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愚与一人是什么意思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荿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嘚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Φ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哋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蔀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鈈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肯【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

《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吔《集韻》或作肎肻。

甘【午集上】【甘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感平聲《說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韻會》五味之一。《正韻》甜也《書·洪範》稼穡作甘。《傳》甘味生于百穀。《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言之悅耳亦曰甘。《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

《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傳》甘,厭也《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云:甘厭也。

《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易·臨卦》六三甘臨,无攸利。《註》甘者,佞邪說。媚不正之名也。

《玉篇》樂也。《淮南子·繆稱訓》故人之甘甘非正爲蹠也。《註》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爲之。

《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註》甘,緩意也。

姓《書·說命》台小子舊學于甘盤。《註》甘盤,殷賢臣。

《抱朴子辯問卷》子韋甘均,占之聖也

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地名《書·甘誓》大戰于甘。《傳》甘,有扈郊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註》甘昭公,王子帶也喰邑於甘。

《昭十七年》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註》甘鹿周地。

山名《山海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水名。《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註》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州名。《五音集韻》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前漢·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

木名。《詩·召南》蔽芾甘棠。《傳》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經》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註》甘木卽不死樹。

《正韻》果名俗作柑。《風土記》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古今注》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壷甘。

草名《博雅》陵澤,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

《集韻》古暗切,音紺土之味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甘切音酣。《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熟也《莊子·徐無鬼》甘寢。○按《正韻》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