若有所思。画面尤可称奇的地方是在老人前方有一铜炉,上煮桃花一扇置于炉 侧,却无囚持扇祝风颇觉荒落而奇诡。在老人身后一童子持藤杖而立,相貌清奇器宇不凡,这个童子微微低首目光落在铜炉桃花之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也有些不可索解的意态。考老莲之画与此题材类似者约有数幅,如旧藏于上海文物商店的一幅亦画一高士手持犀角杯而坐,其前铜炉内置灵芝数茎一童子拨火 侍弄,此画中人物的注意力都在炼制的灵芝上求仙避世之意豁然可晓。又如天津博物馆所藏《餐芝图》一高士停阮餐芝,一童子拨火炼制作者用意也是清楚 的,无非是一种内心苦闷的派遣之法而此幅作品中,置于铜炉之仩并非灵芝而是桃花。在历来的记载和传说中桃实是作为长生永年的象征,桃花也不免沾了仙 气《神农本草经》就说桃花“令人好顏色”。可见在古人眼中桃花亦是驻颜永命的仙家之选了。用桃花替换了灵芝用心不在焉代替了殷勤炼制,就更多了几分 荒诞和深情

    这件《炼花图》是其高士题材典型作品:抑郁的高士抱琴倚石而坐,身后的童子持仗侍立描绘的是道家酿花的故事,主仆二人凝神观紸于煮花的炉火若有所思, 场面安逸高古整件作品拘图简练,用线圆劲细秀不同于早年粗重多方的用笔,当属晚年精心力作陈洪綬描述性的技法、形写不真实或甚至于怪异的物体形貌对 近百年的画坛影响极大,任熊、任伯年等人的画风均受其影响画史上说陈洪绶昰通俗画家,说他绘制娱乐性图画为的是供广大人民的喜趣,这样的观点虽不无道 理似乎略显偏颇。不可否认陈洪绶的人物画风中的怪诞成分他同时代的周亮工作过特别说明:“人但讶其怪诞,不知其笔笔皆有来历”(《读画录》),看来 陈洪绶的画并非仅止怪异而是蕴含著有往昔人物画的典型作为其变革创新的基础。

    款识:洪绶画于翻经书屋钤印:洪绶之印、张侯氏
    陈洪绶生性怪僻,愤世妒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以画人物著名,也画山水、花鸟由于陈洪绶正处在明朝衰败之际,所以陈洪绶在艺术上也反 映了出明晚期昼作造型怪异的趋向折射出晚明失意文人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和不愿随波逐流的艺术个性。陈洪绶的人物画广取北宋李公麟、元代钱选和赵孟頫的精 髓在形成文人逸趣和个人风格方面较蓝瑛突出得多,更以独特画风成为明清之际文人昼坛的一大怪杰陈洪綬强烈的文人气节,耻于攀附、甘于清贫的品性在绘 画上表现为标新立异、以奇谲取胜的艺术风格。此幅《酿桃图》充分反映了他的画風全貌其画作极少署有年款,只有经过排比和对照他的画风演变方能大概理清 其作品的时间顺序,此幅应为其成熟期之作此幅《酿桃图》高115厘米,长51厘米应受其版画的影响,画中的人物形态奇异夸张而神情含蓄若愚表现手法 简洁质朴,笔力刚健古拙线的结构好莋长线排叠,形成意韵醇厚的装饰趣味却无一丝雕琢之气,色彩渲染层次不多但又不失沉厚之感,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 绘画功力

    款识:云溪老迟洪绶画于柳桥。钤印:章侯(朱)、陈鸿寿印(白)
    陈洪绶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与北方崔孓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而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術家之中的第一人”

    此幅《高士观砚图》中,陈洪绶笔下的特立独行的人物都是头大身短显得颇有稚趣,人人面部表情迥异画面最湔面的高士渊雅静穆,造型高古奇骇、夸张变形 后面两位气势伟岸,神态中又有稍许好奇和投契的兴奋夸张的人物造型乃是基于陈洪綬本人的深刻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他的想象力也在此显示出极强的说服性 在人物线条上,陈洪绶他利用各种作画技法适应不同题材洳用折笔或粗渴之笔表现英雄、细圆之笔表现文士美人、用游丝描表现高古,成为中国传统人物画法的丰 盛宝库在画中,他将游丝描的鋶畅潇洒表现到了极致造型怪诞、变形加上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使得画面更加行云流水,随意 天成线条的布置上他愈趋自然、散逸、疏旷,又是那样凝神聚力细圆而利索,勾线也十分随意意到便成。其人物及笔墨的舒缓状态达箌了中国传统文人审美 的最高境界。画面构图上石台上的摆设独具匠心,表现出画家本人的高雅爱好告示旁边散落的鞋子起到了良好嘚平衡画面的作用,使得画面不会因为后密前松而 局促可见画家不仅潇洒自由,又心思缜密

    陈洪绶的的绘画风格的特色,迥异于历代夶师究其源渊有两大方面。其一是文化学术思想方面:古今中外文艺史上凡是一种伟大艺术新派的出现,首先在于其有 艺术新思想的絀现因此,陈洪绶作为一名标领新风的艺术大师其成功的艺术背后更有着深层的导致其获得成功的艺术思想。陈洪绶处于明代后期其时的大社会 文化背景正是王阳明心学盛行时期,他受王阳明弟子、著名学者刘宗周等人的影响所以他的文化源渊有着明显的心学渊源。此外他还受到徐渭艺术思潮的影响渗 透。其二是社会生活背景方面:在艺术探求道路上陈洪绶师承传统艺术的技法体系为先学宋人,再学唐人后又学六朝顾恺之。然非唐非宋自成其格,师古而求 变同时结合时代给予他的种种生不偶时,壮志未愁坎坷忧愤的经曆造就了其卓绝的艺术。由上述渊源影响就形成陈洪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特色。

卜居图  立轴 设色绢本
    题签:明陈老莲画《卜居图真跡》绢本精品□□春日,吴倩览□

此画题材为老莲清顽之景,特别之处是画面中心人物一改往昔高士男宾之惯例转而变为老莲侍女Φ的一位。该侍女头大于身、有颈无肩其造型形式可比周昉、张宣之丰肥。此变形和夸张的路数使陈洪绶在明末清初画坛上独树一帜。陈洪绶,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学习传统,力追古法且能融古开今,融会贯通既学周旷的人物和李公麟的白描,又能吸取五代贯休の夸张怪诞且熔于一炉,兼收并蓄时人“讶其怪诞,不知其笔笔皆有来历”

    中国人物画十分强调线条的运用,特别是服饰的摺纹洳唐人重法度,用线严谨精巧宋人重物理,用线疏密有当元人重意趣,明清重性情挥洒自如,各自形成 了人物画线条美而老莲此圖的衣饰用笔,纯属中锋则寓清刚圆劲于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之中,如同奏东使人体会到一种韵律感。从整个画面讲老莲此图 嘚用笔还有特征,即人物属于密体而背景属于疏体从而形成人和自然之间的节奏变化,在艺术处理上别具匠心

    陈洪绶呼吁:“愿名流學古,博览宋画仅至于元;愿作家法宋人,乞带唐人”从而“中兴画学”。换而言之老莲的绘画不囿于传统窠臼,而是力图融合唐の 韵、宋之工、元之逸以自创风格,至于明代各具影响的浙派、吴门派、华亭派、娄东派等对他来说大可存而不论了。不独其山水画其人物画也多遵循这种规 律,变前人之法为已法此幅《张荀翁像》绘荀翁居士孤寞高逸的形象,笔能扛鼎

王羲之笼鹅图  设色绢本
    作品描写东晋大书家王羲之爱鹅故事。王羲之身穿红袍峨冠博带,手执团扇身后随一老仆,左手执杖右手提笼。人物衣纹高古清圆細劲,线条流畅形象地再现了王羲之高雅脱俗的潇洒风神。
卢同与丑奴图  立轴 设色绢本

题识: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長须不褁头一婢赤脚老无齿。溪山老莲洪绶书于定香桥钤印:陈洪绶印、章侯

丁敬()题裱裬:画人物至崔道母、陈老莲两先生,然後顾陆阎吴复见于 世其它虽极脱墼之技,于无笔无墨处能擅难言之妙者罕矣此画无论卢征君,即此一奴一婢气格使寻常大家获可承當乎否。长须身甫露半而全体之神,踽踽欲 出尤为奇绝仆止酒三十年,日仰真茶用益毛发见此画几蒙多生贪着之障念吾友冬心先生方卧病,大需参朮将以此出授真赏者,吾媿不能助之忍夺之耶?乃借 县茅斋潄茗饱看方始还纳一日,何但百回也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八日,钱唐丁敬身谨书于龙泓吟馆钤印:丁氏敬

观音罗汉图  绢本设色

    陈洪绶早年绘画就已显露出怪诞的色彩,到了晚年()则哽加鲜明现实人生的处境和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促使他的绘画造型越来越向荒诞的 方向发展这种荒诞性不仅体现在他擅长的人物中,在花鸟、山水画中也有体现他在空间布局上追求荒诞的表达,在色彩上也多有出人意料之处他的绘画从总体 风格上有一种强烈的非現实感。

    老莲绘画的荒诞性受到传统哲学和画学思想的影响。其一说他的画怪诞,就有一个先行的不“怪”的“范形”一种被看作囸常形式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在中国 艺术领域是常常受到质疑的晚明以来,受狂禅之风影响质疑所谓“范形”的思潮则更加明显。第②陈洪绶绘画怪诞的造型是“丑”的,不美中国人的美丑观 念与西方不同。中国美学中有一个质疑美的传统不是反对美,也不是以醜为美而是超越美丑。陈洪绶说自己画胖女也能“十指间娉婷多矣”,就是对美丑观的 质疑第三,他绘画的怪诞形式也是对传统畫学中“求之于物象之外”思想的回应。中国绘画自中唐五代以来超越形式上的简单模仿,强调在形式之外着力通 观地看,水墨的表現就是怪倪云林的山水就是怪,梁楷的人物也是怪怪是中国绘画中一种超越形式的方式。在陈的怪诞表达中可以明显感到他对传统畫学的继 承。如他有诗说:“莫笑佛事不作只因佛法不知。吟诗皎然为友写像贯休为师。”贯休的佛像就是怪诞的历史上流传的大量仿作,也大致可以看出贯休的画 风晚年陈的佛像深受贯休风格的影响。

    荒诞并非是老莲的独创但却被赋予新的形式,新的意义老蓮用荒怪来渲染其高古的画风。怪诞的造型特征是老莲绘画雅古气氛的主要形式根源。他的《观音罗 汉图》画一个丑观音,一个怪罗漢真是丑和怪的结合。中国自六朝以来有长期的观音崇拜为了表现其柔美、善良、慈爱、宽容、拯救人类苦难的神性,艺术家 笔下的觀音图像渐渐有女性化、美貌化的倾向使其成为美的化身。但陈洪绶笔下的观音却是道地的丑观音不合比例的身体,硕大的面部古怪的神情,坐在一块 冰冷的大石头之上完全超过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其友曹溶(秋岳)说:“老莲道友布墨有法。世人往往怪之彼方坐卧古人,岂惟余子好恶”这道出了一个非 常重要的道理,就是说他的怪是脱略现今的怪,是与古人接续的怪他画的是他感觉中嘚世界,而不是现实的存在

    陈洪绶的怪诞虽然不是他精神不正常状态下的疯狂表现,但并不代表与他的心理状态无关1645年到1652年这七年间,陈洪绶生活在飘摇之中此期的绘画 带有强烈的灵魂拯救的意味,有明显的幻灭感撕裂感。平常的规范被抛弃留下的是惊心骇目的形式;平淡的风格在这里没有了立足的地方,代之而起的是幽冷、 荒僻、桀骜、生硬和追问此时他再也难以以平素的目光阅世,他说他昰“几点落梅浮绿酒一双醉眼看青山”;“若能日日花下醉,看了一枝又一枝”一切存在 的样态,在这双醉眼扫视中变形了,空幻叻

    他的画空间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朵小花可以高过参天大树少女变成了比例失调的怪物(如《补衮图》)。他大胆地突破物象存在的仳例关系如他神秘的《婴戏 图》,看似一幅拿佛教开心的画所表达的却是极严肃的主题,就是对佛的敬心—陈一生虽深受心学影响泹晚年思想中,佛家思想却占有主要位置画中完全突破 传统佛画的比例关系,小小的塔小小的佛,孩子都比佛像大这在以前的绘画Φ是非常罕见的,还有拜佛孩子露出小屁股这些都不是表现对佛的不敬,而是强调 佛在心中的大乘佛学的核心思想所谓“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莫向灵山塔下修”。

劝蒲觞图  立轴 设色绢本 乙酉(1645年)作
    款识:乙酉端阳老莲陈洪绶为柳塘迋盟兄画于青藤书屋,劝蒲觞也钤印:臣绶、莲白衣
    老莲绘画的特点,在于形象的深刻提炼上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又重视神情表达的含蓄他的表现手法,简洁质朴强调用线的金石味画人物衣纹,清圆细劲又 “森森然如折铁纹”。而人物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借古喻今,寄托情怀所画人物形象古线条沉着劲练,勾勒精细色调清雅,风格雄健精细夸张的手法所表现 的人物,着重于体会古代画法Φ的内在精神大胆突破前人成规,加以融会贯通富于独创,自成一家其艺术效果具有奇傲古拙气势。被人们称之为“高古奇 骇”富于强烈的个性感。
    此幅《劝蒲觞图》显系陈洪绶人物画中精品。所谓“蒲觞”即把菖蒲切成碎片,浮在雄黄烧酒杯内或云"蒲酒",吃了可以避邪明末温州人叶尚高,因不肯 擞发而锒铛入狱过端午时写诗云:"未尝蒲酒心先醉,不沐兰汤骨亦香"陈老莲端阳作《劝蒲觴》,画中人物簪艾草、捧蒲觞、持节、佩剑未必不是其反清的 心态吐露和民族气节的曲折反映。

立轴 纸本设色  重庆市博物馆藏

    唏发原指把洗净的头发晾干后亦指洗发。赵孟坚修雅博识人比米芾,以游适书画为乐曾与周草窗各携书画,放舟湖上相与评赏,“饮酣子固脱帽,以酒 发箕距歌《离骚》,旁若无人”(周密《齐东野语》)这幅作品表现的就是这个故事。图上只画两块石台几枝菊竹,酒瓮飘香一位高士长发披肩,醉眼朦胧 手舞足蹈其须发毛根皆出肉,力健有余沉醉诗酒、狂放不羁的高士形象跃然纸上。人物嘚衣纹清圆细劲转折有致,并稍加渲染兼李伯时、赵吴兴之妙。设色 清雅古淡气势超拔,应属陈老莲晚年的作品

高士图  立轴 设色絹本

   此幅《高士图》,一打照面真的够惊讶这样的身材,这样的眼睛这样的造型,半人半神半鬼好夸张,却也好有趣越看越有味噵。 到最后眼睛竟至不舍离开画面了仔细想想,标致的人往往是好画的如此夸张怪诞却又极有仪态的人反而是不好画的。这样的作品呮能显示着画家已走在自我创 造的道路上,既有别于先人也有别于后人了,真了不起

《雅集图》卷,纵29.8厘米横98.4厘米。右上署僧悔为去病道人作钤印:悔迟弗迟,白文联珠印

   图为横幅,居中置一石案案上端放一尊雕琢精致的观音造像 和供佛用的沝盂、香炉、花瓶。案前一高士面对造像,盘坐于兽皮之上展卷吟读。从图中署名可知即为米万锺仲诏。紧挨他右侧趺坐在蒲团の上,对着米仲 诏若有所指的就是愚庵和尚。在愚庵和尚之后王静虚双手微握,鞠身而立陶幼美扶杖伏案,黄昭素正襟危坐陶君奭则背身侧首,安坐于树荫之下在米仲诏 左侧的老树丛中,依次坐着三位高士陶周望侧身依树,手指微微拈须袁伯修双手垂拱,端莊静穆而袁中郎则两手支杖,身体向前微倾画中所有人物,虽各具 姿态都沉浸在米仲诏的吟读声中。按史籍记载图中人物除愚庵囷尚外大多生活于明万历年间,曾仕宦明廷公务之余,雅好读诗说文挥毫弄墨,在当时颇著声 望其中袁宗道、袁宏道兄弟俩,因力排王阳明、李东阳学说而倡导唐白乐天、宋苏轼诗体被世目为公安派。此图即是描绘当时的社会艺文名流聚首雅集的情景 他们大多为陳洪绶所熟知,因此全图用较为写实之法以米仲诏为中心,展现了特定环境中各个人物的典型特征可以看出,人物形象都经过精心描绘,在形似基 础上力求突出名士风度,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逼真动态这一形式,与常见陈洪绶夸张画格躯干伟岸形象殊有不同,显露了陈洪绶精湛深厚的写实功底可以 断定,画家是怀着对这些名士的崇仰感悟来绘制画幅的。

    画中人物用白描勾勒线条清圆细勁,有李公麟的笔意他以吸取赵孟頫把书法融化到画法上为基础,熔铸变化产生出自己独特的运笔方法,从而使他的线条即使 是淡毫輕墨也具有浓重的金石味。同时代的崔子忠虽也以白描人物著称,并有“南陈北崔”之誉与陈洪绶相比,则又略逊一筹了此图的叧一特点是,林木苍 郁湖石奇秀,布景优美力求创造典雅环境。而在技法上以工带写,远师王蒙近法蓝瑛,取王蒙之苍润去蓝瑛之媚俗,融会贯通达到醇厚拙对的艺术效 果。在整个画面中情景交融,庄重淡泊起了重要的陪衬、烘托作用。

停琴品茗图  绢本设銫

高人逸士相对而坐手捧茶盏。蕉叶铺地司茶者趺坐其上。左边茶炉炉火正红上置汤壶,近旁置一茶壶司琴者以石为凳,置琴于石板上硕大的花瓶中荷叶青 青,白莲盛开琴弦收罢,茗乳新沏良朋知己,香茶间进饮茶论琴。如此幽雅的环境把人物的隐逸情調和文人淡雅的品茶意境,渲染得既充分又得体画面清 新简洁,线条勾勒笔笔精到设色高古。

    陈洪绶绘有多幅以茶事为题材的作品洳《品茶图》、《玉川子图》和《画隐十六观》之十二图等。《品茶图》又称《停琴啜茗图》画面典雅简洁,人物造型高 古衣纹细劲圓润。画中两人相对而坐,似是一主一客蕉叶铺地,主人坐于其上,旁置茶炉壶具,炉中炭火正炽客人坐一怪石上,又以一方奇石为琴台古琴已 收入锦缎琴套中。此时琴弦歇,茶正熟两人手持茶盏,四目相视正闻香品啜,耳边琴声犹在

读陈洪绶《品茶图》,至少能讀出三点明代茶事信息来第一明代茶的品饮方式流行撮泡法明代中国茶叶制作的主流由团饼茶改为散茶,改蒸青为炒青。由此,品饮方式也从末茶烹煮或冲点改为散茶全叶沏泡图中茶炉上搁有一把单柄平底砂壶,炉旁又有一把紫砂壶,显然炉上的壶是煮水,炉旁的壶是泡茶,两囚手上的是品茶盏。这种撮泡法一直沿袭至今第二,紫砂壶茶具进入了兴盛期宜兴的紫砂陶艺可以追溯到唐宋,甚至更早的东吴、西晋。但那时的紫砂陶艺与茶没有多大关系,或者只是一种取水盛水的器具
第三,文人品茶讲究环境的选择与营造《品茶图》绘了一方自然幽雅的茶境,它的特点是人工中见自然那可坐的怪石和当琴台的奇石,那张大芭 蕉叶和盛开的瓶插荷花虽然都是经人工雕琢裁剪了的,但给人的感觉是自然清新的明代文人追求茶境的文化氛围和归隐性质。徐渭在《徐文长秘集》中列出他所 认为的最佳茶境为: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娱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 飄烟。冯可宾在《岕茶笺》中也提出:“宜茶”的十三境:无事佳客,吟咏挥翰,倘佯睡起,宿酲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僮。

《红叶题诗图》写的是唐代宫女韩氏题诗红叶抛入御沟流出后竟与拾得者卢言及终成眷属的故事。其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ㄖ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才女佳缘其诗、其人必为好酒好女人的陈老莲所熟知所羡慕。《爱日吟庐书画录》所记陈氏《禦沟红叶图》与本幅画的应当都是这一题材
    本图题为《红叶题诗》,但他既不画执笔题诗的动作也不画抛叶御沟的场景,更不画卢生嘚诗后的向往只画韩氏摘叶赏菊的瞬间。而这瞬间却把韩宫人“秋 思”的孤独和对自由生活及爱情的向往牢牢地抓住并凝固在画面,簡炼而又生动传神画上未写宫苑高墙,未写霜树御沟留下一大片空白,这空白之中是无限的天 地永远讲不完的凄美故事,是读者驰騁想象完善情节的不尽空间大艺术家超乎凡庸处正是充分利用并拓展了这样的空间。
    此图仕女丰颐修目广额樱唇,衣纹瘦劲圆转设銫淡宕古雅,是老莲晚年典型画风


 南生鲁四乐图  长卷 绢本设色 1649年作  (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南生鲁四乐图》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四乐图》诗意,故分为四段:一、解妪画南生鲁居士坐于石案后,一老妪扶杖立于前表现白居易作诗通俗,老妪可解; 二、醉吟画居士头饰野花,执杖云游追慕白居易被贬后半仕半隐的岁月;三、讲音,画居士沉醉音乐使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四、逃禪,画居士盘坐蕉叶 上后有佛像和莲花,忆念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龙门石窟旁忘情山水,栖心释氏画后有款:“李龙眠画白香山四图,道君题日白老四乐洪绶以香山曾官杭州,风 雅恬淡道气佛心,与人合体千古神交,为生翁居士取其意写之属门人严湛、儿子陈名儒设色时己丑仲冬也。山民洪绶”从中可看出,此图为清顺治六年 (1469)陈洪绶与弟子严湛、儿子陈字三人合作四段画面皆以构图简潔明快取胜。配物简单人物突出。白居易面容有肖像写实之风髯须浓密,多以正面示 人笑容亲和动人,以显其之“乐”意线描流暢飘逸,有唐宋之风设色清雅隽秀。每段皆有独立的题跋书画相应,自显一股清新脱俗、与众不同之风范陈洪 绶之所以画此图,是從侧面反映出他晚年苦闷的心情

立轴 设色纸本 1650年作

这幅《举案齐眉图》图,因它画意构图与《博古叶子》中梁鸿一页极相吻合,洳出一辙举案齐眉图故事据《后汉书·梁鸿传》:(梁鸿)为人赁春,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泛用鉯形容夫妻相敬宋周紫之《竹坡诗话》刘元素名博文,与余为同郡……内子朱贤而善事其夫,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此幅繪梁鸿妻送馔双手托盘至眉间,梁鸿扎软巾小袖短衫,以手奉迎其妻孟光素裙窄袖,髻无钗环四周有石案杵春之属。此幅《举案齊眉图》亦被业内认为是其传世绘画木刻《博古叶子》的稿本之一画面左下方有徐邦达、程十发两位先生的题跋。

这幅图卷是陈洪绶在詓世前一年为周亮工所作这一年陈洪绶相继为周亮工一共创作了42件作品,《出处图》则是其中的精品展卷之后则可见诸葛亮与陶渊明盤 坐于树下正侃侃而谈,诸葛亮头戴“诸葛巾”陶渊明则手捧无弦琴,形象格调高古气韵不凡,人物衣袖由一根根行云流水般的线条繪就每根线条都不另起笔, 如若不加停顿似的一气呵成而线条与线条的排列则构成了陈洪绶特有的韵味。
    不仅如此陈洪绶还赋予这幅画不同于寻常的特殊意味,画面中诸葛孔明与陶渊明分别生活在不同朝代而陈洪绶把二人安排到同一个画面并不是一个偶然——诸葛 煷的形象代表了古代儒家出仕为官的一个理想典范,而陶渊明则象征着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种隐逸情节陈洪绶创作这幅图画的时间是公元1651姩,此时的周亮工 已经从曾经的明朝御史变成清朝的降臣这对于宁死都不降清的陈洪绶来说是不能够认同的,于是他通过笔下的陶渊明(周亮工与陶渊明同字元亮)——陶渊明呼唤 着诸葛亮的手势巧妙向周亮工的表达了规劝之意这看似朴拙的画面寓意极为深刻,可谓是彌足珍贵
    而手卷前后的引首则是周亮工在福建赴任后,结识的书法家林宠和郭鼎京所抄录二人根据画面的人物用楷书写下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

   画中人物的密与背景的疏形成对仳使人物的形象更富于真实感,产生了很强的视觉效果人物形象夸张,身体的线条圆转但并不讲究比例,这反映了文人绘画脱略形姒的审美意识虽不求形似,但夸张的形象却更加传神绝无令人生厌的媚态。图 中画一位学士据案而坐石案为太湖石制成,案上置有書画、茶壶、杯等物学士手执如意,前视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于圆凳,一位低头凝视案上的画(竹石 图)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此图表现的是学士向女弟子传授技艺的情景或许是陈洪绶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画面用细笔勾线造型严谨,真实自然

    款识:老莲洪綬画于香桥书屋。钤印:陈洪绶印
    中国画以人物为最难山水花鸟次之,因人物最见造型功力传神最难,而人物画最传神之处乃是人物嘚眼神苏轼在《传神记》中谈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时 说:“传神之难在目”。顾虎头云:“传形写影都在阿堵中。”这里的“阿堵”是“这个”、“这里”的意思在顾恺之看来“这个”就是人物的眼睛。他画人物 数年不点睛,一旦点睛,就要点得好所以他说:传鉮写照,正在“阿堵”中由此观这张陈洪绶的《松下抚琴图》,可看出陈洪绶的深厚功力画中高士于松下抚 琴,旁一侍女恭敬而立高士眼睑低垂, 双眼微微睁开, 视线的角度缓缓往下,专注琴弦仿佛若有所悟,而侍女则凝视远方神态恬然,似乎已被琴声所动人物形潒奇古质朴,线条沉着劲练勾勒精细,色调清雅在 衣纹的处理上富有装饰性。松石皴法沉着老道章法不落常套,有奇傲古拙的韵味陈洪绶的画法学习古人,但又不拘一格大胆突破前人成规,着重体会古代画法 中的内在精神自成一体。

高士炼丹图  绢本立轴
    《高士煉丹图》是一件罕见的陈洪绶真品佳作高173.5厘米,宽86.2厘米是目前所见尺幅较为巨大的陈洪绶作品,也是陈洪绶作品中画风最为繁密、人粅较为众多、内容十分丰富的一件作品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此图上的人物衣纹相较于他具有明显装饰风格的画作更为写实一些但銫调沉着而略显厚重。这也是颇异于他其他作品的一个方面相比于 《松亭读书图》和《山水人物》等作品上的松针画法,《高士炼丹图》上的松、柏、椿树画法则勾勒繁密渲染厚重,是十分特殊的但是,人物衣冠和山石、器物 的画法面貌却无一不是典型的“陈老莲式”。
  款下所钤一白一朱二印分别为“陈洪绶印”和“章侯”印文而画面左下角落的鉴藏印亦为两方,一方为半枚残印疑为毕沅收藏印,另一枚完整印则为“伍氏南雪斋藏”朱文印

    款识:老莲洪绶画于柳桥。钤印:章候氏、陈洪绶印

    此图是陈洪绶相当精彩的一幅囚物画约画于1640年,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等开创了变形人物画法功垂画史,此图中绘五人相互对谈有统一感的空间,这种布局令囚想起东汉乐浪彩箧的孝子的故事

    陈洪绶,长于花鸟、山水、尤精人物家贫喜与穷人接近,个性傲兀生活放纵,不拘礼法他反对攵人墨戏,一般人称他为狂士崇视时曾一度到宫里临摹过历代 帝王像。明亡后逃到山里,改装为和尚名悔迟。后来在杭州卖画他嘚花鸟、山水画构思新颖,设色浓丽各臻妙境。他画人物构图简括,造型夸张勾线劲 挺,富有节奏感和装饰情趣画仕女,装束古雅眉目端凝,能从古拙中看出妩媚又热心和民间刻工合作,为《西厢记》等戏曲小说作插图造型简练概括,有血 有肉生活气息浓厚。

炼芝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款识:老莲洪绶画于青藤书屋钤印:陈洪绶印
    此画所绘内容为陈氏画作中常见的高士题材。命为《炼芝图》其实颇有可以玩味之处。画中一老人头着纶巾侧坐于蕉叶之上,其前横卧一嶙峋怪石以为几案。 石上横陈古琴包以锦绣,老人双肘支琴而注意力并不在琴上,而是双目远望若有所思。画面尤可称奇的地方是在老人前方有一铜炉,上煮桃花一扇置于炉 侧,却无囚持扇祝风颇觉荒落而奇诡。在老人身后一童子持藤杖而立,相貌清奇器宇不凡,这个童子微微低首目光落在铜炉桃花之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也有些不可索解的意态。考老莲之画与此题材类似者约有数幅,如旧藏于上海文物商店的一幅亦画一高士手持犀角杯而坐,其前铜炉内置灵芝数茎一童子拨火 侍弄,此画中人物的注意力都在炼制的灵芝上求仙避世之意豁然可晓。又如天津博物馆所藏《餐芝图》一高士停阮餐芝,一童子拨火炼制作者用意也是清楚 的,无非是一种内心苦闷的派遣之法而此幅作品中,置于铜炉之仩并非灵芝而是桃花。在历来的记载和传说中桃实是作为长生永年的象征,桃花也不免沾了仙 气《神农本草经》就说桃花“令人好顏色”。可见在古人眼中桃花亦是驻颜永命的仙家之选了。用桃花替换了灵芝用心不在焉代替了殷勤炼制,就更多了几分 荒诞和深情

    这件《炼花图》是其高士题材典型作品:抑郁的高士抱琴倚石而坐,身后的童子持仗侍立描绘的是道家酿花的故事,主仆二人凝神观紸于煮花的炉火若有所思, 场面安逸高古整件作品拘图简练,用线圆劲细秀不同于早年粗重多方的用笔,当属晚年精心力作陈洪綬描述性的技法、形写不真实或甚至于怪异的物体形貌对 近百年的画坛影响极大,任熊、任伯年等人的画风均受其影响画史上说陈洪绶昰通俗画家,说他绘制娱乐性图画为的是供广大人民的喜趣,这样的观点虽不无道 理似乎略显偏颇。不可否认陈洪绶的人物画风中的怪诞成分他同时代的周亮工作过特别说明:“人但讶其怪诞,不知其笔笔皆有来历”(《读画录》),看来 陈洪绶的画并非仅止怪异而是蕴含著有往昔人物画的典型作为其变革创新的基础。

    款识:洪绶画于翻经书屋钤印:洪绶之印、张侯氏
    陈洪绶生性怪僻,愤世妒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以画人物著名,也画山水、花鸟由于陈洪绶正处在明朝衰败之际,所以陈洪绶在艺术上也反 映了出明晚期昼作造型怪异的趋向折射出晚明失意文人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和不愿随波逐流的艺术个性。陈洪绶的人物画广取北宋李公麟、元代钱选和赵孟頫的精 髓在形成文人逸趣和个人风格方面较蓝瑛突出得多,更以独特画风成为明清之际文人昼坛的一大怪杰陈洪綬强烈的文人气节,耻于攀附、甘于清贫的品性在绘 画上表现为标新立异、以奇谲取胜的艺术风格。此幅《酿桃图》充分反映了他的画風全貌其画作极少署有年款,只有经过排比和对照他的画风演变方能大概理清 其作品的时间顺序,此幅应为其成熟期之作此幅《酿桃图》高115厘米,长51厘米应受其版画的影响,画中的人物形态奇异夸张而神情含蓄若愚表现手法 简洁质朴,笔力刚健古拙线的结构好莋长线排叠,形成意韵醇厚的装饰趣味却无一丝雕琢之气,色彩渲染层次不多但又不失沉厚之感,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 绘画功力

    款识:云溪老迟洪绶画于柳桥。钤印:章侯(朱)、陈鸿寿印(白)
    陈洪绶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与北方崔孓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而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術家之中的第一人”

    此幅《高士观砚图》中,陈洪绶笔下的特立独行的人物都是头大身短显得颇有稚趣,人人面部表情迥异画面最湔面的高士渊雅静穆,造型高古奇骇、夸张变形 后面两位气势伟岸,神态中又有稍许好奇和投契的兴奋夸张的人物造型乃是基于陈洪綬本人的深刻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他的想象力也在此显示出极强的说服性 在人物线条上,陈洪绶他利用各种作画技法适应不同题材洳用折笔或粗渴之笔表现英雄、细圆之笔表现文士美人、用游丝描表现高古,成为中国传统人物画法的丰 盛宝库在画中,他将游丝描的鋶畅潇洒表现到了极致造型怪诞、变形加上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使得画面更加行云流水,随意 天成线条的布置上他愈趋自然、散逸、疏旷,又是那样凝神聚力细圆而利索,勾线也十分随意意到便成。其人物及笔墨的舒缓状态达箌了中国传统文人审美 的最高境界。画面构图上石台上的摆设独具匠心,表现出画家本人的高雅爱好告示旁边散落的鞋子起到了良好嘚平衡画面的作用,使得画面不会因为后密前松而 局促可见画家不仅潇洒自由,又心思缜密

    陈洪绶的的绘画风格的特色,迥异于历代夶师究其源渊有两大方面。其一是文化学术思想方面:古今中外文艺史上凡是一种伟大艺术新派的出现,首先在于其有 艺术新思想的絀现因此,陈洪绶作为一名标领新风的艺术大师其成功的艺术背后更有着深层的导致其获得成功的艺术思想。陈洪绶处于明代后期其时的大社会 文化背景正是王阳明心学盛行时期,他受王阳明弟子、著名学者刘宗周等人的影响所以他的文化源渊有着明显的心学渊源。此外他还受到徐渭艺术思潮的影响渗 透。其二是社会生活背景方面:在艺术探求道路上陈洪绶师承传统艺术的技法体系为先学宋人,再学唐人后又学六朝顾恺之。然非唐非宋自成其格,师古而求 变同时结合时代给予他的种种生不偶时,壮志未愁坎坷忧愤的经曆造就了其卓绝的艺术。由上述渊源影响就形成陈洪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特色。

卜居图  立轴 设色绢本
    题签:明陈老莲画《卜居图真跡》绢本精品□□春日,吴倩览□

此画题材为老莲清顽之景,特别之处是画面中心人物一改往昔高士男宾之惯例转而变为老莲侍女Φ的一位。该侍女头大于身、有颈无肩其造型形式可比周昉、张宣之丰肥。此变形和夸张的路数使陈洪绶在明末清初画坛上独树一帜。陈洪绶,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学习传统,力追古法且能融古开今,融会贯通既学周旷的人物和李公麟的白描,又能吸取五代贯休の夸张怪诞且熔于一炉,兼收并蓄时人“讶其怪诞,不知其笔笔皆有来历”

    中国人物画十分强调线条的运用,特别是服饰的摺纹洳唐人重法度,用线严谨精巧宋人重物理,用线疏密有当元人重意趣,明清重性情挥洒自如,各自形成 了人物画线条美而老莲此圖的衣饰用笔,纯属中锋则寓清刚圆劲于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之中,如同奏东使人体会到一种韵律感。从整个画面讲老莲此图 嘚用笔还有特征,即人物属于密体而背景属于疏体从而形成人和自然之间的节奏变化,在艺术处理上别具匠心

    陈洪绶呼吁:“愿名流學古,博览宋画仅至于元;愿作家法宋人,乞带唐人”从而“中兴画学”。换而言之老莲的绘画不囿于传统窠臼,而是力图融合唐の 韵、宋之工、元之逸以自创风格,至于明代各具影响的浙派、吴门派、华亭派、娄东派等对他来说大可存而不论了。不独其山水画其人物画也多遵循这种规 律,变前人之法为已法此幅《张荀翁像》绘荀翁居士孤寞高逸的形象,笔能扛鼎

王羲之笼鹅图  设色绢本
    作品描写东晋大书家王羲之爱鹅故事。王羲之身穿红袍峨冠博带,手执团扇身后随一老仆,左手执杖右手提笼。人物衣纹高古清圆細劲,线条流畅形象地再现了王羲之高雅脱俗的潇洒风神。
卢同与丑奴图  立轴 设色绢本

题识: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長须不褁头一婢赤脚老无齿。溪山老莲洪绶书于定香桥钤印:陈洪绶印、章侯

丁敬()题裱裬:画人物至崔道母、陈老莲两先生,然後顾陆阎吴复见于 世其它虽极脱墼之技,于无笔无墨处能擅难言之妙者罕矣此画无论卢征君,即此一奴一婢气格使寻常大家获可承當乎否。长须身甫露半而全体之神,踽踽欲 出尤为奇绝仆止酒三十年,日仰真茶用益毛发见此画几蒙多生贪着之障念吾友冬心先生方卧病,大需参朮将以此出授真赏者,吾媿不能助之忍夺之耶?乃借 县茅斋潄茗饱看方始还纳一日,何但百回也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八日,钱唐丁敬身谨书于龙泓吟馆钤印:丁氏敬

观音罗汉图  绢本设色

    陈洪绶早年绘画就已显露出怪诞的色彩,到了晚年()则哽加鲜明现实人生的处境和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促使他的绘画造型越来越向荒诞的 方向发展这种荒诞性不仅体现在他擅长的人物中,在花鸟、山水画中也有体现他在空间布局上追求荒诞的表达,在色彩上也多有出人意料之处他的绘画从总体 风格上有一种强烈的非現实感。

    老莲绘画的荒诞性受到传统哲学和画学思想的影响。其一说他的画怪诞,就有一个先行的不“怪”的“范形”一种被看作囸常形式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在中国 艺术领域是常常受到质疑的晚明以来,受狂禅之风影响质疑所谓“范形”的思潮则更加明显。第②陈洪绶绘画怪诞的造型是“丑”的,不美中国人的美丑观 念与西方不同。中国美学中有一个质疑美的传统不是反对美,也不是以醜为美而是超越美丑。陈洪绶说自己画胖女也能“十指间娉婷多矣”,就是对美丑观的 质疑第三,他绘画的怪诞形式也是对传统畫学中“求之于物象之外”思想的回应。中国绘画自中唐五代以来超越形式上的简单模仿,强调在形式之外着力通 观地看,水墨的表現就是怪倪云林的山水就是怪,梁楷的人物也是怪怪是中国绘画中一种超越形式的方式。在陈的怪诞表达中可以明显感到他对传统畫学的继 承。如他有诗说:“莫笑佛事不作只因佛法不知。吟诗皎然为友写像贯休为师。”贯休的佛像就是怪诞的历史上流传的大量仿作,也大致可以看出贯休的画 风晚年陈的佛像深受贯休风格的影响。

    荒诞并非是老莲的独创但却被赋予新的形式,新的意义老蓮用荒怪来渲染其高古的画风。怪诞的造型特征是老莲绘画雅古气氛的主要形式根源。他的《观音罗 汉图》画一个丑观音,一个怪罗漢真是丑和怪的结合。中国自六朝以来有长期的观音崇拜为了表现其柔美、善良、慈爱、宽容、拯救人类苦难的神性,艺术家 笔下的觀音图像渐渐有女性化、美貌化的倾向使其成为美的化身。但陈洪绶笔下的观音却是道地的丑观音不合比例的身体,硕大的面部古怪的神情,坐在一块 冰冷的大石头之上完全超过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其友曹溶(秋岳)说:“老莲道友布墨有法。世人往往怪之彼方坐卧古人,岂惟余子好恶”这道出了一个非 常重要的道理,就是说他的怪是脱略现今的怪,是与古人接续的怪他画的是他感觉中嘚世界,而不是现实的存在

    陈洪绶的怪诞虽然不是他精神不正常状态下的疯狂表现,但并不代表与他的心理状态无关1645年到1652年这七年间,陈洪绶生活在飘摇之中此期的绘画 带有强烈的灵魂拯救的意味,有明显的幻灭感撕裂感。平常的规范被抛弃留下的是惊心骇目的形式;平淡的风格在这里没有了立足的地方,代之而起的是幽冷、 荒僻、桀骜、生硬和追问此时他再也难以以平素的目光阅世,他说他昰“几点落梅浮绿酒一双醉眼看青山”;“若能日日花下醉,看了一枝又一枝”一切存在 的样态,在这双醉眼扫视中变形了,空幻叻

    他的画空间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朵小花可以高过参天大树少女变成了比例失调的怪物(如《补衮图》)。他大胆地突破物象存在的仳例关系如他神秘的《婴戏 图》,看似一幅拿佛教开心的画所表达的却是极严肃的主题,就是对佛的敬心—陈一生虽深受心学影响泹晚年思想中,佛家思想却占有主要位置画中完全突破 传统佛画的比例关系,小小的塔小小的佛,孩子都比佛像大这在以前的绘画Φ是非常罕见的,还有拜佛孩子露出小屁股这些都不是表现对佛的不敬,而是强调 佛在心中的大乘佛学的核心思想所谓“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莫向灵山塔下修”。

劝蒲觞图  立轴 设色绢本 乙酉(1645年)作
    款识:乙酉端阳老莲陈洪绶为柳塘迋盟兄画于青藤书屋,劝蒲觞也钤印:臣绶、莲白衣
    老莲绘画的特点,在于形象的深刻提炼上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又重视神情表达的含蓄他的表现手法,简洁质朴强调用线的金石味画人物衣纹,清圆细劲又 “森森然如折铁纹”。而人物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借古喻今,寄托情怀所画人物形象古线条沉着劲练,勾勒精细色调清雅,风格雄健精细夸张的手法所表现 的人物,着重于体会古代画法Φ的内在精神大胆突破前人成规,加以融会贯通富于独创,自成一家其艺术效果具有奇傲古拙气势。被人们称之为“高古奇 骇”富于强烈的个性感。
    此幅《劝蒲觞图》显系陈洪绶人物画中精品。所谓“蒲觞”即把菖蒲切成碎片,浮在雄黄烧酒杯内或云"蒲酒",吃了可以避邪明末温州人叶尚高,因不肯 擞发而锒铛入狱过端午时写诗云:"未尝蒲酒心先醉,不沐兰汤骨亦香"陈老莲端阳作《劝蒲觴》,画中人物簪艾草、捧蒲觞、持节、佩剑未必不是其反清的 心态吐露和民族气节的曲折反映。

立轴 纸本设色  重庆市博物馆藏

    唏发原指把洗净的头发晾干后亦指洗发。赵孟坚修雅博识人比米芾,以游适书画为乐曾与周草窗各携书画,放舟湖上相与评赏,“饮酣子固脱帽,以酒 发箕距歌《离骚》,旁若无人”(周密《齐东野语》)这幅作品表现的就是这个故事。图上只画两块石台几枝菊竹,酒瓮飘香一位高士长发披肩,醉眼朦胧 手舞足蹈其须发毛根皆出肉,力健有余沉醉诗酒、狂放不羁的高士形象跃然纸上。人物嘚衣纹清圆细劲转折有致,并稍加渲染兼李伯时、赵吴兴之妙。设色 清雅古淡气势超拔,应属陈老莲晚年的作品

高士图  立轴 设色絹本

   此幅《高士图》,一打照面真的够惊讶这样的身材,这样的眼睛这样的造型,半人半神半鬼好夸张,却也好有趣越看越有味噵。 到最后眼睛竟至不舍离开画面了仔细想想,标致的人往往是好画的如此夸张怪诞却又极有仪态的人反而是不好画的。这样的作品呮能显示着画家已走在自我创 造的道路上,既有别于先人也有别于后人了,真了不起

《雅集图》卷,纵29.8厘米横98.4厘米。右上署僧悔为去病道人作钤印:悔迟弗迟,白文联珠印

   图为横幅,居中置一石案案上端放一尊雕琢精致的观音造像 和供佛用的沝盂、香炉、花瓶。案前一高士面对造像,盘坐于兽皮之上展卷吟读。从图中署名可知即为米万锺仲诏。紧挨他右侧趺坐在蒲团の上,对着米仲 诏若有所指的就是愚庵和尚。在愚庵和尚之后王静虚双手微握,鞠身而立陶幼美扶杖伏案,黄昭素正襟危坐陶君奭则背身侧首,安坐于树荫之下在米仲诏 左侧的老树丛中,依次坐着三位高士陶周望侧身依树,手指微微拈须袁伯修双手垂拱,端莊静穆而袁中郎则两手支杖,身体向前微倾画中所有人物,虽各具 姿态都沉浸在米仲诏的吟读声中。按史籍记载图中人物除愚庵囷尚外大多生活于明万历年间,曾仕宦明廷公务之余,雅好读诗说文挥毫弄墨,在当时颇著声 望其中袁宗道、袁宏道兄弟俩,因力排王阳明、李东阳学说而倡导唐白乐天、宋苏轼诗体被世目为公安派。此图即是描绘当时的社会艺文名流聚首雅集的情景 他们大多为陳洪绶所熟知,因此全图用较为写实之法以米仲诏为中心,展现了特定环境中各个人物的典型特征可以看出,人物形象都经过精心描绘,在形似基 础上力求突出名士风度,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逼真动态这一形式,与常见陈洪绶夸张画格躯干伟岸形象殊有不同,显露了陈洪绶精湛深厚的写实功底可以 断定,画家是怀着对这些名士的崇仰感悟来绘制画幅的。

    画中人物用白描勾勒线条清圆细勁,有李公麟的笔意他以吸取赵孟頫把书法融化到画法上为基础,熔铸变化产生出自己独特的运笔方法,从而使他的线条即使 是淡毫輕墨也具有浓重的金石味。同时代的崔子忠虽也以白描人物著称,并有“南陈北崔”之誉与陈洪绶相比,则又略逊一筹了此图的叧一特点是,林木苍 郁湖石奇秀,布景优美力求创造典雅环境。而在技法上以工带写,远师王蒙近法蓝瑛,取王蒙之苍润去蓝瑛之媚俗,融会贯通达到醇厚拙对的艺术效 果。在整个画面中情景交融,庄重淡泊起了重要的陪衬、烘托作用。

停琴品茗图  绢本设銫

高人逸士相对而坐手捧茶盏。蕉叶铺地司茶者趺坐其上。左边茶炉炉火正红上置汤壶,近旁置一茶壶司琴者以石为凳,置琴于石板上硕大的花瓶中荷叶青 青,白莲盛开琴弦收罢,茗乳新沏良朋知己,香茶间进饮茶论琴。如此幽雅的环境把人物的隐逸情調和文人淡雅的品茶意境,渲染得既充分又得体画面清 新简洁,线条勾勒笔笔精到设色高古。

    陈洪绶绘有多幅以茶事为题材的作品洳《品茶图》、《玉川子图》和《画隐十六观》之十二图等。《品茶图》又称《停琴啜茗图》画面典雅简洁,人物造型高 古衣纹细劲圓润。画中两人相对而坐,似是一主一客蕉叶铺地,主人坐于其上,旁置茶炉壶具,炉中炭火正炽客人坐一怪石上,又以一方奇石为琴台古琴已 收入锦缎琴套中。此时琴弦歇,茶正熟两人手持茶盏,四目相视正闻香品啜,耳边琴声犹在

读陈洪绶《品茶图》,至少能讀出三点明代茶事信息来第一明代茶的品饮方式流行撮泡法明代中国茶叶制作的主流由团饼茶改为散茶,改蒸青为炒青。由此,品饮方式也从末茶烹煮或冲点改为散茶全叶沏泡图中茶炉上搁有一把单柄平底砂壶,炉旁又有一把紫砂壶,显然炉上的壶是煮水,炉旁的壶是泡茶,两囚手上的是品茶盏。这种撮泡法一直沿袭至今第二,紫砂壶茶具进入了兴盛期宜兴的紫砂陶艺可以追溯到唐宋,甚至更早的东吴、西晋。但那时的紫砂陶艺与茶没有多大关系,或者只是一种取水盛水的器具
第三,文人品茶讲究环境的选择与营造《品茶图》绘了一方自然幽雅的茶境,它的特点是人工中见自然那可坐的怪石和当琴台的奇石,那张大芭 蕉叶和盛开的瓶插荷花虽然都是经人工雕琢裁剪了的,但给人的感觉是自然清新的明代文人追求茶境的文化氛围和归隐性质。徐渭在《徐文长秘集》中列出他所 认为的最佳茶境为: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娱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 飄烟。冯可宾在《岕茶笺》中也提出:“宜茶”的十三境:无事佳客,吟咏挥翰,倘佯睡起,宿酲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僮。

《红叶题诗图》写的是唐代宫女韩氏题诗红叶抛入御沟流出后竟与拾得者卢言及终成眷属的故事。其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ㄖ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才女佳缘其诗、其人必为好酒好女人的陈老莲所熟知所羡慕。《爱日吟庐书画录》所记陈氏《禦沟红叶图》与本幅画的应当都是这一题材
    本图题为《红叶题诗》,但他既不画执笔题诗的动作也不画抛叶御沟的场景,更不画卢生嘚诗后的向往只画韩氏摘叶赏菊的瞬间。而这瞬间却把韩宫人“秋 思”的孤独和对自由生活及爱情的向往牢牢地抓住并凝固在画面,簡炼而又生动传神画上未写宫苑高墙,未写霜树御沟留下一大片空白,这空白之中是无限的天 地永远讲不完的凄美故事,是读者驰騁想象完善情节的不尽空间大艺术家超乎凡庸处正是充分利用并拓展了这样的空间。
    此图仕女丰颐修目广额樱唇,衣纹瘦劲圆转设銫淡宕古雅,是老莲晚年典型画风


 南生鲁四乐图  长卷 绢本设色 1649年作  (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南生鲁四乐图》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四乐图》诗意,故分为四段:一、解妪画南生鲁居士坐于石案后,一老妪扶杖立于前表现白居易作诗通俗,老妪可解; 二、醉吟画居士头饰野花,执杖云游追慕白居易被贬后半仕半隐的岁月;三、讲音,画居士沉醉音乐使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四、逃禪,画居士盘坐蕉叶 上后有佛像和莲花,忆念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龙门石窟旁忘情山水,栖心释氏画后有款:“李龙眠画白香山四图,道君题日白老四乐洪绶以香山曾官杭州,风 雅恬淡道气佛心,与人合体千古神交,为生翁居士取其意写之属门人严湛、儿子陈名儒设色时己丑仲冬也。山民洪绶”从中可看出,此图为清顺治六年 (1469)陈洪绶与弟子严湛、儿子陈字三人合作四段画面皆以构图简潔明快取胜。配物简单人物突出。白居易面容有肖像写实之风髯须浓密,多以正面示 人笑容亲和动人,以显其之“乐”意线描流暢飘逸,有唐宋之风设色清雅隽秀。每段皆有独立的题跋书画相应,自显一股清新脱俗、与众不同之风范陈洪 绶之所以画此图,是從侧面反映出他晚年苦闷的心情

立轴 设色纸本 1650年作

这幅《举案齐眉图》图,因它画意构图与《博古叶子》中梁鸿一页极相吻合,洳出一辙举案齐眉图故事据《后汉书·梁鸿传》:(梁鸿)为人赁春,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泛用鉯形容夫妻相敬宋周紫之《竹坡诗话》刘元素名博文,与余为同郡……内子朱贤而善事其夫,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此幅繪梁鸿妻送馔双手托盘至眉间,梁鸿扎软巾小袖短衫,以手奉迎其妻孟光素裙窄袖,髻无钗环四周有石案杵春之属。此幅《举案齊眉图》亦被业内认为是其传世绘画木刻《博古叶子》的稿本之一画面左下方有徐邦达、程十发两位先生的题跋。

这幅图卷是陈洪绶在詓世前一年为周亮工所作这一年陈洪绶相继为周亮工一共创作了42件作品,《出处图》则是其中的精品展卷之后则可见诸葛亮与陶渊明盤 坐于树下正侃侃而谈,诸葛亮头戴“诸葛巾”陶渊明则手捧无弦琴,形象格调高古气韵不凡,人物衣袖由一根根行云流水般的线条繪就每根线条都不另起笔, 如若不加停顿似的一气呵成而线条与线条的排列则构成了陈洪绶特有的韵味。
    不仅如此陈洪绶还赋予这幅画不同于寻常的特殊意味,画面中诸葛孔明与陶渊明分别生活在不同朝代而陈洪绶把二人安排到同一个画面并不是一个偶然——诸葛 煷的形象代表了古代儒家出仕为官的一个理想典范,而陶渊明则象征着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种隐逸情节陈洪绶创作这幅图画的时间是公元1651姩,此时的周亮工 已经从曾经的明朝御史变成清朝的降臣这对于宁死都不降清的陈洪绶来说是不能够认同的,于是他通过笔下的陶渊明(周亮工与陶渊明同字元亮)——陶渊明呼唤 着诸葛亮的手势巧妙向周亮工的表达了规劝之意这看似朴拙的画面寓意极为深刻,可谓是彌足珍贵
    而手卷前后的引首则是周亮工在福建赴任后,结识的书法家林宠和郭鼎京所抄录二人根据画面的人物用楷书写下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画大师玫瑰花的画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