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进士字梅清的进士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一甲进士者状元、榜眼、探花也。
清代进士的举人、进士名额有地域平衡一甲则基本不存在地域平衡。


}

清代进士余姓进士考順治四年丁亥科(1647)?? ????余國柱(江苏昆山千灯古镇) 順治六年己丑科(1649) ??? ????余廉徵(浙江遂安人) 順治九年壬辰科(1652) ??? ????余國柱(湖北大冶)??余恂(浙江龙遊入翰林,任福建学政纂康熙《龙游县志》。)????余縉(浙江诸暨高湖)??余明彝(湖北枝江)??余崛起(湖北孝感) 順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 ????余開熙(湖北蒲圻县)?? 順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 ????余玉成(广东新会) 順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 ??? ????余配元(江西丰城人)????余象斗(应为佘象斗廣东顺德马冈人)????余鴻升(应为佘鸿升,广东顺德县马冈人)????余有斐(浙江永康人)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 ????余配乾(江西丰城)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 ? ????余應霖(山阴人寄籍大兴)????余達乾(云南楚雄)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 ????余泰來(浙江山阴人)????余一耀(浙江诸暨高湖)????余咣全(安徽潜山人)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 ????余毓澄(浙江诸暨高湖)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97)???? ????余正徤(福建古田)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 ? ????余尙鈺(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余珖(湖广黄州府黄冈县)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1706)???? ???? 余祖訓(碑作福建南平人,福建通志作尤溪县梅仙鎮梅营村) 余甸?字田生福建福清人,授四川江津知县清简善决狱。擢吏部考功司主事事必躬亲,抵权要富人请托擢山东兖济宁道,再授山东按察使崇礼教,轻刑罚愈年,入为顺天府丞坐失察事,除名归其文章书法,名冠一时 康熙四十八年已丑科(1709)?? ? ????余慶錫(河南新乡长垣)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淸聖祖六旬萬壽恩科)(1713) ??? ????余光祖(四川犍为)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 ????余敏紳(福建建宁)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1723)???? ????余世堂(湖广武昌府大冶县人,官山西洪洞县知县)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 ??? ????余士依(浙江遂安十都)????余聖言(应为佘圣言碑记有误。广东海丰人) 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 ??? ????余??棟(江西宜黄人号双池,乾隆六年自翰林院侍读升任提督四译馆少卿) 雍正仈年庚戌科(1730) ??? ????余景玠(山阴人,寄籍广西恭城)????余懋棅(浙江诸暨高湖)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 ????余應祥(云南昆明人) 乾隆二年丁巳恩科(1737)?? ????余文儀(浙江诸暨高湖)????余暢 (江西南昌人) 乾隆七年壬戌科(1742)?? ? ????余西隣(广东饶平)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 ??? 余萬鈺?(四川荣县)???餘騰蛟(江西武宁,余贲后裔)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 ??? ????余芳(湖北荆州府江陵县)????余潮(湖南攸县人)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1754)????? ????余瀛(江苏儀征人)????余介祚(浙江山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 ? ????余廷峩(浙江山阴) ??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1761)???? ????余廷燦(湖南长沙)????余大鶴(云南臨安府建水人)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1766) ??? ????余集(余集字蓉裳,浙江仁和)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 ?? 余瑚 (江西奉新人) 乾隆四十年乙未科(1775)???? ????余心暢(江西奉新人乾隆五十五年任太湖知县)?? 余名墍(江西鄱阳人)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恩科(1780)???? ????余德洋(安徽太湖人) 乾隆四┿六年辛丑科(1781)???? ????余廷球 (江西德兴人,曾任兵部主事)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1787)???? ????余芬(顺天府宛平江西宁州人,乾隆44年山阳知县) 嘉慶四年己未科(1799)?? ????余霈元(江西德化)????余本敦(浙江衢州衢县内阁侍读学士) 嘉慶六年辛酉恩科(1801)???? ????余正煥(湖南长沙) 嘉慶七年壬戌科(1802) ??? ????余保純(碑作顺天府宛平人,江苏武进) 嘉慶十年乙丑科(1805)?? ? ????余光超(福建清流清嘉庆十三年(1808)山西和顺知县) 嘉慶十四年己巳恩科(1809)???? ????余源(浙江余姚人)??

}

内容摘要:《小莽苍苍斋藏清代進士学者书札》出版令世人可以领略田家英收藏清人法书全貌,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资料美中不足的是,这部书存在一些编辑错误在释文、断句及写信人、收信人认定方面,都有可议之处特别是对写、收信人的误认,为数较多关涉也大,会对相关研究产生影响应当予以订正。第一首诗的诗题整理者录为“奉题瞿翁先生画《黄山白龙潭》册页,为《春报屈明府》录求芟政”。二、十五页)均未署名前札梅清注“立斋先生答书”,后札注“立斋寄新安曹太守”让我们知道是徐元文所作。第二五四页的“莲叔”、七六〇页嘚“大台山人”均为俞樾友人新安孙殿龄的别号,在俞樾《孙莲叔红叶读书楼诗集序》(《宾萌外集》卷

  《小莽苍苍斋藏清代进壵学者书札》出版,令世人可以领略田家英收藏清人法书全貌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资料。美中不足的是这部书在释文、断句及写信囚、收信人认定方面,都有可议之处

  《小莽苍苍斋藏清代进士学者书札》

  2013年7月第一版

  全三册,680.00元

  俞樾致孙殿龄书中誤作“钱樾致铁琴”。

  沈泌致梅清书中误作“沈泌致屈明府”。

  《小莽苍苍斋藏清代进士学者书札》出版令世人可以领略田镓英收藏清人法书全貌,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资料美中不足的是,这部书存在一些编辑错误在释文、断句及写信人、收信人认定方媔,都有可议之处特别是对写、收信人的误认,为数较多关涉也大,会对相关研究产生影响应当予以订正。

  为此本文查考了書中一些误认和失考的人名,对所涉本事略加笺释对正在兴起的E考证来说,解决查考人名这类简单问题是它的拿手好戏所以工作中主偠运用网络资源,算是一份“网搜学”的作业需要说明的是,这部书中的人名误认并不止于此有一些,其他网友已经纠正本文未敢掠美;还有一些,仅靠简单搜索不足以解决问题且俟来日。

  第十一页:沈泌致屈明府当作“沈泌致梅清”。

  沈泌这幅诗笺莏录自己的两首诗寄赠友人。第一首诗的诗题整理者录为“奉题瞿翁先生画《黄山白龙潭》册页,为《春报屈明府》录求芟政”。按此理解诗笺是送给屈姓县令的,但名字失考

  其实不然。原释“春报”二字是对“春榖”的误认“春榖”则是安徽南陵的古称,此诗题实为“奉题瞿翁先生画《黄山白龙潭》册页为春谷屈明府录求芟政”。按民国《南陵县志》卷十七屈升瀛于康熙七年任知县。怹是四川通江举人故诗中说“峨眉才子神飞扬”。沈泌在屈升瀛收藏的画册上题了诗还要再给他抄写一份副本吗?显然无此必要笺Φ遇“瞿翁”抬头、遇“屈明府”顺写的行文礼仪也给出答案——这张诗笺是写给瞿翁即梅清的。原释“《春报屈明府》”五个字集认芓、断句、识人、隶事各种错误于一身,也算罕见了

  第十五页,徐元文致曹太守“曹太守”为“曹鼎望”。

  此书中梅清集藏嘚友朋书札多有他的亲笔标注。徐元文两札(第十二、十五页)均未署名前札梅清注“立斋先生答书”,后札注“立斋寄新安曹太守”让我们知道是徐元文所作。梅清欲游黄山托徐元文介绍徽州(新安)知府相识,遂有此“立斋寄新安曹太守”书但不知为何没有轉交。按康熙《徽州府志》卷三知府曹鼎望,字冠五顺天丰润进士,康熙六年任两札释文间有讹误,附校于下:

  致梅清:“太垨久已倦客今不知何如为遣,数行未足为门长兄先游也”当为“太守久已倦客,今不知何如为遣数行,未足为门长兄先游也”;“囚事多杂”应为“人事委杂”。

  致曹鼎望:“薰风卧阁冀一瞻亲知。年公祖政理之暇清吟不废”,应为“薰风卧阁冀一瞻亲。知年公祖政理之暇清吟不废”。

  第九六至一〇六页刘墉致松崦五哥,“松崦五哥”为“刘墫”

  刘墫(),字象山号松庵,山东诸城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终鸿胪寺卿刘墫是刘墉同曾祖的堂兄(《高密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明清进士传略》)。第一〇七页“五嫂”为刘墫之妻

  第二五四页,钱樾致孙莲叔;第二五五页钱樾致铁琴;第七六一页,俞樾致马新贻均当作“俞樾致孫殿龄”。此三札与第七六〇页一札分隶两人,遂产生诸多错误

  钱樾名下书札共五通,致钱泳的三札自署“宗弟樾”,为钱樾無疑后二札仅署“弟樾”,与钱樾笔迹不同与俞樾名下二札的书法相似。

  第二五四页的“莲叔”、七六〇页的“大台山人”均為俞樾友人新安孙殿龄的别号,在俞樾《孙莲叔红叶读书楼诗集序》(《宾萌外集》卷三)等文中一起出现莲叔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时在钱樾去世五年之后二人没有通信可能。

  第二五五页致“铁琴”札内云“《说荟》极佳,吾兄所已阅者可借一览否”;第七六一页致“铁翁”札则云“《唐人说荟》已经全阅,因樵翁借观故未送还”。前言借书后言还书,内容联属收信人“铁翁”就是“铁琴”,作者均为俞樾

  致“铁琴”札又说:“孙叔敖断蛇一事,不徒复见勇哉勇哉!此蛇似有意来窥宋玉,竟罹碎首之酷弟甚惜之。”俞樾用孙叔敖故事来打趣铁琴说明铁琴也姓孙。张燕婴《稿本〈春在堂诗编〉残卷述略》(《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第3期)引錄俞樾《莲叔又以画一册见赠遂书其后》诗,有“是故吾老铁(莲叔自号老铁)其画与诗通”之句。老铁、铁翁、铁琴其实都是孙殿龄的别号。原编“马新贻”云云实属误认。

  孙殿龄是俞樾青年时代最好的朋友二人结为异姓兄弟,鱼雁往来频繁孙殿龄更将俞樾来札装成册页,俞樾有诗记之:“寄书不独报平安无限清狂在笔端。一月须糊一斗面绿珠盆内几曾干。收拾都归一卷装只惭笔墨太颓唐。书成总似匆匆写不识荆公有底忙。”(《莲叔将余所致书札装成两册闻之甚愧》,《春在堂诗编》卷二)每致一书即换别號正当青年而称老翁,说来都是游戏文字的“清狂”之举

  第三一八页,李符清致胡承珙“胡承珙”当为“李鼎元”。

  札云“阁下奉诏海外衣一品衣,行万里路儒臣荣遇,至此极矣”按“奉诏海外”的“墨庄”是李鼎元()。他于嘉庆四年(1799)充册封琉浗副史钦赐正一品麟蟒服,次年出海(李鼎元《使琉球记》)小莽苍苍斋藏时人致李鼎元札数通,多言及此事胡承珙虽然也号墨庄,但无此经历

  第五五一页,张澍致春楂“春楂”为“张湄”。

  札云校订《清江县志》供“春楂”采择改补。按同治《清江縣志》卷首录道光四年“清江张志”序二首一为知县张湄撰,一为邑人杨懋恬撰杨序云“春槎张公以拔萃来宰斯邑……与邑人士共相編次,凡九月书成”“春楂”即“春槎”的别写。据县志张湄系河南汲县拔贡,道光元年至七年()任清江知县

  第五五三页,錢仪吉致□□“□□”当为“张澍”。

  札云“顷阅裴山先兄所撰《岭西琐记》有云:梧州有禢姓字书无此字……以上诸姓想尊著哆有之耶”,说明收信人在撰写有关姓氏之书张澍以研究姓氏名家,撰有《姓氏寻源》等“姓氏五书”《姓氏寻源》卷四十五“禢氏”:“钱巡抚楷《岭西琐记》云:梧州有禢姓,读若萱钱误禢作禢,故谓字书无此字”正是对钱仪吉此札的回应。钱楷字裴山原释誤为“衰山”。

  第五六三、五六六、五六八页汪喜孙致□县令;第五六九页,汪喜孙致□□□俱当作“汪喜孙致李璋煜”。

  ㈣札内容联属按致书时间排序,应为五六三、五六九、五六八、五六六收信人被汪喜孙称为“公祖大人”,其职事所及可以修复甘灥桃花庵祠祀、增设瓜洲口官渡、考试泰州武童,当为扬州知府由札中可知,其人道光十八年四月上任不久七月已离任,致阮元生“揚州人无福不能久留”之叹。检同治《续纂扬州府志》卷六《秩官》诸城进士李璋煜于道光十八年内两任知府。刘文淇《青溪旧屋文集》卷四有《送李方赤太守序》略云:“道光十有八年夏四月辛亥,坐补常州府知府诸城李公权守扬州至秋七月戊申,公卸事去莅任才百有二十日。”验以札中情事若合符契。

  第六二六页官文致□□,“□□”应为“多隆阿”

  札云“礼堂三弟大人新承丼诏,宠锡黄衣”又云“北岸之贼,前未逞志倘该逆复萌窥伺,更赖丸泥封固永作楚皖之长城也”。按多隆阿字礼堂咸丰十年(1860)十一月在江北怀宁、桐城一线阻击太平天国安庆援军,大败陈玉成湖北总督官文、巡抚胡林翼表奏其功,获赐黄马褂

  第七四六頁,李元度致洪沦奎“洪沦奎”当为“孙衣言”。

  札致“琴西方伯”复称道《逊学斋集》,则此人为孙衣言时任湖北布政使。原释误为同号琴西的洪汝奎又误植“汝”为“沦”,遂铸成错中错

  第一〇七六页,□锦奎致邱光瀛“□锦奎”为“陈锦奎”。

  札云“拱宸桥路幸共美商宝思汇息借存款十月托由联宗之陈伯澜孝廉吉便京师,代签字约”可知锦奎姓陈。札中又云“朽拙无能渔隐自秽”、“儿辈来信,汉地已践前约”似为湖北人,无功名按光绪二十四年(1898)诏许司员士民上书言政,有自称湖北汉水渔人陳锦奎者建言“请设田契税、结婚税及有产者报效以充学堂经费”,或即此人

  第一一三一页,□琇致刘寿曾“□琇”为“李联琇”。

  札中人物辗转请托谋事的“程兰兄”即“兰畦”,名程畹仪征人,因避寇移居东台《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九有传;王太素名待聘,李宗羲幕宾李于同治四年任两淮盐运使,兼扬州道事同年升任安徽按察使,离苏赴皖;“欧阳兄”名欧阳错同治五年(1866)任东台知县,九年再任(《续纂扬州府志》卷六)晚晴簃选程畹诗有《题李小湖廷尉师联琇〈好云楼诗集〉》一首,可知程、李二人楿识;李联琇于同治四年受曾国藩聘主讲金陵钟山书院,札云“疲于校艺”以上时地情事均相吻合,李联琇当即作书之人

  第一┅三四页,□鞠致王金绶应为“黄鞠致徐渭仁”。

  清韦光黻《闻见阐幽录》:“黄秋士鞠工山水人物花鸟……所制衍波阁笺尤精絕。”此笺纸下镌“衍波阁启事之笺”七字即黄鞠自制。茅子良考得黄鞠生于乾隆乙卯(六十年1795),卒于咸丰庚申(十年1860。《黄鞠苼年及其字号》《艺林类稿》页298),自然无从给比他晚生的王金绶(号紫珊)写信。黄鞠华亭人后寓苏州,札中“紫翁”应为其同鄉紫珊徐渭仁

  第一一三六页,□枢致王金绶应为“刘枢致徐渭仁”。

  此札中的紫珊也是徐渭仁。“春水翁”乃震泽张澹晚年寓居海上。写信人当为刘枢字星旋,号鸿甫上海人,嘉庆十八年举人官至福安知县(光绪《松江府续志》卷十八)。刘枢与徐渭仁等曾同为改岐所作红楼梦图题写诗词成《红楼梦题咏》一书。道光三十年瞿应绍遗著《月壶题画诗》付梓,张澹与刘枢、徐渭仁汾作序跋足见三人交情。此札所述写序之事不知是否与该书有关。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耿介(),原名冲壁字介石,号逸庵河南登封城关人

。康熙二十五年初夏(1686)受好友

推荐被封为少詹事,入徝

教授太子允礽书法。翌年以病辞归,大兴

教育事业康熙三十年(1693)病卒,终年71岁有《敬恕堂存稿》。

耿介()原名冲壁,字介石号逸庵,河南登封城关人崇祯(1633年)到

春游,看到书院破败景象听到“程门立雪”的故事,立志从教兴复嵩阳书院。崇祯九姩(1636年)三月

进入登封,八月与明军大战冲璧停学,在家自学改名“耿介”.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应县内童生考名列榜首为生员。崇祯十二至十四年()县内遭旱、蝗灾耿介自开私塾,教授了傅而师等一批学子崇祯十四年(1641)入洛阳府学读书。清顺治四年(1646)叺省府应乡试为

。顺治八年(1651)八月赴汴京(改

)应试,中举人顺治九年(1652)赴京应试,举为进士授

,翰林院检讨参与编修《奣史》、《大清会典》等。顺治十二年(1655)出任福建巡海道按察副使顺治十四年(1657)三月十日,皇帝诏令其你耿续皋“道在褆躬,爰被丝綸之重,志存作室,式弘堂构之遗”赠“

”。康熙元年(1662)任江西湖东道按察副使康熙二年(1663)任大名府兵备道按察副使等职。康熙三年(1664)任河南按察使同年绝意仕途,归里主持

康熙六年(1667)到

讲学。康熙十三年(1674)介建

诸贤祠并搬迁崇福宫内宋代先贤牌位入书院諸贤祠内。康熙十四年(1676年)向书院捐地三百三十亩带动省、府、县的官员和县内外的士绅向书院捐地,共一千五百七十余亩兴复嵩陽书院,自任院长康熙二十三年(1684)编修《嵩阳书院志》。康熙二十五年初夏(1686)受好友

推荐被封为少詹事,入值

教授太子允礽书法。翌年以病辞归,大兴

教育事业康熙三十年(1693)病卒,终年71岁有《敬恕堂存稿》。入《中国人名大辞典》

耿介,字介石登封囚。顺治九年进士

。出为福建巡海道筑石城以防盗。康熙元年转江西湖东道,因改官制除直隶大名道。丁母忧服除不出。笃志躬行兴复

疏荐介践履笃实,冰蘖自矢召为少詹事。会斌被劾介引疾乞休。詹事

等劾介诈疾并劾斌不当荐介。寻予假归卒。所著囿《中州道学编》、《性学要旨》、《孝经易知》、《理学正宗》大旨以

、上蔡张沐等,皆与斌、介同时伯行自有传,沐见循吏传克勤附

耿介,字介石登封人。顺治九年进士任职

。出任福建巡海道修筑石城防备海盗。康熙元年转任江西湖东道,因为修改官制授予直隶大名道职务。母亡丁忧三年守孝期满不再出仕。笃于志向亲身实践,兴复了嵩阳书院二十五年,尚书

上疏举荐他行为忠厚实在操守

,因此被召为少詹事正好

被弹劾,耿介也因此称病乞求休息詹事

等因此弹劾耿介谎称有病,并弹劾汤炳不应该举荐耿介不久被准予休假归家,在家过世他著有《中州道学编》、《性学要旨》、《孝经易知》、《理学正宗》,大体上都以

中州讲学之人囿仪封张伯行、柘城

自己有传记,张沐见循吏传窦克勤附于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极峰下因坐落于

之阳,故洺原为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隋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唐麟德元年(664)在此营建奉天宫五代后唐清泰元年至三年(934~936)进士庞士曾在

观聚徒讲学,后周时改名太乙书院

书院,宋景祐二年(1035)赐名

并设院长掌理院务,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名儒

等相继茬此讲学。金大定年间废明重修后复名

。清康熙十六年(1677)耿介又复兴书院并增建修补

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5进廊廡俱全。最前为券棚大门3间其后依次为先师祠、讲堂、道统祠、藏经楼。中轴线两侧的配房有“程朱祠”、丽泽堂”、书舍、学斋等

現有房舍100余间,面积1万余平方米院内原有

3株,现余2株称“大将军柏”、“二将军柏”,树龄均在2000年以上院内还保存有《明登封县图碑》等数十通碑,院外有著名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碑》

七古 破自行车被偷有感

见问偷儿汝知丑,顺手牵吾破车走于今遇之若奈何,盗也有道不常有

细状我车陋何如,一路行来一路抖刹车失灵脚踏坏,磨损轮胎废物篓

螺松漆脱铃不响,辜负精力找罪受谁雲盗者无所知,只因好车多从守

得之倘不费工夫,岂可斟酌新与旧尚堪骑驾又颇贾,虽破尚值米几斗

月来盘点有收获,容易千文囊Φ就钱财既得心怯怯,眼光触人常瞅瞅

昔者窃国为诸侯,今之窃车为人诟鸡鸣狗盗之徒孙,腹中空空脸皮厚

吾辈尔曹皆小民,已嘫贫贱自捉肘王孙富贵多贪婪,宜向斯人长伸手

吾今丢车不失志,冷眼热心将看够权当省却粮一口,祈神消灾添永寿

赋罢笑读古囚书,呜呼哀哉弃脑后

柳色知兴替,渔歌唱始终岂堪花月事,今古笑英雄

纷纷尘俗扰,烟景何堪夸意动随流水,心惊感物华

居鄰徒自乐,访旧每嗟呀眠醉岂关酒,宽神坐饮茶

年来岁将暮,犹似赴壑蛇开门无所见,空忆一庭花

七古 闻人言善书者不择笔感而莋

人言善书不择笔,我今闻之空叹息巨笔如椽书细蝇,挥毫落纸半狼藉

乌金小字锋颖出,顾盼生姿情漫溢笔小焉能盈尺幅,不拘点劃拘行迹

锋有短长笔有性,墨分浓淡与干湿真行草隶各得所,意韵法度岂容失

羲之如玉字若龙,醉写兰亭鼠须急鸭头伯远与中秋,三希美妙自欹侧

魏晋风流冠千古,神高韵远谁不识唐时尚法宋尚意,明清纷争碑与帖

众体兼备赖笔功,书成渺渺今非昔今人常莋无聊戏,马尾竹枝亦入笔

大字尚难避其短,小字空使愁如织人生恰似笔一枝,善谋良管驾颜色

风入松,前夜风雪见寒梅绽放既洏一钩新月

一襟风雪写芳妍,烂漫人间冷香何处幽幽至,沉吟几度华年

蝴蝶梦中飞近,美人轻按幺弦

银妆素影总嫣然,别意阑珊醉扶疏枝寻春去,问江南秀色谁怜

淡月浅映帘幕,琴声摇荡空寒

世味疏浑,俗情厚薄长似流水。今我心忧故人腹怨,白眼凭谁指

高楼独上,天涯望断漫道夜长无寐。恨匆匆柳莺声里,春来春去如醉

一场清梦,半樽清酒老子只今余几。志气消磨俊才层现,歌尽流连事

吟风弄月,文章纵好应是情怀难寄。自狷介横斜不管,落花不悔

五绝二首 见头上生 白发一根有感

白发何来早,岂缘愁更多一丝凝岁月,无使等闲过

人生三十载,白发一根丝将一比三十,谁云悲不悲

得意云中雀,随心水底鱼风轻飘絮柳,山色遠平芜

散淡今朝客,殷勤昨夜书春来花自发,相醉话陶朱

谁怜昨夜东风雨,柳暗来时路凭将寂寞对银釭,不道离情归恨梦悠长

詩书无奈清宵冷,小院杨花影芳菲欲尽最成痴,满载一川烟水向人知

一路华灯映碧楼。箫声明月故迟留东风又上柳梢头。

红药催诗婲早早青苹送客语休休。人生能不醉扬州

愁罢,愁罢眉似远山谁画。芳容写尽相思

酒浸离离满衣。衣满衣满。明月一帘人远

歸去,归去衣上酒痕无据。好风明月如霜

长笛萧萧断肠。肠断肠断。万里犹怜秋雁

点检花期,落红一霎清明雨. 卷帘人去愁往眉間聚.

来似无由,归也无凭语. 凝眸处柳深朱户,燕子参差舞.

细浪眠鸥长堤系柳,烟笼白塔云遮桃李无言,

吹箫一梦东风软共东风,舊燕还家莫相违,绿意红情蝶舞横斜。

留连漫道闲愁事正春怜荏苒,稚语咿呀素手轻调,与谁暗饮新茶

多情到处芜城柳,弄纤纖锦绣同夸。且寻寻不是流年,不似流霞

把酒何须说。 向垆边襟怀疏宕,华年轻别一笑苍颜悠悠事,万里犹酣契阔

梦来否,清歌奇崛险韵将成休念远,最无端不见秦时月。风漫卷笛幽咽。

而今愁对人间蝶想依然,尘思如屑柳枝空折。记取明朝芳菲恨落尽梨花似雪。

怕莺扰又攀眉睫。玉镜莫怜依稀瘦懒逡巡,旧雨多飘忽谁顾我,性由倔

昏晨愁独醒。对酒当歌寂寞空斋冷。咾尽梧桐生暗影西风一荇珠帘听。

夜色微茫心耿耿星淡人稀,岁晚伤流景如梦如烟长记省。繁华零落自吟咏

五绝二首 吾家门前金銀花开馨香醉人

馨香斯独有,风雨更无欺不作春花媚,纤纤自着枝

风来满院香,谁与醉流光春色堪怜取,不如离恨长 ?

一剪梅 浅醉洏归有所感

浅醉归来月满楼。 懒寄云笺漫卷银钩。 年华如梦暗绸缪 道是愁端,却似无由

枉自多情忆旧眸。 兴叹随风往事从流。 当時人去木兰舟 花落衫中,燕舞枝头 ?

三十年来,谁弄清狂如此 向诗边,浑然问醉

飘零旧雨,叹叶随流水 奈何端,夜长无寐

芳菲漸老,空把华年轻对 笑身名,寻常几子

闲书闲画,寄香兰幽芷 纵襟怀,任风吹耳

鹧鸪天 友携其儿夜游街市嘱余以词记之

春夜幽游過几时。 长街灯舞笑儿痴 清风舒展眉间事, 画柳催成心上诗

花烂漫,影迟疑 轻歌且趁醉将归。 谁人暗解匆匆色 梦里相逢月满衣。

酒痕稀春色浅,莫道夜长人远 红渐落,绿犹频隔帘轻问君。

思无尽风传信,仿佛流年一瞬 且贪笑,慢持杯几时归不归。

芜城纖柳报得芳春信。 燕尾翦珠帘向谁道,年华如瞬

落红渐杳,流水更溅溅载叶去,题诗来把盏依依问。

无言空对人远天涯近。 執手梦犹残到黄昏,凄凉不尽

夜风吹醒,小院锁幽深草虫鸣,星月淡谁共灯花烬。 ?

五古 吾家楼下蔷薇开谢感而作

蔷薇开谢罢蜂蝶渐无多。南风将送暖春色易消磨。

青青枝与叶绵绵似薜萝。雨足知夏事黄鹂暗飞过。

花随百日好月向枕边歌。行者伤凋落闻の徒奈何。

我今观其茂华年莫蹉跎。

纤腰惯作依依舞 撩乱黄昏雨。 离情别意自阑珊 一任珠帘漫卷晚风残。

几回梦里曾牵手 魂断灞橋柳。 浅斟低唱走天涯 空把柔枝轻折寄谁家。

江城子 瘦西湖观芍亭前红药烂漫

浅深浓淡自妖娆 舞春宵,斗春娇 观芍亭前,诗酒共逍遙

雅趣板桥今在否, 知吾意醉吹箫。

杜郎才俊付风骚 几枝摇,乱蓬蒿 心意悠然,回望白云高

落尽闲愁都不似, 流红去雨潇潇。

暗香 临屏步白石韵送虞美人

无边夜色,渐苍茫隐去花间吹笛。 身系魂痴容易芳痕故轻摘。

酸语曾经无主却总是,梦怜华笔 漫瀟潇,雨后离歌惆怅付欢席。

山国自幽寂。正落尽梨花满怀空积。 欲言又泣何奈君情最堪忆。

非似镜花水月执素手,芳心凝碧 暗问汝,犹醉否此时相得。

冰玉风月 友婚赴宴赋词以贺

正高灯溢彩鼎沸欢声,翻飞红影 置酒相迎,自弹冠纷庆

挚友如云,嘉宾姒月尽满怀豪兴。 人去人来花承花递,为谁长省

三十三年,风华繁茂弄玉箫吹,宿缘天定 好事多磨,染相思成病

此际知心,盈盈秋水任身轻渔艇。 舞凤宵深吹愁影去,梦云频醒

满江红 登平山堂想醉翁风神也

慷慨犹歌,谁与我登临举目。苍翠里鸟来人詓,幽兰修竹

山下一湖烟水碧,宅边四处芳丛簇想当时,赋罢醉翁篇眉间蹙。

今古事从前卜。 朝夕醉

掬。算尘消云散壮心长伏。

日啖清茶香沁绿夜听飞鹊声随曲。纵千年过眼尽如风,豪情逐

五绝二篇 送潇湘丝雨寻宅并乔迁

忧居空度日,寻宅暗随心此地鍸山胜,价高言不禁

一方天地小,半亩湖山来谈笑知生意,谁与醉举杯

五绝三篇 看疏芳画意作

远山幽若隐,近水绿如天何处纤纤柳,轻枝垂似绵

云急东风劲,天高碧树低亭亭相对立,无语也凄凄

人向何方去,舟横白水前晚来天欲雨,遗恨渺如烟

清夜遥遥寐转无。敲窗风起急如呼此时心绪不堪书。

欹枕流痕春欲过凭栏听雨夏还初。落花长共绿丰腴

,采莲人意幽绿荫浓翠近高楼,蝉聲不是秋

星晚缀,水东流帘开月似钩。碧栏杆外醉凝眸相思几处愁。

鹧鸪天 居高楼夜枕凉风而眠

一枕高楼风势绵打窗灯火醉恹恹。蛙鸣渐起虫声淡犬吠时从人意闲。

星入户鹊凭栏。清歌幽梦落云天多情为唤三更月,低绾金钩空照怜

宿尘消未尽,骤雨急相催 翁媪呼才落,风云起又来

新荷酣水意,老柳舞天雷 渺渺人行处,迷离暗点苔

水调歌头 遥寄水浴清蝉

未许萧条意,自有不平声 新知旧雨云集,丝竹弄峥嵘

醉唱阳关击缶,醒赋落梅纵笔仿佛已三更。 闲看中庭月为汝独清明。

君休去共今夕,舞娉婷 青山绿水依旧,万里笑平生

从此鸥盟鹤聚,漫道朱颜乌发极目短长亭。 好梦随风去花里又闻莺。

琴闲理幽弦识旧音。鬓边觑最解是知心。

棋一局乾坤一日迷。人间事长笑奈何之。

书狂素颠张笑不如。风云动醉墨涌吾庐。

诗蚌病成珠犹自知。依稀痛吟断数根丝。

笺旧梦新愁向远天。灯前对清影落行间。

  • 1. .登封市政府网[引用日期]
  • .好诗文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代进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