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历史选择题100道错误,再讲原因

↑ 您的位置:&&&&&&
广西玉林市、贵港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模拟/高考冲刺&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2 ()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年级高三
更新时间 17:51:03
评论() ()
广西玉林市、贵港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
特邀主编老师
广西玉林市、贵港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本学科其它资料
资源难易程度:★★★★★★★★★★★★★★★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本域名拟转让,有意向者请微信netcy2001联系。
在线组卷网太平天国运动 试题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一-〉历史) 
  欢迎您!
                        
               
  太平天国运动 试题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4002631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一、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二、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三、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它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四、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五、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二是战略上的失误。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太平天国的悲剧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高一历史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专题检测试题(带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一历史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专题检测试题(带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一历史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专题检测试题(带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新课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2)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历史回眸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1956年的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受摧残。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  1.1976年lo月,中共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宣告了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l.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责、管理体制等作出重大调整,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4.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突破思路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历史的伟大转折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子目,线索明确、主题集中、层次分明、资料翔实、现实性强。由于时间跨度大,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突破方式:(1)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自1956年至1976年间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遭受的重大挫折。教学时,应着重抓住主要事件进行分析:从社会矛盾、工作任务等角度,结合有关图文音像资料,阐述中共八大对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视?适当补充有关史料,阐释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等对中共八大路线的歪曲;在学生教科书和观看有关音像的基础上,建议教师通过讨论、交流,用简洁直观的示意图,梳理“文化大革命”对宪法和法律破坏的史实,以及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破坏的情况。使学生充分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2)历史的伟大转折 这部分内容实质上是从民主法制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课堂学习前,建议教师事先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赏析,以增加感性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有关重要讲话,密切联系教科书相关内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中的转折性作用。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本部分主要包括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2年宪法的主要内容、依法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教学时不要泛泛空谈,应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从而真切感受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另外,也可以结合有关法律条文,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从知识角度将教学活动从课内扩大到课外,从情感角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能力角度培养收集材料等能力。
“文革”时期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6年5月毛泽东错误发动“文革”到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主要是摧毁所谓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号召在全国进行夺权。全国陷入全面内乱,刘少奇等革命家在抗争中被打倒。第二阶段,从1969年5月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九大后,“文革”进入所谓“斗、批、改”阶段,“左”倾错误继续发展;林彪集团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但最终自取灭亡;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后采取措施纠正“左”倾错误,但很快被“批林批孔运动”打断。第三阶段,从1973年9月到1976年l0月粉碎“四人帮”。主要是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评法批儒运动”和所谓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开始全面整顿;“四人帮”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全国人民发起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五一六通知》――“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1966年4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知》;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所以简称《五一六通知》。该文件对党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认为:当前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领导权,都不在无产阶级手里;在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各机关,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依据这一分析,通知号召“高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同时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等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有些则要调动他们的职务”。  《五一六通知》提出了一整套“左”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标志着“文革”的正式开始。时空隧道1 毛泽东发动“文革”错误理论观点材料一:“他(指毛泽东)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  材料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些就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从领导思想上来看,由于我们党的历史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并且面对新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又习惯于沿用过去熟悉而这时已不能照搬的进行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此外,苏联领导人挑起中苏论战,并把两党之间的原则争论变为国家争端,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巨大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正义斗争。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我们在国内进行了反修防修运动,使阶级斗争扩大化迷误日益深入到党内,以致党内同志间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也被当作是所谓修正主义路线的表现或所谓路线斗争的表现,使党内关系日益紧张化。”  材料三:“党在面临着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任务因而需要特别谨慎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的威望也达到顶峰。他逐渐骄傲起来,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甚至破坏。”“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仍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种种原因又使我们没有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制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上述材料均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思维点睛:(1)“文化大革命”错误发动的理论根源是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错误论点。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而这是对国内阶级关系和世界局势估计过于严重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在错误理论支持下的观点当然是错误的。所以,“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指导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2)毛泽东提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很容易出挫折;二是党对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三是党由于历史的原因习惯于用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的方式、方法观察和处理新矛盾、新问题,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四是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和世界局势的紧张,也使阶级斗争扩大化深入到党内;五是毛泽东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的作风日益严重,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甚至破坏。(3)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遗毒很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立和健全完善,是滋生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重要条件。时空隧道2“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材料一: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法制讲座上,鲜明地提出,要“实行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当即有外电评论:“这是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的公开宣示。”此后,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项基本方针,明确载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材料二: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他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还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思维点睛:“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中国过去的国家生活中比较缺乏依法办事的传统,尤其是十年动乱时期,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与摧残,使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都蒙受了巨大损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并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揭开了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序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标志着党和国家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这一新的治国方略的提出与实施,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日,主持党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的名义,发表了《学好文件抓住纲》,首次公开提出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3月,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沿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沦”,强调要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坚持“两个凡是”,实质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遭到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坚决抵制。日,邓小平在给党中央和华国锋的信中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从而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和群众热烈支持文章的观点,而坚持“两个凡是”的华国锋等少数人反对文章的观点。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当时的形势,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6月24日,《解放军报》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推动这场讨论得以在全党、全军、全国公开深入地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时近一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作了总结。合作讨论1“文化大革命”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割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绝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你是怎样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的?  我的思路:民主与法制不可分割。民主,就是在某一个组织内的所有人员,对这个组织的公共事务都可以进行协商、管理和监督。从一个国家来说,民主就是要由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在具体商议一些公共事务时,社会中各人的看法不同,往往很难统一,而且由于人数众多无法人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人们就建立了一系列大家公认的制度。所有这些制度,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的,就统称为法律制度。这种制度安排就叫法制。民主与法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民主是法制的灵魂,同时也没有脱离法制而独立存在的民主,法制是民主的载体,只有良好的法制才能使民主变成事实。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动,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绝不是社会主义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绝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合作讨论2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曾经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进行比较,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及身边的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的理解。  我的思路:本问题要求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所在地区的变化,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深刻、更加真切地体会中共十一后三中全会所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说十一后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意思是指这两次会议都是历史的转折点。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和红军中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的成熟。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道路。只过了、14年,中国的民主革命就获得胜利。同样,根据课文中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极为类似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因此,从历史转折的角度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确实类似于遵义会议。合作讨论3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结合身边的现实问题思考:我们应该在依法治国方面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  我的思路:可从以下方面思考: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实现民主法制化、法制民主化;严格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至上的权威与尊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其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强化监督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广泛深入普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一、  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在 ……………………………(  )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答案:D  2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决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提出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错误地认为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修正主义  答案:A  3 中共八大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B.提出了继续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C.重申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强调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答案:D  4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是在 (  )    A.1956年   B.1963年   C.1965年   D.1966年  答案:D  5 “文革”错误的根源在于 ……………………………………………………(  )    A.对中国社会主义阶段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    B.不清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方式    C.建国后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    D.毛泽东的个人专断作风和个人崇拜的发展  答案:A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 ………………………………………………(  )    A.1968年   B.1970年    C.1976年   D.1978年  答案:D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  )    A.中共八大召开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D  8 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执政党的建设》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答案:C  9 “依法治国”正式写入我国的宪法是在 …………………………………………(  )    A.1980年   B.1982年   C.1997年   D.1999年  答案:D  二、非  10 下列材料: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申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3)你认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有什么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2)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3)这是总结共和国50年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结论,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次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2)历史地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由此正式开辟。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关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理论体系纪要符合逻辑规律又要符合历史进程
B.符合逻辑程序又与自然事物的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
C.评价标准是真理性
D.符合逻辑程序并与人类认识自然历史过程相一致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我国是海洋法系的法律环境
B.我国是大陆法系的法律环境
C.我国是大陆法系兼有普通法系的法律环境
D.我国事普通法系的法律环境
A.经济发展水平不影响会计发展
B.经济体制影响会计发展水平
C.金融体系影响会计发展水平
D.资本市场影响会计发展水平
A.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B.对会计人员的理论基础要求越来越高
C.会计行业的职业门槛越来越高
D.对专业记账人员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A.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要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B.长期股权投资不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
C.收到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
D.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时采用权益法核算
A.认识功能
B.预见功能
C.解释功能
D.教育功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