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吾者,皆远我于三界皆苦之外.是什么意思

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是什么意思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总是说我正确的人是我的敌人,对于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明察。
“道吾好者是吾贼”的意思是:奉承我的人是我的敌人(对手)。与这句相对的还有一句:“道吾恶者是吾师”,意思是:指出我的缺点的人是我的老师。说,宣扬的意思。
生乎吾前,其 闻道 也固先乎吾,吾 从 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 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 从 而师之
“你”的意思。
“持”字错了,应该是“恃”。“恃”是依赖的意思。
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注释】...
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的才能.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打算怎么做呢?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吾妻之美我者的者是什么意思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原因.我的妻子之所以赞美我的原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原因.我的妻子之所以赞美我的原因...
我觉得还是原因好些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三界之外的地方是什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这个问题我也很想知道,从没查过,今天查了一下,结果如下: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 ,巴利语tisso dha^tuyo.(一)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之三阶级;系迷于生死轮回等生存界(即有)之分类,故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又三界迷苦之领域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一)欲界(梵ka^ma -dha^tu ),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二)色界(梵ru^pa -dha^tu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三)无色界(梵a^ru^pya -dha^tu ),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  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三界可细分为二十五有(界),若将色界之那含天析而为五(即五那含天),则共为‘二十九有’.其与九地之关系,如下表所示:    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众生生死轮回之趣,故为圣者所厌弃.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即劝三界诸有情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解脱.[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三、俱舍论卷八、品类足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瑜伽师地论卷四、大智度论卷二十一、华严经孔目章卷二](参阅‘九地’132、‘色界’2545、‘欲界’4653、‘无色界’5083)  (二)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一)断界,即断除九结(九种烦恼)中除贪以外之其余八种烦恼,或断除无明结.(二)离界,谓断离贪烦恼或断除爱结. (三)灭界,谓断灭有漏善及诸有为、无覆无记等烦恼.即除九种烦恼外之其余有漏法.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一切行断,故名断界;一切行离,故名离界;一切行灭,故名灭界.’[顺正理论卷七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五]  (三)指色界、无色界、尽界.[长阿含经卷八、品类足论卷五]  (四)指法界、心界、众生界.此系基于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说而立.[大日经疏卷三]  (五)萨满教基本观念之一.主张宇宙分为上、中、下三界.依各族而说法稍异.如蒙古族萨满教认为上层世界为神灵世界,中层世界为人类、动物之居地,下层世界为死神与魔鬼聚集之世界,即地狱.在中层世界与下层世界间,复有一不可知之世界,为人死后之去处.【三界】  凡夫心行,虽千差万别,溯其本根,不外一爱二见.有情业力,虽千差万别,究其实际,不外一恶二善三定.众生种类,虽千差万别,区其大别,不外一欲二色三无色.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箭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选自《金楼子》)【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野人:农夫。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爵愈贵者愈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箭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选自《金楼子》)【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野人:农夫。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爵愈贵者愈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箭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选自《金楼子》)【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野人:农夫。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爵愈贵者愈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最佳答案1.(1)长,身高(2)确实(3)受蒙蔽而不明(4)打猎(5)攀援、爬(树)2.(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大意写出即可)3.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大意写出即可)4.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佛告弟子将五蕴皆空及开悟方法传示末法众生,使其深厌虚妄、不恋三界,知求涅磐境界(宣公50阴魔小结6)
佛告弟子将五蕴皆空及开悟方法传示末法众生,使其深厌虚妄、不恋三界,知求涅磐境界(宣公50阴魔小结6)
阳光师姐的清净之疆: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白话翻译:北京社科院)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浅释(一九六八年于美国加州三籓市佛教讲堂)
楞严经原文: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妄。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诣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白话翻译:阿难,这五蕴为五种妄想所成,你现在要想知从识蕴到色蕴,彼此相因的界线,以及其中浅深之义。只有色与空,是色蕴的边际,只有触与离,是受蕴的边际,只有记与忘,是想蕴的边际,只有灭与生,是行蕴的边际。湛入合湛,是识蕴的边际,这五蕴之元,重叠生起,生是因依识而有,灭随从色而除,已得圆通,即齐佛果,五蕴妄想,顿然俱空。但无始习气,遇事便兴,如要遇事不兴,非可顿然而除,因而必须安立圣位,历事造修,才可除灭。我已示你劫波巾结,为何你还不明白,再来询问呢?你应当将这妄想的根元,以及心得以开通的法门,传示给将来末法世中的众修行著,使他们认识虚妄,深厌妄想自生,知求涅槃境界,而不贪恋三界。
宣化上人浅释: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阿难’,‘是五受阴’:这五种的受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的阴,你都有领受的这种情形。‘五妄想成’:所以五种的妄想,也就发生出来了。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惟色与空。是色边际。惟触及离。是受边际。惟记与忘。是想边际。惟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你现在想要知道五阴这种妄想,每一个阴它的界限是浅?是深?是怎么个样子?它的边际在什么地方?我现在告诉你。‘惟色与空,是色边际’:惟色而对空,就是色的边际。‘惟触及离,是受边际’:这个触尘和离,就是受的边际。‘惟记与忘,是想边际’:惟这个记和忘,是想的边际。‘惟灭与生,是行边际’:惟灭和生,是行的边际。‘湛入合湛’:你清净又合清净,‘归识边际’:这就是归八识的边际。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此五阴元’:这五种阴的根本,‘重叠生起’:它重复而重复地叠生,生了又生,这样地互相循环,互相帮助。‘生因识有’:那么这生就因为识才有的。‘灭从色除’:灭就从色除。怎么会灭呢?因为有色。若灭色,它就归空,这所以灭。生,就由识生出来的;灭,就由形色而灭。
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理则顿悟’:在理上来讲,这个道理你很明白了,可是‘乘悟并销’:乘(同‘秤’音),就是这种乘除的方法。你悟了,也没有这个乘,也没有悟了。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你若明白这个理了,那么你就连悟都消了。‘事非顿除’:在理上讲,你是悟了;在事相上讲,你还要‘因次第尽’:你要好像脱衣服似的——脱了第一层,又到第二层,然后脱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注四一】你在事相上要由次第而尽——次第没有了。这个理你是明白了,但是你还没有修呢。还要修,才能把这五阴都破了。
【注四一】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在中午有人讲,以‘穿五层衣服’来比喻‘五蕴’,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因为《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像穿五层衣服似的,那五层衣服都剥下来,人就裸体了。所以果舟说:‘这教人打妄想’,是真的。那么不破这五蕴,还有这五层衣服遮著,人没有打那么多妄想。要是破了,裸体了,这怎么办呢?所以这比喻是有一点问题,难怪你说令你打妄想。那你说这怎么办?你对这有什么解释法没有?用五层衣服来比,这是一种有形的。而五蕴是没有形的,没有形和有形来比,这是不一样的。
这五蕴只是一种阴气,这阴气也可以变成阳气,阴魔也可以变成阳魔,就看你会不会用。你若会用,在这修行上不被它所转,这个境界不是不好。你贪图神通,贪图好处、境界,这就被它所转了。所谓五阴,又叫五蕴。五阴是五种阴气,因为有阴气,所以就著魔了;有阳气,这就是菩萨了。不过,要紧的就是不执著。不执著了,就是‘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不要执著穿没穿衣服。‘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真正用功的人,对这些都没有执著了。不一定就像五层衣服这么脱光了,没有衣服穿,那怎么办呢?这只是一个很浅显的比喻,就恐怕你不明白,所以才这么样说。
其实五阴根本就是一股气在那儿作怪,这气有邪气,有正气。邪气就是阴气,正气就是阳气。你要是不会用它,就变成阴魔了;你要是会用它,就变成阳魔了。在这个时候,就是要用这个不思善、不思恶,你也不要贪好境界,也不要怕坏境界。就是遇到这种境界,还若无其事似的,不生一种执著心。我知道果舟对这五层衣服,是不愿意脱,脱了就觉得很怕丑的,所以我今天提出来讲一讲。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我已示汝’:我以前已经告诉过你,‘劫波巾结’:我用那个巾结了六个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你怎么还不明白呢?还来这么向我多问,又这么啰啰嗦嗦的。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汝应将此’:阿难,你应该将这种的‘妄想根元’:这个妄想生出来的根本来源,‘心得开通’:令一切的众生都明白、了悟这个道理。‘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你再把这个道理,传给将来末法的时候,这一切修道的人。‘令识虚妄,深厌自生’:令他们也都知道这虚妄的妄想,是他自己生出来的,令他很明白、很了悟,知道这种妄想的来源和它的脉络,而生一种厌恶的心。‘知有涅槃,不恋三界’:令一切的众生知道有涅槃可证,不留恋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火宅了。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莲池大师是中国很有名的一位法师,他出家了,还总想回家看看他太太。左一次、右一次,看了很多次。他太太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一想自己的丈夫出家也不修行,还有这一种的情爱放不下,老回到家里来,这不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乎她就在进门的地方,挖了一个坑,上边用席子之类的东西遮上。这个坑里边放的什么呢?就放它一些个火。那么莲池大师有一次又回来了,一迈步,就掉进这个火坑里了,他说:‘啊!你这儿怎么弄个火坑呢?’他太太说:‘你知道是火坑,为什么你还回来?’这一句话,他开悟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这也就表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都不是安乐的地方,就好像火宅那么样子。
推荐阅读(请点击):
(专辑:内含百余篇宣化上人的开示)
宣化上人浅释转自般若文海网: ,白话翻译转自:
04/30 08:14
佛告末法众生:十外道乃行阴中妄念正念交杂而生之邪见,若言登圣,打大妄语堕无间狱(宣公50阴魔行阴12) 阳光师姐的清净之疆:/%D1%F4%B9%E2%CA%A6%BD%E3/home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经魔章浅释想阴十魔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白话翻译:北京社科院)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一九六八年于美国加州三籓市佛教讲堂) 楞严经原文: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
09/24 18:36
.cn/htmljw/0163.htm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63部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十二卷 东晋西域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 经名 · 卷数 · 跋序 · 品名 · 品数 · 译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卷第一 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卷第一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卷第二 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卷第二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卷第三 灌顶十二万神王护比丘尼经卷第三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卷第四 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卷第四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卷第五 灌顶咒宫
03/19 04:46
中国第二敦煌美景 新浪首页无为妙音_48998个人中心发博文消息 长微博工具 没有微博字数限制哦~把你想说的话,想分享的照片合成一条微博发布吧~ 不太明白?[请点这里] 写文章贴博文链接 提交 或 选择我的博文 佛告灭恶趣菩萨言:我有祕密法,灭罪成佛最胜第一 日志 返回日志列表 [顶] 佛告灭恶趣菩萨言:我有祕密法,灭罪成佛最胜第一.
08:44 阅读(15) 赞(6) 评论 已成功转载 分享(3) 复制地址 更多 已经是第一篇 | 下一篇:只要念此咒供养,... 开通黄钻
03/04 16:28
若见本文,能毕灭业障之罪![佛告文殊师利] ( 06:14:42) 转载▼ 标签: 愚痴 极乐 毕灭 云何灭 很重要 分类: 如是我闻 如何灭业障罪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灭业障罪,云何灭业障罪?&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见一切法性无业无报,则能毕灭业障之罪.又文殊师利,若菩萨见贪欲际即是真际,见瞋恚际即是真际,见愚痴际即是真际,则能毕灭业障之罪.又文殊师利,若菩萨能见一切众生性即是涅槃性,则能毕灭业障之罪.& --&lt
09/01 13:35
修持药师佛与十二药叉神将方法 (南怀瑾) 顶礼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经就要圆满结束,再告诉大家一个修持的手印,由诸位自己去修了.现在我们先念一段经文,十二神将的名字,记住啊!十二药叉神将的奥秘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官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披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药叉的意思解释过了,有两种.药叉的翻译就是夜叉.我们平常骂人,尤其骂女性朋友,很
05/08 15:1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 若有初发意菩萨. 及一切四部众. 善男子. 善女人等. 若发菩提心者. 文殊师利菩萨当有誓言. 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 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 入我愿者. 则是世尊诸佛之子. 亦是我父母. 于意云何. 我有先誓大愿. 依我十种大愿者. 先为父母. 兄弟. 姊妹. 妻子. 眷属. 得令富贵. 果报圆满. 兄友弟恭. 慈心不杀. 听学大
12/08 08:07
在罗汉的世界之上的另一个空间充满着神秘的黑雾,让人看不清内里的景象.这里是独觉的领域. 独觉,指的是采取佛法之外的其他路径,依靠独自的努力,超越生死的存在.他们也被叫做&辟支佛&,也拥有出众的法力,能够影响因果. 然而他们与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只能够自己战胜轮回,无法将自己的经验传授他人,象佛一样教化众生,所以才叫&独自觉悟&. 独觉在神圣中是很少的,几乎千百年来才有那么几个,而在佛出世后更是寥若晨星,因为教化众生的工作都让佛做去了.但独觉的范围不
10/14 12:58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 东北佛网
13:40:39 作者:赵朴初 来源:中国佛教信息网 文字大小:[大][中][小] 问:为什么一部分佛教徒要出家??答:要说明这个问题,先要谈一谈佛教的五乘教法.乘就是车子,能运载行人到远近不同的目的地,借以比喻教法.五戒的教法戒杀.盗.淫.妄.酒的五条戒能令修持者得生人间,叫做人乘.十善的教法不犯十恶:1杀:2盗:3淫:4妄语:5两舌,即挑拨离间:6恶口,即粗恶伤人的言语:7绮语,即邪淫言语:8贪:9嗔:10邪见,即否认因果的见解,即
12/27 00:20
请点击上方标题小字:'法界精进佛子共修道场',然后添加&关注& 摘自云南鸡足山华首放光寺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佛告阿难:'汝今善听!吾今为汝说.有十往生法,可得解脱. 那么第一个方法呢是无相说,无相说也就是无缘说,无相说.这个无相往生的方便,不离本座往生刹土,诸佛净土,无来无去,真实功德,一念之中即得成就.那你不得这个无相方便那咋办呢?那就取相说. 今为汝说,有十往生法,可得解脱.云何为十?一者.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往生阿弥陀佛国. 那么这有十种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界宝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