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约村古塘乡党委书记彭晖左文学个人有什么个性性点

贵州塘约:中国新时期的大寨
当前位置:
贵州塘约:中国新时期的大寨
——对话著名学者、文学家王宏甲
访谈嘉宾:
&&& 王宏甲,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 代表作品:《无极之路》《智慧风暴》《中国新教育风暴》《人民观》《塘约道路》等。
&&& 刘学文,资深媒体人、策划人,CCTV老故事频道《荣耀中国》栏目出品人、总策划,影响力英才(北京)国际文化发展中心秘书长。
&&& 3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说到:我是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看到《塘约道路》的,后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一篇。塘约做到这样,关键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新时期的大寨。我看到了那篇文章,留下深刻的印象。俞主席还指出:塘约精神还是不简单,还是要发扬。发现这种典型,然后鼓励这种典型。俞主席对“塘约道路”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 《塘约道路》一书是由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王宏甲创作。2016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学》2017年元月号刊出。日,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在北京举办“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党建》杂志社将塘约村定为党建联系点。日,《人民日报》发表《&塘约道路&的三个关键词》,评价这部作品以阐述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力量为三个核心点,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注解和诠释。
&&& 《贵州民族报·影响力人物周刊》今日创刊,隆重推出对王宏甲先生的访谈,献给关心中国农村改革和农民命运的广大读者。
“如果中国几亿农民的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城市建得再漂亮,中国也不能说强大”
&&& 刘学文:王老师您好!您的报告文学《塘约道路》一经问世,就在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俞正声主席对《塘约道路》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并指出“塘约是中国新时期的大寨”,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俞主席的此番评价,以及《塘约道路》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关注?
&&& 王宏甲:《塘约道路》得到俞正声主席的赞扬,我深受鼓舞。俞主席说“塘约是新时期的大寨”,这个评价激动人心。国家一直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关心农村发展。我在采写《塘约道路》的时候,深切认识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取得的最伟大的制度性财富。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是当前农村改革中关系全局的两件大事,涉及亿万农民的根本利益。塘约道路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引发社会讨论,最主要的就是在这两方面,他们做出了自己坚定的道路选择。在实践中,塘约村用短短两年时间走出贫困,变成小康示范村,为我国西部精准扶贫创造了新的经验,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走出一条大道。
&&& 刘学文:塘约是贵州安顺市平坝区的一个小村庄,是什么吸引您关注塘约,以它为典型来讲述中国农村故事?您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想要写这样一部作品?
&&& 王宏甲:起初,我是应邀给安顺干部讲“人民观”的,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把“穷则思变”写在自己村庄里的山村,看到了,就放不下了。我曾经在农村插队八年,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多年前我曾说过,不了解中国的农村,就不能说了解中国。现在我依旧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中国几亿农民的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城市建得再漂亮,中国也不能说强大。我在整个采写过程中,一再感到这片土地上的新事物对我的教育和震动都很大。这个村庄的变化,人的变化,深深地吸引着我,一再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头脑里的储存的记忆。我感到自己并不是在写一篇作品,这是农民正在跋涉的奋斗,这里有他们经历了新中国六十多年来农村建设、改革的实践后,自觉自愿的道路选择。之所以想要写《塘约道路》,就是希望更多关心国家发展前景,关心农村和农民命运的人,看到他们,看到中国西南一隅的角落里还有这样一个村庄,还有这样一群普通农民,还有这样一些一心为民的村干部。想要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关注他们,为塘约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识见和创见,也希望更多像塘约村一样处于脱贫攻坚第一线的贫困地区得到一些启发。
塘约村不同于“小岗村”,也有别于“华西村”
&&& 刘学文: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您受邀担任大型纪录片《长征》电视总撰稿,在此期间,您同时写下了《塘约道路》这部报告文学,从长征路到塘约道路,您认为这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 王宏甲: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80年来中国的变化,世界格局的变化,赋予我们认识“长征”的新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强调:“不忘初心,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路与塘约道路,二者有着相同的方向和目标,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而奋斗!今天,塘约道路是塘约人民在村干部的领导下走出的一条新的“长征路”,是对克难攻坚、不惧艰辛的长征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可以说,塘约道路是新时期塘约人民走出来的“长征路”。
&&& 刘学文:塘约道路是在塘约村党支部的领导下,集全村群众的力量,共同努力下走出来的一条解决农村问题、脱贫攻坚致富的新道路。您认为,塘约村走集体化、合作化的道路是不是一条值得学习的道路?
&&& 王宏甲: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两个“支部”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党支部建在连上,二是党支部建在村里。今天,塘约村发生的变化,正是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做出来的。在决定写这个村庄的奋斗历程之前,我还一再审慎地面对以下若干重要问题,比如:重新组织起来好不好?塘约农民告诉我,你就看种菜,塘约村种菜要背到镇上去卖,得走一小时。那里没有他们的摊位,在路边叫卖,跟人家一毛五分地讨价还价,根本赚不了几个钱。单打独斗,成本太高。组织村合作社后,一辆车就把大家种的菜都拉走了。单打独斗不如走合作化道路,这是显而易见的。塘约村因成立合作社,得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发展。信息化时代,资源共享是节省资源、凝聚力量的有效途径。就塘约村而言,通过成立合作社,有效地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使先前一盘散沙般的资源通过实现集体化,获得尽可能最大的价值。
&&& 刘学文:有人质疑,塘约道路再次重新组合,将土地等资源集合起来,是不是意味着又回到了过去吃大锅饭的老路,是不是在走回头路?
&&& 王宏甲:我在通过实地采访调查发现,塘约村取得显著成就的力量来源,主要来自于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组织起来的农村劳动力,是第一大资源;二是集中起来的农村土地,是第二大资源;三是上述两种资源与市场结合,获得综合性的大资源。上述三点,都是需要组织起来才能实现的。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我们这是深化改革。”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我看到塘约村就是这样做的。塘约在2016年成为贵州省“七权同确第一村”,改革步伐走在全国前列。最可贵的是,塘约的“七权同确”全部落实在巩固集体所有制,这就是将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事实证明,今天任何地方的农民,如果仍然单家独户地耕种,是无法进入市场的。换句话说,信息时代,如果不能把零散地块里劳作的农民组织起来,就无法发展现代农业,就永不可能改变贫困。所以必须组织起来,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出路。过去的大集体,只是搞农业生产,没有走上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但在今天,塘约将农村资源整合起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塘约村不同于“小岗村”,也有别于“华西村”。俞正声主席认为塘约是新时期大寨,这个评价真是激动人心,鼓舞人心。这使我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视科学技术、重视引进资金,重视请专家学者来出谋献策,这些都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相信我们自己的人民群众的力量。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只要组织起来,走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道路,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
“深化改革,仍然是一场触及灵魂和利益的深刻革命”
&&& 刘学文:俞正声主席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谈到:塘约精神还是不简单,还是要发扬。发现这种典型,然后鼓励这种典型。您认为,塘约道路可以推广吗?如果其他地方也这么做,会存在哪些阻力?
&&& 王宏甲:我在多年的采访和写作中深深感到,推广一个好典型,比发现、扶持一个好典型更难,也更有意义。如果确认道路选对了,即使这个榜样还显得粗糙,不够完美,也应该下大力去积极推广。这样,这个典型才有实际意义,不仅原有的榜样可以在推广中进一步成熟起来,还可以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新模范。
&&& 我在采访中发现,在塘约村,越是困难的农户,更踊跃加入合作社。塘约村有30%的“债民”,他们都是最早参加合作社的。从这个特点看,越是贫困村的农民,越有组织起来抱团发展的愿望。关键是要有好的带头人,特别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党支部书记。目前推广塘约道路有没有阻力?有的。现在农村有不少专业合作社,以往扶贫资金多是往专业合作社倾斜的。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至少有四分之一是村支两委成员,也有村支书和村主任。如果走塘约道路,他们中有不少人会不同程度地成为阻力,因为他们期望的“奶酪”跑了。我于是看到,深化改革,仍然是一场触及灵魂和利益的深刻革命。农村党组织的领导者们,要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 我欣喜地看到,中共安顺市委书记曾永涛在塘约调研时表示,要进一步总结提升推广好塘约经验,走好塘约道路。中共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表示,要按照俞正声主席的指示精神和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的要求,把塘约精神带到毕节去。全国很多地方也在关注塘约道路,我希望能看到,在塘约涌现的中国故事、中国力量在全国呈燎原之势,在大江南北生根开花结果。
&&& 刘学文:如果让您简单总结一下“塘约道路”的成功经验,您觉得哪些是关键?
&&& 王宏甲:一个村庄最伟大的成就,不是出了多少富翁,而是没有贫困户。塘约村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村庄。塘约道路不仅仅是一个迅速脱贫的故事,塘约的变化是在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迅速发挥出优势。我认为塘约村走出的这条“塘约道路”有两点是最重要的,一是巩固农村土地所有制,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前者是经济基础,后者是上层建筑,二者的高度统一是当今所迫切需要的。
“文学的意义岂止在书本,它就在阳光下的塘约村”
&&& 刘学文:《人民文学》杂志在2017年第1期卷首这样写道:“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确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将地方与国家、人与时代、发展与守护、创新与前景溶于一炉,我们从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深刻联系。”您是如何理解“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之间的联系?
&&& 王宏甲:首先感谢《人民文学》杂志社给予《塘约道路》的评价。中国自古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经典语句。文学的意义不止在书本,文艺的价值远不止在文字音像本身,而总是在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中有广阔的大众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文学的创作、发展、传承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塘约道路》的写作过程中,我一次次与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机关干部交流座谈,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再感觉到,我不是在写一个作品,而是在做一项工作——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塘约呈现出来,使更多的人看到塘约的变化,使更多的贫困乡村从这里得到启发,组织起来,把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样就太好了。
&&& 刘学文:《塘约道路》是您报告文学的又一力作。众所周知,从《无极之路》《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人民观》到今天的《塘约道路》,您的每一部作品都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回顾几十年的创作历程,对您而言,您认为文学的意义在哪里?
&&& 王宏甲:单就《塘约道路》而言,文学的意义岂止在书本,它就在阳光下的塘约村——今天,已有许多人到塘约参观学习,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精神焕发,欣欣向荣,这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大家都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国家。我们个人,也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人生。
&&& 在文学写作中,我感觉听到一种呼唤,感觉有很多被遗忘的穷乡僻壤。我感觉,文学,它真正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写作才华。我想起了习总书记说:“长征永远在路上。”我想,文学尤其是报告文学,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应该是永远在路上。(建设中的塘约村)消除贫困,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历史任务,作为平坝区金融支农主力军的农村金融机构,平坝农村信用社在金融精准扶贫的征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平坝区扶贫发展前行之路中虽有荆棘,但更有农信卓越的脱贫成效。2016年,“塘约模式”就是平坝农信金融扶贫脚步中迈出的最坚定的一步。雏 &&形  塘约村属国家二类贫困,也是平坝区乐平镇最大的村之一,位于平坝区县城西部,乐平镇政府所在地北部,有10个自然村寨,11个村民组,921户,3392人,2014年人均收入7680元。现居住有汉、苗、回等民族,总人口中18-55周岁劳动年龄内人口数占55%,全村耕地面积2860亩。2014年12月,塘约村成立了一个“塘约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希望通过合作社将村里的部分土地流转后用于农业种植的发展。  2015年初,平坝农信社大屯分社收到了由合作社提出的一份贷款申请。当时的合作社因急用资金,四处打探着银行借款的事宜,却都因没有抵押,没有担保,再加上不良的信用环境使得合作社陷入了困境。塘约村在信用乡镇创建前,村里的农户在信用社借款有190多笔,借款金额900多万元,然而,12.3%的不良贷款率以及较差的信用环境使得这笔贷款让平坝农信社的客户经理们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是,通过实地调查,平坝农信社大屯分社了解到了合作社在运作中的真正困难,结合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小微企业“黔微贷”的方式分别为合作社及社员提供借款共计27万元,用于流转土地种植浅水莲藕。就这样,小小的合作社有了平坝农信社的支持,开始了适度规模的经营。成 &&茧  往往事情总是那么的巧,在一次塘约村的村民大会上,平坝农信社大屯分社组织了一场金融夜校,合作社的成员们纷纷向农信社提出了贷款的要求,仔细一问才知道,流转土地的费用已经让本就缺乏资金的合作社无法继续发展壮大,更不要说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就连塘约的村支书也一愁莫展了。  如何想办法让其既合法合规、又能够支持塘约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带动村级产业的发展?这时的信用社也开始了思考。大屯分社主任张静将塘约村的需求及问题上报到平坝联社,在联社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由信用社提出了“金土地运作模式”,并与塘约村委会又一次组织了以塘约村发展为主题的问计献策会,全村的村支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村老、寨老等都参加这次会议。  在会上,平坝农信社大屯分社针对当地情况,将塘约村的“金土地”合作社运作思路模式与金融支持一一做了介绍,希望能够通过村支两委作为运作主体实施推进和落实。同时,让村里的57户贫困户、280人的贫困人口在金融的支持下,将资金及土地入股,在合作社带领下使得土地变为“活资产”,让他们也有了脱贫的资本,确保实现帮扶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滚动发展,真正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意想不到的是,全村的村民们竟然一致同意,并开始了对塘约村发展的规划。按照规划,“土地流转中心”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对各村组每户农户每片土地独立建档;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和其它形式的合作协议;社员参与经营、参与管理、参与利润分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就这样,塘约村的村委们为体现平坝农信社金融支持的力量,让农村土地生金,唤醒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本,助推农村农业发展,便给“塘约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中心”取了一个好听得名字——“金土地”合作社。化 &&蝶  “金土地”合作社成立了,但是,平坝农信社仍然继续在加强金融宣传中,与塘约村委会一同动员全体村民行动起来,共同支持村委会的工作,并帮助村委会搭建了“金土地”合作社的组织机构、完善章程、确定合作社法人,在召开村民大会上与村委会、“金土地”合作社共同签订了“社社合作”协议。  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平坝信用社大屯分社和村委会开启了两大引擎,强化分工协作,调动合作社与农户两个积极性,依托平坝农村信用社良好的制度体系,为合作社提供支持与参考,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农信社、合作社、农户各方利益联结机制与风险共担机制,确保各方互利共赢。同时,平坝农信社在开展的金融夜校中也为村委强化宣传,向农户们宣传金融知识、金融产品,打破农户固有的思路,既保证了合作社的运作发展科学化,也为农信社发放的贷款提供了风险的可控性。  走进塘约村,村里张贴着9条村规民约,上面写着:凡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者;不交卫生管理费者、滥办酒席铺张浪费者;贷款不守信用者;不按规划、房屋乱建者;不执行村支两委重大决策者;不孝敬父母、不奉养父母者;不管教未成年子女者均列入村里的“黑名单”管理。通过塘约村委及农信社的努力,截止2016年3月,该村农户在平坝联社的贷款笔数达到了267笔,金额达到了1181万元,不良率也降到了1.74%,整个村寨变得和谐、敬老、爱幼、诚实、守信、创业的新面貌。  2015年底,安顺市市委书记周建琨到平坝区塘约村调研,听取村支两委工作汇报后,对金土地合作社的发展思路与运作模式,以及在扶贫攻坚奔小康工作中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平坝农信社理事长李伟同志也专程到塘约村调研“金土地”合作社运作事宜,要求平坝农信社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创新发展的具体事宜,加快金融扶贫力度,为农村金融扶贫探索新路子,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平坝农信社就这样积极探索和推动着塘约的金融扶贫,塘约村也在平坝农信社的帮助下,在政府的积极鼓励中,在产业扶贫担保贷款试点的基础上,正积极推动“七权”贷款工作,实现了“三变”的真正含义。让塘约村化茧为蝶,张开了美丽的翅膀。  飞 &&跃  据塘约村支书左文学介绍说:“政府正给村子里修建一条通往高速的路,村寨里里外外都进行着美丽乡村建设和基础设建设,努力打造秀美山村。目前,塘约村的精品水果基地已栽种520亩晚熟脆红李,500亩核桃,200亩软籽石榴,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引进大户带动农户种植蔬菜150亩;150亩浅水莲藕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2万羽林下养鸡项目正在申报中,5个家庭农场正在筹建。”  对塘约村而言,要在平坝区扶贫攻坚行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任重而道远,村里的发展仍然无法脱离农信社的金融支持。作为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扶贫的工作仍然还在深入开展,同时,平坝农信社也会继续加强创新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通过银政合作、研发产品等方式,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增强信贷扶贫效果,为平坝区政府打造出“塘约村模式”,在全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扶贫工作中创出一条新路。塘约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pb_tangyue塘约(pb_tangyue)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pb_tangyue塘约发展热门文章最新文章pb_tangyue塘约发展&&&&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社惟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塘约村:看看村民怎样“管”党员——从黄土高原到云贵高原的基层党建见闻之八
发布时间: 09:30:15来源:新华社
 这是改造前的塘约村旧貌(日摄)。
  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日摄)。
  &这是改造后的塘约村村貌(日摄)。
  & 塘约村现在是贵州省的&明星村&,有人将其发展模式称之为&塘约道路&。这个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的行政村,短短两年时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4000元,蹿升至去年底的10000多元;村集体经济从&零&猛增到200多万元;入党积极分子从过去每年五六个人,激增到30多人&&&
  & & 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责任编辑:王雅艺多彩贵州行:您的哪些行为会被塘约村“拉黑”?(图)_网易新闻
多彩贵州行:您的哪些行为会被塘约村“拉黑”?(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多彩贵州行:您的哪些行为会被塘约村“拉黑”?(图))
图片说明:安顺市平坝县塘约村  上海正在重点整治十类交通违法行为,其中第一条剑指机动车乱停放。
东方网记者5月9日在安顺市平坝县城西部的塘约乡了解到,该村从去年7月起,制定了9条“禁令”(因这9条规定用红字醒目标在村规民约中,当地称之为“红9条”)。依据“禁令”,车辆乱停,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柴草乱放,墙体乱涂,酒席滥办,不孝敬父母,不管教子女等行为都有被“拉黑”的可能。
比起上海的罚款、扣分,这里的处理措施更严厉,不但自己要被“罚”,还要连累人家一起被“黑”,全家人失去三个月的村民资格。
这可不是小事,这意味着三个月内,该户人家被列入“黑名单”管理,不享受国家任何优惠政策,村支两委也不为该户村民办理任何相关手续。直到三个月考察合格后,才能恢复普通村民正常享有的权利。
村支书左文学告诉东方网记者,去年还真有三户人家因为滥办酒席铺张浪费等原因被列入“黑名单”。他们向村民大会公开检讨,求得谅解,经过考察,才重新“做回”了村民。
以前村里办酒席名目繁多,婚丧酒、满月酒、搬家酒、状元酒……一个月要吃几桩酒,礼钱也越送越高,而且都是寨邻中人,还要停下活去帮忙,连工钱都挣不到。村民对此苦不堪言,碍于情面又无可奈何。
“红9条”对滥办酒席的规定,深得人心。村里禁止操办红白事以外的其他酒席,明确“红喜”八菜一汤无大菜,“白喜”盆盆菜不发包包烟、不发纪念品,违规办酒的村民,没收全部食材赠送给敬老院和学校,并列入“黑名单”。
为方便村民办事,村里统一购置了餐具、厨具、桌椅,并从村集体经济中出资,组建了10支服务队,无偿为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既减轻了村民办酒负担,又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问题,还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往年全村的村民用在办酒席上的开销有500万元左右,去年村支两委就只花出去60万元左右,用集体的60万元去帮大家省500万元,再苦再累也值得。”做了15年支书的左文学这笔账算得明明白白。
在平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海燕看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红9条”改变了村民自由散漫,不关心集体事务的精神状态。塘约村从令人汗颜的“蒙昧寨”逐步变成了淳朴向善的“文明村”。
在结束采访时,村支书左文学透露了个最新消息,“红9条”即将增加新的条款。下周的村民大会就会讨论把家庭暴力列入“黑名单”。到时候,“红9条”可望变成“红10条”。
快来对照下这里的村规民约,看看您是否有这些陋习,别被拉进“黑名单”哦。
塘约村“九条”规定:
一、凡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者;
二、不交卫生管理费者;
三、滥办酒席铺张浪费者;
四、贷款不守信用者;
五、不按规划乱建房屋者;
六、配合组委会工作不积极者;
七、不执行村支两委重大决策者;
八、不孝敬父母、不奉养父母者;
九、不管教未成年子女者。
作者:陈旭东
本文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安顺日报数字报
报纸版面Newspaper Layout
第01版:要 闻
&&&&□本报记者&胡一平&陈明&冯毓彬&文/图&&&&塘约村的村民至今还记得,2014年夏天,塘约村遭遇特大洪水,市委书记周建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查看灾情,对村干部和现场群众说的一席话:“……重建家园,摆脱贫困,关键是你们自己要先‘立’起来。”&&&&当时的塘约村还是一个贫困村,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产业单一,以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村里的主要群体。&&&&正是这个屋漏又逢连天雨的贫困村、“空壳村”,在一年多时间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举摘掉贫困帽。2015年,村集体经济达到75.6万元,人均年收入近8000元,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塘约“立”起来了!&&&&是什么样的大手笔,改写了塘约村的历史。记者决定去看看。&&&&塘约印象:繁忙有序&&&&冬日的塘约,一片繁忙,没有“农闲”景象。&&&&远处田里,有很多村民正在劳作。在村前的小河边,几个中年妇女正在清洗蒜苗和小白菜。&&&&村支书左文学告诉记者,这些妇女是塘约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工作人员”。&&&&“这是送给学校食堂,给学生吃的,没有用过化肥,没有打过农药。”一位穿着屯堡服装的妇女见有外人围观,很“炫耀”地搭起了话题。另一位妇女告诉记者,原来一到冷天,就没事干,身上也没钱,酒席又很多,日子实在难过。&&&&左文学是记者预约了两天才采访到的。中午时分,记者来到村里时,他刚刚结束一个会议,一见面他就说,下午他还要召集会议专题研究村里的扶贫工作。&&&&这位50来岁的汉子一边如数家珍、条理清晰地讲解塘约村的变迁,&一边带记者参观村容。&&&&走在塘约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上,看不到垃圾堆和随处飞舞的白色垃圾。“我们的垃圾是日清日运。”左文学说。&&&&冬季是农村的闲月,但看不到聚堆闲谈的村民,听不到猜拳行令和麻将声音。&&&&村委会主任彭远科指着田里正在劳作的一群妇女说:“村民们自家的地都入股了,由村里的合作社统一经营,给村里的合作社干活,80块钱一天,年底还有分红。”&&&&后来记者又几次到塘约村采访,有时是周末,发现村干部们要么在开会,要么就是在村民组里干活。“我们的村干部忙得很。”一位村民对记者说。&&&&谋定而动:三招见效&&&&每一种现象都有其机制内因。塘约村繁忙有序的背后,得益于塘约村委打出的三招组合拳。&&&&“实招”促发展,跑出加速度。2014年10月,塘约村成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支两委率先在全市成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带动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开始流转土地的时候很难,我们是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左文学说。由于合作社秉着“人人都是社员、户户都是股东”的同致富共发展理念,村委的工作渐渐得到群众认可和支持。按照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绿化苗木、精品水果三个板块,“苗木上山,水果下地,科技进田”的思路,合作社种植了精品水果1250亩,浅水莲藕150亩,绿化苗木612亩,建成4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专供学生营养餐,建成台湾蔬菜试验基地20亩等等。2015年,成立一年的村民合作社,即实现纯利润80万元。&&&&(下转2版)
安顺日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C) 黔ICP备号
本报地址:黄果树大街萄华欧洲城(贵医安顺医院对面)  投稿信箱:asrbs@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29  邮发代号:65-42
办公室电话:8118990  新闻热线:8181000  广告热线:8181818  订报热线:8118969  广告经营许可证:安工商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塘镇纪委书记周海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