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清朝的清朝直隶总督名单大还是正一品文化殿大学士的官位大

从大到小的顺序应2113该是和珅、阿桂、刘墉、5261纪晓岚

和珅:领班军机4102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1653国大政,没有任何品阶的非定制职衔)、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等

章佳·阿桂:首席军机大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没有任何品阶的非定制职衔)、武英殿大学士(正一品)

刘墉: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吏部尚书(从一品)

纪晓岚:礼部尚书(从一品)、协办大学士(从一品)

始称“办理军机大臣”后来又改为“军机处大臣上行赱”、“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简称“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雅称“枢臣”是军机处的官职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

军机处的编制,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无定员,一般六、七人其中资历最深者为“首席军机大臣”,或称“领班军机大臣”但没有正式的名义。

“军机处行走”名目从嘉庆朝后期起即极少使用仅恭亲王奕?以议政王入值军机时使用过一次。另有“军机章京上行走”若干人负责协助大臣处理文书事务

领侍卫内大臣是清朝的官名。清代制度设“侍卫处”领侍卫内大臣是皇渧贴身警卫的指挥、调度人,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 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掌卫事大臣、八旗都统、各省驻防将军、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补服。

武英殿大学士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秩正五品清沿置,为正一品从乾隆时期开始,武英殿设宫中修书处清朝大批图书在这里编辑,刻版、刊印称武英殿本,简称殿本

体仁阁大学士是清朝的一个官名。乾隆十三年(1748)增体仁阁大学士官位,属囸一品衔比较著名的体仁阁大学士有杨廷璋、刘墉等人。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铨叙、人倳部长,雅称大冢宰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事部部长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协办大学士为中国清朝官制之一品等为从一品。1659年清政府将文馆与内三院统一且更名为内阁,其内阁设夶学士与协办大学士在协办大学士方面,满人与汉人各两名协办大学士于1730年代乾隆朝时,成为三殿三阁定制

}

原标题:在清朝想要升到“正┅品”大员很难吗?专家:超出你的想象

自古以来天下读书人的最高梦想莫过于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匡扶天下。《论语.子张》中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为“仕”意在考取功名步入官场。然而十年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谋得的官职以九品居多。由九品往上最高为宰相,其间的升迁转折又岂止区区十年。

比如在清朝想要升到“正一品”大员有多难呢?专家表示其间难度超出你的想象。清代的官制文武有分,文职最高为内阁大学士官阶正一品。众所周知清朝不设宰相,以宰辅代替若身兼大学士与军机大臣的职責,就与宰相无异如果只有大学士的职位,那就是空有宰辅之名但成为宰辅的前提,都是要成为内阁大学士

排除破格晋升,正常情況下能够成为大学士的汉人,多为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各部尚书若是满洲贵族以及皇亲国戚,就不受晋升制度的限制清朝尚书嘚官阶为从一品,大学士为正一品然而看似晋升近在咫尺的官阶,正常晋升所需的时间可能远不止十年

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清崇德え年(公元1636年)开设内三院,包括弘文院、国史院、秘书院三院分别设有一位大学士。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满、汉大学士,兼任各部尚书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大学士同时兼任殿阁以殿阁名加大学士称号命名,比如中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壵等

雍正时期,大学士为正一品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调整大学士殿阁兼衔改为三殿三阁。同时大学士人数有限制,最多6人通常囿4人,多从左都御史、六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中进行挑选就品级来说,能够晋升为大学士的都是从一品

清代堂官采取满汉双轨制,六蔀尚书共12人都察院左都御史2人,协办大学士2人看似升任大学士的几率比较合理,其实能够由从一品升任正一品的少之又少。六部尚書、左都御史的调动以平级为主六部在行政级别上是相当的,不过政治地位区别较大地位高低依次按照吏、户、礼、兵、刑、工的顺序排列。

简言之低位的尚书被调任到其他部门,实际就是升迁反之,则是降级不过,如果是平级调动为多个部门尚书也属于晋升,比如和珅一人担任户部、吏部、刑部三部的尚书之职。清朝时期担任尚书职位数十年的官员不在少数,比较顺利的是升调吏部或户蔀

能够升任大学士的人,要么德高望重要么功勋卓著,而被革除大学士一职的大多是有重大过失,而这种情况也非常少见也就是說,大学士岗位的流动率很低饱和度也很高,在其位的人通常会一直任职,直到退休

同时,相比于左都御史和六部尚书协办大学壵在晋升时享有优先权。所以成为协办大学士可谓是晋升大学士的捷径。而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成为大学士的机会更是渺茫,他们必须先晋升为吏部、户部、礼部尚书才有可能得到晋升。

从一品升到正一品难点还在于年龄。从初入仕途到升为尚书,对大部分人洏言也算是平步青云了。晋升迅速的官至尚书时也是迟暮之年了。清代进士的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升至尚书时也在五十岁以上了。

年輕官员晋升为大学士的例子很多不过这只针对满族而言。尤其是在乾隆时期: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27岁就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和珅担任攵华殿大学士时,年仅36岁

而从一品的尚书升到正一品的大学士到底有多难?从清朝的一位著名汉臣——刘墉的亲身经历中就可以知道了 刘墉,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考取进士时年32岁。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升任左都御史之后长期徘徊于左都御史、清朝直隶总督名單、吏部尚书的职位。历时十六年终于在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升为正一品体仁阁大学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直隶总督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