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没式戏剧 北京Sleep No More 的主线和支线剧情都是怎样的

Sleep No More年末亚洲首演抵沪 这里有份浸入式戏剧观剧指南|界面新闻o文化《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上海版启动发布会现场。摄影:林子人浸入式戏剧(Immersive Theater)的巅峰之作《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要来上海了。
但什么是浸入式戏剧?
当我们谈起去剧场看剧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场景通常是:观众面对着舞台坐在观众席上,跟随着剧情的情绪起伏大笑鼓掌,瞠目私语。在黑暗的剧场中,观众需要做的就是坐下来观看演员表演,保持安静,这也是观众需要遵守的不成文规定。
这一观剧范式于19世纪末定型。电灯在剧场的普及增强了表演者对舞台视觉的掌控&&灯光直射舞台,强化了观众对演员的单向注意力,并明确了戏剧与现实的区隔。而随着易卜生、契科夫等剧作家的戏剧作品广为流传,戏剧自然主义逐渐兴起,&第四面墙&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即舞台如镜框般在观众面前竖起一面透明的屏障,使得观众能够看到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却无法对之施加任何影响。
Sleep No More剧照。图片来源:Stephen Dobbie & Lindsay Nolin
而所谓的浸入式戏剧,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剧场的规则。它重新定义了观众与表演者的关系,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在为他们打造的庞大而真实的戏剧世界中,演员也在其中移动表演。观众可以随着自己的步调自由地穿梭在剧情中,选择自己的所到之处和所见之景,获得独一无二的观剧体验。
这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的创新戏剧形式已经得到了中国戏剧界的注意,与之相关的尝试也已零星出现在观众面前。
2015年6月,孟京辉在北京蜂巢剧场推出国内首部浸入式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16名演员携带着总计49个故事穿梭在空间里。同年年末,号称为的《消失的新郎》在上海浦东世博园区外临时搭建的一座移动式剧院上演,观众需要跟随演员的脚步在数千平米的剧场中探索剧情的发展。2016年6月,由北京柒零柒恩剧团出品的浸入式戏剧《朱莉小姐》于&表演艺术新天地2016&活动期间首度上演。
而今,浸入式戏剧的开山鼻祖、英国Punchdrunk公司将带领旗下最受欢迎的作品《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来到上海,将于12月开启亚洲首演。
Sleep No More剧照。图片来源:Stephen Dobbie & Lindsay Nolin
《不眠之夜》的故事灵感来源于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将这个讲述着阴谋与背叛、野心与复仇的故事以黑色电影的视角重新演绎。继2003年伦敦版和2009年波士顿版之后,Punchdrunk与美国剧目剧团合作,将位于纽约切尔西(Chelsea)区的一座厂房改造为一座洋溢着1930年代气息的McKittrick酒店。
2011年,《不眠之夜》在McKittrick酒店正式上演并迅速风靡开来,一举获得了纽约戏剧委员会奖独特戏剧体验奖以及奥比奖的设计及编舞特别奖。《不眠之夜》至今已在纽约上演了2200多场,观众仍然趋之若鹜。
虽然浸入式戏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仍然是个比较新鲜的概念,但在纽约,随着《不眠之夜》的一炮而红,各种浸入式/观众参与式戏剧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纽约正在上演或即将上演的浸入式戏剧有10部以上,叙事方式各不相同,观众的&浸入&程度也有深有浅。特别有意思的是,部分创作者同样从经典文学中找寻灵感,其中包括取材于《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然后她坠落了》(Then She Fell)和取材于《战争与和平》的浸入式电子流行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与1812年的大彗星》(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1812)。
《不眠之夜》进入中国,将让中国的观众与戏剧界人士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全球顶尖浸入式戏剧的奥妙。《不眠之夜》上海版在静安区北京西路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浸入式戏剧专用剧场&&McKinnon酒店。据该剧艺术总监菲利克斯&巴雷特(Felix Barrett)在日前举行的启动发布会上透露,酒店名字来自于苏格兰的一个氏族,这也反映了《麦克白》的苏格兰背景。&这句话与Punchdrunk的作品无比吻合。我们希望观众在进入《不眠之夜》的戏剧世界时,能成为勇敢的冒险者,用自己的方式近距离地体验戏剧。&他说。
&把观众带出舒适区&
从Punchdrunk公司2000年成立以来,巴雷特策划导演了每一部作品并一手打造了浸入式戏剧这一颇具有先锋意识的戏剧实验。他的出发点,在于对抗戏剧潜在的被动性,将观众推向极限:
&我现在着手做的是要玩转这么一个想法:如何能让剧院重新变得危险,如何能把观众带出他们的舒适区,将他们置于一个紧张的、没有安全感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肾上腺素瞬间激增,神经突触兴奋起来,他们将成倍地接收周围世界的一切。如此一来,观众能获得更好的观剧体验,演出也将取得更棒的效果。&
这意味着,分隔表演者和观众的&第四面墙&将被打破,戏剧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甚至没有明确的演出开始和结束的标志,观众一旦进入这个空间,就是戏剧侵蚀现实之时。&在那里他们会感到迷失,感到一瞬间的恐慌,他们将变得不确定眼前发生的事是否是本应发生的。因为突然间直觉占了主导,而在直觉基础上会展开非常精彩的故事。&巴雷特说。
观看《不眠之夜》纽约版的观众甚至在进入McKittrick酒店之前就能体味到《不眠之夜》的鬼魅气氛。Punchdrunk在Mckittrick酒店旁打造了The Heath餐厅和Gallow Green屋顶酒吧,无论是内部装饰还是侍者的举手投足都充满了1930年代的时代感。一位看过四次《不眠之夜》纽约版的观众告诉界面文化,餐厅内弥漫着和McKittrick酒店内一样的雾气,在乐声氤氲间吃完晚餐排队进入酒店时,观众会在不自觉间沉浸到那种时代氛围里。
当戏剧与现实产生&互文&,观众就进入了故事本身成为亲历者,甚至自主决定了故事的叙事文本。传统戏剧赋予观众的上帝全知视角被剥离,观众只能靠自己的双眼找到答案。巴雷特指出,包括《不眠之夜》在内的所有Punchdrunk作品都以&神秘&这一概念为中心,是为了让观众切身体会戏剧张力:&我们让观众感觉到他们是那个空间中最重要的人,正在做一些不该做的事,而且越是参与其中发现的秘密也就越多。紧张感在这个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浸入式(戏剧)说白了就是亲历,你直接在演员旁边,你可以直观地看到,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VR的视频游戏,&这位观众说,&你不能单纯坐在那里看,而是需要跟着剧情走。而你走的每一步,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会让你经历不同的剧情,因为不同的剧情同时在不同的地点上演,你在某一个地点选择往左走,而不往右走,你就看不到右边的剧情了。&
Sleep No More剧照。图片来源:Stephen Dobbie & Lindsay Nolin
《不眠之夜》观剧指南
《不眠之夜》上海版由文广演艺(SMG Live)和Punchdrunk国际联合制作。该剧上海版制作人马晨骋表示,&此次中英双方创意团队的联合制作,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由Punchdrunk为上海进行全新创作。&演出将由国际化阵容完成,其中1/3的演员来自中国,而关于如何处理纽约版中涉及裸露暴力的表演内容,巴雷特称:&这些桥段的处理在尊重中国文化和国情的同时,会用非常Punchdrunk的方式来解决。&
据了解,《不眠之夜》上海版还将增加一些只有上海版才有的惊喜。巴雷特在接受界面新闻的采访时表示,&上海元素&将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表演者、叙事还是表演空间本身,&虽然主要的故事还是《麦克白》,但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的故事,一定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样这部剧中还会有些其他的特别元素。&
综合《不眠之夜》纽约版的体验和上海版启动发布会现场透露的信息,我们整理出了以下观剧指南。
观众注意事项:面具和扑克牌
观众进场后会领到一张扑克牌和一张白色的面具。引导员会每隔10分钟叫一次扑克牌上的号码,手持相应号码的观众方可进场。所以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的内容,强烈建议早早地来到剧场排队,争取第一批入场。
观众将领到的面具和扑克牌。摄影:林子人
观众乘坐电梯进入表演空间,引导员在每一层放若干名观众进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与人结伴而行,被引导员察觉到的话会被强行分开。按照巴雷特的说法,&只有当你独自一人为自己战斗时,你才能更好地享受其中。&
面具是观众的标识和保护伞。在昏暗的表演空间中,观众如鬼魅般游荡其中,跟踪观察每一个不戴面具的人&&演员。&躲藏在一层虚构的屏障之后,观众们丢下了他们的一些日常禁忌,使他们可能变得与往日不同,更自私更有偷窥欲,&巴雷特说,&这是我们想要塑造的梦幻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如负责任的时空穿越者为了不打破历史逻辑而尽量隐藏自己那般,观众在剧场内不能讲话,不能干扰演出,当然也不能拍照。但除此之外,他们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像玩RPG游戏那样自由探索剧情
故事发生在横跨5层楼90个房间的McKinnon酒店中。进入其中,观众仿佛霎时踏入1930年代的平行时空,遇到的表演者则是在那个时代有着丰富生活细节的个体。故事如现实般展开,观众也如同在生活中那样只能在匆匆偶遇中一撇他人的生活片段,而他人的故事,亦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上演。
即使观众的体验是片段式的,每一个《不眠之夜》的角色都有着逻辑缜密的个人故事和包含开头、高潮和结尾的故事弧线。所以如果你对某一个角色感兴趣,跟紧他(她)。
同一场演出会有三个循环场景,只有在第三个循环场景会上演大结局。所以就像之前说的,越早入场,你能够挖掘到的故事细节就越丰富。
但最重要的是,跟随自己的直觉走。
Sleep No More剧照。图片来源:Stephen Dobbie & Lindsay Nolin
观剧前了解一下《麦克白》剧情有帮助,但其实配角的支线剧情也挺有趣
如果你对莎翁的《麦克白》了然于心,那么你应该能比较快地发现麦克白夫妇、邓肯国王、三女巫、班柯、麦克德夫这些角色是谁。在宛如希区柯克电影那般的悬疑气氛中,一个原本发生在11世纪苏格兰的弑王篡位故事被搬到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一座酒店内。
巴雷特是这样解释选择《麦克白》作为创作灵感来源的原因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包含了所有经典的黑色主题:激情、一个蛇蝎美人和一个多疑而又痴迷权力,愿倾其所能满足欲望的男人。总之,正如大家所说的,莎士比亚写遍了各种能说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没有对白,全靠演员的舞蹈、肢体动作、表情和嘶吼来传达剧情和人物情绪。巴雷特认为,舞蹈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更能直观地展现人性,&当有人和你说&我的情绪很低落&时是一回事,而当你亲眼看到有人悲痛不已、狂喜入迷或是痛苦挣扎时又是另一回事,因为你能在他们说话前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情感&。
但除了《麦克白》的故事主线之外,《不眠之夜》还呈现了许多支线剧情。那些在传统戏剧叙事中只是远景的&小人物&,在和观众面对面接触时展现出了&看不见的文本&。
创作团队表示演出是由来源不同但又息息相关的不同记叙故事融合而成的大杂烩,这些小角色与莎士比亚的主角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围绕麦克白之死这一主题发展处自己的推动叙事。
如果运气好的话,角色会挑选观众进入隐秘的房间,触发隐秘剧情。
Sleep No More剧照。图片来源:Stephen Dobbie & Lindsay Nolin
跟丢了角色,不如好好探秘一下房间和道具
即使你跟丢了角色(这很正常,演员们的跑动速度出乎意料地快,而且当跟着跑的观众人数众多时很容易被挤到一边),也没关系。众多的房间、隐秘机关和道具足以令你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以纽约的McKittrick酒店为例,除了这座充满暗黑复古气息的奢华酒店外,室外场景也被搬到了室内,观众甚至会赫然发现自己置身在墓地和森林中。其他的场景包括医疗室、动物标本室、软垫病室、图书馆、药店、洗衣房、侦探事务所、裁缝店和糖果店。每一间房间都有令人赞叹的细节:所有的道具都是1930年代的实物(糖果店的糖都是真的!)。像侦探般仔细观察,你甚至还能发现暗示剧情的内容&&比如在疗养院医生的桌上有一份文件,上面详细记录了麦克白夫人的精神状况。
虽然还不知道McKinnon酒店的设计细节,但界面记者猜测,观众将在这座设定在1930年代上海的酒店里发现不少民国时期的物件。马晨骋透露说,所有的道具都是真实的、在1930年代用过的东西,会给观众带来时空穿越的奇妙感觉。而在90个房间中,有将近1/5的房间为隐秘房间,值得观众细细探索。
Sleep No More剧照。图片来源:Stephen Dobbie & Lindsay Nolin
《不眠之夜》上海版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静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英国Punchdrunk公司、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制作,百威和韩束荣誉呈现。同时《不眠之夜》上海版也将在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有特别呈现。
《不眠之夜》上海版首轮演出季计划从2016年12月开始持续到2017年春节前。该剧目前已开始。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记者界面职场报道组记者,坐标上海,同时对文化事件保持关注。沟通请发邮件至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一座酒店近百房间 观众自由游走看剧|观众|戏剧|房间_新浪娱乐_新浪网
& 综合 &&正文
一座酒店近百房间 观众自由游走看剧
  大图为《不眠之夜》场景,小图为Felix /晨报记者何雯亚晨报记者 邱俪华
  世界著名浸没式戏剧 《不眠之夜(Sleep NoMore)》继纽约版之后全新制作的上海版,将于年末在上海首演,这也是该剧以及浸没式戏剧创作方面的引领者Punchdrunk的作品在亚洲首演。
  浸没式戏剧(Immersive Theatre)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的创新戏剧形式,它打破了传统剧场的规则,重新定义了观众与演出者的关系,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他们可以随着自己的步调自由地穿梭,选择自己所到之处和所见之景,因此每位观众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浸没式戏剧的巅峰之作,Punchdrunk的代表作《不眠之夜》,迄今已连续5年在纽约上演。此次由文广演艺(SMG Live)和Punchdrunk国际联合制作的《不眠之夜》上海版,将把静安区北京西路的一栋楼改装为横跨五层楼近百个房间的 McKinnon 酒店——一个令人激动的戏剧空间。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浸没式戏剧专用剧场,和江宁路沿线的美琪大戏院、艺海剧院三足鼎立,随着它的完工,静安区欲打造的江宁路戏剧一条街也将初现雏形。
  日前,Punchdrunk艺术总监Felix接受记者采访,为读者们解码浸没式戏剧。
  浸没式戏剧上海版
  演绎1930年代故事
  Q:能简单介绍一下《SleepNo More》吗?
  A:Punchdrunk想要改变戏剧的规则。它不是让观众坐在椅子上看一个戏剧的表演,而是让大家成为戏剧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观众成为戏剧的核心,一切都是为观众打造的。
  《SleepNoMore》是我们伦敦以及纽约制作的第一部浸没式戏剧。观众会被分成小组带入一间电梯,每个人都会戴上面具,面具的作用是让观众在整个戏剧的场景里消失,成为戏剧的一部分。随后观众会被电梯带到不同的楼层。整幢楼里有上百间房间,从电梯里走出去的那一刻,观众想做什么、想看什么都取决于他们自己。这些房间更像是电影里的房间而不是戏剧中的,因为它们的每一个细节都像电影一样真实。整个场景都在一个平行空间内,是真实而鲜活的。剧中所有的角色好像都是生活在这个空间里的。由于观众处在消失的状态当中,他们可以随意地探索房间并且近距离观看演员,因为面具的设定对于演员来说是隐形的。所以观众可以想靠得多近就靠得多近。观众可以选择跟着演员走,也可以随意选择场景,还可以随意打开橱柜、翻看信件等等。
  观众的所有活动都是他们的自由。观众甚至可以坐在酒吧里喝一杯鸡尾酒,欣赏那个年代乐队的表演。没有任何事是错误的,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虽然每次演出都会有350个观众,但是对于每个观众来说,他们想要看到什么样的故事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这次的表演将设定在1930年代的上海,你可以跟随着麦克白看看他如何进行权利的斗争来争夺王位。你会感觉仿佛置身于1930年代的黑色电影时代。
  Q:如何想到“Sleep NoMore”这个名字的?
  A:“不眠之夜”这个名称选自《麦克白》的文本。麦克白在谋杀了邓肯之后感到十分愧疚,夜不能寐。另一个原因是这个名字给人一种在梦境中的迷幻之感。
  观众戴着面具游走
  追求一个忘记的感觉
  Q:在网上已经有人总结出了观看这部剧的最佳路线,在您心中有最佳路线吗?如果有人错过了所有的主要情节,会不会影响观剧效果?
  A:我们的整体布局设计与之前的版本是完全不一样的。此外,我们还会加入许多新的秘密的细节,所以网上的这些信息对于上海版是无效的。对于错过主要情节的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会在不上演主要情节的房间里有意地布置一些秘密信息。也可能会有演员突然出现在这些地方,给你一串钥匙把你带到另一个房间。这些情节一般都不会发生在主线情节中,而是在一些比较安静的地方。同时我们也在设计一些新的细节加在上海版中,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Q:如果有观众把一个房间的信带到了另一个房间,这样是否会影响剧情?
  A: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每天都在重复写许多相同的信件,如果有人把信从房间里拿走了会有代替的道具填补。对于影响剧情这个问题,因为面具的设定意味着鬼魂的身份,所以无论观众做什么都是不能影响剧情的。就算在一对一的情节中,观众也是不能改变剧情的。
  Q:你们有失控过吗?
  A:其实并没有失控过。这近百个房间的设置,是要让观众迷失在这个场景之中,同时也要他们来享受并追随这整个过程,忘记本身处在这个真实的世界。所以这也是判断一个戏剧是否成功的标准。如果观众还感觉自己处在2016年的上海,还感觉处在真实的世界,那么这部剧就是不成功的。追求的就是一个忘记的感觉。
  Q:演员方面呢?
  A:这次演出我们带来了在纽约、伦敦合作过的最好的演员,也做了本地的选角。三分之二是国际演员,三分之一是本地演员。涨知识|什么是浸没戏剧?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曼哈顿切尔西画廊区的《sleep no more》是今年纽约最热门的演出之一。       曾经,每一个来到纽约的游客都会考虑在时代广场的半价亭TKTS购买一张戏票,在附近方圆一两公里的30多个剧场里选择一台剧目,观看一部百老汇音乐剧。但现在,这样的传统可能正在被刷新。在如今的纽约,最热门的一台演出也许是在曼哈顿切尔西画廊区的《sleep no more》(《今夜无眠》)。       在一个三座废弃仓库改造的空间里,一部体验式的戏剧每晚都在这里上演,观众带上一个白色的鬼魅面具,就可在这个5层楼的空间里随意探索,演员就在你面前零距离的表演,而你也可以远离演员和人群,在这个幽灵般的迷宫里游走,硝烟散尽的废墟和古战场、破败的酒店及餐厅、奢华的古堡卧室,还有飘散着腐旧气息的医院。观众可以随意触摸这里的一切,唯一的要求是不能说话。而最终,你会被引向一个宴会大厅,和其他两三百个观众一起,观看一个如同“最后的晚餐”一般的结局,带着远离现实的迷离恍惚,回到纽约的夜色之中。在观看演出时,观众带上一个白色的鬼魅面具,就可在空间里随意探索,演员就在你面前零距离的表演。       在从伦敦来到纽约的三四年间,《sleep no more》。迅速成为纽约新的文化热点,并被认为是日渐艰难中的演出经济中新的兴奋点。在《sleep no more》之后,一大批类似的演出在纽约相继出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浸没戏剧”(Immersive Theater)。而这股风潮,如今正涌向国内,在上海悄然展开。今年,已经预计有两部大制作的“浸没戏剧”将在上海揭开面纱。Sleep no more,引发“浸没戏剧”热潮       Sleep no more和“浸没戏剧”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作为浸没戏剧的先驱,英国剧团Punchdrunk从2000年成立开始,就尝试着这种新的演剧形式。观众不再是坐在剧场的座椅之上,而是在一个演剧空间里主动地探索剧情,并且全身心地进入剧场情境。在剧团成立的13年间,一共出品了16部此类作品。其中最成功的无疑是如今红极一时的《Sleep No More》。《Sleep no more》的故事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2003年在英国伦敦开演。       《Sleep no more》2003年在英国伦敦开演,2009年进入美国波士顿,2011年三月才来到了纽约,并创建了一个Emersive剧团进行演出。该剧在纽约的排期原本不到半年,但最后却一再加演,将近三年过去。这出剧日益火爆,经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票价也在逐年走高,现在,要看到这场演出,按照时间段的不同,至少需要80-110美元才能买到最低票,而情人节这天,甚至会出现最低为225美元的高价,但依然能够提前一周售罄。       《Sleep no more》的故事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麦克白》。这是一个关于权力、欲望以及忌妒交错的悲剧,但该剧的故事情境却从原作中古时代的苏格兰改为1939年二次大战前夕的纽约,一个新开幕的高级酒店Mckittricik Hotel,但在开幕之后不久却从此大门深锁,成为当地人流传受到诅咒的饭店,从此再也没有人进去过。而这出戏似乎就在叙述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从来没有过浸没式戏剧的体验,《Sleep no more》确实是一次奇妙的经历。剧场的入口被改建成就酒店的前台,看戏之前,一个复古的酒吧是最初的等候之地。而随着工作人员把你带入这个5层楼的空间,自由的探索就随你开始。在这个充满着悬疑诡异气氛的空间里,共有大大小小近百个房间和场景。       剧中20多个演员在楼层中来回穿梭,各自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最初,观众常常会跟随大部分人群,看到剧中角色之间的大段表演。但随后,剧中人匆匆分离,你不得不奔跑着追赶演员。而跟随不同的角色,每个观众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剧情。       最重要的是,当你独自走开,很有可能迷失在这个如同迷宫般幽深的空间。你可以一个人坐在豪华古堡的华丽大床上发呆,或者在只有水滴声的凄凉病房里心惊,又或者,在废弃的酒店里,翻看那些泛黄的书信,触摸老旧的古董。       整个演出基本没有对白,所有的表演完全依靠演员的形体和音乐完成。演出从晚上7点左右开始,到9点多结束。整个剧情在各个空间进行着,据说加上支线共有106个小故事在这里演绎,而几条重要的情节线都会重复循环两遍。也因此,选择不同的路线,会看到完全不同的表演和剧情。你有可能会错失某个重要的段落,也可能在一个重要场景前驻足两次。但完整的剧情并不是这部作品的关键。重要的是,你在观看这部剧的同时,选择着,体验着。据悉,《Sleep no more》问世以来,拥有了很多忠实的拥趸,看过四五遍的大有人在。而据一位连看两遍的观众说,在两次的观剧体验中,她竟然没有经历一个重复的场景和画面。       《Sleep no more》的成功是多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无疑是创意上的突破。在这个作品里,传统的观演关系被彻底打破。观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从旁观到参与。这种“浸没”感,和传统的剧场演出非常不同。       但是,《Sleep no more》的成功也绝不止于此。在这个让人咋舌的“大制作”里,整个9300多平方的5层空间里,大到每一个场景,小到每一件道具,都逼真精细到极致,经得起任何近距离的触摸鉴赏。据称,全剧制作之初由 200多名志愿者花费了近4个月时间布置。而最关键的是,整出戏的美学风格异常统一,黑色、阴郁、腐旧的气息不仅弥漫在空气的每一个角落,也散发在演员的表演之中。各出奇招创造不同“浸没”体验       《Sleep No More》火爆之后,整个纽约刮起了“浸没戏剧”狂潮。整个纽约现在有将近10台左右类似的演出。这其中,有根据“爱丽丝梦游仙境”改编的设定在废弃精神病医院的舞剧《Then She Fell》(坠落的爱丽丝)。有根据历史真实谋杀悬案改编成的互动寻凶话剧《Speakeasy Dollhouse》(玩偶酒吧)。还有备受好评的摇滚音乐剧《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1812》(娜塔莎,皮埃尔和 1812 年大彗星)等等。《Speakeasy Dollhouse》海报《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1812》中演员在演出时和观众互动       和《sleep no more》每晚有两三百个观众不同,《Then She Fell》每场演出只有15个观众,票价也略贵一些,在95美元至135美元之间。 但这个演出却有着互动感和参与感更强的的独特体验。       演出根据《爱丽丝梦游仙境》改编,演出场地是一个由废弃医院改造的精神病院。开演前,15个观众被集中在医院的门诊室里,医生发表了一番开场白,哥特而奇幻的氛围由此弥漫开来。在拿上一把钥匙后,观众便两三人一组地被护士们指引向不同的房间。《Then She Fell》中的红桃皇后       接下来,你便如爱丽丝掉入了兔子洞一般,进入了一个荒诞而神奇的空间。因为只有15个观众,每个观众的路线和体验都被精心设计和安排。各个房间之间如迷宫相连,但你却不能擅自打开任何一扇门。很多时候,一个偌大的空间里常常只剩下你一个人,没有别的观众。茫然无措间,你会突然撞见剧中的爱丽丝,带你进入她魔幻的梳妆屋,陪她挑选玩偶,回答她关于爱情的问题,帮她梳头。       你会被要求喝下各种奇怪的药水。也会独自和演员对视,打开神秘银盒子里的书信。你也会在在疯帽子先生房间里一边看着别的观众挑选帽子,一边替他听写书信。在红桃皇后的卧室前,你会被一个匆匆逃离出来衣冠不整的男士神秘地拍下肩膀,然后有人端上水杯和药片要求你送进去,当你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地站在红桃皇后面前时,她会上下打量你一番,然后说一句,你来晚了。你还会受邀参与一个热闹的宴会,和演员们坐在一个大长桌子上,一起翻舞着餐盘茶具,如同置身晕眩的荒诞世界。       在《Then She Fell》的每一分钟,你都在体验着一种梦境般的现实,演出的大部分段落都没有对话,演员依靠眼神和肢体表演。和《sleep no more》不同的是,在这个演出里你会感觉到,你是演出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只是观众。演出结束,你可能被送进一间布满玫瑰花的房间,在桌上,放了一封写着诗的信,当你在这个梦幻的房间读完这首诗,你发现,你走完了这所有的梦。《Natasha》改编自托尔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主办方尝试把剧场被打造成了一间独有风味的俄国茶室。       每一个在纽约新上演的“浸没戏剧”都各出奇招,力求带来和已有作品不同的体验。2012年秋天开始在外百老汇非营利性剧院Ars Nova上演的新剧《Natasha》就尝试把小小的剧场被打造成了一间独有风味的俄国茶室,全剧改编自托尔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场地无疑有着更特别的感受。       在首轮7周的演出之后,《Natasha》便转为了商业运作模式。制作团队在切尔西13街与华盛顿街之间搭起了巨大的帐篷,内部装潢集结高级天鹅绒、精致的壁挂以及造价昂贵的大吊灯,真实地还原了莫斯科夜店的模样。观众分布地坐在场地各个角落,演员也利用每一寸空间进行表演并且与观众互动。演出还提供晚餐与酒水,观众可向演员扮演的服务生点餐。吃着俄国大餐,喝着伏特加,扑面而来的莫斯科风情中,观众体验起托尔斯泰笔下俄罗斯人命运的悲欢。据悉,Natasha的座位价格包括鱼子酱与海鲜盘,高达$237。但即使如此票价高昂,但从2012年秋开始到2013年六月份的数据显示,该剧的座位销售量已经罕见的远超百老汇剧目的六位数。       事实上,“浸没戏剧”的收入大多不止于门票。即使是《Sleep No More》,很大一部分收入也来自于观众在演出前后酒吧的消费。随着演出的火爆,制作方还在剧场边上自设了餐厅,观众可以在演出前在餐厅享用晚餐。       随着百老汇戏剧传统演出成本逐渐高涨,盈利难度日益增加,“浸没戏剧”这种全方位体验的夜生活方式正成为新的风潮。今年年初,在百老汇热演的复排音乐剧《cabaret》,启用了Alan Cumming和Emma Stone的明星阵容,整出剧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个演出卡巴莱的小酒馆里,而剧场同样被布置成了1930年代的卡巴莱酒吧。一楼的观众席全部被布置成了酒吧的小圆桌,服务生穿着剧中风格的服装来回穿梭,每个观众几乎都会点上一杯酒水,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几乎没有界限,观赏这部音乐剧的体验也因此显得特别。《cabaret》虽然在百老汇的众多剧目里票价高昂,却依然一票难求,火爆异常。百老汇复排音乐剧《cabaret》国内“浸没戏剧”已现端倪       中国的专业人士很快就敏锐嗅到了“浸没戏剧”的前景。2013年初开始在平遥古城全新亮相的大型实景景观剧《又见平遥》就颇能见到这种“浸没戏剧”的启发。制作方在平遥古城外耗资1.5亿兴建了一个全新的剧场空间。而走入剧场,偌大的空间被分成了四个庞大的区域,前三个演区以极其细致的仿古建筑,分别重现了山西大院、平遥古城街道、古城墙,而最后一个空间则是传统的剧场格局,所有观众最后都会在这个剧场观看结局。       在这个90分钟的演出里,观众先是跟随演员的表演步行穿行在三个仿真的表演区域里,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房间里的细节同样触手可及,据说剧场里的仿古建设用了当地最好的古建团队,采用石雕、砖雕、木雕、磨砖对缝等传统工艺建造,复现了平遥的古建筑。观众在观看表演的同时,也进行着一种近似实景的文化游览。而在游街选亲等段落里,又充当着剧中看客的角色。王潮歌导演的《又见平遥》       尽管《又见平遥》的导演王潮歌从来没有提及过《sleep no more》和浸没戏剧的概念,但这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却颇为明显,很难说没有前者没有受到后者的影响。而由于《又见平遥》突破了原来景观剧一直利用山水实景做布景的窠臼,创造了一种全新并且和平遥旅游极其契合的形式,这台演出问世2年来运作十分成功,很快,一台有着相似概念的《又见五台山》去年也在距离平遥不远的山西五台山问世。       在上海,上海戏剧学院两年前也曾经小范围地尝试了“复制”《sleep no more》。2013年9月,由上戏制作并由学生出演的《梦回召稼楼》在上海召稼楼古镇的一处园林中上演。剧中演员身着民国服饰,在园林亭台楼阁的实景中,为观众展开一幅百年上海老浦东的生活风情画。观众以“贺寿亲友”的身份佩戴面具进入园内,并随剧情的发展移步观景。演出过程中,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夜色下的江南园林之美,还可以猜灯谜、看魔术等形式参与互动。这种新奇的演出形式,对当时所有观看演出的观众而言都充满了新鲜感。       策划了这一演出的上戏院办主任张军表示,《梦回召稼楼》确实受到了《sleep no more》的启发借鉴,也是一次学生的实验之作。但在纽约看过《sleep no more》的张军也坦言,这种“浸没戏剧”对演员和观众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演员要在和观众零距离的情况下做表演,另一方面观众在无束缚的情况下自由观剧。而目前在国内,无论演员的素质和观众的素质,其实相比国外都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年上海将有两台大制作“浸没戏剧”       与此同时,上海的浸没戏剧还在风起云涌的酝酿期中,记者了解到,已经开始策划并预计今年上演的浸没戏剧将有两台,且都是大制作。       早在去年秋天,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就宣布,他们将计划打造一部沉浸式戏剧《大上海 1933》,并努力使之成为上海的标志性驻场演出。这台演出以19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情节为蓝本,描述上海在一二八事变后,孤岛时期的上海人民在恢复家园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和众生百态,其中有商人和社会名流的纸醉金迷,有知识分子的迷茫与思索,底层百姓的苦难与抗争。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吴孝明透露,他们计划把评弹、京剧等元素都融入这台演出,把观众带入众生喧哗风云变幻的年代,也将它打造成一部融当代时尚创意和老上海风情于一体的演出。       演出的演出地点将安排在1933老场坊。这一建筑原为上海屠宰场,近年改建成为一处创意空间。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即使在当时,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而1933老场坊是唯一现存完好的建筑。规划中的演出场地包括1933老场坊一到五层的大部分空间,预计总面积在8000平方米。海话剧艺术中心将计划与英、美、比利时等国创意团队合作,在这个老旧建筑结构变幻莫测、复古情景的再造中,上演1930年代老上海的神秘故事。1933老场坊内景       而素来对市场敏锐的导演何念也早早开始着手另一台浸没戏剧的策划和创作,日前已经进入了排练阶段。他向早报记者透露,他的“念剧场”计划今年推出这一5000万制作的演出。目前已经租下了静安寺附近一个3000平米的剧场空间,预计在7月试演,并在9月正式上演,同样计划在上海长期演出。       记者了解到,这出剧目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人生选择的故事,整个3层楼的空间里同样有无数房间,每一个房间都有好几个门,但却不能原路退回,如同我们的人生。整出剧目前设置了16个故事线索,来回排练组合,以现代舞串联故事。整出戏的故事全部是原创,故事框架由他构思之后,有6位编剧共同完成全部的分支线索,但目前,故事还在不断推翻之中,剧名也还没有完全确定。       为了学习浸没戏剧的具体创作和制作,何念和他的团队专程去美国多次学习考察,在纽约和拉斯维加斯看了几乎全部8个这样类型的演出,并和美国同行进行了交流。他介绍说,他的剧目这次一共有12个导演,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包括流程导演、故事导演、游戏导演等等。为了增加专业性,他们特地请了一个百老汇导演帮助一起做流程导演。       “浸没戏剧其实就是个综合游戏,只不过它用了戏剧故事的包装。”在何念看来,这种戏剧形式归根结底是一次新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对他和观众而言都是新奇而有趣的。       
(原标题:涨知识|什么是浸没戏剧?)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浸没式戏剧 不眠之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