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意大利为什么倒戈怎么一战二战都叛变了

本铁路主题由
BBS Auto Examine System 自动审核通过。
查看: 6182|回复: 1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会选择战斗力较弱的意大利?
  首先指出两个常被人不加思考就视为常识的观点:
  1、意大利在二战期间就是一个猪一样的队友,到处捅娄子惹祸,还得靠德国给它擦屁股。所以意大利离开德国连一分钟也过不下去,当然只能巴巴地向德国示好,成为德国的盟友。
  2、意大利和德国在意识形态上是相似的,所以结盟是自然的事。反正他们的目标都是用法西斯的钢铁洪流吞没软弱无力又堕落的民主政体,为自己高贵冷艳的民族争取生存的空间。
  是的,意大利在二战期间的表现,尤其是在北非战场上的表现令人不敢恭维。墨索里尼本人在1943年下台后,更被希特勒胁迫成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人与国都成为了纳粹德国的手中玩物确实窝囊。但德意同盟是根据日签订的《德意友好同盟条约》(即“钢铁条约”)最终成形的,在那时和之前,德意的实力相差并没有如此悬殊。因此,德意在战争期间截然不同的实力并不是当初两国同盟的原因。
  此外,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也并没有因为意识形态的相似而从一开始就意气相投。相反,以法西斯宗师自居的墨索里尼自视甚高,一开始根本没把希特勒放在眼里。
  事实上,在二战前,德意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段从对抗到合作,再从合作到同盟的过程。这又一次证明了国际政治是国家利益的舞台。德意同盟完全是一种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结合,比很多人想的都简单,也比很多人想的都复杂。
  德意关系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时间节点:德意因为奥地利问题产生矛盾→意大利加入斯特雷萨阵线导致两国对抗升级→埃塞俄比亚战争和进军莱茵使两国关系改善→柏林-罗马轴心形成→德意两国联合干涉西班牙内战使两国关系进一步回暖→《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在奥地利问题上让步→《钢铁条约》两国正式结盟。
德国的外交处境:
  一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在极大地削弱了德国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战胜国阵营内部的力量对比。奥匈帝国被肢解后,德国的东部产生了一大堆支离破碎的小国,这些小国的根基是如此虚弱,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能够承担起对抗德国的任务,这使得战胜国失去了扶植一个统一的大国在德国的东部制衡德国的可能。此外,受损最大的法国通过莱茵非军事区狠狠钳住了德国西部的咽喉,在单独承担起遏止德国的任务之后,被认为是攫取了大量德国吐出的利益,由此引起了英国的警觉。英国为了恢复在一战期间被动摇的世界霸主的地位,加紧运用起大陆均势的政策,反而失去了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动力,因为维持凡尔赛体系就意味着巩固法国的霸主地位。而赤化后的俄国逐渐和原来的盟友英法相疏远。
  这样,凡尔赛体系下的欧洲局势变成:一个战败的德国,一个独大的法国,一个动摇的英国和一个疏远的俄国。战胜国之间的互相忌惮和疏远使得德国有了可乘之机。在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他将他为德意志民族争取生存空间的过程描述为:击败法国,突破凡尔赛体系的钳制,然后东征,向东为德意志民族争取土地。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和英国产生核心利益的冲突,因此,在剩下的列强中,德国能够同盟的对象就只剩下英国和意大利了。
意大利的外交处境:
  反观意大利,意大利在一战中从同盟国倒戈到协约国就是为了攫取原奥匈帝国所属的特兰提诺、南蒂罗尔、达尔马提亚和的里雅斯特,此外还有阜姆港和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但凡尔赛条约并没有满足意大利的全部需求。意大利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地域狭小,急需殖民地以资发展,却因为发展起步较晚而没有机会,因而也有很强的动机向欧洲发动战争争取自己的发展空间。这迫使意大利必须游离在此时欧洲的两大阵营——以德国为首的要求改变凡尔赛体系的一方和以法国为首的包含东欧各小国的要求维持凡尔赛体系的另一方——之外,投机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但一旦对外战争爆发,就意味着必须选择一方站队。
最后简单地描述一下德意关系的变化:
  意大利因为从凡尔赛体系中获得了奥地利的南蒂罗尔,因而希望能够保持奥地利的独立地位作为与德国的战略缓冲区。德国因为初期实力不足而暂时放弃了强制吞并奥地利的努力。
  1933年,德国退出世界裁军大会和国际联盟,破坏了意大利为修订凡尔赛条约做铺垫而提出的旨在促进各国军备平等的《四国公约》而令墨索里尼恼羞成怒。此外,1935年,德国宣布恢复义务兵役制,完全无视了凡尔赛条约对其的军备限制。1935年4月,意、英、法结成了“斯特雷萨阵线”,重申了自己在《洛迦诺公约》中的保证国地位和对奥地利的独立保证。
  1935年,意大利趁两大阵营都在拉拢自己的有利时机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但意大利的战争却十分不顺利,正在这个时候,德国为意大利提供了宝贵的支持。这大大改善了德意关系。
  1935年德国进军莱茵莱,彻底破坏了法国对德国的绝对优势。在这次行动中,意大利保持了观望态度。这使得意大利和英法的关系不断疏远,又由于意大利此时深陷埃塞俄比亚战争,使得它更需要德国的支持了。
  在国际联盟对意大利侵埃的软弱和对莱茵进军的软弱中,意大利逐步意识到了英法的虚弱本质,开始有意识地向德国靠拢。为了向德国示好,意大利逐步软化了自己在保证奥地利独立上的立场——既然维持奥地利的独立本身就是为了防止德国的冲击,现在已经要和德国保持良好关系了,还要奥地利做什么呢,不如做一个人情送给德国。此后不久,两国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西班牙的地缘重要性和丰富资源使得德意两国同时干涉了西班牙内战,这不仅更加紧密了德意两国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将意大利从英法的阵营中推了出去。此时,与德国结盟似乎成了意大利避免孤立的唯一选择。此后的日,两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随着与英国同盟谈判的破裂,德国日益珍视与意大利的关系,以便在英国与德国注定为敌的未来不至于孤军奋战。为了促进德意同盟,德国向意大利保证不再对属于德意志文化圈的南蒂罗尔提出领土要求。这样,横亘在德意同盟间的最后一个障碍消失了。日,德意通过《德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同盟。
  来源:网络转载
历史问题啊
03:52, Processed in 0.108839 second(s), 18 queries, Memcache On.
Copyright &
www.rail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是不是有种报复的联系?请仔细讲讲。
意大利虽然是三国同盟创始者,但一战爆发后从来没有参加过同盟国一方的军事行动,开战初期保持观望,次年转投协约国!1+1=?没搞明白前,建议先别忙着学微积分。
德国与意大利是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动角色。可算是报复心所影响。 德国在《凡尔赛条约》下,无论各方面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如要赔偿66亿英镑、军队只可以有十万人、要独力承认所有战争罪行等等……。德国后来冇力赔偿,只好孤注一掷,破坏条款以振兴德国,但在希特拉的管治下失控了。他的个人经历(曾经是一战军人),带领德国走向复仇之路。意大利是在一战中被出卖。在战后以为可以得到海外殖民地,但最后只得到意大利附近的土地,意大利人认为这是“战争战利,外交失利”,在其后变得更偏激,主张以武力得到海外殖民地。 两个国家的对外扩张与其后二战爆发都是因为报复一战的不公对待而产生。 而法国,英国,俄国都是被迫,自我防卫而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莱茵河区,德法边界,本是非武装区,后来德国军队进入,更籍此攻打法国。法国被德国占领。后来德国更攻打入侵欧洲五国。 入侵法国后,德国没有停止,攻打英国,以战机日以计夜进攻。 德国与苏联本签下《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但德国不守信,先攻击苏联,苏联当然反抗。 (其实当时德国有能力打败苏联,但因地势(苏联的寒冷天气)关系,令德国惨败)可见,英,法,苏只是抵御德国的攻击才发动战争。 后来,也可以证明报复心是二战的原因。二战后的和约没有一战时的苛刻条约;建立新的国际组织防止报复,战争。
看不起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意大利咯?
并没有报复,都是地缘政治的锅。当然强行扯报复,也不是不可以。大体就是,我伟大英明神武的法兰西。在欧洲是瞧不起东边那些日耳曼耗子和斯拉夫野蛮人的。论实力,也就英国人能和我法兰西谈笑风生。后来,普鲁士出了不世出的俾斯麦带着一堆英雄豪杰,开始了统一战争。把法国打得不要不要的。还搞了个大新闻,把拿破仑大帝的侄子给俘虏了。法国也割掉了重要的工业区阿尔萨斯和洛林。这就是他两的仇。法国和意大利主要是尼斯问题和地中海霸权。德国统一是去割别人的地,意大利为了统一是去送地给别人。尼斯就是给法国的。意大利其实也认了。主要是意大利太想恢复罗马的霸权和国土安全非常依赖地中海,所以得争一下地中海。典型事件就是,1881年法国直接派兵收了突尼斯。突尼斯距离意大利太近了,而且意大利移民也占多数。法国派兵的行为怒抽自认为是列强的意大利脸。这个恩怨一直到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法国说,我没钱造海军没关系啊,只要能在地中海打败意大利就行了。谢谢大家
意大利:老子一战二战都是战胜国!战胜国!战胜国!重要的话说三遍!(当然前提是44年反水算能代表意大利。。。)
如果法国想统一欧洲大陆,牛牛也会联合德国或者意大利打法国。
隆美尔少尉的成名作就是抓了300多意大利俘虏眼眸深邃、轮廓分明、身材颀长,活生生的一幅画。
这在监狱民警看来,那么令人不可思议。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众所周知,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有德国挑起的,但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坏蛋也是需要队友的,老大哥德国一战时队友主要是意大利、奥匈帝国等,二战时主要是意大利、日本,由此可见,意大利才是大哥德国的铁杆兄弟。这等忠心耿耿的兄弟,却总是被描述成战斗力奇差、拖累大哥的猪队友,甚至一度因各种“卖萌”举动而被冠以“意呆利”。如果真的这样看待意军战斗力,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亚平宁半岛好歹是古罗马最核心的地区,战斗力怎么能弱呢。二战中意大利陆海空军队中,最优秀的是海军和空军,连墨索里尼都说“我们的陆军只是装装样子”,现在各种黑意大利的段子,大多也是嘲笑陆军战斗力的。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组建空降作战部队的先驱,其第185闪电伞兵师闻名遐迩,阿拉曼战役中,英国人吃惊地发现,他们所面对的这支意大利部队作战顽强,其战术水平也远非其它意大利部队可比。
  即使是“不堪一击”的陆军,也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在波兰战场上,意大利军队曾俘虏10万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意大利人也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同时还要为德军做好运输工作,真可谓是不省心。
  还为大家诟病战斗力弱的表现之一是久久拿不下非洲埃塞俄比亚,一个是工业文明发达的欧洲列前,一个是动物乱窜的东非高原国家,实力的悬殊确实让人接受不了拿不下埃国这个结局。不过,这只是一厢的主观看法,实际上第二次意埃交手时埃塞俄比亚已经有现代武器装备,而且还雇佣了不少欧洲教官,而意军长途跋涉,后勤补给跟不上,拿不下也情有可原。有印度作为大本营的英国不也拿不下阿富汗吗,况且,德国当时也对埃国有不少武器援助,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在背后捅了小弟一刀。
  不可否认,虽然有许多英勇的表现,整体上的弱势仍旧是被人诟病的地方,但若以为意大利军队就是个笑话未免太幼稚了,不佳的表现肯定另有隐情。墨索里尼有一句话可能说的太精确了, “我的政权在缺乏武器、士气和资源的情况下,在错误的时间把国家拖入一场错误的战争。滥用了千万人的勇气和热情,为了向盟国显示自己的伟大,外行地指挥了多次愚蠢的远征”。
  我们跳出战争这个圈子来看,意大利的统一并没有让这个国家像德意志那样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进而迸发出一种力图发展的进取精神,而是仍旧散沙一堆,纵然墨索里尼想通过国家社会主义策略彻底改造这个国家,但是他的手段和能力都稍显不足,既不能将国家变成英美那样的富庶,也没有变成希特勒的德国,战争开始的时候,意大利的钢铁、石油、枪炮的储备远没有达到战争所需,对民众的号召力也不足以让士兵们为他卖命,这或许才是意大利军队看起来不堪一击的原因。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军事历史 二战 陆军 意大利
  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历史& 二战时的意大利,真的是传说中的那么弱吗?其中另有隐情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68608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战意大利敢死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