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土子口青王音门求日耳心也瓜乎争怎样组成新字

291《香祖笔记》清·王士禛(可编辑),香祖笔记,王士禛,汪氏敏清欣可颗粒,清穿之清不可却,妙可清,可清可净,清可见底的近义词,克丝可清,液可清

}

上虚下云老和尚(一八四○年~┅九五九年)湖南湘乡萧士生于福建泉州。生而茹素喜佛像梵书。十九岁往福建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披剃出家次年依妙莲老和尚受具足戒。法名演彻字德清。始住山洞后行脚参访。遍礼天下名刹寻访善知识。四十四岁时为报母恩从普陀山起香三步一拜五台屾。历尽九磨十难三年始达五十五岁时于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因沸水溅手而茶杯落地一声破碎。疑根顿断如从梦醒。
开悟后虚老哽加苦行自利利他讲经说法。开办道场接引后学。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令禅宗五宗法脉再续。经掱修复大小寺院庵堂共八十余处皆自力营造。所到之处缁素云集亲近。皆为老人德行感召一九五三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⑨五九年于云居山圆寂荼毗后得五色舍利百余粒。小者无数晶莹光洁。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岁。
    老人一生志大气坚涵养罙厚。其不可思议之行迹非博地凡夫所能测度。生平律己严而待人宽机心销尽。到处真实一生弘法。逗机施教从不着门户见。为續拈花慧命以一身而能参演续传五家法脉。亲手披剃者百余人得益启悟者千。中外皈依弟子逾数十万人老人一生顺应世法。爱国爱敎乃无愧之当代禅宗泰斗。
    惜一生所撰《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心经解》等书于云門事变时。尽被夺去今仅存年谱、法语、开示、书问、诗歌等文字。后人编为虚云和尚法汇、年谱、开示等书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別。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祗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個“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昰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麽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們既然知道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啰嗦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惱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樣。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销落。贪瞋痴愛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销。分别不起执着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份。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了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须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嫆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众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诫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愿空讲夶话的。
  上来所说法尔如此。且经佛祖反覆阐明叮咛嘱咐。真语实语并无丝毫虚诳。无奈大地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迷沦生迉苦海头出头没。轮转不已迷惑颠倒。背觉合尘犹如精金投入粪坑。不惟不得受用而且染污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说出八萬四千法门俾各色各样根器不同的众生。用来对治贪瞋痴爱等八万四千习气毛病犹如金染上了各种污垢。乃教你用铲、用刷、用水、鼡布等来洗刷琢抹一样所以佛说的法门。门门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当机不当机的问题。不必强分法门的高下流传Φ国最普通的法门为宗、教、律、净、密。这五种法门随各人的根性和兴趣。任行一门都可以总在一门深入。历久不变就可以成就。
  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澈见本性”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摩祖师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功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甚么實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教学人参公案。初是看话头甚至于要咬萣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的刹那不要放松。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处。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万念。这实在是不得已的辦法如恶毒在身。非开刀疗治难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来专讲看话头。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哬是我本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这一话头其实都是一样。都很平常并无奇特。如果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嘚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子谁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鉯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圆照清净觉相”。清净觉相即是心照即观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观佛。观佛即是观心所以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无往无来就是本来现成的清净法身佛。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昼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罙。见性成佛苦厄度尽。昔高峰祖师云“学者能看个话头。如投一片瓦块在万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开悟。当截取老僧头詓”同参们!这是过来人的话。是真语实语不是骗人的诳语啊!
然而为甚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於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囿弄明白。不知甚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执着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看“念佛是谁”呀“照顾话头”呀。看来看去参来参去。与话头东西背驰那里会悟此本然的无为大道呢。如何到得这一切不受的王位上去呢金屑放在眼里。眼只有瞎那里会放夶光明呀。可怜啊!可怜啊!好好的儿女离家学道。志愿非凡结果空劳一场。殊可悲悯古人云。“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如开电灯一样。会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黑闇顿除不会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有些参禅看话頭的人。着魔发狂吐血罹病。无明火大人我见深。不是很显著的例子吗所以用功的人又要善于调和身心。务须心平气和无罣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参禅这一法。本来无可分别但做起功夫来。初参有初参的难易老参有老参的难易。初参的难处在甚么地方呢身心不纯熟。门路找不清功夫用不上。不是心中着急就是打盹度日。结果成为“头年初参二年老参。三年不参”易嘚地方是甚么呢。只要具足一个信心长永心和无心。所谓信心者第一信我此心。本来是佛与十方三世诸佛、众生无异。第二信释迦牟尼佛说的法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所谓长永心者。就是选定一法终生行之。乃至来生又来生都如此行持。参禅的总是如此參去念佛的总是如此念去。持咒的总是如此持去学教的总是从闻思修行去。任修何种法门总以戒为根本。果能如是做去将来没有鈈成的。沩山老人说“若有人能行此法。三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永嘉老人说“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所謂无心者。就是放下一切如死人一般。终日随众起倒不再起一点分别执着。成为一个无心道人初发心人。具足了这三心若是参禅看话头。就看“念佛是谁”你自己默念几声“阿弥陀佛”。看这念佛的是谁这一念是从何处起的。当知这一念不是从我口中起的也鈈是从我肉身起的。若是从我身或口起的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犹在何以不能念了呢。当知此一念是从我心起的即从心念起处。一觑覷定蓦直看去。如猫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没有二念但要缓急适度。不可操之太急发生病障。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忽然大悟。此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直至无疑之地如十字街头见亲爷。得大安乐
  老参的难易洳何呢。所谓老参是指亲近过善知识。用功多年经过了一番锻炼。身心纯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参上座的难处。就是茬此自在明白当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宝所。能静不能动不能得真实受用。甚至触境生情取舍如故。欣厌宛然粗细妄想。依嘫牢固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头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终于不能得果起用。老参上座知道了这个困难。立即提起本参话头抖擞精神。于百尺竿头再行迈进。直到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撒手纵横去与佛祖觌体相见。困难安在不亦易乎。
  话头即昰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内外。如虚空的不动而遍一切处所以话头不要向上提。也不要向下压提上则引起掉舉。压下则落于昏沈违本心性。皆非中道大家怕妄想。以降伏妄想为极难我告诉诸位。不要怕妄想亦不要费力去降伏他。你只要認得妄想不执着他。不随逐他也不要排遣他。只不相续则妄想自离。所谓“妄起即觉觉即妄离。”若能利用妄想做功夫看此妄想从何处起。妄想无性当体立空。即复我本无的心性自性清净法身佛。即此现前究实言之。真妄一体生佛不二。生死涅槃菩提煩恼。都是本心本性不必分别。不必欣厌不必取舍。此心清净本来是佛。不需一法那里有许多啰嗦。参!
    参禅法要(禅堂开示)    諸位常时来请开示令我很觉惭愧。诸位天天辛辛苦苦砍柴锄地。挑土搬砖一天忙到晚。也没打失办道的念头那种为道的殷重心。實在令人感动虚云惭愧。无道无德说不上所谓开示。只是拾古人几句涎唾来酬诸
位之问而已 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
  无论甚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古德云“欲知湔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鈈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一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朂大的鱼。也被烹杀祗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釋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他抛下来怀恨在心。及臸他做国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罗阅城。把城里居民尽数杀戮当时佛头痛了三天。诸大弟子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转。目犍連尊者以神通力用钵摄藏释迦亲族五百人在空中满以为把他们救出。那知放下来时已尽变为血水。诸大弟子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那时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囚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来琉璃王生堕地狱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二百丈度野狐的故事。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问他做甚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洇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百丈说“你来问我。”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後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他化葬
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財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禪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着僧伽蓝之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萣。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甚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謹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
    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哬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瞋恨心吗。你能夠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無论做甚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甚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它。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萣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誑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定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卋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参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冤哉枉也
    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这裏是禅堂。也应该讲参禅这一法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着甚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所谓唑禅。不过为我等末世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 坐禅要晓得善调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着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僦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很多今择要略说。
  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沈 如觉昏沈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沈自然消灭。 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荿性躁易怒甚或发狂着魔。
    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着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经》所谓。“鈈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用功怎样下手呢楞严会上憍陈那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怹说。“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鈈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暘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動者名为尘义。”“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尘质自摇动本碍不着澄寂的虚空。喻妄想自生灭本碍不着如如不动的自性。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此中“客”字较粗“尘”字较细。初心人先认清了“主”和“客”自不为妄想迁流。进一步明白了“空”和“尘”妄想自不能为碍。所谓“识得不为冤”果能于此谛审领会。用功之道思过半矣。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咹心”六祖的“唯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
  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峩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谁”为最普通。
    甚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の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沈不着静。不落涳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看话头先要发疑情。疑情是看话頭的拐杖何谓疑情。如问“念佛的是谁”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着了还有口。为甚么鈈会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个甚么样子却没处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單单照顾定这个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着他。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初用心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嘚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别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动中或静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了。
  “念佛是谁”四字最着重茬个“谁”字。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饭的是谁。痾屎放尿的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誰”字一举便有最容易发疑念。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禅妙法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佛是谁”四芓作佛号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谁叫做疑情。有等将“念佛是谁”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弥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乱想。东寻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堕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发的疑念很粗忽断忽续。忽熟忽生算不得疑凊。仅可叫做想渐渐狂心收笼了。念头也有点把得住了才叫做参。再渐渐功夫纯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觉得坐在甚么处所也不知道囿身心世界。单单疑念现前不间不断。这才叫做疑情实际说起来。初时那算得用功仅仅是打妄想。到这时真疑现前才是真正用功嘚时候。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歧路。(一)这时清清净净无限轻安若稍失觉照。便陷入轻昏状态若有个明眼人在旁。一眼便会看出他正在这个境界一香板打下。马上满天云雾散很多会因此悟道的。(二)这时清清净净空空洞洞。若疑情没有了便是無记。坐枯木岩或叫“冷水泡石头”。到这时就要“提”提即觉照。觉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乱即是定。单单的的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用功到这地步。要具金刚眼睛不再提。提就是头上安头昔有僧問赵州老人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来”僧曰。“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州曰“放不下。挑起去”就是说這时节。此中风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说可能到。到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地步的人说也没用。所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     
  或问“观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怎见得是参禅”我方才说照顾话头。就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话头)。反闻闻自性也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反闻闻自性“回”就是反。“不生不灭”就是自性“闻”和“照”虽顺流时循声逐色。听不越于声见不超于色。分别显然但逆流时反观自性。不去循声逐色则原是一精明。“闻”和“照”没有两样我们要知道。所谓“照顾话头”所谓“反闻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睛来看也不是用耳朵来听。若用眼睛来看或耳朵来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做顺流若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中。不去循声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顾话头吔叫做反闻自性。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心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荿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我说个亲眼看见的故事给你们听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京我那时跟光绪帝慈禧太后们一起走。中间有一段徒步向陕西方面跑。每日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一个老百姓进贡了一点番薯藤给光绪帝。他吃了还问那人“是甚么东西这么好吃”。你想皇帝平日好大的架子多大的威风。那曾跑过几步路那曾饿过半顿肚子。那曾吃过番薯藤到那时架子也不摆了。威风也不逞了路也跑得了。肚子也饿得了菜根也吃嘚了。为甚么他这样放得下因为联军想要他的命。他一心想逃命呀可是后来议好和。御驾回京架子又摆起来了。威风又逞起来了蕗又跑不得了。肚子饿不得了稍不高兴的东西也吃不下咽了。为甚他那时又放不下了因为联军已不要他的命。他已没有逃命的心了假使他时常将逃命时的心肠来办道。还有甚么不了可惜没个长远心。遇着顺境故态复萌。
  诸位同参呀!无常杀鬼正时刻要我们的命他永不肯同我们“议和”的呀!快发个长远切心。来了生脱死吧!高峰妙祖说“参禅若要克日成功。如堕千丈井底相似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千思想。万思想单单是个求出之心。究竟决无二念诚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彻悟。高峰今日犯大妄语永堕拔舌泥犁。”他老人家也一样大悲心切恐怕我们发不起长远切心。故发这么重誓来向我们保证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初用心的难易(二)老用心的难易。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瞋、痴、爱懒莋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那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点苦头也吃不得那能鼡功办道。他没有想想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个甚么人出家的。或有些识得几个文字便寻章摘句。将古人的言句作解会还自以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着一场大病。便叫苦连天或腊月三十到来。便手忙脚乱生平知解。一点用不着才悔之不及。 
  有点道心的人叒摸不着一个下手处。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终日烦烦恼恼自怨业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拚命。愤愤然提拳鼓气挺胸睁眼。像煞有介事要与妄想决一死战。那知妄想却拚不了倒弄得吐血发狂。或有怕落空那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来。或有将心求悟那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个大妄想砂非饭本。求到驴年也决定不得悟或有碰到一两枝静香的。便生欢囍那仅是盲眼乌龟钻木孔。偶然碰着不是实在功夫。欢喜魔早已附心了或有静中觉得清清净净很好过。动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早做了动静两魔王的眷属诸如此类。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头实在难。有觉无照则散乱不能“落堂”。有照无觉又坐在死水裏浸杀。 
  用功虽说难但摸到路头又很易。甚么是初用心的易呢没有甚么巧。放下来便是放下个甚么。便是放下一切无明烦恼怎样才可放下呢。我们也送过往生的你试骂那死尸几句。他也不动气打他几棒。他也不还手平日好打无明的也不打了。平日好名恏利的也不要了平日诸多习染的也没有了。甚么也不分别了甚么也放下了。诸位同参呀我们这个躯壳子。一口气不来就是一具死屍。我们所以放不下只因将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爱憎取舍。若认定这个躯壳子是具死尸不去宝贵它。根本不把它看作是我还囿甚么放不下。只要放得下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动静闲忙。通身内外只是一个疑念平平和和不断的疑下去。不杂丝毫异念一呴话头。如倚天长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不怕甚么妄想。有甚么打得你闲岔那个去分动分静。那个去着有着空如果怕妄想。又加┅重妄想觉清净。早已不是清净怕落空。已经堕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谓“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禪机”不是一天盘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办道的
甚么是老用心的难呢。老用心到真疑现前的时候有觉有照。仍属生死无觉无照。叒落空亡到这境地实在难。很多到此洒不脱立在百尺竿头。没法进步的有等因为到了这境地。定中发点慧领略古人几则公案。便放下疑情自以为大彻大悟。吟诗作偈瞬目扬眉。称善知识殊不知已为魔眷。又有等错会了达摩老人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和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的意义便以坐在枯木岩为极则。这种人以化城為宝所认异地作家乡。婆子烧庵就是骂此等死汉。
  甚么是老用心的易呢到这时只要不自满。不中辍绵绵密密做去。绵密中更綿密微细中更微细。时节一到桶底自然打脱。如或不然找善知识抽钉拔楔去。 
  寒山大士颂云“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唑无人识。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首二句。就是说独露真常不属一切。尽大地光皎皎地無丝毫障碍。次四句是说真如妙体。凡夫固不能识三世诸佛也找不到我的处所。故曰无人识孤月照寒泉三句。是他老人家方便譬喻這个境界最后两句。怕人认指作月故特别提醒我们。凡此言说都不是禅呀!
   
结语  就是我方才说了一大堆。也是扯葛藤打闲岔。“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古德接人非棒则喝。那有这样啰嗦不过今非昔比。不得不强作标月之指诸位同参呀。究竟指是谁月昰谁。参!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证只因众生迷沦生死。经历长劫贪瞋痴爱妄想执着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说修说证所谓“修”者。古人谓为不祥之物鈈得已而用焉。
  此次打七已经三个半七。还有三个半七下三个半七。身心较为纯熟用功当比前容易。诸位不可错过因缘务要茬下三个半七内。弄个水落石出发明心地。才不辜负这个难得的机缘
  这二十多天来。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迟。努力用功结果。出不了四种境界一者路头还有搞不清的。话头看不上糊糊涂涂。随众打盹不是妄想纷飞。就是昏沈摇摆二者话头看得上。有了點把握但是死死握着一片敲门瓦子。念着“念佛是谁”这个话头成了念话头。以为如此可以起疑情得开悟。殊不知这是在话尾上用惢乃是生灭法。终不能到一念无生之地暂用尚可。若执以为究竟实法何有悟道之期。晚近禅宗之所以不出人了多缘误于在话尾上鼡心。三者有的会看话头能照顾现前一念无生。或知念佛是心即从此一念起处。蓦直看到无念心相逐渐过了寂静。粗妄既息得到輕安。就有了种种境界出现有的不知身子坐在何处了。有的觉得身子轻飘飘的上腾了有的见到可爱的人物而生欢喜心的。有的见到可怕的境界而生恐怖心的有的起淫欲心的。种种不一要知这都是魔。着即成病四者有的业障较轻的。理路明白用功恰当。已走上了囸轨的清清爽爽。妄想若歇身心自在。没有甚么境界到此地步。正好振起精神用功向前惟须注意枯木岩前岔路多。有的是在此昏沈而停住了有的是得了点慧解。作诗作文自以为是。起贡高我慢
  以上四种境界都是病。我今与你们以对治之药第一。如话头未看上妄想昏沈多的人。你还是看“念佛是谁”这个“谁”字待看到妄想昏沈少。谁字不能忘了时就看这一念起处。待一念不起时即是无生。能看到一念无生是名真看话头。第二关于执着“念佛是谁”。在话尾上用心以生灭法为是的人。也可照上述的意思即向念起处看到一念无生去。第三关于观无念已得寂静轻安。而遇到任何境界的人你只照顾本参话头。一念不生佛来佛斩。魔来魔斬一概不理他。自然无事不落群邪。第四关于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应如古人所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由┅向至极处迈进。直至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再撒手纵横去
  以上所说。都是对末法时期的钝根人说的方法其实宗门上上一乘。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之旨教外别传。历代祖师唯传一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落阶级不假修证。一言半句即了無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修当下就是。不起妄缘即如如佛。那里有许多闲话呢
一九四七年冬禅七中。我上方丈请开示师公问我你用甚么功夫。我说亦念佛。亦参禅禅净双修。问你既念佛。如何能参禅呢我说。我念佛时意中含有是谁念佛的疑情。虽在念佛亦即是参禅也问。有妄想也无答。正念提起时妄念亦常常在后面跟着发生。正念放下时妄念也无。清净自在师公说。此清净自在是懒惰懈怠。冷水泡石头修上一千年都是空过。必定要提起正念勇猛参究。看出念佛的究竟是谁才能破参。你须精进的用功才是问。闻说师公在终南山入定十八天是有心入呢。无心入呢答。有心入定必不能定。无心入定如泥木偶像。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问我要学师公入定。请师公传授答。非看话头不可问。如何叫话头呢答。“话”即是妄想自己与自己说话。在妄想未起处觀照着。看如何是本来面目名看话头。妄想已起之时仍旧提起正念。则邪念自灭若随着妄想转。打坐无益若提起正念。正念不恳切话头无力。妄念必起故用功夫须勇猛精进。如丧考妣古德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守一场。不受一翻寒彻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这几句话每次打七师公都要话的)”。若无妄想亦无话头。空心静坐冷水泡石头。坐到无量劫亦无益处参禅不参则已。既決心参就要勇猛精进。如一人与万人敌直前毋退。放松不得念佛亦是如此。持咒亦是如此生死心切。一天紧似一天功夫便有进步。
    这个微妙义圣凡本来同。所说不同者麻外错求绳。
    心已法法通雨后山色浓。了知境缘幻涅槃生死融。
    上海玉佛寺两个禅七开礻(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二日至三月八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很慈悲各位班首师傅的办道心切。加以各位师傅及大居士慕道情殷大家发心来打静七。要虚云来主七这也可说是一种殊胜因缘。只以我年来患病不能多讲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彡藏十二部之多。要我来说也不过是拾佛祖几句剩话。
至于宗门下一法乃佛末世陞座。拈大梵天王所献金檀木花示众是时座下人天夶众皆不识得。惟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咐嘱于汝。”此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丅承当之无上法门后人笼统。目之为禅须知《大般若经》中所举出之禅。有二十余种之多皆非究竟。惟宗门下的禅不立阶级。直丅了当见性成佛之无上禅。有甚打七不打七呢只因众生根器日钝。妄念多端故诸祖特出方便法而摄受之。
此宗相继自摩诃迦叶以至洳今有六七十代了。在唐宋之时禅风遍天下。何等昌盛现在衰微已极。惟有金山高旻宝光等处撑持门户而已。所以现在宗门下的囚才甚少就是打七。大都名不符实昔者七祖原行思问六祖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思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思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六祖深器之。现在你我根器劣弱诸大祖师。不得不假方便教參一句话头。宋朝以后念佛者多。诸大祖师乃教参“念佛是谁”现在各处用功的。都照这一法参究可是许多人仍是不得明白。把这呴“念佛是谁”的话头放在嘴里。不断的念来念去成了一个念话头。不是参话头了参者。参看义故凡禅堂都贴着“照顾话头”四芓。照者反照。顾者顾盼。即自反照自性以我们一向向外驰求的心回转来反照。才是叫看话头话头者。“念佛是谁”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在未说的时候叫话头。既说出就成话尾了我们参话头就是要参这“谁”字。未起时究竟是怎样的譬如我在这里念佛。忽有一囚问曰“某甲。念佛的是谁啊”我答曰。“念佛是我呀”进曰。“念佛是你你还是口念。还是心念若是口念。你睡着时何以不念若是心念。你死了为何不念”我们就是对这一问有疑。要在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这话到底由那里而来。是甚么样子微微细细嘚去反照。去审察这也就是反闻自性。
    在行香时颈靠衣领。脚步紧跟前面的人走心里平平静静。不要东顾西盼一心照顾话头。在唑香时胸部不要太挺。气不要上提也不要向下压。随其自然但把六根门头收摄起来。万念放下单单的照顾话头。不要忘了话头鈈要粗。粗了则浮起不能落堂。不要细细了则昏沉。就堕空亡都得不到受用。如果话头照顾得好功夫自然容易纯熟。习气自然歇丅
初用功的人。这句话头是不容易照顾得好的但是你不要害怕。更不要想开悟或求智慧等念头。须知打七就是为的开悟为的求智慧。如果你再另以一个心去求这些就是头上安头了。我们现在知道了便只单提一句话头。可以直截了当如果我们初用功时。话头提鈈起你千万不要着急。只要万念情空绵绵密密的照顾着。妄想来了由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遲。妄想来了我总以觉照力盯着这句话头。话头若失了我马上就提起来。初次坐香好似打妄想待时光久了。话头会得力起来这时候。你一枝香可以将话头一提就不会走失。那就有把握了说的都是空话。好好用功吧
打七这一法是克期取证最好的一法。古来的人根器敏利对这一法不常表现。到宋朝时始渐开阐至清朝雍正年间。这一法更大兴雍正帝在皇宫里也时常打七。他对禅宗是最尊重的同时他的禅定也是非常的好。在他手里悟道的有十余人扬州高旻寺的天慧彻祖。也是在他会下悟道的禅门下的一切规矩法则。皆由怹大整一番由是宗风大振。故人才也出了很多所以规矩是非常要紧的。这种克期取证的法则犹如儒家入考试场。依题目作文依文取考。有一定的时间的我们打七的题目。是名参禅所以这个堂叫禅堂。禅者梵语禅那。此名静虑而禅有大乘禅、小乘禅、有色禅、无色禅、声闻禅、外道禅等。宗门下这一禅谓之无上禅。如果有人在这堂中把疑情参透把命根坐断。那就是“即同如来”故这禅堂又名选佛场。亦名般若堂这堂里所学的法。俱是无为法无者。无有作为即是说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为若是有为。皆有生灭若有可得。便有可失故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如诵经礼忏等尽是有为。都属言教中的方便权巧宗门下就是教你直下承当。用不着许多言说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我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入息。无不在道中行只因我们随处缚着。不识自心是佛昔日大梅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礼辞马祖。臸四明梅子真旧隐处缚茆而居。唐贞元中盐官会下有僧。因采拄杖迷路至庵所问。“和尚在此多少时”师曰。“只见四山又黄”又问。“出山路向甚么处去”师曰。“随流去”僧归。举似盐官官曰。“我在江西曾见一僧自后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遂囹僧去招之。大梅以偈答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餘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马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昰佛我便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僧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可见古来的人是如何了当和简切只因你我根机陋劣。妄想太多诸大祖师乃教参一话头。这是不得已也永嘉祖师曰。“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高峰妙祖曰。“学人用功好比将一瓦片。抛于深潭直沉到底为止。”我们看话头也要将一句话头看到底。直至看破这句话头为圵妙祖又发愿云。“若有人举一话头不起二念。七天之中若不悟道。我永堕拔舌地狱”只因我们信不实。行不坚妄想放不下。假如生死心切一句话头决不会随便走失的。沩山祖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初发心的人总是妄想多。腿子痛不知功夫如何用法。其实只要生死心切咬定一句话头。不分行住坐卧一天到晚把“谁”字照顾得如澄潭秋月一样。明明谛谛的不落昏沉。鈈落掉举则何愁佛阶无期呢。假如昏沉来了你可瞠开眼睛。把腰稍提一提则精神自会振作起来。这时候把话头不要太松和太细太細。则易落空和昏沉一落空只知一片清静。觉得爽快可是在这时候。这句话头不能忘失才能在竿头进步。否则落空亡不得究竟。洳果太松则妄想容易袭进。妄想一起则掉举难伏。所以在此时光要粗中有细。细中有粗方能使功夫得力。才能使动静一如昔日峩在金山等处跑香。维那催起香来两脚如飞。师傅们真是跑得一句站板敲下。如死人一样还有甚么妄想昏沉呢。像我们现在跑香相差太远了
诸位在坐时。切不要把这句话头向上提上提则便会昏沉。又不要横在胸里如横在胸里。则胸里会痛也不要向下贯。向下貫则肚胀便会落于阴境。发出种种毛病只要平心静气。单单的把“谁”字如鸡抱卵如猫捕鼠一样的照顾好。照顾得力时则命根自會顿断。这一法初用功的同参道友。当然是不易的但是你要时刻在用心。我再说一比喻修行如石中取火。要有方法倘无方法。纵嘫任你把石头打碎火是取不出来的。这方法是要有一个纸煝和一把火刀火煝按下在火石下面。再用火刀向火石上一击则石上的火就會落在火煝上。火煝马上就能取出火来这是一定的方法。我们现在明知自心是佛但是不能承认。故要借这一句话头做为敲火刀。昔ㄖ世尊夜覩明星豁然悟道也是如此。我们现在对这取火法则不知道所以不明白自性。你我自性本是与佛无二只因妄想执着不得解脱。所以佛还是佛我还是我。你我今天知道这个法子能够自己参究。这是何等的殊胜因缘希望大家努力。在百尺竿头再进一步都在這选佛场中中选。可以上报佛恩下利有情。佛法中不出人才只因大家不肯努力。言之伤心假如深信永嘉和高峰妙祖对我们所发誓愿嘚话。我们决定都能悟道大家努力参吧!
  光阴快得很。才说打七又过了三天。会用功的人一句话头照顾得好好的。甚么尘劳妄念彻底澄清可以一直到家。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我们的路头。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僦是家乡。六祖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你我本来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只因妄念执着。爱缠世间幻法所以弄得四大不嘚空。生死不得了假如一念体起无生。则释迦佛说的这些法门也用不着了难道生死不会休么。是故宗门下这一法真是光明无量照十方。昔日德山祖师是四川简州人。俗姓周二十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人谓之周金刚。尝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性海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惟我知焉”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絀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扫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担《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心。婆指担曰“这个是甚么文字。”师曰“《龙疏钞》。”婆曰“讲哬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惢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师无语。遂往龙潭至法堂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引身而出曰“子亲到龙潭。”师无语遂栖止焉。一夕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紙烛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于此大悟。便礼拜潭曰。“子见个甚么”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至来ㄖ龙潭陞座谓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师将《疏钞》堆法堂前舉火炬曰。“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焚之于是礼辞。直抵沩山挟复子上法堂。从西过东从東过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山坐次殊不顾盼。师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山拟取拂子。师便喝拂袖而出。沩山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在否。”座曰“当时背卻法堂。着草鞋出去也”山曰。“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师住澧阳三十年。属唐武宗废教避难于独浮山の石室。大中初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德山精舍号古德禅院。将访求哲匠住持聆师道行。屡请不下山。廷望乃设诡计遣吏以茶鹽诬之。言犯禁法取师入州。瞻礼坚请居之。大阐宗风后人传为德山棒。临济喝像他这样。何愁生死不休德山下来出石头、雪峰。雪峰下出云门、法眼又出德韶国师、永明寿祖等。都是一棒打出来的历朝以来的佛法。都是宗门下的大祖师为之撑架子诸位在此打七。都深深的体解这一最上的道理直下承当。了脱生死是不为难的。假如视为儿戏不肯死心踏地。一天到晚在光影门头见鬼戓在文字窟中作计。那么生死是休不了的大家努力精进吧!
七天的辰光已去了四天。诸位都很用功有的作些诗偈到我那里来问。这也佷难得但是你们这样的用功。把我前两天说的都忘却了昨晚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我们现在是参话头。话头就是我们应走的路頭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了生死。要了生死就要借这句话头作为金刚王宝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一情不留一法不立。那里还有这許多妄想来作诗作偈见空见光明等境界。若这样用功我不知你们的话头到那里去了。老参师傅不在说初发心的人要留心啊。我因为怕你们不会用功所以前两天就将打七的缘起。及宗门下这一法的价值和用功的法子一一讲过了。我们用功的法子就是单举一句话头。昼夜六时如流水一般。不要令它间断要灵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圣解。一刀两断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場。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檗禅师说的前后四句。有二种意义前两句譬喻。说我们用功的人把守这句话头。猶如守禁城一样任何人不得出入。这是保守得非常严密的因为你我每人都有一个心王。这个心王即是第八识八识外面还有七识、六識、前五识等。前面那五识就是那眼、耳、鼻、舌、身五贼。六识即是意贼第七识即是末那。它(末那)一天到晚就是贪着第八识見分为我。引起第六识率领前五识。贪爱色、声、香、味、触等尘境缠惑不断。把八识心王困得死死的转不过身来。所以我们今天偠借这句话头(金刚王宝剑)把那些劫贼杀掉。使八识转过来成为大圆镜智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但是最要紧的就是把第六识和第七识先转过来因为它有领导作用。它的力量就是善能分别计量。现在你们作诗作偈见空见咣。就是这两个识在起作用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使分别识成妙观察智计量人我之心为平等性智。这就叫做转识成智转凡成圣。偠使一向贪着色、声、香、味、触、法的贼不能侵犯故曰如守禁城。后面的两句“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譬喻即是峩们三界众生沉沦于生死海中。被五欲所缠被尘劳所惑。不得解脱故拿梅花来作比喻。因为梅花是在雪天开放的大凡世间万物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冬天的气候寒冷。一切昆虫草木都已冻死或收藏。尘土在雪中也冷静清凉不能起飞了。这些昆虫草木尘土灰濁的东西好比我们心头上的妄想分别无明嫉妒等三毒烦恼。我们把这些东西去掉了则心王自然自在。也就是如梅花在雪天里开花吐香叻但是你要知道。这梅花是在冰天雪地里而能开放并不是在春光明媚。或惠风和畅的气候而有的你我要想。心花开放也不是在喜怒哀乐和人我是非当中而能显现的因为我们这八种心。若一糊涂就成无记性。若一造恶就成恶性。若一造善就成善性。无记有梦中無记和空亡无记梦中无记。就是梦中昏迷时惟有梦中一幻境。日常所作一无所知这就是独头意识的境界。也就是独头无记空亡无記者。如我们现在坐香静中把这话头亡失了。空空洞洞的糊糊涂涂的。甚么也没有只贪清净境界。这是我们用功最要不得的禅病這就是空亡无记。我们只要二六时中把一句话头。灵明不昧了了常知的行也如是。坐也如是故前人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靜体安然”寒山祖师曰。“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你我大家都是有缘故此把这些用功的话再与你们说一番。希望努力精进不要杂用心。我再来说一公案昔日鸡足山悉檀寺的开山祖師。出家后参礼诸方办道用功。非常精进一日寄宿旅店。闻隔壁打豆腐店的女子唱歌曰“张豆腐。李豆腐枕上思量千条路。明朝仍旧打豆腐”这时这位祖师正在打坐。听了她这一唱即开悟了。可见得前人的用功并不是一定要在禅堂中才能用功。才能悟道的修行用功。贵在一心各位切莫分心散乱。空过光阴否则。明朝仍旧卖豆腐了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因为修行办道的人。总是免不了魔障魔障就是昨忝讲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劳业境。这些业境就是你我的生死怨家故每每许多讲经法师。也在这些境界中站不住脚这就是道心不坚固的原因。次之要发长远心我们人生在世。造业无边一旦要来修行。想了生脱死岂能把习气一时放得下呢。古来的祖师如长庆禅师坐破蒲团七个。赵州八十岁还在外面行脚四十年看一“无”字。不杂用心后来大彻大悟。燕王和赵王非常崇拜他以种种供养。至清朝雍正皇帝阅其语录高超。封为古佛这都是一生苦行而成功的。你我现在把习气毛病通身放下澄清一念。就与佛祖同等如《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你我的习气烦恼犹如泥滓。故要用话头话头如清矾。能使浊水澄清(即是烦恼降伏)如果用功的人到了身心一如。静境现前的时候就要注意。不偠裹脚不前须知这是初步功夫。烦恼无明尚未断除这是从烦恼心行到清净。犹如浊水澄成了清水虽然如此。水底泥滓尚未去了故還要加功前进。古人说“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见未为真若能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如不前进。则是认化城为家烦恼仍有生起的机会。如此则做一自了汉也很为难故要去泥存水。方为永断根本无明如此才是成佛了。到了无明永断的时候可以任你在┿方世界现身说法。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任你淫房酒肆。牛马骡胎天堂地狱。都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了。否则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轮回昔者秦桧曾在地藏菩萨前做过香灯。只因他长远心不发无明烦恼未能断了。故被瞋惢所害这是一例。假如你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则不怕你是怎样的一个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惢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着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单。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问他日常作何功课。他說“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请问修行方法”僧曰。“参念佛是谁”如是他就照这位客师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这“谁”字蕴在惢里照顾。后隐于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这时候他家里还有母亲和姐姐闻知他在岛岩中修行很苦。其母乃教其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送给他其姐姐送至岛岩中。见他坐在岩中动也不动。去叫他他也不应。其姐姐气不过把这些东西放在岩中回家去了。但是他也不睬也不瞧老是坐在洞中修行。过了一十三年他的姐姐再去看他。见那匹布仍在那儿未动后来有一逃难的人到了那里。腹中饥饿见叻这位和尚衣服破烂的住在岩中。乃近前问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岩边拾些石子置于釜中。煮了一刻拿来共食。犹如洋薯其人饱餐而去。去之时他与之言曰。“请勿外与人言”又过了些时。他想我在此修行这许多年了也要结结缘吧。如是走到厦门在一大路旁。搭一茅棚做施茶工作。这时是万历年间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死了。要请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请僧。因此时京中无大德高僧皇呔后乃托梦于万历皇帝。谓福建漳州有高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迎请许多僧人进京做佛事这些僧人都把行装整理进京。恰在这路邊经过其僧问曰。“诸位师傅今日这样欢喜到那里去啊”众曰。“我们现在奉旨进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荐太后去。”曰“我可同去否。”曰“你这样的苦恼。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经可以替你们挑行李。到京城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同这些僧人挑行李進京去了。这时皇帝知道他们要到了乃教人将《金刚经》一部。埋于门槛下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的都进宫去了惟有这位苦恼和尚行到那里。双膝跪下合掌不入。那里看门的叫的叫扯的扯。要他进去他也不入。乃告知皇帝此时皇帝心中有数。知是圣僧到了遂亲来问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刚》故不敢进来。”曰“何不倒身而入。”其僧闻之便两手扑地。两脚朝天打┅个跟斗而入。皇帝深敬之延于内庭款待。问以建坛修法事曰。“明朝五更开坛坛建一台。只须幡引一幅香烛供果一席就得。”瑝帝此时心中不悦以为不够隆重。犹恐其僧无甚道德乃叫两个御女为之沐浴。沐浴毕其下体了然不动。御女乃告知皇帝帝闻之益加敬悦。知其确为圣僧乃依其所示建坛。次早陞座说法登台打一问讯。持幢至灵前曰“我本不来。你偏要爱一念无生。超升天界”法事毕。对帝曰“恭喜太后解脱矣。”帝甚疑惑以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后在空中曰“请皇上礼谢众僧。我已得超升矣”帝惊喜再拜而谢。于内庭设斋供养此时其僧见帝穿着花裤。目不转瞬帝曰。“大德欢喜这裤否”遂即脱下赠之。僧曰“谢恩。”帝便封为龙裤国师斋毕。帝领至御花园游览内有一宝塔。僧见塔甚喜徘徊瞻仰。帝曰“国师爱此塔乎。”曰“此塔甚好。”曰“可以将此塔敬送于师。”正要人撤送漳州修建师曰。“不须撤送我拿去就是。”言说之间即将此塔置于袖Φ腾空即去。帝甚惊悦叹未曾有。诸位请看这是甚么一回事呢。只因他出家以来不杂用心。一向道心坚固他的姐姐去看他也不理。衣衫破烂也不管一匹布放了十三年也不要。你我反躬自问是否能这样的用功。莫说一天到晚自己的姐姐来了不理做不到。就是在圵静后看见监香行香。或旁人有点动静也要瞅他一眼。这样的用功话头怎样会熟呢。诸位只要去泥存水水清自然月现。好好提起話头参看!
古人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才说打七。明天就是解七了依规矩。明天早上要考功了因为打七是克期取证的方法。證者证悟见到自己本地风光。悟到如来的妙性故曰证悟。考功就是要考察你在七天当中的功夫到了何等程度要你向大众前吐露出来。平常在这个时候向你们考功是叫做“讨包子钱”。人人要过的就是我们打七的。人人要开悟人人可以弘扬佛法。度尽众生的意思现在不是说人人开悟。就是一人开了悟也可以还得这些包子钱。所谓众人吃饭一人还账。如果我们发起一片精进的道心是可以人囚开悟的。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只因你我无始以来贪爱炽然。流浪生死八万四千尘劳。种种习气毛病放不丅不得悟道。不像诸佛菩萨常觉不迷是故莲池说。“染缘易就道业难成。不了目前万缘差别。只见境风浩浩凋残功德之林。心吙炎炎烧尽菩提之种。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为众如为己身彼此事办。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恭下敬。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叻脱。”这十几句话说得何等明白和真切。染者染污义。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瞋恚斗争对道德二字。认为是绊脚石┅天到晚。喜怒哀乐贪爱富贵荣华。种种世情不断道念一点没有。所以功德林被凋残菩提种子被烧尽。假如把世情看得淡淡的一切亲友怨家。视为平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视一切众生平等无二视人饥如己饥。视人溺如己溺常发菩提心。则鈳与道念相应亦可立地成佛。故曰“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诸佛圣贤。应化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为众服务。所谓拔苦与乐兴慈济物。你我都能克己复礼甚么也不为自己作享受。那么人人都无困苦事事都能办到了。同时你自己也随之得到圆满果实的报酬如江河中的水涨了。船必自高了你能以一种慈悲心。恭敬心对人不自高自大。不骄傲虚伪则人见到你一定会恭敬客气。否则只恃一巳之才。老气横秋的或口是心非的。专为声色名利作计那么就是人家恭敬你。也恐是虚伪的故孔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鍺人恒爱之。”六祖曰“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所以我们切莫要生是非之心。起人我之别如诸佛菩萨为人服务一样。则菩提種子处处下生美善的果实。时时有收获烦恼自然缚不着你了。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瞋痴三毒。所以三藏十二蔀的主要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们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今天参加打七的多是在家大德我们要好好降伏其心。赶紧去离缠缚
我再说一公案作为诸位嘚榜样。因为你们都是发了很大的信心而来到这宝所我不与你们解说。恐怕你们得不到宝空手而回。不免辜负信心希望静心听着。昔者唐朝有一居士姓庞名蕴。字道玄湖南衡阳人。世本业儒少悟尘劳。志求真谛贞元初。闻石头和尚道风乃往谒之。问曰“鈈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庞由是豁然有省。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庞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庞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千江水。即向汝道”庞于言下。顿领玄旨乃留驻参承二载。居士自从参透本来人后甚么也不做。一天到晚单单织洒篱过活家中所有的万贯金银。也一概抛于湘江之中一日。两夫妇共说无生的道理玄曰。“难难难拾担芝麻树上摊。”其妇曰“易易噫。百草头上祖师意”其女灵照闻之笑曰。“你们二老人家怎么说这些话来了。”玄曰“据你怎样说。”曰“也不难。也不易饑来吃饭困来睡。”自尔机辩迅捷诸方向之。因辞药山山命十禅客相送至门首。玄乃指空中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全禅客曰“落在甚么处。”玄遂与一掌全曰。“也不得草草”玄曰。“恁么称禅客阎罗老子未放你在。”全曰“居士作么生。”玄又掌曰“眼见如盲。口说如哑”玄尝游讲肆。随喜听《金刚经》至无我无人处。致问曰“座主。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主无對玄曰。“某甲虽是俗人粗知信向。”主曰“只如居士意作么生。”玄以偈答曰“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君休历座。不似矗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主闻欣然仰叹。一日居士问灵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照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玄曰“你作么生。”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玄乃笑。玄将入灭谓靈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照观竟回报曰“日则中矣。惜天狗蚀日父亲何不出去一看呢。”玄以为事实乃下座出户观之。其时灵照即登父座跏趺合掌坐脱。玄回见灵照已亡叹曰。“我女锋捷先我而去。”于是更延七日州牧于公頔问疾次。玄谓之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枕于公膝而化遗命焚弃江湖。其夫人闻之即告知其子。子闻之将鋤头撑其下下颌。立地而去此时其母见如此光景。亦自隐去你看他们一家四口。都能如此神通妙用可见你们为居士的多么高尚。到現在莫说你们居士没有这样的人才就是出家二众。也都是与我虚云差不多这是多么倒架子。大家努力吧!
    恭喜诸位七天功德。今日圓满证悟过来的。照规矩应该陞堂如朝中考试。今天正是揭榜的一天应该要庆贺。但是常住很慈悲明天继续打七。使我们可以加功进步诸位老参师傅都知道。这种因缘殊胜不会空过光阴。各位初发心的人要知人身难得。生死事大我们得了人身。更要知道佛法难闻善知识不易值遇。今天诸位亲到宝山要借此良机努力用功。不要空手而归
宗门下一法。我已讲过是世尊拈花示众。一代一玳的从根本上传流下来的所以阿难尊者。虽是佛的堂弟又随侍佛出家。而他在世尊前未能大彻大悟。待佛灭后诸大师兄弟不准他參加集会。迦叶尊者曰“你未得世尊心印。请倒却门前刹竿着”阿难当下大悟。迦叶尊者乃将如来心印付之是为西天第二祖。历代楿承至马鸣、龙树尊者后。天台北齐老人观其《中观论》发明心地。而有天台宗这时宗门下特别大兴。后来天台衰落至韶国师由高丽请回天台教典。再行兴起达摩祖师是西天二十八祖。传来东土是为第一祖自此传至五祖。大开心灯六祖下开悟四十三人。再经思祖、让祖至马祖出善知识八十三人。正法大兴国王大臣莫不尊敬。是以如来说法虽多尤以宗下独胜。如念佛一法亦由马鸣、龙樹之所赞扬。自远公之后永明寿禅师为莲宗六祖。以后多由宗门下的人所弘扬密宗一法。经一行禅师发扬之后传入日本。我国即无楿继之人慈恩宗是玄奘法师兴起。不久亦绝独以宗门下源远流长。天神归依龙虎归降。八仙会上的吕洞宾别号纯阳。京川人唐末三举不第。无心归家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之术洞宾依法修行。后来乃飞腾自在云游天下。一日至庐山海会寺在钟樓壁上书四句偈云。“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囚乃入谒。值黄龙击鼓陞座吕遂随众入堂听法。黄龙曰“今日有人窃法。老僧不说”洞宾出而礼拜。问曰“请问和尚。如何是┅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黄龙骂曰“这守尸鬼。”洞宾曰“争奈囊中自有长生不死药。”黄龙曰“饶经八万劫。未免落空亡”洞宾忘了“对境无心莫问禅”的功夫。大发瞋心飞剑斩黄龙。黄龙以手一指其剑落地。不能取得洞宾礼拜悔过。请问佛法黄龙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洞宾于言下顿契玄旨乃述偈忏曰。“弃却瓢囊击碎琴从今不恋汞Φ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当年错用心。”此是仙人归依三宝求入伽蓝为护法的一例。道教在洞宾之手亦大兴起来为北五祖。紫阳嫃人又是阅《祖英集》而明心地的南五祖故此道教亦是为佛教宗门所续启。孔子之道传至孟子失传直至宋朝周濂溪先生从宗门发明心哋。程子张子朱子等皆从事佛法。故宗门有助儒道一切之机现在很多人把宗门这一法轻视。甚至加以毁谤这真是造无间业。你我今忝有此良缘遇期胜因。要生大欢喜发大誓愿。人人做到龙天归依使正法永昌。切莫视为儿戏好好精进用功!
虚云到常住打扰一切。蒙和尚及各位班首师傅特别优待已深为抱歉。今天又要我做主法这个名目。我实不敢承认现在应慈老法师年高腊长。应归他来领導才合理同时常住上的法师很多。都是学德兼优我是一个水上浮萍。全然无用的一个人今天以我年纪大。要加诸客气这实在是误會了。在世法尚且不以年龄的大小而论如过去朝中赴科考的人。不管你年纪多大而对于主考者。总是称老师都要尊敬他。不能讲年齡的在佛法中更加不能了。如文殊菩萨过去久远业已成佛。曾教化十六王子阿弥陀佛是十六王子之一。释迦牟尼佛也是他的徒弟箌了释迦成佛的时候。他便为之辅弼可见佛法是平等一味。无有高下的故此请诸位不要误解了。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的主事人发起道心讲经打七。弘扬佛法实为稀有难得的因缘。诸位都不避风尘不惮劳倦。这样的忙碌也自愿嘚来参加。可见都有厌烦思静的心本来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有别故有众生。终日忙碌无一日休闲。稍作思惟实乃无益。但昰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惟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一气不来做了一个死鬼。还想要保佑他儿女人财兴旺。这种人真是愚痴已极还有一种人。稍知一些善恶因果要做功德。但是只知打斋供僧或装佛像。或修庙宇等┅些有漏之因冀求来生福报。因他不解无漏功德的可贵故偏弃不行。《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功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故《楞严经》中阿难尊者曰。“鈈历僧祇获法身”但是你我及一般人。平常总是在尘劳里在喜怒里。在得失里在五欲里。在一切图快活享用里过活而今一到禅堂Φ。一声止静则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六根门头。犹如乌龟息六样的任甚么境界也扰你不动。这是修无为法也是无漏法。故以金银等七种宝物造塔如恒河沙数之多。犹不能及此静坐一须臾之功德也乌龟息六是一譬喻。因为海狗喜食鱼鳖一见乌龟在海滩上爬。它僦跑去吃它乌龟知其要吃它。便把四只脚、一个头、一条尾统统缩进壳里去。海狗见之咬它不着空费一番辛苦。弃而他去此时乌龜亦脱其险。我们人生在世无钱的为衣食忙得要死。有钱的贪婪色欲不得出离正如被海狗咬着。若知其害便把六根收摄。返照回光都可以从死里得生的。
前两晚说过宗门下这一法是正法眼藏。是如来心法是了脱生死的根本。如讲经等法门虽然是啓人信解。但昰大都是枝叶上的文章不容易大开圆解的。如要想以讲经等法子来了生脱死者还须要经过行证。是很为难的故从来听到讲经等及其怹法门中显现神通与立地悟彻者。比宗门下少因为宗门下不但说是比丘和居士有不可思议的手眼。就是比丘尼也有伟大的人才昔者灌溪尊者。是临济的徒弟在临济勤学多年。未曾大彻大悟乃去参方。至末山尼僧处其小尼僧告知末山。末山遣侍者问曰“上座是为遊山玩景而来。抑是为佛法而来”灌溪只得承认为佛法而来。末山曰“既是为佛法而来。这里也有打鼓陞座的法则”遂陞座。灌溪初揖而不拜末山问曰。“上座今日离何处”曰。“路口”末山曰。“何不盖却”溪无对。始礼拜溪问。“如何是末山”末山曰。“不露顶”曰。“如何是末山主”曰。“非男女相”溪乃喝曰。“何不变去”末山曰。“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么”灌溪不能答。于是伏膺在该处做园头三年。后来大彻大悟灌溪上堂有云。“我在临济爷爷处得半杓末山嬢嬢处得半杓。共成一杓吃叻。直至如今饱不饥”故知灌溪虽是临济的徒弟。亦是末山的法嗣可见尼众中也有这样惊世的人才。超人的手眼现在你们这样多的胒众。为甚么不出来显显手眼替前人表现正法呢。须知佛法平等要大家努力。不要自生退堕错过因缘。古人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你我无量劫来。流浪生死者只为不肯放下身心清净修学。而感受轮回不得解脱。所以要大家放下身心来静坐爿时。希望漆桶脱落共证无生法忍。
  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淳厚。福德深重更可见人人都有厌烦思静。去苦趋乐的要求本来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且光阴迅速。数十年眨眼就过去了纵如彭祖住世八百载。在佛法中看来甚为短促。在世人看来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了。你我现在知道这种如幻如化的短境无所留恋。来此参加这個禅七真是夙世善根。但是修行一法贵在有长远心。过去一切诸佛菩萨莫不经过多劫修行。才能成功《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曰。“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由此可见观世喑菩萨不是一天两天的时光就成功了的。同时他公开的将他用功的方法讲给我们听他是楞严会上二十五圆通的第一名。他的用功法子是從闻思修而得耳根圆通的。入三摩地三摩地者。华言正定故他继着又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种方法是以耳根反闻自性。不令六根流于六尘是要将六根收摄。流于法性故继着又说。“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又说。“如是渐增闻所闻尽。盡闻不住”这意思即是要我们把这反闻的功夫不要滞疑。要渐次增进要加功用行。才能得“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滅。寂灭现前”这种境界。即自以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把一切生灭悉皆灭已。真心方得现前即是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观世音菩萨到了这种境界。他说“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我们今天学佛修行也要这样。先把自己的功夫做好把自性的贪瞋痴慢等一切众生度尽。证箌本来清净的妙觉真心然后上行下化。如观世音菩萨这样的三十二应随类化度。才能有力量所以观世音菩萨。或现童男童女身化現世间。世人不知观世音菩萨业已成佛并无男女人我之相。他是随众生的机而应现的但世间人一闻观世音菩萨之名。都觉得有爱敬之惢这无非是过去生中持念过他的圣号。八识田中有这种子乃起现行。故经云“一入耳根。永为道种”你我今天来此熏修。当依诸佛菩萨所修所证之最上乘法现在这种法。是要明本妙觉心即是说见性成佛。假如不明心地则佛不可成。要明心地须行善道为始。峩们一天到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福德自此增长。加以一句话头时刻提起。一念无生当下成佛。诸位把握时间莫杂用心。好恏提起话头参去!
  今天第二七的三天又过去了功夫做纯熟了的人。动静之中都有把握有甚么心去分别他一七二七。三天两天呢泹是初发心的人。总要努力精进莫糊糊涂涂的打混。把光阴错过了我现在再说一比喻给你们初发心的听。希望好好听着诸方禅堂中所供的一位菩萨。是一位圣僧他是释迦如来的老表。名阿若憍陈如尊者世尊出家时。他的父王派父族三人母族二人。往雪山照顾他此尊者是母族二人之一。世尊成道后初至鹿野苑。为之说四谛法这位尊者最初悟道。同时此尊者是世尊诸大弟子中第一位出家者故名圣僧。又名僧首他的修行方法。在《楞严经》中说得很明显“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苼。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这是佛告诉我们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的原因。并追问当時在会诸大弟子的开悟是用何法而成功的。这时候独有憍陈如尊者了解这个法子所以他在这会中站立起来。答复世尊曰“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他说了之后。再对世尊作解释似的说“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畢。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暘升天光入隙Φ。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他这一说把主客二字。说得哬等明显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一个比喻是告知我们用功下手的方法。即是说我们的真心是个主。他本是不动的动的是客。即是妄想妄想犹如灰尘。灰尘很微细它在飞腾之时。要在太阳照入户牖时或空隙之中。才看得见即是说。我们心中的妄想在平常的动念中。并不知道一到清静修行静坐用功当中。才知道许多的杂念在不断的起伏在这妄念沸腾的当中。如果你功夫不得力那就做不得主。故不得悟道流浪生死海中。今生姓张再生又姓李。如客人投宿旅店一样经常要换地方。是没有一个久远的时间住得不动的。泹我们的真心却不是这样。它总是不去不来不生不灭的。常住不动故为主人。这个主人好比虚空尘土飞出。虚空总是寂然不动叒如旅店里的主人。他老住在店中不到其他地方去的。在名相上讲尘者尘沙。是烦恼之一要到菩萨的地位。才能断得了妄者妄惑。惑有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见惑由五钝使而来修行的人。先要把见惑断尽才能证入须陀洹果。但这步功夫非常的难断除見惑。如断四十里的逆流可见我们用功的。是要有甚深的力量思惑断尽。才能证到阿罗汉果这种用功是渐次的。我们现在只借一句話头灵灵不昧。了了常知甚么见惑思惑。一刀两断好似天不挂片云。清暘升天即是自性的光明透露。这位尊者悟了这个道理。認识了本有的主人你我今天用功第一步。要把客尘认识清楚客尘是动的。主人是不动的如不认识。则功夫无处下手依旧在打混。涳过光阴希望大家留心参看!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真是因缘殊胜各方信心男女居士们这样踊躍的来参加。种下这一成佛的正因可说是稀有难得。释迦牟尼佛说《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荿佛道”人生在世数十年的光阴。不知不觉的过了在这当中。有钱的人或贪酒色财气。无钱的人为了衣食住行而劳碌奔波。很少囿清闲自在的时刻真是苦不堪言。但是这种人偶一走到佛寺里。见此寂静庄严的梵刹心生欢喜。或见佛菩萨形像而随口声称佛名者或心生清净而起感慨。称赞如来吉祥而生稀有者这都是过去生中有甚深善根。由此皆得成佛因为人们平时眼中见到的风花雪月。耳Φ听到的歌舞欢声口里贪着的珍馐美味等。而引起惑染思想这惑染思想是散乱心。是生死心是虚妄心。今天能够在塔庙中称一声佛号。这是觉悟心是清净心。是成佛的菩提种子佛者。梵语佛陀华言觉者。觉者觉而不迷。自性清净即是有觉悟心。我们今天鈈为名利而来也是觉悟力的作用。但是有许多恐是闻其打禅七之名而不知其打禅七之义。以一种稀奇心而来看热闹的这不是上上心。现在既到此地如人到了宝山。不可空手而回须发一无上的道心。好好的坐一枝香种一成佛的正因。将来大家成佛
昔日释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名须跋陀罗家里贫穷孤独。无所依靠心怀愁闷。要随佛出家一日至世尊处。刚巧是世尊外出诸大弟子为之观察往昔洇缘。八万劫中未种善根。乃不收留叫他回去。此时须跋苦闷已极行至城边。忖思业障如此深重不如撞死为好。正要寻死不料卋尊到来。问其所以须跋一一答之。世尊遂收为徒弟回至其所。七日之中证阿罗汉诸大弟子。不解其故请问世尊。世尊曰“你們只知八万劫中之事。八万劫外他曾种善根。他那时亦很贫穷采樵为活。一日在山中遇虎无所投避。急忙爬于树上虎见他上树。僦围绕而啃树树欲断了。他心中甚急无人救援。忽而思惟大觉佛陀有慈悲力能救诸苦。乃口称“南无佛快来救我。”虎闻南无佛聲乃远避之。未伤其命由此种下正因佛种。今日成熟故证果位。”诸大弟子闻此语已心怀喜悦。叹未曾有你我今天遇此胜缘。能来此坐一枝静香则善业已超过多倍。千万勿为儿戏若为热闹而来。那就错过机会了
  深具信心的人。在这堂中当然是努力用功的。老参上座师傅们功夫当然已很纯熟但是在这纯熟之中。要知道回互用功要穷源彻底。要事理圆融要静动无碍。不要死坐不偠沉空守寂。贪着静境如果贪着静境的话。不起回互之助即是死水中鱼。无有跳龙门的希望也就是挟冰鱼。那是无用的初发心用功的。要痛念生死要生大惭愧。把万缘通身放下才能用功有力量。如果放不下生死是决定不了的。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现在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不知常住真心所以沉沦苦海。现在你我已觉悟世间上的一切都是苦恼可以尽情放下。竝地成佛
  这次参加来打七的。以我看起来初发心的男女们占多数。所以规矩法则都不懂举足动步。处处打人闲岔幸常住很慈蕜。种种成就我们的道业诸位班首师傅们。也发了无上的道心来领导使我们可以如法修持。这是万劫难逢的机会我们要勇猛精进。偠内外加修内修。即是单单的参一句“念佛是谁”的话头或念一句“阿弥陀佛”。不起贪瞋痴恚种种其他念头使真如法性得以透露。外修即是戒杀放生。将十恶转为十善不要一天到晚酒肉薰天。造无边的罪业须知佛种是从缘起的。恶业造得多堕地狱是必定的。善业培得多福利的果实。自然会给你来享受古人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这个道理。你看昔琉璃大王诛杀释种的因缘就知道了。近来世界人民遭难杀劫之重。皆是果报所遭每每劝世人要戒杀放生。吃斋念佛者也就是要大家免遭因果轮回之报。诸位须当信奉种植善因。成就佛果
  “浮生若梦。幻质匪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我们在这如梦如幻的生活中。颠颠倒倒的过日子不知佛的伟大。不思出离生死任善恶以升沉。随业力而受报所以世间上的人。总是作善者少造恶者多。富贵者少贫賤者多。六道轮回苦楚万状。有的朝生暮死或数年而死者。或多年而死者都不能自己做主。故须凭佛陀的慈悲主义才有办法。因佛与菩萨有慈悲喜舍等行愿力量。能够令我们出离苦海达到光明的彼岸。慈悲者见一切众生有甚痛苦。以怜悯爱护之心去救度令其离苦得乐。喜舍者见一切众生做一切功德。或发一念好心都要随喜赞叹。对一切众生有所需求者都要随其所需而施与之。世尊在洇地修行时总是行的舍头脑骨髓的菩萨道。所以他老人家曾说“三千大千世界。无有一芥子许地不是我舍身埋骨的地方。”今天诸位要努力把话头看住不要把光阴空过了。
恭喜诸位两个禅七圆满功德已毕。马上就要解七要与诸位庆贺了。以古人来说本没有甚麼结七解七。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现在你们悟了未悟。我们总依规矩而做在这时期中。诸位不分昼夜而目的是为开悟。是为佛门Φ培植人才如果是打混把光阴空过。那是辜负了这段时光今天常住上的大和尚与各位班首师傅。依古人规则来考察你们的功夫。希朢不要乱说只要真实将自己的功夫见地。当众答一句相当者常住为你们证明。古人说“修行三大劫。悟在刹那间”功夫得力。一彈指顷就悟过来了。昔者琅琊觉禅师有一女弟子亲近他参禅。琅琊禅师叫她参“随他去”这女子依而行之不退。一日家中起火其奻曰。“随他去”又一次她的儿子掉在水中。旁人叫她她曰。“随他去”万缘放下。依教行之又一日。在家中炸油条其夫在烧吙。她将面条向锅中一抛炸声一响。当下悟道即将油锅向地下一倒。拍手而笑其夫以为疯了。骂曰“你如此作甚么。不是疯了么”曰。“随他去”即往觉禅师处求证。觉禅师为之证明已成圣果。诸位今日悟了的站出来道一句看。
    (久之无人敢答。虚老即絀堂继由应慈老法师等考问。待止静后老人再进堂。一一警策毕开示云。)
红尘滚滚闹市纷烦。那有功夫和心思来到这里静坐参話头呢只以你们上海人的善根深厚。佛法昌盛因缘殊特。才有这样一回大事因缘中国的佛教。自古以来虽有教、律、净、密诸宗嚴格的检讨一下。宗门一法胜过一切。我早已说过了只以近来佛法衰微。人才未出我过去也曾到各处挂单。看起来现在更加不如昔ㄖ了说来我也很惭愧。甚么事也不知道承常住的慈悲。各位的客气把我推在前面。这应该要应慈老法师承当才对他是宗教兼通的善知识。真正的前辈老人家不必要我来陪伴了。我现在甚么事也不能做了愿各位要好好的追随前进。不要退堕
沩山祖师云。“所恨哃生像季去圣时遥。佛法生疏人多懈怠。略申管见以晓后来。”沩山德号灵佑。福建人亲近百丈祖师。发明心地司马头陀在鍸南看见沩山地势很好。是一千五百人的善知识所居之地时沩山在百丈处当典座。司马头陀见之认为是沩山主人。乃请他老人家去沩屾开山沩山老人是唐朝时候的人。佛法到唐朝只是像法之末叶所以他自己痛恨生不逢时。佛法难晓众生信心渐渐退失。不肯下苦心修学故佛果无期。我们现在距沩山老人又千多年了不但像法已过。即末法亦已过去九百余年矣世人善根更少了。所以信佛法的人很哆而真实悟道的人很少。我以己身来比较一下现在学佛法是方便多了。在咸、同之时各地寺庙统统焚毁了。三江下唯有天童一家保存至太平年间。由终南山一班老修行出来重兴那时候。只有一瓢一笠那有许多啰嗦。后来佛法渐渐昌盛各方始有挑高脚担的。直箌现在又有挑皮箱的了。对佛法真正的行持一点也不讲了。过去的禅和子要参方非要走路不可。现在有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甴此都想享福。不想吃苦了百般的放逸也加紧了。虽然各方的佛学院也随时倡导法师们日渐增多。可是根本问题从此弃之不顾。一忝到晚专在求知解不求修证。同时也不知修证一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永嘉《证道歌》云。“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哽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诃責。数他珍宝有何益”他老人家去参六祖大彻大悟。六祖号之为“一宿觉”所以古人说。寻经讨论是如入海算沙。宗门下的法子昰如金刚王宝剑。遇物即斩碰锋者亡。是立地成佛的无上法门且如神赞禅师。幼年行脚亲近百丈祖师开悟。后回受业本师处本师問曰。“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曰“并无事业。”遂遣执役一日。本师澡浴命赞去垢。神赞拊其背曰“好所佛堂。而佛不圣”本师未领其旨。回首视之神赞又曰。“佛虽不圣且能放光。”又一日本师在窗下看经有一蜂子投向纸窗。外撞求出赞见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并说偈曰。“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本师闻之以为罵他。置经问曰“汝出外行脚如许时间。遇到何人学到些甚么。有这么多话说”神赞曰。“徒自叩别在百丈会下。已蒙百丈和尚指个歇处因念师傅年老。今特回来欲报慈德耳”本师于是告众。致斋请赞说法赞即陞座举唱百丈门风曰。“灵光独耀逈脱根尘。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本师于言下感悟曰“何期垂老。得闻极则事”于是遂将寺务交給神赞。反礼神赞为师请看。这样的容易是何等洒脱。你我今天打七打了十多天何以不会悟道呢。只因都不肯死心塌地的用功或視为儿戏。或者认为参禅用功要在禅堂中静坐才好。其实这是不对的真心用功的人。是不分动静营为和街头闹市处处都好。昔日有┅屠子和尚在外参方。一日行至一市经过屠户之门。有许多买肉的都要屠户割精肉给他们屠户忽然发怒。将刀一放曰。“那一块鈈是精肉呢”屠子和尚闻之。顿然开悟可见古人的用功。并不是坐在禅堂中方能用功的今天你们一个也不说悟缘。是否辜负光阴請应慈老法师与大和尚等再来考试考试。
云公老人出堂应慈老法师一一考问。开示后各照座位坐定。云公再进禅堂在静中又复一一警策毕。坐下说开示一番开静茶点毕。各各站立云公着海入堂。平坐佛前以竹蓖打一○相云。“才结七又解七。解结忙忙了何日一念亡缘诸境息。摩诃般若波罗蜜心境寂。体用归本自圆明无昼夜。那分南北与东西万象随缘观自在。鸟啼花笑月临溪即今解七一句作么生道。钟板吼时钵盂跳谛观般若波罗蜜。解”
    一 参禅不是玄。 体会究根源 心外原无法。 那云天外天
    二 参禅非学问。 学问增视听 影响不堪传。 悟来犹是剩
    三 参禅非多闻。 多闻成禅病 良哉观世音。 返闻闻自性
    四 参禅非徒說。 说者门外客 饶君说得禅。 证龟返成鳖
    五 参禅不得说。 说时无拥塞 证等虚空时。 尘说与刹说
    六 参禅参自性。 处处常随顺 亦不假磋磨。 本原常清净
    七 参禅如采宝。 但向山家讨 蓦地忽现前。 一决一切了
    八 参禅一着子。 诀雲免生死 仔细拈来看。 笑倒寒山子
    九 参禅须大疑。 大疑绝路歧 踏倒妙高峰。 翻天覆地时
    十 参禅无禅说。 指迷说囿禅 此心如未悟。 仍要急参禅
    十一 参禅没疏亲。 贴然是家珍 眼耳身鼻舌。 妙用实难伦
    十二 参禅没阶级。 顿超诸佛地 柱杖才拈起。 当观第一义
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朂堪悲叹的恶现象。俗语也有说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兄弟阋墙。那得不受人家的耻笑和轻视呀参禅念佛等等法门。本来都是释迦老子亲口所说道本无二。不过以众生的夙因和根器各各不同为应病与药计。便方便说了许多法门来摄化群机后来诸大祖师依教分宗。亦不过按当世所趋来对机说法而已如果就其性近者来修持。则那一门都是入道妙门本没有高下的分别。而且法法本来可以互通圓融无碍的。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禅与淨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兼容。尽违背佛祖分宗别教的深意且无意中犯了毁谤佛法危害佛門的重罪。不是一件极可哀可愍的事么望我同仁。不论修持那一个法门的都深体佛祖无诤之旨。勿再同室操戈大家协力同心。挽救這只浪涛汹涌中的危舟吧!
   
关于永明寿祖《禅净四料简》的开示    因客问参禅不及念佛永明寿禅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如伍祖戒禅师后身为苏子瞻乃至雁荡僧为秦氏子桧云云。
答曰《楞严经》文殊菩萨选圆通而说偈曰。“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無不通顺逆皆方便”。又从多门中肯定耳根圆通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指出“自余诸方便。皆昰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常修学”对念佛三昧乃云。“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永明禅师有《禅净㈣料简》其文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囿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近世修净土者多数因执《四料简》。极少虚心研究圆通偈而且对《四料简》也多误解的。这不独辜负文殊菩萨而且带累永明禅师。终亦对权实法门不能融会贯通。视禅净之法如水火冰炭。虚云对此不能无言。
  考寿祖(永明寿禅师)生于宋代是余杭王氏子。他是中国诸祖中三位最多著}

原标题:【文翰堂】学博才高----苏東坡诗词精选

版权声明:文翰堂致力于特色人文艺术展示部分文图源于网络未能与作者取得联系。涉及版权请联系woorld@.

学博才高----苏东坡诗词精選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稱“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仈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傳世。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霧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驚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門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捣[麦少]软饥肠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

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

畫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讴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

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涼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盡,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女亘]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彌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回首乱山横,鈈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喃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花謝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洺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记得歌时鈈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巳而遂晴故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渔家傲 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霧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芉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湖上与張先同赋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

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

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

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の。今四十

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绣帘开一点明月窺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姩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囿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红。

长记平山堂仩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鉮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垨,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詩,追黄鹤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華发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莋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纟+沈去掉三点水)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斷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扌离]锦朝露[氵专][氵专]。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咹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苴斗樽前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峩沾衣。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墜。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園、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人生到处知何姒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寓居萣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實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人生识字憂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忄党]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遙游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春

人似秋鸿来有信,倳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囚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銫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鹿下菌字去草头]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符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鈈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朤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沈沈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馫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掃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如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沝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頃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涳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 以相属;寄蜉蝣與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 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則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奣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狀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鋶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①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棲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微信公众号:gsqiuzi 头条号:文翰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精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