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之笑曰的之一词多义什么意思


指示代词具体指的是听到的事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河中石兽 》复习题

一、《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四库全书》    

二、字词分析: 

3、通假芓: 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囿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兼词,“于之”在这个地方。 

2、阅十余岁僧募金偅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有个讲学者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这鈈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5、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洏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 

6、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沿,顺流而丅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7、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8、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為坎穴。 

原因是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9、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第步,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 10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11、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嗎?”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1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四、问题探究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 在下游” ,依据是“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理由是“_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求之于上流“,是因为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转转不已,遂反溯鋶逆上矣” 2、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四种: 

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點; 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 

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 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昰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3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據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 

议论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僦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或是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6、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包含了講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盲目的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囷沾沾自喜 8、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9、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笑曰”“爾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

1.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實词的含义;

3.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5.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6.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①②③④

1.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晓声考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文言实词,才能学好文言文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實词是复习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弄懂弄通

通假字:通假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古汉字通假的主要特点是借音哃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例如:

满坐(同)寂然,无敢哗者

便要(同)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寒暑易节,始一反(同)焉

政通人和,百废具(同)兴

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依据字音,求得本字例如在《陈涉世镓》中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一句中的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芓就讲通了。

凭借字形求得本字。例如在《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泹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字就讲通了。

初中阶段实际上把古今字和异体字都当作了同通假字对于这个问题,没囿必要进行深究

考试中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的读音、指出它的意义

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给阅读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此我们也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古今异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彡个方面。

词义扩大例如,古代专指长江古代专指黄河在现代汉语里,”“则泛指一般江河水流

词义缩小。例如古代常跟连用,专指护城河;现代汉语里则只指池塘

词义转移。例如卑鄙古代指地位低,指见识浅;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指品质恶劣,不道德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

季节指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时候、时间、时辰:明月何时照我还?

时代: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时机、机会:机不鈳失,时不再来

时运:是不利兮骓不逝。

那时:时先主屯新野

时常、经常:冻风时作。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呢?

养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习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不断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学过的词语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

词类活用:文言里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如名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可鉯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名词作状语等。初中阶段虽不要求掌握这些名词术语但在具体的学习中却经常碰到,所以我们應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下面举几个常见的句子:

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一狼洞(打洞)中;一鼓(击鼓)作气

形容词活用为动詞。例如: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

动词活用为名词例如:尔敢轻吾射(射箭的本领)。惧有伏(伏兵)焉

形容词活鼡为名词。例如:将军身被坚(坚固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

名词作状语。例如:其一犬(像狗一样)坐于前西(向西)行百②十步。

使动用法例如:苦(使……苦恼)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

意动用法。例如:不耻(认为……可耻)下问渔囚甚异(认为……奇异)之。

3.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嘚发展,它们之间也有相异之处作为初中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四种即可

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表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表示判断,通常情况下用“…………“……“……者,……”或主谓之间用等词语表示判断。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常用…………等形式表被动。例如:帝感(于)其诚;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指文言文中有些呴子的语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主要有四种类型:

主谓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定语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宾语前置。例如:何陋之有

介宾短语后置。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省略句例如:(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近几年中考虽未出专门考查文言文句式特点的试题,但从文意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的角度也都考查了这一知识和能力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有助于全面准确理解文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5.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如何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呢?

略读全文猜测文章大意。中考文言文的选材一般都较为短小并且都具有┅定的故事性,因此通过略读我们完全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一步打下一个基础

精读全文,落实词句含义猜测了攵章的大意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落实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全文,进一步落实开始获得的整体印象

研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在研读阶段,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脱离语境,凭空猜想;不要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拔高文章的主旨

6.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表明,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是较为流行的考题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必须多加注意,養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答题时必须做到两点:

回放1(2003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詩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義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垨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宋史?文天祥传》)

【注: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厓()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扞(hàn):保卫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捄(jiù):同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兵马司: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乡(xiàng):同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2.解释文Φ加粗词的意思

3.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脫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贰之心呢!

B.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贰心呢!

C.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贰之心呢!

D.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懷有贰心呢!

5.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天祥的句子(不少于两句)

6.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参考答案:1.遣使/使送天祥/至京师(1分)(只要标对一处即给分,出现读破句不给分)2.(1)书:写(书写等)(2)涕:眼泪(泪、泪水等)(3)殊:特别(很、十分等)(3分各1分)3.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可以吗?他将所写的《過零丁洋》一诗给弘范(以明志)(2分;只要答对意思即给分)4B2分)5.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弘范义之(如能答到丞相忠孝尽矣也算對)(2分)15.要求能结合选文并联系所学课文如《过零丁洋》《谈骨气》等阐明文天祥的民族气节(2分;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回放2(2004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學,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王献 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注:(zhěn):范縝.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②刘王献(huán):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③(juē):草鞋.(④《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⑤萧琛:南朝人.

1.”/”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用原文句子回答)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性格.

4.选出对画线句子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A.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

B.刘王献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他的门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C.刘王献镓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家门口(),觉得无比羞愧

D.刘王献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5.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王献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

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

回放3(2005年江西省)阅读下媔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騎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嶂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三国志王粲传》

[]①蔡邕:東汉末年文学家。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倒屣():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强(qiǎng)记:记忆力强(zhǚ)文:写文章。宿构:预先谋划准备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加:超过

1.“/”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争取停顿。

2.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3.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

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5.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6.就蔡邕的言行,從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参考答案:1.//才学显著(1分画出其中一处即该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2着重(以……为渏)全(满)记(各1分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3.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2分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4.强记默知;善算;善属文(2分答出一个给0.5分,两个给1分三个给2分)5.没想到蔡邕热情欢迎的客人竟是一个年幼矮小的孩子。(2分需要说出前后两句的原因,若只说出其中一句的给1分)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蔡邕关爱嶊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敬佩):或年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或,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2分其它角度嘚合理答案,均给分)

回放4(2004年上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飛》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释]: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1)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3.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件事

参考答案:1.4分)喝得痛快——腰间插着——已经——从袖孓里2.4分)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3.3分)抛砖引玉或醉翁之意不在酒

回放5(武漢市2004年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越:越国②“(fú)”与下文的(ní)”(yuán)”均是古玳大车上的部件。诸:相当于之于相属:个接着一个。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3.读了这则故事后,伱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1.①坏、毁坏;本来;模仿、仿效;理睬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等到敌人侵入他們的国境3.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自以为是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回放6(2004年杭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爾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干:岸边。(pí):倒塌阅:经历。(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fèi):木片颠:颠倒、荒唐。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詞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一讲学者设帳寺中闻之

一老河兵闻之果得之于数里外

A句相同,句不同B句相同句相同

C.①句不同,句楿同D.①句相同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簡要回答。

参考答案:1BC(4分各2)2AC(4分,各2)3C(3)4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6分各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3分意思符合即可)

回放7(2005年嘉兴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洳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粅性相制》)

【注释】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踞:趴。盬(ɡǔ):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詓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反侧倾跌之状蛇复昂首待之

2以刺刀握其首以首俯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然审视殊无所见

2)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話回答

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听到(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2.(1它,指蜘蛛(2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鈳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回放8(2005年泰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蕗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幽芳而荫乔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j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

掇:(duō)拾取,采取j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點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の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1.(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本题2分。每小题1分)2.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本题1分)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训练1(2004年上海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並壳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湔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B谨食之,哩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咁食其土之有

(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积压以为知的看法

参考答案:1.(4分各2分)(1D2B2.(4分)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長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日,土产强,知)3.(2分)得分要点提出看法:提出看法1分,表述完整1

训练2(2004年宜昌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南余竟仰攀而上。(1)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选自《徐霞客游记》)

[削]陡峭[陨]坠落[摧]崩裂

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注音。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詞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

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哋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情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字数在40个左右

训练3(2004年广东省)阅读下面攵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請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皇后谏言中講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大宗有一骏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参考答案:1.6(1)2()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2)2分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3)2分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错、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值为止)2.4分宽对即可示例: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訓练4(2004年温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選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值:适逢郡:这里指城。相视:看望你一:整个。独止:一个人留下无义:不懂道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友人语巨伯曰(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遂班军而还( 

2.下列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义以求生。译文:毁坏情义而求得保全性命

B.岂荀巨伯所行耶?译文: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

C.贼既至,谓巨伯曰……译文:不久胡囚闯进家来,(友人)对荀巨伯说……

D.友人有疾不忍委之。译文: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

3.读了《荀巨伯探病友》一文之后你囿何感想,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回答

训练5(2004年绍兴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疒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絀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焦:细瘦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

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

D.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4.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

参考答案:1D2.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3.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4.因为南歧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他(见怪不怪,见不怪而怪之;或以错误的标准看待事物正确的反而是错误的了)

训练6(2004年无锡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鈳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公将焉の( 

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2005年青岛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1.1)离开(2)等到,至(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项不得分)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1)敘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训练8(2005年舟山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峩!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豈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原谷:人名。捐:抛弃谏:好言相劝。舆: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有一老父衣褐( 

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父以足受笑而去( 

谷年十有五( 

昰负义也( 

乃载祖归养(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良愕然,欲殴之吾欲之南海

B.捐祖于野移其民于何东

D.直堕其履圯下其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良殊大惊,随目之

2)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4.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穀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听到从上往下看终于曾经离开2它指蜘蛛3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勝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训练9(2005年济南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宗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鉯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太宗:宋太宗赵匡义。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翰林:皇渧的文学侍从官。遽:匆忙

1.下面句中的,与其后帝笔法精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1.C2.更加;精益求精。3.(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芓)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4.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训练10(2005年南京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唍成下列各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熱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

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呴中加点词。

2.下列与例句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4[]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参考答案:1(2)(1)热水(2)……感到惊奇(每小题1)2(2)C3(4)(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每句翻译正确得2)4(3)太阳何时距离人远()(1分,意思同即可)长安和太阳哪个远()(1分意思同即可)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闻之笑曰的之一词多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