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是谁的作品 苏轼的代表作品作品菩萨蛮讲述的是什么

洪瑹《菩萨蛮·宿水口》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菩萨蛮&宿水口》是宋末词人洪瑹于途中投宿水口(今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之时,即景抒情,写下的抒发羁旅幽思的小词。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3.请分析上片写景的技巧与作用。(6分)
4.下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②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
2.①词的下阕抒写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2分)②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事逐孤鸿去&,意为往事不可追寻,不能再返。(1分)③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一个&又&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1分)
3.①&断虹远饮横江水&化静为动(或动静结合),充满情趣。②写景由远而近,描写井然有序。③以乐景哀情,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6分)
4.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思与孤独寂寞之感。(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洪王茶,宋末人,自号空同词客,有词一卷。水口,集镇名,今名水口铺,在安徽来安县南三十里,来安水东岸。为当地的水陆交通要道,亦为征人旅客常经之地。词人途中投宿于此,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抒发羁旅幽思的小词。
起首&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短亭,古时修于官道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大凡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系马短亭西&,说明客舍就在此近旁:&丹枫明酒旗&,说明客舍兼营酒水。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画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绚丽,诗意盎然。词人好象手握一枝调色彩笔,精心构画,于是画面上出现了红黄橙绿青蓝紫的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出现了,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也出现了&断虹远饮横江水&中的&饮&字,带有&追琢&的痕迹。况周颐说:&词太做,嫌琢;太不做,嫌率。欲求恰如分际,此中消息,正复难言。&(《蕙风词话》卷一)可见他不是反对追琢,而是反对&太做&,即追琢过分。若&恰如分际&,这种追琢还是必要的。复有&明&字,青旗、红枫,判然可见,色彩明丽。
下阕抒写客居此地的孤独之感。换头&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二句,谓词人奔走仕途,一事无成。&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词人这里借用,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事逐孤鸿去&,大概是说往事不可追寻,已逝之时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故亦真挚感人。结尾&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二句饶有韵味。从时间上看,上阕写夕阳时候,提到山犹染紫;这里说&月黄昏&,则已暮色苍茫了。其上着以&又是&二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尝尽了千愁万苦。时已云暮,词人只有点上寒灯,闭门独坐而已。唐人马戴《灞上秋居》诗有句云&寒灯独夜人&,词境似之,但换用&人闭门&三字,则变成有我之境,与李重元《忆王孙。春景》词的结句&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但前后对比,又有明显的映照作用:开始时词人远眺断虹饮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较平静、舒畅;结尾时闭门独坐,孤灯相伴,自然产生抑塞无聊之感。因此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
& 菩萨蛮·落花闲院春衫薄
词牌名大全
年代:唐 作者:
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千官起居环佩合,万国会同车马奔。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薰煮温汤源。贵妃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摇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翻。欢娱未足燕寇至,弓劲马肥胡语喧。幽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从此漂沦到南土,万人死尽一身存。秋风江上浪无限,暮雨舟中酒一樽。涸鱼久失风波势,枯草曾沾雨露恩。我自秦来君莫问,骊山渭水如荒村。新丰树老笼明月,长生殿暗锁黄昏。红叶纷纷盖欹瓦,绿苔重重封坏垣。唯有中官作宫使,每年寒食一开门。
以上为随机展示
《菩萨蛮·落花闲院春衫薄》
年代: 作者: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苏轼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苏轼的其他作品
《》《》《》《》《》《》《》《》《》《》《》《》《》《》《》《》《》《》《》《》>>苏轼送别词有哪些 苏轼的作品
苏轼送别词有哪些 苏轼的作品
苏轼送别词大家也都知道,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一波三折,多有不顺。而离别又是人这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离别,无法决定,无法选择。有生有死,就会有离别。这样一件具有浓重悲伤色彩的事情,对于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苏轼来说,更是增添了一种忧思,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难免会生出许多的感慨。那么苏轼送别词又是什么样的呢?苏轼像历史上,苏轼送别词,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有三首:1、《临江仙送钱穆父》2、《蝶恋花·雨後春容清更丽》3、《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也非常著名的送别诗。其实,仔细品读苏轼送别词,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点以及苏轼的写作技艺。比如,在苏轼的送别词中,出现过很多意象。很典型的是花木,例如:柳絮,茱萸和竹。在《满庭芳》和《菩萨蛮》中,苏轼就用到了柳树和柳絮,而在《浣溪沙》和《西江月》中,又很自然地用了茱萸,而竹子,作为当时文人墨客所追捧的,自然少不了。另外,在苏轼的送别诗中,也经常出现鸟兽,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构造意境。马、鸿雁、鹤都曾被作为过意象,表达作者的感情。比较常见的是气象,雨、雪、甚至是风都作为意象。例如,在《菩萨蛮》、《浣溪沙》和《青玉案》中都多次出现与,雪,和风这气象类的作为意象。苏轼的送别词每一首都是经典之作,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轼的作品苏轼的作品,按照时间段的划分,其诗词的类型和风格也是不尽相同的,甚至说是大不相同的,这是因为作者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的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影响了他的创作,他的诗词。名人苏轼苏轼年轻时,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金榜题名,便开始仕途之路,那时候在他的眼睛里,他的心里,前景是一片光明的,他也相信自己的抱负能够很快的得以实现,心情影响着作品,经历同样影响着作品,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他,那时候的作品风格多以婉约为主,或叙述事物,或描述景物,或抒发感情,但不论为何都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一片积极向上的景象。《南行诗》便是代表之作。入仕为官之后,苏轼发现理想与实际之间的距离完全不是度量出来的,黄州被贬,苏轼遭遇牢狱之灾,前景显得崎岖坎坷,不堪重负,到此时他的作品便开始转向豪放,诗词中间夹杂了一丝的幽怨、一丝的彷徨,一丝的迷茫,一丝的犹豫,那便是他对自己仕途之路的不确定,对未来生活的不确认,虽然如此,经过调整,经过开解后,苏轼的诗词表述依旧大部分以积极向上为主,他用开阔的思想去迎接未来的不定之数。《赤壁赋》便是个中翘楚。苏轼晚年悲凉,仕途已经完全没有出路,这时候他的作品便慢慢的转向了埋怨,创作之路也渐渐的走向了下坡。《行香子》便是很好的代表。苏轼妻子著名文学家苏轼,一生中的伴侣并非是只得一心人的,早年丧妻后的苏轼曾经两次再次娶妻。在众人的印象中,苏轼是有三任妻子的。除却明媒正娶的妻子外,那个时代男尊女卑,更何况苏轼好歹也是朝廷任命的官员,所以他的一生中应该还是有不少的妾室的,至于到底多少和名字那就不得而知了。苏轼妻 王弗这里插入一点题外话,比较有趣的就是苏轼的三任妻子均是王姓,不知道是天生有缘还是命中注定,苏轼一生与女子结缘。在这几名妻子中,对苏轼影响最大的,最深受苏轼喜爱和怀念的当属王氏王弗。她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也被称为结发夫妻、少年夫妻,陪着苏轼度过了他的最初的仕途之路,王弗死的时候年仅二十出头,也算是红颜薄命者了。王弗本是苏轼母亲这边的一位远房表妹,奉了父母之命,苏轼在十八岁那年迎娶了王弗,王弗那时正值如花似玉的年龄,年方十六岁。单纯容貌方面来看,王弗并没有那种沉鱼落雁之容貌,只能算得上清秀佳人一名,但从才华来看,王弗却是极具智慧的,有识人辨认之才能,在外可以作为苏轼的助手,在内能成为当家主母,也算是不可多得的贤惠女子。但佳人薄命,在她二十七岁时便因疾病而香消玉殒,给苏轼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想必大家都还记得苏轼的一首词《江城子》吧,那正是为了纪念亡妻王弗所作,在妻子离世后的十年用此词来怀念他。
网站介绍隐私政策广告服务合作媒体投稿指南使用条款联系我们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古诗《菩萨蛮》赏析苏轼 青玉案的赏析,大意,
A吧保护队丶157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这首词是作者杭州时为送苏坚归吴中而作.苏坚字伯固,在杭州曾助苏轼浚西湖,修长堤,与苏轼相友善.但苏轼此词别开生面,落墨不在“别”而在“归”.  上阕写送友归去吴中.“三年”两句写对友人的理解和惜别.伯固随苏轼三年,枕上魂牵梦萦希望归去,而今成行,词人既为此欣喜,为朋友高兴,也为朋友即将离别而生眷恋.但欣喜为主,故可洒脱地“遣黄犬,随君去”,希望伯固去后可以遥致书信,以慰朋友挂念之心.“若到”以下,想象伯固沿途景象.松江小渡,鸳鸯四桥,都是老夫曾游之处,虽是想象,亲切如在目前,使人顿生物我两忘之心,也生思旧慕归之意.  下阙写思归情怀.“辋川图”既是写吴中风光如画,也借王维“辋川图”一典表达归隐情怀.苏轼宦海沉浮,始终不忘归隐以求身心的宁静自由.王维后期的隐居生活和词中情调便成了苏轼经常羡慕感叹的对象.在词中,伯固思归已然成行,自己则更因伯固之归吴中而感叹自己欲归而不得归.“作个归期”为铺垫叙事之后直接吐露心愿,这一愿望强烈如斯,甚至连天都已经感动.被西湖雨淋湿的春衫便是天已许的证明了.此处的天,既是自然的青天,也隐指握有士人命运的朝廷.春衫湿,是送别时雨景,也是惜别时情谊,更使人思念做春衫之人.“小蛮”一词,借白居易姬人名指爱妾朝云.春衫上细针密线,皆是相思蜜意,更增归隐之意.  全词,明写送友归乡,暗写自己思乡怀归.典故贴切,表意丰富;语言自然流畅,虽是和贺铸韵,却无丝毫勉强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轼代表作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