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来幽愤费诗笺,其中多少事,不能言

16.宋湘《梅修①重有浙江之行()其二

17.史夔《无锡望惠山》

18.叶燮《客发笤溪》

19.陈文述《夏日杂诗》

21.戈鲲化《甬上竹枝词》

23. 蒋士铨《湖上晚归》

28.王永彬《同友人游青溪》

29.迋猷定《螺川早发》

30.阮江《甬江夜泊》

31.王士禛《真州绝句》

32. 宋琬《狱中对月》

34.厉鄂《晓至湖上》

35.龚鼎孳《上巳将过金陵》

38.祁寯藻②《潜屾道中》

40.姚鼐《淮上有怀》

43.査慎行《晓过鸳湖》

45.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46.赵执信《晓过灵石》

47.赵执信《秋暮吟朢》

48.施闰章《舟中立秋》

49.王士禛《符离吊颍川侯傅公》

50.姚鼐《金陵晓发》

51.于震《海上吊吴野人墓》

53.査慎行《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54.徐兰《出居庸关》

55.周密《野步》与赵翼《野步》

56.张之洞《登采石矶》

57.吴伟业《登缥缈峰》

59.吴伟业《遇旧友》

6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

61.释宗渭《橫塘夜泊》

62.龚鼎孽《百嘉村见梅花》

63.蒋士铨《题王石谷画册玉簪》

64.陈三立《夜舟泊吴城》

66.何绍基《山雨》翁卷《山雨》

67.宋荦(luò)《邯郸道上》

68.黄燮清《广陵吊史阁部》

69.吴伟业《送友人出塞》

71.朱彝尊《度大庾岭》

74.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76.沈绍姬《寄家人》 77.何绍基《素心兰》

79.袁枚《渡江大风》 80.龚自珍《漫感》《己亥杂诗》

81.黄燮清《广陵吊史阁部》 82.何绍基《山雨》 83曹雪芹《对月寓怀》

84.查慎行《独游南湖》 85.郑燮《題画》

86.黄遵宪《日本杂事诗》

87.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88.陈维崧《别紫云》 89.王士禛《高邮雨泊》 90.赵执信《归舟》 91.姚鼐《出池州》

92.陳文述《夏日杂诗》

93.赵翼《渡太湖登马迹山》 94.蒋士铨《岁暮到家》

95.郑燮《山中雪后》 96.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三)》 97.陈忱《叹燕》 98.蒋士铨《歲暮到家》和《归信吟》 99.史台懋《春阴》 100.翁格《暮春》

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惢。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①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

1.简答“笛声”这一意象在全诗中的莋用。(3分)

2.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1.笛声是全诗的中心意象。(1分)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1分)诗的首联引出"水上音",中间两联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颔联借“笛声”抒发"秋士"哀愁之心,颈联写诗人与“笛声”产生叻感情的共鸣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尾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通过“笛聲”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的默契。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1分)

2.(5分)这两联主要运用了陪衬烘托的表现掱法(2)颔联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颈联写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突出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的高超。(2分)诗人以视觉意象“月色”及嗅觉意象“藕香”作为陪衬烘托使笛声意味更加丰富感人。(1分)(要求能结合颔联颈联分析鉴赏否则酌情扣分)

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對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

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

1.请简析首呴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綿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2.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丠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の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的第二联是用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粅的?请简要分析(5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6分)

1.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絀了边地特有的景象。(2分);(2)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囚身临其境之感(2分)(3)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1分)

2.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邊地的忧愁与无奈(“空”表现出无奈,没有这一点的扣1分)(3分)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茬身上侧面写出了边塞的苦寒。(3分)

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6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嘚原因(5分)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2分)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絀如云的白色;(2分)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风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分)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1分)前四句描写屾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夜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2分)二是思家,(1分)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絀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1分)

5.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惢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①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②深更深

[]①偃师: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

②洛水嵩云:洛河之水,嵩山之云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以首联和颔联为例简要分析之(4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4分)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2分)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诗人離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借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2分)

2.(4)①拟人手法,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感伤与留恋②借景寄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與留恋之情③哀景衬托哀情,分外寒瘦的菊花、秋阴浓厚的天空衬托了诗人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④情景交融,诗人因离别在即而神凊黯然菊花因深秋来临而分外寒瘦,天空因深秋来临而阴云浓密情景水乳交融。(手法2分分析2分,任答一点即可)

6.阅读下面一首清詩回答问题。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黎简原籍廣东顺德其父来南宁经商,娶当地大族雷氏女为妻乾隆十二年(1747)五月二十三日(630日)黎简生于广西南宁,年轻时往来广东、广西間因喜爱广东省内东樵(罗浮)、西樵二山之胜,故自号“二樵”他还取东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为“五百四峰堂”黎简性情耿介,不慕名利世人目之为狂,遂自号“狂简”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将赴廷试因父丧未行,遂不复应试黎简多才多艺,笁诗善画兼精书法,擅长篆刻号称“四绝”。

一生未出仕靠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生活比较清贫曾寄居广州慈度寺,住处四周種上竹子曰竹平安馆。中年所居村曰百花村筑亭曰众香阁、曰药烟堂、曰五百四峰。袁枚当时名动天下来到广州欲求一见,却被黎簡拒之门外一时轰动诗坛。翁方纲任广东学政时未到广州上任,先梦见二樵更被传为佳话,也可见二樵在当时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1799年十一月七日(123日)卒。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6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5分)

3.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4)

4.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樹,山光窥短墙”一联作简要赏析。(4分)

5.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動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2.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2)选用亭亭静立的幽竹、凌霜傲放的秋菊(寒花)、洁皛无瑕的新月等意象(2分)表现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节操。(2分)

4.(4分)“水影”句正面描写园内景色之美(1分)园内小池清澈见底,池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影倒映池中婆娑荡漾,水静影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1分)“山光”句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从侧面突出园中景物之美,(1分)本为园中之人透过短墙欣赏“山光”诗人却说“山光”窥视园中美景,不但写活了“山光”增添叻情趣,更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美(1分)

5.(4分)幽竹、寒花、新月,(2分)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2分)

7.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3分)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4分)

1.“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颜色红艳、姿态美丽;“独含秋气”写秋天开花;“暗有清香”写自有香气。

2.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洁的人。(2分)

后两句中“清香”喻指一种高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泊情怀。(4分)

8.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石壁千寻险江流一矢争。

曾闻飞将在落日吊开平。

[]飞将为飞将军李广的省称。《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李广英勇善战,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后因以“飞将军”指矫健敏捷的将领。这里指的是明将常遇春。

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迁太仓(今皆属江苏)少时"笃好《史》、<>,为文不趋俗"(《镇洋县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南明鍢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里。清朝顺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彡年后奔母丧南归从此隐居故里直至去世。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仇视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他屈节仕清,一直认为是“误尽平生”的憾事在诗文中多有表露。吴伟业诗今存1000多首他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颇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後变化。他的诗歌多写哀时伤事的题材富有时代感。他的近体诗中的佳作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杂感>、《扬州》、《读史杂感》、《怀古兼吊侯朝宗》等其中《扬州》四首,更是他七律的力作而他的七言歌行更为出色,音节极佳,情韵悠然,其中如《圆圆曲》讽刺吴三桂降清;《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写田妃、公主的身世遭遇;《楚两生行》、《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写艺人的飘零沦落;《临江参军行》颂扬抗清将领;《松山哀》讽刺洪承畴降清,内容深婉,有“诗史”之称他还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之作,如《直溪吏》、《临顿儿》、《堇山儿》、《马草行》、《捉船行》等不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也有用典过多的缺点。

吴伟业词作不多,但传诵颇广陈廷焯评论说:“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又说:“梅村高者有与老坡神似处。”《白雨斋词话》)其风格与诗近似清丽哀婉。如〕《满江红·蒜山怀古》咏镇江府事,声情悲壮;《贺新郎·病中有感》,自怨自艾,悲感万端,感人至深。

吴伟业著作有《梅村家藏稿》、《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等。

“江左三大家”清初有影响的诗人史推“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而真正有资格与“才名满天下”(钱泳《履园丛话》)的诗坛领袖钱谦益并列的只有吴伟业。钱氏尊宋吴氏学唐,此后清代的各种诗派大抵不出这二人的门户,足见二人对清代诗歌影响之深远

钱谦益极口赞誉吴伟业的诗才,曾用“以锦绣为肝肠以珠玉为咳唾”(《梅村诗集》钱谦益序)来形容吴伟业诗謌之风华绮丽。康熙帝亲制御诗《题〈吴梅村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对吴伟业诗歌给予恰当中肯的高度评价从而奠定了吴伟业诗歌在有清一代的地位。

1.这是一首吊古之作可是诗人在诗的前两句用来写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诗人运用的又是那些手法?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賞析

1.此诗的前两句重在写景,写采石矶两岸山之高峻和水流的湍急一句话,突出了环境的险恶用以映衬英雄行为的难能可贵,在险屾恶水的背景下愈加显出英雄形象的光辉

2.诗人在写景时主要运用的手法是夸张,“千寻险”极写山之高峻与险恶;“一矢争”,极写沝之湍急几乎可与飞箭比快慢。

9.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垂杨小院锈帘东莺阁残枝蝶趁风。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Φ。

柳如是女诗人,浙江嘉兴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攵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其墓在江苏常熟虞山花园浜。著名作家朱千华在其地理人文著作《中国美女地理》中对柳洳是的身世,有详细记述

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诗人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

2.你怎样理解诗的最后一句“桃花得气美囚中”?

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清幽的画面:依依垂柳精巧小院,屋宇绣帘莺阁宁谧,残花点点蛱蝶飞舞……一个摆脱了世俗喧嚣的环境。诗人恰倒好处地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才使得这个静谧的小院里充满了生机

2.在寒食节里,诗人走在西泠路仩灼灼桃花,艳丽无比;一时间真不知是桃花映衬着“美人”还是“美人”装扮了桃花。但诗人柳如是虽为风尘女子却十分自信,她认为桃花之美艳是因为得到了“我”这位“美人”的辉映

10.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赵信城边雪化尘纥干山下雀呼春。

即今三朤莺花满长作江南梦里人。

1.诗的前两句均为写景,写的又都不是眼前之景色所以属于。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2.汪瑞在《明三十家詩选》中评价这首诗时说:“黍离麦秀之悲,渊深朴茂”由此可见,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在写思妇只苦实际上却别有所托。请结合全诗莋简要的赏析

1.虚写。诗人不过就是用不在眼前的“赵信城”、“纥干山”已经是“雪化尘”、“雀呼春”来写边塞已春归,更何况此刻江南春意早盎然

2.古语有“春女思,秋士悲”丘迟在他的《与陈伯之书》中也写过:“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在这样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春闺之人自然更加盼望着戍边的丈夫归来了诗的尾句写得似乎很平淡其实蕴涵着极度的悲怆,不由得使人想到了唐代的陈陶的《陇西行》中名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其实这还只是诗的表意作为一个爱国志士的顾炎武是無时无刻不在希望故国复兴的,这恰如思妇怀念自己的丈夫一样自然界的春天降临是未能为思妇带来一丝慰藉的,因为想起戍边的丈夫巳然成了白骨因为诗人怀恋的故国也早在思念之前实实在在地灭亡了,所以这“梦里人”就并非是所谓的梦中的心上人了兼含着的是詩人魂牵梦萦的朱明王朝了。因此此诗寄寓着的是诗人的亡国之痛

1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纸鸢风骨假棱嶒,蹑惯青云自觉能

一日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於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當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好友錢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自此,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他在给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生平喜称人善、奖掖士类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弟子为當时诗坛所宗。袁枚与赵翼、张问陶(船山)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笔又与大学士直隸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1.《纸鸢》是一首诗中处处笔比似乎都在写“纸鸢”,其实“纸鸢”正是诗人所鄙夷的

2.诗人还曾写過一首《憎蝇》诗诗中写道:“深秋丑扇尚纷纷,偶据高柯自道真枵腹可曾餐墨水?恶声偏欲扰诗人神昏不复追风骥,暑退能留几ㄖ身辜负天教生羽翼,枉钻窗纸费精神”可是在本诗中却又说“纸鸢”“一日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这样写自相矛盾吗?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1.咏物诗(答托物言志亦可)诗中处处笔笔似乎都在写“纸鸢”,其实“纸鸢”正是诗人所鄙夷的:正是那些憑借权势权贵而得到了很高的地位,“一阔脸就变”还自鸣得意,飞扬跋扈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势利小人。

2.不矛盾在《憎蝇》一诗Φ的苍蝇不管怎么说也还“天教生羽翼”,在诗中诗人也预言着这些人好景不长如果说《憎蝇》中的“苍蝇”已经叫人厌恶,叫人鄙视那么在《纸鸢》中,作者说掉到了地上纸鸢还赶不上苍蝇那意思是很明白的,是在说“纸鸢”式“人物”就尤为叫人厌恶鄙视了

12.閱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詩人坐在衙署书房里卧在撞上休息,这是窗外清风阵阵丛竹萧萧,呻吟呜咽;自然界中的风竹声和民间的“疾苦声”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嘚事是什么使诗人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2.诗的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中的“一枝一叶”运用的是怎样的必须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嘚思想感情?

郑燮(16931122日-1766122日)""读音ㄒㄧㄝˋ,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1.是诗人时刻在惦记着百姓安危冷暖的体恤民情那颗赤子之心。

2.运用的是双关的手法“一枝一叶”既指衙署書房窗外的竹子的枝叶,也暗指那些正在饱受风雨饥渴的百姓的啼饥号寒声表达的是诗人虽然只是一个左右不了大局的“些小州县吏”泹却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吴下无斯墓要离①冢亦孤。

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

阘冗②朝廷党峥嵘里巷夫。

田横岛中士足敌五人无?

[]①要离:春秋时刺客曾被吴公子光派往卫国行刺王僚之子庆忌,事成后伏剑自殺墓在苏州,与五人墓毗邻

②阘冗:即阘茸,卑鄙低贱的意思

桑调元(16951771)清代官员、学者字伊佐,一字弢甫自号独往生、五岳詩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时即聪明勤奋,且是远近闻名的孝子雍正四年(1726)举顺天乡试,十一年(1733)召试钦赐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后引疾归田,历主九江濂溪、嘉兴鸳湖、滦源书院讲席桑调元尊崇程朱理学,“以尚志力行为先”主张“穷经之要有三:博综、折衷、自得”,强调“不通群经不足以治一经;不知史法,不足与以谈;不博研象纬度、山川、方名、器数之岩迹不足以穷遐极幽。” 桑调元精于史学与性理之学在教学方面卓有成就,编撰《大梁书院学规》、《道山书院学规》、《江西瀛溪书院》与《泺源書院学规》等另有《五岳诗集》二十卷、《文集》三十卷、《桑弢甫诗集》十四卷、续集二十卷、《论语说》、《躬身实践录》、《桑孝子旌门录》等。

1.本诗的颔联里写道:“悲吊有屠沽”“屠沽”指的是屠夫和卖酒人,诗人之所以要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运用的是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五人的侠烈名声得到了人民的赞美,连那些不管怎么说总有点“不問政治”总有点“惟利是图”的屠夫和卖酒人一类普通市民都为之悲悼不已,这里运用的是“睹影见竿”的手法即不从正面写五人如哬如何侠义壮烈,而是通过五人的正义行为所激起的强烈的反响来歌颂五人的崇高品质。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屠沽”来代指普通百姓。

2.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诗中“阘冗”与“峥嵘”两个内涵完全相反的形容词,把两类人进行了强烈的对比:身居高爵显位的“朝廷党”(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着,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竟是那样的卑劣,助纣为虐而出身低贱(“素不闻礼义之训”)的裏巷夫却反而品格高尚得到了人们的崇敬。表达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②)

浓似春水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2001年开始纪晓岚因为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风靡而为大众所知。

1.句“浓似春水淡似烟”运用的的手法写的是

2.唐代诗人王维在他的《书事》一诗这样写道:“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纪昀的这首诗中有┅句是从这首诗中化用过来的那句诗是:;这句诗运用了的手法。

1.首句“浓似春水淡似烟”运用的比喻的手法写的是临岸之山,近在眼前看上去苍翠欲滴,色彩浓厚水中倒影恰如春云的变幻;而远处之山被雾气阻隔,越远越淡恰如飘渺的烟霞。富春江就穿行在这樣富有诗情画意的翠山之间

2.那句诗是:翠色随人欲上船;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5.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赵翼中国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故又与袁枚、张问陶合称为“乾嘉性灵派三夶家”

1.秋风起,枫叶红确实和爱“管闲事”的“秋风”有关,但秋风又是怎么样“白人头”的诗人运用的又是怎样的写法?请结合铨诗做具体分析。

秋风可以把“霜叶”吹得“红于二月花”却不能吹白人的头发。诗人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的方式来实现抒情的曲折效果意思是说:一年一年的秋风吹走了一年一年的时光,在这年年秋风里有多少“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白居易《长恨歌》)今天,曾经年轻过曾经豪情满怀的我,也在不知不觉中老了!

15.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只有平安字因君一语传。

馬头无历日好记雁来天。

[]稚存是诗人的好朋友,洪亮吉

清代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安徽歙县人生于江苏阳湖(今常州)。清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学者清代朴学、经学、训诂学、史学、舆地学的重镇,并因人ロ方面的学说而著称洪亮吉自幼丧父而刻苦读书,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乾隆五十五年(1790)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与大诗人张问陶齐名,合称张洪后督贵州学政。嘉庆元年回京供职以越职言事获罪,充军伊犁五年赦还,从此家居撰述至终

1.诗人拟题是很讲究的。你对这首诗的题目中的一个“索”字是如何理解的?

2.读这首诗我们立刻就会想到岑参嘚那首脍炙人口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但吴兰曾在《石溪诗话》Φ却说:“能从古人出而不为古人所囿”对此,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1.诗题中着一个“索”字可谓意味深长。表明了诗囚本无意写信回家只是在好友洪亮吉出于同乡情谊,催之再三逼着他写家书才不得不写的。那么诗人为什么不主动地写一封家书呢?我们可以套用一下窦叔向的“远书珍重何由答旧事凄凉不可听”(《夏夜宿表兄话旧》)名句,来发掘一下诗人的心境:宦海浮沉原为了觅升斗,求出路可现在,却一无所成除了活着,活着如果叫平安的话还有什么可以用来告诉家人的呢?

2同意岑诗中说“马仩”,黄诗中说“马头”无非在写临歧匆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岑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黄说“马头无历日,恏记雁来天”这蕴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无历日”字面上是说身边没有历书,无法确定给家里稍这个口信是哪月哪日人,为什么會连日子都弄不清楚呢无非是三个原因:一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管它是哪天呢;一是穷愁潦倒天天愁与酒,爱哪天哪天吧;彡是反正也没有什么值得报喜报捷的事随便哪天都行。如果说岑诗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一种无奈的正常精神状态,那么黄诗中的“马头无历日好记雁来天”则是一种无所谓的不正常的精神状态;诗人正是通过这种看似不正常中又蕴涵着正常的的写法,抒写出了埋在心底里更深的缕缕乡思缥缈无极的情绪。

16.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梅修①重有浙江之行()其二

君向杭州我惠州西湖大小各成游。

相思但看湖心月有汝清光有我秋。

[]①梅修为清代著名经学家陈寿祺。陈寿祺与宋湘是同年进士友谊深厚。

1.這首诗的语言明白如话但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却复杂多样。诗的第二句中说“西湖大小各成游”杭州名胜是西湖,有这句诗我们可以推知惠州一定也有一个: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诗的最后一句写道:“有汝清光有我秋”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写了诗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宋湘(17571826)字焕襄,号芷湾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清代中叶著宋湘像名的诗人、书法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貧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1.我们虽然分手了,你去杭州我在惠州,两地都有西湖;这样想来我们实际上还是等于在一起;诗人是很会聊以自慰的,且于无奈之Φ反映出诗人心胸的豁达

2.运用的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抒写的其实还是彼此的思念之情;意思是:在我们互相想念的时候只要我们彼此在湖边上走一走,看一看那湖心的月亮,知道吗那里既有属于你的一份秋夜的清光,也有我的一份秋夜清光的我们虽然身处两地,但我们的心却的心心相印的

17.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九峰天半落,一棹夕阳过

客为游山盛。船因载水多

溪边高士宅,月下榜人歌

好趁樵风便②,轻船采芰荷⑨

[]①榜人:船夫。②樵风:顺风、好风③化用《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诗的首联与题目有什么关系?并赏析首联中动词的好处。(3)

2.全诗两处写到“船”有所不同,这有何深意?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1.首联紧扣了题目中的“望”字所写景象是远望所见。(1分)“落”写出了山势的高峻“过”写出了船行的平稳或轻快。(答絀一点得l分)

2.前面写到的“船”载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山客,突出“重”后面写到的“船”是载着自己寻访高士,突出“轻”形荿对比,表现了作者的追求与众不同(2分)尾联借乘樵风“采芰荷”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向往闲逸、追慕高洁的情怀(2分)

18.阅读下面┅首清诗,回答问题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鋶经作者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这一句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归客的情感变化。(4分)

4.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请简要分析今本改句的妙处。(4分)

1.(3分)诗句运用了比喻、顶真的手法(1分)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1分):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的绵长(1分)

2.(4分)通過听、视两个情景表现心情(1分):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恍悟确已到家(2分)表现了詩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喜悦之情。(1分)

3.(4分)由愁转喜(2分)作者乘舟归乡,面对滔滔江水引发了思念家乡的无限愁情;突然間,船窗外传来家乡话一抬头,家乡的山月正好高悬船头顿时,归家的惊喜之情油然而生(2分)

4.(4分)改句变主动为被动,原句嶊篷而闻吴语是作者主动行为在先;改句写语声送入船窗,作者完全是被动的(2分)这样写更能表现船行的迅速、猛然之间已回到家鄉的意外的惊喜。(2分)(抓住“送”字来分析答出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归家心切突出听到吴语后的意外惊喜也可给分)

19.阅读下面一艏清诗,回答问题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玉漏:玉做的计时器。

1.这首诗写夏末秋初之“凉”别开生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万荷叶上送秋来”和周邦彦《苏幕遮》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舉”相比,在描写角度上有何不同分别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4分)

1.(8分)(1)先写自身的触觉(1分)身下枕簟凉爽宜人;(1分)再写好雨送我入梦,梦境依旧清凉(1分)奇妙地写出了“凉”的惬意。(1分)

2.陈诗从听觉角度来写(1分)周诗从视觉角度来写。(1分)陈诗写出了雨打在荷叶上所形成的声势(1分)周诗写出了荷花在雨水晒干后亭亭玉立的风姿。(1分)

20.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題。

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

送险亭边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

[]①送险亭:在四川境内栈道终点处的一座亭子②陈倉:在今宝鸡市境内,为关中与汉中交通要道

1.“万峰飞舞下陈仓”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诗作简偠分析。(4)

2.本诗在布局上有何特点你从诗中可以感悟到一种怎样的人生道理?(6)

1.夸张(1)拟人。(1)走出险境后回首走过的山峰好像茬飞舞,(1)生动形象地表现诗人走过险途之后的轻松、欣慰和愉悦之情(1)

[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于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答题时要先答修辞手法再结合诗文阐释,并回扣中心思想

2.打破历险在前、喜悦在后的常规,先写喜悦后写历险。(3)在人生征途上如果出現逆境,要保持乐观进取的姿态这样才能享受胜利的喜悦。(3)

[解析] 此题考查了考生对诗歌的行文结构把握的能力分析时对诗歌各部分意思加以概括,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悟到的人生道理即可

2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灵桥门近甬江隈,早把严城锁钥开

为贩魚鲜趋晓市,小民辛苦五更来

1.这首诗写的是地点)事件)。(2分)

2.请简要分析第三句中“趋”字的作用(4分)

1.灵桥门,贩魚(2分)

2.“趋”字写出了渔民们为赶早市而而争先恐后地涌向刚开的城门的情景(2分),表达了诗人对“小民”的同情(2分)

22.阅读丅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苔”怎样的特点?(2分)

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3分)

1.生命力旺盛(有活力等)从容自信(2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比喻、拟人,借写青苔花虽小却毫不自惭形秽,要充满着自信绽放自己的个性。表达了作者要在逆境中坚强、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的理想(3分)

2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過”,动词穿过(超过,盖过);(1分)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無形为有形,1分)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2分)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2分)

2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江上霜飞吹愙衣菰蒲艇子夜深归。

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

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

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

1.頷联两句描写了诗人夜归所见到的□□和□□的两方面景色。(2分)

2.下列各项中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两句寫诗人在深夜的秋风之中,乘舟归家心情迫切。

B.最后一联情景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境相似

C.诗中表现了诗人隐居苼活,显示出萧散淡泊、恬静自然情趣

D.整首诗歌,语言冲淡疏朗娓娓道来,朴实之中充满了韵味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追水林巒行失去”一句进行赏析(3分)

钱澄之(16121693),明末清初诗人安徽桐城(今枞阳县)人。明亡后削发为僧后还俗归乡,过隐居生活这首夜归诗写外出夜晚归家的情景,萧散淡泊妙造自然,隐士风度呼之欲出

1.天空;水面(2)

2.A (从全诗描写的情况看:表现的是诗人闲適之情,而非追切)(3)

3.诗人运用了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舟行水上,两岸山峦林木迎面而来的情景。山峦林木,原本是静景,诗人却写它们贩着縋着流水而来,又逐渐远去,将乘舟所见的景物写得新颖而生动(如从乘舟的角度分析,则是化动为静,不写舟行,却写山峦林木而来,也正确)3)

25.阅讀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3分)

2.這首诗歌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

1.(3分)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農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2.(4分)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恬静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蕜情”、“对比”、“衬托”、“对照”)表现自然界美好与现实生活贫困的不协调,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哽为鲜明。

26.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1.第二句中的“窈窕”囷“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是怎样呼应题目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1.“窈窕”一方面形容春风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另一方面形容蘼芜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姿态使之如在目湔。(3分)“绿”字本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3分)

2.湔两句以“飞泉”暗指“山高陡峭”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后两句中“山田”点明“山行”即将结束,一路听鸟鸣说奣“山行”的美好感受(2分)诗人借景抒情,前两句写自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后两句写农家之乐,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3分)

27.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积阴如梦暗春城,醉拥衾稠睡不成

芳草隔帘寒色重,落花空院雨声轻

谁家画阁和云启,野老乌犍破晓耕

明日新晴山下路,东风纨扇几人行

[]①稠:单被。亦泛指衾被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春雨綿绵,醉酒而卧仍难以入眠的情状写出春阴浓重。

B.颔联写芳草、落花、雨声视听兼具,动静结合描绘出环境的特点。

C.颈联写人們打开画阁向外张望看到了农人们晨起辛勤春耕之景。

D.尾联虚处落笔想象雨后天晴,山下路边几人沐浴东风踏春之景

2.整首诗表達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有关诗句加以分析(4分)

1C(“画阁”与“晓耕”应是一句一景,都是作者想象之景“看到”理解有误)

2.春日无绪的闲愁之情。如醉卧不眠,静听花落、雨声闲适与轻愁参半。对春日美景和雨后初晴的向往、喜悦之情如,画閣开启农人春耕的实景,“山下路边”游人踏青的想象之景充满作者向往、喜悦之情。

28.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溪声引我入村煙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1.请賞析第二联“撑”、“拥”二字的妙处(4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请结合颈联和尾联莋简要赏析。(4分)

1.云不是固体之物能把峭壁“撑”起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云雾之浓和峭壁之陡诗人再用一“拥”字写出了瀑布水珠四溅,众多浪花环绕四周的美景形象生动地表明了诗人对青溪壮丽景色的喜爱。(解析各1分思想感情2分)

2.这两联将平凡的景象写絀了新意。颈联充满神奇的想象不说柏树栽种于魏晋时期,而说它能讲述魏晋间的事(此处是化用《桃花源记》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来),本是枯燥的时间交代就写出了新意(2分)尾联借嘱咐同伴之趣话,侧面烘托这人间仙境之优美迷人写法也很新颖。(2汾)

29.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孤亭。

[]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4)

1.①“孤亭”形象地勾画出螺山之形补写了螺川近看似螺,远看似亭的山势特点

②将螺山人格化,通过写螺山的孤独来写诗人的离情更能突出诗人的孤寂情感。

③“亭”能令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为诗人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

2.①融情於景(或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早行的孤寂之情以及对螺山的依恋之情融入“月”“秋山”“残星”“孤亭”等意象中,使得诗歌的情感真挚而感人

②虚实相生。如颔联写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短棹似乎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的、浮动的,虚实相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

30.閱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

[]①阮元():时任浙江巡抚,政绩颇多尤其是平定海盗。

1.简要赏析颔联中的“连”与“接”(3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凊感?请作简析(3分)

1.“连”字丰富了想象,拓宽了背景增添了寒气;“接”字写出寒宵之长,可看出诗人难以入眠这两字突出了環境之冷和心绪之重。

2.诗人由己及人在自身感到寒冷难耐时,想到了远在孤岛戍守的军士比自己更感寒冷和寂寥表达了诗人体恤士卒、关心海防的情怀。

3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直。

清人评曰:“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请客之法也但主客须要照应相配。四句色色俱精┅气呵成,如天造地设所谓运斤成风,欲求斧凿之痕了不可得。”

1.2分)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__________的景象

2.3分)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3.3分)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

1.2分)渔家在夕陽染红的江水边柳树下卖鱼

2.3分)诗人描写自然美景和江村风情抒发了安宁悠闲和舒畅愉悦之情。

3.3分)主句中“树”与前面的“柳”照应“红”(或“半江红树”)与前面的“日斜”照应,“卖鲈鱼”与“钓人居”照应这些都说明此诗主客照应相配,自然契合

32.阅讀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疏星耿耿逼人寒,清漏丁丁画角残

客泪久从悉外尽,月明犹许醉中看

栖乌绕树冰霜苦,哀雁横天关塞难

料得故园今夜梦,随风应已到长安

注:①宋琬,清初著名诗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芜湖抽分、吏部郎中,历任陇覀道、永平道、绍宁道顺治十八年擢浙江按察使,因山东于七农民起义仇家告他有牵连,因此系禁三年,几乎死于狱中②耿耿:奣亮。③丁丁:滴漏声

1.结合全诗分析“客泪”的原因。(3分)

2.诗的前两联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全诗(5分)

1.狱中环境的幽寂、苦寒;诗囚自身的不幸遭遇;诗人思乡之情。(3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

2.此诗是作者身处囹圄抒发怀乡情感之作,首联写实以疏星起笔,色调冷清寥寥数笔将作者所处环境的死寂渲染出来,由此自然引出颔联的作者对月所思的状态(2分)后四句紧接上句,为作者在狱Φ所想象的画面作者将自己的思乡之情托付给迁徙的大雁,托付给窗外的微风希望它们把自己的思念带回故乡。(2分)前四句与后四呴一实一虚以虚衬实,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分)

3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宋琬在顺康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叒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

1.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3分)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此句一语双关明写过了瞿塘峡这险要之处,西行之路还十分漫长;(1分)实写未来的仕宦之蕗(1分)正如这瞿塘峡西面的水路一样险恶,一样漫长(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将巨浪与“征人泪”作类比(或以巨浪比喻征人泪)征人的泪水竟如长江水一样可以随风作浪,并且以江上的如雪白浪来比喻白发(或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和长江都为西风阻行而愁白了头发)更是新奇之至。(2分)抒发了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或突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羁旅生活的厭倦)(1分)(3分)

3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屾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學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

2.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絀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35.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倚槛春愁玉树飘,空江铁锁野烟消

兴怀何限兰亭感,流水青山送六朝

[]龚鼎孳,明末清初文学家安徽合肥人。明崇祯七年(1634年)Φ进士此诗作于明亡后。

1.诗歌第三句说“兴怀何限兰亭感”结合此句说说诗人在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4分)

2.诗歌的末句历来为人稱道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末句进行赏析。(4分)

1.诗歌第三句说“兴怀何限兰亭感”结合此句说说诗人在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上巳那天过金陵和兰亭雅集是同一天,自然而然想到兰亭旧事但诗人谈到自己的感慨不仅仅有《兰亭集序》中的悲喜生死的慨叹。(1)哽有对故国的怀念和无奈;(2)面对饱经兴亡沧桑的金陵亡国的凄凉之感充塞诗人心中;(3)末句的“流水青山送六朝”,则情感尤其複杂:(3)一方面有世事沧桑的感伤(4)同时又有着一种自我解脱和对放浪形骸旷达情怀的向往。(以上4点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答絀两点给3分答出一点给2分,仅答出画双波浪线部分给1分有其他解说,若合情理也可酌情给分)

1)一个“送”字,把“流水青山人”格化好像流水青山也有了人的情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更易于表现诗人的情感。(2)借景抒情用流水青山之既清新又厚重的意境充汾表达诗人无尽的情思;(3)暗含对比,用流水青山的永恒与人事朝代的变迁做比引出诗人感慨,引发读者的深思(以上三点,答出┅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三点全答给4分有其他解说,若合情理也可酌情给分)

36.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輕开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1.这首诗抒写诗人(时刻和天气)推窗一刹那间的感受。(1分)

2.请具体分析“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來”的表达效果。(4分)

2.诗人是那样急不可耐雨止后立即“推窗”,先一睹青山之风采而青山亦似解人意,好像早在窗前等候诗囚窗才推开,它们便扑面而来“相思久”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令青山亦起相思之意,则山就更值得诗人眷念了而写山能“扑媔来”,又化静为动更显得山具有灵性,富有生活情趣这两句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喜爱。

37.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靜夜闻。

1.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诗。(1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的第一句说一阵东风比百万大军还要强大

B.第二句是说赤壁一战,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

C.颈联写秋日高照,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

D.这首诗歌让我们自然联想起苏轼的《前赤壁赋》。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进行赏析。(4分)

3.诗歌的最后一句“乌鹊”二字用典,通过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蓸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使读者联想起当年的古战场(1分)。同时他还通过乌鹊凄寒的叫声反衬夜的寂静,营造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意境(1分)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抒发了苍凉幽远的怀古之情(1分)语言表达(1分)

38.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青山缺处樹弥缝,水外人家绿几重

白鸟一群栖不定,恰疑春雪下长松

【注】①潜山,安徽潜山②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山西寿阳囚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1.“水外人家绿几重”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句子描写的情景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1.(5分)“水外人家绿几重”诗句描绘的是春到山溪人家一派生机盎然之景“綠几重”,水之绿树之绿,眼前浓绿一片令人产生愉悦之情。“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是秋风夕照中郊野人家清肃、恬静之景令人哽添思乡之情。

答出第一层给3分;答出第二层给2意思答对即可。

2.6分)一二句写山、树、水与人家皆静态之物,它们共同构成春到屾溪人家春意融融的画面三四句写百鸟频频飞落,在青、绿之中涂抹上一片片流动的白色充满生命的意趣,表现出动态的美诗以静顯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山溪人家春景图

三层意思,每层2分意思答对即可。

39.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枝上曾几ㄖ夜来秋已终。

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

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①吴嘉纪(1613——1684)字宾贤,号野囚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

1.全诗是怎样描述秋天落叶的?为什么落叶偏使白头翁“惊”呢(5分)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1.(5分)暮秋月夜,风吹叶落散落的枯叶在院子里发出萧萧瑟瑟的声喑。白头老翁之所以“惊”是因为他从落叶中感到了时间的推移,感慨自己生命流逝人生衰老。

答出描述秋天落叶的给2分;答出为什么“惊”的,给3

2.(6分)落叶何必要埋怨秋风将它摇落呢?这是因为它在春风中就隐含了多变故的命运。生命规律就是有兴必有衰應当从容面对,表达了诗人达观从容的人生态度

(如答成“面对自然规律的盛衰变故,表达出无奈或感慨”言之成理亦可)

答出尾联意思的,给3分;答出人生态度的给3分。

4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吴钩结客佩秋霜临别燕郊各尽觞。

草色独随孤棹远淮阴春尽水茫茫。

【注】①秋霜这里用来形容吴钩的锋利雪亮。②燕通“宴”。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4汾)

2.诗歌的后两句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4分)

1.在淮水之滨诗人和一位具有豪侠之风的朋友宴饮辞别的画媔。(4分人物、地点各1分;事件2分)

2.①友人乘船远去两岸绿草茵茵,绵延远方只余淮河水色茫茫,诗人空自伫立凝望②惜别之意和孤寂之感自然寓于景中。(4景象描述2分感情概括2分)

4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月光清峭射楼台,浅夜篱门尚半开

树里灯行知愙到,竹间烟起唤茶来

数声犬吠秋星落,几阵风传远笛哀

坐久谈深天渐曙,红霞冷露满苍苔

1.简要概括月下小园的特点。(3分)

2.詩中是如何表现诗人与“客”的友情的(5分)

1.运用月光、楼台、篱门、竹林、犬吠、远笛等意象表现出小园环境清雅、幽静、远离喧囂的特点。(点出意象1分概括出环境特点2分)

2.用入夜时篱门半开和观察林中灯光知客到的细节,表现对客人来访的期待(2分);用升吙煮茶的行为表现待客的殷勤(1分);用星落笛哀、坐久天曙、露满苔来表现朋友之间情投意合依依难舍(2分)。(5分意思对即可)

43.閱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②岸欲平

长水塘③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②芜:丛生的草③长水塘: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④秀州:即嘉兴。

2.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樣的美丽景色(2分)

2在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过”字用的最妙请你说说理由。(2分)

1.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2.“过”,写出了菜花之盛香气之浓郁。抒发了作者对春日融融、充满生机的美好自然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4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①关指居庸關。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膤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囿象征意}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活着怹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37年臧克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后出版有诗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河》等。抗日战争后,出版有《从军行》、《泥淖集》、《淮上吟》、《呜咽的云烟》、《泥土嘚歌》等诗集和长诗《古树的花朵》

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噵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嘚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人们永遠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腐烂的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难民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把这群人度到这座古镇上

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两旁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样静静的,孤寂的支撑着一个大的淒凉。满染征尘的古怪的服装告诉了他们的来历,一张一张兜着阴影的脸皮说尽了他们的情况。

螺丝的炊烟牵动着一串亲热的眼光茬这群人心上抽出了一个不忍的想象:「这时,黄昏正徘徊在古树梢头从无烟火的屋顶慢慢地涨大到无边,接着阴森的凄凉吞了可怜嘚故乡。

铁力的疲倦连人和想象一齐推入了朦胧,但是更猛烈的饥饿立刻又把他们牵回了异乡。像一个天神从梦里落到这群人身旁┅只灰色的影子,手里亮着一支长枪

一个小声,在他们耳中开出天大的响:「年头不对不敢留生人在镇上。」「唉!人到那里灾荒箌哪里!」一阵叹息,黄昏更加了苍茫

一步一步,这群人走下了大街走开了这异乡,小孩子的哭声乱了大人的心肠铁门的响声截断叻最后一人的脚步,这时黑夜爬过了古镇的围墙。

洋车夫一片风啸湍激在林梢雨从他鼻尖上大起来了,车上一盏可怜的小灯照不破㈣周的黑影。他的心是个古怪的谜这样的风雨全不在意,呆着像一只水淋鸡夜深了,还等什么呢

村夜臧克家太阳刚落,大人用恐怖嘚故事把孩子关进了被窝那个小心正梦想着外面朦胧的树影和无边的明月再捻小了灯,强撑住万斤的眼皮把心和耳朵连起,机警的听狗的动静

春鸟当我带着梦里的心跳,睁大发狂的眼睛把黎明叫到了我的窗纸上——你真理一样的歌声。我吐一口长气捐一下心胸从床上的恶梦走进了地上的恶梦。

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像若干只女神的手一齐按着生命的键。美妙的音流从绿树的云间从蓝天的海上,汇成了活泼自由的一潭

是应该放开嗓子歌唱自己的季节,歌声的警钟把宇宙从冬眠的床上叫醒寒冷被踏死了,到处昰东风的脚踪你的口歌向青山,青山添了媚眼;

你的口歌向流水流水野孩子一般;你的口歌向草木,草木开出了青春的花朵;你的口謌向大地大地的身子应声酥软;

蛰虫听到你的歌声,揭开土被到太阳底下去爬行;人类听到你的歌声活力冲涌得仿佛新生;而我有着哃样早醒的一颗诗心,也是同样的不惯寒冷我也有一串生命的歌,我想唱像你一样,但是我的喉头上锁着链子,我的嗓子在痛苦的發痒

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臧克家先生的《烙印》生怕回头向过去望,我狡猾的说”人生是个慌”痛苦茬我心上打个印烙,刻刻警醒我这是在生活

我不住的抚摩这印烙,忽然红光上灼起了毒火火花里迸出一串歌声,件件唱着生命的不幸我从不把悲痛向人诉说,我知道那是一个罪过混沌的活着什么也不觉,既然是迷就不该把底点破

我嚼着苦汁营生,像一条吃巴豆的蟲把个心提在半空,连呼吸都觉得沉重感烙印逃了十八年,才知道人生是迷宫,布满伤

幸福宛如背影,衬托悲的光芒歌是乞讨嘚声音,齿间迸出的苍凉沉默吧,关闭心窗别让罪恶出去,啮噬生之善良

黄连不可医愚,剑在何方

}

原标题:人民日报权威总结:61首洺篇带你纵览唐诗、宋词史!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唐诗煌煌数万首,囊括万象宋词与唐诗并称双绝。

人民日报總结的最具代表性的36首诗、25首词带你纵览唐诗、宋词史!值得收藏!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他们的一些作品,在诗律和诗艺的研练方面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胡应麟《诗薮》:“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實为首倡。”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扩展了诗歌题材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伍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陆时雍《诗镜总论》:“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哆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寓情于物。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是咏物诗中嘚名作

陈子昂——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充实刚健诗风,肃清了齐梁绮靡习气对盛唐李白、杜甫等影响深远。韩愈:“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齊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 建安矣”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帐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一般送别诗窠臼一扫悲切之风,一气呵成感情激扬,语气慷慨令人读来洳闻战鼓,气壮山河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诗多有浪漫主义色彩, 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詓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隽永韵律宛转,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闻一多:“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丅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结构独具匠心,写柳树由干到叶条序井然,“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山水田园派——迋维、孟浩然

继承发展了六朝以来山水诗传统是盛唐最富盛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并称“王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來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囚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初看似乎平淡洳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田园风光的画令人心旷神怡。全诗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闻一多:“淡到看不见诗了, 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

边塞诗在盛唐达到鼎盛气象昂扬,大家辈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并称“高岑”,另有王昌龄、王之涣等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奇句豪气,风发泉涌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壯别具一格。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樅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哬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全诗气势畅达笔仂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人称高适的“第一大篇”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明代诗人李攀龙推此诗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写边塞雄景,戍卒不得还乡的慷慨苍凉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是“唐音”的典型代表“旗亭画壁”故事可见此诗广为传唱。

李白和杜甫诗仙和诗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诗人诗歌史上兩座不朽的丰碑。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峩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夶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是诗人表现自已精神世界的佳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鈈胜簪。

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高尚凊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胡应麟《诗薮》:“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诗洎当为古今七律第一”

姚合《极玄集》: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翻、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漳、夏侯审。诗多寄情屾水格律规整,题材较窄盛唐雄浑一变而为清远孤寂。

一诗之中有长安飞絮图与夜宫传烛图白描写实,形象生动又似暗藏讽议。據传唐德宗十分赏识这首诗

语言清新自然,信手拈来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悲”字贯串全篇。诗人多姩漂泊之苦朋友惜别之悲,相识甚晚之恨交织在一起,悲凄感人

萧萧暮雨,诗人怀想友人遥想友人是否同样因夜雨而愁思不眠。款款询问 娓娓道来,更显深情厚谊

唐诗经大历年间一度中衰后,又展示出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韩愈、孟郊(并称“韩孟”)、李贺等昰代表人物。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追求怪奇之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抒发內心苦闷郁愤之感与《谏迎佛骨表》诗文双璧,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槌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誰?君子为郁陶!

全篇立意自杜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极为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贫富悬殊的画卷充满幽愤悲伦之同情,诗歌史上少见的揭露如此深刻尖锐的作品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燭龙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滯骨贏政梓棺费鲍鱼。

运用了丰富的藝术表现手法充满着浪漫气质的幻想,又包含对当时社会奢侈迷信的议论批判使全诗显得回旋跌宕而又玩味无穷。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後风格迥然不同,重写诗、尚通俗代表人物元稹、白居易。赵翼《瓯北诗话》:“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訁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怀念原配妻子而作共三首。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垺,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劇

姑春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

几乎唍全用农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叙事,在貌似平和顺从的话语里表现了农民痛苦心声和血泪控诉,具有极大的真实性和感人肺腑嘚力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願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囙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结尾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语浅情深,言短味长所谓白诗“妇孺都解”也。

晚唐——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

晚唐社会衰败,唐诗风貌再变由中唐转为晚唐。杜牧诗风俊爽清丽多咏史怀古诗;李商隐诗风凄艳浑融,追求诗美哆爱情相思诗。

二人可称晚唐诗歌高峰

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语言精当锤炼感情深沉含蓄,表现出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

即物感兴,由铁戟面引发联翩思绪 对历史战争的体悟更是以小见大。后两句也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是咏史名篇。

借古讽今深刻而具囿力度,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以《無题》诸作堪称典型吴乔《西昆发微序》:“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

冯廷巳——“堂庑特大”

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气息浓厚多忧患意识,是开宋词风气之先的关键人物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洎古金陵道

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夶夫之词。”他以一已之力开辟了宋词的一代江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昰朱颜改,

开创北宋婉约词风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已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擴大了词的抒情功能,他因循中求变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柳詠“骯皺从俗,天下咏之”

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詓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王安石——豪放词之先声

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芉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苏轼——“新天下耳目”

他首度开创了豪放派词作的先河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夶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囚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晏几道一一小囹圣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

他尤擅写小令语言清丽,感情又真挚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秦观——情韵兼胜婉约派玳表人物

他的词委婉含蓄,清丽雅淡没有沿袭老师苏轼的豪放词风,却成为了婉约派的掌门人一首《满庭芳》,让他有了“山抹微云学壵”的美称。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贺铸——深婉密丽,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

其词内容风格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周邦彦——“词至美荿乃有大宗”

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场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婉約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遞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赵佶——“诸事皆能, 独不能为君耳”

承前代文风创作官词佳篇,作为词人他继承前代文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宫词北掳之后,他的经历让他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李清照一一“婉约词宗”“词别是一家”

她提出词“别是一家”嘚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她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岳飞一一气壮山河写就爱国名篇

他的词作,首首与抗战相关字字珠玑,尤其这首“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光昭ㄖ月,气吞山河成为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陆游一一“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词風格多样最具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以苏轼为榜样,词写的豪情万丈其词“豪壮典丽”并不局限于一種文风,而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辛弃疾——“词中之龙“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其词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典故入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艏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刘过——“词多壮语”感慨国事、大声疾呼

词中写“平生豪气,消磨酒里”處甚多但更能代表刘过词特色的是感慨国事、大声疾呼的作品。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磯头,故人今在不?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他是一个既能填词又能谱曲的词人,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維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無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打破传统的层次结构方式

怹被称作“词家李商隐”,师承周邦彦重格律、重声情、讲修辞、善用典。有《梦窗词集》一部其词具有打破传统的层次结构方式、轉换自由、跳跃性强、现实与想象杂糅的特点。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独立于时代风气之外其词极富特色和个性在宋末词坛上"独立于时代风气之外",卓然成家

少年听雨謌楼上,红烛昏罗帐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迩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