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24小时兑换现金棋牌的棋牌适合大学生吗

可以兑换现金的棋牌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易发棋牌不就有咯,用网上银行充钱进去玩,赢了提出来那种嘛。 有斗地主、扎金花、索哈……等这些热门的扑克游戏。
我也在玩,因为易发玩家在我所玩的游戏中玩家是...
楼主,你好。我一直在三多棋牌游戏上玩,可以兑换rmb,服务周到,而且速度很快,你可以去试试,希望能帮到你。
我一直在玩三多棋牌,里面有碰碰车游戏,除了碰碰车以外还有许多好玩的游戏,每次赢了之后,提现的速度都非常快,客服的服务态度非常不错,信誉有保障,里面的玩家非常多,...
强烈推荐宝德棋牌 提款速度快 115号客服MM 服务态度超级好 哈哈
泰国什么翻译软件比较好用?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_百度-经验
东京娱乐平台
  邦尼官网
最火爆的《网络赌场排行榜》五星级信誉的平台,出款火速到账
原标题:韦伯官网
文章发表时间:日 09:58
  原标题:“反保健品斗士”赢不了保健品?   和保健品作了两年斗争,黄秀兰还是没能彻底和它们“一刀两断”。
  曾经,在一档电视上的广告里,她看到正襟危坐的专家讲述一款治疗风湿病的喷雾剂“是三代祖传秘方”。老人笃定,“电视里出现的东西总不会是假的吧?”随后就下了单。后来在新闻报道中,她才知道这个节目里“正正经经”的专家就是某话剧团的临时演员。   从1998年第一次接触老年保健品到现在,这位浙江大学的退休心理学教授说自己为此花费了差不多40万元。如今,她不仅以亲身经历写书,揭露老人买保健品的4种心理,还作为“幡然醒悟的打假斗士”上了电视节目。   黄秀兰开始总结起保健品公司“忽悠”老年人的套路,再也不拿起那个记满保健品公司电话的黑色电话本。但生病的时候,还是那些推销保健品的“小陈”“小王”最管用。前不久黄秀兰住院,近&10位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争相前来探望,有时候还会主动帮她洗衣服。   除了写书,黄秀兰还在某个每月举办一次的健康训练营做讲师。她总是乐呵呵地站在讲台上,讲解“老年人心理健康”话题,但讲座结束,主办方也会适时地推荐自己公司的系列产品。   在类似的讲座上,黄秀兰也曾做过观众。最初,因为看着同校一位已过耄耋之年的教授行动敏捷,黄秀兰开始效仿对方吃蜂胶。后来老伴被诊断出了癌症,一碰到和“癌”相关的字眼,黄秀兰的神经都是紧绷的。但凡是和防癌能沾上点儿边的产品,她“能买的都买”。买得最凶的一年,黄秀兰一共拿回10余种保健品。   号称专门给领导人调养身体的“红墙名医”推荐她买过“植物甾醇”,宣传可以“起死回生”的蚯蚓提取物口服液也曾被她提回家。从几毫升就要上千元的营养口服液,到6万元一台用于汗蒸的“频谱屋”,还有一疗程10万元的“松珍”胶囊,都出现在这位退休老人的购买清单上,其中最夸张的要数宰杀好的整只蓝孔雀。   一开始,黄秀兰也不觉得买保健品有什么错,“我们经历过枪林弹雨,想买点保健品怎么了?”广东省台山市人黄秀兰从小在广州出生、长大,抗战时广州沦陷后随家人搬回老家上学。小学四年级班里30个同学,男生饿死了12个,剩下的女生几乎全嫁到了附近几个能吃饱饭的村子。   说起这段历史,黄秀兰的眼泪哗哗往下流。她记得清楚,自己的公公,一位被战争雕刻得满身枪眼儿的军官,暮年站在家乡拔地而起的一排排高楼下感叹,“我现在还不想死”。
  黄秀兰购买的保健品,近一半都来自一个叫小刘的推销员。小刘刚和黄秀兰接触上就热情得很。“下雨了,阿姨不要出门”“最近身体怎么样”……每隔两三天就会主动打电话问候。   那时,老伴去世后,才搬到广州不久的黄秀兰“六神无主”。她和大女儿及女婿生活在一起。白天,孩子们上班,她就在屋里看资料,洗衣,做饭,经常“傻傻愣愣”,不喜欢和身边的老太太拉扯家长里短,对楼下唱歌跳舞的老人团也提不起任何兴趣。   她躲避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际交往,唯独躲不过保健品公司。几年间,黄秀兰曾被不计其数的业务员堵在菜市场、公园和广场门口,常常回到家就是满手的传单。偶尔去深圳的儿子家短住,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多出几个“干儿子”。   “根本用不着自己去找,保健品会想方设法地找上你。”最多的一天,家住广州的黄秀兰接到过20多个保健品公司的推销电话,最远的一个来自黑龙江。
  黄秀兰没少见老人家庭关系因此撕裂。比如,她的妹妹退休前在广州的医院做儿科门诊医生,平均下来,一年能买一万多元的保健品。儿子、女儿一看是保健品公司找上门就大门紧锁,老伴被逼急了给她丢下一句:“再买我就和你离婚!”   黄秀兰的女儿女婿“很开明”。因为从事与医疗器械相关的行业,每回出国总会主动地给黄秀兰带维生素、钙片这样基础的保健补品。“他们能理解我。”黄秀兰说。
  比起儿女,保健品公司的人“亲切”得多。黄秀兰记得,在一个虫草含片的报告会上,30多岁的女经理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着母亲身体变差之后的悲惨遭遇,动情处“咚”地一声跪下磕头,“现在你们就是我的父母了。”话一甩出,台下的老人纷纷上前送纸巾,给拥抱,在座的不少人还哭了。这一场讲座,场内2000人交了100多个订单。   “5000元一套产品,这一场就是几十万元。”黄秀兰说。   为了销量,保健品公司在滴了墨汁的水里放粒胶囊,水变清就说是产品清肺能力显著;在青蛙心脏上撒些口服液维持了半个多小时的跳动,就说是能延缓衰老。   一次,保健品公司向她推销了“松珍”胶囊,“这是从100年的松树上提取的,只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才能享用。一般人只能吃到10到20年松树上提取的。”每天吃2粒,每天吃3次。试吃了一天,多年失眠的黄秀兰在那一晚突然睡了个好觉。她当即交了10万元。   没想到第二天就没了效果。她给业务员打电话询问,被告知“你这是因为好转以后出现反复,需要再加大剂量。”让她从以前每次吃2粒改为每次4粒,再没效果每次吃8粒。“50粒一瓶,一瓶就是900元,这样一说我每天就要吃掉500元。”   买了20年保健品,黄秀兰有一肚子话要说。她从4年前开始翻译,写书。为了方便不会拼音的黄秀兰查阅资料,女儿买来一块电脑手写板,但黄秀兰始终觉得“打东西还是太慢了”。   黄秀兰出版的一本书花了一年的时间,推销保健品的小刘常常没过几天,就跑去她家里拿写好的手稿,回去录入电脑。“一章一章地弄,来来回回跑了几十次”。除此之外,小刘每周三打电话问候黄秀兰,还经常帮忙修电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   他是黄秀兰的合著作者。“小刘对我好,是我的‘忘年交’。”黄秀兰评价。但是自认已走出保健品“围城”的黄秀兰,却常常无法拒绝小刘的“攻势”:家中最贵的仪器“频谱屋”、最贵的胶囊“松珍”和最“不靠谱儿”的牦牛奶,都来自小刘推荐。   “不是推销,后期推荐这些就是出于朋友关系。”小刘表示,“保健品的效果因人而异,怎么能说有用没用呢?吃了总比不吃好。”   报道公开之后,有网友评论:“一个快90岁的人,能这样理智地面对保健品,不简单。”但是这个别人口中勇敢站出来的“斗士”,却觉得自己并不算成功。她妹妹的保健品还是买得很“凶”。她认识的一对“有头有脸”的干部夫妇去年去世,儿女才发现他们在保健品上花掉了100万元。因为参加保健品活动凑在一起的几个“朋友”甚至明里暗里告诉她,“你不买就走,不要影响我们买。”   而推销保健品的业务员大多又很年轻,“基本都是外地人来打拼,他们也是找不到好工作才迫不得已。”黄秀兰无奈,“我的这些理论根本就没处交锋。”   她试过在自己的讲座上讲起老人买保健品的心理,不过,这些“痛的领悟”在台下的听众身上并没激起太大的水花。她的“打假”视频浏览量逼近1000万,但拿起最近的几张老年报,却发现四五种保健品“特价出售”的消息还是源源不断在边栏里“加粗”出现。
  20年里使用过不下20种保健品,黄秀兰觉得这些东西的效果“真的很难说”。“说没有那是不负责任,说作用很大又不可能,老人一般都是把好几种保健品合在一起吃,到底哪种起了作用根本就说不清。”   但她同时又觉得,“我已经87岁了,人不傻,腿脚利落,听得清,没大病,这不是挺好吗?说不定是保健品的功劳呢。吃不好就当‘交学费’吧。”   即使在住院期间,黄秀兰的通话记录里,小刘也比女儿、医生、妹妹出现的频率要多。前不久,小刘的老婆生孩子,黄秀兰跟着他自驾几个小时去了乡下老家,看望刚出生的孩子。平时,小刘也会分享给她孩子最新的动态,他们还一同去台湾旅游。   今年年初,另一位“相交甚好”的业务员去家里看望黄秀兰,告诉她,年幼的儿子玩闹时不小心打破了别人的眼睛,黄秀兰直接拿出2万元。将近3个月过去没收到他的消息,黄秀兰回拨过去,才发现这个熟悉的号码已经成了空号。   (文中小刘为化名) 责任编辑:初晓慧
  原标题:“反保健品斗士”赢不了保健品?   和保健品作了两年斗争,黄秀兰还是没能彻底和它们“一刀两断”。
  曾经,在一档电视上的广告里,她看到正襟危坐的专家讲述一款治疗风湿病的喷雾剂“是三代祖传秘方”。老人笃定,“电视里出现的东西总不会是假的吧?”随后就下了单。后来在新闻报道中,她才知道这个节目里“正正经经”的专家就是某话剧团的临时演员。   从1998年第一次接触老年保健品到现在,这位浙江大学的退休心理学教授说自己为此花费了差不多40万元。如今,她不仅以亲身经历写书,揭露老人买保健品的4种心理,还作为“幡然醒悟的打假斗士”上了电视节目。   黄秀兰开始总结起保健品公司“忽悠”老年人的套路,再也不拿起那个记满保健品公司电话的黑色电话本。但生病的时候,还是那些推销保健品的“小陈”“小王”最管用。前不久黄秀兰住院,近&10位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争相前来探望,有时候还会主动帮她洗衣服。   除了写书,黄秀兰还在某个每月举办一次的健康训练营做讲师。她总是乐呵呵地站在讲台上,讲解“老年人心理健康”话题,但讲座结束,主办方也会适时地推荐自己公司的系列产品。   在类似的讲座上,黄秀兰也曾做过观众。最初,因为看着同校一位已过耄耋之年的教授行动敏捷,黄秀兰开始效仿对方吃蜂胶。后来老伴被诊断出了癌症,一碰到和“癌”相关的字眼,黄秀兰的神经都是紧绷的。但凡是和防癌能沾上点儿边的产品,她“能买的都买”。买得最凶的一年,黄秀兰一共拿回10余种保健品。   号称专门给领导人调养身体的“红墙名医”推荐她买过“植物甾醇”,宣传可以“起死回生”的蚯蚓提取物口服液也曾被她提回家。从几毫升就要上千元的营养口服液,到6万元一台用于汗蒸的“频谱屋”,还有一疗程10万元的“松珍”胶囊,都出现在这位退休老人的购买清单上,其中最夸张的要数宰杀好的整只蓝孔雀。   一开始,黄秀兰也不觉得买保健品有什么错,“我们经历过枪林弹雨,想买点保健品怎么了?”广东省台山市人黄秀兰从小在广州出生、长大,抗战时广州沦陷后随家人搬回老家上学。小学四年级班里30个同学,男生饿死了12个,剩下的女生几乎全嫁到了附近几个能吃饱饭的村子。   说起这段历史,黄秀兰的眼泪哗哗往下流。她记得清楚,自己的公公,一位被战争雕刻得满身枪眼儿的军官,暮年站在家乡拔地而起的一排排高楼下感叹,“我现在还不想死”。
  黄秀兰购买的保健品,近一半都来自一个叫小刘的推销员。小刘刚和黄秀兰接触上就热情得很。“下雨了,阿姨不要出门”“最近身体怎么样”……每隔两三天就会主动打电话问候。   那时,老伴去世后,才搬到广州不久的黄秀兰“六神无主”。她和大女儿及女婿生活在一起。白天,孩子们上班,她就在屋里看资料,洗衣,做饭,经常“傻傻愣愣”,不喜欢和身边的老太太拉扯家长里短,对楼下唱歌跳舞的老人团也提不起任何兴趣。   她躲避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际交往,唯独躲不过保健品公司。几年间,黄秀兰曾被不计其数的业务员堵在菜市场、公园和广场门口,常常回到家就是满手的传单。偶尔去深圳的儿子家短住,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多出几个“干儿子”。   “根本用不着自己去找,保健品会想方设法地找上你。”最多的一天,家住广州的黄秀兰接到过20多个保健品公司的推销电话,最远的一个来自黑龙江。
  黄秀兰没少见老人家庭关系因此撕裂。比如,她的妹妹退休前在广州的医院做儿科门诊医生,平均下来,一年能买一万多元的保健品。儿子、女儿一看是保健品公司找上门就大门紧锁,老伴被逼急了给她丢下一句:“再买我就和你离婚!”   黄秀兰的女儿女婿“很开明”。因为从事与医疗器械相关的行业,每回出国总会主动地给黄秀兰带维生素、钙片这样基础的保健补品。“他们能理解我。”黄秀兰说。
  比起儿女,保健品公司的人“亲切”得多。黄秀兰记得,在一个虫草含片的报告会上,30多岁的女经理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着母亲身体变差之后的悲惨遭遇,动情处“咚”地一声跪下磕头,“现在你们就是我的父母了。”话一甩出,台下的老人纷纷上前送纸巾,给拥抱,在座的不少人还哭了。这一场讲座,场内2000人交了100多个订单。   “5000元一套产品,这一场就是几十万元。”黄秀兰说。   为了销量,保健品公司在滴了墨汁的水里放粒胶囊,水变清就说是产品清肺能力显著;在青蛙心脏上撒些口服液维持了半个多小时的跳动,就说是能延缓衰老。   一次,保健品公司向她推销了“松珍”胶囊,“这是从100年的松树上提取的,只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才能享用。一般人只能吃到10到20年松树上提取的。”每天吃2粒,每天吃3次。试吃了一天,多年失眠的黄秀兰在那一晚突然睡了个好觉。她当即交了10万元。   没想到第二天就没了效果。她给业务员打电话询问,被告知“你这是因为好转以后出现反复,需要再加大剂量。”让她从以前每次吃2粒改为每次4粒,再没效果每次吃8粒。“50粒一瓶,一瓶就是900元,这样一说我每天就要吃掉500元。”   买了20年保健品,黄秀兰有一肚子话要说。她从4年前开始翻译,写书。为了方便不会拼音的黄秀兰查阅资料,女儿买来一块电脑手写板,但黄秀兰始终觉得“打东西还是太慢了”。   黄秀兰出版的一本书花了一年的时间,推销保健品的小刘常常没过几天,就跑去她家里拿写好的手稿,回去录入电脑。“一章一章地弄,来来回回跑了几十次”。除此之外,小刘每周三打电话问候黄秀兰,还经常帮忙修电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   他是黄秀兰的合著作者。“小刘对我好,是我的‘忘年交’。”黄秀兰评价。但是自认已走出保健品“围城”的黄秀兰,却常常无法拒绝小刘的“攻势”:家中最贵的仪器“频谱屋”、最贵的胶囊“松珍”和最“不靠谱儿”的牦牛奶,都来自小刘推荐。   “不是推销,后期推荐这些就是出于朋友关系。”小刘表示,“保健品的效果因人而异,怎么能说有用没用呢?吃了总比不吃好。”   报道公开之后,有网友评论:“一个快90岁的人,能这样理智地面对保健品,不简单。”但是这个别人口中勇敢站出来的“斗士”,却觉得自己并不算成功。她妹妹的保健品还是买得很“凶”。她认识的一对“有头有脸”的干部夫妇去年去世,儿女才发现他们在保健品上花掉了100万元。因为参加保健品活动凑在一起的几个“朋友”甚至明里暗里告诉她,“你不买就走,不要影响我们买。”   而推销保健品的业务员大多又很年轻,“基本都是外地人来打拼,他们也是找不到好工作才迫不得已。”黄秀兰无奈,“我的这些理论根本就没处交锋。”   她试过在自己的讲座上讲起老人买保健品的心理,不过,这些“痛的领悟”在台下的听众身上并没激起太大的水花。她的“打假”视频浏览量逼近1000万,但拿起最近的几张老年报,却发现四五种保健品“特价出售”的消息还是源源不断在边栏里“加粗”出现。
  20年里使用过不下20种保健品,黄秀兰觉得这些东西的效果“真的很难说”。“说没有那是不负责任,说作用很大又不可能,老人一般都是把好几种保健品合在一起吃,到底哪种起了作用根本就说不清。”   但她同时又觉得,“我已经87岁了,人不傻,腿脚利落,听得清,没大病,这不是挺好吗?说不定是保健品的功劳呢。吃不好就当‘交学费’吧。”   即使在住院期间,黄秀兰的通话记录里,小刘也比女儿、医生、妹妹出现的频率要多。前不久,小刘的老婆生孩子,黄秀兰跟着他自驾几个小时去了乡下老家,看望刚出生的孩子。平时,小刘也会分享给她孩子最新的动态,他们还一同去台湾旅游。   今年年初,另一位“相交甚好”的业务员去家里看望黄秀兰,告诉她,年幼的儿子玩闹时不小心打破了别人的眼睛,黄秀兰直接拿出2万元。将近3个月过去没收到他的消息,黄秀兰回拨过去,才发现这个熟悉的号码已经成了空号。   (文中小刘为化名) 责任编辑:初晓慧
  原标题:“反保健品斗士”赢不了保健品?   和保健品作了两年斗争,黄秀兰还是没能彻底和它们“一刀两断”。
  曾经,在一档电视上的广告里,她看到正襟危坐的专家讲述一款治疗风湿病的喷雾剂“是三代祖传秘方”。老人笃定,“电视里出现的东西总不会是假的吧?”随后就下了单。后来在新闻报道中,她才知道这个节目里“正正经经”的专家就是某话剧团的临时演员。   从1998年第一次接触老年保健品到现在,这位浙江大学的退休心理学教授说自己为此花费了差不多40万元。如今,她不仅以亲身经历写书,揭露老人买保健品的4种心理,还作为“幡然醒悟的打假斗士”上了电视节目。   黄秀兰开始总结起保健品公司“忽悠”老年人的套路,再也不拿起那个记满保健品公司电话的黑色电话本。但生病的时候,还是那些推销保健品的“小陈”“小王”最管用。前不久黄秀兰住院,近&10位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争相前来探望,有时候还会主动帮她洗衣服。   除了写书,黄秀兰还在某个每月举办一次的健康训练营做讲师。她总是乐呵呵地站在讲台上,讲解“老年人心理健康”话题,但讲座结束,主办方也会适时地推荐自己公司的系列产品。   在类似的讲座上,黄秀兰也曾做过观众。最初,因为看着同校一位已过耄耋之年的教授行动敏捷,黄秀兰开始效仿对方吃蜂胶。后来老伴被诊断出了癌症,一碰到和“癌”相关的字眼,黄秀兰的神经都是紧绷的。但凡是和防癌能沾上点儿边的产品,她“能买的都买”。买得最凶的一年,黄秀兰一共拿回10余种保健品。   号称专门给领导人调养身体的“红墙名医”推荐她买过“植物甾醇”,宣传可以“起死回生”的蚯蚓提取物口服液也曾被她提回家。从几毫升就要上千元的营养口服液,到6万元一台用于汗蒸的“频谱屋”,还有一疗程10万元的“松珍”胶囊,都出现在这位退休老人的购买清单上,其中最夸张的要数宰杀好的整只蓝孔雀。   一开始,黄秀兰也不觉得买保健品有什么错,“我们经历过枪林弹雨,想买点保健品怎么了?”广东省台山市人黄秀兰从小在广州出生、长大,抗战时广州沦陷后随家人搬回老家上学。小学四年级班里30个同学,男生饿死了12个,剩下的女生几乎全嫁到了附近几个能吃饱饭的村子。   说起这段历史,黄秀兰的眼泪哗哗往下流。她记得清楚,自己的公公,一位被战争雕刻得满身枪眼儿的军官,暮年站在家乡拔地而起的一排排高楼下感叹,“我现在还不想死”。
  黄秀兰购买的保健品,近一半都来自一个叫小刘的推销员。小刘刚和黄秀兰接触上就热情得很。“下雨了,阿姨不要出门”“最近身体怎么样”……每隔两三天就会主动打电话问候。   那时,老伴去世后,才搬到广州不久的黄秀兰“六神无主”。她和大女儿及女婿生活在一起。白天,孩子们上班,她就在屋里看资料,洗衣,做饭,经常“傻傻愣愣”,不喜欢和身边的老太太拉扯家长里短,对楼下唱歌跳舞的老人团也提不起任何兴趣。   她躲避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际交往,唯独躲不过保健品公司。几年间,黄秀兰曾被不计其数的业务员堵在菜市场、公园和广场门口,常常回到家就是满手的传单。偶尔去深圳的儿子家短住,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多出几个“干儿子”。   “根本用不着自己去找,保健品会想方设法地找上你。”最多的一天,家住广州的黄秀兰接到过20多个保健品公司的推销电话,最远的一个来自黑龙江。
  黄秀兰没少见老人家庭关系因此撕裂。比如,她的妹妹退休前在广州的医院做儿科门诊医生,平均下来,一年能买一万多元的保健品。儿子、女儿一看是保健品公司找上门就大门紧锁,老伴被逼急了给她丢下一句:“再买我就和你离婚!”   黄秀兰的女儿女婿“很开明”。因为从事与医疗器械相关的行业,每回出国总会主动地给黄秀兰带维生素、钙片这样基础的保健补品。“他们能理解我。”黄秀兰说。
  比起儿女,保健品公司的人“亲切”得多。黄秀兰记得,在一个虫草含片的报告会上,30多岁的女经理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着母亲身体变差之后的悲惨遭遇,动情处“咚”地一声跪下磕头,“现在你们就是我的父母了。”话一甩出,台下的老人纷纷上前送纸巾,给拥抱,在座的不少人还哭了。这一场讲座,场内2000人交了100多个订单。   “5000元一套产品,这一场就是几十万元。”黄秀兰说。   为了销量,保健品公司在滴了墨汁的水里放粒胶囊,水变清就说是产品清肺能力显著;在青蛙心脏上撒些口服液维持了半个多小时的跳动,就说是能延缓衰老。   一次,保健品公司向她推销了“松珍”胶囊,“这是从100年的松树上提取的,只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才能享用。一般人只能吃到10到20年松树上提取的。”每天吃2粒,每天吃3次。试吃了一天,多年失眠的黄秀兰在那一晚突然睡了个好觉。她当即交了10万元。   没想到第二天就没了效果。她给业务员打电话询问,被告知“你这是因为好转以后出现反复,需要再加大剂量。”让她从以前每次吃2粒改为每次4粒,再没效果每次吃8粒。“50粒一瓶,一瓶就是900元,这样一说我每天就要吃掉500元。”   买了20年保健品,黄秀兰有一肚子话要说。她从4年前开始翻译,写书。为了方便不会拼音的黄秀兰查阅资料,女儿买来一块电脑手写板,但黄秀兰始终觉得“打东西还是太慢了”。   黄秀兰出版的一本书花了一年的时间,推销保健品的小刘常常没过几天,就跑去她家里拿写好的手稿,回去录入电脑。“一章一章地弄,来来回回跑了几十次”。除此之外,小刘每周三打电话问候黄秀兰,还经常帮忙修电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   他是黄秀兰的合著作者。“小刘对我好,是我的‘忘年交’。”黄秀兰评价。但是自认已走出保健品“围城”的黄秀兰,却常常无法拒绝小刘的“攻势”:家中最贵的仪器“频谱屋”、最贵的胶囊“松珍”和最“不靠谱儿”的牦牛奶,都来自小刘推荐。   “不是推销,后期推荐这些就是出于朋友关系。”小刘表示,“保健品的效果因人而异,怎么能说有用没用呢?吃了总比不吃好。”   报道公开之后,有网友评论:“一个快90岁的人,能这样理智地面对保健品,不简单。”但是这个别人口中勇敢站出来的“斗士”,却觉得自己并不算成功。她妹妹的保健品还是买得很“凶”。她认识的一对“有头有脸”的干部夫妇去年去世,儿女才发现他们在保健品上花掉了100万元。因为参加保健品活动凑在一起的几个“朋友”甚至明里暗里告诉她,“你不买就走,不要影响我们买。”   而推销保健品的业务员大多又很年轻,“基本都是外地人来打拼,他们也是找不到好工作才迫不得已。”黄秀兰无奈,“我的这些理论根本就没处交锋。”   她试过在自己的讲座上讲起老人买保健品的心理,不过,这些“痛的领悟”在台下的听众身上并没激起太大的水花。她的“打假”视频浏览量逼近1000万,但拿起最近的几张老年报,却发现四五种保健品“特价出售”的消息还是源源不断在边栏里“加粗”出现。
  20年里使用过不下20种保健品,黄秀兰觉得这些东西的效果“真的很难说”。“说没有那是不负责任,说作用很大又不可能,老人一般都是把好几种保健品合在一起吃,到底哪种起了作用根本就说不清。”   但她同时又觉得,“我已经87岁了,人不傻,腿脚利落,听得清,没大病,这不是挺好吗?说不定是保健品的功劳呢。吃不好就当‘交学费’吧。”   即使在住院期间,黄秀兰的通话记录里,小刘也比女儿、医生、妹妹出现的频率要多。前不久,小刘的老婆生孩子,黄秀兰跟着他自驾几个小时去了乡下老家,看望刚出生的孩子。平时,小刘也会分享给她孩子最新的动态,他们还一同去台湾旅游。   今年年初,另一位“相交甚好”的业务员去家里看望黄秀兰,告诉她,年幼的儿子玩闹时不小心打破了别人的眼睛,黄秀兰直接拿出2万元。将近3个月过去没收到他的消息,黄秀兰回拨过去,才发现这个熟悉的号码已经成了空号。   (文中小刘为化名) 责任编辑:初晓慧
  原标题:“反保健品斗士”赢不了保健品?   和保健品作了两年斗争,黄秀兰还是没能彻底和它们“一刀两断”。
  曾经,在一档电视上的广告里,她看到正襟危坐的专家讲述一款治疗风湿病的喷雾剂“是三代祖传秘方”。老人笃定,“电视里出现的东西总不会是假的吧?”随后就下了单。后来在新闻报道中,她才知道这个节目里“正正经经”的专家就是某话剧团的临时演员。   从1998年第一次接触老年保健品到现在,这位浙江大学的退休心理学教授说自己为此花费了差不多40万元。如今,她不仅以亲身经历写书,揭露老人买保健品的4种心理,还作为“幡然醒悟的打假斗士”上了电视节目。   黄秀兰开始总结起保健品公司“忽悠”老年人的套路,再也不拿起那个记满保健品公司电话的黑色电话本。但生病的时候,还是那些推销保健品的“小陈”“小王”最管用。前不久黄秀兰住院,近&10位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争相前来探望,有时候还会主动帮她洗衣服。   除了写书,黄秀兰还在某个每月举办一次的健康训练营做讲师。她总是乐呵呵地站在讲台上,讲解“老年人心理健康”话题,但讲座结束,主办方也会适时地推荐自己公司的系列产品。   在类似的讲座上,黄秀兰也曾做过观众。最初,因为看着同校一位已过耄耋之年的教授行动敏捷,黄秀兰开始效仿对方吃蜂胶。后来老伴被诊断出了癌症,一碰到和“癌”相关的字眼,黄秀兰的神经都是紧绷的。但凡是和防癌能沾上点儿边的产品,她“能买的都买”。买得最凶的一年,黄秀兰一共拿回10余种保健品。   号称专门给领导人调养身体的“红墙名医”推荐她买过“植物甾醇”,宣传可以“起死回生”的蚯蚓提取物口服液也曾被她提回家。从几毫升就要上千元的营养口服液,到6万元一台用于汗蒸的“频谱屋”,还有一疗程10万元的“松珍”胶囊,都出现在这位退休老人的购买清单上,其中最夸张的要数宰杀好的整只蓝孔雀。   一开始,黄秀兰也不觉得买保健品有什么错,“我们经历过枪林弹雨,想买点保健品怎么了?”广东省台山市人黄秀兰从小在广州出生、长大,抗战时广州沦陷后随家人搬回老家上学。小学四年级班里30个同学,男生饿死了12个,剩下的女生几乎全嫁到了附近几个能吃饱饭的村子。   说起这段历史,黄秀兰的眼泪哗哗往下流。她记得清楚,自己的公公,一位被战争雕刻得满身枪眼儿的军官,暮年站在家乡拔地而起的一排排高楼下感叹,“我现在还不想死”。
  黄秀兰购买的保健品,近一半都来自一个叫小刘的推销员。小刘刚和黄秀兰接触上就热情得很。“下雨了,阿姨不要出门”“最近身体怎么样”……每隔两三天就会主动打电话问候。   那时,老伴去世后,才搬到广州不久的黄秀兰“六神无主”。她和大女儿及女婿生活在一起。白天,孩子们上班,她就在屋里看资料,洗衣,做饭,经常“傻傻愣愣”,不喜欢和身边的老太太拉扯家长里短,对楼下唱歌跳舞的老人团也提不起任何兴趣。   她躲避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际交往,唯独躲不过保健品公司。几年间,黄秀兰曾被不计其数的业务员堵在菜市场、公园和广场门口,常常回到家就是满手的传单。偶尔去深圳的儿子家短住,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多出几个“干儿子”。   “根本用不着自己去找,保健品会想方设法地找上你。”最多的一天,家住广州的黄秀兰接到过20多个保健品公司的推销电话,最远的一个来自黑龙江。
  黄秀兰没少见老人家庭关系因此撕裂。比如,她的妹妹退休前在广州的医院做儿科门诊医生,平均下来,一年能买一万多元的保健品。儿子、女儿一看是保健品公司找上门就大门紧锁,老伴被逼急了给她丢下一句:“再买我就和你离婚!”   黄秀兰的女儿女婿“很开明”。因为从事与医疗器械相关的行业,每回出国总会主动地给黄秀兰带维生素、钙片这样基础的保健补品。“他们能理解我。”黄秀兰说。
  比起儿女,保健品公司的人“亲切”得多。黄秀兰记得,在一个虫草含片的报告会上,30多岁的女经理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着母亲身体变差之后的悲惨遭遇,动情处“咚”地一声跪下磕头,“现在你们就是我的父母了。”话一甩出,台下的老人纷纷上前送纸巾,给拥抱,在座的不少人还哭了。这一场讲座,场内2000人交了100多个订单。   “5000元一套产品,这一场就是几十万元。”黄秀兰说。   为了销量,保健品公司在滴了墨汁的水里放粒胶囊,水变清就说是产品清肺能力显著;在青蛙心脏上撒些口服液维持了半个多小时的跳动,就说是能延缓衰老。   一次,保健品公司向她推销了“松珍”胶囊,“这是从100年的松树上提取的,只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才能享用。一般人只能吃到10到20年松树上提取的。”每天吃2粒,每天吃3次。试吃了一天,多年失眠的黄秀兰在那一晚突然睡了个好觉。她当即交了10万元。   没想到第二天就没了效果。她给业务员打电话询问,被告知“你这是因为好转以后出现反复,需要再加大剂量。”让她从以前每次吃2粒改为每次4粒,再没效果每次吃8粒。“50粒一瓶,一瓶就是900元,这样一说我每天就要吃掉500元。”   买了20年保健品,黄秀兰有一肚子话要说。她从4年前开始翻译,写书。为了方便不会拼音的黄秀兰查阅资料,女儿买来一块电脑手写板,但黄秀兰始终觉得“打东西还是太慢了”。   黄秀兰出版的一本书花了一年的时间,推销保健品的小刘常常没过几天,就跑去她家里拿写好的手稿,回去录入电脑。“一章一章地弄,来来回回跑了几十次”。除此之外,小刘每周三打电话问候黄秀兰,还经常帮忙修电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   他是黄秀兰的合著作者。“小刘对我好,是我的‘忘年交’。”黄秀兰评价。但是自认已走出保健品“围城”的黄秀兰,却常常无法拒绝小刘的“攻势”:家中最贵的仪器“频谱屋”、最贵的胶囊“松珍”和最“不靠谱儿”的牦牛奶,都来自小刘推荐。   “不是推销,后期推荐这些就是出于朋友关系。”小刘表示,“保健品的效果因人而异,怎么能说有用没用呢?吃了总比不吃好。”   报道公开之后,有网友评论:“一个快90岁的人,能这样理智地面对保健品,不简单。”但是这个别人口中勇敢站出来的“斗士”,却觉得自己并不算成功。她妹妹的保健品还是买得很“凶”。她认识的一对“有头有脸”的干部夫妇去年去世,儿女才发现他们在保健品上花掉了100万元。因为参加保健品活动凑在一起的几个“朋友”甚至明里暗里告诉她,“你不买就走,不要影响我们买。”   而推销保健品的业务员大多又很年轻,“基本都是外地人来打拼,他们也是找不到好工作才迫不得已。”黄秀兰无奈,“我的这些理论根本就没处交锋。”   她试过在自己的讲座上讲起老人买保健品的心理,不过,这些“痛的领悟”在台下的听众身上并没激起太大的水花。她的“打假”视频浏览量逼近1000万,但拿起最近的几张老年报,却发现四五种保健品“特价出售”的消息还是源源不断在边栏里“加粗”出现。
  20年里使用过不下20种保健品,黄秀兰觉得这些东西的效果“真的很难说”。“说没有那是不负责任,说作用很大又不可能,老人一般都是把好几种保健品合在一起吃,到底哪种起了作用根本就说不清。”   但她同时又觉得,“我已经87岁了,人不傻,腿脚利落,听得清,没大病,这不是挺好吗?说不定是保健品的功劳呢。吃不好就当‘交学费’吧。”   即使在住院期间,黄秀兰的通话记录里,小刘也比女儿、医生、妹妹出现的频率要多。前不久,小刘的老婆生孩子,黄秀兰跟着他自驾几个小时去了乡下老家,看望刚出生的孩子。平时,小刘也会分享给她孩子最新的动态,他们还一同去台湾旅游。   今年年初,另一位“相交甚好”的业务员去家里看望黄秀兰,告诉她,年幼的儿子玩闹时不小心打破了别人的眼睛,黄秀兰直接拿出2万元。将近3个月过去没收到他的消息,黄秀兰回拨过去,才发现这个熟悉的号码已经成了空号。   (文中小刘为化名) 责任编辑:初晓慧
  原标题:“反保健品斗士”赢不了保健品?   和保健品作了两年斗争,黄秀兰还是没能彻底和它们“一刀两断”。
  曾经,在一档电视上的广告里,她看到正襟危坐的专家讲述一款治疗风湿病的喷雾剂“是三代祖传秘方”。老人笃定,“电视里出现的东西总不会是假的吧?”随后就下了单。后来在新闻报道中,她才知道这个节目里“正正经经”的专家就是某话剧团的临时演员。   从1998年第一次接触老年保健品到现在,这位浙江大学的退休心理学教授说自己为此花费了差不多40万元。如今,她不仅以亲身经历写书,揭露老人买保健品的4种心理,还作为“幡然醒悟的打假斗士”上了电视节目。   黄秀兰开始总结起保健品公司“忽悠”老年人的套路,再也不拿起那个记满保健品公司电话的黑色电话本。但生病的时候,还是那些推销保健品的“小陈”“小王”最管用。前不久黄秀兰住院,近&10位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争相前来探望,有时候还会主动帮她洗衣服。   除了写书,黄秀兰还在某个每月举办一次的健康训练营做讲师。她总是乐呵呵地站在讲台上,讲解“老年人心理健康”话题,但讲座结束,主办方也会适时地推荐自己公司的系列产品。   在类似的讲座上,黄秀兰也曾做过观众。最初,因为看着同校一位已过耄耋之年的教授行动敏捷,黄秀兰开始效仿对方吃蜂胶。后来老伴被诊断出了癌症,一碰到和“癌”相关的字眼,黄秀兰的神经都是紧绷的。但凡是和防癌能沾上点儿边的产品,她“能买的都买”。买得最凶的一年,黄秀兰一共拿回10余种保健品。   号称专门给领导人调养身体的“红墙名医”推荐她买过“植物甾醇”,宣传可以“起死回生”的蚯蚓提取物口服液也曾被她提回家。从几毫升就要上千元的营养口服液,到6万元一台用于汗蒸的“频谱屋”,还有一疗程10万元的“松珍”胶囊,都出现在这位退休老人的购买清单上,其中最夸张的要数宰杀好的整只蓝孔雀。   一开始,黄秀兰也不觉得买保健品有什么错,“我们经历过枪林弹雨,想买点保健品怎么了?”广东省台山市人黄秀兰从小在广州出生、长大,抗战时广州沦陷后随家人搬回老家上学。小学四年级班里30个同学,男生饿死了12个,剩下的女生几乎全嫁到了附近几个能吃饱饭的村子。   说起这段历史,黄秀兰的眼泪哗哗往下流。她记得清楚,自己的公公,一位被战争雕刻得满身枪眼儿的军官,暮年站在家乡拔地而起的一排排高楼下感叹,“我现在还不想死”。
  黄秀兰购买的保健品,近一半都来自一个叫小刘的推销员。小刘刚和黄秀兰接触上就热情得很。“下雨了,阿姨不要出门”“最近身体怎么样”……每隔两三天就会主动打电话问候。   那时,老伴去世后,才搬到广州不久的黄秀兰“六神无主”。她和大女儿及女婿生活在一起。白天,孩子们上班,她就在屋里看资料,洗衣,做饭,经常“傻傻愣愣”,不喜欢和身边的老太太拉扯家长里短,对楼下唱歌跳舞的老人团也提不起任何兴趣。   她躲避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际交往,唯独躲不过保健品公司。几年间,黄秀兰曾被不计其数的业务员堵在菜市场、公园和广场门口,常常回到家就是满手的传单。偶尔去深圳的儿子家短住,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多出几个“干儿子”。   “根本用不着自己去找,保健品会想方设法地找上你。”最多的一天,家住广州的黄秀兰接到过20多个保健品公司的推销电话,最远的一个来自黑龙江。
  黄秀兰没少见老人家庭关系因此撕裂。比如,她的妹妹退休前在广州的医院做儿科门诊医生,平均下来,一年能买一万多元的保健品。儿子、女儿一看是保健品公司找上门就大门紧锁,老伴被逼急了给她丢下一句:“再买我就和你离婚!”   黄秀兰的女儿女婿“很开明”。因为从事与医疗器械相关的行业,每回出国总会主动地给黄秀兰带维生素、钙片这样基础的保健补品。“他们能理解我。”黄秀兰说。
  比起儿女,保健品公司的人“亲切”得多。黄秀兰记得,在一个虫草含片的报告会上,30多岁的女经理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着母亲身体变差之后的悲惨遭遇,动情处“咚”地一声跪下磕头,“现在你们就是我的父母了。”话一甩出,台下的老人纷纷上前送纸巾,给拥抱,在座的不少人还哭了。这一场讲座,场内2000人交了100多个订单。   “5000元一套产品,这一场就是几十万元。”黄秀兰说。   为了销量,保健品公司在滴了墨汁的水里放粒胶囊,水变清就说是产品清肺能力显著;在青蛙心脏上撒些口服液维持了半个多小时的跳动,就说是能延缓衰老。   一次,保健品公司向她推销了“松珍”胶囊,“这是从100年的松树上提取的,只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才能享用。一般人只能吃到10到20年松树上提取的。”每天吃2粒,每天吃3次。试吃了一天,多年失眠的黄秀兰在那一晚突然睡了个好觉。她当即交了10万元。   没想到第二天就没了效果。她给业务员打电话询问,被告知“你这是因为好转以后出现反复,需要再加大剂量。”让她从以前每次吃2粒改为每次4粒,再没效果每次吃8粒。“50粒一瓶,一瓶就是900元,这样一说我每天就要吃掉500元。”   买了20年保健品,黄秀兰有一肚子话要说。她从4年前开始翻译,写书。为了方便不会拼音的黄秀兰查阅资料,女儿买来一块电脑手写板,但黄秀兰始终觉得“打东西还是太慢了”。   黄秀兰出版的一本书花了一年的时间,推销保健品的小刘常常没过几天,就跑去她家里拿写好的手稿,回去录入电脑。“一章一章地弄,来来回回跑了几十次”。除此之外,小刘每周三打电话问候黄秀兰,还经常帮忙修电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   他是黄秀兰的合著作者。“小刘对我好,是我的‘忘年交’。”黄秀兰评价。但是自认已走出保健品“围城”的黄秀兰,却常常无法拒绝小刘的“攻势”:家中最贵的仪器“频谱屋”、最贵的胶囊“松珍”和最“不靠谱儿”的牦牛奶,都来自小刘推荐。   “不是推销,后期推荐这些就是出于朋友关系。”小刘表示,“保健品的效果因人而异,怎么能说有用没用呢?吃了总比不吃好。”   报道公开之后,有网友评论:“一个快90岁的人,能这样理智地面对保健品,不简单。”但是这个别人口中勇敢站出来的“斗士”,却觉得自己并不算成功。她妹妹的保健品还是买得很“凶”。她认识的一对“有头有脸”的干部夫妇去年去世,儿女才发现他们在保健品上花掉了100万元。因为参加保健品活动凑在一起的几个“朋友”甚至明里暗里告诉她,“你不买就走,不要影响我们买。”   而推销保健品的业务员大多又很年轻,“基本都是外地人来打拼,他们也是找不到好工作才迫不得已。”黄秀兰无奈,“我的这些理论根本就没处交锋。”   她试过在自己的讲座上讲起老人买保健品的心理,不过,这些“痛的领悟”在台下的听众身上并没激起太大的水花。她的“打假”视频浏览量逼近1000万,但拿起最近的几张老年报,却发现四五种保健品“特价出售”的消息还是源源不断在边栏里“加粗”出现。
  20年里使用过不下20种保健品,黄秀兰觉得这些东西的效果“真的很难说”。“说没有那是不负责任,说作用很大又不可能,老人一般都是把好几种保健品合在一起吃,到底哪种起了作用根本就说不清。”   但她同时又觉得,“我已经87岁了,人不傻,腿脚利落,听得清,没大病,这不是挺好吗?说不定是保健品的功劳呢。吃不好就当‘交学费’吧。”   即使在住院期间,黄秀兰的通话记录里,小刘也比女儿、医生、妹妹出现的频率要多。前不久,小刘的老婆生孩子,黄秀兰跟着他自驾几个小时去了乡下老家,看望刚出生的孩子。平时,小刘也会分享给她孩子最新的动态,他们还一同去台湾旅游。   今年年初,另一位“相交甚好”的业务员去家里看望黄秀兰,告诉她,年幼的儿子玩闹时不小心打破了别人的眼睛,黄秀兰直接拿出2万元。将近3个月过去没收到他的消息,黄秀兰回拨过去,才发现这个熟悉的号码已经成了空号。   (文中小刘为化名) 责任编辑:初晓慧
    在线编辑:
本网站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版权所有,技术支持 Copyright 2003 - 2011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游戏开测表
网页游戏开服表新服
热门活动 共
开始:03-09|yxgg
开始:03-09|6637
开始:03-07|xunyou
开始:03-02|1k2k
开始:03-02|1k2k
开始:03-02|游戏王国
开始:03-01|虎牙
开始:02-29|武汉斗鱼网络科技
开始:02-29|武汉斗鱼网络科技
开始:02-27|bjl777
最新网络游戏入库
网络游戏动态
人气超动作武侠RPG我去玩《剑雨江湖》又推出新副本啦!单人副本栏中新推出“论剑江湖”副本,在这个副本中,玩家将与各大武林高手上演生...
网络游戏视角
网络游戏评测
网游期待榜
不删档内测
网页游戏 最新收录
网页游戏CG视频
搜索方式:
不删档内测
网页社区游戏
网页游戏试玩堂
手机游戏 进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聚游戏网 蜀ICP备号-6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Juren Technology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399号(天府新谷)8栋2单元12层
版权:人人互动(集团)旗下 成都聚人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
禁止盗用本站风格,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4小时兑换现金棋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