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后军阀分布之后能控制一省以上地区的军阀有哪些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735】作&&&&&&者:关河五十州著出 版 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不详印刷时间:印&&&&&&数:装&&&&&&订:平装版&&&&&&次:1开&&&&&&本:16开页&&&&&&数:311页字&&&&&&数:I&&S&&B&&N:5品&&&&&&相:九品售&&&&&&价:5.00(已售)出售日期:装订:其它开本:版次:124.12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0.00九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5.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7.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36.7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25.25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32.2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一版一印14.00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19.50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19.00十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中原大战&&& 指1930年在中国发生,中国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亲国民党军人、、、发起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共产党称之为,或蒋。简介&&& 是指1930年4月至11月,蒋介石同、、等,在河南、山东、湖南等省进行的大规模新军阀混战,又称中原大战。蒋阎冯大战历时七月﹐双方投入兵力逾百万﹐战线绵延数千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战争。蒋介石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暂时统一了国民党各军事集团。此后反蒋势力仍然存在,但已失去了问鼎中原,与蒋介石一决胜负的形式与实力,从1930年底开始,蒋便以重兵向中共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发动进攻。大战背景&&& 蒋为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继1929年全国编遣会议后,又利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排斥异己,扩充嫡系,引起阎、冯、李等人的不满。1930年2月阎通电要蒋下野。3月15日,原第2、第3、第4集团军50余名将领联名通电讨蒋,并推举阎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李和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刘骥为总参谋长。4月1日,阎、冯、李分别通电就职,张则保持沉默。接着,阎、冯、李、石(友三)、樊(钟秀)等部共约60万人组成5个方面军,分别集结于、、、顺德(今河北)、、归德(今河南商丘)、全县 (今广西全州)等地,企图在河南境内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沿线取攻势防御,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沿线和湖南取攻势,得手后与蒋军决战,彻底消灭蒋军,推翻南京政府。蒋介石对这场战争早有准备,先后调集约70万人组成4个军团和4个路军,分别集结于禹城、徐州、砀山、宿县 (今宿州)、漯河、武汉、萍乡、衡阳、广州等地,企图以一部兵力于津浦铁路沿线先取守势,集中主力于陇海、平汉铁路沿线,先发制人,夺取联系各战场的交通战略要地归德、许昌,与阎、冯军主力决战;以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指挥的部队围歼李军。4月5日,蒋下达讨阎令。战前蒋介石&&& 1928年6月北京安国军政府垮台后﹐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桂系的临时团结转化为激烈的内部斗争。1929年的中国,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炮声不断,神州大地,战云蔽日,硝烟弥漫。其中打着“护党救国军”旗号的就有李宗仁﹑张发奎、俞作柏、唐生智、石友三等部,先后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战争。然而这些人却都被蒋介石一个一个的击败,只有善于投机的阎锡山的晋绥军没有遭到打击,但是阎锡山知道,总有一天,蒋介石也会向自己开战。&&& 1930年的元旦,在《》上发表《以气节廉耻为立国之本》的文章,大骂反对者“以投机取巧为智,以叛乱反复为勇,气节堕地,廉耻道丧”,杀气腾腾的教训反蒋派,使督师河南的阎锡山心有余悸。1月13日,前往郑州参加军事会议并准备履行国民党军副总司令就职仪式的在得知蒋介石命令河南省政府主席韩复榘逮捕自己的密令后,连夜逃回山西太原,并决定倒蒋!反蒋同盟的成立&&& 日,阎锡山回太原后不久,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吴铁城奉蒋介石之命赶到太原,请阎锡山补行国民党军副总司令就职仪式。1月22日,阎锡山在就职仪式上发表公开演说,提出要建立“整个的党,统一的国”,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武力政策,并公开指责蒋介石是引发内战的根源。2月10日,阎锡山发出反蒋通电,集历年来反蒋言论之大成,条条例举蒋介石专制独裁的证据和实行物理政策发起内战的罪恶,质问蒋介石:用人不当,腐化堕落,无怪乎干戈不止,天下大乱。不但不闭门思过,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味戡乱,卒使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戡乱不如止乱,不止乱而一味戡乱,国内纷乱,将无已时。为民国和平统一计,礼让为国,请蒋下野。蒋介石看后气得暴跳如雷,找来民国元老吴稚晖,要他连夜写出一篇攻击阎锡山的文章,第二天就发表在《中央日报》上,文中针锋相对的指责阎锡山:不学无术,靠投机转营捞取资本,奸诈成性,善变无信。如今为了独霸中国,又造谣中伤,蛊惑人心。企图兴兵作乱,祸国殃民,以图其野心得逞。&&& 4月1日1930年、、宣誓讨蒋,中原大战爆发在即。中原大战&&& 日,阎锡山就任“中华民国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就任副总司令,3人分别在太原、潼关、桂平宣誓就职。冯玉祥在就职宣言中指斥蒋介石为国家动乱不安的祸根,历数了蒋介石践踏民主,弄权卖国的种种恶端,并发誓要为国家除此祸害。&&& 宣言称:“近月以来,陕甘两省,大股土匪,到处焚掠,凡经被掠之人,周身悉现铁烙。迨军队拘获匪首,其身边皆带有委任状,乃煌煌全国主席蒋中正所颁发,至有数十路之多。”阎锡山就职通电称:“将统率各军,陈师中原,以救党国。古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者,全国必有而讨伐之,今有挟党部以作威福者,全国人亦必起而讨伐之。”&&& 冯玉祥见阎锡山挨了骂,便立即出面助阵,套用《》诸葛亮骂死王朗的话痛骂吴稚晖:假如有人骂先生:苍髯老贼,皓首匹夫,不惜以党国元老为独夫作奴才,死后有面目见先总理于地下!先生将何以自解?吴稚晖听了此话,虽没像王朗那样被骂死,但也气馁起来,不在赤膊上阵了。蒋介石大怒,又让立法、行政、司法三院院长胡汉民、谭延铠、王宠惠联合通报骂阎。正当双方骂得激烈时,阎锡山突然笔锋一改,分别向蒋介石、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党部发电称:以衰病之躯,久思退体,重以主张未蒙维纳,自应辞去本兼各职,以遂初衷。……酷爱和平为锡山之素志,年来苦衷,有不忍与国人言者。此次主张国事,原为止乱,既不能荷蒙鉴察,何忍因止乱而起乱?锡山即行出洋,以明初志。&&& 收到这份电报的蒋介石不禁愕然,还在发愣的时候,阎锡山又提出为了停止内战,贯彻国民党“和平统一”的政策,他愿意和蒋介石同时下野。被阎锡山打得措手不及的蒋介石仓促应战,情急之下在电文中冒出了杀气腾腾的话:&&& 国有纲纪,党有纪律,个人进退,绝无自由。我本人在党国命令之下,须用武力以戡乱,下野无异为反动者解除武装,阻止本党革命。接到电文的阎锡山心中暗喜,拿着这纸电文大肆宣传:请国人看看蒋介石武力独裁的真面目。&&& 随后,阎锡山领衔与冯玉祥、李宗仁等45名军界要人共同发出通电。要求由全体党员总投票以决定“党统”问题。政界以汪精卫为首的一批政客立即响应,提出解决党务纠纷,与此同时,阎锡山把他进驻河南的晋绥军主力一部开入了鲁西地区。为此,胡汉民、谭延铠、王宠惠等人连忙去电:望速撤入侵山东西部之军队,停止一切不详之举动。怒不可遏的蒋介石也通电阎锡山:结束无益之辩论,停止不详之举动,悬崖勒马,维持和平。阎锡山见既然蒋介石已发出结束辩论的通电,便发出宣言:本人以为引退心安,以后不再言国是,既不见谅,尚何多言。&&& 继则联络反蒋失败的﹑桂系等组织反蒋同盟。阎的反蒋号召﹐得到了以汪精卫﹑陈公博为首的国民党改组派﹐以及邹鲁﹑谢持为首的西山会议派和冯玉祥﹑李宗仁等反蒋政治派别与军事集团的响应和支持。3月14日﹑15日﹐鹿钟麟等五十七人通电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4月1日﹐阎﹑冯﹑李宣誓就职。阎在石家庄设立总司令部﹐自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由河北向山东进兵﹔以李宗仁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向进兵﹔鹿钟麟为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由陕西向河南进兵﹔石友三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由鲁西南会攻济南﹔并内定张学良﹑刘文辉﹑何键﹑樊钟秀为五﹑ 六﹑七﹑八方面军总司令。5日﹐蒋介石撤免阎锡山本兼各职。12日﹐任韩复榘为第一军团总指挥﹐在鲁西阻阎军南下﹔刘峙为第二军团总指挥﹐由徐州沿陇海铁路西进﹔何成浚为第三集团军总指挥﹐在河南许昌以南地区牵制冯军﹔陈调元为总预备兵团总指挥。5月1日在南京誓师﹐11日下达总攻击令﹐战争正式爆发。战中平汉路战场&&& 冯玉祥军(第2方面军共6个路军)约30万人,3月开始出荆紫关、潼关向河南进军,4月底进至鲁山、临颍、禹县、郑州等地,拟先以一部兵力协同驻许昌的第8方面军9个师组织防御,尔后向武汉发动攻势。蒋介石为解除平汉路冯军的威胁,令第3军团13个师组成左中右三路,于5月 11~20日,分别从淮阳、南阳、确山等地,由东、西和正面北攻新郑、许昌、鲁山失利,双方形成对峙。5月下旬至6月4日,第3军团在飞机配合下,不断猛攻许昌,第8方面军总司令樊钟秀被炸死,其守城部队出现慌乱。冯玉祥及时调整部署,增派兵力,指挥第4、第5、第6路军和第8方面军,从正面和两翼向第3军团实施反击,战至12日,第3军团向豫南溃退,冯军跟踪追至郾城、漯河。此时,陇海路战场的阎、冯军受到蒋军猛烈攻击,冯有后顾之忧,遂停止平汉路的攻势,双方转入对峙。湖南战场&&& 5月中旬,李宗仁指挥第1方面军(又称桂张联军)共13个师3万余人,由广西全县北指武汉。5月27日,攻占衡阳;蒋军第4路军北撤长沙。当天,蒋令第8路军3个师由粤、桂北上,断李军退路。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调整部署,以第13师固守岳阳,以3个团入湘支援第4路军,以第6路军等编为3个梯团置于武汉近郊和萍乡,阻李军北进。6月4~8日,李军攻占长沙、岳阳,进至湖北蒲圻县的赵李桥后,由于平汉路冯军停止向武汉进攻,更主要是因蒋军第8路军9日占领衡阳,退路被切断,腹背受敌,遂向长沙撤退。蒋军第4路军和部分海军乘机进攻长沙。 15日李军向醴陵、攸县、浏阳撤退。29日~7月1日,为夺回衡阳与第8路军进行激战,因伤亡惨重败回全州。陇海路战场&&& 为夺取战略要地归德,蒋军第2军团12个师,于5月12日开始由山东曹县向归德阎军发起攻击,至19日占领归德、亳县(今安徽亳州)。阎军第6路军3个师投蒋。第5路军撤退至河南柘城。20~24日,第2军团继续西进,攻占了宁陵、民权、睢县等地。此时,冯玉祥指挥所部第1路军至第4路军和阎军约9个师的兵力,由正面和两翼突然实施反击,击敌侧背,迂回敌后,从而打破了蒋军的攻势。蒋军败退定陶、曹县、归德。6~7 月,两军以宁陵地区为中心展开拉锯战。8月4日起,因津浦路的阎军受到蒋军重兵压迫,冯应阎锡山要求,指挥所部及第4方面军一部向侧击。蒋军以7个师于兰封(今河南兰考)、太康、柘城、归德间组织防御。冯军以近战、夜战、迂回、渗透等战法实施攻击,蒋军顽强抗击,争夺激烈。蒋军虽伤亡惨重,飞机被毁十余架,但冯军攻势未达预期目的,22日后双方形成对峙。津浦路战场&&& 5月7~26日,石友三指挥第4方面军4万余人由河南新乡东渡黄河,占领考城(今堌阳)、东明(属山东),企图协同第3方面军攻取济南、徐州。蒋军第1军团和预备军团各一部,分由济宁、曹县夺占考城、东明。第4方面军适时反击得手,再次控制该地,为第3方面军开进创造了条件。27日,阎锡山指挥第3方面军约20万人,以第1、第3路军等由河北馆陶,以第2、第4路军及总预备队沿津浦铁路正面,分向山东东阿(今东阿镇)、齐河(今旧齐河)进击,准备合击济南。蒋军第1军团、预备军团大部撤退济南等地,一部于6月3日被驱往黄河南岸。阎军行动迟缓,至25日,其第2、第4路军等始占领济南。蒋军第1军团、预备军团分别向胶东、鲁南撤退。阎军分途追击。27日至7月上旬,阎军第1、第3路军、总预备队攻占泰安、曲阜,并一度攻击兖州。至7月下旬,津浦路战场的主动权在阎军一方。但阎为保存实力,停止进攻,撤退至宁阳、新泰一线转入防守;第4方面军又消极避战,失去了会师徐州的战机。此时,蒋军已击败入湘的桂张联军,平汉、陇海路战场又处于相持状态,蒋遂从湖南、平汉、陇海路战场抽调兵力,组成左中右三路向津浦路的阎军发动反攻。阎军节节败退,至8月4 日,蒋军攻占新泰、宁阳、汶上等地。11日攻击泰安,双方激战五昼夜,阎军伤亡惨重而败退。15日蒋军占领济南。阎军余部由山东向河北撤退,蒋军跟踪追击,占领德州后停止前进。战后&&& 津浦路战场阎军失济南,使战局迅速向有利于蒋军方面转化。8月底蒋军调整部署,集中兵力于平汉、陇海路战场。9月初开始进攻冯军。此时,冯军部分将领被蒋军拉拢收买,士兵因生活苦斗志低落;陇海路的阎军也向河北撤退。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出兵入关2个军,随即占领平、津和石家庄,阎军退回山西,致使平汉、陇海路的冯军处境孤立,在蒋军进攻面前节节败退。至10月底,蒋军先后占领河南临颍、、、、、新郑,继而占领陕西潼关、西安。冯军第2、第3路军投蒋,残部退入晋东南等地。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部队由张学良出面收编。此战反蒋军各派由于各怀异志,保存实力,缺乏统一组织指挥而被击败。混战使双方官兵共伤亡30余万人,也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蒋介石获胜的原因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是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 1928年6月北京安国军政府垮台后﹐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临时团结转化为激烈的内部斗争。1929年蒋介石先后打败了桂系﹑﹑﹑石友三和唐生智﹐威逼阎锡山。阎锡山先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在日电请蒋介石下野﹐继而又联络反蒋失败的冯玉祥﹑李宗仁等人组织反蒋同盟。阎锡山的反蒋号召﹐得到了以汪精卫﹑陈公博为首的国民党改组派﹐以及邹鲁﹑谢持为首的西山会议派和冯玉祥﹑李宗仁等反蒋政治派别与军事集团的响应和支持。3月中旬﹐鹿钟麟等五十七人通电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4月1日﹐阎﹑冯﹑李宣誓就职。阎锡山在石家庄设立总司令部﹐自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由河北向山东进兵﹔以李宗仁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广西向湖南进兵﹔鹿钟麟为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由陕西向河南进兵﹔石友三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由鲁西南会攻济南。4月5日﹐蒋介石撤免阎锡山本兼各职。4月 12日﹐蒋介石任命韩复榘为第一军团总指挥﹐在鲁西阻阎军南下﹔刘峙为第二军团总指挥﹐由徐州沿陇海铁路西进﹔何成浚为第三集团军总指挥﹐在河南许昌以南地区牵制冯军﹔陈调元为总预备兵团总指挥。5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誓师北上﹐5月11日下达总攻击令﹐中原大战正式爆发。&&& 蒋、阎、冯的中原大战历时七个多月﹐双方投入兵力逾百万﹐战线绵延数千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战争。结果冯玉祥通电下野,阎锡山宣布辞职,蒋介石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暂时统一了国民党各军事集团。此后,反蒋势力仍然存在,但已失去了问鼎中原,与蒋介石一决胜负的军事实力。蒋介石的全面胜利的台前虽然是靠的是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是幕后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玄机。&&& 中原大战爆发前后,国内战局十分紧张,但给外国商人带来了大好的商机。大战还未打响,外国商人就忙得把一船一船的西方军队淘汰下来的军火运进中国。然而,与那些贩运军火的外国商人不一样的是,在那些观察过中国内战的外国记者的眼里,中国人打仗,不只是用长枪大炮,而且还要用袁大头和烟土。无论各方军阀之间结盟也罢,交战也罢,各自的代表都在烟馆和娼寮里把酒言欢,大大小小的交易不停地在签字画押,只要价钱合适,袁大头和烟土到位,战争也就结束了。中国那时候的战争,的确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撒钱兵法,缺了这个法宝,好像战争就没味道了。那个以东陵挖坟闻名的小军阀孙殿英有过这样一句名言,政治也好,打仗也好,无非就是怎么把钱挣回来,再怎么把钱撒出去。在孙殿英看来,蒋介石要算是个中的的翘楚,所以他是老大。其实,但凡成点气候的军头,多是此道的斫轮高手,只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碰上了一比,就看出谁都手笔更大了。&&&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一边是阎锡山、冯玉祥,一边是蒋介石。一群小军阀首鼠两端,在两边都派有代表,蒋介石出手阔绰,对于这些代表,要钱给钱,要女人给女人,绝口不谈立场,也不要求他们站在自己这边,而阎锡山虽然也给钱,但斤斤计较,给人报销点路费,就要求代表回去劝说主公出兵相助。结果是被蒋介石拉过去的人越来越多,连本来倾向冯玉祥、阎锡山的人,也都纷纷翻了脸。&&& 在蒋介石的手下,有位专门撒钱的高手,大名叫作何成浚,此公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位列上将,却没有带过一兵一卒的经历,而专干穿针引线、凿墙洞、挖墙脚的活计。中原大战的的西线,蒋介石把何成浚派了过去当总指挥。他所指挥的军队,都是跟他没有任何渊源的杂牌军,这些依违于两边的小军阀,一个不小心,没准就倒戈了。可是何成浚自有办法,他从汉口调来一长列“花车”,停在战线己方一侧,花车里不仅有美酒佳肴,云烟云土,而且还有三千佳丽,几乎把整个汉口有点模样的网罗一空。不仅自己这一方的军官自然可以进去享受,而且还十分欢迎对方的排以上军官过来享受一番,吃喝嫖赌之余,还可以带一摞袁大头走路。&&& 就这样,在中原大战的西线战场,留声机里毛毛雨的靡靡之音,盖过了枪炮的隆隆之声。冯玉祥亲率主力在东线苦战之际,西线已经到了全线瓦解的边缘。大战结束后,几乎丢光了老本的冯玉祥在日记里写道,他的西北军哪儿都好,就是一见不得钱,二见不得女人。&&& 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但没说武官不能爱钱,不可好色,可见在过去的战争中,金钱美女作为基本的激励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次兵伐交,最后没办法了才动粗操家伙。伐谋伐兵,都要有金钱做后盾,因为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艺,其实就是做买卖,多财才能善贾。北伐之初,革命军有主义,有精神,仗打赢了,有威有势,军阀们纷纷靠过来,一旦人多势众,主义和精神就不要了,不但要清除共产党,而且还跟国民党左派分了手,当了家天下的新人,仔细打量一下,好像跟旧人也没多少区别。于是再来一次军阀混战,精神和主义还是靠不住,只能靠古已有之的老法子。多少年以后,有个研究这段历史的西方人看得明白,国民党取代北洋军阀,叫做“流产的革命”.中原大战是北伐统一全中国之后国民党内部最大的内战,战事蔓延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各方投入兵力超过一百三十万,造成官兵伤亡在三十万以上。南京国民党政府为了应付战事经费而到了接近破产的边缘。东北军入关以后,关外空虚亦间接导致了日后的“九一八事变”.从更高的层面看,这次战事反映了国民党北伐统一表面背后的重大隐患危机:国民党没有能力以政治策略,去解决中央与地方军事实力之间的矛盾而要诉诸武力。中原大战的结果虽然以代表中央的蒋介石胜出;但是他所倚仗的各种手法,包括以职位、金钱、美女收买对手部下,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虽然一时有效,但其实都无助增加国民党内派别间的团结。日后的西安事变,以至抗战胜利后国共战争国民政府军的溃败,在某程度上都是国民党这种危机的再现。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1.互动百科 ;2.213.中国读史网 ;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转帖]中原大战历史意义
导读:中原大战是民国史上非常重要一场军阀大战,其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战场广阔,伤亡惨重,当时中国几乎所有重要的军阀都卷入其中,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持续时间上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空前的。然而如此重要的一场大战,却不受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共两党。中原大战是国丅民党史上的一大丑事,有趣的是国丅民党历史上调集兵力最多的一场大战正是中原大战,只不过中原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是国丅民党;中原大战于共丅产党又无直接关系,所以国共双方对中原大战都不热心。在本人看来,爆发于民国中期的中原大战在民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的规模
中原大战是民国史上非常重要一场军阀大战,其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战场广阔,伤亡惨重,当时中国几乎所有重要的军阀都卷入其中,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持续时间上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空前的。然而如此重要的一场大战,却不受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共两党。中原大战是国民党史上的一大丑事,有趣的是国民党历史上调集兵力最多的一场大战正是中原大战,只不过中原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是国丅民党;中原大战于共产党又无直接关系,所以国共双方对中原大战都不热心。在本人看来,爆发于民国中期的中原大战在民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的规模之大,更是在于它直接决定了民国历史的转折与后二十年的历史进程,以下是本人的几点分析:一、中原大战是民国军阀混战高潮的颠峰与结束民国的军阀混战的高潮始于1920年的直皖战争,虽然此战只持续了五天,甚至被称为只是一场政变,但是它却标志着民国军阀混战高潮的来临。此前,实力最强的北洋军阀虽已事实分裂,但是主要派系并未互相征戈,以直皖战争为标志,军阀混战开始进入高潮,随后北洋各派之间相继又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国奉战争,孙奉战争,随之而来的是国丅民党军阀联盟合力讨伐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北伐胜利后,军阀混战又在国丅民党各派之间爆发,军阀混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期间,蒋介石相继打赢了蒋石战争、蒋唐战争、蒋桂战争、两次蒋冯战争,成为国丅民党中最强大的军阀势力。为了对抗蒋介石的咄咄之势,反蒋军阀再次走向联合,继而在1930年爆发了空前规模的中原大战。中原大战是自直皖战争以来的军阀混战的最高潮,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势力——蒋、粤、桂、冯、阎、奉、川、滇、湘等一齐上阵,造就了这一中国近代军阀混战的颠峰之作。战争的结局以冯、阎、桂、粤(张)为首的反蒋阵营被蒋、奉、粤(胡陈)联盟打败,在此以后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归于平淡,十年军阀大战的高潮到至此结束。二、中原大战直接造就了蒋家王朝在中原大战之前,蒋介石虽然在军阀大战中屡战屡胜,让冯、桂两系军阀元气大伤,使自己的地盘和军力超越了其它各路军阀,但是仍然没有在中国政坛真正占据主导地位。中原大战中,能征善战、实力强大的的冯系军阀土崩瓦解,地盘尽失,部众或降或灭,彻底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实力;长期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阎系军阀,值此一搏,再也没有勇气去挑战蒋介石,桂系在经历了蒋桂战争中大伤元气之后,重新崛起的努力又遭重创。中原大战中与蒋结盟的奉系军阀得以再次入关,收复失地。而蒋介石在这场以反蒋为主要目的军阀混战不仅赢得了胜利,更重要的是从此之后,其势力更是远超其它军阀。在中原大战前,名义上也属于粤系的蒋介石,在战后踢开了在军阀混战中一直与其合作的胡汉民、陈济棠一派的粤系,蒋粤彻底分家,蒋奉联盟成为战后中国政坛的主宰力量,而随着奉系在“九丅·一八”中元气大伤,蒋介石更是独霸了中国政坛。可以讲,中原大战是蒋介石主宰中国政丅治走势的开始,蒋家王朝从此建立。三、中原大战与日军侵华的关系自袁世凯死后,至中原大战结束,中国的政坛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由于长期的军阀混战,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从日本的角度来看,并不希望中国实现统一。国丅民党北伐后,势如破竹,引起日本的恐慌,日本竟然出兵干涉,制造了“济南惨案”,并炸死长期拒绝独立的张作霖,唆使张学良割据东北独立。在这一切归于失败,尤其是随着国民党军阀大战的开始,日本的侵华脚步趋缓,但是中原大战又改变了这一切,蒋介石的强势崛起,重新加快了日本的侵华进程。第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华由缓慢到骤然提速。四、中原大战对其它势力的影响1、对共产党的影响:自1927年武装起义以来,在经历了初期的一系列失败后,逐步站稳脚根,渐成燎原之势,但在中原大战之前,红军很少与蒋介石直接发生冲突,通常只有地方军阀在与红军作战。然而中原大战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蒋介石有机会直接对付红军,从1930年底,中原大战一结束,到1933年,相继发动了五次围剿,最终在1934年,取得胜利,迫使红军开始长征。中共武装斗争的重心由些开始由南向北转移。2、对四川军阀的影响:经过长期的战争,刘文辉、刘湘叔侄成为川中最主要的军阀势力,刘文辉当上了四川省主席,统一四川的主要障碍就是刘湘。面对川外的军阀混战,二刘采取不同的态度,刘湘支持蒋介石,而刘文辉支持反蒋势力。蒋介石获胜后,开始帮助刘湘反刘文辉,1932年二刘大战开始,刘湘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最终当上的四川王,而刘文辉只得退到川西大山,当了贫穷的西康王。3、对绥远的影响:傅作义本是阎锡山的部下,中原败后,得到张学良支持的傅作义,出任绥远主席,从此开始了经营绥远,脱阎自立的过程,在抗战中正式独立。傅作义经营绥远十余年,拉出了自己的队伍,到解放战争时,绥系军阀屡屡给解丅放军制造麻烦,由于战功卓著被蒋介石委以剿总司令的职位,负责稳定华北,成为四大剿总司之一,也是仅有的两个杂牌剿总司令之一(另一个是白崇禧)。可以讲,中原大战正是绥系军阀崛起的开始。本文内容于
10:21:31 被pjq2021133编辑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原大战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