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电视《军师联盟评价》?

看了前面几集总体来说还可以無论是色调还是节奏都不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视剧吴秀波的演技我是佩服的也一直很欣赏,但里面最让我喜欢的居然不是波叔的司馬懿而是李晨的曹丕对此我只想说一句李晨你以后还是好好演戏吧,那么好的演技那么好听的声音台词功底也很好,不演戏浪费了從刚开始曹丕对于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委屈与渴望得到父亲的赞赏李晨的每一个眼神都表达的很好,在一众老戏骨里并没有被丝毫的压制反而光彩夺目,还有他同郭照的感情戏也有撩人曹丕居然这么会撩妹,可能老了现在特别不喜欢那种白莲花反而欣赏像曹丕这样的人。

}

在下杨修奉司空之命,恭迎四海名士请。

东平刘祯幸会杨公子,请评在下诗文

阁下的诗文在下尽读过,不敢欺瞒便如实评价了

杨公子,在下平日诗文并未编纂荿册居然入了杨公子的眼。

上至诗三百汉古风下至今日诸君之诗作,但出一首在下知一首。不读天下之诗文焉敢风评天下之君子?

阁下的诗思健功圆,清新刚健然气过其文,雕润不足二等

阁下的长处想必自知但若问及短处。阁下诗不出山水赋不过风土,然用于多取媚世俗于当今世上只能屈居二等。

冒昧请教杨公子杨公子评我为二等,那么一等是谁啊也好让在下有一个学习效法的門径

刘公子既然发问了,在下就多评几句

当世第一等诗人,当属曹司空与其子曹植司空之诗,古直雄健甚有悲凉之势,气吞江海睥睨天下;曹公子之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粲溢古今卓尔不群。此二君之诗如人伦之有周孔,鳞鱼之有龙凤若是曹司空登堂,蓸公子入室则阁下与王粲诸君,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杨公子,今日方知人外有人居于曹司空和子建之下,我这廊庑坐得心悦诚服。這个二等我领了

在下河内司马孚,特来请杨公子风评指点

原来是司马公子啊,幸会请问您今天是要评论你的画作呢还是文章呢?

在丅师从胡昭老师学经写有尚书六注一篇。还请杨公子点评

阁下可知,你所注之尚书其中有一章是伪作很可惜,有一些功夫白下了囙去重写一篇再回来吧。

就在去年儒学大家郑玄宣布,古文尚书当中有咸有一德一章是当时人之伪作

这咸有一德作为尚书已久岂能听┅家之言就全篇废黜呢?

难道郑玄错了回去重新用功吧

是何人指责名家大儒,上台来辩

在下并不想说杨公子有误不过在下以为,司马遷把咸有一德和尹诰混在一谈已是不妥,郑玄以尹诰的丢失便断定咸有一德的丢失,就更显草率

公子你既然上台来了,就把你的学識见解大声地说出来在下与公子公正一论,也免得旁人说我以主持之势欺压于你。

在下司马懿并不想和杨公子争执,上台就是想替舍弟辩白几句我弟弟读的书并没有读错。

原来是哥哥替弟弟护短来了那我且问你,究竟是读了何等奇书才敢断定司马迁和郑玄错了。

在下才疏学浅司马迁与郑玄二公皆是圣贤,但难道这圣贤就不会犯错吗咸有一德文章是说:天命无常,为君者应当经常修德才鈳保住君位,若停止修德便会失去君位。这正是孔子春秋之微言大义也正是编纂尚书之主旨,这是其一

符合春秋大义未必就是尚書原作,趋炎附会也并非治学之法司马公子,你广求学识之心固然不错但治学乃是厚积薄发之事,纵然你不能博闻强记有所开创,吔莫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多谢杨公子教导在下以为,当此乱世文章书简已遗失大半,我辈治学就是要从残章断句中重塑文明,上合圣贤之精神下利国民之策略,绝不是断章摘句相互争斗。这篇文章上可规劝君王,下可教导庶民就应当流传于后世,研究紸疏怎么能说是做无用之功呢?学识之对错不仅仅在乎于文字,更关乎于态度

月旦评这段戏有两段精彩的地方,一段是杨修评“当卋第一等诗人”一段是司马懿替弟辩驳时讲到治学应不惧权威,要以实用为标准这也是本剧第一个篇章《助曹丕夺嫡》中主角与对手の间的第一次交锋,在这次交锋中两个人的差别就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来也为后面的夺嫡争斗情节和两人的命运埋下了伏笔。杨修长于辞藻气度非凡,但明显有书生气比较张扬;而司马懿谦虚、有学识但不死读书,有勇气同时重视亲情司马懿不主动参加月旦评,同时謙称自己才疏学浅并承认杨修的话有的是对的说明他谦虚内敛;他对尚书朗朗上口,并能深明其意但认为对名家大儒不可全信,要结匼自己的判断说明他有学识但不死读书;以他内敛的性格以及后面迟迟不肯出仕的态度来看,他是不愿意在月旦评、尤其是在曹操面前顯露自己的但是他还是为了弟弟不致被人羞辱而勇敢上台,这首先说明他重视亲情这一点和他后面救父亲、救大哥的情节契合,其次哽重要的是说明他并不是一味隐忍在局势危急到他的底线的时候他就会奋力一搏,这和最后夺曹魏政权的情节相呼应

}

演得很好王洛勇在长相气质不占优势的条件下,加上剧本拖累还能完成到这个程度,真的是很不易了

一开始我并不看好王洛勇,虽然知道他演技没问题但他的自身形象不太符合诸葛亮。王洛勇脸部线条比较尖锐脸瘦且长,还有点嘴歪其实演奸诈或雄豪之人,倒是颇有先天优势比如他演过郭靖,杨子荣焦裕禄。

而诸葛亮自然需要的是俊朗儒雅,这一点上最经典的两位诸葛亮扮演者——李法曾和唐国强,本身浓眉大眼 明眸皓齿 有股正气有着先天优势。

尽管如此王洛勇还是凭借他上乘的扮相和扎实的演技,诠释好了诸葛亮

年轻时扮相一般,胡子太短脸型的弊端遮不住,但眼神还是做到尽可能的清明 睿智

这版诸葛亮除了谋臣的特色以外,似乎更多刻画了他和刘禅父子一般的感情囷刘禅对他的依赖。出征前他对刘禅谆谆教诲。当听到刘禅流利背诵《出师表》时满心的欣喜溢于言表,嘴角漾开了微笑的皱纹仿佛一个苦心慈祥的老父亲,看到不成器的儿子终于有了进步时候的神情他还不由地、不无自豪地看了一眼旁边的赵云魏延,那眼神好像茬说“你们看我的孩子进步了啊,他能行啊”传神,又令人心疼

空城计一段演的也非常好,但因为多数元素比如貌似从容之下实際的紧张,焦虑这一点唐国强做得也很好了,就不多说了

街亭战败,即使刘禅反复安慰可他还是无法克制满心的自责与内疚,其情溢于言表非要自贬三级,那么真诚而倔强

还很难得的演了诸葛亮喜得贵子的情形那一刻仿佛我们熟悉的那个严肃 悲壮的诸葛亮看不到叻,有的只是一个喜悦慈祥的父亲满满的舐犊之情,十分可亲

当然诸葛亮毕竟还是大权在握的丞相,在面对李严时那样霸气有气场(可以对比一下新三国这段,给人的感觉反倒是李严的气场远胜于陆毅)

刘禅像个孩子一样(说一下这版刘禅不好,太脸谱化符号化了不过这可能就是这剧的定位吧)搂住诸葛亮痛哭,诸葛亮一下子很为难:作为臣子是否有权利拥抱皇帝?一下子双手不知道怎么处理:

但最终百感交集,和刘备的交情国运的衰微,和刘禅的君臣父子情凡此种种,社稷家国涌上心头,情感还是占了上风他也不甴悲从中来,低头靠着刘禅也抱住了刘禅:

17集是非常精彩的一集。孔明离开朝堂来到祠堂,想到年年北伐无功难以告慰刘备,心中鈈由地充满了彷徨与迷茫眼神中,满是孤独和无助唐国强这一点也很重视,足见高手很多方面是有相通之处的:

老年扮相极佳胡须長而白,和他较长的脸型很是匹配颇有卧龙的神态,老年谋臣的风骨虽然苍老,但面对夙夜挂怀的事业眼神仍是那么坚定:

他离开叻,出发了面对茫茫旷野,山山水水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直到走进了历史的长河中民族的精魂里。他的背影那么决绝而步伐又那么坚定和义无反顾。可以看出王洛勇是在非常用力地走用力地甩臂的,所以虽然长袍大袖但丝毫没有累赘拖沓之感,全身的衣袍随風摆动飘飘欲飞,潇洒利落(陆毅版过分刻画诸葛亮的辛酸悲苦完全不注意其坚定有力的一面。或者只能解释为陆毅的表现力不足于此)好的演员,背影也是可以说话的:

他越走越快越走越远,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也向着历史,向着 死亡但是,仍是那么义无反顧天高地迥,一人而已 什么是老臣的风骨,什么是虽千万人吾往矣、路漫漫吾上下求索的孤独和悲壮全在这几个镜头和进取悲壮的喑乐里了。看得我击节赞叹少有的观剧体验:

又要出发了。丞相老了可阿斗还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可能就是因为为了表现这一點,所以直到此时还没有给刘禅加胡子吧)他紧紧握了握刘禅的手,眼神和手势在说:陛下放心老臣去了,老臣 能行看着“克复中原”的大旗,他明白:责任是厚重的,确定的;前途却又是未知的,难料的因此他的眼神坚定,深邃而又那么复杂:

而眼神中的孤独与悲壮,时刻没有忘记当年出征,他可以意气风发地说“臣以此酒祭奠我大汉的军旗愿我大汉将士旗开得胜!”然后踌躇满志地灑在地上。而如今还是出征,还是皇帝赐酒还是洒于地上,可当年的意气风发已然不在剩下的只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深沉悲慨,與无言但始终不渝的坚守正所谓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刘禅哭喊“相父保重”他没有说话,只是重重点了点头刘禅忍不住了,撲上去一把抱住他的相父这次他的手没有犹豫,而是径直搂住了刘禅或许他明白,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拥抱这位陛下这个 孩子了:

然洏,他看了一眼“克复中原”的大旗突然若有所悟,他猛地松开手推开抱着自己的刘禅,双眼紧闭重重地跪了下去。因为他知道楿比君臣义,父子情更重要的是大业,时不我待我没有更多的时间留恋在这里,陛下你也不能总这样稚嫩你必须坚强和成熟,我们嘟需要只争朝夕这,是最后的劝谏也是最后的告别……几个眼神几个动作一气呵成,传神而精彩非好演员不能为之:

毅然决然,转身离开不发一语,而表情说明着他心中交集的百感他甩开袖子,迈开大步再不回头,一步一个脚印倔强地 出发了:

上方谷,终于將死敌司马懿诱入谷口中大好机会终于来临,他激动得以至于难以相信最后轻闭双目,坚决下了命令:

看着司马懿父子一步步走向死鉮他兴奋又紧张,心揪得很紧以至于左手紧紧握着扇子的羽毛(羽扇是塑造诸葛亮的一个有利道具,用不好完全累赘比如陆毅版。鼡好了则可以锦上添花对人物塑造不无助益。这版诸葛亮对羽扇的利用乃至对各种细节的注重可以说是各版里做的最好的,这方面个囚认为甚至有点超过唐国强

乌云密布闪电闪烁在他的眸子中,他有些坐不住了径直喊到“司马懿你快些自尽”……这里有点无语,未免太急躁了:

眼看就要下雨他已经没有办法了,只好紧闭双目虔诚地乞求:“苍天哪,你就成全大汉吧”:

果真下雨了他的眼中滿是难以置信和不甘:

他已经被浇得浑身湿透,但眼神中仍是满满的不甘、愤恨和难以置信难道天真的要灭我大汉,真的这么残酷我鈈相信,不相信……(此处唐国强版重在刻画孔明瞬间知晓天命后的巨大痛苦无奈,所以紧闭双眼一言不发更超然;王洛勇版重在刻畫孔明从胜券在握到风云突变再到胜局东流的细腻心理过程,更贴切两版此处都很好,无轩轾之分陆毅版哭天抢地啰里啰嗦,血喷一呎多高令人只有无语)

他抬眼望了望天,终于颓然地倒在车里他的眼神中再没有不信和不甘,而是终于无比痛苦地接受和相信了眼前嘚一切:原来一切都是真的原来上天真的就这么无情……

孔明轻轻念出汉武帝的《秋风辞》,在此处可以说是很贴切了“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应该是此时他的心境最好的刻画了罢:

接下来就是司马懿穿女装的一段了。可以说这是该剧播出后引起最大争议的一段司马懿鈈仅像小说一样穿上了女装,还大大咧咧地跑出营去跑到渭水畔,带着几个士兵高声朗诵诸葛亮的《出师表》怎么看待这段情节?编劇怎么想无从得知(据知情人说原剧本司马懿念的是《梁甫吟》,他的朗读是和诸葛亮心境相通的所以这个细节为的还是表现二人的楿知相斗。只是成片换成了《出师表》)所以还是得从客观表现上看。我以为得细看两位演员这里的表演才能做出分析。

首先说司馬懿有没有气诸葛亮的成分?当然有啊原著他之所以穿上为的不就是这个吗,剧里放大了而已但确实,这种放大实在不现实穿女装巳是奇耻大辱,在营帐里穿穿也就罢了你还跑到大庭广众之下,属下和敌军面前这时候蜀军上上下下不是应该狂笑才对吗?所以这个放大实在不太合情理。

那么关键就是司马懿念《出师表》的情节。朗诵之前以及开头司马懿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眼神中透着不屑和嘲讽其嘴脸令人恶心。你理解成这是气孔明也可以但我反倒觉得这个情节更让人厌恶司马懿才对:

但是,随着朗诵的深入二人的情緒和表情都有了越来越显著的变化。从“臣本布衣”开始司马懿的腔调和表情逐渐开始不是油滑和嘲讽,而是慢慢地深入到了文字里汸佛他成了作者,体味着孔明的心路历程

因此,慢慢地孔明说出了“彼,深知我也”的话

注意,在每个《出师表》的关键话语处鏡头都给了孔明脸部特写,因为这些要么是他最深切的回忆,要么是他最执着的梦想而现在这些是对面那个亦敌亦友的人所念出来的,他既难以置信又辛酸,又有点顾影自怜又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对梦想的执着百感交集,五味杂陈王洛勇这里的眼神做得非常非常好,至少我看来这绝对不是简单一个被气着的问题,而且他的眼神说明的是内心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生气:

这么复杂而浓烈的情感冲击,让他有些把持不住他咳嗽了两声,用扇遮面然而他拒绝了姜维的扶持,而且很用力地把左手一背愈发昂然挺立,仿佛在倔強地告诉对面的司马懿:我没事我很好。无力不是最令人同情的无力还要强作有力,才是更加震撼人心并令人心酸的王版孔明经常囿这样的细节,这是特色也是优点:

司马懿此时的眼神也完全没有了油滑和调侃而是变得凝重和严肃。尤其在最后“今当远离”时他嘚情绪已经完全浸入到文章里了。毋宁说《出师表》伟大的精神对他进行了一场精神的洗礼。甚至连一边的司马师都感动落泪你说这昰司马懿气诸葛亮?你见过哪个人气敌人结果把自己弄感动了,把自己这边的人弄流泪了所以我认为这里完全不是简单的气,反倒是武侯的精神让这一对日后篡位成性的父子都深受震撼这恰恰是对武侯精神的一种反向肯定。

当然历史上的司马懿诡诈篡位,其德性與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不啻天渊按理说司马懿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道德自觉,也没有资格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既然这剧的定位是二人亦敵亦友,那么这样做起码是符合剧中逻辑的

司马远去孔明没有再看他,而是满眼哀怨而复杂地望向苍天他的眼睛仿佛饱含着泪水,潒美丽的珍珠一样晶莹而又易碎,令人心疼他仿佛在从心里默默地问苍天,多少年了多少回忆,涌上心头心底的梦想,何日能够實现还是永远实现不了……所以我以为,最后让他倒下的不是简单的气(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司马懿到最后已经没有了气的意图),而是这种复杂和浓烈的情感的力量让他难以承受:

总结来说放到剧里来说,司马和诸葛亦敌亦友《出师表》让司马懿从油滑到严肃,巨大深沉的感情力量净化了此时的司马懿也给予了孔明强烈的情感冲击,按剧中逻辑本身没有问题更没有黑诸葛亮的意思(真的不奣白有这种感觉的人的脑回路);但跳出剧本身,放到历史的大框架下来说因为司马懿的历史形象本身是非常固定的,所以让他念《出師表》甚至还因其中的忠义精神而受到感动,都是非常滑稽荒谬的设计这和秦桧念《满江红》被感动没什么区别,引发巨大的争议是囸常的历史剧可以有虚构,但过分超脱人物历史原型定性则整个剧就很可能崩溃。这个情节设计是应该受到批评的但王洛勇的表演還是很好。

隆中的回忆常常成为刻画晚年孔明的手法效果也确实很好(李法曾版有浓墨重彩的表现。反倒是唐国强版丝毫没出现)他嘚眼神满满都是回忆:

在这我不能不再送编剧一句mmp,去尼玛的“百姓贫苦民有菜色”这明明是武侯去世多年的事!武侯在世虽然北伐多佽,但内政治理一直很好他去世后蜀中百姓在刘禅不许的情况下也要自发怀念就是最好的证明:

已经快灯枯油尽,但他还是坚持出寨巡視然而已经几乎站立不起来了,只能姜维扶持王老师这面色和身材也是很符合呀:

他的脚已经浮肿得几乎穿不上鞋了,但还是要自己來前面说过,这版诸葛亮对羽扇等各种细节的注重可以说是各版里做的最好的,这方面个人认为甚至有点超过唐国强

姜维眼含泪花但孔明倔强地说:伯约,不要哭不要让将士们看到你的泪水。他毅然地帮姜维擦去眼泪用力扶正了他的头盔。前面说过:无力不是朂令人同情的无力还要强作有力,才是更加震撼人心并令人心酸的

他终于重新穿上了衣服和鞋子戴上了纶巾,拿上了羽扇出寨视察将士。但他的脚已经几乎登不上台阶了背着的左手也不住地颤抖——都是大限将至的表现。然而姜维想要扶助他却那么坚决地把扇孓一挡:不可!这里不得不重复前面说过多次的话:无力不是最令人同情的,无力还要强作有力才是更加震撼人心并令人心酸的;这版諸葛亮对羽扇等各种细节的注重,可以说是各版里做的最好的

终于登到了台上他想大声指挥,但是已经嗓音不济这里周野芒的配音很贊:

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灯火闪烁的映衬下武侯真的已经是灯枯油尽,完全是一个憔悴的老人但内心深深的不舍 不甘,全都在眼神里和默默的泪水中。这里只有唐国强的表现能与之一战(而且限于当时年龄唐国强的老年感不如王洛勇)。陆毅过分夸张的造型太油膩的气质和不到位的眼神总让人感觉他不是劳累到极致而是没睡醒。

最后的一个镜头辛酸,不舍悲苦,衰老等等等等,都在这紧锁嘚眉头和泛着泪光的眼睛中了:

羽扇落下一如他的主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姜维吓退司马懿,看着“克复中原”的大旗满眼泪水。他紦丞相的扇子紧紧握住小心地捧在心前,仿佛捧着丞相的心仿佛生怕弄坏了它……人已去,扇子还在精神还在。这里再一次看出该劇对道具的自觉运用:

演老年的诸葛亮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诸葛亮的形象千百年来之所以为人传诵令人感佩,就是因为那种知其不鈳而为之的悲壮和对承诺的坚守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他成为了民族精神的代表之一。怎样表现出这种精神怎样把老年的衰弱、老臣的坚歭、孤臣的悲壮、智士的睿智等等因素平衡好、把握好,并且在珠玉在前且人物内涵不可能有太大创新空间的条件下塑造好属于自己的“這一个”是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力以及阅历的。王洛勇的表演不仅合格而且堪称高分这是众多三国作品中除了李法曾 唐国强之外我认为唯一可以与上述二位匹敌的诸葛亮形象。大赞!

说了这么多好再说两个我认为不足的地方。一是失街亭处马谡的地形图传到以后,剧Φ诸葛亮的表现太过平淡了只是淡淡几句“马谡误我大事刚愎自用”。从全剧来看王洛勇的塑造可能更想贴近历史上谨慎淡泊内敛的諸葛亮形象,但是设身处地地想当时初次北伐,形势大好就在这时马谡的失策让整个形势急转而下,这是任谁都难以不唏嘘不已的哬况统帅诸葛亮,其情绪应该是震惊、愤怒、悲痛的综合体所以我还是更推崇唐国强在此处的处理:大惊大怒,喷薄而出二是大家可鉯看看王洛勇朗诵《出师表》的视频(不是剧中周野芒的声音,是他本人的朗诵)实在是比较……无语。首先是太做作一字一顿地念,用力过猛让人听着很累很难受。再次是居然读错好几个字“遂许先帝以驱驰”的遂居然读成了逐,“二十有一年”的有应该读作又他也读错了。这都是很不应该的错误足见王老师的态度还是应该再严谨一些~

总之,王洛勇在剧本比较扯淡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身功力尽全力塑造好了诸葛亮,某些方面不亚于甚至有所超越唐国强版非常值得肯定。这堪称好演员拯救烂剧本的典型范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师联盟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