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与特殊性的角度看

&&&1&&&&&&&&
无相关信息
最新相关范文文章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2015年 原创卷(五)(第24题)
公孙龙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有一个著名的逻辑命题就是“白马非马”。其中有一段解释是这样的:如果要求得到“马”,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要求;如果要求得到“白马”,黄马、黑马都不可以满足要求;这就说明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白马区别于马”。公孙龙的论述(&&&&)①正确,指出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区别②错误,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系③错误,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④错误,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C.①②④&&
【正确答案】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等。
【解题思路】公孙龙认为,如果要求得到“马”,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要求;如果要求得到“白马”,黄马、黑马都不可以满足要求,这强调了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相互区别,①符合题意。但他抓住了马与白马的区别却否认了马与白马的联系,故②正确。马与白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公孙龙只看到了区别而否认联系,犯了片面性错误,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主观唯心主义,③不选。(
17:31:28 )
相关知识点辨析题命题:从两个观点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一、命题示例
23.(10分)辨析题。
经济学家张维迎说,不听经济学家话的企业家,不是真正优秀、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家。而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说,假如企业家按经济学家的观点经营企业,这些企业家一半已经死掉了。
请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
参考答案:
(1)上述观点是片面的。(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2分)张维迎的观点看到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但忽视企业的具体情况;马云的观点看到企业的具体情况,但忽视企业家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2分)
(3)我们应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应把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2分)
二、命题评析
这是一道从选择题改编而来的辨析题。
(1)从立意来说,此题围绕主题“从两个观点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坚持了能力立意的大方向。(2)从情境来说,此题结合张维迎和马云的观点,不太适宜,可改为“有的人”。(3)从问题来说,知识范围、材料范围、设问角度清楚、规范。(4)从知识来说,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这一主干知识,对知识自身结构的要求较高。(5)从答案来说,按照总分总、先原理后方法论、先知识后材料的逻辑进行编制,总体上准确、严密。(6)从主线“情境-问题-知识-答案”来说,以设问为中心,较好实现了知识与材料的双向、准确、深度建构。(7)从题型来说,该辨析题属于正误混杂型,对学生的批判思维、比较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8)从难度来说,由于对知识建构、解读材料及其逻辑关系有一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该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古代有逻辑论--《人文杂志》2002年06期
中国古代有逻辑论
【摘要】:本文不同意“中国古代无逻辑论” ,主张“中国古代有逻辑论”。主要论证中国古代逻辑的存在及其特殊性、普遍性 ,及其与外国逻辑的相同点、不同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B81-092【正文快照】:
周礼全先生撰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逻辑”条释文 ,论“不同的逻辑传统”说 :“逻辑所研究的正确推理形式及其规律 ,是任何正确认识和任何学科都必须应用和遵守的 ,因而是全人类共同的。在这个意义上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和不同个人的逻辑。但是 ,另一方面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邦凡;[D];南开大学;200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祥云;[J];江海学刊;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祥云;[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钱永生;[J];东岳论丛;2004年01期
张小燕,耿昭;[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曾祥云,刘志生;[J];江海学刊;2003年02期
孙中原;[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张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张晓光;[J];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01期
孙中原;[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杨武金;[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许锦云;[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中原;;[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孙中原;;[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张四化;葛宇宁;;[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孙中原;;[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孙中原;;[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利民;[D];四川大学;2007年
罗清旭;[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钱永生;[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李春勇;[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张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李锐;[D];清华大学;2005年
丁小丽;[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庄岳;[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丽萍;[D];湘潭大学;2007年
杨娟;[D];山西大学;2007年
胡银屏;[D];山西大学;2007年
李牡琼;[D];西南大学;2007年
赵发海;[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燕学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李积萍;[D];河南大学;2003年
陈转青;[D];河南大学;2003年
宋赛花;[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杨飞;[D];河北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宏安;[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孙杰远;[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刘邦凡,王静;[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宋述刚,陈彰栋;[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刘邦凡;[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查永平;[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6期
刘邦凡;[J];南都学坛;1999年03期
崔清田;[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孙宏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崔清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清田;;[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刘培育;;[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丽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百顺;;[J];哲学动态;1981年03期
蒋春堂;[J];哲学研究;1982年11期
;[J];思维与智慧;1983年05期
吕建成;[J];思维与智慧;1984年01期
培育;[J];哲学动态;1985年10期
孙煜;;[J];思维与智慧;1987年03期
钟鸣;[J];哲学研究;1989年12期
孙煜;;[J];思维与智慧;1989年06期
孙煜;;[J];思维与智慧;1990年03期
;[J];哲学研究;199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培育;;[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颜华东;;[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周洪仁;;[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刘培育;;[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吴建国;;[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C];1980年
章沛;;[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C];1980年
刘培育;;[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C];1980年
周云之;;[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殷铭;;[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文东;[N];社会科学报;2000年
刘国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本报记者 赵一枫;[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刘培育;[N];光明日报;2002年
;[N];北京日报;2003年
潘国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梅淑娥;[N];法制日报;2003年
瑞英;[N];光明日报;2003年
记者苏显龙;[N];人民日报;2003年
刘国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邦凡;[D];南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皓;[D];河南大学;2002年
宋赛花;[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logic in ancient china
的翻译结果:
查询用时:0.181秒
&在分类学科中查询
On the Existence of Logic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Angles of Universality &Particalarity
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角度看
A Comment on the Last Century Viewpoints of 'Having No Logic in Ancient China?
近百年“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述评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Is there logic in ancient China or not”should be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both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logic.
对“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应当注意到逻辑的普遍性也不能忽视逻辑的特殊性。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its particularity,it will bring about two results ——the conclusion of “there is no logic in ancient china”; research mode of comparative law.
忽视逻辑的特殊性,则一方面可能导致中国古代没有逻辑的结论,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比附法的研究模式。
On Quantum Logic
量子逻辑述评
LOGIC OF CHOICE
选择的逻辑
Combinational Logic
Intuition & Logic
直觉与逻辑
Ancient Indian Logic
印度古代的逻辑理论
查询“logic in ancient china”译词为用户自定义的双语例句&&&&我想查看译文中含有:的双语例句
没有找到相关例句 Since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many authors have interpreted Pre-Qin thought of Ming as Logic in ancient China, and have always interpreted thought of Ming of Pre-Qin Confucian and Mo school from category of Aristotle. We oppose this. The author of the article has studied on contrasting between Pre-Qin thought of Ming and Aristotle's theory of category from purpose and method of thinking, in order to expose characteristics of Pre-Qin thought of Ming. 自十九世纪晚期始 ,我们已习惯将先秦的名学视为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在讨论先秦儒家的正名思想和墨家的名辩思想时 ,也总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思想去附会。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背景 ,本文试从思维的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将中国先秦名学的有关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作一比较研究 ,以期呈现出两者迥异的思维方式 ,由此质疑“‘名’是‘范畴’”的观点。 Is there logic in ancient China or not”, a disputative issue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remains a puzzle in the circle of philosophy of logic. Different scholars hold differing views,some think “yes”, while the others“no”.Regarding western logic as universal law,is the root of two schools ——non-logic nihilism in ancient Ccomparative law in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cient logic history.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Is there logic in ancient China or not”should be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both universality... Is there logic in ancient China or not”, a disputative issue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remains a puzzle in the circle of philosophy of logic. Different scholars hold differing views,some think “yes”, while the others“no”.Regarding western logic as universal law,is the root of two schools ——non-logic nihilism in ancient Ccomparative law in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cient logic history.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Is there logic in ancient China or not”should be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both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logic.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its universality,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actually existent exchange among different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its particularity,it will bring about two results ——the conclusion of “there is no logic in ancient china”;research mode of comparative law. In ancient China, there is also theory about logic which is not identical with western philosophy of logic in the respects of systematicness and manifestation.在20世纪,“中国有没有逻辑”始终是逻辑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有学者给以肯定的回答,有学者给以否定的回答。同样是以西方的逻辑作为普遍者,既可能导致中国古代无逻辑的虚无主义态度,也可能导致比附法在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中的泛滥。对“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应当注意到逻辑的普遍性也不能忽视逻辑的特殊性。忽视或取消逻辑的普遍性,会带来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事实存在的交流进行解释的困难;忽视逻辑的特殊性,则一方面可能导致中国古代没有逻辑的结论,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比附法的研究模式。中国古代也有关于逻辑的理论,但其系统性及其表现形式并不与西方逻辑学完全一致。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lie in the linguistic ones. Since emergence of logic rooted in the researches on the inferences in human thinking while language is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inferenc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languages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of logical shap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determines the route and shape of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gic in ancient China...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lie in the linguistic ones. Since emergence of logic rooted in the researches on the inferences in human thinking while language is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inferenc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languages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of logical shap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determines the route and shape of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gic in ancient China whose representation form was the informal logic consistent with the nature of ancient Chinese rather than formal logic.中西在文化上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语言上的差异性,由于逻辑学的产生根源于对人类思维中推理的研究,而推理的存在又是以一定的语言作为物质载体的,因此,中西语言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西在逻辑形态上的差异,古代汉语自身的特质就决定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发生和发展的路径和形态,使中国古代的逻辑发生发展不是以形式逻辑的形态为其表现形式,而是以具有和古代汉语本质特征相一致的非形式逻辑的形态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nbsp&&&&&相关查询
在英文学术搜索中查有关的内容
在知识搜索中查有关的内容
在数字搜索中查有关的内容
在概念知识元中查有关的内容
在学术趋势中查有关的内容
2008 CNKI-中国知网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 备案号:110 1081725
&2008中国知网(cnki)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