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姬中宪在传承这篇写的,为何“姬中宪在传承这篇写的”

日 19:00 ~ 日 21:00
限额50人(已报名13)
主办方不在线
活动已结束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266 人浏览
发现你感兴趣的活动,结交你聊得来的朋友!
微信“扫一扫”
优活动 更精彩!
ID:ihuodongxing
哎呀~该活动已结束
哎呀~主办方的活动已经结束啦,为您推荐更多活动
展开活动详情 ︾
活动票种...
活动内容...
“旅行就是为了遇见一些人,发生一些事,然后,写成一篇小说。”——姬中宪
从肯塔基到锡林郭勒
本次分享会嘉宾作家姬中宪,将分享他"从肯塔基到锡林郭勒"旅行的见闻感触。
从美国到内蒙的跨度非常大。每个人对旅行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听旅行者的游历,而被感染去更多的地方,我们听摄影师的旅行分享,被美好的景象深深吸引,对于作家,一个需要很多灵感去写故事的人,在旅途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分享嘉宾-姬中宪
姬中宪,是作家,也是大学教师。在他的公众账号中,他这样描述"在这个人人装文艺、骨子里其实反文艺的时代,努力奉献一点真文艺。”
姬中宪已出版作品:《阑尾》、《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新作《一二三四舞》《我不爱你》即将出版。
参与分享的朋友,可以关注“姬中宪写的”微信公众号,上面有姬中宪写的游记,文章的更新。
内容:分享&交流 & &费用:免费
时间:9月12日周六晚19:00-21:00
地点:芳草路258号SS青年空间
"远行总是好的,麻烦在于,还得回去。站在这漆黑的荒原中心,四周是等距的虚无,感叹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与我的日常生活地如此不同,而我竟然来了。尤其是,我来到如此不同的地方,我却还是原来那个我。"——姬中宪
"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匆忙,我们没有为这次出游备下女人与干粮,我们的行程单中只有蓝天白云,草原牛羊,以及一个接一个的新鲜地名。"——姬中宪
SS之后会联合作家姬中宪一起办读书会的活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入群。
StorySpace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芳草路258号SS青年空间
交通:地铁7号线芳华路站2号口,地铁2号线龙阳路站5号口,公交794路,花木2路
迷路求助:
StorySpace
/活动/课程
微信号:storyspace
分享到微信
活动标签...
最近参与...
kate.d.shan
Fisher Shang
wrp_risdom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全部讨论...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才精彩
分享此活动到→
微信朋友圈!
活动行帐号登录
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
版权所有:北京艾科创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150180号|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65
活动行 v4.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 活动行 微信服务号
点击菜单 - 高级 - 推广合作
页面正在加载中,请耐心等待...您的位置:&&师资队伍
发布时间:
姬中宪,1978年出生,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方向),2003年至2011年,连续八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从事社会工作,先后担任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浦东四惟社工培训中心主任、浦东公益促进会秘书长,并兼任上海市社工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董事、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董事、上海星惠社工师事务所理事等。2011年起担任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负责社会工作实务II、社会工作实验、社会工作行政等实务类教学,以及学生实习、实验室管理等相关工作。
作为上海社工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在多个社工项目中担任督导,曾作为实务界代表参与《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的制订,组织、参与2003年&抗击SARS&社工服务项目,参与首次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并在其后历次鉴定中担任首席考官,于2008年跟随上海社工服务团参与汶川地震灾后社工服务项目并担任督导,随后又多次赴灾区开展督导与培训工作,2009年起参与国内首个公益园区&浦东公益服务园&的筹备与管理工作。
担任主编或副主编的专业书籍包括:《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上海浦东社工发展历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鉴定辅导练习册》、《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等;自2010年以来,他在《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开设&社工看社会&专栏,以社工视角剖析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强烈反响。此外,还以文学方式向社会宣传社会工作,传递专业价值,出版《阑尾》《我不爱你》《一二三四舞》《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等专著,曾获第十届上海文学奖,中国作协最佳读者印象奖,2007年长篇小说《阑尾》出版,被称为中国第一本&社工小说&,获得&华语小说创作笔会&最佳小说奖,并入选《南方周末》2007年推荐书目。2013年,启动&社工人生&写作计划,以文学方式写社工故事,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3年重点扶持作品。滁州市席殊书屋[正版]我不爱你/姬中宪
开&&&&&&本:32开页&&&&&&数:242页字&&&&&&数:I&&S&&B&&N:8售&&&&&&价:30.00元
原书售价:29.00元品&&&&&&相:运&&&&&&费:安徽滁州
至挂号印刷品:10.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5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基本信息书名:我不爱你原价:29.00元作者:姬中宪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8字数:页码:242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32开商品标识:jd编辑推荐n——男人的心,也可以深似海。那些婚姻中的男人,你真的了解吗?——坦白说,她是无辜的,如果这房间的女主人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女人,这出戏都不会有太大的意外。因此,与其说你要向她宣战,不如说你在向一整个阶级开炮,你想好了吗?——它有一个漫长的前戏,一个仓促的收尾,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只能暂且称之为爱情。内容提要《我不爱你》打破时间顺序,以一系列暧昧、充满逆转的情节,连缀出一对男女的相遇相识,相爱相杀。姬中宪用细密的文字,轻灵的意象,外加一点点异想,角度刁钻地勾勒出一部婚恋简史,也是世俗人生的一个精妙缩影。目录假摔鼻血活色蚊字清唱前戏女儿后记作者介绍姬中宪,1978年生于山东,现居上海,教书为业,写作为生。出版小说《阑尾》、杂文集《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曾获首届华语文学创作笔会最佳小说奖、第十届上海文学奖。微信公众号“姬中宪写的”。文摘《我不爱你》:午饭后,马哲去会务组补交房费,会务组里乱哄哄的,像兵败撤退前的军部,所有人都在忙着销毁文件。马哲交了钱,等开发票的时候,他看到桌上一堆纸里埋着一份代表名单,他抽出来翻看,上面除了每个人的房间号外,还多了手机号码。马哲快速查到那个名字,把一串号码记在手机上,存为“赵小姐”。回到房间,马哲翻出文件袋里的会议手册,上面没有代表的手机号码,只有房间号。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马哲抓起床头柜上的电话,拨了那个房间号。第一声“嘟”后,马哲的心就悬起来,预计自己的勇气坚持不到第二声。电话却在第二声之前就接通了,好像对方一直在床边等这个电话。喂?哪位?一个娇媚的女声,摆出一副明知故问的姿态。马哲一慌,像快速摁灭一个烟头一样,挂断了电话。整个午休期间,马哲一直在琢磨,电话会不会显示房间号码?有没有回拨功能?如果真有,赵小姐顺藤摸瓜,用不了两分钟就能揭露真凶,侦破这桩午间凶铃的悬案。但电话一个中午都没响,马哲因此一个中午都没睡着。电话最终响起的时候,马哲正在卫生间里。卫生间里的铃声,带着混响,听起来更像警报,平添了紧张。马桶边上就有一个电话,他想接起来,又担心哗啦哗啦小桥流水的声音泄露,只好忍着。等事情平息了,马哲赶紧接起电话,水都没来得及冲。喂?哪位?一个娇媚的女声说:先生,需要按摩吗?马哲说:没搞错吧,现在才中午。女人说:最近代表团很多,中午就要预约的。马哲想挂掉电话,突然想起什么,说:是异性按摩吗?女人说:当然是,我们这是四星级酒店,女孩子都很漂亮哦。马哲说:有男孩子按摩吗?女人说:男孩子?怎么先生想……马哲说:我是说,如果有女客人想按摩,是不是也有异性按摩?女人说:这个……目前还没有这种服务。马哲说:凭什么女客人就没有异性按摩?难道女人就不需要异性按摩吗?你们这是歧视女性知道吗?算什么四星酒店!女人显然傻了,马哲趁机挂断电话。他按了抽水马桶,空空的卫生间里,升起一股新鲜的尿骚味。离下午开会时间还有半小时,马哲没心思再回到床上,索性开了电视,一个台一个台地换着看。电话又响了。这一次马哲有些意外。会是谁呢?代表团很多,小姐们很忙,没有理由再来电预约。如果不是小姐,那会不会是赵小姐?马哲接起电话。竟然是同他一起来开会的领导傅局。马哲预感没好事,这么多年来,傅局打给他的每一个电话都没有好事——如果有好事的话,就是马哲打给他了。所以,马哲每次接到傅局的电话都很紧张,都快养成职业病了。果然,傅局说:小马啊,过来一趟。傅局房间的门大开着,远远就听到里面丁当响,马哲进去,见傅局上身穿一件小背心,正在卫生间里埋头苦干。看到马哲,傅局说:小马啊,怕中午影响你休息,所以现在才打电话给你,你闻到了吗?卫生间里有味道!马哲拿鼻子嗅,好像是有一点,但不会比他的卫生间更严重,不经提示的话,他肯定不会注意到。马哲要去叫服务员,傅局拉住他,说他早叫过好几次,他们也没办法,所以只能自己动手了。傅局边说边往地漏里灌水,又把浴巾浸湿,平铺在上面。卫生间地面上扔着各式各样的工具,看样子,他一个中午都没睡觉,已经尝试过各种办法了。马哲说:那就让他们换一个房间。傅局的回答和那小姐一样:最近代表团很多,要预订的。马哲想说他愿意和领导换房间,但他又顾忌电话的事,万一赵小姐回电怎么办?不过他很快想起自己那个卫生间的味道,于是放心地说:傅局,这样可不行,我和你换房间!傅局说:那怎么行,让你睡这里,干脆把这间退掉,还可以给局里省点钱,然后我也搬到你房间里睡,反正标房嘛,晚上还可以聊聊工作。马哲要惊呼,用了很大毅力才克制住。傅局说:小马啊,我看你在这里也帮不上忙,你去你房间里,把毛巾再拿几条来,还有垃圾袋,都拿来。马哲回到房间,刚把毛巾收拾好,傅局也跟过来了,进门就四处打量,说:咦?你这个房间好像更大嘛,朝向也好。马哲说:这个会务组,怎么安排的,要不我去找他们,让他们给你调一个房间?傅局已经进了卫生间,马哲注意到他的鼻子正在抖动,发出吸气的声音,相信他已经闻到了。傅局出了卫生间,说:小马啊,算了,别去麻烦会务组的同志了,我就将就一下吧,毕竟咱们外出学习,条件不比家里。说完拿了毛巾,回房间了。马哲松一口气,庆幸领导没有邀他同房。他去看床头柜上的电话,不知道他不在的时间里,电话响过没有。一个念头突然掉进他头脑中:刚才打电话来找他预约的小姐,会不会是赵小姐假扮的?……媒体推荐★姬中宪的文章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置身时代奇观中,没人可以不荒谬。——徐则臣(作家)★我的歌是暖的,而中宪的文字是冷的,但在这冷的背后,心怀善意的人总能读出温暖与明净。——钟立风(民谣歌手)"
186.00元911.00元27.30元18.40元254.30元523.10元19.70元23.60元26.20元18.2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人是朋友圈的总和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作者:姬中宪,转载自:公众号姬中宪写的小时候住在北方的单位家属院,全小区的人都互相认识,白天是同事,晚上是邻居,逢年过...
作者:姬中宪,转载自:公众号姬中宪写的小时候住在北方的单位家属院,全小区的人都互相认识,白天是同事,晚上是邻居,逢年过节回家乡,发现还是老乡。一年有三百六十天在眼皮子底下,邻居的家事,大到爱恨情仇,小到吃饭穿衣,全都如数家珍,比自家事还清楚。谁家包了水饺,或是炖了羊汤,先热腾腾盛一碗,叫孩子送与交好的邻里,送晚了,对方怕已经闻着味寻上门来。单位新近发生人事变动,或者八卦绯闻,错过了第一手的消息,不用急,只需对着东墙或西墙喊一声,那边立刻有解答,事无巨细,如临现场。这是八十年代单位制瓦解前的社区,最后的熟人社会。也是传说中的微信朋友圈前身。中学政治课本上,马克思对“人”有个定义,不是无毛两足,不是直立行走,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心想这是人话吗?完全不通啊,放在语文课上就是个病句啊。后来做社工,对马克思这话有了新认识,人是社会关系总和,所以才需要我们这些“社会关系工作者”。今天,马克思的定义又有了新载体,翻译成微信语言就是:人是朋友圈的总和。我涉足微信朋友圈的时间很晚,记录显示,日才发了第一张图,迄今不足一个月。我怠慢微信,是因为我对我的微博大V还念念不忘,就像当年我迟迟不进微博,是因为对经营多年的博客恋恋不舍。但最终,我还是踉踉跄跄被拖进来。不是我腿脚慢,这世界变化快。我玩微信的动机,表面上是为新书造势,多一个推广平台,背后的焦虑则是:既然大伙都朋友圈了,既然“人”都是朋友圈的总和了,再迟迟不进朋友圈,我是不是要被朋友们定义为“非人”了?初进朋友圈,满眼新奇,随便发个什么图文,总有人叫好应和,一些失散多年的亲友在这里团聚,手机通讯录里失联多年的“僵尸粉”,如今也被一一激活,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每日吃穿用度也如同放幻灯一样生动展示在眼前,电话里要小心翼翼讲话的领导、大V,在朋友圈没大没小的半虚拟气氛里,也可以开开玩笑,说点不那么上进的话题。更重要的是,我的小说,多年来乏人阅读的“高大上”读物,竟在朋友圈引起小范围哄抢,在我发起的“姬中宪小说漂流”活动中,许多与文青完全不搭界的人也加入进来,闹哄哄地传阅,一时间朋友圈文学气氛浓郁,险变文学圈。其中动机,我认为主要是猎奇,“一个身边的正常人居然会写小说”,这就好比“邻居老王要参加好声音”,或者“小区保安原来是变性人”,有一种熟人间的新奇与刺激。微信对现代人的渗透,不仅体现在你发微信时,也漫延至你不发微信时,因为你不发微信的时候,满脑子想的也是如何发下一条微信。简言之,你养成了微信式的生活方式,你开始以朋友圈而不是你自己的视角来看待你的生活。具体表现就是:一吃饭先拍照,不上传吃不下饭,没人点赞,吃也吃不香;旅游大巴驶过名山大川,你顾不上感受眼前风景,来不及呼吸新鲜空气,怕只顾自己享受,错过最佳拍照角度,没法向朋友圈交待……好像你不是你,你只是朋友圈派来的战地记者。这种时刻,作为一个“人”,你是不折不扣的“朋友圈的总和”。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wifi,那个看似虚拟、实则无处不在的朋友圈就时刻跟着我们。那年我去欧洲旅行,把我的小说送给一位客居法国的中国朋友,书的扉页上,我引用北岛的诗给他写了一句话:中文是唯一的行李。我想,如果放在今年,大可不必说得如此伤感,因为“朋友圈”才是唯一不变的行李,走到哪背到哪,永远寂寞不了,至于身边的活人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有关系吗?因为这个如影随形的朋友圈,我们中的很多人变得更有“情调”了,对身边的一草一木有了留意的兴致,有了观察记录的耐心,对眼前这个熟视无睹的世界,又找回了一些抒情和感悟的冲动。我相信文化起于记录,艺术源于闲散,微信则为这些看上去有点“不务正业”的作为提供了合法的平台与便捷的渠道。然而,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文人的又一声叹息。我对微信的不满意,在我涉足朋友圈未满月时就显现。如果说微博是广场,朋友圈大概就是自家阳台,顶多是小区会所。广场无门槛,少认证,广场有公共话题,有一呼百应,有群起而攻之,有陌生人的离散聚合,可能有广场舞,有暴力和盲从,但也有激发与辨析,有化学反应,一句话:有社会人,有世界,在那里,人是世界的一部分。回到微信,人群被尽可能地拆分为原子,人的合群性被最大限度地压制在朋友圈内,在这个安全的半径里,人们畅所欲言,假扮自由,看似开放,实则被收进更大的一个“圈”内。与微博的公共和开放相比,朋友圈实在是太“居家”、太自闭了。从博客到微博,人类向刘慈欣的“微纪元”迈进了一大步,从微博到微信,世界朝郭敬明的“小时代”更近了一点。人们不再流连广场,而是下班回家,打开窗户,和左邻右舍小声打打招呼,交换点心灵鸡汤,说点“你吃了没有”或者“今天天气真好”一类的话,分享些“已婚女人必懂的十个真理”或“为什么酒店床上要放四个枕头”一类的人生经验,然后就你赞我一声,我夸你一句,零成本地相互恭维,嘻嘻哈哈,一团和气。相互间都是实名制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好意思翻脸吗?我理解的熟人社会,不是真的人和人都认识,这不现实,而是说,即使陌生人也可借由一个公共话题迅速成为熟人。同理,所谓陌生人社会也不是大伙都不熟,而是即使熟人,也会因一点小事翻脸不认人,不但熟人变陌生人,甚至变仇人。当初在微博,我和陌生人有更多的互动,即使现实中的熟人,可能也躲在某个陌生的昵称后面。现在在微信,因为好友在添加时已有筛选,所以,虽然人人有个好听的别名,其实旁边都有备注,领导同事家人,张三李四王五,绝不会搞错,人人好似头上顶着一张身份证,说话办事立刻规矩了许多,也乏味了许多。既使“摇一摇”,“扫一扫”,新加入的陌生人也和你单线联系,互相难有交集,陌生的还是陌生,串联与结社的时间和技术成本都被抬高。你发现没有?在朋友圈,给你点赞的永远是那几个人,确实,熟人间更熟了,但陌生人,可能永远止步于陌生人了。作者简介姬中宪,作家,教书匠,教社会工作专业,写虚构小说,偶尔也写几句真话。著有作品集《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阑尾》,个人微信公号:jiwrite。你的转发,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一日一说
(微信号:yiriyishuo2015 )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yiriyishuo2015
世界那么大,不能去看看就读书,关于好书、美文、书摘等等...这是你要找的一日一说,每天给你最精彩的推荐!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文摘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姬中宪在传承这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