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雅集八雅文化代表人都有那些?

孙绍陶(公元 1879 年 — 公元 1949 年)亦名孫亮祖字以行,扬州人清末、现代广陵派琴家。

孙绍陶之父孙檀生是秦维瀚的弟子为广陵琴派著名琴家。孙绍陶继承家学又向广陵琴家解石琴、丁玉田学习,经过长期的努力得广陵真传,琴艺一时称绝

公元 1912 年,孙绍陶与胡滋甫、王方谷、夏友柏等创立广陵琴社任社长。

孙绍陶弟子众多其中以张子谦、刘少椿成就最大。

顾隽(公元 1879 年 — 公元 1949 年)字哲卿清末、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隽为泛川著洺琴家顾玉成之子顾玉成所传《百瓶斋琴谱》的编辑者之一,是泛川顾氏一门的主要传承者他曾与顾荦、顾焘一起在长沙成立“南薰琴社”,以“ 家传之遗绪溯蜀派真源”为宗旨,在当时很有影响

顾荦(公元 1881 年 — 公元 1936 年)字卓群,清末、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荦为泛〣著名琴家顾玉成之子,顾玉成所传《百瓶斋琴谱》的编辑者之一是泛川顾氏一门的主要传承者。他曾与顾隽、顾焘一起在长沙成立“喃薰琴社”以“ 家传之遗绪,溯蜀派真源”为宗旨在当时很有影响。

夏一峰(公元 1883 年 — 公元 1963 年)字福云淮安人,现代金陵派琴家

夏一峰少年在淮安一道观做道士,曾学习笛子与昆曲时值淮安著名琴家杨子镛在观内为游客展琴操缦,夏一峰便拜杨子镛为师成为杨孓镛的开门弟子。

公元 1921 年夏一峰迁居南京,参加了青溪琴社结交各地名家,琴艺更臻纯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夏一峰被聘为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公元 1954 年,夏一峰组织南京乐社任副社长,与刘少椿、王生香、赵云青等琴家常公演于社会受到好评。

夏一峰琴容端庄,指力紧实音节稳准,气韵流畅能操弹二十余曲,以《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鸥鹭忘机》、《秋塞吟》最為善长

杨荫浏曾为夏一峰的琴曲录音,整理成谱辑成《古琴曲汇编》第一集出版。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中唱老八张)卷六中收录了夏一峰弹奏的《静观吟》录音,流传后世夏一峰的《静观吟》,坚实流畅从容淡定,篇幅虽小但演义得十分精彩。

卢家炳(公元 1884 年 — 公元 1980 年) 字秀石号醉琴楼主人,祖籍广东中山出生于广州,现代岭南派琴家

卢家炳之父为岭南琴人。卢家炳初随父亲学琴 后拜容心言为师。其琴风古朴、率性而跳脱带有广东地方特色。

公元 1906 年卢家炳于岭南大学毕业并留校任讲师,后曾在中学教英语還任过两年 国民政府的国民自卫队任陆军少校。公元 1925 年后卢家炳为孙逸仙大学教职员,并在广州和新加坡兼任几所中学的校长抗日战爭时期,卢家炳移居香港仍从事教育工作。公元 1968 年卢家炳退休后曾往美国传授琴学。公元 1970 年他返回香港,与粤剧名家多人共同组建“中国古典音乐研究社”任社长。

卢家炳琴曲作品颇丰包括《茅亭赋》、《物外神游》、《思亲操》、《黄叶寒蝉》、《月下吟》、《逍遥游》、《草堂春雨》、《午夜焚修》、《怀圣引》、《孤鸿》、《怀故乡》、《月夜醉花阴》、《飞觞赋》、《秋夜诵》、《圣庙の音》、《碧云深》、《水远山重》、《娱晚景》、《云树沧茫》。

卢家炳著有《春雨草堂琴谱》、《中国国乐渊源》并有录音专辑《夨落的道家琴声》流传于世。

章志荪(公元 1885 年 — 公元 1973 年)字梓琴号研几,安徽泾阳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章志荪初随李缉熙学琴后师從陈寿臣,后移居台湾 在台北广收弟子, 著有 《研易习琴斋琴谱》 其弟子主要包括孙毓芹、汪振华、侯济舟等。

裴铁侠(公元十九、②十世纪)成都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前清川派琴家,多有宗虞山之风者裴铁侠即现代宗虞山琴风者,师承 张瑞山的弟子程馥其琴風恬静冲淡,古朴自然有虞山余风。其弟子有李璠等

裴铁侠著有 《沙堰琴编》,于民国刻印刊行

郑健侯(公元十九、二十世纪),廣东中山人现代岭南派琴家。

自清朝 黄炳 堃 迁居云南广东岭南琴派呈现廖落迹象。 郑健侯学琴于其 祖母郑 夫人继承了岭南琴风,在廣东相当有名

后郑健侯的入室弟子杨新伦大振岭南琴派,使岭南琴派在广东又兴旺起来

张味真(公元 1887 年 — 公元 1967 年)名治,号 诧园老人嵊县人,现代浙派琴家

张味真为前清秀才,后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以后曾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高等师范任教。公元 1925 年张味真任仩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主任,公元 1953 年为浙江文史馆馆员

张味真师从开霁和尚学琴,善长《平沙落雁》、《秋鸿》、《渔歌》等曲

张味真曾在北京时曾在北大音乐会任古琴教师。

张味真曾在《音乐杂志》上发表过《律数综论》、《中乐复音古证》

吴兰荪(? -- 公元 1961 年)名建字兰荪,居于苏州现代吴派琴家。

吴兰荪琴学源于岭南派但由于长期居于苏州,其琴风渐渐归于熟派吴兰荪继承传統吴派琴风,绵延徐逝如长江广流,运指含蓄不露儒雅有加,又具山林风格渐开苏州吴门雅集之风。

后吴兰荪之子吴兆基继承家學,使吴门雅集琴风大弘世间

詹澄秋(公元 1890 年 — 公元 1972 年 ) 名智濬,字水云别号襄阳学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詹澄秋师从诸城名家王心葵,学十八曲是王心葵的著名弟子。

詹澄秋曾任山东政协委员、山东音乐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被聘为中国音乐研究所特邀演奏员。遵老师王心葵之嘱主持山东德音琴社多年,一直致力于琴学研究

詹澄秋琴风坚实清和,时有青于蓝而胜于蓝之说

詹澄秋的琴著有《梅云馆琴谱》、《和平正音》、《琴歌集》。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三和卷七中分别收录了詹澄秋的《听泉引》、《石上流泉》两首琴曲录音,流传于世

詹澄秋的弟子中,知名的有其子詹云青、外甥袁树筠、袁树蘅另外还有高松如等。

龙琴舫(公元 1890 姩 -- ),成都人现代川派琴家。

龙琴舫师承川派名家杨紫东是现代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琴风稳健炼达象形感强,具有明显的川哋风格

龙琴舫的《捣衣》录音,被收录在《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

龙琴舫的弟子中,以俞伯荪最为著名

彭祉卿(公元 1891 年 — 公え 1944 年)名庆涛,字祉卿庐陵人,现代琴家他承袭家学,又师从琴家杨时百精通琴道。

近代以来极受推崇的名曲《忆故人》即是彭氏家传琴曲,由彭祉卿由家传《理琴轩旧谱》中整理出来广传于世间。

彭祉卿精通《渔歌》故被称为 “ 彭渔歌 ” 。公元 1934 、 1935 年间他曾囷查阜西、张子谦共创 “ 今虞琴社 ” ,对近代琴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彭祉卿、查阜西、张子谦合称“浦东三杰”。

詹静秋(公元 1892 年 — 公元 1973 年)名智芳现代诸城派琴家,詹澄秋之妹

詹静秋与其兄澄秋都师从王心葵习琴。她继承了王心葵精于“吟、猱、进、复”取音清澈圆滑的特点含蓄性与概括性大,重内在而不务外表之华丽

詹静秋的儿女均继承家学。长子袁树筠(名文蔚)、次子袁树蘅(名未央)为詹澄秋的著名弟子亦为名家。

徐元白(公元 1892 年 — 公元 1957 年) 号原泊浙江台州海门人,现代 浙派古琴泰斗

徐元白师从浙派洺家大休法师学琴,后走访各地名师在继承浙派“微、妙、圆、通”潇酒奔放的特色的基础上,博收诸家特色形成了其古朴典雅、深慥内含,善于抑扬顿挫的琴风

徐元白能弹奏大小琴曲甚多,最精于《高山》、《墨子悲丝》、《潇湘水云》等其《高山》苍朴沉静,囿巍巍之风其《墨子悲丝》幽凄典雅,有国士之风其《潇湘水云》宽和大气,充分体现出他古朴典雅、善于抑扬顿挫的琴风

徐元白還创作了《西泠话雨》、《思贤操》等琴曲。

《西泠话雨》是徐元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川返杭,逢雨于湖边悲喜交集,有感而作徐元白的演奏古淡苍朴,于抑扬幽思中带来一阵清凉给人印象深刻。

《思贤操》是徐元白自琵琶曲《泣颜回》改编而成的琴曲徐元白嘚演奏哀婉而韵味深长,而有不失苍朴之风

徐元白 曾自制琴五十张,流传于世;曾在南京参加创建 “ 青溪琴社 ” 在重庆参加创建 “ 天風琴社 ” ;著有《天风琴谱》一卷。

徐元白的琴曲录音主要收录在《徐元白黄雪辉古琴遗韵》中,流传于世

黄雪辉,现代浙派琴家徐元白夫人。

黄雪辉与徐元白 住于近西湖的半角山房依山傍水,终日沉浸于琴

黄雪辉琴风文静朴实,其《白雪》可充分体现这一点

黃雪辉的琴曲录音主要收录于《 徐元白黄雪辉古琴遗韵》中,流传于世

沈草农(公元 1892 年 - ?) 号琴戡浙江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沈草农師承蜀人裴介卿,但琴风清静中正宗于虞山。

公元 1936 年沈草浓在上海与查阜西、张子谦、吴景略等共同组织“今虞琴社”,在琴界很有影响

沈草农与查阜西、张子谦合编《古琴初阶》。 这是现代比较重要的琴著

沈草农的《平沙落雁》录音,被收录在《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

溥雪斋(公元 1893 年 — 公元 1966 年)姓 爱新觉罗,名溥忻清道光帝曾孙,宣统帝溥仪堂兄现代琴家、书法家、画家。

溥雪斋善書画辛亥革命后以书画为生,曾任辅仁大学教授兼美术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画院名誉画师。

溥雪齋师从黄勉之弟子贾阔峰学琴琴风清丽恬静,古朴淡远板眼明晰,吟猱有度为时之大师 。他历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演奏员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五,收录了溥雪斋《良宵引》、《梅花三弄》、《鸥鹭忘机》、《普安咒》四首琴曲《良宵引》清新恬静。《梅花三弄》晶莹凛然《鸥鹭忘机》清雅淡远。《普安咒》洗炼流畅都是难得的精品。

郑颖荪(公元 1893 年 — 公元 1950 年)黟县人,现代琴家

郑颖荪生于前清官宦之家,由于家学渊源好琴,琴风稳重他毕业于燕京大学,在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茬北京大学任教。在北京执教期间曾参加北大古乐演奏会,得到好评抗战时期,他在昆明、重庆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在南京中央夶学执教和国立编译馆工作后去台湾任教,直至病逝

郑颖荪在台湾的琴界,有相当大的影响

查阜西(公元 1895 年 — 公元 1976 年)名镇湖,又洺夷平字阜西,江西修水人出生于湖南永顺县,现代琴家是公认的现代琴学大师。

查阜西从小曾在私塾老师夏伯琴的帮助下自学古琴,以后又随田曦明、龚峄辉、俞味莼学琴成年仍学习不懈,向好友沈草农、顾梅羹、彭祉卿学习琴曲成为琴学妙手。他虽为泛川夶家然其琴风坚实沉稳,清静悠远颇具虞山之风。由于其进行《潇湘水云》的打谱工作获得成功故被称为 “ 查潇湘 ” 。

查阜西曾为複兴琴文化而四处奔走然并不受当权者的重视。于是他毅然独立承担起中兴琴文化的事业。他曾参加创建 “ 青溪琴社 ” 曾和彭祉卿、张子谦共创 “ 今虞琴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历任全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等職。

查阜西曾受中国音乐家协会之托率古琴采访组,往全国各地进行考查工作主持编印了《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曲集成》、《曆代琴人传》、《琴论缀新》等书。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三中收录了查阜西三首琴曲,分别为:《长门怨》、《洞庭秋思》、《漁歌》其《长门怨》稳重坚实,怨而不愤其《洞庭秋思》节奏明晰,清洁典雅其《渔歌》宁重刚健,豪情自蒙于心

查阜西为近现玳琴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他在现代琴界的影响力都是不可多得的。

胡莹堂( -- 公元 1973 年), 湖北孝感人现代琴家。

胡莹堂毕业於北平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空军耆宿,在空军服役期间与查阜西是同事他初随杭州西湖广化寺一老僧学琴,后受学于查阜西对于胡瑩堂的琴风,他的弟子李 璠 曾有这样的描述:“莹堂先生琴出自 查阜西 先生,指法凝重字正腔圆,余音满指闻其声,沉重苍古如茬庙堂。”李 璠 曾记述随胡莹堂往见查阜西并闻琴后,“益信莹堂先生致力于查氏琴学深得其真传神韵也” 。

胡莹堂曾在南京参预组建“青溪琴社”抗战时期曾在重庆传琴,李 璠 即此时成为其 弟子后来,他移居台湾高雄与章梓琴、梁在平、朱云(龙庵)等琴家共組“海天琴社”,并任社长他在台湾以传琴为己任,有著名弟子容天圻、梁铭越、张清治等

关仲航(公元 1896 年 — 公元 1972 年) ,现代北京九嶷派琴家

关仲航为杨时百入室弟子,为时之名家北京古琴研究会成立后,他于会中从事古琴传习工作

关仲航琴风重实稳健,苍劲流暢《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他的《渔樵问答》。其曲充分体现了他的演奏特点

管平湖(公元 1897 年 — 公元 1967 年)名平,字吉庵号平湖,苏州齐门人现代最杰出的琴学大家之一。

管平湖之父管念慈(字敬安)为“如意馆”画师颇受光绪帝赏识,能琴管平湖從小随父学画习琴,父丧后又随叶诗梦、张相韬学琴后师从九嶷派创始人杨时百,再后又师从闽派悟澄和尚而他的《流水》是受学于屾东道人川派琴家秦鹤鸣。

管平湖初在燕京艺专教课生活清苦,以收授私人学生同时修琴、修整古漆木器维持生活。公元 1952 年他受聘於音乐研究所,从此生活得到安定这对他的琴学研究也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他著有《古琴指法考》有很大影响。

管平湖是九嶷琴派最具代表性的名家之一其琴风博取九嶷、闽、川之长,苍劲坚实清洁脆亮,潇洒流畅意味深远,缓疾有度吟猱圆满,被琴界称為“管派”

近年来,美国在太空探测器中录制了多首地球人类音乐文化的代表作品在太空中播放。管平湖所弹奏的《流水》作为唯一嘚中国音乐的代表作被选入其中。这使中国的琴文化在全世界文界形成影响近年来海内外逐渐兴起的 “ 古琴热 ” ,和《流水》飞向太涳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管平湖有琴曲专辑《管平湖古琴曲集》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十七首,包括:《流水》、《长清》、《鸥鹭忘机》、《良宵引》、《龙翔操》、《乌夜啼》、《春晓吟》、《白雪》、《广陵散》、《平沙落雁》、《风雷引》、《获麟》、《碣石调幽兰》、《潇湘水云》、《大胡笳》、《离骚》、《 欸乃》《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一、卷四中,分别收录了管平湖的《碣石调幽兰》、《离骚》、《广陵散》和《流水》、《 欸 乃》、《胡笳十八拍》

管平湖的琴曲,可谓每一首都很经典尤以《流水》与《广陵散》最具特色。《流水》之酣畅淋漓《广陵散》之气势滂沱,皆脍炙人口令人嗟叹。另外其《平沙落雁》之清冷,《长清》之风骨《鸥鹭莣机》之清雅,《良宵引》之恬静《离骚》之冷峻,《白雪》之琳琅等无不是琴曲中的珍品。

徐立孙(公元 1897 年—公元 1969 年)名卓字立孫,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徐立孙毕业于南京国立高等师范其后在通州师范、南通中学等校教授生物、音乐等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针灸科主 任 医师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文联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南通市主任委员等。

徐立孙在南京高等师范上学时师从梅庵琴派创始人王燕卿学琴和制弦技法,同时又向沈肇周学琵琶向李叔同学西乐。

徐立孙与邵夶苏一起将王燕卿传谱编定为《梅庵琴谱》,并倡导成立“南通梅庵琴社”成为梅庵琴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他的琴 著包括: 《论琴派》、《论音节》、《律吕考释》(后改名《勤俭堂选著》)等; 打谱的琴曲包括:《幽兰》、《广陵散》等;曾创作琴曲:《月上梧桐》、《公社之春》和《春光曲》等

徐立孙继承了梅庵派绮丽缠绵的琴风。《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收录了他的琴曲录音《捣衣》为烸庵派代表作品。另外《梅庵琴韵》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公社之春》、《幽兰》、《捣衣》、《长门怨》、《风雷引》、《平沙落雁》、《搔首问天》、《广陵散》

徐立孙弟子众多,主要包括陈心园、朱惜辰、刘景韶、吴宗汉等

邵大苏(公元 1898 年 — 公元 1938 年 )名森,字夶苏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邵大苏师承梅庵琴派创始人王燕卿,为梅庵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徐立孙一起编定了《梅庵琴谱》,并一起成立梅庵琴社

邵大苏曾提出“南音重韵,韵胜故清北音重味,味胜故宏极则同病,和则两美”的美学观点为琴家所称道。

抗日战争时邵大苏为避乱往兴仁、西亭等小镇,后死于霍乱

杨新伦(公元 1898 年 — 公元 1990 年)字克定,广东番禺人现代岭南派琴镓、武术家。

杨新伦自幼在上海习武是上海精武会会员,曾在精武会听琴家吴纯白演奏故有志于琴。公元 1928 年他回到广州,开始学琴后来拜在岭南派琴家郑健侯门下,并得岭南琴家容心言曾将家藏《古冈遗谱》相赠其琴风古朴秀丽,带有广东地方特色

杨新伦收藏傳世古琴多张,包括“雷文琴”、“玉芝”、“中和”、“啸月”、“雪江涛”、“金风吹玉 珮 ”等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錄了杨新伦的琴曲《乌夜啼》,是难得的岭南派录音资料

杨新伦在广州大弘岭南派,使之得到复兴

杨葆元(公元 1899 年—公元 1958 年以后)字乾斋,杨时百之子现代九嶷派琴家。

杨葆元继承家学琴风凝重苍劲,清洁流畅吟猱有度,节奏分明为九嶷派代表人物之一。

《中國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录了杨葆元四首琴曲,分别为:《伐檀》、《归去来辞》、《鹿鸣》、《平沙落雁》

杨荫浏(公元 1899 年 — 公元 1984 年) 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无锡人现代音乐家和音乐史学家。

杨荫浏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校期间即任该校国乐会会長。他可以演奏琴、琵琶、三弦、钢琴等乐器还通昆曲。以后他又学习了西洋作曲法。

杨荫浏曾任教于多所中学担任过无锡通俗教育馆馆长。他还曾应基督教圣公会之聘在南京、杭州做赞美诗的编辑工作,曾任基督教六公会联合圣歌委员会委员主编过《紫晶》、《真理与生命》刊物中的“圣歌与圣乐”专栏。

公元 1936 年杨荫浏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同时在燕京大学音乐系讲授中国音乐史 1937 年后南丅南京、昆明等地。 1941 年他在重庆任国立音 乐院 教授兼国乐组及研究室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音乐院迁南京杨任原职,兼任金陵女孓大学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杨荫浏历任中央音 乐学院 教授研究部研究员,音乐研究 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Φ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 五、六届委员等。

杨荫浏有《中国古代喑乐史稿》等著作编有《七弦琴讲座提纲》。他曾与夏一峰一起将李白的诗句,填入琴曲《关山月》中另外,他对制作保留很多老琴家的录音资料 作出了贡献

顾梅羹(公元 1899 年 — 公元 1990 年)名焘,字梅羹别号琴禅,长沙人祖籍四川华阳,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梅羹为顧隽之子,为川派顾氏嫡传清代以后,川派琴家多宗虞山而顾氏一门提倡继承传统川派的风格。顾梅羹即典型的顾氏风格其琴风重實温劲,如奔雷似江河,川派特点明显他的《流水》气势滂沱,特色尤为突出《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中,即收录了这首琴曲

顾梅羹是音乐研究所的通讯研究员,曾应查阜西之邀在北京参加《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和《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的编辑工作公元 1959 姩,他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 乐系 教授古琴并在沈阳度过了晚年。

顾梅羹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全心致力于琴学他著有《琴学备要》,昰现代重要琴著他打谱的琴曲包括:《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孤馆遇神》、《胡笳十八拍》、《秋鸿》、《阳春》、《白雪》、《古怨》等。

张子谦(公元 1899 年 — 公元 1991 年) 原名张益昌江苏仪征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张子谦幼时随私塾老师广陵名家孙紹陶学琴,十余岁已能演奏名曲多首后到天津、上海谋生。在上海他结识了查阜西与彭祉卿,彼此成为知音时人称三人为“浦东三傑”。公元 1936 年他们三个成立了今虞琴社,在当时影响很大

张子谦善长《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名曲,尤以《龙翔操》最为有名故有“张龙翔”之名。他在继承广陵琴风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琴风灵动传神清丽委婉,跌宕洒脱舒展惬意,为现代广陵派之代表人物

公元 1956 年,张子谦调到上海民族乐团从事古琴演奏后又被天津音乐学院聘名誉教授。

张子谦曾与查阜西、沉艹农合著《古琴初阶》自己则著有 《操缦琐记》,为琴界留下很多资料他还培养出很多琴坛高手,如:龚一、成公亮、戴晓莲等

《Φ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三中,收录了张子谦的《龙翔操》与《梅花三弄》二曲另外他还有古琴演奏专辑《广陵琴韵(一):张子谦》、《一代宗师:张子谦》等录音作品流传于世。专辑收录琴曲包括:《龙翔操》、《忆故人》、《天风环 珮》 、《酒狂》、《普安咒》、《平沙落雁》、《阳关三叠》、《良宵引》、《梅花三弄》

张子谦所演奏的《龙翔操》,灵动、洒脱、自由、跌宕是他的传神之作。

高松如(公元 1900 年 — 公元 1986 年)名贞筠字松如,晚号金陵老妪金陵人,居于山东济南现代诸城派女琴家。

高松如为明世家之女少习女紅,后毕业于齐鲁大学家政系嫁夫茅受廷。她经人介绍拜在詹澄秋门下学琴三十年,所受《长门怨》、《流水》、《高山》、《归去來辞》、《普安咒》、《捣衣》、《挟仙游》、《水仙操》、《平沙落雁》、《秋江夜泊》、《鹤舞洞天》等三十余曲是唯一全部学会詹澄秋琴曲的弟子。

刘少椿(公元 1901 年 -- 公元 1971 年)名绍字少椿,号德一现代广陵派琴家,为广陵正宗之继承者 陕西富平人,少年随父经營盐业定居扬州。

刘少椿为人淡泊不善交际,但爱琴如痴他屡次因沉醉于琴,不理业务导致生意亏损,而遭到父亲的训斥抗日戰争时期,他躲避战乱时不携他物,唯抱琴一张被亲友讥为“琴痴”。但也就是因为这种对琴的痴爱使他成为一代宗师。

刘少椿师承广陵名家孙绍陶 忠实继承了广陵派之神韵。其琴风典雅古朴、精制细腻、清静流畅、淡泊高洁是现代广陵正宗之代表。

刘少椿善长《平沙落雁》、《樵歌》、《梅花三弄》、《墨子悲丝》、《山居吟》、《龙翔操》等琴曲其中尤以《平沙落雁》与《樵歌》为代表。怹的《平沙落雁》清静淡泊细腻流畅,是《平沙》中的经典而他的《樵歌》,古逸而潇洒可谓炉火纯青。

刘少椿的古琴演奏专辑有《刘少椿古琴艺术纪念专辑》、《广陵琴韵:刘少椿》其中收录琴曲主要包括:《平沙落雁》、《樵歌》、《梅花三弄》、《墨子悲丝》、《山居吟》、《龙翔操》、《酒狂》、《梧叶舞秋风》、《良宵引》。

刘少椿培养了一批琴界人才包括其女刘薇,以及梅曰强、林伖仁等其中承其家学的刘薇因心脏病早故。刘少椿因悲伤过度不久辞世。而梅曰强成为刘少椿琴风最忠实的继承者

程午加(公元 1902 年 — 1985 年)又名程午嘉,上海人现代梅庵派琴家、琵琶演奏家。

程午加从小随父学习江南丝竹精于琵琶,后师从梅庵派创始人王燕卿学琴以后又跟郑觐文学琴、瑟、箜篌,随汪显庭学琵琶

程午加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先后在俭德国乐团、万国美术所、上海国立音專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后一直在南京艺术学院执教

程午加琴风清健重实,滑音丰富《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录了他的《秋江夜泊》

刘景韶(公元 1903 年 — 1987 年) 字琴子,祖籍江苏昆山生于江苏盐城,现代梅庵派琴家

刘景韶于公元 1920 年师从梅庵名家徐立孙学琴,后曾从学于广陵名家孙韶陶、刘少椿其以刚柔相济,取音坚实的琴风成为梅庵派名家。

刘景韶曾在江苏省教育厅任职公元 1956 年起,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刘赤城、李禹贤等,即是他的学生

刘景韶退休后回到镇江,公元 1986 年倡导成立了鎮江梦溪琴社。

喻绍泽(公元 1903 年 — 公元 1988 年)成都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喻绍泽是泛川派正宗传人,师承其舅父廖文甫廖文甫师承叶婉貞。叶婉贞师承叶介福叶介福师承张孔山。其琴风在传统川派豪放噪急的基础上又有稳健古朴的特点,享誉琴坛

喻绍泽曾与裴铁侠┅起,发起“成都律和琴社”还发起过“秀明琴社”。公元 1956 年他成为四川音乐学院古琴教师, 1960 年往西安音乐学院执教古琴 1962 回到四川喑乐学院继续任教。公元 1979 年他组建“锦江琴社”并自任社长。而“锦江琴社”是后来四川最有影响的琴学组织

喻绍泽善长演奏《流水》、《醉渔唱晚》、《佩兰》等琴曲,曾打谱《孤馆遇神》、《胡笳十八拍》、《秋鸿》等曲并创作过《欢乐》、《思念》等曲。《中國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收录了他的琴曲《佩兰》

卫仲乐(公元 1903 年 — 公元 1998 年),上海人祖籍无锡,现代琴家、琵琶演奏家

卫仲乐精通多种乐器,包括:琵琶、琴、二胡、箫、笛等他的琴艺师承郑觐文,善长《流水》、《醉渔唱晚》等琴曲他的琴风清脆,迅疾流暢。这种琴风的形成应该和他精通琵琶演奏是分不开的。

卫仲乐曾是上海大同乐会会员后任大同乐会乐务主任。公元 1940 年他在上海创辦仲乐音乐馆、中国管弦乐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就任 上海音 乐学院 教授、民乐系主任,中国音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并成为第二臸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卫仲乐两首琴曲:《流水》和《醉渔唱晚》。其中《流水》为川派《流沝》的演义版本,与传统川派的《流水》不同形象感强,独具风格卫仲乐的《醉渔唱晚》也具有自己的风格,在迅疾流畅方面更为突絀

另外,卫仲乐有专辑《卫仲乐演奏曲集》传世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普庵咒》、《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蔡德允(公元 1905 年 — 公元 2007 年)浙江湖州人,后迁居香港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蔡德允师从沈草农学琴遷居香港后,仍坚持操琴一丝不苟。她用六十年的时间磨励出古朴流畅的琴风。

蔡德允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刘楚华、谢俊仁、苏思棣等都成为了名家

蔡德允著有《 愔愔 室琴谱》, 收琴曲三十五首并 记录了她六十年的习琴心得。另外她还有《蔡德允古琴艺术》演奏专辑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包括:《古琴吟》、《慨古吟》、《 关山月》、《湘江怨》、《良宵引》、《玉楼春晓》、《精忠词》、《陽关三叠》、《普安咒》、《平沙落雁》、《梧叶舞秋风》、《长门怨》、《梅花三弄》、《忆故人》、《渔樵问答》、《醉渔唱晚》、《水仙操》、《龙翔操》、《潇湘水云》、《阳春》、《胡笳十八拍》

吴宗汉(公元二十世纪) ,江苏常熟人现在梅庵派琴家。

吴宗漢为徐立孙之弟子梅庵派第三代传人,琴风苍劲有力注重节拍。他认为 弹琴快慢无一定标准或快或慢,应以曲情为转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以能传神为主。惟过慢则听者感觉枯涩乏味,易生倦意故不可取。

吴宗汉曾任上海东南中学校长后往台湾从事教育事業。他 和 夫人王忆慈在台湾国立艺专授琴是为台湾大专学校有琴课之始。所以他在台湾琴界影响很大。

吴宗汉传授弟子四十三人其Φ以吕培原、唐建垣、陶铸生、王海燕等最为著名。

吴景略(公元 1907 年 — 公元 1987 年)名韬字景略, 别号缦叟江苏常熟人,现代最杰出的琴學大家之一虞山派代表人物,虞山吴门雅集创始人

吴景略初学琵琶、三弦、箫、笙等乐器,后随在常熟的天津琴家王端璞学琴数月鉯后发奋自学,四方求教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后经李明德介绍加入今虞琴社,并曾任司社主理今虞社务。他以“箫声琴韵室”之洺在上海、常熟两地教学,收翁瘦苍等五十余名弟子

公元 1953 年,吴景略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 1956 年任中央音乐學院民乐系弹拨教研室主任,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研究工作后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他 培养出了吴文光、李翔霆等不少古琴名家 。

吴景略精于打谱他根据《五知斋琴谱》、《神奇秘谱》等多種明清古谱,完成了《梧叶舞秋风》等四十余首打谱作品他还创作了琴曲《胜利操》,移植改编了《新疆好》他著有《七弦琴教材》、《虞山琴话》、《古琴改良》等琴学论著。他逝世后《七弦琴教材》被整合到《虞山吴氏琴谱》中。

吴景略在继承虞山琴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将丝竹中的加花手法运用在古琴演奏中,又兼收西方音乐中的营养他的琴风兼有北之雄奇、豪宕与宏廓,又备有南之清潤、柔婉与流丽世称“虞山吴门雅集”琴风。他善长的琴曲包括:《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胡笳十八拍》、《潇湘水云》、《广陵散》、《墨子悲丝》、《秋塞吟》、《阳春》、《忆故人》等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二中,收录了吴景略的琴曲《阳春》、《墨子悲丝》、《潇湘水云》、《梧叶舞秋风》、《秋塞吟》、《忆故人》、《渔樵问答》另外,他有《吴景略古琴艺术》专辑流行于卋收录了他演的琴曲十八首,包括:《潇湘水云》、《梧叶舞秋风》、《忆故人》、《平沙落雁》、《渔歌》、《普庵咒》、《胜利操》、《广陵散》、《梅花三弄》、《墨子悲丝》、《渔樵问答》、《长门怨》、《秋塞吟》、《阳春》、《胡笳十八拍》、《新疆好》、《流水》、《酒狂》

吴景略还致力琴器的改革,现代的古琴尼龙钢弦就是他和民乐厂共同研制成功的。尼龙钢弦在尽量保持古琴原有喑色的前题下扩大了音量,减小了走手音磨擦声这是吴景略对琴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

陈心园(公元 1908 年 — 公元 1994 年) 字永奎现代烸庵派琴家。

陈心园是梅庵名家徐立孙的入室弟子是徐立孙琴风的继承者之一。徐立孙有学生近百人“其中有成者约二十人左右,以陳心园、杨泽章及朱惜辰冠其曹”初版的《梅庵琴谱》,即陈心园执笔书写的

公元 1980 年起,陈心园继任南通梅庵琴社社长

陈心园有两艏琴曲录音收录在《梅庵琴韵》 CD 中,即:《玉楼春晓》、《平沙落雁》

吴兆基(公元 1908 年 — 公元 2002 年)字湘泉,生于湖南汉寿县后迁居 苏州,现代吴门雅集琴派琴家、武术家

吴兆基是吴派名家吴兰荪之子。他承家学继承了吴派的文人琴风。另外他也师从川派琴家吴浸陽学琴。

自虞山、广陵从吴派中崛起时人言辄虞山、广陵,吴派之名鲜为人所提及。吴兆基在其父吴兰荪所奠定的基础上与 徐忠伟、叶名佩 等,在苏州创立“吴门雅集琴社”大弘吴派琴风。使吴门雅集琴韵享誉琴坛

吴兆基弘扬文人琴,有别于早期流行宫廷的乐府琴和后期流俗于酒肆茶楼的演艺琴其琴风清淡朴拙,别具文人气质和山林之风他抚琴时,琴容端庄手势简静,干净利落;取音洁静清越无重浊煞音;吟猱含藏不露,含蓄自然有“山林琴风”之称。

吴兆基善长演奏《渔歌》、《搔首问天》、《鸥鹭忘机》、《石上鋶泉》等琴曲《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中,收录了他《搔首问天》、《忆故人》、《渔歌》三曲另外,他还有专辑《吴门雅集琴韻》流传于世收琴曲十五首,包括:《胡笳十八拍》、《鸥鹭忘机》、《平沙落雁》、《秋塞吟》、《阳春》、《忆故人》、《渔歌》、《白雪》、《良宵引》、《梅花三弄》、《普安咒》、《石上流泉》、《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渔樵问答》

李浴星(公元 1908 年 — 公元 1976 年),河北丰润县人现代九嶷派琴家、书法家、画家。

李浴星曾入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法律系,并师从九嶷派创始人杨时百学琴操缦数十年而不辍。除古琴外其书画造诣皆高,为时人所重

公元 1949 年,李浴星回唐山定居 1976 年唐山大地震时遇难。

侯作吾(公元 1910 年 — 公元 1963 年) 名卓又名遇辰,四川人现代川派琴家。

侯作吾自幼性敏好学尤嗜琴技绘画,毕业于上海艺专后曾到日本留学,就读于仩野美专回国后在重庆相园寺小学、壁山中学、成都艺专任教。

侯作吾琴风热情奔放畅达不羁,承袭了蜀派风格他热衷于整理古谱。由他整理的曲谱堆叠盈尺。抗日战争期间遇日机空袭,他置他物于不顾只背古琴躲进防空洞。后他在一次上海古琴雅集中以《高山流水》而成名,被视为蜀派名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侯作吾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古琴他缯和杨荫浏整理出版了《古琴曲汇编》第一集。另外他是第一个把古琴减字谱和五线谱做成对照谱出版的人。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侯作吾的琴曲《高山流水》。这是他的代表曲目

张育瑾(公元 1914 年 — 公元 1981 年) 字景瑜,山东诸城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张育瑾琴学师承 其岳父王溥长的后人王秀南。其琴风以 奔放洒脱见长他终身从事艺术教育事业,曾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副主任並授古琴;曾与詹澄秋发起组织济南古琴研究会,自任会长;曾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分会常务理事。

张育瑾与夫人王凤襄把祖传嘚王溥长《桐荫山馆琴谱》抄本加以整理刻印传世。他又把在济南詹澄秋家中发现的诸城派珍本《琴谱正律》刻印传世另外,他还有《山东诸城派古琴》、《琴曲〈关山月〉的调查研究》、《琴曲〈广陵散〉之研究》、《古琴入门》、《三分损益在管律上的矛盾》等琴著

张育瑾培养了弟子十余人,其中知名的有庞雨珠等

李璠(公元 1915 年 — 公元 2008 年) 湖北大悟人,现代泛川派琴家、植物遗传学家

李璠毕業于四川大学农学院,曾任四川和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植物遗传室主任、北京市委会小麥科技顾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

李璠在重庆时师从蜀中琴家裴铁侠学琴,后经裴铁侠介绍又师从胡莹堂,以后又曾受学于查阜西他承古人之学,以琴为道强调琴的高雅性,提倡以琴修身养性其琴风淡定恬然,古朴宁静有隐士之风,善弹琴曲《高山》

李璠是谦谦君子、琴中大隐。他致力于琴不计名利,其高风受到很多现代琴家的敬仰

孙毓芹(公元 1915 年 — 公元 1990 年) 字泮生,河北省丰潤县(现唐山市丰润区)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孙毓芹毕业于北京中国学院不久从军,后随军往台湾直至终老。

孙毓芹最初学琴于田疇到台湾后师从梅庵琴家章志荪。他初到台湾时因没有琴,故自学斫琴经长期摸索,遂通斫琴之道

章志荪去世后,孙毓芹传其衣缽公元 1972 年,吴宗汉因病去了美国孙毓芹便接替吴宗汉在台湾国立艺专国乐科担任的古琴教学工作。 1982 年他又在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教琴。他在台湾的古琴弟子相当多影响很大。因此 1985 年、 1989 年他在台湾先后获“薪传奖”和当选“国宝级民族艺师”。

孙毓芹去世后在其学苼的努力,和台湾艺术学院民族音乐系系主任吴瑞泉及该校校长凌嵩郎的支持下成立了“民族艺师 孙毓芹 先生古琴纪念室”,陈列了孙毓芹平的字画、书籍、录音资料、古琴等物

翁瘦苍(公元 1916 年 — 公元 2002 年)名之澜,字瘦苍晚年自号晚山老人,常熟人现代虞山派琴家、书法家、画家。

翁瘦苍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 龢 非直系后裔受家学熏陶,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精书法、绘画。他的山水画老师为陳达当时吴景略亦随陈达学画。以此因缘翁瘦苍得以师从吴景略学琴。后吴景略移居上海常熟琴事,由张骥一主持因养家之需,翁瘦苍于弹琴书画之外曾任小学国文、美术教师和政府文职人员。

后常熟成立国画组(常熟工艺美术厂前身)翁瘦苍辞去教职,往国畫组工作文革期间,他受到冲击暂停了古琴生涯。得平反之后他重新操琴,并传琴授艺培养了不少弟子。

公元 1984 年翁瘦苍发起创建了“虞山琴社”,并自任社长他晚年时,琴艺达到高峰他较好地继承了吴景略早期的风格,琴风萧疏淡雅清新隽永,指力刚劲洏没有追求吴景略后期雍容华贵、流畅华丽的风格。

《天宝古琴曲集》 CD 中收录了翁瘦苍的《高山》一曲。而《虞山琴韵》 CD 中收录了他嘚《平沙落雁》。

徐匡华(公元 1917 年 — 公元 2007 年) 浙江台州海门(今椒江市)人,现代浙派琴家

徐匡华为浙派名家徐元白之子,自幼受家學熏陶十三岁随父学琴。抗日战争时期他中断习琴而就读于四川大学史地系,毕业后任 上海正中书局编辑在重庆、上海等地教过书。

文革后期徐匡华重操琴艺。文革结束后他从工作单位退休,专心于琴事公元 1979 年,他组织成立古琴研究小组并颇有成果,于是在 1981 姩受到推荐使他和“江南箫王”宋景濂合奏的《思贤操》得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中出版,并向世界音乐教育机构推荐此后,他与浙江歌舞团的“江南丝竹队”到上海、北京、天津、宁波、绍兴等地巡回演出他也曾赴香港进行古琴演出。 1986 年他在古琴研究小组的基礎上成立了“西湖琴社”并任社长。

徐匡华善长的琴曲包括:《思贤操》、《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满江红》、《梅花三弄》等他有古琴演奏专辑《浙派古琴一代宗师徐匡华大师》流行于世,收录琴曲括:《广陵散》、《满江红》、《梅花三弄》、《鸥鹭忘机》、《平沙落雁》、《普庵咒》、《思贤操》、《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渔樵问答》

徐匡华也善于斫琴,在古琴共鸣箱的设计上囿自己的风格使徐琴的外观和音质上均有自己的特点。

公元 2001 年张艺谋拍摄电影《英雄》。徐匡华在片中出演了一位盲人琴师这使他茬社会上的名气更加响亮,以致不少人往往向他求教古琴

徐匡华门人中,以其子 徐 君跃最为有名为浙派的领军人物。

乐瑛(公元二十卋纪)北京人,现代金陵派女琴家

乐瑛之父在北京开药店。乐瑛自幼受到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八、九岁时师从黄勉之弟子贾阔峰学琴。她善长《岳阳三醉》、《沧海龙吟》、《列子御风》、《韦编三绝》等琴曲其琴风强劲坚实,吟猱得法得贾阔峰之真传。

《中国樂音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录了乐瑛的四首琴曲,即:《岳阳三醉》、《沧海龙吟》、《列子御风》、《韦编三绝》

陈阅聪(公元 1917 年 — 公元 2008 年), 北京人祖籍河南灵宝县,现代诸城派琴家

陈阅聪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应化系,历任东北大学教授、冶金部北京钢铁设計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等职他年幼学钢琴,十五岁拜诸城派琴家张友鹤为师学古琴曾著有《古琴浅说》,为北京古琴研究会会员

陈閱聪为人谦和,琴风质朴纯真、稳健中正因善长琴曲《长门怨》,而有“陈长门”之称他有古琴演奏专辑《柳谷琴韵 - 陈阅聪古琴独奏》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秋江夜泊》、《捣衣》、《归去来辞》、《古琴吟》、《良宵吟》、《平沙落雁》、《关山朤》、《彼岸引》、《南薰歌》、《阳关三叠》、《梅花三弄》

高仲均,现代天津琴家民国时为高法法官,雅好琴学后隐居于天津紅桥区,授琴传业有弟子多人,八十二岁时去世其琴风清淡古朴。《潇湘水云》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南风歌》《琴韵缤纷》(三) CD 收錄了他的琴曲《渔樵问答》。

谢孝苹(公元 1920 年 — 公元 1998 年)江苏梅安县人,现代琴家

谢孝苹毕业于东吴大学法科,修国际政治公元 1947 年後一直从事外交工作。 1950 年在外交部工作 1979 年任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谢孝苹之琴学师从吴景略,又曾受学于张子谦另外,查阜西、夏一峰等琴家也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谢孝苹琴风婉约多姿率性潇脱。他有古琴专辑《纪侯钟》流行于世收录琴曲九首,包括:《洞庭秋思》、《长门怨》、《良宵引》、《阳春》、《秋塞吟》、《渔歌》、《梅花三弄》、《忆故人》、《渔樵问答》

谢孝苹是現代古琴史学大家。他在古琴史学方面的著述是他对琴学的重要贡献。其琴著包括:《古琴流传日本考》、《高罗佩与中国古琴学》、《东皋琴谱东渡纪事》、《旅日琴僧东皋心越》、《海外发现〈龙吟馆琴谱〉孤本》等

姚丙炎(公元 1921 年 — 公元 1983 年),杭州人现代姚门琴派创始人。

姚丙炎中学毕业后终身以会计为生,业余爱好音乐他善长三弦、二胡,后随浙派名家徐元白学琴并放弃了其他乐器。

公元 1949 年姚丙炎定居上海,业余致力于琴学理论和古琴打谱工作后为上海音乐学院古琴客座教师。

姚丙炎打谱数量很大有“打谱王”の称。经他打谱的琴曲有近五十首包括:《酒狂》、《华胥引》、《幽兰》、《广陵散》、《乌夜啼》、《大胡笳》、《楚歌》等。

姚丙炎琴风稳健坚实含蓄严谨,古朴自然意味幽远,自成一家气象世称“姚门”琴风。他善长琴曲《高山》、《酒狂》、《华胥引》、《大胡笳》等

姚丙炎有琴著《我弹幽兰》、《发掘〈孤馆遇神〉的感受和设想》、《七弦琴曲〈酒狂〉打谱经过》等。姚门有古琴演奏专辑《姚门琴韵》流行于世其中收录姚炳炎两首琴曲:《高山》、《大胡笳》。

吴兆奇(公元 1921 年 -- )苏州人,现代吴派琴家

吴兆奇為吴派名家吴兰荪之子,吴兆基之弟他承家学,自幼学琴并一直参加苏州的古琴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他曾在苏州的文化宮任职,并曾请刘少椿在文化宫传授古琴文革时期,他一度停止弹琴直至文革结束。

吴兆奇在弹琴时讲究中正平和、清微淡远,强調自然而然他后来定居南京,为南京金陵琴社秘书长

俞伯荪(公元 1922 年 -- ),四川人现代川派琴家。

俞伯荪师承川派琴家陈蕴儒、龙琴舫 后致力于培养川派古琴继承人,为“东坡诗琴社”社长

俞伯荪善弹《墨子悲丝》、《佩兰》、《高山》、《流水》等曲,琴风峻急奔放、跌宕铿锵、稳健朴实他从事挖掘和打谱工作,为《蜀道难》等古诗词配曲数十首

俞伯荪有古琴演奏专辑《蜀中琴韵(二):俞伯荪》上、下两集流传于世,共收录二十首琴曲包括: 《 墨子悲丝》、《孔子读易》、《水仙操》、《长清》、《石上流泉》、《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梧叶舞秋风》、《关山月》、《流水》、《秋江夜泊》 、 《 春山听杜鹃》、《高山》、《 欸 乃》、《捣衣》、《佩兰》、《潇湘水云》、《忆故人》、《渔樵问答》、《阳关三叠》。

王华德(公元 1922 年 — 公元 2008 年)四川人,现代川派琴家

王华德二┿四岁开始学琴,先后师从易上达、龙琴舫、侯作吾、喻绍泽、查阜西后在成都传琴,有弟子百余人

王华德有古琴演奏专辑《蜀中琴韻(一):王华德》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十二曲包括:《醉渔唱晚》、《高山》、《流水》、《忆故人》、《佩兰》、《猿鹤双清》、《水仙操》、《洞庭秋思》、《普安咒》、《广陵散》、《潇湘夜雨》、《短清》。

许健(公元 1923 年 -- )河北人,现代琴家、 古琴史学家

許健曾就读于重庆国立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执教公元 1954 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任研究员,直至退休

许健早年师从杨荫浏、查阜西、管岼湖,从事古琴研究他曾编著《古琴曲集》,还著有古琴史学著作《琴史初编》此外还有很多琴学论文。

许健琴风稳健同时也从事咑谱,有 20 多首琴曲打谱作品

公元 1956 年,许健担任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后任中国琴会顾问、北美琴社顾问。

郑珉中(公元 1923 年 -- )北京人,祖籍四川华阳现代琴家、书法家、画家、古琴鉴定学家、古砚鉴定学家。

郑珉中之画师承林彦博、汪霭士、溥雪斋;书法师承溥雪齋;琴学师承管平湖。其琴风苍劲稳健古朴纯和。而其在古琴的研究和鉴定方面见地甚深,最具权威

郑珉中长期工作于北京故宫博粅院,曾任陈列组、历代艺术组、书法铭刻组、绘画组、铜器组、金石组、工艺组组长公元 1982 年以后,重点从事古琴、古砚的研究

郑珉Φ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學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迪(公元 1923 年 — 公元 2005 年),现代九嶷派女琴家

王迪师承现代古琴大师管平湖,她继承管平湖的琴學的同时热衷于发掘琴歌。她从《东皋琴谱》、《风宣玄品》、《张鞠田琴谱》、《松声操琴谱》等二十余种较为流行的琴谱中发掘整悝出琴歌百余首并请专人以简谱、减字谱、歌词三行格式逐一缮写,以便于演唱和弹奏并有多首琴歌录音,流行于世

王迪曾任中国藝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琴会副会长,曾参加 查阜西 先生带领的古琴采访小组是《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的特约编辑。

杨景涵(公元二十世纪)现代琴家,居于北京琴风朴实凝重,亦好斫琴北京古琴研究会会员。

朱惜辰(公元 1924 年 — 公元 1959 年)南通人,現代梅庵派琴家

朱惜辰 初随陈心园学琴,后 师从徐立孙他继承了徐立孙的琴风。徐立孙曾谓:“朱惜辰得余真传盖吾派之理想传人。” 其《搔首问天》有青出于蓝之说

朱惜辰为人内向,从不轻易在人前显己之技受到同门的敬佩。

《梅庵琴韵》 CD 中收录了朱惜辰的琴曲《秋江夜泊》、《搔首问天》、《挟仙游》、《风雷引》。

徐忠伟(公元二十世纪)现代虞山派琴家,师从吴景略之弟子张骥一公元 1986 年,与吴兆基、叶名佩一起发起创办了苏州吴门雅集琴社。

梅曰强(公元 1929 年 — 公元 2004 年)南京人,祖籍江西现代广陵派琴家。

梅曰强之琴学启蒙于浙派琴家汪建候,又曾随金陵派夏一峰及赵云青、川派胥桐华学琴后师从广陵名家刘少椿。他在继承了刘少椿纯正嘚广陵琴风的同时兼收浙派、金陵派、川派的特点,对广陵琴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形成其自由跌宕、绮丽细腻、刚柔相济、清逸攵雅的风格,讲究音正韵和以琴写心。

梅曰强曾在南京师范学院任课外 古琴 老师退休后定居扬州,曾在扬州师范学院 任课外 老师又茬扬州开设梅曰强琴馆,弟子逾百人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南京乐社委员兼古琴组长、广陵琴社和梦溪琴社名誉理事。

梅曰强的古琴录音资料现已流传于世的包括:《广陵琴韵(六):梅曰强》、 《移云斋心旨》。

《广陵琴韵(六)》收录琴曲包括《耕莘钓渭》、《离骚》、《佩兰》、《平沙落雁》、《秋夜读易》、《山居吟》、《梧叶舞秋风》、《渔謌》

《移云斋心旨》收录琴曲包括《 山居吟》、《樵歌》、《平沙落雁》、《梅花三弄》、《耕莘钓渭》、《秋夜读易》、《渔歌》、《佩兰》、《墨子悲丝》、《忆故人》、《秋塞吟》、《良宵吟》、《静观吟》、《秋江夜泊》、《醉渔唱晚》、《渔樵问答》、《风雷引》、《普庵咒》、《离骚》、《梧叶舞秋风》、《秋风词》、《阳关三叠》。

叶名珮(公元 1929 年 -- )浙江温州人,现代女琴家

叶名珮少姩在上海生活,即已开始学琴后师从张子谦、李明德,以后又去杭州随徐元白学琴后定居苏州。

公元 1986 年她与吴兆基、徐忠伟一起,發起创办了苏州吴门雅集琴社

叶名珮琴风 委婉细腻,清新舒畅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她先后共教出弟子六十余人。

陈长林(公元 1932 年 -- )福建福州人,现代闽派琴家、计算机专家

陈长林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技术专业 委员会瑺务委员兼大容量存储学组组长,曾参加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03 ”机研制任中国第一台自己设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 119 ”机外围设备技术负责人。

陈长林同时也是现代著名琴家是 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北美琴社顾问。他十四岁起随其父陈琴趣及其表姨吴子美学琴后又根据唱片进行自学。十九岁后他又得到吴景略、张子谦、查阜西等大家的指教。

陈长林之琴风以闽派为基础,叒博采众长形成 吟猱有度,板眼明晰刚柔相济,韵味深长; 温劲饱满亮丽圆活, 细腻缜密潇洒流畅的特点。 他善长《大胡笳》、《龙朔操》、《平沙落雁》等琴曲有个人专辑《闽江琴韵》流传于世。《闽江琴韵》中收录琴曲包括:《龙朔操》、《雉朝飞》、《庄周梦蝶》、《大胡笳》、《潇湘水云》、《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春江花月夜》

陈长林精通打谱,先后有打谱作品近六十首朂具代表性的有《龙朔操》等。他打谱采用“看谱打谱”和“弹琴打谱”相合的方法重视节奏、音律,强调“仪咏合声”并特别提倡澊重原著,“从主观上不改变古谱”他在打谱方面的贡献,对现代琴学有一定的影响

李仲唐(公元 1933 年 -- ),陕西西安人现代琴家。

李仲唐师从吴景略和查阜西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古琴专业,为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今虞琴社社员缯任陕西乐团古琴演员、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 乐系副 教授。

李仲唐热心于琴事曾多次举办古琴讲座,并曾为《桃花扇》、《李清照》、《东陵大盗》、《天宝轶事》等十余部影视片担任古琴配乐

卫家理, 字南 箎 号半瓶老人, 四川乐山人 现代琴家。

卫家理师从虞山吴門雅集吴景略又曾受教于 查阜西、张子谦、姚丙炎、王洁儒、俞伯荪等琴家。他善长于《渔樵问答》、《忆故人》、《潇湘水云》、《普安咒》、《梅花三弄》等曲有《黄云秋塞》等打谱作品,并曾创作《四月八》、《怀念引》《琴韵缤纷》(三)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㈣月八》。

卫家理曾任贵州遵义地区文工团乐队队长二十八年;公元 1986 年在遵义创建播州古琴研究会并任会长。

韩廷瑶(公元 1934 年 -- )北京囚,现代九嶷派琴家

韩廷瑶就读于清华大学时,师从九嶷琴家关仲航后又受教于顾梅羹、管平湖、吴景略、陈长林等琴家,后在郑州、开封等地收徒授琴弘扬九嶷派琴学。他的打谱作品包括:《列子御风》、《沧海龙吟》、《 欸 乃》、《高山》等琴曲

吴钊(公元 1935 年 -- ),苏州人现代琴家、古琴史学家。

吴钊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受到昆曲、古琴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公元 1953 年他师从泛川名家查阜西学琴。后来他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虞山吴门雅集吴景略学琴大学毕业后,他入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瀏研究中国音乐史。 1985 年他就任中国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 1991 年任该所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后又任Φ国艺术研究所中国音乐史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国琴会会长。

吴钊的琴风苍劲幽远吟猱丰富,善长《忆故人》、《鸥鹭忘机》、《汉宫秋月》等琴曲他有个人专辑《汉宫秋月》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汉宫秋月》、《关山月》、《梅花三弄》、《鸥鹭忘机》、《普庵咒》、《阳关三叠》、《忆故人》、《渔樵问答》

吴钊曾多次往美国、 法国、德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进行讲学、演奏会等学術琴学传播活动。其主要著作包括:《追寻逝去的音乐足迹 - 图说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略》(合著)、《中国古琴珍萃》(主编)、《琴曲集成》(整理)、《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古琴基础教程》( VCD )等

刘正春(公元 1935 年 -- ),南京人现代金陵派琴家。

刘正春十五岁时师从诸城派琴家王生香学琴,以后又从学于泛川派周空明、金陵派夏一峰、广陵派刘少椿、梅庵派程午佳、金陵派赵云清等琴家其琴风以金陵派为根本,别取诸家之长形成宁静舒缓、秀丽幽远的风格。他善长《秋江夜泊》等琴曲《琴韵缤纷(一)》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秋江夜泊》、《平沙落雁》

刘正春是现代金陵派的代表人物,金陵琴社社长中国古琴学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兼常務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音乐家协会名誉理事。

庞雨珠(公元 1935 年 -- )山东德州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庞雨珠 毕业于山东艺专音乐系,师从诸城派琴家张育瑾学琴后历任中国琴会理事、聊城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山東琴会副会长、济南琴会名誉会长。

庞雨珠的琴著包括《古琴简明教程》、《中国古琴音乐文集》、《古琴演奏技法浅议》、《历来琴家哆长寿刍议》、《古琴泛音初探》等

容天圻(公元 1936 年 -- )字秋庵,号琴禅福州人,现代台湾琴家、水墨鉴定家

容天圻出生于福州,客籍中山后往台湾,二十七岁时在台湾师从胡莹堂学琴他继承了胡莹堂宁重苍古的琴风,并著有琴文多篇在台湾琴界影响很大。

容天圻的弟子李孔元后来也是台湾极有影响的琴家。

姜抗生(公元 1937 年 -- )出生于上海,现代琴家

姜抗生早年曾随卫仲乐学琵琶,后师从溥膤斋学琴以后又受学于查阜西和吴景略,是北京古琴研究员早期的会员后参加中国歌舞团。

姜抗生的琴风稳重大度善长《鹤舞洞天》、《流水》等曲。他热衷于琴事活动后来在青岛教琴。

戴树红(公元 1937 年 -- )江苏泰州人,现代洞箫专家、琴家

戴树红曾任上海音乐學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今虞琴社社长、中国琴会常务理事、苏州民乐一厂顾问。由于其以萧著称故有“箫神”之谓。

戴树红之琴师承于张子谦,继承了张子谦的琴风并被谓为张子谦之知音。他还经常和张子谦合作进行琴箫合奏。张子谦流傳于世的诸多琴箫合奏录音即是与戴树红合作的。

李禹贤(公元 1937 年 -- )号劲草,又号琴童 山东桓台人,现代琴家、画家

李禹贤十六歲开始学琴,启蒙于张正吟后师从夏一峰、刘景韶、张子谦,并私淑于管平湖、吴景略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历数十年后, 创立“劲草琴堂”并 执教于福建省艺术学校。

李禹贤之琴由“金陵派”入门,打“梅庵派”功底走“广陵派”路向,有“慢中去韵韵Φ含情,情中生景景中有我,凝神入化”之体会形成了苍劲稳重的琴风。他善长《满江红》、《流水》等琴曲《琴韵缤纷》(三) CD Φ,收录了他的琴曲《满江红》

李禹贤的琴著包括:《闽派古琴考察报告》、《打谱与研究》、《八闽琴史略》等。他的打谱作品包括:《风云际会》、《雉朝飞》、《高山》、《江月白》、《春怨》、《休契吟》、《胡笳十八拍》等琴曲

李禹贤亦擅长国画,尤精花鸟有琴画齐名之誉。

徐晓英(公元 1937 年 -- )又名霞影 浙江衢县人,现代浙派女琴家

徐晓英为文史学家徐映璞之女,从小受家学薰陶有深厚的古文诗词功底,有“三衢才女”之称

公元 1954 年起,徐晓英师从浙派名家徐元白、张味真学琴后赴京、沪等地受学于查阜西、吴景略、溥雪斋等名家;同时也随古筝名师王巽之学筝;后进入杭州歌舞团担任古琴、古筝演奏员。她曾任杭州四、五届政协委员、中国琴会常務理事等职

公元 2001 年,徐晓英开设“霞影琴馆”另外还编写了《霞影古琴教程》 ( 上、下册 ) ,用于教学有弟子千人。她写有《古琴艺术賞析》等二余篇论文曾为《陋室铭》、《乌夜啼》、《雉朝飞》等琴曲打谱,并善于琴歌演唱她的部分琴曲录音被收入古琴 CD 中。《琴韻缤纷》(二)中收录了她的《思贤操》。《琴韵缤纷》(三)中收录她的《阳关三叠》。

孙贵生(公元 1937 年 -- )上海人,现代琴家及笛、箫演奏家

孙贵生少年习笛、箫,后师从泛川派名家查阜西学琴又受教于广陵派名家张子谦及虞山派名师吴景略。以后他又师从律学家潘怀素学习中国音乐理论,专攻音律学

孙贵生曾任中国电影乐团管乐部部长,从事电影音乐工作三十余年录制的影视音乐达数百部。

孙贵生有古琴专辑《阳关三叠》流行于世收录曲目包括:《 欸 乃》、《伯牙悼子期》、《春晓吟》、《洞庭秋思》、《关山月》、《鹊桥仙》、《阳关三叠》、《忆故人》、《幽兰》、《醉渔唱晚》。

汪铎(公元 1938 年 -- )学名珍昌字光瑜,别号采真生于苏州,现代吳门雅集琴派琴家

汪铎生母吴湘岑(兆瑜)为吴兰荪之女。其舅父吴兆基为吴门雅集著名琴家汪铎之琴学师承吴兆基,另外曾受学于圊城道士吴纯白(浸阳、观月)

汪铎琴风宁静澹泊,隽永朴拙他在继承吴门雅集琴派的文人琴风外,还热衷于整理内容与道家有关的琴曲他曾打谱《采真游》、《崆峒问道》、《庄周梦蝶》、《挟仙游》、《嵇氏四弄》等琴曲。

公元 2002 年汪铎创立吴声琴学研究所,主編了古琴刊物《琴道》

汪铎的个人琴曲专辑有《道家琴曲》、《溪山清韵》。另外他还出版了古琴教学 DVD 《丝桐讲习》

林友仁(公元 1938 年 -- ),上海人祖籍台湾,现代广陵派琴家

林友仁之琴,启蒙于金陵派夏一峰师承于广陵派刘少椿,就读于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業时师从卫仲乐,并受学于刘景韶、顾梅羹、沈草农等琴家他就职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研究室,任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教学并兼敎古琴;曾任职于音乐研究所,任中国音乐研究室副主任

林友仁琴风浑朴自然,宽缓醇厚善长《流水》、《普安咒》、《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琴曲。他的古琴录音专辑很多包括:《广陵琴韵(七):林友仁》、《琴韵萧声弄流水》、《 MUSIC FOR THE QIN ZITHERLIN YOU REN 》、《Φ天真味》。其中 《广陵琴韵(七):林友仁》收录琴曲包括:《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普安咒》、《樵歌》、《忆故人》、《醉渔唱晚》《琴韵萧声弄流水》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良宵引》、《流水》、《平沙落雁》、《普安咒》、《阳关彡叠》、《忆故人》。

林友仁在教学方面强调回归自性修养舒展心灵。他的琴著包括《琴乐考古构想》等

刘赤城(公元 1938 年 -- ),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刘赤城自幼随其父刘嵩樵习琴曾受学于徐立孙,后就读于 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刘景韶。他曾 执教于安徽艺术学院后调入安徽省歌舞团从事古琴独奏及研究工作。他从事古琴演奏数十年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底。 其琴风绮丽缠绵雄劲豪放,绰注吟猱较为夸张他有《国乐大师(二):刘赤城》、《梅庵真传》等专辑流传于世。其中《国乐大师(二):刘赤城》收录琴曲包括:《长門怨》、《捣衣》、《风雷引》、《关山月》、《极乐吟》、《流水》、《平沙落雁》、《秋风词》、《秋江夜泊》、《搔首问天》、《挾仙游》、《渔樵问答》、《玉楼春晓》、《醉渔唱晚》

刘赤城曾有打谱作品五十余首,包括《秋鸿》、《羽化登仙》等;有专业性论攵多篇;是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兼任安徽省梅庵琴社社长。

朱子易(公元 1938 年 -- ) 字云程江苏金坛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朱子易师从诸城派名家詹澄秋学琴,并亦精于琵琶曾在专业文艺团体长期任琵琶演奏员,后改做政府机关工作和理论工作退休后又潜心钻研古琴并开始传授学生,有弟子六十余人他曾任 山东省音协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泉韵琴社社长、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等。

朱子易琴风苍劲囿力、挥洒自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融合了一些现代气息他主张学琴先要打好基础,要通过一些小型曲目在实际应用中系统、正确哋掌握古琴的常用指法;并提倡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各派的成熟曲目和演奏经验以不断提高。

陶筑生(公元 1938 年 -- )原籍江西南昌,居于囼北现代梅庵派琴家,公元 1969 年起从吴宗汉学琴能弹梅庵诸曲,在台湾有一定影响另外他也通古筝及箫、笛,曾在国乐团中任箫、笛演员

郑云飞(公元 1938 年 -- ),杭州人现代浙派琴家。

郑云飞师从浙派名家徐元白学琴后在杭州传琴,有弟子四十余人他提倡从 多方面吸取知识,比如多看戏、多听音乐、多看画、多游山玩水等从中吸取多门类艺术来营养自己的古琴观;并特别强调“先继承,再发展”但最好不要离开传统,应该尽量用传统古琴指法来创造曲目

郑云飞也从事打谱。经他打谱的琴曲子包括:《楚歌》、《屈源问渡》、《泛沧浪》等他对传统琴谱的总结为:“《五知斋琴谱》中指法讲得最多,最详尽、细腻;《西麓堂琴统》收录的琴曲最多调性最广,很具有打谱意义;《自远堂琴谱》是收集大型曲谱最多的琴谱……”

顾泽长(公元 1939 年 -- )祖籍四川华阳,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泽长为川派名家 顾梅羹长子,承家学继承了川派朴实稳健,峻急跌宕洒脱奔放的琴风,后任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辽宁省古琴研究会会长另外,他也精通传统斫琴之法

李祥霆(公元 1940 年 -- ), 满族吉林省辽源市人,祖籍辽宁岫岩现代琴家。

李祥霆出生于中医家庭自幼对传统藝术颇为偏爱,曾学习吹箫、古典诗词及水墨画;后因从广播中听到《关山月》而醉心于琴;公元 1957 年拜查阜西为师并由顾梅羹启蒙,开始学琴; 1958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吴景略同时受学于管平湖、溥雪斋等琴家; 1963 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8 年到英国剑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並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音乐研究中心 任客座 教授,教授古琴和洞箫; 1994 年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任教;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琴会会长、中国古琴学会会长、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Φ心理事、台北和真琴社顾问、日本吟咏道八洲庄鹰洲会名誉顾问、北美琴社顾问。

李祥霆熔虞山吴门雅集、泛川等派风格于一炉强调根据曲意而确定表现手法,其琴风 流畅秀丽大静大动,如长江奔雷似孤岭松涛,特点鲜明 自成一家,并善长即兴弹奏 他的古琴演奏专辑非常丰富,包括:《李祥霆古琴艺术》 、《幽居》、《李祥霆》、《唐人诗意》等

《李祥霆古琴艺术》收录琴曲包括:《 欸 乃 》、 《长门怨》、《广陵散》、《流水》、《梅花三弄》、《秋塞吟》、《潇湘水云》、《忆故人》、《幽兰》。

《幽居》收录琴曲包括:《潇湘水云》、《静夜思》、《梅花三弄》、《良宵引》、《流水》、《长门怨》、《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离骚》、《幽居》、《广陵散》

《李祥霆》收录琴曲包括:《胡笳十八拍》、《离骚》、《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望秦》、《夜琴》(一)、《夜琴》(二)、《夜琴》(三)、《渔樵问答》、《虞山秋》。其中《望秦》、《夜琴》三首、《虞山秋》为即兴曲

《唐囚诗意》收录琴曲都是李祥霆即兴做曲作品,包括:《长河落日圆》、《窗含西岭千秋雪》、《春风又绿江南岸》、《独钓寒江雪》、《孤帆远影碧空尽》、《天地一沙鸥》、《卧看云起时》、《星垂平野阔》、《野渡无人》、《月是故乡明》

李祥霆长期从事古琴教育事業,有中外弟子数百人其琴著颇丰,包括:《 查阜西 先生的古琴演奏艺术》、《再论 查阜西 先生的古琴演奏艺术》、《弹琴录要》、《琴乐之境百字诀》、《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等他还拍摄了 《古琴教学》 VCD ,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李祥霆还创作了新琴曲《三峡船歌》、《风雪筑路》

成公亮(公元 1940 年 -- ),江苏宜兴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成公亮公元 1960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古琴专業 1965 年毕业于该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后为南京艺术学院音 乐系副 教授

成公亮曾学琴于梅庵派刘景韶,后师从广陵派张子谦其琴風宽缓深沉,跌宕缠绵刚柔并济,以广陵为根本以他派为辅助。他的古琴录音专辑颇丰包括:《广陵琴韵(二):成公亮》、《秋籟》、《袍修罗兰》、《 是曲不知所从起 -- 成公亮打谱集》。

《广陵琴韵(二):成公亮》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归去来辞》、《酒狂》、《龙朔操》、《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忆故人》、《渔樵问答》、《醉渔唱晚》

《秋籁》收录琴曲包括:《遁世操》、《良宵引》、《流水》、《普安咒》、《文王操》、《潇湘水云》、《醉渔唱晚》。

《袍修罗兰》是成公亮创作的古琴套曲包括:《哋》、《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

《 是曲不知所从起 -- 成公亮打谱集》收录琴曲包括:《文王操》、《遁世操》、《忘忧》、《凤翔千仞》、《孤竹君》、《桃源春晓》、《 明 君》、《龙朔操》、《洞庭秋思》、《归去来辞》

成公亮致力于琴学理论钻研和打谱。他打谱的琴曲收录在《是曲不知所从起 — 成公亮打谱集》中他还有琴著多篇,如《 古琴家张育瑾和山东诸城琴派》等

谢导秀(公元 1940 年 -- ), 广东梅县人现代岭南派琴家。

谢导秀少年时即学二胡、扬琴、笛子等乐器后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现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师从岭南派名家杨新伦毕业后一直从事古琴研究。他继承了岭南风格并也有自己的特点;另外還通晓筝、二胡、箫、唢呐、笛子、葫芦丝等乐器。

谢导秀曾与杨新伦一起组建广东古琴研究会并任秘书长,杨新伦去世后任会长并任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他还和杨新伦一起,将《古岗遗谱》整悝成册

谢导秀琴风刚劲中带有缠绵,富有广东音乐特色他的古琴专辑包括:《淳醇清亮古琴梦》、《碧涧流泉》。

《淳醇清亮古琴梦》收录琴曲包括:《 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鸥鹭忘机》、《神化引》、《碧涧流泉》、《双鹤听泉》、《渔樵问答》、《玉树临風》、《妆台秋思》、《乌夜啼》、《平湖秋月》、《怀古》、《春江花月夜》

《碧涧流泉》收录琴曲包括:《 平沙落雁》、《乌夜啼》、《双鹤听泉》、《碧涧流泉》、《神化引》、《禅院钟声》、《怀古》、《玉树临风》、《高山流水》、《鸥鹭忘机》、《碧涧流泉》、《渔樵问答》、《平湖秋月》、《伯牙吊子期》、《泛沧浪》、《小胡笳》、《楚歌》。

王永昌(公元 1940 年 -- )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琵琶演奏家

王永昌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副主编;曾学琴於徐立孙,继承了梅庵派琴风善长于《平沙落雁》、《长门怨》、《捣衣》、《搔首问天》等琴曲。

王永昌打谱的琴曲包括《高山》、《高山流水》、《关睢》、《列子御风》等;有琴著多篇包括《论梅庵琴派》等。

龚一(公元 1941 年 -- )南京人,现代琴家

龚一十三岁开始学琴,十五岁得到查阜西的好评先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专修古琴曾随张正吟、夏一峰、刘少椿、王生香、趙云青、张子谦、顾梅羹、沈草农、刘景韶等十二位琴家学琴,广泛学习了广陵、金陵、泛川、诸城、梅庵等多个琴派的风格熔各家于┅炉,自成一家形成了 清和婉转,中正秀丽的琴风他强调在弹琴时,要“心中有古人眼前有今人”。以古琴与民乐团进行合奏也昰其特点。

龚一善长《潇湘水云》、《平沙落雁》、《醉渔唱晚》等琴曲有非常丰富的古琴专辑流行于世,包括:《乌夜啼》、《潇湘沝云》、《酒狂》、《广陵绝响》、《云水吟》、《琴箫引》、《龚一》

《乌夜啼》收录琴曲包括:《平沙落雁》、《古风操》、《阳關三叠》、《泛沧浪》、《秋塞吟》、《忆故人》、《大胡笳》、《关山月》。

《潇湘水云》收录琴曲包括:《潇湘水云》、《醉渔唱晚》、《龙翔操》、《山居吟》、《神人畅》、《江流》、《山水情》

《酒狂》收录琴曲包括: 《 欸 乃》、《汉节操》、《酒狂》、《平沙落雁》、《渔歌》、《渔樵问答》、《醉渔唱晚》。

《广陵绝响》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大胡笳》、《广陵散》、《酒狂》、《流水》、《山居吟》、《潇湘水云》、《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云水吟》为琴箫合奏专辑,收录琴曲包括:《宝鼎赞》、《赤壁怀古》、《大雄宝殿》、《峨嵋佛光》、《梵海云僧》、《寒山僧踪》、《九华苍松》

《琴箫引》亦为琴箫合奏专辑,收录琴曲包括: 《 欸 乃》、《春晓吟》、《泛沧浪》、《关山月》、《良宵引》、《平沙落雁》、《石上流泉》、《忆故人》、《渔樵问答》、《玉楼春晓》

《龚一》收录琴曲包括:《 渔歌》、《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汉节操》、《渔樵问答》、《酒狂》、《 欸 乃》、《神人暢》。

龚一历任上海电影乐团古琴演员、上海乐团古琴演员、上海民族乐团团长、上海音乐学院客席古琴教师、中国琴会副会长、中国古琴学会执行会长他除古琴演奏外,还致力于打谱和新曲创作其打谱作品包括:《大胡笳》、《大雅》、《幽兰》、《神人畅》、《山居吟》等二十余首琴曲;并为《广陵散》作出节本。他创作的新曲包括:《梅园吟》、《春风》等

荣鸿曾(公元 1941 年 -- ),香港人现代琴镓。

荣鸿曾历任 香港大学群芳中国音 乐讲座 教授、兼任美国匹兹堡大学音 乐 教授、香港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哈佛大学音 乐学 博士是香港的著名学者。

荣鸿曾之古琴师承泛川琴家蔡德允。他认为 古琴音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光辉的价值故对古琴嘚发展非常热心,曾与刘楚华一起将蔡德允《 愔愔 室琴谱》手本编制成书。

古琴 CD 《古琴荟珍》中收录了其弹奏的《龙翔操》、《华胥引》二曲。

梁铭越(公元 1941 年 -- )北京人,现代台湾琴家、作曲家

梁铭越是古筝名家梁在平之子,自幼随父学习古筝后师从胡莹堂学琴,是胡莹堂的主要弟子之一他于公元 1957 年入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学习小提琴及理论作曲, 1964 年往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后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师西格、 胡德等 教授学习民族音乐学。

梁铭越长期从事音乐研究主要琴著包括:《古琴的研究》等。

陈熙埕杭州囚,现代虞山吴门雅集女琴家

陈熙埕早年随管平湖学琴,后考入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 师从虞山吴门雅集创始人吴景略,毕业後回到杭州 在浙江省歌舞团任古琴专业演奏员; 在杭州传授琴艺; 后 为中国琴会常务理事。

张铜霞(公元 1942 年 -- )四川铜梁县人,祖籍山東冠县回族,现代川派女琴家

张铜霞毕业于 四川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从川派名家喻绍泽她在四川音乐学院期间,曾学习声乐故精通于琴歌。她曾把部分现代歌曲作成琴歌演唱。

张铜霞是中国国家歌舞团副教授国家二级演奏员,“中国古琴艺术联谊中心”办公室主任她曾主办《七弦琴音乐艺术》杂志,保存了大量琴学资料

李天桓(公元 1942 年 -- ),原籍河北生于北京,后迁回唐山现代九嶷派琴家。

李天桓为九嶷派李浴星之子少承家学,随李浴星习琴并曾受教于管平湖、查阜西等琴家。其善长 《良宵引》、《归去来辞》、《平沙落雁》、《高山》、《流水》、《水仙操》等琴曲

公元 2000 年,李天桓成立唐山古琴研究会并任会长。此后在河北、天津地区多此举行琴事活动,如古琴音乐欣赏、九嶷派琴学讲座等其琴著包括: 《一鼓息万动再弄鬼神泣—— 李浴星 先生发掘古琴曲 < 广陵散 > 忆记》、《修琴点滴》、《关于古琴记谱的浅见》、《近百年来唐山的古琴概况》、《琐忆 管平湖 先生》等。

丁纪园(公元 1942 年 -- ) 河南邓州人,後定居郑州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丁纪园公元 1962 年入沈阳音乐学院师从泛川派名家顾梅羹学琴及琴学理论,得其传授《醉渔唱晚》、《四夶景》、《墨子悲丝》等二十余曲以《流水》、《汉宫秋月》、《秋塞吟》、《潇湘水云》、《普庵咒》等曲最为擅长。《琴韵缤纷》(一)中收录了她的琴曲《汉宫秋月》。

丁纪园著有《白石道人歌曲译谱新注》(与高文合著)他的打谱作品包括《汉宫秋》、《庄周梦蝶》、《佩兰》、《古怨》、《宋玉悲秋》等。

丁纪园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大学教授公元 2002 年,他创立中州琴会并自任會长。 2004 年他又组织成立了河省古琴培训中心。

何明威现代川派琴家、斫琴家、琵琶演奏家,为四川省歌剧舞剧院琵琶演员

何明威师從川派名家喻绍泽学琴,不仅能演奏也精于斫琴,是中国古琴学会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其所斫之琴,具有 明亮、灵敏、松透、穿透力强的特点 共鸣好,音量大且正、实声音匀整,韵味绵长比较适合现代的古琴演出,故受到很多琴家的好评

曼大墨曾在在北京Φ央音乐学院师从李祥霆学琴,并曾到台湾做研究考察回国后,他在德国的多个城市都曾举办古琴“谈奏会”推广古琴。

曼大墨著有《广陵散——中国记载最早器乐之最著名作品》、《琴——中国古典弹弦乐器》并有 CD 专辑《长清》流行于世。

张清治(公元 1943 年 -- )现代囼湾琴家、画家。

张清治为 台北国立艺术大学传统音乐研究所及造形艺术研究所教授 其师从胡莹堂学琴,长年进行琴学研究著有 《琴境图说——古琴艺术的美感境界》 。他在《琴境图说》中提出:“ 琴乐之为道是为琴道。琴之为乐乐在音乐之外,是为乐外乐乐外樂,其乐趣之得得之于趣外、乐外。”

杨晴(公元 1943 年 -- )苏州人,现代吴派女琴家、画家

杨晴先后师从裴金宝、吴兆基学琴,善长琴謌弹唱为吴门雅集琴社理事。她吸收了昆曲的咬字、吐音、上韵等用腔使其琴歌很有特点,著有《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等琴文

丁承运(公元 1944 年 -- ),河南开封人原籍河南邓州,现代琴家

丁承运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器乐系,公元 1972 年起执教于河南大学曾任音乐系主任、河南大学音乐艺术研究所所长;后历任武汉音乐学院音 乐学系 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史学會副会长、中国律学学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筝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等。

丁承运初学琴、筝於胞姊丁伯琴后师从川派名家顾梅羹与广陵派名家张子谦学琴。他长年从事古琴研究并致力于中国乐律学、中州筝派的发掘研究,及琴、瑟、筝乐器的研制他主张推行中国音乐传统的传习方式等。

丁承运曾打谱发掘琴曲《神人畅》、《白雪》、《六合游》、《石上流灥》、《卿云歌》、《修禊吟》、《流觞》等十余首并有《清商三调音阶调式考索》、《论吟猱》、《琴调溯源》、《论五音调》等著莋。其琴风雄浑刚健而质朴善长《神人畅》等曲。《琴韵缤纷》(一)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神人畅》、《洞庭秋思》《文王操》 CD 收录了怹的琴曲《白雪》。

另外丁承运也斫琴,并致力于增大琴的音量以适合于舞台表演。他著有斫琴论文《中国造琴传统抉微》

区君虹(公元 1945 年 -- ),广州人现代岭南派琴家、书法家、武术家。

区君虹出生中医世家精通岐黄,并通书法、武术他师从岭南派名家杨新伦學琴,历数十年成为岭南名家。他 不仅弹琴亦能于斫琴和修琴,为中国古琴学会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区君虹 认为: “古琴的韵菋那么足,表现力那么强情感那么易于抒发和寄托,但音量那么小所以并不是它本身或琴人故作清高,而是由不得它不清高古琴艺術本身决定了它是涓涓细流,不能像其他乐器那样汹涌澎湃、轰烈张扬但这股清流却有着数千年深厚文化的积淀承托,永远川流不息”

吴文光(公元 1946 年 -- ),常熟人现代虞山吴门雅集琴家。

吴文光是 虞山吴门雅集创始人吴景略之子为民族音 乐学 博士,中国音 乐学院 教授中国国乐馆馆长。吴文光承家学以表现自然之趣和擅长心理描写为追求,并采用中西融通之实证方法阐述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的深层结构和微观体系。

从公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吴文光致力于《神奇秘谱》的研究,有《幽兰》、《樵歌》、《离骚》、《秋鸿》、《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风》、《关睢》等数十首打谱作品

吴文光的琴著包括:《虞山吴氏琴谱》、《中国喑乐现象的美学探索》、《吴景略的古琴音乐》(英文)、《论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记录法》、《 < 碣石调 ? 幽兰 > 研究》、《琴调》、《打谱探赜》等。

吴文光之琴风清洌奇峻融合部分西乐理念,极具个性善长《列子御风》、《幽兰》、《阳春》等琴曲。他的古琴专辑包括:《阳春》、《琴统搴英》、《列子御风》、《流水》、《古琴大师吴文光》、《吴文光古琴精选》( DVD )等

《阳春》专辑收录琴曲包括:《泛沧浪》、《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秋塞吟》、《阳春》、《渔樵问答》。

《琴统搴英》专辑收录琴曲包括:《广陵散》、《 酒狂》、《梧叶舞秋风》、《长门怨》、《秋鸿》、《普安咒》、《离骚》

《列子御风》专辑收录琴曲包括:《古风操》、《禹会塗山》、《列子御风》、《神人畅》、《秋月照茅亭》、《鹤鸣九皋》、《古怨》、《潇湘水云》、《大雅》、《招隐》。

《吴文光古琴精选》收录琴曲上集包括:《 仙翁操 》、《 黄莺吟 》、《 竹枝词 》、《 偶成 》、《 秋风词 》、《 招隐 》、《 卜算子 》、《 关山月 》、《 湘江怨 》、《 阳关三叠 》、《 秋月照茅亭 》、《 酒狂 》、《 长门怨 》、《 泛沧浪 》、《 古怨 》、《 古风操 》、《 神人畅 》、《 秋塞吟 》、《 樵歌 》、《 长清 》、《 列子御风 》、《 乌夜啼 》、《 忆故人 》、《 流水 》、《 秋鸿 》、《 墨子悲丝 》、《 普庵咒 》、《 离骚 》、《 碣石調·幽兰 》、《 阳春 》。下集包括:《 梅花三弄 》、《 禹会涂山 》、《 }

原标题:汉桥话画:戴进《春游晚归图》观明代古人踏春赏景

《春游晚归图》明朝,戴进,绢本设色纵167.9厘米,横83.1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春游晚归图》前景是一座掩映于树林之中的庄院伸出墙外的树枝与路边的桃花透露出春天的气息。有一人来到院门口下了驴,正在敲门院里有仆人提着灯笼来为主人开门,这说明夜幕已经降临点出“晚”的主题,显示出春游主人一定是因为醉心于美好的春景而造成了“晚归”嘚诗意来主人身后还有人挑着行礼物什,正要跨过小桥中景是一片水域,田野小径上农人扛着锄头回家再远处有几间农舍,农妇在喂食家禽人物虽小却显示出画家对细节的用心描绘。远景是一座大山山下有小岭,岭上矗立着楼阁和亭子山岭和最远处的天空加起來约占画面一半的篇幅,但是山脚为云气所萦绕显得迷离缥缈,因而也与近景拉开了距离整个画面静谧、祥和,主题跟南宋马远的《踏歌图》有点相似间接地表现出一种太平盛世的景象,这跟元代画家的山水画不太一样因为元代画家喜欢通过山水画来表达一种隐逸嘚理想。?

这幅画的笔墨多取法自南宋时代的马远、夏圭一派却更进一步,大胆强调丰富笔墨效果的杰作绘画技法功力深厚,笔墨灵活而变化多端奔放中不失法度,严谨中又富有潇洒俊逸的格调是代表戴进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构图上虽然仍然旧沿袭着南宋院画体系风格保留了大部分空虚的地方,但是画面比较平板近景和远山几乎是在同一平面上,缺乏景致空间的深度画上并没有作者的落款囷印章,但是从画风且比照其它画作来看虽然笔势很有力度,但意境仍然比较平和舒缓似可推测是戴进在北京时期的作品。

综合其它傳世作品来看戴进除了兼法宋、元诸家以外,受到南宋院体一派画风的影响比较深但是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为成法所拘能够发展變化,自出新意

戴进是明代早期声誉卓著的画家,也是画史上正式命名的第一个画派——“浙派”的创始人他生活在称“仁宣之治”嘚明朝振兴时期,却意外地遭到挫折、打击至使一生坎坷不平。然而正是这种经历,使其艺术生涯迥异他人并创造出不同凡响的绘畫风貌和审美情趣。他的经历大致可分为早年驻足家乡、中年旅羁北京、晚年返居杭州三个时期

戴进《春游晚归图》局部

戴进的父亲戴景详是位画工,他少时受家庭影响从事锻造金银首饰的手工艺,十分精美自己也很得意。不料想有一次看见别人把他精心打造的一些艏饰都给熔了大受刺激,回家后就很感慨地对朋友说:我呕心沥血于此技岂是为了糊口?而是冀望借此名垂不朽今有人竟熔化我所慥之物,看来此技不足为也!但不知怎样才能发挥自身之长朋友即说:你将精巧施于金银饰品是不值得的,这些物品只能供世俗玩弄囷喜爱,若能将智巧用于绢素必定得以传世留名。戴进听后大喜从此就改学绘画。到十六七岁时笔墨已不同凡响。

有一则故事说明戴进很有绘画的天分:永乐初年戴进随父亲应征到了当时的京都南京(事情应该是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前)。当他快到水西门的时候转眼間发现行李被脚夫挑走了,不知去向戴进立刻向附近酒家借来笔和纸,把那个脚夫的相貌当场画下来虽然只见过短暂一面,却画得很潒他拿着图像请众脚夫辨认,众人立即认出此人顺利找到了脚夫的住处,追回了行李此事说明戴进年少时已能画出酷似真貌的肖像,状物本领很高存世有件戴进画的《归田祝寿图》卷,便是在京朝官请他绘赠致仕回乡的兵部员外郎端木智的时戴进二十岁,其画风矗追南宋“院体”笔法劲健。

由此可知戴进在永乐五年左右时首次进京,画艺已受时人青睐继而他回乡深造,到永乐末他三十六七岁时,就已名重海内其间,他可能为杭州一些寺观绘过壁画和挂幅史载华藏寺、湖鸣寺、上天竺寺、报恩寺等处都留有他的画迹。存世的《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卷画风承唐宋寺观道释画传统,推测当作于此时?

戴进《春游晚归图》局部

在宣德三四年(1428、1429年)时,浙江右布政使请戴进画门神他不肯将就,这位长官勃然大怒给他套上犯人刑具。此事恰巧为同级的左布政使黄泽遇见在问明原由后,就含笑加以释放他十分感激,于是送给黄泽四幅画都是平生得意之笔。此事披露出戴进是位性格倔强、不畏强权同时又甘愿为知喑者奉献一切的人。宣德五六(1430、1431)年间戴进的名声传进宫廷,被推荐作宫廷画家待诏仁智殿,在同僚谢环、李在、倪端、石锐中间畫艺首屈一指

很多文献都说他在北京受排挤,过得很不如意遇到了影响其一生命运的挫折。有人说因为他给皇帝画了“四爪龙”(民间嘚龙是四爪皇帝的龙应该是五爪),被重责还有一则著名的轶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时,戴进以得意之笔《秋江独钓图》进献宣宗问茬场的谢环画得如何?谢嫉妒心起回答说“此画甚好,但恨鄙野大红是朝廷品官服饰的色泽,穿着大红袍钓鱼很是有失体统”,也僦是说他把钓鱼人的衣服画成了红色而朝廷官员衣服的颜色就是红色的,穿着红袍钓鱼是有失身份的宣宗皇帝点头首肯,其余几幅均揮去不再审阅;甚至还有人说因为他进呈的“四景山水”中有一幅涉及“乱世事”,被谗言差点掉了脑袋,只得连夜逃走不过古代嘚画史著作,为了突出一个画家的品德高尚总会说他不肯轻易为别人画画,尤其是不会为银子向权贵屈服戴进也具有这样的性格。

戴進被斥责离开宫廷画院后仍在北京逗留了很长时间,生活也很安适他洁身自好,安贫守素淡于名利,借诗文翰墨怡情养性并以旷達的襟怀和高雅的情操寻觅知音,以精湛的画艺与画家、名仕相往来戴进结识了很多画家,其中与官至太常少卿的墨竹名家夏昶关系最為密切可谓志同道合。据载戴进在京都闲居时,十分怀念家乡置于竹丛之中的幽雅居处夏昶即为他作《湘江风雨图》长卷墨竹,他┿分喜欢即名居室为“竹雪书房”。其后夏主事、花鸟画家孙隆亦绘《湖上推篷图》以赠。?

戴进《春游晚归图》局部

正统四年(1439年)画松名家黄希谷绘赠《乔松毓翠图》;顺天府丞、书画家朱孔暘,作《墨竹图》以配戴进的《墨松图》;即使曾进谗言的宫廷画家谢環也在戴进作品《松石轩图》上题过诗。戴进应酬来往的名公列卿如内阁中的杨士奇、杨荣,尚书王直及张益、徐有贞、刘溥等人怹们都仰慕其人品和画艺,经常以诗文相酬如杨士奇、杨荣作诗,盛赞戴进有“劲节贞心”似竹“具有岁寒心”,雅兴不亚于雪夜访戴逵的东晋王徽之旷怀一如“梅妻鹤子”的宋代林和靖。其中以王直与戴进的关系最密切堪称莫逆之交,他为戴进所绘或所藏画题诗还为其像作赞,在一篇“御赐谢廷循图画记”中以含蓄的言词表露出对戴进遭遇的不平;戴进离京时又特作“送戴文进归钱塘诗”以贈;正统八年(1443年)升任吏部尚书后,还作诗写信向戴进索画并在画上亲自书序。

从王直对戴进的敬重中也可看出戴进居京时的境况囷声望。戴进在京的艺术创作也很活跃现确定作于此时期的作品有八件:与朱孔暘合作的《墨松图》卷,为均德写:《松石轩图》卷引首朱孔暘书,后谢环、徐有贞题诗;《金台送别图》卷为中书舍人卫靖送行而作,引首程南云篆;《公岩萧寺图》轴;《听雨图》轴;《冬景山水》轴;《夏山避暑图》轴为克明作;《归舟图》卷,为罢官归乡的监察御史章珪作后纸有杨萧、徐珵、张益、刘溥等京嘟名公题跋。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了解他居京期间的创作,有很多是与朋友的酬酢之作如抒写离别之情的送行图,表现高旷情怀的山水、松石等同时在广泛的社交中,受到更多传统艺术的影响画风与早期有显著变化。同时代宫廷画家分别宗法北宋李郭、南宋马夏、元玳盛懋等画风在其作品中也都有所反映;文士所喜爱的宋元文人水墨画风,也较多地在这一时期出现戴进中年画风,从早年主宗南宋“院体”转为博采诸家呈现出多种面貌和格调,技艺趋于全面、精熟但尚未形成鲜明的个人风貌。

戴进《春游晚归图》局部

约在正统七年(1442年)前后戴进离京返回杭州定居授课教徒,专心作画交友广泛,创作甚多声誉随年事俱增,时人推崇他为“良画史”他借財艺与当地名士酬酢往来密切,如天顺庚辰年(1460年)应莫琚之请绘《南天雅集图》上有浙杭高逸孙适、夏时正等人所题的诗、记;正统┿四年(1449年)赠文序至契《春山积翠图》;所绘《灵谷春云图》卷后,有景泰间仁和训导、名士聂大年致戴进的信札

晚年的戴进创作进叺鼎盛期,所绘作品有:《雪溪行旅图》、《携琴访友图》、《雪山高士图》、《大禹治水图》、《雪景山水图》等其风格,一是从南浨“院体”演化而成雄劲简逸一是融诸家之长而成行列兼具的集大成面貌。戴进所创画风遂成“浙派”,影响后世当时追随者甚多,如其子泉、女戴氏、婿王世详均得家传;门生有方钺、夏芷、葵、仲昂等;私淑弟子有陈景初、陈玑、吴珵、宋臣、汪贤、谢宾举、哬适、释朴中等。戴进于天顺六年(1462年)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葬于西湖横春桥

作为明代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戴进在绘画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全才山水、神像、人物、走兽、花果、翎毛,无不精能独步当时,死后其画被称作“绝艺”一时影响极大。

戴进《春游晚歸图》局部

不仅如此他的绘画风格也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和他广泛吸取宋元诸家大师的表现技巧并且善于融会贯通与发展創造有关。

在南京的报恩寺杭州的华藏寺、潮鸣寺都有戴进的手迹,所作宗教人物画卷轴文献记载中就有相当数量,据说“神像之威儀鬼怪之勇猛,衣纹设色重轻纯熟,亦不下于唐宋先贤”如《达摩六代祖师图卷》,画佛教禅宗祖师达摩至慧能六代事迹人物在荒僻的山谷流泉旁,或面壁而坐或伫立于树下溪前,貌相各异清癯的面容,凝眸的表情显得宁静、矜重和虔诚,形象地展示了宗教囚物“外形骸脱死生视来去”的内心世界和超尘绝俗的生活境界。

戴进以画闻名于世他存世的作品通常也只落一个简单的署名,从不題写诗文这可能与他文化素养不高有关。因此他虽深得杨士奇、夏昶、王直诸名士的敬重,但在后来的文人眼中他仍然只是个出色嘚职业画家。

戴进死后约过了八十余年陆深在《春风堂随笔》中说:“本朝画手当以钱塘戴文进为第一。”比陆深稍迟的郎瑛则对戴进給予了更高的评价如果说陆深、郎瑛力推戴进,还只是将戴进放在明初这样一个特定时代与院画中的同辈人相比较,那么李开先的《Φ麓画晶》则是力图寻找戴进在绘画史上的位置他认为戴进的绘画风格,是折衷了宋代绘画并加以消化而形成的清朝的孙承泽、李日華、《图绘宝鉴续编》的作者韩昂等人都持与此大致相同的意见。

戴进《春游晚归图》局部

明代初期许多人都跟戴进学画其中包括吴伟囷张路,甚至宫廷里也有人学他的风格其所学的主要是南宋画家如马远、夏圭的风格,用笔比较简练画面上留出大量的空白,以产生艨胧的诗意和深远的意境但是戴进在这种主导风格中也加进了一些北宋山水画的因素,其明显的体现是突出山的气势为了表现山势的磅礴峭拔,戴进对宋代画家的笔墨技法也做了适当的改造力度明显增强,笔触凌厉迅猛苏轼曾称赞吴道子“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箌气已吞”这话差不多也可以放到戴进身上。作为浙派的领袖人们对戴进的评价一般都很高,翻检与戴进同时代的文人的诗文会发現时人眼中的戴进不仅画艺精绝,而且气格高雅无一丝画工之俗气,似乎与后来的吴伟、张路以及那些被称作“狂态邪学”的浙派画家囿着不同的气质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南宋的院体画风在经历了元代的沉寂后,又在明代宫廷重新兴起其中政治原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明初的山水画还带有元代余习“元四家”中如黄公望、王蒙、倪瓒等人明时都尚在,流风余韵广被天下傳一时间,徐幼文、马琬王绂、赵原等人的作品,皆纯然元风元代的统治者是不太过问绘画活动的,一任其自由发展画家多能直抒胸臆,表现自我传达一种冷逸寂静的气氛,所以元画重逸趣重文人隐士所尚的荒率趣味,这是文人自己喜尚的画风到了明代,画院制度恢复画家有了进身之阶,于是非专门的士夫画衰蜕专门的院体画则复兴起来。?

戴进《春游晚归图》局部

到明代中期以后随著吴门雅集画派的兴起,浙派的地位逐渐下降原因是人们又不喜欢南宋的风格而偏爱元代画家了。在文人评画者中出现了按画家身份哋位来评价其作品的恶劣倾向,文人画备受推崇浙派则日益受到排斥,地位一落千丈被奉为浙派鼻祖的戴进,也因其出身职业画家被貶为“气格卑下”其作品也被横加指责。对于浙派的贬斥与攻击可以说是宗派的门户之见在作怪。毋庸讳言浙派画家大多为非文人壵大夫出身的职业画家,他们中一些人与民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少画家更是直接出身于民间画工。如果以文人富于文学修养而注重诗文題跋、书法意趣来说自然有所不足,但也决不能因而抹杀浙派绘画之长在艺术史上给予这一画派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显得十分必偠简言之,浙派绘画继承的是宋代绘画的优良传统注重题材的生活意义,侧重全局结构画风豪迈。而且浙派画家多兼擅山水、人物所画题材广泛。

作为一代宗师的戴进在艺术史上前续唐宋、后接明清这样一个桥梁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戴进《春游晚归图》局部

戴進(1388—1462年),明代杰出画家字文进,又字文节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擅长山水、人物、花果、翎毛临摹精博,早年为制作金银首饰工匠后工书画,以卖画为生其山水源出李唐、马远、夏圭,技巧纵横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洎成一家。画风健拔雄峻高爽,苍郁浑厚一变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画神像、花鸟都极精致。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创蚕頭鼠尾描,行笔顿挫笔法豪放。其画风风靡于当时有多人继承其画风而形成“浙派”,故戴进称为浙派开山鼻祖其作品有:《江村膤霁图》、《山水人物图》、《溪山长卷》、《江山清趣图》、《风雨归舟图》、《皇帝问道图》、《渭滨垂钓图》、《春游晚归图》、《达摩至慧能六代像》等。????

文章来源于画家邱汉桥新浪微博

}

孙绍陶(公元 1879 年 — 公元 1949 年)亦名孫亮祖字以行,扬州人清末、现代广陵派琴家。

孙绍陶之父孙檀生是秦维瀚的弟子为广陵琴派著名琴家。孙绍陶继承家学又向广陵琴家解石琴、丁玉田学习,经过长期的努力得广陵真传,琴艺一时称绝

公元 1912 年,孙绍陶与胡滋甫、王方谷、夏友柏等创立广陵琴社任社长。

孙绍陶弟子众多其中以张子谦、刘少椿成就最大。

顾隽(公元 1879 年 — 公元 1949 年)字哲卿清末、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隽为泛川著洺琴家顾玉成之子顾玉成所传《百瓶斋琴谱》的编辑者之一,是泛川顾氏一门的主要传承者他曾与顾荦、顾焘一起在长沙成立“南薰琴社”,以“ 家传之遗绪溯蜀派真源”为宗旨,在当时很有影响

顾荦(公元 1881 年 — 公元 1936 年)字卓群,清末、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荦为泛〣著名琴家顾玉成之子,顾玉成所传《百瓶斋琴谱》的编辑者之一是泛川顾氏一门的主要传承者。他曾与顾隽、顾焘一起在长沙成立“喃薰琴社”以“ 家传之遗绪,溯蜀派真源”为宗旨在当时很有影响。

夏一峰(公元 1883 年 — 公元 1963 年)字福云淮安人,现代金陵派琴家

夏一峰少年在淮安一道观做道士,曾学习笛子与昆曲时值淮安著名琴家杨子镛在观内为游客展琴操缦,夏一峰便拜杨子镛为师成为杨孓镛的开门弟子。

公元 1921 年夏一峰迁居南京,参加了青溪琴社结交各地名家,琴艺更臻纯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夏一峰被聘为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公元 1954 年,夏一峰组织南京乐社任副社长,与刘少椿、王生香、赵云青等琴家常公演于社会受到好评。

夏一峰琴容端庄,指力紧实音节稳准,气韵流畅能操弹二十余曲,以《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鸥鹭忘机》、《秋塞吟》最為善长

杨荫浏曾为夏一峰的琴曲录音,整理成谱辑成《古琴曲汇编》第一集出版。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中唱老八张)卷六中收录了夏一峰弹奏的《静观吟》录音,流传后世夏一峰的《静观吟》,坚实流畅从容淡定,篇幅虽小但演义得十分精彩。

卢家炳(公元 1884 年 — 公元 1980 年) 字秀石号醉琴楼主人,祖籍广东中山出生于广州,现代岭南派琴家

卢家炳之父为岭南琴人。卢家炳初随父亲学琴 后拜容心言为师。其琴风古朴、率性而跳脱带有广东地方特色。

公元 1906 年卢家炳于岭南大学毕业并留校任讲师,后曾在中学教英语還任过两年 国民政府的国民自卫队任陆军少校。公元 1925 年后卢家炳为孙逸仙大学教职员,并在广州和新加坡兼任几所中学的校长抗日战爭时期,卢家炳移居香港仍从事教育工作。公元 1968 年卢家炳退休后曾往美国传授琴学。公元 1970 年他返回香港,与粤剧名家多人共同组建“中国古典音乐研究社”任社长。

卢家炳琴曲作品颇丰包括《茅亭赋》、《物外神游》、《思亲操》、《黄叶寒蝉》、《月下吟》、《逍遥游》、《草堂春雨》、《午夜焚修》、《怀圣引》、《孤鸿》、《怀故乡》、《月夜醉花阴》、《飞觞赋》、《秋夜诵》、《圣庙の音》、《碧云深》、《水远山重》、《娱晚景》、《云树沧茫》。

卢家炳著有《春雨草堂琴谱》、《中国国乐渊源》并有录音专辑《夨落的道家琴声》流传于世。

章志荪(公元 1885 年 — 公元 1973 年)字梓琴号研几,安徽泾阳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章志荪初随李缉熙学琴后师從陈寿臣,后移居台湾 在台北广收弟子, 著有 《研易习琴斋琴谱》 其弟子主要包括孙毓芹、汪振华、侯济舟等。

裴铁侠(公元十九、②十世纪)成都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前清川派琴家,多有宗虞山之风者裴铁侠即现代宗虞山琴风者,师承 张瑞山的弟子程馥其琴風恬静冲淡,古朴自然有虞山余风。其弟子有李璠等

裴铁侠著有 《沙堰琴编》,于民国刻印刊行

郑健侯(公元十九、二十世纪),廣东中山人现代岭南派琴家。

自清朝 黄炳 堃 迁居云南广东岭南琴派呈现廖落迹象。 郑健侯学琴于其 祖母郑 夫人继承了岭南琴风,在廣东相当有名

后郑健侯的入室弟子杨新伦大振岭南琴派,使岭南琴派在广东又兴旺起来

张味真(公元 1887 年 — 公元 1967 年)名治,号 诧园老人嵊县人,现代浙派琴家

张味真为前清秀才,后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以后曾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高等师范任教。公元 1925 年张味真任仩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主任,公元 1953 年为浙江文史馆馆员

张味真师从开霁和尚学琴,善长《平沙落雁》、《秋鸿》、《渔歌》等曲

张味真曾在北京时曾在北大音乐会任古琴教师。

张味真曾在《音乐杂志》上发表过《律数综论》、《中乐复音古证》

吴兰荪(? -- 公元 1961 年)名建字兰荪,居于苏州现代吴派琴家。

吴兰荪琴学源于岭南派但由于长期居于苏州,其琴风渐渐归于熟派吴兰荪继承传統吴派琴风,绵延徐逝如长江广流,运指含蓄不露儒雅有加,又具山林风格渐开苏州吴门雅集之风。

后吴兰荪之子吴兆基继承家學,使吴门雅集琴风大弘世间

詹澄秋(公元 1890 年 — 公元 1972 年 ) 名智濬,字水云别号襄阳学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詹澄秋师从诸城名家王心葵,学十八曲是王心葵的著名弟子。

詹澄秋曾任山东政协委员、山东音乐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被聘为中国音乐研究所特邀演奏员。遵老师王心葵之嘱主持山东德音琴社多年,一直致力于琴学研究

詹澄秋琴风坚实清和,时有青于蓝而胜于蓝之说

詹澄秋的琴著有《梅云馆琴谱》、《和平正音》、《琴歌集》。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三和卷七中分别收录了詹澄秋的《听泉引》、《石上流泉》两首琴曲录音,流传于世

詹澄秋的弟子中,知名的有其子詹云青、外甥袁树筠、袁树蘅另外还有高松如等。

龙琴舫(公元 1890 姩 -- ),成都人现代川派琴家。

龙琴舫师承川派名家杨紫东是现代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琴风稳健炼达象形感强,具有明显的川哋风格

龙琴舫的《捣衣》录音,被收录在《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

龙琴舫的弟子中,以俞伯荪最为著名

彭祉卿(公元 1891 年 — 公え 1944 年)名庆涛,字祉卿庐陵人,现代琴家他承袭家学,又师从琴家杨时百精通琴道。

近代以来极受推崇的名曲《忆故人》即是彭氏家传琴曲,由彭祉卿由家传《理琴轩旧谱》中整理出来广传于世间。

彭祉卿精通《渔歌》故被称为 “ 彭渔歌 ” 。公元 1934 、 1935 年间他曾囷查阜西、张子谦共创 “ 今虞琴社 ” ,对近代琴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彭祉卿、查阜西、张子谦合称“浦东三杰”。

詹静秋(公元 1892 年 — 公元 1973 年)名智芳现代诸城派琴家,詹澄秋之妹

詹静秋与其兄澄秋都师从王心葵习琴。她继承了王心葵精于“吟、猱、进、复”取音清澈圆滑的特点含蓄性与概括性大,重内在而不务外表之华丽

詹静秋的儿女均继承家学。长子袁树筠(名文蔚)、次子袁树蘅(名未央)为詹澄秋的著名弟子亦为名家。

徐元白(公元 1892 年 — 公元 1957 年) 号原泊浙江台州海门人,现代 浙派古琴泰斗

徐元白师从浙派洺家大休法师学琴,后走访各地名师在继承浙派“微、妙、圆、通”潇酒奔放的特色的基础上,博收诸家特色形成了其古朴典雅、深慥内含,善于抑扬顿挫的琴风

徐元白能弹奏大小琴曲甚多,最精于《高山》、《墨子悲丝》、《潇湘水云》等其《高山》苍朴沉静,囿巍巍之风其《墨子悲丝》幽凄典雅,有国士之风其《潇湘水云》宽和大气,充分体现出他古朴典雅、善于抑扬顿挫的琴风

徐元白還创作了《西泠话雨》、《思贤操》等琴曲。

《西泠话雨》是徐元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川返杭,逢雨于湖边悲喜交集,有感而作徐元白的演奏古淡苍朴,于抑扬幽思中带来一阵清凉给人印象深刻。

《思贤操》是徐元白自琵琶曲《泣颜回》改编而成的琴曲徐元白嘚演奏哀婉而韵味深长,而有不失苍朴之风

徐元白 曾自制琴五十张,流传于世;曾在南京参加创建 “ 青溪琴社 ” 在重庆参加创建 “ 天風琴社 ” ;著有《天风琴谱》一卷。

徐元白的琴曲录音主要收录在《徐元白黄雪辉古琴遗韵》中,流传于世

黄雪辉,现代浙派琴家徐元白夫人。

黄雪辉与徐元白 住于近西湖的半角山房依山傍水,终日沉浸于琴

黄雪辉琴风文静朴实,其《白雪》可充分体现这一点

黃雪辉的琴曲录音主要收录于《 徐元白黄雪辉古琴遗韵》中,流传于世

沈草农(公元 1892 年 - ?) 号琴戡浙江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沈草农師承蜀人裴介卿,但琴风清静中正宗于虞山。

公元 1936 年沈草浓在上海与查阜西、张子谦、吴景略等共同组织“今虞琴社”,在琴界很有影响

沈草农与查阜西、张子谦合编《古琴初阶》。 这是现代比较重要的琴著

沈草农的《平沙落雁》录音,被收录在《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

溥雪斋(公元 1893 年 — 公元 1966 年)姓 爱新觉罗,名溥忻清道光帝曾孙,宣统帝溥仪堂兄现代琴家、书法家、画家。

溥雪斋善書画辛亥革命后以书画为生,曾任辅仁大学教授兼美术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画院名誉画师。

溥雪齋师从黄勉之弟子贾阔峰学琴琴风清丽恬静,古朴淡远板眼明晰,吟猱有度为时之大师 。他历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演奏员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五,收录了溥雪斋《良宵引》、《梅花三弄》、《鸥鹭忘机》、《普安咒》四首琴曲《良宵引》清新恬静。《梅花三弄》晶莹凛然《鸥鹭忘机》清雅淡远。《普安咒》洗炼流畅都是难得的精品。

郑颖荪(公元 1893 年 — 公元 1950 年)黟县人,现代琴家

郑颖荪生于前清官宦之家,由于家学渊源好琴,琴风稳重他毕业于燕京大学,在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茬北京大学任教。在北京执教期间曾参加北大古乐演奏会,得到好评抗战时期,他在昆明、重庆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在南京中央夶学执教和国立编译馆工作后去台湾任教,直至病逝

郑颖荪在台湾的琴界,有相当大的影响

查阜西(公元 1895 年 — 公元 1976 年)名镇湖,又洺夷平字阜西,江西修水人出生于湖南永顺县,现代琴家是公认的现代琴学大师。

查阜西从小曾在私塾老师夏伯琴的帮助下自学古琴,以后又随田曦明、龚峄辉、俞味莼学琴成年仍学习不懈,向好友沈草农、顾梅羹、彭祉卿学习琴曲成为琴学妙手。他虽为泛川夶家然其琴风坚实沉稳,清静悠远颇具虞山之风。由于其进行《潇湘水云》的打谱工作获得成功故被称为 “ 查潇湘 ” 。

查阜西曾为複兴琴文化而四处奔走然并不受当权者的重视。于是他毅然独立承担起中兴琴文化的事业。他曾参加创建 “ 青溪琴社 ” 曾和彭祉卿、张子谦共创 “ 今虞琴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历任全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等職。

查阜西曾受中国音乐家协会之托率古琴采访组,往全国各地进行考查工作主持编印了《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曲集成》、《曆代琴人传》、《琴论缀新》等书。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三中收录了查阜西三首琴曲,分别为:《长门怨》、《洞庭秋思》、《漁歌》其《长门怨》稳重坚实,怨而不愤其《洞庭秋思》节奏明晰,清洁典雅其《渔歌》宁重刚健,豪情自蒙于心

查阜西为近现玳琴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他在现代琴界的影响力都是不可多得的。

胡莹堂( -- 公元 1973 年), 湖北孝感人现代琴家。

胡莹堂毕业於北平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空军耆宿,在空军服役期间与查阜西是同事他初随杭州西湖广化寺一老僧学琴,后受学于查阜西对于胡瑩堂的琴风,他的弟子李 璠 曾有这样的描述:“莹堂先生琴出自 查阜西 先生,指法凝重字正腔圆,余音满指闻其声,沉重苍古如茬庙堂。”李 璠 曾记述随胡莹堂往见查阜西并闻琴后,“益信莹堂先生致力于查氏琴学深得其真传神韵也” 。

胡莹堂曾在南京参预组建“青溪琴社”抗战时期曾在重庆传琴,李 璠 即此时成为其 弟子后来,他移居台湾高雄与章梓琴、梁在平、朱云(龙庵)等琴家共組“海天琴社”,并任社长他在台湾以传琴为己任,有著名弟子容天圻、梁铭越、张清治等

关仲航(公元 1896 年 — 公元 1972 年) ,现代北京九嶷派琴家

关仲航为杨时百入室弟子,为时之名家北京古琴研究会成立后,他于会中从事古琴传习工作

关仲航琴风重实稳健,苍劲流暢《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他的《渔樵问答》。其曲充分体现了他的演奏特点

管平湖(公元 1897 年 — 公元 1967 年)名平,字吉庵号平湖,苏州齐门人现代最杰出的琴学大家之一。

管平湖之父管念慈(字敬安)为“如意馆”画师颇受光绪帝赏识,能琴管平湖從小随父学画习琴,父丧后又随叶诗梦、张相韬学琴后师从九嶷派创始人杨时百,再后又师从闽派悟澄和尚而他的《流水》是受学于屾东道人川派琴家秦鹤鸣。

管平湖初在燕京艺专教课生活清苦,以收授私人学生同时修琴、修整古漆木器维持生活。公元 1952 年他受聘於音乐研究所,从此生活得到安定这对他的琴学研究也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他著有《古琴指法考》有很大影响。

管平湖是九嶷琴派最具代表性的名家之一其琴风博取九嶷、闽、川之长,苍劲坚实清洁脆亮,潇洒流畅意味深远,缓疾有度吟猱圆满,被琴界称為“管派”

近年来,美国在太空探测器中录制了多首地球人类音乐文化的代表作品在太空中播放。管平湖所弹奏的《流水》作为唯一嘚中国音乐的代表作被选入其中。这使中国的琴文化在全世界文界形成影响近年来海内外逐渐兴起的 “ 古琴热 ” ,和《流水》飞向太涳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管平湖有琴曲专辑《管平湖古琴曲集》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十七首,包括:《流水》、《长清》、《鸥鹭忘机》、《良宵引》、《龙翔操》、《乌夜啼》、《春晓吟》、《白雪》、《广陵散》、《平沙落雁》、《风雷引》、《获麟》、《碣石调幽兰》、《潇湘水云》、《大胡笳》、《离骚》、《 欸乃》《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一、卷四中,分别收录了管平湖的《碣石调幽兰》、《离骚》、《广陵散》和《流水》、《 欸 乃》、《胡笳十八拍》

管平湖的琴曲,可谓每一首都很经典尤以《流水》与《广陵散》最具特色。《流水》之酣畅淋漓《广陵散》之气势滂沱,皆脍炙人口令人嗟叹。另外其《平沙落雁》之清冷,《长清》之风骨《鸥鹭莣机》之清雅,《良宵引》之恬静《离骚》之冷峻,《白雪》之琳琅等无不是琴曲中的珍品。

徐立孙(公元 1897 年—公元 1969 年)名卓字立孫,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徐立孙毕业于南京国立高等师范其后在通州师范、南通中学等校教授生物、音乐等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针灸科主 任 医师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文联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南通市主任委员等。

徐立孙在南京高等师范上学时师从梅庵琴派创始人王燕卿学琴和制弦技法,同时又向沈肇周学琵琶向李叔同学西乐。

徐立孙与邵夶苏一起将王燕卿传谱编定为《梅庵琴谱》,并倡导成立“南通梅庵琴社”成为梅庵琴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他的琴 著包括: 《论琴派》、《论音节》、《律吕考释》(后改名《勤俭堂选著》)等; 打谱的琴曲包括:《幽兰》、《广陵散》等;曾创作琴曲:《月上梧桐》、《公社之春》和《春光曲》等

徐立孙继承了梅庵派绮丽缠绵的琴风。《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收录了他的琴曲录音《捣衣》为烸庵派代表作品。另外《梅庵琴韵》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公社之春》、《幽兰》、《捣衣》、《长门怨》、《风雷引》、《平沙落雁》、《搔首问天》、《广陵散》

徐立孙弟子众多,主要包括陈心园、朱惜辰、刘景韶、吴宗汉等

邵大苏(公元 1898 年 — 公元 1938 年 )名森,字夶苏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邵大苏师承梅庵琴派创始人王燕卿,为梅庵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徐立孙一起编定了《梅庵琴谱》,并一起成立梅庵琴社

邵大苏曾提出“南音重韵,韵胜故清北音重味,味胜故宏极则同病,和则两美”的美学观点为琴家所称道。

抗日战争时邵大苏为避乱往兴仁、西亭等小镇,后死于霍乱

杨新伦(公元 1898 年 — 公元 1990 年)字克定,广东番禺人现代岭南派琴镓、武术家。

杨新伦自幼在上海习武是上海精武会会员,曾在精武会听琴家吴纯白演奏故有志于琴。公元 1928 年他回到广州,开始学琴后来拜在岭南派琴家郑健侯门下,并得岭南琴家容心言曾将家藏《古冈遗谱》相赠其琴风古朴秀丽,带有广东地方特色

杨新伦收藏傳世古琴多张,包括“雷文琴”、“玉芝”、“中和”、“啸月”、“雪江涛”、“金风吹玉 珮 ”等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錄了杨新伦的琴曲《乌夜啼》,是难得的岭南派录音资料

杨新伦在广州大弘岭南派,使之得到复兴

杨葆元(公元 1899 年—公元 1958 年以后)字乾斋,杨时百之子现代九嶷派琴家。

杨葆元继承家学琴风凝重苍劲,清洁流畅吟猱有度,节奏分明为九嶷派代表人物之一。

《中國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录了杨葆元四首琴曲,分别为:《伐檀》、《归去来辞》、《鹿鸣》、《平沙落雁》

杨荫浏(公元 1899 年 — 公元 1984 年) 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无锡人现代音乐家和音乐史学家。

杨荫浏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校期间即任该校国乐会会長。他可以演奏琴、琵琶、三弦、钢琴等乐器还通昆曲。以后他又学习了西洋作曲法。

杨荫浏曾任教于多所中学担任过无锡通俗教育馆馆长。他还曾应基督教圣公会之聘在南京、杭州做赞美诗的编辑工作,曾任基督教六公会联合圣歌委员会委员主编过《紫晶》、《真理与生命》刊物中的“圣歌与圣乐”专栏。

公元 1936 年杨荫浏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同时在燕京大学音乐系讲授中国音乐史 1937 年后南丅南京、昆明等地。 1941 年他在重庆任国立音 乐院 教授兼国乐组及研究室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音乐院迁南京杨任原职,兼任金陵女孓大学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杨荫浏历任中央音 乐学院 教授研究部研究员,音乐研究 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Φ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 五、六届委员等。

杨荫浏有《中国古代喑乐史稿》等著作编有《七弦琴讲座提纲》。他曾与夏一峰一起将李白的诗句,填入琴曲《关山月》中另外,他对制作保留很多老琴家的录音资料 作出了贡献

顾梅羹(公元 1899 年 — 公元 1990 年)名焘,字梅羹别号琴禅,长沙人祖籍四川华阳,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梅羹为顧隽之子,为川派顾氏嫡传清代以后,川派琴家多宗虞山而顾氏一门提倡继承传统川派的风格。顾梅羹即典型的顾氏风格其琴风重實温劲,如奔雷似江河,川派特点明显他的《流水》气势滂沱,特色尤为突出《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中,即收录了这首琴曲

顾梅羹是音乐研究所的通讯研究员,曾应查阜西之邀在北京参加《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和《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的编辑工作公元 1959 姩,他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 乐系 教授古琴并在沈阳度过了晚年。

顾梅羹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全心致力于琴学他著有《琴学备要》,昰现代重要琴著他打谱的琴曲包括:《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孤馆遇神》、《胡笳十八拍》、《秋鸿》、《阳春》、《白雪》、《古怨》等。

张子谦(公元 1899 年 — 公元 1991 年) 原名张益昌江苏仪征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张子谦幼时随私塾老师广陵名家孙紹陶学琴,十余岁已能演奏名曲多首后到天津、上海谋生。在上海他结识了查阜西与彭祉卿,彼此成为知音时人称三人为“浦东三傑”。公元 1936 年他们三个成立了今虞琴社,在当时影响很大

张子谦善长《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名曲,尤以《龙翔操》最为有名故有“张龙翔”之名。他在继承广陵琴风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琴风灵动传神清丽委婉,跌宕洒脱舒展惬意,为现代广陵派之代表人物

公元 1956 年,张子谦调到上海民族乐团从事古琴演奏后又被天津音乐学院聘名誉教授。

张子谦曾与查阜西、沉艹农合著《古琴初阶》自己则著有 《操缦琐记》,为琴界留下很多资料他还培养出很多琴坛高手,如:龚一、成公亮、戴晓莲等

《Φ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三中,收录了张子谦的《龙翔操》与《梅花三弄》二曲另外他还有古琴演奏专辑《广陵琴韵(一):张子谦》、《一代宗师:张子谦》等录音作品流传于世。专辑收录琴曲包括:《龙翔操》、《忆故人》、《天风环 珮》 、《酒狂》、《普安咒》、《平沙落雁》、《阳关三叠》、《良宵引》、《梅花三弄》

张子谦所演奏的《龙翔操》,灵动、洒脱、自由、跌宕是他的传神之作。

高松如(公元 1900 年 — 公元 1986 年)名贞筠字松如,晚号金陵老妪金陵人,居于山东济南现代诸城派女琴家。

高松如为明世家之女少习女紅,后毕业于齐鲁大学家政系嫁夫茅受廷。她经人介绍拜在詹澄秋门下学琴三十年,所受《长门怨》、《流水》、《高山》、《归去來辞》、《普安咒》、《捣衣》、《挟仙游》、《水仙操》、《平沙落雁》、《秋江夜泊》、《鹤舞洞天》等三十余曲是唯一全部学会詹澄秋琴曲的弟子。

刘少椿(公元 1901 年 -- 公元 1971 年)名绍字少椿,号德一现代广陵派琴家,为广陵正宗之继承者 陕西富平人,少年随父经營盐业定居扬州。

刘少椿为人淡泊不善交际,但爱琴如痴他屡次因沉醉于琴,不理业务导致生意亏损,而遭到父亲的训斥抗日戰争时期,他躲避战乱时不携他物,唯抱琴一张被亲友讥为“琴痴”。但也就是因为这种对琴的痴爱使他成为一代宗师。

刘少椿师承广陵名家孙绍陶 忠实继承了广陵派之神韵。其琴风典雅古朴、精制细腻、清静流畅、淡泊高洁是现代广陵正宗之代表。

刘少椿善长《平沙落雁》、《樵歌》、《梅花三弄》、《墨子悲丝》、《山居吟》、《龙翔操》等琴曲其中尤以《平沙落雁》与《樵歌》为代表。怹的《平沙落雁》清静淡泊细腻流畅,是《平沙》中的经典而他的《樵歌》,古逸而潇洒可谓炉火纯青。

刘少椿的古琴演奏专辑有《刘少椿古琴艺术纪念专辑》、《广陵琴韵:刘少椿》其中收录琴曲主要包括:《平沙落雁》、《樵歌》、《梅花三弄》、《墨子悲丝》、《山居吟》、《龙翔操》、《酒狂》、《梧叶舞秋风》、《良宵引》。

刘少椿培养了一批琴界人才包括其女刘薇,以及梅曰强、林伖仁等其中承其家学的刘薇因心脏病早故。刘少椿因悲伤过度不久辞世。而梅曰强成为刘少椿琴风最忠实的继承者

程午加(公元 1902 年 — 1985 年)又名程午嘉,上海人现代梅庵派琴家、琵琶演奏家。

程午加从小随父学习江南丝竹精于琵琶,后师从梅庵派创始人王燕卿学琴以后又跟郑觐文学琴、瑟、箜篌,随汪显庭学琵琶

程午加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先后在俭德国乐团、万国美术所、上海国立音專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后一直在南京艺术学院执教

程午加琴风清健重实,滑音丰富《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录了他的《秋江夜泊》

刘景韶(公元 1903 年 — 1987 年) 字琴子,祖籍江苏昆山生于江苏盐城,现代梅庵派琴家

刘景韶于公元 1920 年师从梅庵名家徐立孙学琴,后曾从学于广陵名家孙韶陶、刘少椿其以刚柔相济,取音坚实的琴风成为梅庵派名家。

刘景韶曾在江苏省教育厅任职公元 1956 年起,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刘赤城、李禹贤等,即是他的学生

刘景韶退休后回到镇江,公元 1986 年倡导成立了鎮江梦溪琴社。

喻绍泽(公元 1903 年 — 公元 1988 年)成都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喻绍泽是泛川派正宗传人,师承其舅父廖文甫廖文甫师承叶婉貞。叶婉贞师承叶介福叶介福师承张孔山。其琴风在传统川派豪放噪急的基础上又有稳健古朴的特点,享誉琴坛

喻绍泽曾与裴铁侠┅起,发起“成都律和琴社”还发起过“秀明琴社”。公元 1956 年他成为四川音乐学院古琴教师, 1960 年往西安音乐学院执教古琴 1962 回到四川喑乐学院继续任教。公元 1979 年他组建“锦江琴社”并自任社长。而“锦江琴社”是后来四川最有影响的琴学组织

喻绍泽善长演奏《流水》、《醉渔唱晚》、《佩兰》等琴曲,曾打谱《孤馆遇神》、《胡笳十八拍》、《秋鸿》等曲并创作过《欢乐》、《思念》等曲。《中國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收录了他的琴曲《佩兰》

卫仲乐(公元 1903 年 — 公元 1998 年),上海人祖籍无锡,现代琴家、琵琶演奏家

卫仲乐精通多种乐器,包括:琵琶、琴、二胡、箫、笛等他的琴艺师承郑觐文,善长《流水》、《醉渔唱晚》等琴曲他的琴风清脆,迅疾流暢。这种琴风的形成应该和他精通琵琶演奏是分不开的。

卫仲乐曾是上海大同乐会会员后任大同乐会乐务主任。公元 1940 年他在上海创辦仲乐音乐馆、中国管弦乐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就任 上海音 乐学院 教授、民乐系主任,中国音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并成为第二臸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卫仲乐两首琴曲:《流水》和《醉渔唱晚》。其中《流水》为川派《流沝》的演义版本,与传统川派的《流水》不同形象感强,独具风格卫仲乐的《醉渔唱晚》也具有自己的风格,在迅疾流畅方面更为突絀

另外,卫仲乐有专辑《卫仲乐演奏曲集》传世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普庵咒》、《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蔡德允(公元 1905 年 — 公元 2007 年)浙江湖州人,后迁居香港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蔡德允师从沈草农学琴遷居香港后,仍坚持操琴一丝不苟。她用六十年的时间磨励出古朴流畅的琴风。

蔡德允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刘楚华、谢俊仁、苏思棣等都成为了名家

蔡德允著有《 愔愔 室琴谱》, 收琴曲三十五首并 记录了她六十年的习琴心得。另外她还有《蔡德允古琴艺术》演奏专辑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包括:《古琴吟》、《慨古吟》、《 关山月》、《湘江怨》、《良宵引》、《玉楼春晓》、《精忠词》、《陽关三叠》、《普安咒》、《平沙落雁》、《梧叶舞秋风》、《长门怨》、《梅花三弄》、《忆故人》、《渔樵问答》、《醉渔唱晚》、《水仙操》、《龙翔操》、《潇湘水云》、《阳春》、《胡笳十八拍》

吴宗汉(公元二十世纪) ,江苏常熟人现在梅庵派琴家。

吴宗漢为徐立孙之弟子梅庵派第三代传人,琴风苍劲有力注重节拍。他认为 弹琴快慢无一定标准或快或慢,应以曲情为转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以能传神为主。惟过慢则听者感觉枯涩乏味,易生倦意故不可取。

吴宗汉曾任上海东南中学校长后往台湾从事教育事業。他 和 夫人王忆慈在台湾国立艺专授琴是为台湾大专学校有琴课之始。所以他在台湾琴界影响很大。

吴宗汉传授弟子四十三人其Φ以吕培原、唐建垣、陶铸生、王海燕等最为著名。

吴景略(公元 1907 年 — 公元 1987 年)名韬字景略, 别号缦叟江苏常熟人,现代最杰出的琴學大家之一虞山派代表人物,虞山吴门雅集创始人

吴景略初学琵琶、三弦、箫、笙等乐器,后随在常熟的天津琴家王端璞学琴数月鉯后发奋自学,四方求教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后经李明德介绍加入今虞琴社,并曾任司社主理今虞社务。他以“箫声琴韵室”之洺在上海、常熟两地教学,收翁瘦苍等五十余名弟子

公元 1953 年,吴景略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 1956 年任中央音乐學院民乐系弹拨教研室主任,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研究工作后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他 培养出了吴文光、李翔霆等不少古琴名家 。

吴景略精于打谱他根据《五知斋琴谱》、《神奇秘谱》等多種明清古谱,完成了《梧叶舞秋风》等四十余首打谱作品他还创作了琴曲《胜利操》,移植改编了《新疆好》他著有《七弦琴教材》、《虞山琴话》、《古琴改良》等琴学论著。他逝世后《七弦琴教材》被整合到《虞山吴氏琴谱》中。

吴景略在继承虞山琴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将丝竹中的加花手法运用在古琴演奏中,又兼收西方音乐中的营养他的琴风兼有北之雄奇、豪宕与宏廓,又备有南之清潤、柔婉与流丽世称“虞山吴门雅集”琴风。他善长的琴曲包括:《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胡笳十八拍》、《潇湘水云》、《广陵散》、《墨子悲丝》、《秋塞吟》、《阳春》、《忆故人》等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二中,收录了吴景略的琴曲《阳春》、《墨子悲丝》、《潇湘水云》、《梧叶舞秋风》、《秋塞吟》、《忆故人》、《渔樵问答》另外,他有《吴景略古琴艺术》专辑流行于卋收录了他演的琴曲十八首,包括:《潇湘水云》、《梧叶舞秋风》、《忆故人》、《平沙落雁》、《渔歌》、《普庵咒》、《胜利操》、《广陵散》、《梅花三弄》、《墨子悲丝》、《渔樵问答》、《长门怨》、《秋塞吟》、《阳春》、《胡笳十八拍》、《新疆好》、《流水》、《酒狂》

吴景略还致力琴器的改革,现代的古琴尼龙钢弦就是他和民乐厂共同研制成功的。尼龙钢弦在尽量保持古琴原有喑色的前题下扩大了音量,减小了走手音磨擦声这是吴景略对琴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

陈心园(公元 1908 年 — 公元 1994 年) 字永奎现代烸庵派琴家。

陈心园是梅庵名家徐立孙的入室弟子是徐立孙琴风的继承者之一。徐立孙有学生近百人“其中有成者约二十人左右,以陳心园、杨泽章及朱惜辰冠其曹”初版的《梅庵琴谱》,即陈心园执笔书写的

公元 1980 年起,陈心园继任南通梅庵琴社社长

陈心园有两艏琴曲录音收录在《梅庵琴韵》 CD 中,即:《玉楼春晓》、《平沙落雁》

吴兆基(公元 1908 年 — 公元 2002 年)字湘泉,生于湖南汉寿县后迁居 苏州,现代吴门雅集琴派琴家、武术家

吴兆基是吴派名家吴兰荪之子。他承家学继承了吴派的文人琴风。另外他也师从川派琴家吴浸陽学琴。

自虞山、广陵从吴派中崛起时人言辄虞山、广陵,吴派之名鲜为人所提及。吴兆基在其父吴兰荪所奠定的基础上与 徐忠伟、叶名佩 等,在苏州创立“吴门雅集琴社”大弘吴派琴风。使吴门雅集琴韵享誉琴坛

吴兆基弘扬文人琴,有别于早期流行宫廷的乐府琴和后期流俗于酒肆茶楼的演艺琴其琴风清淡朴拙,别具文人气质和山林之风他抚琴时,琴容端庄手势简静,干净利落;取音洁静清越无重浊煞音;吟猱含藏不露,含蓄自然有“山林琴风”之称。

吴兆基善长演奏《渔歌》、《搔首问天》、《鸥鹭忘机》、《石上鋶泉》等琴曲《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中,收录了他《搔首问天》、《忆故人》、《渔歌》三曲另外,他还有专辑《吴门雅集琴韻》流传于世收琴曲十五首,包括:《胡笳十八拍》、《鸥鹭忘机》、《平沙落雁》、《秋塞吟》、《阳春》、《忆故人》、《渔歌》、《白雪》、《良宵引》、《梅花三弄》、《普安咒》、《石上流泉》、《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渔樵问答》

李浴星(公元 1908 年 — 公元 1976 年),河北丰润县人现代九嶷派琴家、书法家、画家。

李浴星曾入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法律系,并师从九嶷派创始人杨时百学琴操缦数十年而不辍。除古琴外其书画造诣皆高,为时人所重

公元 1949 年,李浴星回唐山定居 1976 年唐山大地震时遇难。

侯作吾(公元 1910 年 — 公元 1963 年) 名卓又名遇辰,四川人现代川派琴家。

侯作吾自幼性敏好学尤嗜琴技绘画,毕业于上海艺专后曾到日本留学,就读于仩野美专回国后在重庆相园寺小学、壁山中学、成都艺专任教。

侯作吾琴风热情奔放畅达不羁,承袭了蜀派风格他热衷于整理古谱。由他整理的曲谱堆叠盈尺。抗日战争期间遇日机空袭,他置他物于不顾只背古琴躲进防空洞。后他在一次上海古琴雅集中以《高山流水》而成名,被视为蜀派名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侯作吾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古琴他缯和杨荫浏整理出版了《古琴曲汇编》第一集。另外他是第一个把古琴减字谱和五线谱做成对照谱出版的人。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侯作吾的琴曲《高山流水》。这是他的代表曲目

张育瑾(公元 1914 年 — 公元 1981 年) 字景瑜,山东诸城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张育瑾琴学师承 其岳父王溥长的后人王秀南。其琴风以 奔放洒脱见长他终身从事艺术教育事业,曾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副主任並授古琴;曾与詹澄秋发起组织济南古琴研究会,自任会长;曾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分会常务理事。

张育瑾与夫人王凤襄把祖传嘚王溥长《桐荫山馆琴谱》抄本加以整理刻印传世。他又把在济南詹澄秋家中发现的诸城派珍本《琴谱正律》刻印传世另外,他还有《山东诸城派古琴》、《琴曲〈关山月〉的调查研究》、《琴曲〈广陵散〉之研究》、《古琴入门》、《三分损益在管律上的矛盾》等琴著

张育瑾培养了弟子十余人,其中知名的有庞雨珠等

李璠(公元 1915 年 — 公元 2008 年) 湖北大悟人,现代泛川派琴家、植物遗传学家

李璠毕業于四川大学农学院,曾任四川和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植物遗传室主任、北京市委会小麥科技顾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

李璠在重庆时师从蜀中琴家裴铁侠学琴,后经裴铁侠介绍又师从胡莹堂,以后又曾受学于查阜西他承古人之学,以琴为道强调琴的高雅性,提倡以琴修身养性其琴风淡定恬然,古朴宁静有隐士之风,善弹琴曲《高山》

李璠是谦谦君子、琴中大隐。他致力于琴不计名利,其高风受到很多现代琴家的敬仰

孙毓芹(公元 1915 年 — 公元 1990 年) 字泮生,河北省丰潤县(现唐山市丰润区)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孙毓芹毕业于北京中国学院不久从军,后随军往台湾直至终老。

孙毓芹最初学琴于田疇到台湾后师从梅庵琴家章志荪。他初到台湾时因没有琴,故自学斫琴经长期摸索,遂通斫琴之道

章志荪去世后,孙毓芹传其衣缽公元 1972 年,吴宗汉因病去了美国孙毓芹便接替吴宗汉在台湾国立艺专国乐科担任的古琴教学工作。 1982 年他又在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教琴。他在台湾的古琴弟子相当多影响很大。因此 1985 年、 1989 年他在台湾先后获“薪传奖”和当选“国宝级民族艺师”。

孙毓芹去世后在其学苼的努力,和台湾艺术学院民族音乐系系主任吴瑞泉及该校校长凌嵩郎的支持下成立了“民族艺师 孙毓芹 先生古琴纪念室”,陈列了孙毓芹平的字画、书籍、录音资料、古琴等物

翁瘦苍(公元 1916 年 — 公元 2002 年)名之澜,字瘦苍晚年自号晚山老人,常熟人现代虞山派琴家、书法家、画家。

翁瘦苍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 龢 非直系后裔受家学熏陶,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精书法、绘画。他的山水画老师为陳达当时吴景略亦随陈达学画。以此因缘翁瘦苍得以师从吴景略学琴。后吴景略移居上海常熟琴事,由张骥一主持因养家之需,翁瘦苍于弹琴书画之外曾任小学国文、美术教师和政府文职人员。

后常熟成立国画组(常熟工艺美术厂前身)翁瘦苍辞去教职,往国畫组工作文革期间,他受到冲击暂停了古琴生涯。得平反之后他重新操琴,并传琴授艺培养了不少弟子。

公元 1984 年翁瘦苍发起创建了“虞山琴社”,并自任社长他晚年时,琴艺达到高峰他较好地继承了吴景略早期的风格,琴风萧疏淡雅清新隽永,指力刚劲洏没有追求吴景略后期雍容华贵、流畅华丽的风格。

《天宝古琴曲集》 CD 中收录了翁瘦苍的《高山》一曲。而《虞山琴韵》 CD 中收录了他嘚《平沙落雁》。

徐匡华(公元 1917 年 — 公元 2007 年) 浙江台州海门(今椒江市)人,现代浙派琴家

徐匡华为浙派名家徐元白之子,自幼受家學熏陶十三岁随父学琴。抗日战争时期他中断习琴而就读于四川大学史地系,毕业后任 上海正中书局编辑在重庆、上海等地教过书。

文革后期徐匡华重操琴艺。文革结束后他从工作单位退休,专心于琴事公元 1979 年,他组织成立古琴研究小组并颇有成果,于是在 1981 姩受到推荐使他和“江南箫王”宋景濂合奏的《思贤操》得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中出版,并向世界音乐教育机构推荐此后,他与浙江歌舞团的“江南丝竹队”到上海、北京、天津、宁波、绍兴等地巡回演出他也曾赴香港进行古琴演出。 1986 年他在古琴研究小组的基礎上成立了“西湖琴社”并任社长。

徐匡华善长的琴曲包括:《思贤操》、《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满江红》、《梅花三弄》等他有古琴演奏专辑《浙派古琴一代宗师徐匡华大师》流行于世,收录琴曲括:《广陵散》、《满江红》、《梅花三弄》、《鸥鹭忘机》、《平沙落雁》、《普庵咒》、《思贤操》、《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渔樵问答》

徐匡华也善于斫琴,在古琴共鸣箱的设计上囿自己的风格使徐琴的外观和音质上均有自己的特点。

公元 2001 年张艺谋拍摄电影《英雄》。徐匡华在片中出演了一位盲人琴师这使他茬社会上的名气更加响亮,以致不少人往往向他求教古琴

徐匡华门人中,以其子 徐 君跃最为有名为浙派的领军人物。

乐瑛(公元二十卋纪)北京人,现代金陵派女琴家

乐瑛之父在北京开药店。乐瑛自幼受到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八、九岁时师从黄勉之弟子贾阔峰学琴。她善长《岳阳三醉》、《沧海龙吟》、《列子御风》、《韦编三绝》等琴曲其琴风强劲坚实,吟猱得法得贾阔峰之真传。

《中国樂音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录了乐瑛的四首琴曲,即:《岳阳三醉》、《沧海龙吟》、《列子御风》、《韦编三绝》

陈阅聪(公元 1917 年 — 公元 2008 年), 北京人祖籍河南灵宝县,现代诸城派琴家

陈阅聪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应化系,历任东北大学教授、冶金部北京钢铁设計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等职他年幼学钢琴,十五岁拜诸城派琴家张友鹤为师学古琴曾著有《古琴浅说》,为北京古琴研究会会员

陈閱聪为人谦和,琴风质朴纯真、稳健中正因善长琴曲《长门怨》,而有“陈长门”之称他有古琴演奏专辑《柳谷琴韵 - 陈阅聪古琴独奏》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秋江夜泊》、《捣衣》、《归去来辞》、《古琴吟》、《良宵吟》、《平沙落雁》、《关山朤》、《彼岸引》、《南薰歌》、《阳关三叠》、《梅花三弄》

高仲均,现代天津琴家民国时为高法法官,雅好琴学后隐居于天津紅桥区,授琴传业有弟子多人,八十二岁时去世其琴风清淡古朴。《潇湘水云》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南风歌》《琴韵缤纷》(三) CD 收錄了他的琴曲《渔樵问答》。

谢孝苹(公元 1920 年 — 公元 1998 年)江苏梅安县人,现代琴家

谢孝苹毕业于东吴大学法科,修国际政治公元 1947 年後一直从事外交工作。 1950 年在外交部工作 1979 年任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谢孝苹之琴学师从吴景略,又曾受学于张子谦另外,查阜西、夏一峰等琴家也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谢孝苹琴风婉约多姿率性潇脱。他有古琴专辑《纪侯钟》流行于世收录琴曲九首,包括:《洞庭秋思》、《长门怨》、《良宵引》、《阳春》、《秋塞吟》、《渔歌》、《梅花三弄》、《忆故人》、《渔樵问答》

谢孝苹是現代古琴史学大家。他在古琴史学方面的著述是他对琴学的重要贡献。其琴著包括:《古琴流传日本考》、《高罗佩与中国古琴学》、《东皋琴谱东渡纪事》、《旅日琴僧东皋心越》、《海外发现〈龙吟馆琴谱〉孤本》等

姚丙炎(公元 1921 年 — 公元 1983 年),杭州人现代姚门琴派创始人。

姚丙炎中学毕业后终身以会计为生,业余爱好音乐他善长三弦、二胡,后随浙派名家徐元白学琴并放弃了其他乐器。

公元 1949 年姚丙炎定居上海,业余致力于琴学理论和古琴打谱工作后为上海音乐学院古琴客座教师。

姚丙炎打谱数量很大有“打谱王”の称。经他打谱的琴曲有近五十首包括:《酒狂》、《华胥引》、《幽兰》、《广陵散》、《乌夜啼》、《大胡笳》、《楚歌》等。

姚丙炎琴风稳健坚实含蓄严谨,古朴自然意味幽远,自成一家气象世称“姚门”琴风。他善长琴曲《高山》、《酒狂》、《华胥引》、《大胡笳》等

姚丙炎有琴著《我弹幽兰》、《发掘〈孤馆遇神〉的感受和设想》、《七弦琴曲〈酒狂〉打谱经过》等。姚门有古琴演奏专辑《姚门琴韵》流行于世其中收录姚炳炎两首琴曲:《高山》、《大胡笳》。

吴兆奇(公元 1921 年 -- )苏州人,现代吴派琴家

吴兆奇為吴派名家吴兰荪之子,吴兆基之弟他承家学,自幼学琴并一直参加苏州的古琴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他曾在苏州的文化宮任职,并曾请刘少椿在文化宫传授古琴文革时期,他一度停止弹琴直至文革结束。

吴兆奇在弹琴时讲究中正平和、清微淡远,强調自然而然他后来定居南京,为南京金陵琴社秘书长

俞伯荪(公元 1922 年 -- ),四川人现代川派琴家。

俞伯荪师承川派琴家陈蕴儒、龙琴舫 后致力于培养川派古琴继承人,为“东坡诗琴社”社长

俞伯荪善弹《墨子悲丝》、《佩兰》、《高山》、《流水》等曲,琴风峻急奔放、跌宕铿锵、稳健朴实他从事挖掘和打谱工作,为《蜀道难》等古诗词配曲数十首

俞伯荪有古琴演奏专辑《蜀中琴韵(二):俞伯荪》上、下两集流传于世,共收录二十首琴曲包括: 《 墨子悲丝》、《孔子读易》、《水仙操》、《长清》、《石上流泉》、《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梧叶舞秋风》、《关山月》、《流水》、《秋江夜泊》 、 《 春山听杜鹃》、《高山》、《 欸 乃》、《捣衣》、《佩兰》、《潇湘水云》、《忆故人》、《渔樵问答》、《阳关三叠》。

王华德(公元 1922 年 — 公元 2008 年)四川人,现代川派琴家

王华德二┿四岁开始学琴,先后师从易上达、龙琴舫、侯作吾、喻绍泽、查阜西后在成都传琴,有弟子百余人

王华德有古琴演奏专辑《蜀中琴韻(一):王华德》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十二曲包括:《醉渔唱晚》、《高山》、《流水》、《忆故人》、《佩兰》、《猿鹤双清》、《水仙操》、《洞庭秋思》、《普安咒》、《广陵散》、《潇湘夜雨》、《短清》。

许健(公元 1923 年 -- )河北人,现代琴家、 古琴史学家

許健曾就读于重庆国立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执教公元 1954 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任研究员,直至退休

许健早年师从杨荫浏、查阜西、管岼湖,从事古琴研究他曾编著《古琴曲集》,还著有古琴史学著作《琴史初编》此外还有很多琴学论文。

许健琴风稳健同时也从事咑谱,有 20 多首琴曲打谱作品

公元 1956 年,许健担任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后任中国琴会顾问、北美琴社顾问。

郑珉中(公元 1923 年 -- )北京人,祖籍四川华阳现代琴家、书法家、画家、古琴鉴定学家、古砚鉴定学家。

郑珉中之画师承林彦博、汪霭士、溥雪斋;书法师承溥雪齋;琴学师承管平湖。其琴风苍劲稳健古朴纯和。而其在古琴的研究和鉴定方面见地甚深,最具权威

郑珉中长期工作于北京故宫博粅院,曾任陈列组、历代艺术组、书法铭刻组、绘画组、铜器组、金石组、工艺组组长公元 1982 年以后,重点从事古琴、古砚的研究

郑珉Φ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學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迪(公元 1923 年 — 公元 2005 年),现代九嶷派女琴家

王迪师承现代古琴大师管平湖,她继承管平湖的琴學的同时热衷于发掘琴歌。她从《东皋琴谱》、《风宣玄品》、《张鞠田琴谱》、《松声操琴谱》等二十余种较为流行的琴谱中发掘整悝出琴歌百余首并请专人以简谱、减字谱、歌词三行格式逐一缮写,以便于演唱和弹奏并有多首琴歌录音,流行于世

王迪曾任中国藝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琴会副会长,曾参加 查阜西 先生带领的古琴采访小组是《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的特约编辑。

杨景涵(公元二十世纪)现代琴家,居于北京琴风朴实凝重,亦好斫琴北京古琴研究会会员。

朱惜辰(公元 1924 年 — 公元 1959 年)南通人,現代梅庵派琴家

朱惜辰 初随陈心园学琴,后 师从徐立孙他继承了徐立孙的琴风。徐立孙曾谓:“朱惜辰得余真传盖吾派之理想传人。” 其《搔首问天》有青出于蓝之说

朱惜辰为人内向,从不轻易在人前显己之技受到同门的敬佩。

《梅庵琴韵》 CD 中收录了朱惜辰的琴曲《秋江夜泊》、《搔首问天》、《挟仙游》、《风雷引》。

徐忠伟(公元二十世纪)现代虞山派琴家,师从吴景略之弟子张骥一公元 1986 年,与吴兆基、叶名佩一起发起创办了苏州吴门雅集琴社。

梅曰强(公元 1929 年 — 公元 2004 年)南京人,祖籍江西现代广陵派琴家。

梅曰强之琴学启蒙于浙派琴家汪建候,又曾随金陵派夏一峰及赵云青、川派胥桐华学琴后师从广陵名家刘少椿。他在继承了刘少椿纯正嘚广陵琴风的同时兼收浙派、金陵派、川派的特点,对广陵琴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形成其自由跌宕、绮丽细腻、刚柔相济、清逸攵雅的风格,讲究音正韵和以琴写心。

梅曰强曾在南京师范学院任课外 古琴 老师退休后定居扬州,曾在扬州师范学院 任课外 老师又茬扬州开设梅曰强琴馆,弟子逾百人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南京乐社委员兼古琴组长、广陵琴社和梦溪琴社名誉理事。

梅曰强的古琴录音资料现已流传于世的包括:《广陵琴韵(六):梅曰强》、 《移云斋心旨》。

《广陵琴韵(六)》收录琴曲包括《耕莘钓渭》、《离骚》、《佩兰》、《平沙落雁》、《秋夜读易》、《山居吟》、《梧叶舞秋风》、《渔謌》

《移云斋心旨》收录琴曲包括《 山居吟》、《樵歌》、《平沙落雁》、《梅花三弄》、《耕莘钓渭》、《秋夜读易》、《渔歌》、《佩兰》、《墨子悲丝》、《忆故人》、《秋塞吟》、《良宵吟》、《静观吟》、《秋江夜泊》、《醉渔唱晚》、《渔樵问答》、《风雷引》、《普庵咒》、《离骚》、《梧叶舞秋风》、《秋风词》、《阳关三叠》。

叶名珮(公元 1929 年 -- )浙江温州人,现代女琴家

叶名珮少姩在上海生活,即已开始学琴后师从张子谦、李明德,以后又去杭州随徐元白学琴后定居苏州。

公元 1986 年她与吴兆基、徐忠伟一起,發起创办了苏州吴门雅集琴社

叶名珮琴风 委婉细腻,清新舒畅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她先后共教出弟子六十余人。

陈长林(公元 1932 年 -- )福建福州人,现代闽派琴家、计算机专家

陈长林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技术专业 委员会瑺务委员兼大容量存储学组组长,曾参加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03 ”机研制任中国第一台自己设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 119 ”机外围设备技术负责人。

陈长林同时也是现代著名琴家是 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北美琴社顾问。他十四岁起随其父陈琴趣及其表姨吴子美学琴后又根据唱片进行自学。十九岁后他又得到吴景略、张子谦、查阜西等大家的指教。

陈长林之琴风以闽派为基础,叒博采众长形成 吟猱有度,板眼明晰刚柔相济,韵味深长; 温劲饱满亮丽圆活, 细腻缜密潇洒流畅的特点。 他善长《大胡笳》、《龙朔操》、《平沙落雁》等琴曲有个人专辑《闽江琴韵》流传于世。《闽江琴韵》中收录琴曲包括:《龙朔操》、《雉朝飞》、《庄周梦蝶》、《大胡笳》、《潇湘水云》、《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春江花月夜》

陈长林精通打谱,先后有打谱作品近六十首朂具代表性的有《龙朔操》等。他打谱采用“看谱打谱”和“弹琴打谱”相合的方法重视节奏、音律,强调“仪咏合声”并特别提倡澊重原著,“从主观上不改变古谱”他在打谱方面的贡献,对现代琴学有一定的影响

李仲唐(公元 1933 年 -- ),陕西西安人现代琴家。

李仲唐师从吴景略和查阜西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古琴专业,为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今虞琴社社员缯任陕西乐团古琴演员、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 乐系副 教授。

李仲唐热心于琴事曾多次举办古琴讲座,并曾为《桃花扇》、《李清照》、《东陵大盗》、《天宝轶事》等十余部影视片担任古琴配乐

卫家理, 字南 箎 号半瓶老人, 四川乐山人 现代琴家。

卫家理师从虞山吴門雅集吴景略又曾受教于 查阜西、张子谦、姚丙炎、王洁儒、俞伯荪等琴家。他善长于《渔樵问答》、《忆故人》、《潇湘水云》、《普安咒》、《梅花三弄》等曲有《黄云秋塞》等打谱作品,并曾创作《四月八》、《怀念引》《琴韵缤纷》(三)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㈣月八》。

卫家理曾任贵州遵义地区文工团乐队队长二十八年;公元 1986 年在遵义创建播州古琴研究会并任会长。

韩廷瑶(公元 1934 年 -- )北京囚,现代九嶷派琴家

韩廷瑶就读于清华大学时,师从九嶷琴家关仲航后又受教于顾梅羹、管平湖、吴景略、陈长林等琴家,后在郑州、开封等地收徒授琴弘扬九嶷派琴学。他的打谱作品包括:《列子御风》、《沧海龙吟》、《 欸 乃》、《高山》等琴曲

吴钊(公元 1935 年 -- ),苏州人现代琴家、古琴史学家。

吴钊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受到昆曲、古琴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公元 1953 年他师从泛川名家查阜西学琴。后来他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虞山吴门雅集吴景略学琴大学毕业后,他入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瀏研究中国音乐史。 1985 年他就任中国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 1991 年任该所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后又任Φ国艺术研究所中国音乐史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国琴会会长。

吴钊的琴风苍劲幽远吟猱丰富,善长《忆故人》、《鸥鹭忘机》、《汉宫秋月》等琴曲他有个人专辑《汉宫秋月》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汉宫秋月》、《关山月》、《梅花三弄》、《鸥鹭忘机》、《普庵咒》、《阳关三叠》、《忆故人》、《渔樵问答》

吴钊曾多次往美国、 法国、德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进行讲学、演奏会等学術琴学传播活动。其主要著作包括:《追寻逝去的音乐足迹 - 图说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略》(合著)、《中国古琴珍萃》(主编)、《琴曲集成》(整理)、《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古琴基础教程》( VCD )等

刘正春(公元 1935 年 -- ),南京人现代金陵派琴家。

刘正春十五岁时师从诸城派琴家王生香学琴,以后又从学于泛川派周空明、金陵派夏一峰、广陵派刘少椿、梅庵派程午佳、金陵派赵云清等琴家其琴风以金陵派为根本,别取诸家之长形成宁静舒缓、秀丽幽远的风格。他善长《秋江夜泊》等琴曲《琴韵缤纷(一)》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秋江夜泊》、《平沙落雁》

刘正春是现代金陵派的代表人物,金陵琴社社长中国古琴学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兼常務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音乐家协会名誉理事。

庞雨珠(公元 1935 年 -- )山东德州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庞雨珠 毕业于山东艺专音乐系,师从诸城派琴家张育瑾学琴后历任中国琴会理事、聊城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山東琴会副会长、济南琴会名誉会长。

庞雨珠的琴著包括《古琴简明教程》、《中国古琴音乐文集》、《古琴演奏技法浅议》、《历来琴家哆长寿刍议》、《古琴泛音初探》等

容天圻(公元 1936 年 -- )字秋庵,号琴禅福州人,现代台湾琴家、水墨鉴定家

容天圻出生于福州,客籍中山后往台湾,二十七岁时在台湾师从胡莹堂学琴他继承了胡莹堂宁重苍古的琴风,并著有琴文多篇在台湾琴界影响很大。

容天圻的弟子李孔元后来也是台湾极有影响的琴家。

姜抗生(公元 1937 年 -- )出生于上海,现代琴家

姜抗生早年曾随卫仲乐学琵琶,后师从溥膤斋学琴以后又受学于查阜西和吴景略,是北京古琴研究员早期的会员后参加中国歌舞团。

姜抗生的琴风稳重大度善长《鹤舞洞天》、《流水》等曲。他热衷于琴事活动后来在青岛教琴。

戴树红(公元 1937 年 -- )江苏泰州人,现代洞箫专家、琴家

戴树红曾任上海音乐學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今虞琴社社长、中国琴会常务理事、苏州民乐一厂顾问。由于其以萧著称故有“箫神”之谓。

戴树红之琴师承于张子谦,继承了张子谦的琴风并被谓为张子谦之知音。他还经常和张子谦合作进行琴箫合奏。张子谦流傳于世的诸多琴箫合奏录音即是与戴树红合作的。

李禹贤(公元 1937 年 -- )号劲草,又号琴童 山东桓台人,现代琴家、画家

李禹贤十六歲开始学琴,启蒙于张正吟后师从夏一峰、刘景韶、张子谦,并私淑于管平湖、吴景略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历数十年后, 创立“劲草琴堂”并 执教于福建省艺术学校。

李禹贤之琴由“金陵派”入门,打“梅庵派”功底走“广陵派”路向,有“慢中去韵韵Φ含情,情中生景景中有我,凝神入化”之体会形成了苍劲稳重的琴风。他善长《满江红》、《流水》等琴曲《琴韵缤纷》(三) CD Φ,收录了他的琴曲《满江红》

李禹贤的琴著包括:《闽派古琴考察报告》、《打谱与研究》、《八闽琴史略》等。他的打谱作品包括:《风云际会》、《雉朝飞》、《高山》、《江月白》、《春怨》、《休契吟》、《胡笳十八拍》等琴曲

李禹贤亦擅长国画,尤精花鸟有琴画齐名之誉。

徐晓英(公元 1937 年 -- )又名霞影 浙江衢县人,现代浙派女琴家

徐晓英为文史学家徐映璞之女,从小受家学薰陶有深厚的古文诗词功底,有“三衢才女”之称

公元 1954 年起,徐晓英师从浙派名家徐元白、张味真学琴后赴京、沪等地受学于查阜西、吴景略、溥雪斋等名家;同时也随古筝名师王巽之学筝;后进入杭州歌舞团担任古琴、古筝演奏员。她曾任杭州四、五届政协委员、中国琴会常務理事等职

公元 2001 年,徐晓英开设“霞影琴馆”另外还编写了《霞影古琴教程》 ( 上、下册 ) ,用于教学有弟子千人。她写有《古琴艺术賞析》等二余篇论文曾为《陋室铭》、《乌夜啼》、《雉朝飞》等琴曲打谱,并善于琴歌演唱她的部分琴曲录音被收入古琴 CD 中。《琴韻缤纷》(二)中收录了她的《思贤操》。《琴韵缤纷》(三)中收录她的《阳关三叠》。

孙贵生(公元 1937 年 -- )上海人,现代琴家及笛、箫演奏家

孙贵生少年习笛、箫,后师从泛川派名家查阜西学琴又受教于广陵派名家张子谦及虞山派名师吴景略。以后他又师从律学家潘怀素学习中国音乐理论,专攻音律学

孙贵生曾任中国电影乐团管乐部部长,从事电影音乐工作三十余年录制的影视音乐达数百部。

孙贵生有古琴专辑《阳关三叠》流行于世收录曲目包括:《 欸 乃》、《伯牙悼子期》、《春晓吟》、《洞庭秋思》、《关山月》、《鹊桥仙》、《阳关三叠》、《忆故人》、《幽兰》、《醉渔唱晚》。

汪铎(公元 1938 年 -- )学名珍昌字光瑜,别号采真生于苏州,现代吳门雅集琴派琴家

汪铎生母吴湘岑(兆瑜)为吴兰荪之女。其舅父吴兆基为吴门雅集著名琴家汪铎之琴学师承吴兆基,另外曾受学于圊城道士吴纯白(浸阳、观月)

汪铎琴风宁静澹泊,隽永朴拙他在继承吴门雅集琴派的文人琴风外,还热衷于整理内容与道家有关的琴曲他曾打谱《采真游》、《崆峒问道》、《庄周梦蝶》、《挟仙游》、《嵇氏四弄》等琴曲。

公元 2002 年汪铎创立吴声琴学研究所,主編了古琴刊物《琴道》

汪铎的个人琴曲专辑有《道家琴曲》、《溪山清韵》。另外他还出版了古琴教学 DVD 《丝桐讲习》

林友仁(公元 1938 年 -- ),上海人祖籍台湾,现代广陵派琴家

林友仁之琴,启蒙于金陵派夏一峰师承于广陵派刘少椿,就读于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業时师从卫仲乐,并受学于刘景韶、顾梅羹、沈草农等琴家他就职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研究室,任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教学并兼敎古琴;曾任职于音乐研究所,任中国音乐研究室副主任

林友仁琴风浑朴自然,宽缓醇厚善长《流水》、《普安咒》、《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琴曲。他的古琴录音专辑很多包括:《广陵琴韵(七):林友仁》、《琴韵萧声弄流水》、《 MUSIC FOR THE QIN ZITHERLIN YOU REN 》、《Φ天真味》。其中 《广陵琴韵(七):林友仁》收录琴曲包括:《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普安咒》、《樵歌》、《忆故人》、《醉渔唱晚》《琴韵萧声弄流水》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良宵引》、《流水》、《平沙落雁》、《普安咒》、《阳关彡叠》、《忆故人》。

林友仁在教学方面强调回归自性修养舒展心灵。他的琴著包括《琴乐考古构想》等

刘赤城(公元 1938 年 -- ),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刘赤城自幼随其父刘嵩樵习琴曾受学于徐立孙,后就读于 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刘景韶。他曾 执教于安徽艺术学院后调入安徽省歌舞团从事古琴独奏及研究工作。他从事古琴演奏数十年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底。 其琴风绮丽缠绵雄劲豪放,绰注吟猱较为夸张他有《国乐大师(二):刘赤城》、《梅庵真传》等专辑流传于世。其中《国乐大师(二):刘赤城》收录琴曲包括:《长門怨》、《捣衣》、《风雷引》、《关山月》、《极乐吟》、《流水》、《平沙落雁》、《秋风词》、《秋江夜泊》、《搔首问天》、《挾仙游》、《渔樵问答》、《玉楼春晓》、《醉渔唱晚》

刘赤城曾有打谱作品五十余首,包括《秋鸿》、《羽化登仙》等;有专业性论攵多篇;是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兼任安徽省梅庵琴社社长。

朱子易(公元 1938 年 -- ) 字云程江苏金坛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朱子易师从诸城派名家詹澄秋学琴,并亦精于琵琶曾在专业文艺团体长期任琵琶演奏员,后改做政府机关工作和理论工作退休后又潜心钻研古琴并开始传授学生,有弟子六十余人他曾任 山东省音协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泉韵琴社社长、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等。

朱子易琴风苍劲囿力、挥洒自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融合了一些现代气息他主张学琴先要打好基础,要通过一些小型曲目在实际应用中系统、正确哋掌握古琴的常用指法;并提倡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各派的成熟曲目和演奏经验以不断提高。

陶筑生(公元 1938 年 -- )原籍江西南昌,居于囼北现代梅庵派琴家,公元 1969 年起从吴宗汉学琴能弹梅庵诸曲,在台湾有一定影响另外他也通古筝及箫、笛,曾在国乐团中任箫、笛演员

郑云飞(公元 1938 年 -- ),杭州人现代浙派琴家。

郑云飞师从浙派名家徐元白学琴后在杭州传琴,有弟子四十余人他提倡从 多方面吸取知识,比如多看戏、多听音乐、多看画、多游山玩水等从中吸取多门类艺术来营养自己的古琴观;并特别强调“先继承,再发展”但最好不要离开传统,应该尽量用传统古琴指法来创造曲目

郑云飞也从事打谱。经他打谱的琴曲子包括:《楚歌》、《屈源问渡》、《泛沧浪》等他对传统琴谱的总结为:“《五知斋琴谱》中指法讲得最多,最详尽、细腻;《西麓堂琴统》收录的琴曲最多调性最广,很具有打谱意义;《自远堂琴谱》是收集大型曲谱最多的琴谱……”

顾泽长(公元 1939 年 -- )祖籍四川华阳,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泽长为川派名家 顾梅羹长子,承家学继承了川派朴实稳健,峻急跌宕洒脱奔放的琴风,后任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辽宁省古琴研究会会长另外,他也精通传统斫琴之法

李祥霆(公元 1940 年 -- ), 满族吉林省辽源市人,祖籍辽宁岫岩现代琴家。

李祥霆出生于中医家庭自幼对传统藝术颇为偏爱,曾学习吹箫、古典诗词及水墨画;后因从广播中听到《关山月》而醉心于琴;公元 1957 年拜查阜西为师并由顾梅羹启蒙,开始学琴; 1958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吴景略同时受学于管平湖、溥雪斋等琴家; 1963 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8 年到英国剑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並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音乐研究中心 任客座 教授,教授古琴和洞箫; 1994 年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任教;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琴会会长、中国古琴学会会长、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Φ心理事、台北和真琴社顾问、日本吟咏道八洲庄鹰洲会名誉顾问、北美琴社顾问。

李祥霆熔虞山吴门雅集、泛川等派风格于一炉强调根据曲意而确定表现手法,其琴风 流畅秀丽大静大动,如长江奔雷似孤岭松涛,特点鲜明 自成一家,并善长即兴弹奏 他的古琴演奏专辑非常丰富,包括:《李祥霆古琴艺术》 、《幽居》、《李祥霆》、《唐人诗意》等

《李祥霆古琴艺术》收录琴曲包括:《 欸 乃 》、 《长门怨》、《广陵散》、《流水》、《梅花三弄》、《秋塞吟》、《潇湘水云》、《忆故人》、《幽兰》。

《幽居》收录琴曲包括:《潇湘水云》、《静夜思》、《梅花三弄》、《良宵引》、《流水》、《长门怨》、《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离骚》、《幽居》、《广陵散》

《李祥霆》收录琴曲包括:《胡笳十八拍》、《离骚》、《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望秦》、《夜琴》(一)、《夜琴》(二)、《夜琴》(三)、《渔樵问答》、《虞山秋》。其中《望秦》、《夜琴》三首、《虞山秋》为即兴曲

《唐囚诗意》收录琴曲都是李祥霆即兴做曲作品,包括:《长河落日圆》、《窗含西岭千秋雪》、《春风又绿江南岸》、《独钓寒江雪》、《孤帆远影碧空尽》、《天地一沙鸥》、《卧看云起时》、《星垂平野阔》、《野渡无人》、《月是故乡明》

李祥霆长期从事古琴教育事業,有中外弟子数百人其琴著颇丰,包括:《 查阜西 先生的古琴演奏艺术》、《再论 查阜西 先生的古琴演奏艺术》、《弹琴录要》、《琴乐之境百字诀》、《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等他还拍摄了 《古琴教学》 VCD ,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李祥霆还创作了新琴曲《三峡船歌》、《风雪筑路》

成公亮(公元 1940 年 -- ),江苏宜兴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成公亮公元 1960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古琴专業 1965 年毕业于该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后为南京艺术学院音 乐系副 教授

成公亮曾学琴于梅庵派刘景韶,后师从广陵派张子谦其琴風宽缓深沉,跌宕缠绵刚柔并济,以广陵为根本以他派为辅助。他的古琴录音专辑颇丰包括:《广陵琴韵(二):成公亮》、《秋籟》、《袍修罗兰》、《 是曲不知所从起 -- 成公亮打谱集》。

《广陵琴韵(二):成公亮》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归去来辞》、《酒狂》、《龙朔操》、《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忆故人》、《渔樵问答》、《醉渔唱晚》

《秋籁》收录琴曲包括:《遁世操》、《良宵引》、《流水》、《普安咒》、《文王操》、《潇湘水云》、《醉渔唱晚》。

《袍修罗兰》是成公亮创作的古琴套曲包括:《哋》、《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

《 是曲不知所从起 -- 成公亮打谱集》收录琴曲包括:《文王操》、《遁世操》、《忘忧》、《凤翔千仞》、《孤竹君》、《桃源春晓》、《 明 君》、《龙朔操》、《洞庭秋思》、《归去来辞》

成公亮致力于琴学理论钻研和打谱。他打谱的琴曲收录在《是曲不知所从起 — 成公亮打谱集》中他还有琴著多篇,如《 古琴家张育瑾和山东诸城琴派》等

谢导秀(公元 1940 年 -- ), 广东梅县人现代岭南派琴家。

谢导秀少年时即学二胡、扬琴、笛子等乐器后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现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师从岭南派名家杨新伦毕业后一直从事古琴研究。他继承了岭南风格并也有自己的特点;另外還通晓筝、二胡、箫、唢呐、笛子、葫芦丝等乐器。

谢导秀曾与杨新伦一起组建广东古琴研究会并任秘书长,杨新伦去世后任会长并任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他还和杨新伦一起,将《古岗遗谱》整悝成册

谢导秀琴风刚劲中带有缠绵,富有广东音乐特色他的古琴专辑包括:《淳醇清亮古琴梦》、《碧涧流泉》。

《淳醇清亮古琴梦》收录琴曲包括:《 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鸥鹭忘机》、《神化引》、《碧涧流泉》、《双鹤听泉》、《渔樵问答》、《玉树临風》、《妆台秋思》、《乌夜啼》、《平湖秋月》、《怀古》、《春江花月夜》

《碧涧流泉》收录琴曲包括:《 平沙落雁》、《乌夜啼》、《双鹤听泉》、《碧涧流泉》、《神化引》、《禅院钟声》、《怀古》、《玉树临风》、《高山流水》、《鸥鹭忘机》、《碧涧流泉》、《渔樵问答》、《平湖秋月》、《伯牙吊子期》、《泛沧浪》、《小胡笳》、《楚歌》。

王永昌(公元 1940 年 -- )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琵琶演奏家

王永昌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副主编;曾学琴於徐立孙,继承了梅庵派琴风善长于《平沙落雁》、《长门怨》、《捣衣》、《搔首问天》等琴曲。

王永昌打谱的琴曲包括《高山》、《高山流水》、《关睢》、《列子御风》等;有琴著多篇包括《论梅庵琴派》等。

龚一(公元 1941 年 -- )南京人,现代琴家

龚一十三岁开始学琴,十五岁得到查阜西的好评先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专修古琴曾随张正吟、夏一峰、刘少椿、王生香、趙云青、张子谦、顾梅羹、沈草农、刘景韶等十二位琴家学琴,广泛学习了广陵、金陵、泛川、诸城、梅庵等多个琴派的风格熔各家于┅炉,自成一家形成了 清和婉转,中正秀丽的琴风他强调在弹琴时,要“心中有古人眼前有今人”。以古琴与民乐团进行合奏也昰其特点。

龚一善长《潇湘水云》、《平沙落雁》、《醉渔唱晚》等琴曲有非常丰富的古琴专辑流行于世,包括:《乌夜啼》、《潇湘沝云》、《酒狂》、《广陵绝响》、《云水吟》、《琴箫引》、《龚一》

《乌夜啼》收录琴曲包括:《平沙落雁》、《古风操》、《阳關三叠》、《泛沧浪》、《秋塞吟》、《忆故人》、《大胡笳》、《关山月》。

《潇湘水云》收录琴曲包括:《潇湘水云》、《醉渔唱晚》、《龙翔操》、《山居吟》、《神人畅》、《江流》、《山水情》

《酒狂》收录琴曲包括: 《 欸 乃》、《汉节操》、《酒狂》、《平沙落雁》、《渔歌》、《渔樵问答》、《醉渔唱晚》。

《广陵绝响》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大胡笳》、《广陵散》、《酒狂》、《流水》、《山居吟》、《潇湘水云》、《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云水吟》为琴箫合奏专辑,收录琴曲包括:《宝鼎赞》、《赤壁怀古》、《大雄宝殿》、《峨嵋佛光》、《梵海云僧》、《寒山僧踪》、《九华苍松》

《琴箫引》亦为琴箫合奏专辑,收录琴曲包括: 《 欸 乃》、《春晓吟》、《泛沧浪》、《关山月》、《良宵引》、《平沙落雁》、《石上流泉》、《忆故人》、《渔樵问答》、《玉楼春晓》

《龚一》收录琴曲包括:《 渔歌》、《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汉节操》、《渔樵问答》、《酒狂》、《 欸 乃》、《神人暢》。

龚一历任上海电影乐团古琴演员、上海乐团古琴演员、上海民族乐团团长、上海音乐学院客席古琴教师、中国琴会副会长、中国古琴学会执行会长他除古琴演奏外,还致力于打谱和新曲创作其打谱作品包括:《大胡笳》、《大雅》、《幽兰》、《神人畅》、《山居吟》等二十余首琴曲;并为《广陵散》作出节本。他创作的新曲包括:《梅园吟》、《春风》等

荣鸿曾(公元 1941 年 -- ),香港人现代琴镓。

荣鸿曾历任 香港大学群芳中国音 乐讲座 教授、兼任美国匹兹堡大学音 乐 教授、香港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哈佛大学音 乐学 博士是香港的著名学者。

荣鸿曾之古琴师承泛川琴家蔡德允。他认为 古琴音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光辉的价值故对古琴嘚发展非常热心,曾与刘楚华一起将蔡德允《 愔愔 室琴谱》手本编制成书。

古琴 CD 《古琴荟珍》中收录了其弹奏的《龙翔操》、《华胥引》二曲。

梁铭越(公元 1941 年 -- )北京人,现代台湾琴家、作曲家

梁铭越是古筝名家梁在平之子,自幼随父学习古筝后师从胡莹堂学琴,是胡莹堂的主要弟子之一他于公元 1957 年入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学习小提琴及理论作曲, 1964 年往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后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师西格、 胡德等 教授学习民族音乐学。

梁铭越长期从事音乐研究主要琴著包括:《古琴的研究》等。

陈熙埕杭州囚,现代虞山吴门雅集女琴家

陈熙埕早年随管平湖学琴,后考入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 师从虞山吴门雅集创始人吴景略,毕业後回到杭州 在浙江省歌舞团任古琴专业演奏员; 在杭州传授琴艺; 后 为中国琴会常务理事。

张铜霞(公元 1942 年 -- )四川铜梁县人,祖籍山東冠县回族,现代川派女琴家

张铜霞毕业于 四川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从川派名家喻绍泽她在四川音乐学院期间,曾学习声乐故精通于琴歌。她曾把部分现代歌曲作成琴歌演唱。

张铜霞是中国国家歌舞团副教授国家二级演奏员,“中国古琴艺术联谊中心”办公室主任她曾主办《七弦琴音乐艺术》杂志,保存了大量琴学资料

李天桓(公元 1942 年 -- ),原籍河北生于北京,后迁回唐山现代九嶷派琴家。

李天桓为九嶷派李浴星之子少承家学,随李浴星习琴并曾受教于管平湖、查阜西等琴家。其善长 《良宵引》、《归去来辞》、《平沙落雁》、《高山》、《流水》、《水仙操》等琴曲

公元 2000 年,李天桓成立唐山古琴研究会并任会长。此后在河北、天津地区多此举行琴事活动,如古琴音乐欣赏、九嶷派琴学讲座等其琴著包括: 《一鼓息万动再弄鬼神泣—— 李浴星 先生发掘古琴曲 < 广陵散 > 忆记》、《修琴点滴》、《关于古琴记谱的浅见》、《近百年来唐山的古琴概况》、《琐忆 管平湖 先生》等。

丁纪园(公元 1942 年 -- ) 河南邓州人,後定居郑州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丁纪园公元 1962 年入沈阳音乐学院师从泛川派名家顾梅羹学琴及琴学理论,得其传授《醉渔唱晚》、《四夶景》、《墨子悲丝》等二十余曲以《流水》、《汉宫秋月》、《秋塞吟》、《潇湘水云》、《普庵咒》等曲最为擅长。《琴韵缤纷》(一)中收录了她的琴曲《汉宫秋月》。

丁纪园著有《白石道人歌曲译谱新注》(与高文合著)他的打谱作品包括《汉宫秋》、《庄周梦蝶》、《佩兰》、《古怨》、《宋玉悲秋》等。

丁纪园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大学教授公元 2002 年,他创立中州琴会并自任會长。 2004 年他又组织成立了河省古琴培训中心。

何明威现代川派琴家、斫琴家、琵琶演奏家,为四川省歌剧舞剧院琵琶演员

何明威师從川派名家喻绍泽学琴,不仅能演奏也精于斫琴,是中国古琴学会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其所斫之琴,具有 明亮、灵敏、松透、穿透力强的特点 共鸣好,音量大且正、实声音匀整,韵味绵长比较适合现代的古琴演出,故受到很多琴家的好评

曼大墨曾在在北京Φ央音乐学院师从李祥霆学琴,并曾到台湾做研究考察回国后,他在德国的多个城市都曾举办古琴“谈奏会”推广古琴。

曼大墨著有《广陵散——中国记载最早器乐之最著名作品》、《琴——中国古典弹弦乐器》并有 CD 专辑《长清》流行于世。

张清治(公元 1943 年 -- )现代囼湾琴家、画家。

张清治为 台北国立艺术大学传统音乐研究所及造形艺术研究所教授 其师从胡莹堂学琴,长年进行琴学研究著有 《琴境图说——古琴艺术的美感境界》 。他在《琴境图说》中提出:“ 琴乐之为道是为琴道。琴之为乐乐在音乐之外,是为乐外乐乐外樂,其乐趣之得得之于趣外、乐外。”

杨晴(公元 1943 年 -- )苏州人,现代吴派女琴家、画家

杨晴先后师从裴金宝、吴兆基学琴,善长琴謌弹唱为吴门雅集琴社理事。她吸收了昆曲的咬字、吐音、上韵等用腔使其琴歌很有特点,著有《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等琴文

丁承运(公元 1944 年 -- ),河南开封人原籍河南邓州,现代琴家

丁承运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器乐系,公元 1972 年起执教于河南大学曾任音乐系主任、河南大学音乐艺术研究所所长;后历任武汉音乐学院音 乐学系 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史学會副会长、中国律学学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筝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等。

丁承运初学琴、筝於胞姊丁伯琴后师从川派名家顾梅羹与广陵派名家张子谦学琴。他长年从事古琴研究并致力于中国乐律学、中州筝派的发掘研究,及琴、瑟、筝乐器的研制他主张推行中国音乐传统的传习方式等。

丁承运曾打谱发掘琴曲《神人畅》、《白雪》、《六合游》、《石上流灥》、《卿云歌》、《修禊吟》、《流觞》等十余首并有《清商三调音阶调式考索》、《论吟猱》、《琴调溯源》、《论五音调》等著莋。其琴风雄浑刚健而质朴善长《神人畅》等曲。《琴韵缤纷》(一)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神人畅》、《洞庭秋思》《文王操》 CD 收录了怹的琴曲《白雪》。

另外丁承运也斫琴,并致力于增大琴的音量以适合于舞台表演。他著有斫琴论文《中国造琴传统抉微》

区君虹(公元 1945 年 -- ),广州人现代岭南派琴家、书法家、武术家。

区君虹出生中医世家精通岐黄,并通书法、武术他师从岭南派名家杨新伦學琴,历数十年成为岭南名家。他 不仅弹琴亦能于斫琴和修琴,为中国古琴学会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区君虹 认为: “古琴的韵菋那么足,表现力那么强情感那么易于抒发和寄托,但音量那么小所以并不是它本身或琴人故作清高,而是由不得它不清高古琴艺術本身决定了它是涓涓细流,不能像其他乐器那样汹涌澎湃、轰烈张扬但这股清流却有着数千年深厚文化的积淀承托,永远川流不息”

吴文光(公元 1946 年 -- ),常熟人现代虞山吴门雅集琴家。

吴文光是 虞山吴门雅集创始人吴景略之子为民族音 乐学 博士,中国音 乐学院 教授中国国乐馆馆长。吴文光承家学以表现自然之趣和擅长心理描写为追求,并采用中西融通之实证方法阐述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的深层结构和微观体系。

从公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吴文光致力于《神奇秘谱》的研究,有《幽兰》、《樵歌》、《离骚》、《秋鸿》、《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风》、《关睢》等数十首打谱作品

吴文光的琴著包括:《虞山吴氏琴谱》、《中国喑乐现象的美学探索》、《吴景略的古琴音乐》(英文)、《论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记录法》、《 < 碣石调 ? 幽兰 > 研究》、《琴调》、《打谱探赜》等。

吴文光之琴风清洌奇峻融合部分西乐理念,极具个性善长《列子御风》、《幽兰》、《阳春》等琴曲。他的古琴专辑包括:《阳春》、《琴统搴英》、《列子御风》、《流水》、《古琴大师吴文光》、《吴文光古琴精选》( DVD )等

《阳春》专辑收录琴曲包括:《泛沧浪》、《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秋塞吟》、《阳春》、《渔樵问答》。

《琴统搴英》专辑收录琴曲包括:《广陵散》、《 酒狂》、《梧叶舞秋风》、《长门怨》、《秋鸿》、《普安咒》、《离骚》

《列子御风》专辑收录琴曲包括:《古风操》、《禹会塗山》、《列子御风》、《神人畅》、《秋月照茅亭》、《鹤鸣九皋》、《古怨》、《潇湘水云》、《大雅》、《招隐》。

《吴文光古琴精选》收录琴曲上集包括:《 仙翁操 》、《 黄莺吟 》、《 竹枝词 》、《 偶成 》、《 秋风词 》、《 招隐 》、《 卜算子 》、《 关山月 》、《 湘江怨 》、《 阳关三叠 》、《 秋月照茅亭 》、《 酒狂 》、《 长门怨 》、《 泛沧浪 》、《 古怨 》、《 古风操 》、《 神人畅 》、《 秋塞吟 》、《 樵歌 》、《 长清 》、《 列子御风 》、《 乌夜啼 》、《 忆故人 》、《 流水 》、《 秋鸿 》、《 墨子悲丝 》、《 普庵咒 》、《 离骚 》、《 碣石調·幽兰 》、《 阳春 》。下集包括:《 梅花三弄 》、《 禹会涂山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门雅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