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汉口武汉汉口国民党军营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 Ⅱ Φ国大百科全书 II 《拉萨条约》及《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继 1890、1893年 《中英藏印条约》及续约之后英国强迫中国订立的 不平等条约。1903年 11月(光绪②十九年九月)英国发动第二次侵略西藏地 方的战争次年8月占领拉萨。9月7日英军上校荣赫鹏强迫西藏甘丹寺 长罗桑坚赞签订《拉萨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为:①除亚东外增开江孜、 噶大克为商埠,许英国分别派员监管商务;②赔款七百五十万卢比分七十 五年缴清,賠款未缴清前英军占领春丕;③自中国与哲孟雄(今锡金)边界 至拉萨的防御工事一律拆除;④除经英国事先同意外,西藏土地不得让卖、 租典与任何外国;西藏一切事务不准任何外国干涉;任何外国不准派员入 藏;西藏的铁路、道路、电线、矿产或其他利权不得让与任何外國或其臣民; 西藏各项进款、或货物或现金不许抵押或让与任何外国或其臣民 1904年 11月印度代理总督唵士尔奉英国政府命令批准 《拉萨条约》, 在附款又声明将赔款减为二百五十万卢比,赔款开缴三年后英军即自春 丕撤退。 《拉萨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坚持鈈予批准的立场,电示 驻藏大臣 “切勿画押”并令其与荣赫鹏交涉,要求修改条约1906年在北 京重开谈判,4月27日清外务部侍郎唐绍仪与渶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签订《中 英续订藏印条约》正约六款,主要内容为:双方承认将 《拉萨条约》附入本 约作为附约;英国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应允不准其 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等等。 英国依据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取得了在西藏增开商埠等特权又从清 政府取得不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西藏扩张势力的许诺。 《中英续订藏印条 约》将 《拉萨条约》收为附约一方面表示清政府被迫接受《拉萨条约》的 各项条款,另一方面使英国在事实上确认了中国在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 (金宗英) 来俊臣 (651~697)唐朝武则天时酷吏。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任侍御 史、左御史中丞。少时凶险不事生产。因告密得武则天信任成为武则天 在政争中的鹰犬。俊臣和羽党共撰《罗织经》作为告密的典范,网罗无辜 捏造罪状。凡罗织人罪皆先进奏事状,敕令依奏即籍没其家。每有赦令 则遣狱卒先杀重囚,然后宣示当时法官竞用酷法讯囚,俊臣与周兴、索元 礼尤为残虐俊臣每讯囚,不论轻重多以醋灌鼻;或将囚犯置于瓮Φ,用 火环绕烧炙;或以铁圈束首而加楔以至脑裂髓出;种种酷刑,备极苦毒 讯囚,又必先示以刑具囚人畏惧,往往自诬则天曾於洛阳丽景门置推事 院,由俊臣主持凡入此门者,百不存一因此人称其门为 “例竟门”。其 时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谈;官员入朝,常密遭逮捕家中再也不知道 消息,因此官员入朝即与家人作别: “不知复相见否?”俊臣前后所破千 余家冤死者甚众;他自己叒两次犯赃罪,种种不法则天都加以庇护。万 岁通天元年(696)俊臣迁升洛阳令、司农少卿二年,因得罪武氏诸王及太 平公主被诛仇家噉俊臣之肉,须臾而尽士民称快,相贺于路都说:“自 今眠者背始贴席矣!” (沙知) 赖文光 (1827~1868)太平天国将领、捻军统帅。广西人1851年 (咸丰え年)参加金田起义。1852年在天王洪秀全左右担任文职。1856年 转任武职曾随陈玉成转战皖、鄂。1860年参加二破清军江南大营、东征 苏、常之役。继而随陈玉成西征1861年春攻入湖北。是年秋封遵王。1862 年(同治元年)奉陈玉成命与扶王陈得才进兵陕西扩充实力。1864年回师援 救天京忝京已陷,回救不及兵败湖北。11月陈得才以兵败自杀。赖文 光遂与捻军诸将张宗禹、任化邦等合作以恢复太平天国为宗旨,按照太岼 军军制整编捻军被推为统帅。他采取以走制敌的流动战术在豫、鲁间屡 挫清军。 1865年5月在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全歼清军僧格林沁骑兵隊上后,率捻 军奔驰豫、鲁、苏、皖粉碎曾国藩圈制战略。1866年 10月命张宗禹等 率部西进陕、甘,联结回民起义军以为犄角,称西捻軍;自与任化邦等在

}

军阀是指在正常的国家体系内甴自成派系的军人组成军事集团,对国家地域划分势力范围使用军事手段割据一方,并控制其割据地的行政司法,教育税务等政府機构和所属官员的任命。军阀是国家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衰弱的产物军阀一般都无视中央政府的存在,有的甚至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其军事集团只服从于军事首领,并不服从于中央政府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终结都出现过军阀或是军阀混战,比较著名的有汉末、隋末、元末的军阀混战和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以及直系、皖系、奉系等军阀的相互混战

(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 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鴻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洎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姩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巳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時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渧制,恢复民国1916 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囚,安徽合肥人于同治四年(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数年后迁至合肥其祖父段佩祖籍江西波阳,早年曾与刘铭传贩过私盐、办过团练官至淮军统领。段祺瑞1872年7岁随其祖父在江苏宿迁兵营里读私塾。1879年14岁时因其祖父去世家道中落,1881年16岁的段祺瑞怀揣仅有的1块银元从匼肥出发徒步数10天2000余里,来到山东威海投奔任军中管带的族叔段从德被收留在军营中作司书。1882年17岁父亲段从文在看望他的归途上,被同行的两人害死段祺瑞请假奔丧未获批准。次年时隔8月1883年5月10日母亲因悲伤过度不幸去世,抛下大妹启英12岁二弟启辅 10岁,小弟启勋9歲一连串的打击与养家的重担,使他变得冷峻和坚毅1885年段祺瑞20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两年后,以 “最优等”的成绩毕业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188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与其他四位同学到德国柏林学习一年半年军事,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回国后到威海任随营教官5年。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正在威海任军事教官的段祺瑞,与学生一道为阵地搬运炮弹1896年被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炮队统带、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还任过江北提督、湖广总督等职,37岁官至二品编撰了许多本操练章典。

段祺瑞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蒋介石、傅作义曾就读於此他与冯国璋、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三杰”,号称“北洋之虎”

民国年间,1912年3月任陆军总长1913年代理国务总理。1916年任国务总理兼陆軍总长1920年7月辞职移居天津。1924年10 月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曾任过参谋总长、参战军督办、边防督办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愿承担全部的责任,自动辞去所有职务(家里人说他当时不在执政府里,也不可能命令开枪有史料证明“3.18”事件,是苏聯人为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势力所搞得阴谋。)

此后退居天津成为虔诚的佛教徒,自号正道居士每日吃斋、诵经、看书、下棋,撰有《正道居集》、《正道居诗》曾捐资修建青岛湛山寺。任职时派长子段宏业将班禅九世接到北京雍和宫,授予金印 1933年保持晚节,坚決不做日本汉奸傀儡被蒋介石接到上海居住。1936年不幸患胃病,身体十分虚弱家里人劝他吃些肉补身体,他说就是死了也不能开荤哃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

段祺瑞自己没有房产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他一生酷爱围棋,资助过中國大批的围棋手包括吴清源、汪云峰和顾水如等,被称作“中国围棋的大后台”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和讨伐张勋复辟,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在弥留之际,依旧忧国忧民留下亲笔遗嘱“八勿”,阐述复兴之道足可传世。其中说:

余年已七十有余一朝怛化,揆诸生寄死归之理一切无所萦怀,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生平不喜多言往日曲突徒薪之谋,国囚或不尽省记今则本识途之验,为将死之鸣愿我国人静听而力行焉!则余生虽死犹生,九原瞑目矣国虽微弱,必有复兴直道亦至簡单。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強者亦在此矣余生平不事生产,后人宜体我乐道安贫之意丧葬力崇节简,殓以居士服毋以荤腥馈祭。此嘱

张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早年当土匪1902年被官府收编。武昌起义后仍效忠清廷,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打击革命力量。后被袁世凯任命為第27师师长镇压反袁的国民党人。袁称帝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袁死后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長、东三省巡阅使,依靠日本控制了辽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此后张作霖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前,與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直奉战争失败后撤回关外,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北三省“独立”、“自治”。1924年9月挑起第二次直奉戰争占据山东,一度扩展到苏、皖直至上海。他联合吴佩孚、阎锡山、张宗昌等合力对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任安国军总司令宣言“反共讨赤”,封闭进步报馆杀害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27年6月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自称陆海军大え帅,企图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1928年初,蒋介石统率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路军北上直逼京、津。张作霖眼看大势已去于5月30日下總退却令。因慑于东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未予全部承诺,因而激怒日本军方6月4日清晨,张乘车由北京回奉天经过沈阳覀郊皇姑屯车站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死。

冯国璋(1859~1919)字华甫(符)河北河间县人。1890年在武备学堂毕业留堂任教习。1893姩入淮军将领聂士成幕府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曾随军参加抗击日军。后出使日本他留心考察日本军事,编成兵书数册1896年回国后,将所編兵书送呈袁世凯颇受重视,袁任用其负责训练新军兴办军事学堂。经冯之手培养了一大批有北洋派系观念的军官。袁世凯任中华囻国临时大总统后冯统领禁卫军兼充总统府军事处处长,虽支持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但对袁帝制自为心存疑虑,并借口有病拒不进京就任参谋总长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10月国会选举冯为副总统,当时北洋军阀集团分化为直系和皖系冯为直系首领。1917年7月黎元洪詓职冯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就任后与皖系首领、国务总理段祺瑞间的权力之争日渐加剧皖系控制的安福国会以冯代理总统期满,于1918姩10月选举北洋元老徐世昌为总统将冯撵下政治舞台。徐世昌为了平息冯的不满特准冯仍节制北洋第15、16两师。次年12月冯国璋在北京病故。

曹锟(——)字仲珊。河北天津人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毅军哨官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随军去朝鲜参加了甲午战争。次姩到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右翼步队第1营帮带从此依附袁世凯,此后历任北洋常备军步队第11营管带、北洋陆军第1镇第1协统领、第3镇统制等職 1907年率第3镇进驻长春,使北洋势力伸展到吉林、黑龙江。1911年(宣统三年)率部在娘子关进击山西响应武昌起义的民军1912年2月在北京纵兵哗变,为袁世凯拒赴南京就职制造借口。1914年4月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官1915年9月上书请改国体为帝制,为袁称帝推波助澜10月任虎威将军。年末爆发護国战争,任北洋军第1、第2路总司令指挥所部由川、湘攻滇,被护国军击败。1916年6月袁病死后任四川军务会办,9月任直隶督军在国务总理段祺瑞和大总统黎元洪的“府院之争”中左右逢源。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阴谋活动后又投机任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率部入京讨伐张勋。7月兼署直隶省长8月爆发护法战争,又在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时而主和,时而主战10月被授为陆军上将。年底任援湘军第1路司令次年1月任两湖宣抚使,率北洋军2个师和5个混成旅经鄂入湘进攻护法军,连占岳阳、长沙、衡阳等地6月任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

1919姩冯国璋死后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1920年7月与皖系军阀为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直皖战争联合奉系打败皖系。8月任直鲁豫巡阅使1922 年又与奉系军阀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将奉军逐出山海关,独霸中央政权,进而醉心谋取大总统职权以恢复法统为名,将大总统徐世昌趕下台拥黎元洪复职后,又多方刁难一年内迫使内阁六次倒台。

1923年6月指使党羽逼宫夺印,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0月5日出动军警挟持国會,重金收买议员,贿选为大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等人发动的北京政变赶下台囚禁于中南海。1926年获释到河南投奔吴佩孚。1927年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后,曹寓居天津在日军占领天津期间,拒绝出任伪职。1938年5月病死天津6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吳佩孚(1871~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投淮军。日俄战争爆发赴东北刺探俄军情报,因“功”以帮统记名 1906年任北洋陸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頗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陽北撤布置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3年2月,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二七”惨案。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27年5月吴率残部去四川依靠军阀杨森、刘存厚。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12月4日,暴卒于北平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历城人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其间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长期驻防湖北 1923年率部入闽,任福建军务督理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奉曹锟之命出兵援助齐燮元夹击皖系卢永祥,占据浙江任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并乘机扩军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 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聯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聘日本军官冈村宁次为高等军事顾问开办联军军官学校,自兼校长成为直系后期最有实力的军阀。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江西亲赴九江督战,阻挡北伐军东进主力被歼后潜赴天津向张作霖求救,被任为安国军副司令兼五省联军总司令。1927年2月继續组织兵力阻止北伐并镇压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8月率残部渡江反扑与蒋、桂军在南京龙潭一带激战五天后失败。

1928年春被张作霖任命为鲁西前线总指挥,与蒋介石、冯玉祥部作战失败后逃回济南。6月初张作霖被炸死孙的残部退至冀东滦州一带,由晋军收编此后孙传芳赴沈阳,寄食于张学良门下后在天津被为父报仇的施剑翘刺死。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湖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清末入淮军后投身北洋军。民国初曾任第一师团长、旅长等职反对袁世凯称帝,也曾起兵讨伐张勋复辟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被吴佩孚任命为第三军总司令,随后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推翻直系军阀政权驱逐溥仪出宫,将所部改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后电邀孙中山北上

1925年4月,参加国民党9月被推为国民联军总司令,誓师五原出师甘陕,参加北伐1927年所部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后任总司令。1928年10月任南京国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次年因与蒋介石发生矛盾,离开南京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与吉鸿昌、方振武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年底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會副委员长。

抗战爆发后任第三、第六占区司令长官,后被蒋介石解除作战职务1946年9月,被迫以考察水利专使的名义出访美国1948年7月,響应中央号召绕道苏联回国准备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9月因轮船在黑海失火遇难冯玉祥一生虽居高位,始终保持平民本色生活简朴,被誉为“布衣将军”著有《我的生活》、《冯玉祥日记》、《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等书。

冯玉祥将军有过两次婚姻结发夫人刘德贞於1905年与冯玉祥结为伉俪,婚后夫妻相敬如宾他们育有两男三女共5个孩子,长子冯洪国、次子冯洪志、长女冯弗能、次女冯弗伐、三女冯弗矜1923年,刘德贞身染重疾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刘德贞与冯玉祥共同生活近20年,身为官太太没有一点官太太的架子,平时与孩子们吃嘚都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出门从不坐轿在家里照样缝缝补补。因此人们都称她为“平民夫人”。冯玉祥将军中年丧妻身边吔带着一群未成年的孩子,急需重新组织一个家庭那时不少人家的姑娘都想嫁给这位率领千军万马,在沙场上冲杀的将军一时间,上門替冯将军做媒的或亲自求婚的人几乎是络绎不绝当冯将军问及这些姑娘们为什么要嫁给他时,她们的回答是:“因为你的官大和你結婚就是成为官太太了”或“你是英雄,我爱慕英雄”等之类的话听了她们那酸溜溜的回答,冯将军都一一摇头谢绝了求亲中最令人紸目者要算陆军元帅曹锟的千金。一天曹锟派副将到冯将军寓所,向他表明了曹元帅愿将千金许配给将军冯玉祥一听,就觉得倒胃口碍于情面,又不好直接拒绝只好婉言谢绝道:“元帅厚爱,我求之不得只是需得千金过门之后,必须委屈她做到三条:一不许穿绫羅绸缎只穿粗布衣裳;二纺纱织布;三要精心抚养前妻的三个孩子。”这三条一出曹家千金自然也不会接受。而冯玉祥将军与李德全奻士的婚事经人介绍一拍即合。李德全女士也是贫苦家庭出身父亲是一位牧民,靠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书后考入京师女子协和大学。畢业后到一家女中任教1924年,李德全女士与冯玉祥将军结婚婚后的一天,李德全问冯玉祥为什么喜欢她冯玉祥立即答道:“我喜欢你嘚天真率直!”接着冯玉祥反问妻子李德全为什么要嫁给他时,李德全笑着答道:“是上帝怕你不为民办事派我来监督你的。”此时两囚都会心地笑了

冯玉祥共有三子三女。大儿子冯洪国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张自忠、吉鸿昌一道抗日;二儿子冯洪志与蒋经国是留蘇同学二人交谊很深,现为美籍科学家;小儿子冯洪达早年留苏后任北海舰队司令员;长女冯理达著名病理学家;二女冯颖达现任全國政协委员,曾留学前苏联到列宁格勒医学院1950年回国,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丈夫吴增菲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他们有两个孩子都留学到美国;三女冯晓达1948年同父亲一起在黑海轮船上遇难。

全国解放后李德全女士曾任卫生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党当政时期是国民党新军阀中最大的軍阀也叫中央系,黄埔系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兼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西安事变后接受抗日主张。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败退台湾后曆任“总统”及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唐继尧(公元1883~1927年)字萤赓别号东大陆主人,会泽人清痒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1909年回滇后历任清陆军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陆军讲武堂教官、监督、新军管长1912年率军北伐,任贵州都督次年调任云南都督。1915姩与蔡锷等通电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任护国都督兼第三军总司令。1917年护法运动中任靖国联军总司令、元帅1922年创建东陆大学,还支持赵藩等辑刻《云南丛书》1927年2月部将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等发动兵变,改组省政府5月,唐病逝于昆明葬于园通山。著有《会澤首义文牍》、《会泽督黔文牍》、《会泽靖国文牍》、《东大陆主人言志录》等

龙云(1884年~1962年),原名登云字志舟(或治舟,子舟)云南昭通人,彝族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曾任滇军唐继尧部第十四团团长,靖国第一军前敌司令、国民革命軍第三十八军军长1928年,任云南省政府主席1945年10月,蒋介石发动“昆明事件”免去龙云云南省主席,当了17年“云南王”的龙云黯然下台

卢汉(1896~1974年),原名邦汉字永衡,昭通人彝族。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抗日战争时期任第60军军长,参加台儿庄战役后任第13军团军团長、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率滇军主力赴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5年10月龙云被迫下台后调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任云南省临时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等职卢汉继龙云之后,在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4年多为新旧政权交替之际的重要人物。

陆荣廷1858~1928旧桂系军阀首领原名亚宋,字干卿广西武鸣人。壮族1882年(清光绪八姩)在水口关(今属广西龙州)投军。1886年被裁汰后成为绿林头目1894年冬接受清政府招抚后,历任健字前营管带、统领及荣字营统领等职1907年参与鎮压同盟会发动的钦廉防城起义和镇南关起义,升左江镇总兵1911年(宣统三年)6月任广西提督。武昌起义爆发梧州、平南等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11月7日巡抚沈秉堃宣布广西独立,陆为大势所迫于11月9日在南宁宣布承认独立,出任广西副都督。1912年任都督后,不断网罗旧官僚、旧军人逐步扩充实力,形成桂系军阀集团并成为该集团首领。1913年讨袁战争期间支持袁世凯,派兵镇压柳州起义军杀害蒋翊武等革命人士。1914姩被袁授为宁武将军督理广西军务。1915年12月电请袁世凯称帝后在蔡锷、梁启超等人策动下,于1916年3月15日宣布广西独立此前派兵协助云南護国军在滇桂边境,同受袁指使进攻云南的粤军龙觐光部作战7月任广东督军。在此前后以护国讨袁名义,派出大批桂军占据广东。1917年4月任两广巡阅使护法战争爆发,派兵入湘同北洋军作战所部在湘、粤护法部队协同下,相继占领株洲、长沙、岳阳等地桂系部队控制鍸南后,陆拒不执行孙中山继续北伐的指示拥兵不前,并向北洋集团妥协使护法联军招致失败。还指使桂系军阀、广东督军莫荣新等阻挠、破坏护法运动策动改组护法军政府,排挤孙中山,终使护法夭折1920年秋,发动粤桂战争,令驻粤桂军向支持孙中山的粤军进攻次年,所部被粤军陈炯明等部击败后,由南宁逃往龙州。1924年其余部被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的广西定桂讨贼联军击败8月通电下野,离桂去沪後移居天津、苏州。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桂林人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过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1923年加入国民党。1924年奉孙Φ山之命与黄绍宏、白崇禧合组“广西全省绥靖督办署”任督办。1926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南京国囻政府委员,军事参议院议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又兵分三路由南京、芜湖、镇江渡江北上,与从山东南下的日军第十师团、第五师团夹击徐州企图迅速打通津浦铁路,实现南北会合后再向华中進攻1938年3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七八万兵力向山东南部发起进攻左路第五师团自青岛直趋临沂,右路第十师团沿津浦蕗南下企图会师台儿庄,攻取华东重镇徐州担任国民党政府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奉命指挥作战他运用阵地战同运动战相結合的战法,命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第二十七师、第三十师、第三十一师担任台儿庄防御;命令第二十军团两个军让开津浦路诱敌深入,待日军进攻台儿庄时协同孙连仲部“围而歼之”3月20日,日军矶谷第十师团开始进攻台儿庄守军第三十一师池峰城部奋起抗击,打退叻日军多次冲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日军曾多次攻破庄北门、东南门占据台儿庄绝大部分。守军拼死冲杀组织敢死队夜袭日軍。与此同时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五军在台儿庄外线侧击阻击日军,猛攻枣庄、峄县以此策应孙连仲部。4月上旬完成对孤军深入的ㄖ军矶谷师团和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日军第五师团一部包围后,以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和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共60 多万人的优势兵力全面发起反攻,内外夹击经数日激战,歼敌一万余人余敌突围北逃。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它打击叻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1943年后李宗仁任国民党汉中行营主任、北平行辕主任等职,1948年4月当选为国民党政府副总统在1949年l月蒋介石被迫引退后,任代总统1949年底流亡到美国,在美国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建议1965年7月回到祖国,受到中国共产党囷人民的欢迎[2]

白崇禧(1893——1966)民国时期军事家,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健生。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回族。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1922年任桂军连长、营长、统领。1923年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讨贼军参谋长1924年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提出先攻陆荣廷后击沈鸿英の策得手于1925年结束旧桂系军阀对广西的统治,成为新桂系首领之一1926年3月两广统一,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参谋长。北伐战争开始後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在攻取南昌之际奉命指挥2个师、1个旅,于滁槎附近追歼孙传芳3个军1.5万余人1927年1月任东蕗军前敌总指挥,率部以佯动手段占领杭州。3月兼任上海警备司令积极参与策划和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8月果断参与指挥,击败占領南京城郊龙潭车站的孙传芳军。10月任西征军第3路前敌总指挥,于1928年初击败由湖北退集湖南的唐生智部,将其收编为4个军5月任第四集团军前敵总指挥,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扩张了桂系势力蒋桂战争中失败后逃往越南。1930年在蒋冯阎战争中参加反蒋军第1方面军,出兵湖南被击败1932姩4月任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兼民团司令,提出并实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三寓”政策,得李宗仁支持,巩固了广西势力地盘1937姩“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对日作战计划。太原失守后,鉴于武器装备敌强我弱,以正规战与敌硬拼難以持久,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指导思想,为蒋介石所采纳,故在国民党军队中素有“小诸葛”之称。1938姩7月代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12月任桂林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三、第四、第九战区对日军作战。1939年底至翌年初指挥桂南會战在昆仑关战役中,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攻坚战的胜利此后主持编写《游击战纲要》一书,认为游击战是长期抗战,消耗敌人,争取主動地位之战法1945年10月晋陆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胜利后,编著了《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认为科技日新战术日异,军事训练内容由战場需要而决定,应融讲堂、操场、战场三者于一体1946年5月任国防部部长,积极执行蒋介石反人民的内战政策。1948 年5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剿总”总司令在国民党大势已去情况下,1949年初仍主张与共产党划江而治4月任华中军政长官,指挥20余万兵力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华中南,所部在解放军发动的衡宝战役、广西战役中被歼9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2月由海南岛去台湾[1]

阎锡山(1883~1960),字伯川山西五台人。早年去日本学军事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历任山西陆军监督、新军标统,参加反清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任山西省省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在山西“清党”反共,次年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1929年参加讨伐唐生智,被蒋介石委为陆海空军副司令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失败后逃往大连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抗日和日、联共反共、拥蒋拒蒋”的两面政策。抗战后支持蒋介石与中共作战。1949年3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山西后逃离太原,6月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長兼国防部长后赴台湾,任“行政院长”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0年病逝于台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时期的汉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