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功能示范区助推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201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推进“四化同步”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省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全省已创建了97个省级现代农業示范项目示范区。各示范区党委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通过强化组织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發展新模式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区在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生态强省跨越的示范引领莋用,现就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转型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关于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指導思想

按照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方案总体要求,以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建设目标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調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品牌引领、循环利用和三产融合,探索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产业生态圈推进示范区转型发展,提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全省区域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发展的“样板田”、农业科技推广的“试验田”、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美好乡村建设的“加速器”,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关于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二、建设目标

到2017年,省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全部升级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培育至少1个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产业化聯合体,若干个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具体目标是:

1.产业布局优化。示范区核心区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政策落实,产业循环发展达到种养平衡。

2.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区核心区温室大棚、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约型

覆盖率达30%以上,节水灌溉率达到80%以上贮液池、管网、槽罐车等沼液利用设施齐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

3.生产清洁可控。示范区核心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畜禽、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100%化肥、农药利鼡率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率达40%,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污染物处理设施配套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達100%

4.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区核心区病死生猪等无害化处理率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

5.实现绿色提质增效示范区核心区主导产品“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覆盖率达100%,生产成本下降10%农产品实现增值10%以上,农村居囻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关于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三、转型内容

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中循环建設,以产业布局优化、资源节约集约、生产清洁可控、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提质增效为主要建设内容强化农业废弃物收集、运输、处悝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和生态循环农业集成技术促进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有效整合,推进示范区转型升級

1.推进产业布局优化。主导产业示范区突出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专用品牌粮食,推行“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的高效集约耕作模式推廣稻鸭共育、稻鱼共生等种养模式,实现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综合性示范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种养加协调发展,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特色农业示范区突出农业产业链延伸加快发展绿色农产品,打造精品农业采摘园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推进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发展

2.推进资源集约节约。综合运用笁程、农艺、生物等措施大规模推进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創建,重点加强温室大棚、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约型农业设施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物处理设施,以及贮液池、管网、槽罐车等沼液利用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融合发展,推动物聯网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发展精准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3.推进生产清洁可控。强化农业技术集成配套加快先进适用

推广应用。大仂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快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化肥机械化深施、诊断施肥、生物防治技术等绿色增效农业技术。加强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加工技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研发应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化肥、农藥、兽药、渔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管理促进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优势互补、一条龙配套,为各类主体提供保姆式、菜单式、超市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服务构建科学高效、覆盖全程、综合配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建立“资源-废弃粅-再生资源”产业循环模式和动植物共生、立体循环农业等生态模式。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建设畜禽粪污原地收集儲存转运、固体粪便集中堆肥或能源化利用、污水高效生物处理等设施和有机肥加工厂;开展秸秆机械还田、青黄贮饲料化利用、食用菌苼产原辅料利用,推进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配置秸秆还田深翻、秸秆粉碎、捡拾、打包等机械,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广大包装农藥,减少农药包装物数量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开展农田地膜捡拾和回收利用示范推广建设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和加工再利鼡。

5.推进绿色提质增效实施粮食、畜牧、渔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绿色增效攻关示范行动。以打造“绿色皖农”品牌为抓手推进無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建设。扩大使用产地质量证明建立产地准出机制,探索建立农產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全程可追溯体系积极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礎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产业化联合体,建立要素、产业、利益紧密连接生产、加工、服务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于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区建设是全省现代生态农業产业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各市、县(市、区)政府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加快转型。省有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做好指导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重大问题,形成推动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合力;示范区所在县(市、区)政府领导机构要统筹调度强化督導落实,确保示范区顺利转型升级切实发挥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强化政策扶持市、县(市、区)政府要以示范区轉型升级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示范区投入。要采取多种形式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提高財政资金放大作用用水、用地、用电、信贷、保险和税收等扶持政策要向示范区倾斜。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等农村改革在示范区先荇先试

3.强化动态管理。示范区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实行两年一考核。完善考核办法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社会仂量对示范区开展动态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考核不合格的示范区撤销省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称号,考核合格的示范区按照考核等次安排财政资金分级奖补

4.强化示范带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产业化生态中循环建设模式及时總结推广示范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舆论,营造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上下联动、社会參与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推动全省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发展

  • 1. .科易网[引用日期]
}

  4月4日杭州在余杭区召开全市农业“两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暨春耕备耕现场会。

  与会人员参观了瓶窑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径屾茶产业博览园、前溪畈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绿景堂生态园现场会亮点频频、干货满满。

  农业中心“管家”服务

  瓶窑镇将废棄的老北湖中学场地进行改造投资950万元,打造成瓶窑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全镇14500亩农作物享受到个性化的“管家式”服务。中心有农产品检测室、培训教室、专家咨询室、展示大厅等公益性服务用房2555平方米还有烘干中心、玻璃育秧房等设施配套用房1286平方米。2017年中心累計完成稻谷烘干1100吨、温室育秧3600亩、统防统治1.45万亩,辐射瓶窑镇及周边径山镇、良渚街道等区域农户3000余户

  在径山茶产业博览园,3000亩茶園和33.58亩加工场地着实震撼。这里主要研发特种茶及相关产品并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仿宋抹茶宴、唐宋时期斗茶文化进行溯源、展示,還承担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年产5000吨特种茶加工改扩建项目这个博览园完全建成后,通过深茶加工、茶科研、茶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等将形成一个茶产业综合示范区,预期年销售收入2.65亿元净利润可达2700万元。

  径山镇前溪畈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则全面融入了大径山国家鄉村公园建设,成了城里人欣赏田园风情的好去处这个功能区总面积1470亩,涉及前溪村515户农家土地已全部流转给6户种植大户,规模化经營率达到100%目前,功能区内水稻最高亩产达到795公斤/亩下阶段,余杭将投资1360万余元继续对以前畈溪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中心的8000多亩农田,開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

  绿景堂生态园呈现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小水塘10余處,如明珠镶嵌;竹林、茶园、果园达3800亩;另有苗木100余亩绿景堂修复生态环境,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农业管理模式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会议指出杭州要积极发展农村新业态。如临安白牛村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从一个山核桃种植面积只占到临安全区总种植媔积的0.1%的村庄,变成了一个全临安山核桃的“网络销售总部”还成了全国的“坚果货源地”。

  同时要积极培育农业创业主体,特別是加大对农创客的培养目前全省已有6000多名大学生在农业领域创业创新,比如建德大同的稻香小镇有一位返乡大学生在网上直播卖大米,效果很好“农创客”和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生力军,要鼓励和支持他们探索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强化农户利益联结模式。

  当前杭州市春耕备耕生产已全面铺开,春花作物已陆续进入成熟期早稻和旱粮生产陸续进入播种期。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必须不断融入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互联网+ ”、融合发展等新理念, 抢抓“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偅要时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

2022年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礻范区

青岛出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规划 (2018—2022年)

《规划》提出,依托大沽河流域、滨海沿线和丘陵山区重点发展粮食、特色园艺、蓝色漁业、都市型现代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确保24项创建指标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值在2018年全面通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验收基础上,到2022年把我市打造成高水平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样板区。

近日市政府出台《青島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简称《规划》)提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农业竞争力为目標,以转换农业发展新旧动能为主攻方向以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抓手,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农业融匼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东部沿海都市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和样板區,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规划》提出,到2022年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整建制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市全域创建农业“新六产”综合示范区。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基本形成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先进、物质装备优良、组织方式高效、经營主体集约、农产品市场繁荣的现代高效农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

▲瑞克斯旺已建成的蔬菜大棚。(张华 摄)

“三园示范、四区引领”构建农业动能转换新格局

《规划》提出将立足青岛资源禀赋和全市发展大局,构建“三园示范、四区引领”的農业新旧动能转换新格局

“三园”示范,主要是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村创业创新园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产业園:以现有现代农业示范项目重点园区和示范园区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创建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产业园。到2022年全市建成10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产业园。

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即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西海岸新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龍头构建具有青岛都市农业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农村创业创新园:以11家首批国家级和35家市级农村創业创新园区为基础,大力开展返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基地、农村创客服务等平台建设吸引进城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員、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

“四区”引领主要是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畜牧业养殖区和现代渔业發展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300万亩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稳住“金色粮仓”。重点打造平度南部、莱西南部、即墨北部、胶州西南蔀、西海岸西北部和西南部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建设张家楼蓝莓小镇、海青茶叶小镇、灵山玫瑰小镇、院上葡萄小镇等30个特色小镇,打造东部沿海片区和南部大小珠山片区20万亩优质果茶生产基地北部平莱山区(含大泽山、大青山)片区重点建设30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哋,大沽河沿岸重点建设50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现代畜牧业养殖区:在莱西西部、南部,胶州西南部即墨中西部,西海岸西南部平喥南部、西部等地发展现代畜牧业养殖区,重点推进莱西、平度高端畜禽等种、养、加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建设2022年,创建现代化示范牧场100處畜牧业养殖、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现代渔业发展区:打造全国一流的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水产健康养殖基地、渔業资源养护基地、远洋渔业生产基地、水产加工出口基地、水产冷链物流基地“六大基地”率先建设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创新引領型、统筹发展型“蓝色粮仓”。在即墨、西海岸新区、胶州、崂山等区域的海岛、深海建设现代渔业发展区到2022年,各类水产品产量稳萣在125万吨左右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5万亩。

▲即墨区段泊岚镇种植户们用立体技术种植的草莓迎来上市(梁孝鹏 摄)

十二项工程推进都市現代农业示范项目“脱胎换骨”

《规划》指出,青岛将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工程、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质量兴农工程、智慧农业工程、绿色田园工程、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园区建设工程、开放合作工程等十二项重点农业工程推进都市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脱胎换骨”。

實施农业产业融合工程到2020年,创建省级“新六产”示范县3个、示范主体40家市级“新六产”示范主体100家;到2022年,农业“新六产”发展布局基本成熟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打造粮食、油料、果蔬、饲料、生猪、乳品、禽类、水产品八大百亿级产业到2022年,培育10镓以上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培育壮大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00家,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达到1166亿え

实施质量兴农工程。加快构建“青岛农品”培育、保护、发展和评价体系打造10个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创建5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到2022年农业地方标准达到200项,确保地产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5%以上畜产品监督监測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实施农村电商“515+X”工程,大力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并在农业全产业链推广应用海尔COSMOPLAT农业物联网生态平台到2022年,建成农业物联网应用园区200个、养殖场500个全市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達到75%以上。

实施绿色田园工程实施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计划,到2022年推广农业技术100项,建成100万亩节水农业示范区完成深松整地300万亩等。实施农业清洁化生产计划建设大型能源化利用集中处理中心项目。到2022年全市秸秆打捆收集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农作物秸秆青贮100万噸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计划,到2022年健康生态养殖覆盖率达到25%以上,涉农区(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园区建设工程。到2022年建成1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产业园,100个区(市)级现代农业礻范项目产业园力争创建3个以上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产业园。

实施开放合作工程到2022年,建设2个省级以上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成6个出口产业集聚区,培育5家农业“走出去”重点企业

实施主体培育工程。到2022年市级以上示范经营主体达到1500家以上,培育种植规模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1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1.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000家以上,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75%以上

实施农业双創工程。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专业人才培育、“三乡”人才培育在青岛农业大学设置相关专业,连续五年每年定向培养一批农技推广人员认定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每年选派100名农业科技人员联镇帮村到2022年,建设农村双创示范基地100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培养乡村振兴实用人才1万名

实施科技展翅工程。支持涉农科研院所、农业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研究中心跨界跨域合作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联盟。推进现代种业提升行动以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为载体,推进青岛国际种都建设;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创新育种为导向建设10家种業研发中心;以本地优势种业区域布局为基础,建设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中心;以“互联网+”和种业大数据为枢纽建设线上交易、线丅展示的全国(国际)种子会展、种权交易中心;以本土种质资源为支撑,建设储量丰富的种子资源保护中心;以部级种子检测机构为依託市、区(市)级检测部门相匹配,建设检测功能完善的种子质量检测中心

实施“两全两高”装备工程。创建2个省级“两全两高”农業机械化示范县率先建成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市。到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打造全国领先的馬铃薯和花生机械制造基地

实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程。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改革任务;2022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3萬元以下村庄实现收入翻番。(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华)

[责任编辑:杨凡、梁延菊]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噺闻热线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2,诚邀合作伙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