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宽轮胎电动车的优缺点宽了有什么优缺点

摩托车轮胎上的标示你了解多少? 轮胎知识分享_机车网手机版
我的图书馆
摩托车轮胎上的标示你了解多少? 轮胎知识分享_机车网手机版
轮胎的历史1845年苏格兰人罗伯特.汤普生想出新点子,他沿著马车的木製轮辐套上充气物体加以避震,不过经过几次实际应用后都以失败收场。(最初的绷带型轮胎)1887年12月英国兽医约翰.登禄普看到他的儿子在佈满石头的庭院裡骑著三轮车,思索著如何使车轮更软以吸收震盪,于是发明用充气的橡胶管套在木製轮辐上,于是轮胎的原型诞生了。1892年法国米其林兄弟发明了一种可以快速拆卸的充气橡胶脚踏车轮胎,简化了轮胎的安装和修补,使得当时巴黎的马车放弃实心轮胎,而採用此充气轮胎之后,也让街道上安静了许多。1937年米其林发明将轮胎内层帘布以辐射状排列的辐射层轮胎,改善轮胎的操控性,是广受近代轿车轮胎使用的设计。然而1938年之后才慢慢的,将轮胎细分为汽车胎、机车胎、ATV车胎、自行车胎、飞机胎等等。轮胎上的标示MICHELIN:轮胎厂牌。Power Pure SC:轮胎名称。 120/70 R15 M/C 56H:轮胎尺寸、种类、荷重指数、速度代号。
以mm为单位的轮胎全宽 。(从充气的轮胎两侧胎壁量取)
扁平比(70%)。 (轮胎高度与宽度间的比率)
表示为幅射结构。
以吋为单位的轮框直径。
荷重指数: 224 kgs
代表可耐210 km/h的速度。
TUBELESS:代表无需使用内胎。箭头标示轮胎转动方向。轮胎磨耗指示标志。MICHELIN在胎面上也有特别在标示,有米其林宝宝旁边就有行走箭头标示与磨耗指示。E2:E为欧洲认证标志,2为法国。Made in:标示为在哪製造 (SPAIN西班牙)。DOT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美国交通部) 标志是轮胎在美国和加拿大贩卖所须要的认证标志。最后四码数字代表製造日期,3413意为2013年第34週所製造, 34意为第34週、13意为2013年。胎体骨架结构:两层帘布层+一层束带层。
1.细部国家认证资讯 ,加拿大与美国。2.最大可荷重资讯。3.最大冷胎压值。轻点,轮胎中最轻的点,也就是常见气嘴对准的位子。不过在国外进口胎中,却不常见到,原因在製作过程中胎体平衡上就有下足工夫。由于轮胎上的标示规格都经由国际规范,所以只要学会了!就没有轮胎的标示可以难倒你了。在此就分享一个常用的中文版轮胎说明书给大家。尺寸记号命名法公制命名法如:180/55 ZR 17180=以mm为单位的宽度。55=扁平比。R=幅射结构。17=轮框直径(英吋) 。英制命名法如4.00 H 18 4PR4.00=轮胎宽度(英吋) 。扁平比=1。H=速度等级。4PR=胎体结构帘布层是四层。(补充:一般轮胎胎体结构帘布层为两层。)字母命名法MT90 B16 (alphanumeric designation)M =摩托车代码T = 宽度代码 (T = 5.1 吋)90=扁平比(90%)轮胎结构分辨看轮框尺寸数字的前一代码 。如:130/80'R'17 或 120/90 '-'17 或 160/70 'B'17
Radial(幅射层)
Bias(斜交层)
Bias belted(束带斜交层)
代码标示解释
如:160/60 ZR17M/C(69W) Pilot Road 3RTL120/70 ZR17M/C(58W) Pilot Road 3FTL
以英吋为单位的轮框尺寸 (1 吋 = 25.4 mm)
为避免与汽车混淆,13吋以上摩托车轮胎(框)必须强制标示M/C标志。
摩托车后轮的位置。
摩托车前轮的位置。
无内胎。 (Ti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fitment without an inner tube on an appropriate rim.)
有内胎。 ( Tire requiring an inner tube for fitment on a rim.)
荷重与速度指数解释
130/80 R 17 M/C65H
荷重指数。(最多290 kg)
速度指数。(最高210 km/h)
国际荷重代号与速度代号。
速度指数表示轮胎的最高速度可以进行相应的负载,其荷重指数由轮胎製造商指定的服务条件下所依据。
荷重指数是一个轮胎的最大负载数值,轮胎的数字符号表示其轮胎製造商指定的条件下可以承受的对照重量。
特殊标示:REINF。
什麽是REINF,代表这是荷重强化轮胎。
130/70 - 12 56P 或 130/70 – 12 62 REINF。
标准荷重指数 (224 kg)。
标准荷重指数265 kg。
则高于标准荷重指数。
各国认证代码
欧盟各国 E2 75R-XXXXXXX。
美国 DOT 。
巴西 IN 006。
中国 CCCs。
额外附注:印尼的认证代码是 SNI。
轮胎的构结1.胎面:轮胎最表层的结构,具备保护胎体的主要功用,同时也是直接与路面接触、磨耗最大的部份,在各式各样的使用情况下提供轮胎牵引力,并且抵抗刺穿、磨损与高热。举凡轮胎的驱动力、牵引力、煞车制动性能、排水性、缓衝减震、以及车辆转向等,都需要藉由胎面传递并确实发挥功能才可完成。2.胎壁:主要功能在于吸收路面的衝击力道与减缓震动回弹,并保护轮胎免于人行道路缘等外部硬物的衝击,而胎侧同时也是标示了各项轮胎标记等重要讯息供消费者参照的部份。3.胎唇钢索:胎唇是轮胎内缘与轮圈接触的部份,而胎唇钢丝则是包覆于胎唇内部的高强度钢丝圈结构,主要功能是使轮胎与钢圈牢固地紧密结合。4.束带层:与帘子布覆盖层组成胎冠层,本层结构为胎面提供了一层具备十足刚性的基础,以强韧的钢丝製成,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轮胎遭受外部异物穿刺,并加强胎面的抗压力,同时也可以因此提高油耗的表现。当为了舒适驾乘设计而增加轮胎的伸展性时,也可为轮胎胎侧的离心力增加所需之刚性,进而提升轮胎的操控性和舒适性。5.胎体层:亦简称胎体帘布层,为覆盖于气密层上方的第二层结构,也是支撑轮胎结构体的主要骨干部份,用于承受轮胎的荷重压力、胎体内部压力以及横向拉力等。本层的基础结构乃是由极细却韧性十足的纺织纤维製成绳索后结合橡胶,而这些绳索组织对于强化轮胎的坚固性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色。6.气密层:气密层是轮胎的最底层结构,也是轮胎内部藉由胎唇钢丝与轮圈之间直接接触的不透气内面胶层,由丁基橡胶在经过分子转换后,可製成完全密封的状态,目前广泛应用于无内胎轮胎用以取代传统有内胎式轮胎的内胎部份,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胎压洩漏,而定期检查胎压,即为测量气密层中的压力。轮胎内部构造幅射层与斜交层的差别。Radial幅射层:所谓幅射层系指轮胎之胎体帘布层角度与胎面中心呈90度。若由侧方看犹如幅射状结构而得名。优点:1.减少煞车距离。2.行进中,接地面压力平均、行驶平稳,更舒适。3.操控性佳。4.轮胎不易生热,更安全。5.容许更高的速度。Bias斜交层:斜交层轮胎系由多层帘布以小于65度 方式交叉组合构成优点:1.轮胎的负重力大。2.製作上成本比辐射层低。MICHELIN独家技术层面补充说明:一般常听到的2CT双效配方科技(Two Compound Technology)胎面的中间以及侧面部位採用了两种不同胎质配方,也就是 :2 Compound Technology(2CT),这项技术可让轮胎拥有优异抓地力的同时还能保有长久的使用寿命而AST不对称科技(Asymmertric Technology)是代表不对称轮胎中包含了3种不同的配方在同一条上(3CT),一侧是超软(AST-)跑较少湾的一边,另一边是软(AST+)跑较多湾的一边,胎央部分是中性,能适应实际的赛道设计。(右图是2CT解释图,左边是AST解释图)渐进沟槽技术(Progressive Sipe Technology)逐步增加的沟槽花纹,让轮胎即使在倾斜状态也能拥有最佳的排水纹。因此可让骑士拥有优异的湿抓力。XST细微沟槽技术(XST Technology)细微的沟槽能直接画破水膜,胎块边缘聚集的高压,能有效画破水膜,保持轮胎与地面的接触。
问:海陆比是什麽?
答:海陆比说的是胎纹的多或少,凸起来的胎块为陆、凹进去的沟为海,海陆比越少,抓地力越大,反之海陆比越大,排水性能越好。
问:胎宽与胎高要怎样量才对?扁平比又是什麽?
答:请看范例图,S代表的是胎宽,H是利用扁平比算出来的胎高,量的数据都是轮胎的横剖面,而不是外表的弧度。
扁平比代表是的轮胎宽度的百分比。
130(胎宽)/60(扁平比%)-13,也就是胎宽的60%,130X0.6=78mm,胎高=78mm。
问:ZR是代表什麽意思?
答:前面有提到R代表的是幅射层轮胎,前面的Z英文代号是速度代号,它是一个快速分辨轮胎等级的代号。
Bias(斜交层)
Radial(幅射层)
问:J值是什麽?跟轮胎有什麽关系?
答:J值是指轮框胎唇的宽度,每一个尺寸的轮胎都有相应对的J值,想知道自己的轮胎应对的J值,请上各家轮胎官网查询。
范例:Racing king180的轮框是12吋3.0J。
范例:B03说明。
问:更换不同轮胎尺寸时要注意什麽?
答:注意胎高(扁平率)是否高出原本太多?是否会磨到土除?
范例:原场尺寸为160/60R17胎高(扁平率)是96mm。
想换上160/70R17或 170/60R17哪一个比较适合?
换算下来160/70R17胎高为112mm,足足多了原本的16mm,170/60R17胎高为102mm只多了原本的6mm。
由此可知更换轮胎时,宽度加减正负十时,胎高的变化幅度比较小,而扁平率改变加减正负十时,胎高的变化幅度比较大。
问:为什麽会看到厂牌LOGO有时会打反?是稀有或印错的轮胎吗?
答:不是!一般来说LOGO都是底部朝向轮框,在转动时看起来才会是正的。但哈雷的轮胎则是反过来的,因应车种不同,上面的小标示都会有小小的改变。
哈雷用轮胎。
7.问:轮胎多久才会磨开?一般磨合期多久才是正常?答:磨合期100公里左右的磨合期是合理的。在此期间当中,建议使用者不要在转弯当中过于突然或极端倾斜而造成不安8.问:如果我想买轮胎来放?我该怎样做?答:储存轮胎应该在阴凉、乾燥,或具有良好通风的室内环境。如果必须置放在室外,则必须用不透明的防水帆布覆盖,并避免水气的凝结。存放轮胎的温度必须保持在摄氏35度以下,并避免直接与热源接触。避免人工的照明或自然的太阳光,都会有紫外线的产生,而紫外线也是影响轮胎寿命的因素。
最后小建议
在前后轮选用上的搭配,每家製造厂所开发的前后尺寸都有其协调性,
尽量使用相同类型的胎(不要混用像是竞赛、休旅性质差异太大的胎),
避免过弯时抓地力不同的不协调性,进而造成骑乘时产生慌张或异常的磨损。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当前位置 & &
& 如何为自己的摩托车选择一条好轮胎
如何为自己的摩托车选择一条好轮胎
11:12:00&&出处:&&
编辑:快科技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幸运的是,这个横评有能人帮我们做了。近期,美国专业摩托车媒体Motorcycle USA和美国最大的摩托车配件/装备购物网站Motorcycle Superstore集合大量人力和物力做了这个对比测试:用一辆14年的铃木GSX-R1000在两个赛道,做了为期两天的,包含市场上几乎所有品牌的运动型轮胎的评测。作为一个讲轮胎的系列文章,今天跟大家聊聊自己对什么是一套好的(运动,运动旅行)摩托车轮胎的理解;明天或者后天,我会结合Motorcycle USA的测试结果和自己的骑行经验给大家推荐两套轮胎;最后会出一期如何使用,保养和更新轮胎的须知教程。什么特性铸就了一款优秀的(运动,运动旅行)摩托车轮胎在看下面的文字之前,你首先要记住的是:没有任何一款轮胎会是十全十美的,厂商为了达到某个方面性能的最大化,在轮胎设计之初就会有目的性的妥协,作为使用者,我们也要学会妥协。最贵的,专业赛车手使用的,甚至他人都说好的胎也不一定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符合你骑行需求,最适合你骑行方式的胎才是最好的胎。1 轮胎的形状。是的,虽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轮胎是有不同形状的。最基本的两种轮胎形状是中部较尖的三角形和整体都非常圆滑的弧形。三角形的轮胎相较于弧形的更加灵敏,让转向和左右翻转摩托车变得相当的容易,甚至会给骑士一种入弯速度变快了的感觉;同时,在压弯的时候,这种形状的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抓地力不错;缺点是跑直线的时候会不够稳定,还有就是这种胎型因为比较稀少,很少有骑士有使用的经验,初用的时候感觉会很奇怪,代表轮胎是Avon的3D Ultra Xtreme 3。弧形的轮胎没有那么灵敏,但直线加速的稳定性会好很多。同时,这种轮胎的弯道能力也不错,车身转向和侧压的过程更加平稳,也更容易守住弯中的走线,大部分轮胎都是这个形状。轮胎的宽度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通常来说,越宽的轮胎抓地力越好,但越不敏捷,较难转向;越窄的轮胎效果则会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轮胎的宽度应该跟你需要用到的抓地力大小有关,通常来说,公升车动力大,为了出弯时依然能够拥有足够的抓地力,需要使用190或更宽的后胎;而中量级车型,没有那么大的动力,不需要那么大的抓地力,180甚至更窄的后胎就已经足够,并且,因为使用的是较窄的后胎,中量级车型的弯道灵敏性其实是相当高的。如果你追求性能和操控,就不要随意改变车辆轮胎的宽度,给原厂180后胎的轮毂套上190的轮胎,虽然看上去很酷,但会一定程度上改变车子的操控特性,并不是什么好事情。2 材质,大致可以分为Soft Compound(软性材质)和Hard Compound(硬性材质)软性材质的优点是可以承受的极限温度高,达到最佳工作温度之后,抓地力和黏度极强;缺点是达到最佳工作温度的时间较慢,材质太软不耐磨,同时因为黏度高,极易吸附沙子和小石子,从而影响抓地力。硬性材质的优点是需要的工作温度较低,耐磨,不易吸附路面杂物;不足之处是不容易变黏,没有软性材质那样超强的抓地力。3 全热熔轮胎和半热熔轮胎。全热熔轮胎几乎全部使用软性材质。最具有赛道能力,能做出最快圈速的轮胎,毫无疑问是全热熔的。全热熔轮胎在达到最佳胎温之后,拥有最强的黏性,和最好的抓地力。倍耐力Diabllo Super Corsa作为Motorcycle USA测试小组中唯一一款全热熔轮胎,在赛道的表现是最好的,做出了最快的圈速。但并不是在赛道上工作最好的轮胎,在街道和山路骑行的环境下也同样是最好的。全热熔轮胎的极限温度高,融化的点高,所以升到最佳工作温度需要的时间就会相对较长,需要骑士进行高强度的骑行,或者使用专业的暖胎器才能达到最佳轮胎工作温度;且在没有达到最佳胎温之前,全热熔轮胎的抓地力是很差的;同时,因为材质问题,全热熔轮胎在融化之后会非常的黏,如果地面不够干净平整,轮胎就会黏上大量沙子甚至小石子,从而影响轮胎的抓地力。半热熔轮胎在轮胎中间使用硬性材质,两侧使用软性材质。我们最常接触到的车胎是半热熔的,现在大部分大排量运动型/运动巡航摩托车标配的轮胎也都是半热熔的。因为两侧使用软性材质,半热熔轮胎的弯道能力也很优秀;同时,因为半热熔胎中间部分使用的是硬性材质,使得轮胎变得更加耐磨(是全热熔轮胎使用寿命的1.5倍到2倍),也不会那么黏,更容易适应街道/山路这种不甚干净的路面情况;最后,因为硬性材质和软性材质相结合,半热熔轮胎对工作温度的要求没有全热熔那么高,且升温的速度相对来说较快。不足之处是相较于全热熔的轮胎,半热熔的整体抓地力并没有那么强,一般情况下,在街道/山路上,我们是没可能发挥出全热熔轮胎全部潜力的,也不需要那么夸张的抓地力,至少在安全,守法的骑行方式下不需要。加上硬性材质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只要不是完全拿来跑赛道,鳄鱼会建议你买半热熔的轮胎。全热熔轮胎不仅昂贵,磨损快,没必要,在路面环境和胎温不够完美的时候,还可能是相当危险的。4 花纹。轮胎花纹对轮胎性能的影响在于其深度和走向两个方面花纹深度代表着轮胎的排水能力和轮胎和不平地面接触的方式。光头胎意味着橡胶能够最大面积的和地面接触,在平整干燥的赛道环境下,会带来最好的抓地力。但一旦遇到积水或者砂石的时候,没有排水能力,无法适应砂石路面的光头胎就会变得非常危险。因为积水,砂石在街道/山路上的出现不可预测,且无法避免的,所以光头胎不可以合法上路,只能作为赛道轮胎使用。轮胎的花纹越深越多,就意味着轮胎的排水能力和应对砂石等不平整路面的能力越好,但也同样意味着抓地力的减小(橡胶和地面接触的面积减小)。不过这种关系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现在很多花纹很深的轮胎(运动旅行车,还有一些冒险车型用的轮胎,以倍耐力天使胎为例),虽然花纹很深,但抓地力还是相当的不错,有经验的赛车手依然可以用这种轮胎上赛道,磨膝过弯。花纹的走向则对车辆的灵敏度和弯道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纵向的花纹有助于提升急弯和高速弯的通过能力;横向的花纹则对车辆刹车的稳定性有提升作用。5 磨损速度。轮胎的磨损不仅仅包含表层够黏的橡胶被磨掉,或者花纹被磨没(统称Tire wear),还包括一个叫做除气(Outgassing)的损耗过程。轮胎温度升高,橡胶会随之变软,从而更好地贴合路面,并提供更强的对地面的黏度。我们都希望在使用轮胎的时候,它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温度,带来最好的抓地力。但一旦停止使用,轮胎就会从高温冷却,这个冷―热―冷循环的过程也是一个除气(Outgassing)的过程。在除气的过程中,轮胎材质中的一部分化学物质会变成气体消散掉,从而改变轮胎的化学构成。留心注意在赛道上使用过的轮胎,大部分都会有一圈蓝色的痕迹,这种痕迹就是除气的表现。除气之后,轮胎的橡胶会变硬,从而没有办法更好的贴合地面,也不会像以前那么黏。专为赛道使用设计的轮胎(在轮胎上通常有贴纸或者字样标明),在设计之初就被认为是只用两三次就会被弃用的轮胎,这等同于两到三次从冷升到最佳胎温,再冷却的循环,也就是两到三次的除气过程,过后,轮胎的化学构成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变成完全不同的轮胎,不再拥有足够的抓地力。而以街道/山路使用为主的轮胎,最初就被设计成可以承受几百次的除气过程,使其使用寿命大大的延长。有些骑士为了省钱去买赛车手使用过的轮胎。尽管有些这种轮胎看上去还有很深的花纹,似乎还是有不错抓地力的。但事实上,这些轮胎可能已经经历过了极限次数的除气过程,早已不堪使用,勉强使用,会相当的危险,不要买就对了;而只是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技术,而装上这种完全磨开的二手轮胎,更是相当无稽的事情。一般来说,磨损速度快的轮胎拥有较强的抓地力,但使用成本较高;磨损速度较慢的轮胎可以用更长的时间,更换频率低,省钱,但是相对应的抓地力不会那么强。看完了上面这些,相信你应该已经发现真的没有那种轮胎是完美的,每一特性都有其好坏两面,追求一种特性的突出必会影响到其它特性。这时就到了妥协的时候了,请学会按照你的骑行需求和骑行方式选择拥有适合特性的轮胎。记住,选轮胎和其它的任何事情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微信公众号搜索"驱动之家"加关注,每日最新的手机、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微信扫描下图可直接关注】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托车最宽轮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