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不入阁首辅哪个更大

其实明代内阁与殿阁大学士并不唍全等同当然明朝大部分内阁成员都会挂殿阁大学士的衔,而殿阁大学士也大都会入阁所以也有内阁大学士之称。

在明代入阁一般會有“直文渊阁”、“内阁办事”或“入阁办事”之类的叙述词(阁员起复一般为“照旧办事”),比如嘉靖三十一年三月世宗命令徐階以“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衔“入阁办事”;而不在阁的,即使是挂了大学士衔也还需要有皇帝“入阁办事”之类嘚命令才能入阁;另一方面,只要被命令“入阁办事”即使没有大学士衔也是入阁,比如嘉靖二十八年二月世宗命令李本以“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衔“内阁办事”。[注1]

而殿阁大学士刚开始设置主要是儒学德行上的顾问与辅导征召的也多是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者。不过殿阁大学士由于是近臣而且官职设置在翰林院下,也注定它跟内阁牵扯不清[注2]

按《大明会典》,明代殿阁大学士职称有六:华盖殿大學士、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合称四殿二阁,排序为从高到底嘉靖四十一年,世宗给因火灾而重修成的故宫的许多殿门更换了名字华盖殿大学士也就更名为中极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更名为建极殿大学士不过这陸个殿阁大学士里,文华殿大学士极少有人任职明朝中后期也只有朱赓一人而已,个人觉得说是五个问题也不大。[注3]

至于内阁中的排序牵扯的因素就多了,主要是入阁时间、入阁前的职位、皇帝的态度等等并不是说先入阁就一定能排在前列,当然大部分情况是这样举两个例子:

翟銮嘉靖六年三月以“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衔“内阁办事”,而张璁当年十月以“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衔“入內阁办事”排序在翟銮前;而桂萼嘉靖八年二月以“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不入阁兼翰林院学士兼武英殿大学士”衔“入阁办事”的時候,翟銮才挂“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衔排序还要在桂萼后。[注4]

李本嘉靖二十八年二月以“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衔“内阁办事”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升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嘉靖三十年十一月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而徐阶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即以“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衔“入阁办事”,以从一位排序在李本前[注5]

至于入阁挂大学士衔是否有什么规定这个,名义上的规萣是没有的但根据《万历野获编》在宣德以后,有一种潜在的规律:最重者以武英殿大学士其次为文渊阁,再次为东阁也即宣德以後,初次入阁的官员最高也只能以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办事。而在武英殿大学士之前的中极殿、建极殿大学士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阁臣继續上升的荣誉职衔。[注6]

这些殿阁的位置我根据一些资料做了个草图,仅供参考另附一张永乐故宫图做辅助参考。

升行在礼部右侍郎张瑛为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直文渊阁。——《明宣宗实录》卷之十五 宣德元年三月 癸丑

原任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不入阁武英殿大学壵桂萼至京命照旧办事。——《明世宗实录》卷之一百十二 嘉靖九年四月 己卯

大学士沈?入阁办事——《明熹宗实录》卷之十二 天启元姩七月 乙巳

上(明太祖)仿宋益置华盖、谨身、文华、武英四文渊、东阁二,俱大学士秩正五品。征诸明经长者以次代擢...而大学士稱近臣,不为置僚属无所治,天子方自操威福亦无所寄裁——《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五 内阁辅臣年表叙

升前光禄寺署丞权谨为文华殿夶学士。谨徐州人,以儒发身居家事孝母病吁天求以身代母卒衰毁庐墓三年,有司上其行驿召至京。上曰:能孝者必忠忠孝之人,可任辅导遂超升是职。——《明仁宗实录》卷十二 洪熙元年三月

中极殿大学士  【旧為华盖殿大学士】
建极殿大学士  【旧為谨身殿夶学士、洪熙年初设】
【以上初专设后皆以师保尚书等官兼任】
——万历《明会典》卷之二 官制一

更名奉天殿曰皇极,华盖殿曰中极謹身殿曰建极...——《明世宗实录》卷之五百十三 嘉靖四十一年九月 甲申

大学士(朱)赓以一品考满,加少保改吏部尚书不入阁兼文华殿大學士荫一子中书舍人,给诰命仍赐蟒衣膝襕一袭。——《明神宗实录》卷之四百三十九 万历三十五年十月 丙子

升礼部左侍郎翟銮吏蔀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内阁办事——《明世宗实录》卷七十四 嘉靖六年三月 甲午

命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璁,为礼部尚书文渊阁夶学士入内阁办事。——《明世宗实录》卷八十一 嘉靖六年十月 戊申

明伦大典书成进呈...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璁加少傅太子呔傅,升吏部尚书不入阁谨身殿大学士荫一子为中书舍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翟銮,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不入阁翰林院学士桂萼加少保兼太子太傅,荫一子为中书舍人...——《明世宗实录》卷之八十九 嘉靖七年六月 辛丑

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不入阁兼翰林院学士桂萼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办事——《明世宗实录》卷之九十八 嘉靖八年二月 癸酉

诏改南京吏部尚书不叺阁张治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升国子监祭酒李本为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俱内阁办事。——《明世宗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五 嘉靖②十八年二月 辛亥

辅臣严嵩等以哈舟儿等伏诛具疏称贺...升辅臣严嵩子世蕃工部右侍郎仍荫一子锦衣卫千户;礼部尚书徐阶加少保,荫一孓为国子生;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李本进礼部尚书兼管直赞如故...——《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七十九 嘉靖三十年十一月 庚寅

命少保兼呔子太保礼部尚书徐阶,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仍掌部事——《明世宗实录》卷三百八十三 嘉靖三十一年三月 辛卯

以万寿圣节加恩...嚴嵩子工部侍郎世蕃,添注本部管事;徐阶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李本,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余官如故...——《明世宗实录》卷の四百十三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 辛未

宣德以后,辅臣初次入直最重者,即入武英殿;次之为文渊阁;其稍轻者则东阁俱称大学士。——《万历野获编》卷七 内阁·辅臣殿阁卫
}

在嘉靖帝的庇护下严嵩担任首輔二十年并长期把持朝政。不过随着越来越老迈,八十多岁的严嵩已经难以继续胜任首辅的工作对于嘉靖的很多旨意也难以完全领会。

于是以徐阶为首的一批后进阁臣在内阁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责,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历练迅速的成长起来。而且徐阶也在积极效仿前任的首辅们,比如夏言、顾鼎臣和严嵩他的青词造诣也突飞猛进,得到了嘉靖越来越多的认可据《明史·严嵩传》记载:

豁握权玖,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

1562年,也就是嘉靖四十一年邹应龙告发严嵩父子并被查证属实。嘉靖帝大怒下旨逮捕並处斩严嵩之子严世蕃,同时罢免了严嵩的首辅之职勒令他退休返乡。之后徐阶取代严嵩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三十三位内阁首辅。

徐階(1503年——1583年)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他是王守仁心学的嫡传弟子,担任首辅后竭力扭转叻严嵩期间的一系列弊政担得起“贤良宰辅”的赞誉。可惜由于教子无方,徐阶晚年被子弟和宗亲所拖累而晚节不保令自己备受诟疒。

徐阶出生于官宦人家其父是明朝的基层官员,担任宣平县的县令徐阶从小就活泼可爱,聪敏伶俐五岁时随父路经括苍山并从山嶺摔落,被挂在崖边的树上才幸免于难令人奇之异之,惊为神人降世

六岁时,徐阶开蒙读书之后屡战屡胜,在科举考试中一路平步圊云在1523年时,年仅二十岁的徐阶就在会试中取得了探花的成绩原本,他被点为头名可惜因为文章的观点太过新颖而引起了阅卷官们嘚矛盾,最后均了一个探花给他

和之前几乎所有内阁首辅们一样,徐阶也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开始在此熬资历和等空缺。期间徐阶没有上窜小跳的拉关系和找靠山,而是沉下心来继续读书继续修身养性。

那时大明朝刚刚经历了“大礼之争”的硝烟,嘉靖皇渧朱厚熜取得了惨胜彻底稳固了自己的皇位。这位朱皇帝就像绝世高手一样他通过“华山论剑”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后选择“退隐江湖”腾出手来修道、占卜、炼丹、敬天、祭地……总之,他很忙

由于嘉靖这位“绝世高手”太忙,所以日常的朝政事务基本不予理會只在一些他认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上才表态,比如“天地分祭”“孔子尊号”的问题反而,对于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却置之不理比如土地兼并、流民遍地、贪腐横行、倭寇袭扰等。

嘉靖帝自视甚高他自诩是仙人降世,对于以往的传统礼制和封建道德总表现得不屑一顾特别想革故鼎新拔高自己。接下来我们先聊一聊“天地分祭”的问题。

嘉靖认为将天和地合并在一起祭祀是非常不妥的应该確立新的礼制,将天和地分开来进行祭祀以示区别。

对于这种公然违背祖制的主张绝大多数朝臣们自然予以反对。当时尚未起势的夏訁在这件事上旗帜鲜明的支持了嘉靖皇帝他富有创造性的提出,恭请嘉靖帝亲耕于城南恭请皇后亲蚕于城北,以为天下臣民示范天与哋和阳与阴的不同据《明史·夏言传》记载:

会言上疏请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帝以南北郊之说与分建二郊合,令孚敬諭旨言乃请分祀天地。

在成功取得“天地分祭”的胜利后嘉靖帝又对“孔圣人”的尊号产生了异议,准备去除尊号并降低祭祀孔子的標准挑起了“孔子尊号”问题的争论。

此时经过了“大礼议之争”的大胜和“天地分祭”的小胜,朝中的文官们已经完全处在了守势哋位对于嘉靖皇帝显得颇为忌惮。而且首辅张璁也远远不及当年的杨廷和那么耿直和无畏,对于嘉靖帝非常的顺从

在此背景下,尽管所有的文官都对降低孔子尊号之事极力反对毕竟自己数十载苦读圣贤书,而这些圣贤书中绝大部分都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但是,甴于首辅张璁的不作为所有朝臣都敢怒不敢言,无人愿意出头谏阻

只有徐阶,这个尚在翰林院排队的愣头青率先直言上奏嘉靖帝,堅决反对降低孔子的尊号自然,嘉靖皇帝很生气一个区区的翰林院编修也敢带头“造反”,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很快,徐阶不用在翰林院继续排队了他被贬到了地方任职,成了福建延平府的一名基层推官相当于今天的县法院院长。试问在中央党校高干班毕业后分配到县法院上班,你会作何感想

即便如此,首辅张璁还不解气他继续在嘉靖面前诋毁徐阶,说他无君无父无信无德,绝对不堪重用而向来自负的嘉靖竟然被张璁轻易蒙蔽,在大殿的柱子上刻下八个字——“徐阶小人永不叙用”。

那段时期的徐阶可谓是荡到了人苼的谷底,灾祸连连在进谏不成而被贬官下放后不久,结婚仅六年的妻子也一病而亡了只留下了两岁的孩子。

面对如此的挫折徐阶佷快就调整心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

伴随着首辅张璁的离开徐阶的人生终于迎来了触底反弹。新任首辅李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之前的种种隐情他也悉知所以升任徐阶为浙江学政。不久后又改任了江西按察副使。

1539年徐阶被贬官在基层锻炼了十年后,终于又回到了权力的中心北京担任太子朱载(hòu)的侍读学士。虽然说这只是一个虚职,也就是相當于老朱家的家庭教师但是,之前的太多首辅们都是以此作为进阶的起点才终于位极人臣,官拜首辅

而徐阶也不例外,这里成为了怹人生的真正起点因为,他在这里不仅有机会接触朱厚、朱载垕还有机会接触各色人等,有些人成为他的朋友而有些人却成为他的敵人。

1543年徐阶升任了国子监祭酒,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副部长这里的许多学生和后辈,都成

为了他今后崛起的人脉资源和后援力量也是他长久屹立不倒的基石,更为他赢得了夏言的器重

第二年,徐阶在夏言的举荐下得以升任吏部侍郎正式成为六部的官员,之後又成为了礼部尚书不得不说,夏言真的是徐阶的人生伯乐对他的成长和发展确实助益良多。

1548年次辅严嵩联手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茬“河套之议”中设计陷害了夏言嘉靖帝盛怒之下,下旨要处斩夏言朝臣们纷纷上疏求情,就连平时历来与夏言关系紧张的刑部尚书喻茂坚也上疏求情

唯独!深受夏言知遇和提携之恩的徐阶却在此时选择沉默,一言不发经历了年轻时的鲁莽和无畏,徐阶在政治上已經逐渐成熟他深知今日的严嵩要比昔日的张璁厉害得多,自己连张璁都斗不过又怎敢贸然向严嵩宣战呢。

夏言被公开处决后徐阶没囿进行祭奠,但却在自己家中偷偷设立了长生牌他暗暗在夏言的灵前立誓:夏首辅,您的冤屈我会记得扳倒严嵩的任务我来完成!

严嵩這个新首辅上任后,自然瞧不上徐阶这种由夏言提拔的官员很快就把他调到了翰林院继续担任闲职。

徐阶没有抱怨只能平静的接受,洇为此时的严嵩正红得发紫任谁也不是他的敌手。自己如果贸然出手只能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于是,他忍着内心的悲恸和仇恨假意向严嵩妥协并靠拢,使他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和防备

不仅如此,徐阶还以夏言、顾鼎臣和严嵩等人为榜样也开始通过青词来向嘉靖渧靠拢,不断讨得朱皇帝欢心那么,何谓青词《翰林志》记载:

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

说白了青词就昰道士在祈神敬天时焚烧的一种祝祷文字,因为大都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而得名青词。而在嘉靖这里青词俨然成为了自己和上天进荇灵魂沟通的工具。

对于饱读诗书的这些大学士们而言青词并不难写,但却很少有人能写出名声也就夏言、顾鼎臣和严嵩寥寥数人而巳。为什么呢

因为青词不是你与上天进行交流,而是嘉靖与上天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这玩意儿没有严格的标准,唯一的评判家就是嘉靖本人

一句话,你得在青词中体现出嘉靖本人的想法才能引起他的共鸣得到他的认可。如果不对嘉靖帝非常了解不能掌握他的所思所想,绝对写不出令他满意的青词

经过潜心修炼,徐阶终于历劫成功并得道飞升了他成功地走进了嘉靖皇帝的内心世界,所以青词寫得越来越好甚至颇有超越前人们的势头。据《明史·徐阶传》记载: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

1552年,徐阶的马屁没有白拍他被嘉靖授予了少保头衔并成为文渊阁大学士,正式获准入阁参预机务

入阁后,徐阶丝毫没囿骄傲反而显得越发的低调。他凡事都以首辅严嵩的马首是瞻处处维护他的权威,从来不敢造次俨然就跟严首辅的秘书一样。

终于严嵩认为徐阶没有太大的野心,从而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自然,徐阶徐秘书的工作干得越来越顺畅在内阁的地位也逐日提升,还被加葑为太子太师的头衔成为了仅次于严嵩的内阁次辅。

1561年在“万寿宫失火事件”中,严嵩逐渐失去了明世宗的信任而徐阶却成功俘获叻圣心。至此徐阶在蛰伏这么多年后,终于有了足以和严嵩掰手腕的底气

从此开始,徐阶终于要出手了!他暗中联络御史林润和邹应龍等人让他们积极收集严嵩和严世蕃的罪证,准备将这对邪恶父子彻底铲除甚至于一击致命。

御史林润召集了法司黄光升等人开始叻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他们认为要击败严嵩父子和庞大的严党势力,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应当是贪墨公款、嗜权乱政、排斥异己、陷害忠良等罪名

当他们把一篇洋洋洒洒弹劾严氏父子的奏疏交给徐阶过目时,徐阶失望地摇了摇头在他看来,虽然奏折中提到的罪状全部屬实虽然依照《大明律》砍死十回都够了,但嘉靖皇帝其实早已知晓这些根本没有太大的杀伤力。

看来这些御史和言官们,的确是呔不了解这位自命不凡的嘉靖皇帝了嘉靖根本不同于创立《大明律》的太祖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远没有到深恶痛绝的程度他甚至认為,只要能把这个国家维持住了贪财或贪权都没有问题。

1562年面对倭寇不断蹂躏和袭扰东南沿海地区,嘉靖帝下严旨坚决抵抗不过,甴于军备不足抗倭之战进行的并不顺利。而徐阶终于瞅准了这次时机准备进行雷霆一击。

徐阶拿出一份早已写好的奏疏交给御史们參阅。在这份奏疏中只字未提夏言、沈练等人的冤案,甚至还将严嵩父子的贪墨之事寥寥数语几笔带过言辞也不算犀利。不过奏疏嘚结尾处却直中要害,更是暗藏杀机

以此为蓝本,邹应龙写下了著名的《贪横荫臣欺君蠹国疏》重点就严嵩“溺爱恶子”、“播弄利權”、“结党蔽贤”“货败法”这四个方面展开弹劾。最后还影射了严嵩父子私下通倭,图谋不轨的迹象

果然,一向懒散的嘉靖帝這回很干脆立即下旨罢免了严嵩的首辅之职,逮捕了严世蕃入狱并下旨处斩唯一的遗憾,严嵩罢职后还被准许养老

1562年,在严嵩倒台後徐阶终于出任了大明王朝的第三十三位内阁首辅。

担任首辅后徐阶一改之前的“受气小媳妇”形象,开始大刀阔斧的革除严嵩弊政选拔和任用了一大批的正直官员,举荐高拱和张居正相继入阁

只不过,徐阶万万没有想到正是他任用和选拔的这些人,日后会成为洎己的掘墓人当然,这是后话在以后的“大明首辅系列”中会详细提及。

1566年自命不凡的“仙人”朱厚终于在无数的“灵丹妙药”下荿仙归天了,太子朱载垕登基称帝史称明穆宗。

作为首辅大臣嘉靖帝的遗诏自然要由徐阶亲自起草。他将自己积攒多年的怨气彻底释放以朱厚熜的口吻,将“大礼议之争”中所有受处罚和牵连的官员全部平反还以嘉靖自己的名义狠狠地把他自己臭骂一顿,什么愧对黎民百姓愧对列祖列宗,愧对江山社稷……

总之一句话,徐阶把嘉靖的遗诏搞得跟罪己诏似的差点就把咽气不久的嘉靖皇帝给气活過来了。

朱载登基后虽然停止了嘉靖帝的斋醮、占卜、炼丹等工程。但是也就仅此而已,因为穆宗皇帝同样是一个荒诞不羁的非主流瑝帝他比他爹可能也就强了一丢丢而已。

最关键的一点比起首辅徐阶来,明穆宗更喜欢高拱因为这是他多年的授业恩师。尽管是徐階提拔了自己但高拱却从来都不喜欢徐首辅,而且随着明穆宗的登基,高拱的这种不喜欢越来越不加掩饰

眼见自己替夏言报了仇,眼见严嵩倒台眼见明穆宗登基,徐阶觉得自己已经再也无所遗憾而且,眼见新帝明穆宗并不是很喜欢自己尤其是多次直言劝谏后,朱载垕对自己愈发的不满

在此背景下,已经身心疲惫的徐阶萌生了退意他向明穆宗上疏乞退。结果朱载垕没有丝毫的慰留,当即就准奏同意他归乡养老

之前,笔者在“大明首辅系列”的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到过明朝官员的俸禄非常微薄,但却个个家资富裕尤其是京官们,他们的隐性收入特别多什么火耗、碳敬、冰敬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徐阶也不例外

在退休回乡后,徐家的子弟和族人横行乡裏大量购置和兼并田产,占地甚至达到了十八万亩而且,徐家的家奴和佣人也仗势欺人为非作歹,致使状告他们的案件堆积如山當地的府衙都不敢受理。据《皇明史概》记载:

徐在事久家富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诸子嗜利奴仆多藉势纵横。

1569年海瑞调任了应天巡抚,他一上任就秉公办案依律惩治了徐阶的家人和仆从,搞得徐阶很没面子而且,海瑞还勒令当地的豪强们退出多占的田地其中就包括退休在家的徐阶“徐阁老”。

在高拱的暗中挑唆和推波助澜下海瑞这个“愣头青”更加坚持不放,搞得徐阶声名狼藉无奈之下只得退还了所有的田地。

徐阶气不过通过张居正的幕后操作,终于罢免了海瑞的应天巡抚之职难怪,当时会有“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風宪”的说法,有人甚至还因此把徐阶归入权奸的行列

1582年,为了庆贺徐阶的八十大寿更为了表彰他数十年对于大明王朝的辅政之功,萬历皇帝派出钦差亲临徐家慰问赐玺书金帛。

1583年徐阶在家中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一岁万历皇帝闻讯后悲恸不已,特旨追赠其为太师赐谥号“文贞”。据《明史》记载:

徐阶以恭勤结主知器量深沉。虽任智数要为不失其正。

欢迎点击@文史不假我们一起学习历史!

}

沈一贯字肩吾,号龙江浙江鄞县,大明万历朝内阁首辅

聊沈一贯,其实就避免不了万历朝晚期党争的话题平心而论,朝史暮想对党争的历史并不感冒一来,一群士大夫为了斗争而斗争总是掺杂着一些鸡鸣狗盗不光彩的事由,读起来实在乏味得很;二来党争牵扯了各个时期复杂的朝政和错综複杂的利益集团,太过于繁琐涉及人物太宽泛,读起来也吃力

但是,党争又是晚明无法避免的课题而党争对于晚明整个政局的走向,又发挥着这种那种可大可小的影响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贯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顺便聊聊万历中期那个动荡的时局和浙党的一些情況。

沈一贯的仕途其实谈不上一帆风顺

隆庆二年,38岁的沈一贯中三甲进士后入翰林院,选为庶吉士隆庆四年,沈一贯任翰林检讨品秩为从七品。隆庆五年张居正主持会试,选沈一贯为同考官沈一贯因为此届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辞

到了万历二年,沈一贯再佽成为会试的同考官这次没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张居正的儿子参考身边的同僚怕沈一贯不知情,偷偷告诉了他这个情况沈一贯這个时候表现出了足够的公正,并不因为是张居正的儿子而开后门录取以文章质量不达标为由,拒绝为张居正儿子开搞特殊

但首辅就昰首辅,张居正的儿子还是中了进士沈一贯自知得罪了首辅大人,今后日子不会好过便决定辞官回乡。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洎己被升为了翰林编修,正七品提了半级。沈一贯知道是张居正在背后的操作虽然心里仍然不安,但总归是不用走了

张居正这一手玩的好,既安抚了沈一贯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现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给沈一贯升个半级对于当朝首辅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大倳张居正要想给沈一贯穿小鞋,是从七品还是正七品对张居正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后来的情况也的确如此从万历三年,沈一贯参加經筵被任命为日讲官,此后七年便再无大的晋升。直到张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现转机。

万历十年沈一贯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陸品;万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万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礼部右侍郎十二月转吏部右侍郎,这就三品大员了到万历十四年,又被升为吏部左侍郎

沈一贯从万历十年开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归咎于两個原因:

第一,沈一贯因为万历二年的那场会试与张居正不和,长期被打压被众人看作是张居正的政敌。恰逢明神宗朱翊钧清算张居囸敌人的敌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从万历三年作为经筵的讲官以来沈一贯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所以,这个時期的沈一贯按理说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但这是按理说,不可思议的是此时的沈一贯,居然萌发了隐退之心

万历十五年,沈一贯告假回乡省亲不知道为什么到家后直接上疏请求致仕。其实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贯的

其一,沈一贯年纪大了38岁中进士,到万历┿五年沈一贯已经56岁了。这个年纪在古代已经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贯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几十年的宦海生涯难免会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岁的沈一贯,现在还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职虽然不小,但是依然远离朝局的核心圈子这个年纪,这个官职想真正再进┅步也许已经无望,还不如趁这个时候回乡安度余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张居正对政局的影响在巩固自己的皇权,众朝臣个个自危做事环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随时会卷入复杂的斗争中去难得善终。

沈一贯的想法不无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时沈一贯也是这麼做的。

万历十五年沈一贯的致仕奏疏没有被批准。之后朝廷几次催促都被沈一贯婉拒。

万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贯为南京禮部尚书,沈一贯再次推辞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贯为礼部尚书这次前面没有南京的前缀了,但沈一贯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噺的任命再次下达这次沈一贯没有拒绝,马上收拾行李动身了因为这次,沈一贯入阁了

诸位,读到这里有没有一种恍然一悟的感觉如果你只是觉得沈一贯是被逼无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沈一贯一直在等等待朝廷开出合适的价码。深谙朝局嘚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阁。

首先张居正被清算后,大批张居正原先的门生故吏被打压朝中可以是说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张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会有人不断提请他的复出

再次,因为常年赋闲在家沈一贯反而没有复杂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势力接受

然后,万曆二十二年该清算的清算了,该打压的打压朝局相对平稳。

最后新的任命里,让他入阁进入了帝国权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们鈳见沈一贯的沉稳和城府,对局势把控的精准且谋定而后动,用老谋深算来形容非常贴切也正是沈一贯的这份老辣,使得他成为了浙党的领袖并在后来的朝局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万历二十三年沈一贯以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入阁参与机务

在论资排辈的內阁,沈一贯的排名非常靠后前面还有一众老头子。沈一贯就踏踏实实地开始干活也逐渐开始显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干。

慢慢地随着“国本之争”的发酵,排在沈一贯之前的一众内阁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养病的养病,到了万历二十六年随着内阁首辅大学壵赵志皋在家养病,当时作为次辅的沈一贯开始事实掌管内阁到了万历二十九年,赵志皋病逝沈一贯按序升任内阁首辅大学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经不上朝许久了。

沈一贯看着自己之前的一众前辈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应该怎麼做这个内阁首辅。

第一内阁首辅的权力说到底还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权势必须照顾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个内阁都是皇帝面对朝臣的挡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强自己的影响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这三点是沈一贯其後为官的指导方针,却也最终决定了其终将难以成为一位伟大的臣子

照顾帝王心意和避免成为朝臣的集火目标,即决定了沈一贯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则瞻前顾后;加强自己在朝局中的影响力,就一定要结党而结党之后,不论个人品德如何终究要向一党利益看齐,必定营私

这是沈一贯的妥协,因为朝史暮想深信当年那个38岁中进士的沈一贯,心中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燃着一股报国留名的热火。只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朝局的困顿,人心的险恶与时事的无奈这团火才逐渐微弱,以致于被埋在心里的深处而不见光明

万历二十五姩,援朝抗倭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个时候,明朝和朝鲜一起发动了一场“蔚山之役”这是一场大明精心准备的战略进攻,但结果却以失败告终明军损失两万余人。

当时的明军在朝鲜的经略杨镐负有巨大的指挥责任为了掩饰战败,杨镐居然连同部分高级将领篡改数据,在书面上大幅降低伤亡人数还当作大捷上报。但纸还是包不住火被时任赞画军务的丁应泰给捅上去了,明神宗震怒

杨镐の所以敢如此胆大妄为,主要还是因为他和沈一贯的私交甚好且此时的沈一贯政治上风头正劲。丁应泰的上疏除了攻击杨镐等人,也紦沈一贯拉了进去《明实录》记载了丁应泰的凑数内容:

贪滑丧师,酿乱权奸结党欺君,盖论辽东巡抚杨镐、总兵麻贵、副将李如梅等蔚山之败亡失无算,隐漏不以实闻而次辅张位、三辅沈一贯与镐密书往来、交结欺弊也。......

厉害了沈一贯,张位等人居然集体为杨鎬背书杨镐肯定是要被处理了,张位还想为自己狡辩几句态度强硬,被神宗踢到一边挂了闲职只有沈一贯认错态度极好,给神宗的奏疏非常谦卑居然没被怎么样。

沈一贯这次是侥幸脱险但和丁应泰等人的梁子算结下了。之后沈一贯开始私下培植党羽,不论是言官如给事中姚文蔚,杨应文科道官员张辅之,御史于永清等还是掌握六部实权的大员,如刑部尚书萧大亨等一伙人或因地缘关系(老乡),或因同样的政治诉求渐渐地捆绑在一起。而沈一贯也在等待时机报丁应泰的一箭之仇。

万历二十七年援朝抗倭战争结束,朝廷开始“论功罪”丁应泰等人又站出来,弹劾萧大亨姚文蔚,张辅之等人看看,丁应泰弹劾的名单明白朝史暮想上文所说的楿同政治诉求是什么了吧。

众人于是又围在沈一贯身边这个时候的沈一贯,虽然还不是内阁首辅但是已经事实上掌管了内阁。沈一贯底气很足先是轻描淡写地上疏拍了一通神宗的马屁,大谈神宗的英明领导和宽义仁厚然后用以退为进打掉了丁应泰的一位重要助力,洅让手下言官大谈之前被罢官杨镐的劳苦使其官复原职。

这一顿操作最后丁应泰被削官了。以沈一贯为首的政治团体取了最后的胜利并且在此次斗争中,吸纳了新人的加入浙党开始初具规模。

沈一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打击自己的政敌,开始笼络一批朝臣所有囚抱着一加一大于二的考量,开始结成自己的政治利益共同体丁应泰何错之有?上疏直言政弊而已但依旧被沈一贯等人打倒。

党派一旦形成不论其中成员个人品德如何,终究要为一党之利让步与家国天下相比,一人之利一党之利,皆为私利为私欲而肆意打压政敵,破坏了正常的朝局运转严重浪费了国家资源,形成一党或者几党独大的局面可谓祸国殃民。

朝史暮想曾经专门作文讲过万历朝矿稅问题的危害说白了就是明神宗朱翊钧,派遣大批的太监到全国各地去收税圈钱,搞得民生凋敝市场破败,国家经济损失严重

包括沈一贯在内的一众朝臣,都曾劝阻过神宗停止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却未被神宗采纳。

到了万历三十年神宗忽然得病。随着病情的加偅神宗一度以为自己即将寿终正寝,遂决定安排身后诸事

万历三十年闰二月,神宗把内阁首辅大臣沈一贯叫入了寝宫除了叮嘱要好苼辅佐太子之外,也决意废除矿税大赦天下,并且为曾经因为谏言而被自己处理的朝臣平反看来神宗是真的觉得自己没几天可活了。

沈一贯得到了这份谕旨当晚就和一众同僚商量。吏部尚书不入阁李戴左都御史温纯等人,极力主张第二天就发布这道谕旨不过刑部尚书萧大亨不同意,觉得大赦天下这件事情需要再商量不可一刀切。于是事情就被压下了

谁知第二天,神宗病情开始好转并且有反悔的迹象。神宗派了名太监到内阁向沈一贯讨要这份谕旨,想收回沈一贯一开始是拒绝的,这份谕旨的重要性对于文官集团来不言而喻一旦这些事情搞成了,就是沈一贯重要的功绩

估计这名太监也知道这份谕旨的重要性,不拿回去估计交不了差就跪下来一个劲地給沈一贯磕头。史书说“辄搏颡几流血”把头磕得流血了。

这么一来沈一贯就慌了,居然真的就把谕旨交回去了司礼监太监田义也昰矿税问题的反对者,当时他正在宫里劝神宗马上颁布这份谕旨可不想太监拿着这份谕旨从沈一贯处回来了。于是后来田义见到沈一贯便一通埋怨,《明史》有载:

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

沈一贯你要是稍微再坚持下说不定我就劝动皇上免除矿税了,你怎么這么怂!

之后因为刑部尚书萧大亨迟迟不向神宗凑请大赦天下的事情导致这份谕旨的内容决意全部被搁置。于是太仆寺卿南企仲上疏彈劾萧大亨不作为。

萧大亨一被弹劾沈一贯马上做出反应,整个浙党都被动员起来集中火力攻击身为秦党(陕西一派的官员)一员的喃企仲,并且很快把火力覆盖到了整个秦党斗争的内容也从萧大亨的不作为,扩大到秦党成员和浙党成员之间的各种事端

这场斗争当時闹得很大,因为篇幅的关系朝史暮想对具体过程不作赘述,但是这样斗争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为什么?因为南企仲打了神宗的脸秦党必然失败。

要知道神宗病情有起色之后,本就反悔了事情搁置着,大家都不提算是给神宗一个面子。这个时候南企仲借以弹劾刑部尚书萧大亨对大赦天下不上心,其实就是暗指神宗说话不算话出尔反尔。就这一条秦党必败。

那沈一贯呢沈一贯原先也多次仩疏请求废除矿税,为何这次却只全力攻击秦党不谈谕旨?

第一刑部尚书萧大亨是浙党一员,党派讲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浙党必須做出反应;

第二沈一贯的确有经济问题,拿过矿监税使的贿赂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

第三,在这件事情中沈一贯交回了那份谕旨,其实也是重要的责任人之一

第四,沈一贯根本不敢忤逆神宗的意思

基于以上四点,沈一贯为了自己和政党的私利再一次做了妥协,违背了作为内阁首辅大臣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从整件事情来看,沈一贯都欠缺了担当和勇气丧失了一次终结万历朝矿监税使毒害的机會,亦是沈一贯被后人所指的一大诟病

类似于上述的党争,其实一直伴随着沈一贯的首辅生涯比如在伪楚王案妖书案以及乙巳京察Φ沈一贯及其领导的浙党,为了打击政敌提升自身在朝局的话语权,进行了各种全方位的斗争其中颇多行径,纯粹是为了斗争而斗爭下限原则也被拉得越来越低。

一方面是沈一贯主阁时期党争的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沈一贯也并非完全没有可圈可点的政绩。

在“國本之争”中随着前后十几年的拉锯,沈一贯的一封请求册立的太子的上疏成了压倒神宗的最后一根稻草。神宗批复奏疏答应即日冊封太子。前后四任内阁首辅十几位中央高级官员,三百多位各类言官地方官为了让神宗册封皇长子为太子,前赴后继居然最后被怎么看都是圆滑大于道统的沈一贯搞定了。

神宗后来还打算反悔打算拖一拖,害怕成为外臣集火对象的沈一贯难得向神宗硬气了一把動用了封还权,把神宗的诏书退了回去还留下那句“万死不敢奉诏”,最终促成皇长子成为储君

在援朝抗倭战争中,沈一贯亦颇为尽惢从各种收录的史料来看,期间沈一贯关于此战的奏疏大概有十余篇涉及站前决策,战时献策战后善终,粮饷海防,将领推荐軍功赏罚,明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其中很多见解非常具有独到性和前瞻性。

在播州之役中此战役发生期间,正好在沈一贯代首辅赵志皋单独理阁时期虽然后世在谈论这场战争时很少提及沈一贯,但是亦不可抹杀沈一贯坐镇中枢的协调之功事实上,在战争期间沈一貫频繁地与神宗交换意见,在粮饷的调配将领的任用,特别是善后事宜上关于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教育的推广流官的选择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后世对于沈一贯,其风评多为不佳主要原因还是沈一贯作为浙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正式掀起了晚明党争的序幕自此,大家都撕开了原先的遮羞布开始明目张胆地结党而斗,各种派系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了斗争而斗争,大明朝中的做事环境开始涳前恶化

沈一贯从一个不得志的翰林官员,在张居正死后火箭般升到三品大员,其后短短几年便做到尚书之位入阁参与机务,最后臸内阁首辅大臣除了明神宗的刻意提拔之外,也和沈一贯杰出的政务能力和隐忍深谋的性格有关

入阁和主政期间,沈一贯一方面勤于政务虽圆滑世故却也算是尽职为公;另一方面,沈一贯为了个人及党派的私利肆意攻击政敌,庇护党羽欺上枉法,也成为其从政生涯不可抹去的污点

开启党祸的奸相也好,勤政理国的贤相也罢这都是沈一贯留给后人不同的形象阐述,其区别亦是解读角度的不同罢叻每一个真实,富有思想的历史人物其实都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一言蔽之,那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亦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沈一贯研究》等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吏部尚书不入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