衾何以堪是髛什么意思思

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 银枪小霸王_银枪小霸王_其他-读文学
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 银枪小霸王_银枪小霸王
专题分类:>>>
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陈丹青接受采访视频:陈丹青:两千年文脉已断五四那一代精英:陈独秀、鲁迅、周氏兄弟都是山村地主的孩子,十九世纪的八零后。今天弄不起来“五·四”那样的运动了,今天的精英,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转移到城市来,根本上是因为一个两三千年以来遍布全国草根文化的文脉全部被切断,一个两三千年文化摇篮就完全不存在了。这是文人的悲观主义还是社会现实?如果是现实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罪魁祸首是谁?党?科学?还是陈丹青所说的文化激进?下面就看看www.niubb.net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网友傅红雪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陈丹青是个好人。当年《退步集》我也好好读过的。现在在有些人眼里陈先生已成为大号的方韩之争以前的韩寒,7.23动车事故后第二天就有假消息说陈丹青愤而放弃中国国籍,跟总在凤凰卫视播出了大新闻被掐的白岩松伯仲之间。韩寒当年说文坛算个屁,没人真跟他过不去,毕竟才二十出头,现在他自己也反省。而以陈先生的身份和地位,炮管口径果然不是韩寒这种后辈能比的。他自称是一个老愤青,然。我要把他批判一番,仅仅是因为我反对他的说法而已。我没有任何不尊重陈先生的意思,传播上出了差错,源自我自己表述过于混乱,是要负责任的。评论中出现一位大神,表示陈丹青先生这种说法就像生起气来诅咒人断子绝孙。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想起来还真是萌萌的呢。昨晚 @空如 先生写了一篇很好的答案,文采斐然,格调高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顺便把我批判了一番。因为我很喜欢他的这篇文章,所以觉得有必要写一点回应。我和他显然走了不同的路子。若在高中时代来写,我大概也会写成他那种想法。当初身边人纷纷认为我会成为一个文人,但后来我刻意压制,掩饰,改变身上的文人气,而去学习粗糙庸俗的东西,最终成为一个热爱凤凰传奇的工业党,膜蛤,能背葛底斯堡演讲,混过帝吧,高雅文人眼里大概是低俗的三次方。促成改变的原因之一是我明白了一个事实,在旧秩序下我与蝼蚁无异,其实是当代文明发展的既得利益者,急匆匆跳起来摆弄起精致的文化,不如再为大家的食堂添些砖瓦。养贵族至少三代,我也不可能挣脱童年时代的朴素感情做起精神贵族,保持低下和粗鄙让我觉得世界可爱得很,不然总觉得哪里堕落哪里不合心意,也不开心呢。这些事情自然有人操心。现在略习过琴棋书画,看过一点点书,懂点中西方的道理,这样也总算是有点文化的人了,对吧。但我和空如先生这样的文人,互相之间毫无说服的必要,观察点完全不一样,不应该要求看到同一幅图景,我能欣赏他就很好了。要是太较真,就非得把陈丹青的原文一条条拉出来辩一番。没必要。其实高雅文化圈一直只有那么点人。十月份我到海南大学试图瞻望张志扬老先生未果,便去拜了鲁萌的灵。国内搞西方哲学的那一批人,大多曾是鲁萌家沙龙的座上宾,他们就能形成一个氛围很好的小圈子。你得承认大多数人在文化方面没有文化圈里的人的深度,说白了,没空。专长不在这。人人都跟文化圈里的一样有深度,有情怀,有学养,那专业文人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崔卫平在自述里说,一个没有专长的人在现代社会难以立足。我个人希望,文化圈的人做文化圈的事,也别太为难大家,人各自都有事。等人们不用为了生计从早忙到晚的时候,可能大家就会多附庸点风雅。——————————------------------------------再割一下————————————--------------------1:文化自身有演进的逻辑,正如繁体字简化是几千年的趋势,不是一个土共能主宰的。新中国颁布的第一批简化字基本是文化传承之中已经出现的符号以及以此为依据创造的新字,而一九七七年颁布的第二批简化字就因为不合汉字的简化逻辑而迅速废止。白话文的发端发展成熟历经千年,也不是新文化运动一时之功。文革曾毁灭的东西,在一一归来。焚书坑儒也烧不尽一腔热血。外力可以影响一时,终究不废江河万古流。2:江河万古流,也会改道。3:语言文字在文明早期是一种魔法,识文断字者具有崇高地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是祭司,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者。话语即权力,语言也是政治。蒋公早期也颁布简体字,去了台湾发现被土共抢先,怒而回归满清之“正体字”,就是一种政治。我去过一些农村至今有惜字纸的说法。识字的就是官老爷。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下,能够支撑一个十年苦读不务农事的读书人的基本是地主家庭。穷书生真的不穷。语文在简化,根本上是因为生产力的提升,有能力接受教育的群体不断扩大,从极少数专职从事“巫术”的肉食者扩大到一个数量可观的读书人群体,必然带来稀释和改变,口语和书面语日趋接近,平民化的要求渐渐增多,如同知乎开放注册后灌水增多,而新潮迭起。到现代社会几乎人人接受教育,大量“粗鄙”而短寿的表达进入公共话语,精英和平民在话语权上的斗争也体现于此,知乎精英magasa就反对使用网络语言,其实我以为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自然是金子。维科在《新科学》中将民族发展划分为“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我们可以说处于人的时代,这相对于神来说是粗鄙的时代,但平凡如你我,幸运地因此有了文化。从集权于神祇英雄到取诸民众是大的趋势,语言从符咒到工具也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推动力是科学和工业,文人地位下降是必然。不止文人,科技也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为人服务。不似从前的宗教,口口声声拯救,却是要人为之服务。马克思早在一八四八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宣布:“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 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4:在中国二十世纪激烈革命(无论这是好是坏我不评价)带来的现代工业发展之前,绝大多数人的信仰真的只是陈丹青所说的,活下去。你别无选择。没错我就是粗鄙的工业党,我们的前辈制造了污染土地的农药化肥,我们相信普通人在谈文化谈环保谈仁义道德之前要填饱肚子,一九四二年人吃人的时候文人们混在流民中间下场很可能是被吃掉,普通人不是伯夷叔齐。现在,是时候了。过去农村的淳朴厚实的田园牧歌形象,倒真的是文人墨客编造的乌托邦。“人相食”在史书上屡见不鲜。陶渊明能悠然南山是因为他有银子领。家贫仍不得不考虑做官。唐朝隐居终南山的诸君,哪个不是家产殷实。农民被牢牢钉死在土地上靠天吃饭,每次由于生产力极限而朝代更替的兵祸动辄整个中国三分之一的人死去,到当代才终于可能解放,陈丹青居然口口声声人口流动毁坏了文化氛围——陈丹青:不仅上海改变了,到处都是一样。改革开放前30年,1949年到1979年,就是我们这些城市人都给送到农村去做农民,“城市乡村化”很成功的做到了,我做了8年的农民;1979年到现在,“乡村城市化”,农村人往城里跑,变得城不城、乡不乡,没有像先进国家那样的大都市,也没有先进国家那样纯粹的农村区域,就这样混在一起过。是文化重要还是活下去重要,我选后者。我没有文化人的骨气。至于文革毁灭建筑和传统文化,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北朝拓跋焘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先后四次灭佛,蒙古入侵,明清文字狱,项羽烧了阿旁宫,未央宫毁于汉末,大明宫毁于唐末,紫禁城倒是土共力促傅作义投降给留下来了。文革之乱诚然可恶,却不见得甚于历史上多次浩劫。中华文化至今未断,屡毁屡建,代代有脊梁,现在说断是几个意思?倒是文革之前的土改,彻底毁灭的乡绅地主存在的土壤。陈丹青所言的“草根文化”断了,他举鲁迅之类的例子,说这叫从农村来的草根。那么大多数民众只是尘埃。他的情怀,顾及到了“尘埃里的花”,但不会顾及齑粉。我之前的吐槽已经很轻了。现在是挂路灯。5:从前”文化人“是个很高级的词。但现在,抱歉大家多多少少有点文化,你们做文化宣传的不比做科学普及的高级,你们传承千年文脉的不比我们传承四百年科技的高级。我会做电机伺服控制做逆变器你不会,你会考证曹雪芹的爷爷和康熙的关系我不会。谁也不比谁高一点点。你要觉得自己高一点点,那就让你们高一点点咯。你把社会批判一番,就以为自己比别人高到哪里去了,蛤丝们会自动回复一句naive.有评论说我不懂“文化人”的意思。我想来想去,可能是在说文化人是有情怀的。你有情怀,我也有。情怀远不止值一千块,至少要一七九九。6:文脉从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现代已分流,学术部分浇筑为专业人士,清有乾嘉,民国有各路大师,今日分化极精,不为外人知,地位不彰,作家相对好点,以前也没有专职作家,专业化是现代之趋势;宽泛的“文化”则流淌为全民的受教育,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倒是新冒出来。陈丹青之言,诚然出自公知的一片赤诚,符合他一贯的激烈措辞。7:陈丹青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说文脉断绝的人,知乎上也有大量知乎已死的说法。确实会死,不会死的知乎不是好知乎。现在有知乎,以后也许会有者也。我不怕。我们现在或许”激进“,如江河时而湍急。二十世纪的变幻让所有人难以置信,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些事情,大多身不由己。至今同样有很多人认为我们近现代的衰落,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固步自封。个人觉得,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温情脉脉的小清新恐怕玩不转。汹涌之后等待我们的也许依旧是大浪。但江河会改道,仍旧万古流。8:我受教育程度有限,身为一个工业界人士参与这种话题,性质和陈丹青身为画家掺和文化类似。纯粹自己的想法,不专业之处甚多。取匿,原答案留来挂路灯。PS:题主给的链接已经失效。凤凰网的文稿在此:陈丹青:两千年文脉已断-----------------------------------------第一次打分割线,是这样打的没错吧-------------------------------------前面的人已经简明扼要阐述了答案,本来已足够。我这个纯吐槽来的,就匿了几天。希腊人觉得,起初,人类处于黄金时代。嗯,这个人类当然只包括男人。这个时候人人都是高尚的。后来就是一部堕落史。一直到了黑铁时代。而且两千多年前就是黑铁时代了。照着元素周期表掐指一算,我们现在大概处于锂电池时代。犹太人觉得,起初,人类居住在伊甸园。然后堕落到需要大洪水清洗一遍。你们这些背负原罪的愚蠢的人类啊,荣耀永远归于万军之耶和华。耶稣是什么,这么晚才生出来,能吃吗。中国人觉得,起初尧舜时代是人间天堂。从孔夫子就觉得礼崩乐坏啊。最起码有一百二十一万三千六百二十五个文人说过“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当然,有人还是很厉害,“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太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七零后没经历文革没有历史感。八零后独生子女自私自利。九零后幼稚可笑。零零后都是七零后生出来的。壹零后都是八零后生出来的。一代不如一代。有些人爱说,想到年,老子也是海淀银枪小霸王,今日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凤凰传奇出来的时候,人们纷纷摇头,这他妈是个啥子哟,哪里有邓丽君好听,这他妈也能叫音乐?格里高利圣咏最高,巴赫亨德尔次之,贝多芬莫扎特又次之。门德尔松肖邦,凑合。施特劳斯烂俗,勋伯格已入魔道,当代流行乐啊,这还能叫音乐吗?乐脉已断啊。69年Woodstock之后,再无摇滚。红磡魔岩三杰之后,中国摇滚已死。崖山之后无中华。民国之后,再无大师。最后的大师季羡林。跟上一句放在一起怎么这么喜感。再也没有真正的淑女名媛了。文革毁灭了中国传统文化。高古的诗人荷尔德林。古早。古早。古早。公民凯恩不可逾越。黄帝内经教你长命百岁。现代医学都治标不治本。老中医在民间。周易包罗万象。道德经已经差了那么些味道了。半部论语治天下,朱子注释战五渣。今上不喜欢奇奇怪怪的建筑,众人道:我们家蛤蛤,会夏威夷吉他,会唱小夜曲,不知比他高到哪里去了。过去的东西嘛,总归是好东西。现在的都是渣。人类从长远来看是进步而非堕落,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是一代代积累下来的,这种观念其实从进化论出现和科技成为社会主要推动力的十九世纪才大量出现。因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有叠罗汉的特殊技巧。而过去文人们做的事大多只是为祖师爷续一秒。当然,现代就算在人文社科的学术领域,基本上大家觉得是越来越强的。学术圈里,不管理工农医文史政经,每个成熟学科都有各自的研究方法,大家用论文专著叠罗汉,大多数掉下去了,但无名山总在不断增高,那都是前辈学人的皑皑白骨啊。你说断就是断啦?有一点可以确定,现在的人类确实不一定比古代来得幸福。因为欲望永远大于能力。有一点也可以确定,未来的人类大部分能力都比现在强,因为欲望永远大于能力。还有一点也可以确定,好些东西会渐渐消亡,譬如黑胶唱片,柯达胶卷。总会有人唱一曲挽歌。运气好的可以在博物馆里展览供人凭吊。总有人觉得它们更好。那么问题来了,文脉怎么算断了?以往文人们跟宗教的祭司似的,享有最终解释权,没几个人识字,你对平民说这是鹿,没人说是马。现在你想靠完全的信息不对称唬人,恐怕很困难。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民国小说当代段子郭敬明,这文脉清晰着呢。词刚出来的时候被写诗的人嘲笑,士大夫写词只是消遣。明清小说主要在卖肉方面发力,大量小说不署名因为这个活计丢人。现在你就敢拍拍胸脯说段子手和郭敬明没有春天?陈丹青先生说这话毫不意外,他是个忧国忧民的文人,具有两千年文脉传承下来的文人魂,眼见难继往圣之绝学,于是和前辈们一样感叹文脉要死要死要死。说现在文人趋炎附势浮躁不堪啦。以前当官的难道是文盲?说现在文人谄媚圣上摇尾乞怜啦。李太白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写给谁的?说现在文化钳制思想不自由啦,可怜魏巍秦汉诸子百家尽凋零。中华文化史绵延至今,那么多大风大浪,几入绝境,至今生生不息。是谁扛下来的?陈丹青先生是个艺术家,文人。文脉断不断,跟他关系比较大。他可以去续一秒。关我屁事。网友马前卒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陈丹青说的全都对!五四那一代精英:陈独秀、鲁迅、周氏兄弟都是山村地主的孩子,十九世纪的八零后。————虽然未必是山村,但那时读书留学接触发达文化的人,的确大多是地主子弟,其他人是没资格的。20世纪的80后完全不必面对这种完全无视大多数人的社会结构。今天弄不起来“五·四”那样的运动了————弄死过一次的传统文化糟粕,没必要再弄死一次,就算习也没办法真的尊出一个值得杀的儒家。今天的精英,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转移到城市来,根本上是因为一个两三千年以来遍布全国草根文化的文脉全部被切断,一个两三千年文化摇篮就完全不存在了。————没错,中国农村即将消亡。作为农村寄生虫的旧城市也基本死干净了。新一代中国人将生活在工业城市创造灿烂的文化,一种大多数人能理解能参与能享受的文化。最后,推荐一下我最近写中国65年扩招史的文章:向中国梦提4个问题引用其中一段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解释是中国教育体系的超前扩张,让中国梦比其他任何大国的梦想都更有力量。什么叫超前扩张呢?就是说不惜代价地发展教育,哪怕工业经济不需要那么多受教育人口,也要不停地搞教育。我举个例子,我们现在中国,大多数工作的教育要求就是中学教育水平。不需要你读大学,念好中学,甚至初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能干。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中国的工业硬件,所需的基本教育软件应该是一个普遍的中学教育体系。现在我们13.7亿人口,每年初中毕业生是1600万,正好覆盖我们的大多数人口。不过,这个基本教育体系不是这几天才搭建起来的,不是等全部年轻人都进城才发展出来的。我现在请大家猜一个数字。我们中国的初中毕业生数量第一次达到1500万级别,第一次超过1600万是哪年?我来之前查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77年,1978年,我们的初中毕业生已经达到了这个数量。之前的1972年,中国不到9亿人口,初中毕业生第一次超过1000万。这意味着什么呢?现在我们中国六七亿劳动力,几乎90%在工业社会工作。那个时候中国也有四五亿劳动力,只有一亿左右在工业社会工作。就算把公社自己办的工商业和民办教师也算上,最多也就是1.7亿劳动力搞工商业,搞管理,搞教育。这说明,那个时候培养的中学生相对整个工业经济的需求是远远过剩的。再往前说,现在每年小学毕业生数量也是1600万,中国1970年就达到了这个数字。1970年的时候,建国刚刚21年。1949年中国只有60万小学毕业生,到战乱完全结束的1952年也只有100万出头。20多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肯定没有10倍,但是小学毕业生数量扩大到原来的10倍,中学毕业生增长到原来的六七十倍。这叫什么呢?用我们现在习惯的一个词说,这就叫扩招。大家可能觉得扩招这个词用在中学,用在小学身上有点滑稽。但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1949年的时候,每年毕业几十万小学生,20万初中生,五六万高中生。所以,中学生就能当知识分子,在共产党的训练团里短训几个月,就派到全国各地当接管干部。小学毕业生,如果写字漂亮,文章通顺,到县政府谋个职位轻而易举,招工到最先进的国有企业里也是重点培养对象。这个待遇比90年代扩招前的大学生牛的多。从50年代到70年代,这一轮大扩招造成了严重的学历贬值,对我们父辈的冲击,比大学扩招对我们的冲击要厉害十倍。从那时起,读书在中国再也不是值得炫耀的奢侈品了,而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基本待遇。对于原来垄断知识的少数人,少数家庭来说,那20年是非常难过的20年。这个过程导致了什么效果呢?从工业经济的角度说,中国拥有了全世界最庞大的一批潜在劳动力,有知识、有纪律、有基本的现代社会交往能力。比中国劳动力素质高的国家,劳动力规模比中国小得多;劳动力也丰富的国家,劳动力素质比中国差得多。如果用各国劳动力数量做横轴,劳动力质量做纵轴,画一条曲线,中国在这个曲线上明显处于凸起来的地方。不过,我认为中国的大扩招对于社会心理的冲击更重要。虽然中国的工业增长并不慢,但扩招的速度还是远远超过工业经济的增长,这说明许多工业品在普及到全国之前,全国人民已经从课本、从教科书上知道了。还是举我身边例子,我父亲70年代到矿山工作之后才见过电视机,到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有彩色电视机。但是他自己回忆,早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他还在读初中,他就从我叔祖父留下的课本上知道了彩色电视机,甚至还知道这东西的原理是什么。那一代所有中学生,可能在成年之前连县城都没去过,但他们都知道中国有繁华的大城市,城市里有工程师有艺术家,有南京长江大桥和飞机制造厂。1970年,中国第一次航天发射,有几十万乡村教师带着学生,半夜坐在空地上等着看卫星。对于他们这一代人来说,经历了这样的教育,虽然许多人还留在偏僻的山村,但世界再也不只是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那么大了。陕西作家路遥,80年代有一本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我推荐大家读一下,这本书非常准确地描述了各位父辈被现代教育改变的精神生活。这种效果到我这一代人依然有效。1992年,我在农村读书,教室里没有电,天黑就放学,上课下课靠老师敲一块破铁来提醒。但是老师要在这里讲自然课,讲电路原理,让所有学生都知道外面有个繁荣的大世界。到了1998年,我到上海读书,学交通土建,就是专门负责修路架桥的专业。我同宿舍有个四川的同学,在大山里长大,连自行车都不会骑,来上海的经历是他平生第一次看到火车。换句话说,他在第一次看到铁路,看到高速公路之后4年,就要出去当工程师,指挥别人给这个国家修高速公路了。这说明他在看到铁路之前很久,山区学校就给他教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基本知识,他不是靠这四年才了解现代社会的。再往后,就是在座各位上学读书的时候了。你们读小学的时候,中国就有了互联网,读大学的时候,已经是大学扩招,文凭贬值的年代。你们可能觉得这个时代很特别,但回顾一下父辈的生活,你们会发现,这个时代一点都不特别。过去65年,中国一次次地搞扩招,先是初小,然后是小学,接下来是初中高中,最后才是大学和博士硕士。每个人都是从扩招年代过来的,每个人都被灌输了超出当前工业水平的中国梦,所以这个国家不管怎么折腾,都最终的发展方向都是努力建设工业,一切阻碍工业发展的因素都最终被踩到脚底下,同时被踩到脚底下的还有什么?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梦。从原因到细节,陈丹青说的都对。他活在他的中国梦里哀叹,但在他这批遗老遗少哀叹的时间里,我们中国人已经踩着三四代中国梦往前走了。他们只是拒绝接受自己和自己的梦想早就死透的现实而已。网友蒙面大侠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类似“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论断
山顶洞后无中国 牧野之后无华夏……”这样的“文化人”,陈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窃以为如果不理解“流水不腐 户枢不蠧”这样的道理,只抱着过去的文化顾影自怜没有太大意义 。作为代代相传的人的一种整体生活方式,不断更新不断进步的文化才是活的文化。网友夜小紫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首先,其实这些问题,我已经重复答过好几次了。大都是一拍脑门,忽然发现,居然灭绝了!居然绝脉了!比如可以读读我这两个答案:如何弥补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断层? - 夜小紫的回答儒家会再度兴盛么? - 夜小紫的回答不劳你们操心了。该继承的已经继承,该生發的正在生發。我更倾向于说:古典江河日下,现代精神正在萌芽。对古典的缅怀不可避免,但是要防止这种缅怀变成可怕的矫情。在这个问题上矫情的人太多了,如同陈丹青,就是搞个噱头呗:把古典的衰落说成了整个文化和艺术的“断绝”、“毁灭”。这姿态多高,感慨多深,目光多深邃。呵呵。要我说,古典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有外界干扰的原因,但是没这个,古典依旧会江河日下。对于这种人,我觉得就是两点:一则,如我上面列举的第一个答案,自顾自的矫情,看不清继承的人已经在继承。二则,如第二个答案中说的,没有发展的视野,看不见生發的正在生發。每个时代,都有一大批人嚷嚷今不如故。可是人类还是活到了今天,你在暖气房用手机连着wifi刷着知乎,觉得好缅怀晚上点蜡烛没供暖的古代啊。矫情到爆炸。网友蒙面大侠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从汉代开始就有人说文脉已断。从两百年文脉已断到两千年文脉已断,中国的酸文人不差陈丹青一张嘴。说到底,一个画家来评论文脉,本来就是一件蛋逼的事儿。就像中国经济也持续崩溃了几十年一样。一句话送给各位陈丹青: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网友蒙面大侠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一万个人呼喊着文脉已断,或许都是穷酸文人的矫情,起码有人还在重视自己的文化,有人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让自己的民族在无声无息中全盘西化,让自己的文化在无声无息中慢慢死亡,个人认为才是最恐怖的。网友空如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当对美的追求与憧憬,变成了装逼。诗变成了矫情,爱情变成了癔症,想象的翅膀学名叫做中二病。厚颜无耻成了敢做敢为,屠夫为万人敬仰。周六晚上的八点,荧屏消费着一个感动中国的社会悲剧,间歇的广告一秒万金。当反智变成真知,当整个人类社会用千年的血与泪学会的那些将我们与豕犬分开的美好品质,正义、平等与自由,成为一个迂腐的笑话。当一个年轻人离开学校,见到了一些社会的真相,然后他想,原来老子被骗了。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丑陋与肮脏。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告诉他,我们愿意相信的那些美好的事,正是因为稀有而显得弥足珍贵。也没有人能够说服他,因为上一个权威已经被这一个权威消灭,而这一个权威也名存实亡。这就是我们断掉的文脉,不是一个今不如昔的哀叹,而是一种希望存在的土壤。李杜从来都不是文脉。他们只是这土壤上开出的花。他们写月,写春,写孤独,写爱,写豪情,是那样的真挚而热烈,因为他们相信。在他们的时代他们并不孤单。他们所信仰的,是整个文化的信仰。他们所追求的,也是整个文化的追求。当然这样的追求来得并不平等。这样的追求只属于一部分酒足饭饱的文化精英,但在一个一场饥荒能够毁灭一个帝国的时代,又有谁能够要求更多?然而我们终于还是走到了今天。我们用“新时代”的大锤击碎了上一个权威,也摧毁了最后一点礼义廉耻。在一段时间里面,物质的匮乏让任何精神的享受都变得无比奢侈,直到有一天成了罪恶。每一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成了一个肉体被消灭的理由。For the greater good,你只能像那些头脑如盐碱地一般贫瘠的人一样活着。人的存在终于只剩下存在本身。而希望的土壤早已消亡。这让我们丧失对好坏的判断。我们已经不能分辨自己分泌的多巴胺是来自阴茎顶端的瘙痒还是大脑智力的发育。这个世界变得无比的性感而龌龊,让那些青春的肾上腺素变得更加躁动不安。一个连十二分钟的视频都看不完的人,可以在一件自己完全不懂的事情上对一个有勇气直面自己良心的人恶语相向。陈丹青是一个崇古的腐儒,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这个在无数场合提到自己已经属于一个将要消灭的旧时代,未来属于青春的温和而率直的人,居然是潜伏多年的遗老心机婊。一个缺乏好坏的世界是如此滑稽,几百万年的进化看起来就是一个笑话。我们发明了各种工具,而黑猩猩也有自己挑白蚁的小木棒。金钱,地位与名望,黑猩猩的世界里也一样不少。而居然有人会看着这样一个滑稽的世界说,这就是我们的愿望,这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的智慧,这就是我们创造的奇迹:我们向来如此低劣而龌龊,也应继续这样低劣而龌龊下去。------------------------------------------------------------------------------------------------------------------------------------------如果不是未完待续,我不会搞这种后续的补丁,显得我水平低。但是我回头看了看,发觉这个写的水平确实不高,造成了很多误解,我也认了。吃喝拉撒,拜金主义,我觉得都没有什么,这些都是人作为动物本身的属性。我的道德水平跟情趣也不高,所以也没有指责谁的意思。只不过人活在世上,得到了一次拥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的机会,却把这样的机会浪费在动物一样的生活中,有点可惜。这种想法我觉得大部分人也认同。限于人类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的低下,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享受精神生活的机会,但是至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我们是认同而且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的(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精神世界的满足一度提升到了与物质生活的满足同等重要的地步,有点强人所难)。这种文化观念如果随着社会的正常发展,本来应该是能够逐渐过渡到现代人本价值上的。即是说,由于我们一直尊重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一直崇尚精神世界的发展,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精神文明的福祉会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好的风气。但是到了一个时期,这种自然的发展过程被破坏,无论原因如何,一部分人认为,让大家都过上好的生活太难实现了,不如大家一块受穷这样都心里平衡。反映到文化上,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智识教育并得到人格的尊重太难了,不如大家一块犯傻逼。这个弯一转就一直到了现在。陈丹青所讲的城乡流动的意思也在于此:没有让缺乏教育的农村人享受正常的教育,反而让好不容易受了一点教育的人退回去挖泥巴。这种社会标准的反复造成了我所说的好坏不分:我们分不出,缺乏教育的社会底层所追求的生理趣味和受到教育的人所能享受的精神趣味哪一种更值得追求。在此请注意两点:一是我认为社会底层人士应当享有上行的权利,在上行的过程中也应当得到有倾向性帮助;二是享受啪啪啪的快乐和享受阅读的快乐本身并不矛盾,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分得清,主要是我怕有人以为我分不清。所以陈丹青所讲的断掉的文脉无非就是这么件事。你叫他文脉也好,人文精神也好,总之是社会主流文化对于精神追求的一种认同。这不是说现在就没有人认同这种精神追求,但是总得来说这种认同在现在的中国社会没有它本应有的地位。滑稽的是,我们本来做的还不错,但是半路上给退了回去,这种事情放到全世界也罕见。这种退步的后果大家也见到了。网友苏耷水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文脉确实断了,而且断的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彻底。以前不是没断过,只是没这么严重,因为这一次跟以前其实不一样,因为以前不管怎么样,社会经济基础没变,还是农业文明,文化精英也没有遭到那么大的损失。现在是处在由西方文明率先掀起的大变局中,旧有的中国传统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生产生活了,只好被强行抛弃,转而接受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路线,使得我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几乎所有文化,其渊源基本来自我们并不了解的西方,本土文明只是作为一种陪衬存在了。中国文化因为文脉的中断,没有适时发展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一套文化,导致在当代社会中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走向问题上出现了许多迷茫彷徨,出现盲目复古和全面否定中国传统两种极端思想。有的人认为文脉没有断,这部分人往往是对中华文明有着强烈的自信,并自信可以凭借自己这代人的努力延续中华文明的辉煌,比如我们的习主席,还有评论中有说“小瞧了世人”的朋友,其实这是很可敬的。还很多人觉得这个很无所谓,这也不太奇怪,因为这部分人本身也没什么文化,根本也不懂文脉是什么。我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有人对不懂什么是文脉这个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无知也值得炫耀么?记得第一次想起文脉这个事情,是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跟室友经常一起讨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天说着说着,不禁就想起文化还是有脉络这回事,不懂那个脉络,看那些画、那些雕塑,就没办法搞明白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而只要脉络理顺了,再看到以前没见过的作品,也能大概清楚其价值的高低,因为已经可以大致确定这个作品在整个文脉中的坐标了。往下走也能知道往哪里走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几年后在媒体上听到陈说这个事情,很清楚他在说什么,也很认同。文脉断不断,跟我们这些底层生活的人看起来关系是不大的,人要活着吃喝拉撒睡,所需要的东西都很基础,文化呀、精神呀、信仰呀,其实都不是生存必需品。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只是满足最基本的生理欲望,就已经乐的合不拢腿了,没几个人关心文脉不文脉的。从古到今,文脉这回事,本来就不是为了生存而辛苦的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几个穷酸文人竟敢出来穷哔哔文脉,对于性生活尚且停留在撸管夹腿,整天发愁买车买房娶媳妇的人来说,什么狗屁文脉啊。对啊,什么是狗屁文脉啊?首先文脉指的不是那些具体的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文脉是发展脉络,不是什么有形的东西。文脉是人类文化发展留下的一长串脚印,文脉是让我们能够找到文化发展的脉络,知道今天与过去的联系,而且对往下的路能够保持自信和从容。如果过多的说具体的传统细节,恐怕大家以为读文言文、弹古琴、写毛笔字就算是文脉不断了吧。但说实在的,这些东西重要吗?其实不算很重要。因为这些东西毕竟都是属于已经逝去的农业时代。那些慢悠悠的生活中,由一帮满腹经纶的文人创造的细腻温柔精致的文化,即便是在古代也未必有几个老百姓能够搞明白。现在这个时代里,这些东西已经没有了他们存在的那个土壤,死了也就死了,没了也就没了,只有少数懂的人觉得可惜。然而人人都明白,这些东西是救不活的,只能伴随着那个时代一起远去了。那既然这些东西没那么重要,又肯定不适合当今的生活了,那为什么一谈文脉就要提起这些东西呢?因为我们不知道除了这些中国古典时代留下的东西,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拿出来说。我们这群中国人,对眼前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像样的贡献。之所以搞文化搞艺术的对此有切肤之痛,是这些人在往前走的时候真的会发现不知往哪里走才好。往哪里走都是错的。好像妓女纠结从良一样,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因为如果有文脉的话,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从过去慢慢的、自然的生长出来的样子,我们生活里不会有太多莫名其妙的成分,我们即便不再弹古琴、读诗词、看画轴,也不会对过去的那个古典时代存在太大的隔阂感。我们不会觉得自己是无根的草,只是随着风飘荡。更宏观的讲,如果中国的文脉不断,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可能会有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发展可能,我们也许不必经历那些由于跑步进入工业时代带来的极端痛苦的撕裂,我们中国可能为这个地球创造出更多的我们未曾想到过的生存方式。可是很不幸,中国多灾多难啊,中华文明多灾多难。中华文明没能在残酷血腥的历史中完整的保持下来,多次被人为中断过,而这时候世界已经改变了,已经没有时间交给中国人慢慢的去成长出自己的现代文明了,我们只能经历那些痛苦的、撕裂的时代,去接受原本不用经历的血泪,直到现在,四顾茫然,家乡早已消失不见。一个曾那样优美灿烂的文化,在古典时代就匆匆被打断了,就好像一个漂亮而又有才华的孩子夭折了,我们没能看到他长大后是个什么样子,这本身就是场悲剧。接续这个文脉最大的困难在哪里呢?我想在于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农业文明国家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变了,我们的语言也变了,我们的审美也变了,我们现在看一百年前的人已经不太能理解当时中国人的感受了,我们甚至把古代中国当成了一个跟我们现在毫无关系的文明,这种变化是在一百多年内粗暴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那个土壤没有了,谁也不知道沿着那条中国传统的路慢慢走下去会是什么样,在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中国文化会发展成什么样,而现在已经没机会重新来一次了。以前说:“礼失求诸野”,但是现在这个“野”也找不到了,我们也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借鉴,几乎是光着屁股跑进现代文明的。还有几个人惦记着文脉这个东西,这事挺好的,是他们文人的本分。只会骂街的人就别在这下面留言了,赶紧去挣钱养家是正事。—————————————————————————————————————————以下是补充部分,想直接看干货就看这里意识到一个问题,不来点干货不像话。我只就我比较熟悉的艺术领域来说,至于其他的领域,我不熟,陈丹青他也不熟。我们来简单的捋一下陈丹青那句话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字有点多,但已经非常简化了,不然说不明白。文化离不开相应的经济和政治的支持。古典时代的文明,各个地区发展的很不一样,与其生产方式及经济结构差异比较大有很大关系。比如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就截然不同,而渔猎文明与前两者也不同,而相似的生产方式也会使两个文明体更容易趋同,比如中国文明与日本文明,其相似并不只是因为日本主动向中国大陆文明的学习,而是基于日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古代中国有很多接近的地方,中国这套文化到了日本也能适应日本人的生活需要,当然日本人本身也在对中国文化进行再次的加工改造,以适应日本的情况。到了工业文明时代,全世界的生产方式日趋一致,所以适应于这种生产方式的西方文化也很容易被后来的工业化的地区所接受。抓住文化主导权的那只手,始终跟抓住钱袋子的手属于一个人。西方工业化进程推进下去之后,也出现了欧洲旧贵族与新出现的资本家暴发户之间的矛盾,这不仅仅是政治权利上的矛盾,也有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和审美趣味上的矛盾。比如崇尚俭朴、不拘泥礼节的新教就更容易受到商人和资本家们的青睐,他们的审美倾向也更加简洁、朴素。随着工业文明到来的,还有社会主义的思潮,这一点历史教科书上讲过很多了,大家可以复习一下这个部分。社会主义与基督教以及希腊和罗马文化之间的渊源我就不展开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另开一个帖子讨论,据我所知知乎上研读资本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很多都是这方面大拿。这里做个铺垫,后面会提到这个问题。说到西方文化及其文脉,肯定要提到美国文化,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所说的狭义的当代艺术,实质上就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美国这个国家的产生,实际是欧洲移民宣告脱离欧洲政治传统的一个革命。这些来自欧洲的移民都是什么人呢?反正不是有权有势的贵族就是了,都是在新大陆一把屎一把尿种地做生意发家的,当然也有在欧洲一把屎一把尿发了财的商人在欧洲混不下去了去的美国。欧洲人那时候把美国当乡巴佬是有充分理由的。但是乡巴佬因为没文化,也就没有历史传统的负担,他们建国就没用欧洲那套贵族封建玩意,直接用上了欧洲知识分子们书里写的那些启蒙理论,也就是你们那些喜欢骂公知的人骂的那些“酸腐文人无病呻吟故作姿态哗众取宠自以为是杞人忧天东施效颦令人作呕(应青)”的狗屁理论,结果人家建国玩的特溜,一不小心就成经济第一强国了。好比是农民企业家钻研《毛泽东选集》和《怎样科学养殖家猪》,发财致富奔了小康,慕煞了原来村里的地主老财家的重孙子。有本书,《艺术的阴谋》,虽说作者观点有些偏颇,我也不喜欢他的阴谋论的论调,但也算是比较好的介绍了二战后美国打造美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些努力,美国上世纪60年代之后,以国家官方力量向世界范围内推广其文化,许多当代文化都是与这次冷战中的文化战争有关。美国文化成为全球最强势的文化,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关系密切的。美国没有文化部和宣传部,美国的官方意识形态的输出是靠中央情报局来执行的。本世纪初的前十年里,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资本的支持下迅速崛起,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美国的文化当然是由一代代来自各国的移民造就的,但是这种文化被当时西方主流文化的主场欧洲世界承认是很晚的事情,成为世界性的强势文化更晚。美国文化完美的适应了工业化化后期以及信息经济时代的消费主义特性,但是也消解了包括欧洲传统文化在内的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化。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包豪斯的代表人物米斯在欧洲和美国境遇的差别。现代主义设计的起源是欧洲的左翼社会主义思潮,早期的艺术设计与艺术有密切联系,很多设计师本身也是出类拔萃的艺术家。这些早期的设计师根据欧洲艺术界在现代艺术中探索的成功,将艺术与工业生产结合,试图让大众也能享有美观舒适的生活体验。现代主义设计的三个起源地中,德国包豪斯的成就最大。米斯作为包豪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是受欧洲左翼知识分子思潮影响的设计家。米斯为躲避欧洲战事移民美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玻璃幕墙结构在欧洲由于传统的限制没有发展开,到了美国却如鱼得水,因为现代设计很好的解决了生产方便和实用美观的问题,造型又都是简单的几何造型,在商业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美国,这种没有社会地位文化符号的设计风格非常受欢迎,也成为现代玻璃幕墙建筑的滥觞。由于美国国家实力和其强力推广其文化的努力,以玻璃幕墙建筑为代表的设计在第三世界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比较典型的现象就是中国的县政府大楼了。至于纯艺术,也有很典型的例子。比如达利。在欧洲传统中,艺术家与文学家这样的知识分子阶层是一直保持着与商业的距离的,而达利从西班牙移民美国后,迅速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被商业大量的消费。到了后来,更出现了安迪沃霍尔这样的艺术家,不但不排斥商业,而且直接拥抱商业。一部现代艺术史,基本就是艺术家与资本家的关系史,是作为社会精英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出于欧洲知识分子传统的一种自然的行为,从一开始的抗拒和排斥资本和庸俗,到后来的彻底融为一体。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西方架上绘画传统面临被彻底消解的局面。但是这个东西对欧洲人来说,也不算是非常难以接受,因为这个过程是非常完整的发生的,有一个完整的文化脉络。话头说回来,中国当代艺术非常不同于西方,西方的现代艺术的起源是完全的反学院的,与美术学院的传统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对抗。而中国的当代艺术策源地就在美术学院中发生。中国当代艺术最主要反抗的与欧洲也很不一样,中国当代艺术从一开始就拥抱西方资本,而在竭尽全力的解构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当然也有还残存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化。这一方面也是对十年浩劫及之前文化艺术界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政治迫害和高压控制的反抗,另一方面这批艺术家大多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出生的人,一生中最黄金的年龄都在政治运动中度过,由于所受革命教育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天生就有反感,而且热衷于革命语境下的宏大题材。中国当代艺术并不是为中国人而创作的,而主要是为了给西方人看的,这是非常畸形的一种发展方向,从而也造成了当时中国艺术市场发育彻底畸形,一级市场很萧条,二级市场却很火,艺术品不经过画廊直接去拍卖会卖给老外赚大钱。然后西方遭遇经济危机后,整个艺术市场迅速萎靡不振。那么反映在电影行业呢,就是中国导演拍电影给外国人看,然后在国外拿奖登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至于国内市场么,操,你们这帮“这种既不接地气又不朝外看的、小圈子里的东西(尤其是这么一圈生活水平跟黔首差不多的所谓文化人还特别condescending的笑话人家)(戴燃)”的,没钱没眼光的矮穷挫的大傻逼们,大导演大艺术家凭啥伺候你们啊。(对啊,我就是要打你们这些不会说人话的东西的脸,吊起来打,不打你们的脸我心里不爽。)好了我说到这里就基本是交代完陈当年说那句话的时代背景了。有同学看到这里就问了,这么说美国文化就是金钱文化了吧?其实这也是误解,而且中国建国后长期在这方面误读了西方文化,也造成了上文所说的那种现象。我们看到的是是资本主导的大众文化走向,也就是我们说的文化产业化。但是美国除了这个市场化的文化之外,还保留了希腊以来的研究纯学术的传统,你们看美国在科研和纯学术领域投入的经费有多少就知道了。美国文化中的精英部分一直坚持的很好,吸收了全世界的人才,保持了欧洲文脉理想主义的部分。欧洲文化中希腊罗马、北欧尚武民族、基督教这三大文化源头的精神,在美国都得到继承,这些都是美国文化中的西方文脉,也是美国保持先进的保证。中国情况比较混乱了,我们学西方没办法学的彻底,只看到了西方文化市场化的部分,没有学到西方最精英的那种理想主义的部分,其实也不太可能学到,因为道统不是一个系统,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法领会基督教、希腊的那种精神内核,中国文化也没有西方的那么尚武。有很多人叫嚣中国应该全盘西化,更有类似于艾天赐 这样的,说:“日本近代史最大的教训就是全盘西化没有彻底进行,如果彻底进行下去,二战时日本很可能就是同盟国了。”你识字就是为了搜A片用的吧?你西化的了么?希腊罗马那种精神你知道多少?基督教精神你了解多少?整个中世纪直到近代都极端尚武、动不动就拔枪决斗你死我活的北欧民族精神你有么?还他妈的西化,西化你家女性成员啊西化!“失去了传统文化,墨西哥没有变的更坏(艾天赐)”先不说墨西哥有没有传统文化,你给我说说墨西哥现在哪里好了?是治安好还是经济好?你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还“文化无用,技术为先”,你知道人家的技术是咋来的么?民国时中国精英阶层很多非常亲近基督教,那时候对西方理解反而深一点。五四后,特别是新中国以来,虽然我们说是学了某支德国的哲学思想作为治国之本,但实际上看过原文的都没几个,而这时中国文脉中精英的理想主义部分又被破坏了。所以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政治组织方式学到家后,你就发现中国没有了理想主义的空间。知识分子被大众无限的鄙视,官方对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也构成极大挑战。这样一来,中国就失去了创造力,这就是文脉断绝。一讲到文化,讲到理想主义,就肯定有人跳出来骂“哎呀,不当吃不当穿的玩意”、“那断了就断了呗,有什么实际的危害吗?有招儿接回来吗?没有危害,又没办法挽回,这个问题简直没什么意义嘛。(艾天赐)”。说这些话的人你以为他吃饱了饭能干嘛?他会去探索宇宙?他会去投身学术?他会有远大理想?不会的,他们还会继续吃继续喝,享受一下骄奢淫逸的性福生活,然后死于不良生活造就的富贵病。你们说谈文化没用,谈延续文脉没有,你们眼中有用的是什么呢?探索宇宙有用吗?数学有用吗?现代物理有用吗?历史学有用吗?哲学有用吗?你们眼中所有基础学科都没有用,因为你们不能拿这个来换钱而已,你们就看不得别人有理想有才华。又没有人拦着你们去挣钱,跑这里丢这个人显这个眼不觉得寒碜么?我跟你们讲,我不是什么知识分子,但我见得多了,我今天只是作为一个受过常规的高等教育的平头老百姓,来跟你们讲一讲人生的道理,你们啊,奈夫,桑姆泰穆图森破。好了,先自黑到这里。好了我们来聊聊现在哈。首先现在中国人有钱啦!别问我说谁有钱,反正我作为中国公民是没钱。而洋人们这时候危机了,大导演大艺术家们一看洋大爷没钱了,于是只好回国二次创业了。洋大人喜欢什么,那是很清楚明白的事情。因为现在这套文化和审美体系就是洋人他们祖宗搞出来的。但是中国这帮人喜欢什么呢?大艺术家大导演们犯了难。大导演说那得大啊,于是有了中国大片;艺术家们说,那得贵啊,于是有了拍卖会上的各种新高。但是这么一轮轮下来,发现中国的人口味已经被洋人的东西养刁了,也不好伺候,于是大导演和大艺术家们没辙了,而且反正已经够本了,也就消停了。年轻的一代艺术家这时候出来了,这一代艺术家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历史负担了,也不纠结传统和洋人之间的差别了,于是大家怀个旧啊,致个青春啊,唱个神曲啊,也挺热闹的。中国真正的有钱人喜欢啥?这个问题玩当代艺术的大艺术家们其实也帮不上忙。中国真正的有钱人喜欢的,首先是洋人已经买不起的那些奢侈品,然后是洋人买不起的那些中国古董,玩收藏啊。中国的有钱人安全感很差,不一定哪天反腐打黑就给他们的饭碗掀了,所以中国的有钱人喜欢的是保值的东西。你说你画板上倒瓶酱油是艺术品?对不起,您卖给洋人去吧,俺们不懂,万一买下来砸在手里咋整?总不能当切菜板子使唤啊。普通农民们呢?他们啊,已经乘着建设新农村的春风,从老房子里搬出来了。祖坟呢差不多平了,小孩呢差不多进城了,留下的呢,是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中老年,他们能喜欢啥呢?他们喜欢过的更像个有钱人,除此之外,别扯什么传统文化美不美的没用的。老人死了,那就摆台唱个歌呗;过年拜年了,那就问问人家挣了多少钱呗;平常闲了,那就跳个广场舞呗。至于中国那些最没有钱的人呢?实际上没人管他们的死活了。官方啊,咱不要谈官方好不,大家都懂的。文化人都干嘛呢?我的天,当然是搞课题费啊,还有比这个更大的么。就是这样。最后还是要说什么呢,有钱是好事,富一代没文化,富二代慢慢就有文化了。着急没用啊,还是要慢慢来。————————————————————————————————————————补充一点东西,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了,只不过我觉得这个说得很明白了,想想还是拿来用吧,大概就这么个意思。以下是被引用了很多的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序言,大家可以重温一下。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实际上,我个人有点担心的倒不是中国的文脉能不能接上的问题,而是这个半断不断的状态里,肯定会出现很多极端民族主义的东西来,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民族主义已经逐渐成为落后的意识形态了,而中国固有的文明史观,确是值得提倡的。因为中国在近代以前其实不是一个政治意义上的名词,而是一种文明形态的称谓,我们只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哦,对了,罗镪镪在下面评论:“小看了天下人了”,我觉得这话挺牛逼。陈的话招来很多人反感,也是因为很多人认为他“小看了天下人了”吧。不过写了这么长,有些人也不会看到这句话吧。这底下评论的特别热闹,有骂的有捧的,还有没看完就急着问候我的,特别好玩,我现在每次点开评论都特开心。谁的话都不必太当真,就当一乐吧。————————————————————————————————————要反省的是没有看其他答案的更新。现在排第一的曾鼎的回答,让我想起我那些学工科的同学们,他们跟这位答主一样,都是很踏实的那种文风,很务实的态度,比我要稳重很多。每次跟理工科同学交流,都会给我带来很多启发。我这个东西不是为某个人辩护的,也不是来站队的,也相信大家来这里费这么多功夫,也不是为了吵架的,都是想来交流学习的。而且计较断不断本身也没太大意思,大家明白这话出有因就好了。至于我在后来补充部分爆粗,是我涵养不够,但是我不表示抱歉。有话可以好好谈,但如果要直接对我个人和我认同的价值观进行恶意攻击的话,逢则必战。我是万万没想到啊,闲扯淡还扯出敌人来了,人家还挺认真,怕我打击报复,匿了名。欢迎大家去围观打我脸的这篇文章,说的有的地方有点道理,有的地方很不讲道理,明显也没打算跟我本人交流,只是想搞大批判。所以我点了个赞同又点了个反对。我又很心疼这位,因为我个子比较高,怕他/她够不着我的脸,跳着脚打又不太雅观,这不我把您的文章截图放在下面,也当是给您搬个凳子垫着点。至于我以及给我点赞的人为什么被归类为“你们这一撮旧式文人”,我表示十万分的不解,同时诚惶诚恐。我哪能算是个文人啊,平头老百姓而已。您这样给扣了大帽子,下一步是开批判大会了吧?奇文共赏之。网友冬蜇意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文脉这个东西,就是用来重续的。因为它就在前人的文字间贯穿着。重续他不需要革命,不需要群众运动,不需要军队支持,甚至不需要钱。拿起笔来写就行了。先写出来,再讨论时代的问题。骈文的半个千年之后,古文仍然能复兴,因为古文就在那里,读懂了,学着写,就好了。时间算什么?政治运动算什么?只要中国人还能读,能写,就能复兴两千年来任何一条文脉。古文之前没复兴,不是时代不允许,是复兴了古文的那帮人还没动笔。你做不到,只说明你不是欧阳修那块料而已。至于说什么我朝摧残传统生活方式,摧残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关注,还是那句话,只说明你不是欧阳修那块料而已。跟五代十国比,我朝这点小黑暗算个啥?想接古文的文脉也好,骈文也好,诗词也好,红楼也好,文脉就在文字里,上网就有txt,多读多写,写不出来你不能赖政府。至少要先有人写出论水平足以延续文脉的文字,再讨论新的时代允不允许文脉重续的问题。就好像现在有国足的人出来讨论国足进不了世界杯是运动员的悲观主义还是社会现实?这不找骂呢么。网友蒙面大侠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丁一
和@Saul 的说法已经很好了……我来说几句题外话。文脉是一种怎样的东西?他断不断绝并不直接和一般人有联系,但是却间接影响着一切——审美风尚也好,社会风气也罢。平常人因为不容易感受到它的存在,就肆意嘲讽了,这是应该做的吗?是你们一个个文字畅达有知识有文化人该做的吗?所以我为那些高票答案的嘲讽肆虐而感到不解。孔子叹息礼乐崩坏,你们要嘲讽他,可是要不是他这种坚守,这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哪有辉煌灿烂的儒家文化?现在倒好,哼哼唧唧的说起这些是过时的玩意了。古代文人最讲「责任」了,你们现在都不懂了吧?当年司马迁著《史记》,他所处的年代,前有秦焚书坑儒烧尽诸国历史,只留秦一家,后来汉立,司马迁虽然当的是太史公的官,但是主要是负责天文历法的,也跟历史没关系。我国的史书传统啊,险些要断绝于斯了啊!司马迁觉得非他不可,这是他的责任感。你们现在却要斥责这种精神是「酸腐文人无用的叹息?」对啊,没错,他们是经常的叹息着是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也三天两头的大发感叹,什么断了又断的,也就是他们,抱着一种「六经责我开生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心态,是的,他们一直在叹息,却从未断绝。但是为什么没有断绝,正是因为他们的忧虑啊,他们在忧虑中一次次鞭策自己,给自己背上一道道枷锁,一山重比一山的责任。否则司马迁为什么宁可选择受阉刑也不愿意死去?他吃饱了撑得?他为什么不说「关我屁事?」因为他们懂得什么叫「责任」。你们不懂可以,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要懂的,但是请至少不要嘲笑他们,因为他们的眼里,他们的心中,他们的肩上,远远担负着比你们所想更沉重的事情。有点语无伦次,就这样。——————————9个赞足以让我感到诚惶诚恐……我就是突然有点出离了愤怒,嘴炮两句,但是其实是文不对题的,也没有解释文脉究竟为何者。幸好很多人说过了,我也没有什么太确切的说法,毕竟我不是那么有才识,很难把这个问题说的清。以我个人之浅见,文脉就是”责任“二字。古代的责任和现代的责任不太一样。现在的语境下,我们常提的是权利与义务,行使义务,享受权利之类。而古代的责任,更近乎于一种”舍我其谁“”仁以为己任“”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发自内心的感觉。他们那么干,享受不到什么权利,甚至不一定能收获名利。这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古代的生活没现代好啊,所以实际上也并不是所有文人(士人)都遵循这一套,老婆孩子热炕头,青楼豪宴啪啪啪,名与利谁不想要啊?所以很多人都抛之脑后了。也不能说不对,毕竟这是一件自苦的事。但是剩下那些依然愿意自苦的人,就很值得人们敬佩了。在鲁迅笔下,就是”民族脊梁“,当然以前我们不太讲民族国家这个意义。现在文化更昌明了,受教育的人更多了,客观上这种有报复,有责任感的人是更多了。但是同样的,西法输入。百年来西法一直是全世界文化的重心所在,也无可厚非。我也不想比较这种传统“责任观”和现代各种价值观哪种更好。而且坦白说,这种高要求,放到我自己身上也是难受的。再说陈丹青……我愿意相信他不是那种疯狗一样叫唤不学无术的人,拿他画家身份来说事我觉得不算太妥当。从什么时候起,只有“国学大师”才担得起谈论文脉的责任了?文脉仅仅就是字面意义吗?很多人也了解陈丹青,他不是不学无术的人,他有影响力,有地位,更重要的是有成果。(其实我最近觉得他为文脉而努力的一例证就是为木心扬名,这是一种传统的师承关系)当然总有一千个理由说他不好嘛……我也不想说什么……我只是受不了一些人的态度——我把这喻为两种理念的对碰,不理解不认同,还轻蔑的嘲讽。但是,如果你也自诩为“士人”的话,相轻嘛,噢,总是那么明白。可是你是吗?网友jean huang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工业化是对传统最大的破坏,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业社会上的,像男耕女织啊,乡绅啊,籍贯啊,这些农业社会的东西到了工业社会就被摧枯拉朽的破坏掉了。网友蒙面大侠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竹简出现的时候,是我们的第一个轴心时代(春秋战国)印刷术成熟的时候,有了程朱理学(别嗤之以鼻,从宋至清一脉相承也是一份成就)现在信息技术发展了,有些文人不想着开拓创新,净顾着自怨自艾,什么“两千年文脉已断”。哎。。。网友王二小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两千年文脉已断」这句话本身就体现了,「两千年文化」中重要却糟粕的一点,崇古。凤凰网文化:中国人破坏传统文化的症结在哪儿?陈丹青:症结就是“文化激进主义”,就是五四运动以后的激进主义。国门打开,跟西方人一打,失败了;往外一看,落后了?就着急。我们的文明本来很稳定。2000年、3000年、5000年都没有变,到19世纪末一看,不得了!赶紧抄!开始破坏传统。这话说的,很没意思。知道却看不到蒸汽机,当真历史的发展就是匀速直线运动一样么。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他的依据也许就是他说的对!我觉得文化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史,远的读不懂算了,近代史多读。中国近代史也许读的比较多,有感而发。陈是个文人,是有文化的。他说:中国人不讲原则,不像欧洲人按照一个哲学系统、思想系统来处理国家的事和私人的事可自己却没有什么逻辑。看看麦当劳和星巴克的生意,经常比中国人自己开的餐馆要好。这可能跟中国长期被异族统治有关系如果这就是「文人」的文化,我还是当我的白丁吧。--------------------------------------------------------------------------------------------------------------------------------------------两千年文脉已断的文字版陈丹青:两千年文脉已断“「两千年文脉已断」这句话本身就体现了,「两千年文化」中重要却糟粕的一点,崇古。”这句话抖机灵而已,并没有说开。关于陈丹青的言论:关于文脉已断,陈并没有这么说。陈一大段话的重点也不在于此。只是这话说的比较震撼,标题党甚是喜欢。陈丹青是在吐槽现实,即使吐槽的很没有水平,也没有逻辑。从“国学要热就热,可以“养”很多官员嘛。”开始,一直到完,如果强行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的化,许是“当下不好,变化太多,文化没了,不如古代。”他说的太散,大约提炼的没错吧。陈言论虽然槽点满满,可也不搞个大新闻把他批判一番了。吃完饭,喝完酒,耍一下酒疯,正常的。X千年文脉已断,放在地球大多数地方都是妥妥的。给民主埃及送过去简直是糊人家一脸。当然,印度的种姓制度就保留的很好嘛,畜牧养殖业甚是发达,有“文化”,是“先进”。今天天朝完全没有儒教的土壤,放在证明题里,这是显然。关于是古非今:是古非今,在于无能。看到了,体验到了现实的不公与无奈,却弄不明白为何如此,搞不清楚如何面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是古非今,变化是万恶之本,好好的地球全是让你们这些乱七八糟的肉食者给玩坏了。这一下子,心理寄托和自认为的改革方案,都齐全了。关于“崇古”崇高是糟粕,当是尊而不崇。肯定其对人类的贡献,尊重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但是,不能按今天的视角来看待古人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古时的那套生挪硬套在现代是行不通的。一些单纯的观点,古时提出那叫先哲,现在再弄就是民科。哲学他爹泰勒斯说水是万物之源。阿那克西美尼则是气是万物之源,气通过种种变化生成万物。赫拉克利特是火宗的,万物皆流这句话帅帅的。可惜现在这些单元素学说都不流行了,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才是王道,嗯,游戏里经常用这个。网友丁一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很关键的一点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丢失了对「道统」的传承。传统中国至高无上的权威,一个是「治统」,由皇帝来掌握,另一个是「道统」,知识分子集体来掌握,以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为尊,一代一代传承对真理的追求精神。这很重要,皇帝的「治统」虽然威力无边,但是可以看到,历朝历代只要有皇帝做了不该做的事,就会有臣子进谏,即使大怒把他杀掉也不在乎,仍然会有后继者,最终的结果要么妥协,要么冲突后妥协,因为皇帝不是在与一个臣子斗争,而是与「道统」斗争,「道统」就是传统知识分子坚定信仰的真理,这个信仰皇帝也动它不得。就好像西方的「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现在,知识分子已经完全丢失了对「道统」的传承,只能沦为统治者的奴隶,文脉已断不是文字,也不是文学,就是这种文士应该坚持的信仰整体上已经不复存焉。 网友君泽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简单回答下。看了下访谈,修改了问题,补充了信息。陈丹青说文脉已断,应当是指文化,并以文学来作为文化的代表。而草根文脉,指的应该是能让平民也受影响的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似乎每个人都会去追求文化、美德、知识。这种文化环境由传统知识分子主导,进而播撒到能读书的阶层。至于这一阶层到底有多少,是否主流,就无需关心了。反正毕竟,文明由文化人创造嘛——我们回头看时候,很容易理出这么一条线。但这是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就文学而言,我们同样可以理出一条线,文学传统并未断绝,如王德威先生提出的“抒情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却同样融汇了中国传统,稍微注意下最近的学术研究便知道了。当然这问题不是个学术问题,而成了一个站队问题,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评估。因为文学几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在很多人看来言语文字几乎成了唯一的载体。同时,在近现代中国,文学在变革之中的角色非常重要。但到了现代社会,作家,或者说知识分子,已经无需担当起这些责任了。真正的画家、作家或哲学家的唯一责任就是去问:什么是绘画、写作、思想?如果有人对他们说:'你的作品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他们是有权、有责任对这种反对不加理睬的。他们的受众不是公众,而且我要说,甚至也不是艺术家、作家等等自己组成的共同体。说真的,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的受众是谁,而这正是使画家、作家成为画家和作家的地方:将某一种'消息'扔进虚空里。他们也不知道谁是他们的裁判 ,因为在做他们所做的事的过程中,他们也责疑了既定的判断绘画、文学等等的标准。他们也怀疑那些定义着被广泛认同的领域、文类和学科的那些界限。让我们这么说吧,他们是实验的。他们决不是要努力去培养、教育或训练什么人。 From:利奥塔: 知识分子早进了坟墓(1983年)现在的知识分子,非常幸运,无需对社会担负起普遍责任,他们终于得以解放,而专一地去从事自身的职业,无需去“思想”。更幸运的是,“思想”由此也获得自由,并不需要依附于知识分子,或者对应于某种身份。因为语言形式和文化传承的转变,文脉大约的确是断了,但这断裂,事实上是一种解放。解放时候会显得杂乱无章,但我们为何又要去追求那种整齐划一的美呢。陈丹青,以及其他一些人,往往倾向于构建一个乌托邦,这乌托邦可能是古代,可能是美国,可能是民国,而这不过是逃离现实的方式。现实自然令人不满,现实永远令人不满,但把乌托邦描绘得如此美好,我们依旧生活在地球上。更何况,未能在一起的初恋情人,并不会因为我们现在不幸的婚姻而变得完美。网友王栋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以前文化人门槛低,多读点书就拥有许多事情的最终解释权。如今这种事一去不复返,自己凭着朴素的直觉对一些事情大放厥词也不像以前一样能把人都唬住了。于是这些所谓的文化人大腿一拍,“文脉已断”。一股顾影自怜的矫情酸腐劲。他们所谓文脉没断的时候九成人都是文盲。怀旧呗。网友暗香浮动月黄昏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谢邀。手机答题,颇不斟酌,请恕。此论其实是天朝士大夫对道统和法统的忧虑。清号称为崇祯报仇,然于南地杀业过重,且乘人之危,兼屠戮崇祯之太子,“清继明”之法统极有问题。清初期至中期,因法统脆弱及其他原因,清帝无文化自信,大兴文字狱,道统亦受摧折。写文得咎阴影之下,士大夫多工朴学,无心插柳,岸上青翠。反而让华夏文化得到一次系统性的梳理。然而道统与法统之事极其复杂,非清代明可以阐论。五代后梁期间,高丽国主王建认为华夏已失唐统,自立年号天授,而立年号乃是天子礼仪。如后世朝鲜王朝,于1897年独立,高宗称帝,始立“光武”年号。之前朝鲜皆用明清年号(至少朝鲜国书中用清帝年号)法统受损,道统俱损。不仅清统受损,道光年后,泰西强国蜂拥而至。天朝不仅军力不敌,由此文化产生了难以名状的彻底自卑感。红朝最初的道统就发自“新文化运动”,而此运动矛头便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最大受益者士大夫们,在科学和新文化的冲击下节节败退,加之,士绅制度已全然瓦解。不论是西汉末至唐初之大庄园慵客制或唐末至清末之小土地佃农制,士大夫与土地互为表里,土地经济就是士大夫制度的经济基础。清末后,土地经济全面破产,士大夫进不可治国平天下,退无处修身齐家。诸士大夫即失高位又失大利,不免恍然,这可能就是陈氏“两千年文脉已断”一论之源。----------------然而在下认为,天朝文脉最重要之处即在文史。若有一人读史,记史(非关学科)则史学仍存,若有一人可写格律诗(古士大夫最重之学)则古文学仍存。如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亦可写古体诗,且颇有韵味。哭何梅士海上一为别,沧桑已万重。落花浮世劫,流水故人踪。星界微尘里,吾生弹指中。棋卿今尚在,能否此心同。游 虎 跑昔闻祖塔院,幽绝浙江东。山绕寺钟外,人行松涧中。清泉漱石齿,树色暖碧空。莫就枯禅饮,阶前水不穷。神虎避人去,清泉满地流。僧贫慵款客,山邃欲迎秋。竹沼滋新碧,山堂锁碧愁。烹茶自汲水,何事不清幽。咏  鹤本有冲天志,飘摇湖海间。偶然憩城郭,犹自绝追攀。寒影背人瘦,孤云共往还。道逢王子晋,早晚向三山。寄士远长安自君别湖水,天地失清秋。影着孤山树,心随江汉流。转蓬俱异域,诗酒各拘囚。未及祖龙死,咸阳不可留。如此看来,虽风雨飘摇,文脉尚有一息存在。网友Jimmy Li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看到高票答案都在吐槽陈丹青,我倒要唱点反调。陈丹青所说的两千年文脉已断,主要是批判建国以来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造成毁灭性摧残的种种行为。这一点上,我是认同陈丹青的。什么是文脉?文脉不单是文化,也不只是是几首诗,几本书,几个文人,一整个旧知识分子阶层这么简单。它是整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公序良俗、朴素的信仰、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认同感。什么叫文脉已断?曾经在美国遇见一个台湾人,他说他曾经坚信自己算是中国人,但是后来到了大陆以后,见到了种种令人发指的事情,他觉得自己跟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他说台湾人不可能做这些事情。高票答案中最不赞同的一句:“窃以为如果不理解“流水不腐 户枢不蠧”这样的道理,只抱着过去的文化顾影自怜没有太大意义 。作为代代相传的人的一种整体生活方式,不断更新不断进步的文化才是活的文化。”文化自然是要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但是,自49年以来,中国的文化并不是在发展和进步,而是每过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低级格式化,比如净化掉“成为市场奴隶”的文化作品等等。在当年,一帮激进主义左派,妄想摧毁所有社会基础去创造一个天堂出来。他们用土地改革和文革将中国的士林连根拔起,彻底摧毁了中国的士族精神与道统的传承。这期间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社会的低级格式化,并没有使人们得到解放,相反使得愈发愚昧。中国历史上所有激进派,不管是激进左派还是激进民主派,都只是一步步把中国人从文明不断拉向愚昧的深渊。中国的舆论界100年来没有任何进步,当前南方系提出的所有看起来很犀利、很激进的观点,在100年前都可以找到原型。说了100年,还是那些东西。一遍又一遍低级格式化,让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丧失了对于现状冷静、理性观察的能力,变成了“公知”。以同根同种的台湾人做比,大陆人和台湾人的异化,大抵也是从文革开始的。不要看电视上台湾政客们吵得热火朝天,就以为台湾是遍地斗鸡、乱七八糟。那都是为了政治目的刻意表演的。现实中的台湾人给我的印象往往是很平和的,很少见到台湾人因为价值观、意识形态不一致开口就喷的。不仅仅是道德沦丧。和台湾人相比,文革后的大陆人多了许多戾气。在网上,遇见不同意见,潜意识中就将其当成了“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大毒草”、当成了“别有用心的一小撮人”,恨不得将其除之而后快、彻底镇压这些反革命。人人、天涯上五毛、美分的论战,其架势和文革中不同派别的斗争如出一辙,只不过手段从肉体消灭变成了口吐脏话。究其根本,无非是当时的极端激进主义的行为、思想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温良勤俭让”已经被格式化掉了。当前,中国网民素质之低,言论之不堪入目,在网易新闻评论区等等地方蔚为壮观,堪称世界奇观。曾经黄金的80年代诞生了一大批的大师,一番新气象,都被后来当成是“大毒草”格式化掉了。新一轮的格式化又要来了,但是我们看看,我们究竟还剩下什么?还有多少可以被格式化掉的?若干年后,后来人回顾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时代。网友為夢而生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去年的回答:断就断了呗,如果矫枉过正才有效的话。——————————————————————————————最近热起来之后重新写,别催我,没准也不会写。——————————————————————————————这两天热度依然不减啊,决定姑且把这两天对这个问题的一点讨论(首发于知乎电影群QQ群讨论)稍微整理写出来吧,更长篇大论的理论论证就算了,那几个一千多赞的也都是余秋雨文体,也没有论证。我偷个懒你大概不介意吧?以下:——————————————————————————————又到了解题时间。我们把“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拆解一下句子成分。那么最核心的一层就是“两千年(的)文脉”了。然后第二层是他判断这玩意断了。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惯性思维,对这句话的核心元素居然毫无怀疑,且不说“文脉”到底是什么懵懵懂懂,那所谓“两千年文脉”到底对不对存不存在就拿过来说,这和很多白痴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一样傻啊。好了,再细致的分析抱歉我就不做了啊,接下来进入直接一层一层表述我的观点的模式。我会按照文脉到底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文脉有多久有什么特点、是否已经断了,如果断了有啥好处坏处的顺序来表述,尽量写得简单些。首先,大部分人对“文脉”的定义,起码和我的理解,以及我理解的学术界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文脉”这个带有感性色彩和谱系属性的概念,实际上还是应该特指一国、一文化语境内的文学艺术创作这一个小的领域的脉络沿革,而不应放大到整个文明、整个民族文化的范畴去。因此,我认为目前将其放大到“中华文明”、“汉民族文化”等层面的朋友们,你们都搞错了。“文脉”就应该是文学艺术这一个领域的事情。不仅搞错了范畴,而且你们的结论也是错的,如果“文脉”这个概念有那么大,那今日中国和古老的“中华文明”“汉文化”的关系依然是非常密切的,根本没断,其政治制度、儒教的政治和类宗教的哲学观念、东亚大平原的小农式思想,乃至宗族文化、孝悌等文化,其传承和影响依然根深蒂固,甚至有很多不适宜于现代社会的文化还在重新冒头,我觉得大家知道我在说什么。校正了这一概念后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的文脉”。我非常遗憾地想说一句,“两千年文脉”也是不成立的。是的,上溯到《诗经》时代,我们很早就有了劳动人民和文人创作的诗歌,但无论是《诗经》时代,还是后续任何一个时代,中国都只有“诗歌”而没有“文学”,或者说,中国的文学从来都只是”经史子集“的附庸,并没有独立的作为一门艺术的地位(其他艺术形式也一样没有形成文化重要性)。艺术的创造表达价值,相比练好写文章的技能去科举考试,也从未被真正重视。本质上,在真正形成艺术意义上的文学之前,中国文化中的所谓“文学”,实际上只是修辞学,是为了在撰写“应用文”和散文笔记时文章写得好看一点,说白了,不过是一项科举考试中获取高分的技能。我们整理成一句话就是,中国古代是有知识分子文人群体的,但他们并不是我们定义的“艺术家”群体,谈不上热爱文学,实际上是一群儒教弟子预备役公务员,学习写漂亮文章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参加科举aka当官。对,写文章只是个谋生(当官)的技能,和我们这些今天靠写字为生的创意工作人员、媒体工作者差不多,和近现代所谓的靠写作来表达的文学创作者aka作家差很多。如果中国古代有个别读书人,比如陶渊明徐渭这样的,不考取功名(陶渊明那时候还没有科举另说)而醉心于艺术创作,那他们的亲朋就会和今天的很多父母一样,把他们视作不务正业甚至神经病。这么说,中国就没有文脉?倒也不是。我认为,陈丹青想说的那个中国文脉始自《红楼梦》。大约在20世纪九十年代几乎断掉(这句话先存疑我们后面聊),可能满打满算有个三百年。简单说,独立的文学在清以前并没有形成脉络,连作为《子》、《集》的附庸都没机会,基本被视为类似今天不入流的地摊文学一样的东西。因为《红楼梦》这样一个巨制的诞生,小说这种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才在中国登上了大雅之堂,但要说知识分子写小说搞文学创作很体面,这甚至还要到民国了。一个职业成为了体面,本身就意味着这个行业有了独立的地位。民国的中国相当于从无到有诞生了很多近代社会的新职业、新领域,艺术和文学本质上都是和理科一样的新的领域。而哲学、史学等其实并不是新的领域,只不过采用了新的方法论。假定我们认为《红楼梦》到民国乃至再到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文学,或者说能被视为文学史一部分的文学,无论是诗歌戏剧还是小说都有其共同的一个文脉脉络,那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是,这个文脉的特点是什么,搞清它的特点,才能聊它今天是否还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这股文脉,因为恰好和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几乎同步,所以虽然风花雪月、浪漫主义等也同步诞生(然后一度被视为非严肃文学,被文学史无视),但核心还是对现实的批判精神。这种力量哪怕在中共建国后面临毛式文艺政策的大砍刀,实际上在50-80年代依旧生生不息。这段限于精力有限我就不论证了。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这种对文学的绝对严肃化的定义其实自有其偏颇之处。今天我们都知道周作人、张恨水、张爱玲、沈从文、金庸,这些和鲁迅、左翼、现实主义等不一致的文学作品,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文学。只不过可能他们和那个“文脉”的关系比较淡了一点。今天的情况会不会也是这样,另外有一些文学作品确实和“文脉”不搭,但他们足以载入文学史?在前面我们刚刚不知不觉间完成了把文学本身和研究文学的学术分开的任务,但接下来又有一个新的任务,就是是否要把严肃文学(又叫“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分开。如果分开,今天通俗文学的火热是不是和“文脉”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不分开,通俗文学是不是在塑造新的“文脉”或者主流?很显然陈丹青在说“文脉已断”的时候,他的痛心疾首就是针对的我刚才“存疑”的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影响力清零、消失殆尽的严肃文学力量,完全无视了“毫无文学性的通俗文学”。今天的年轻人远离严肃文学太久,可能不觉得怎样,但是对比八十年代人人都在读雨果和罗曼罗兰、莫言这一代作家瞬间全都冒出来的盛况,九十年代的消散确实是非常让人震惊的。我们在这里就不去说具体的过程了,纯文学的市场从九十年代开始衰退,目前的结果就是,除了所谓的经典文学名著长销书,几乎很难再出现任何新的让人觉得有很高文学性的小说作品。是不是整个文学市场都垮掉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俗文学”(今天我们一般叫“网络文学”之类的)占领了他们应该占领的市场,而且诞生了很多千万甚至亿万富翁级的作家。这些作家,南派三叔,唐家三少,江南,郭敬明们,我们有一个算一个,他们确实和陈丹青说的那个“文脉”没一毛钱的关系。本来我还想聊聊文学的市场空间和文学的艺术性之间的关系,但是好像跑题了?所以接下来往回掰。严肃文学为啥在今天不再吃香这个事情我就不去写了,我觉得不太笨的人都知道答案的。所以我干脆直接跳到结论了。以下:文学本质上是一门艺术,在一个文明一种文化内部,这门艺术表达手段的传承和承载的意义的沿革,就是所谓的“文脉”。在这个传承的脉络里,中国的严肃文学经历了20世纪20-30年代、80年代起码两次荣光,如今已经不再吃香。这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放眼全球,严肃文学,纯文学,有学术上研究价值或有思想性的文学创作,也都不吃香了。在给20世纪成名的小说家们陆续补上诺贝尔奖后,21世纪以来真正影响力巨大的文学巨擘几乎没什么新人吧,反倒是通俗文学领域诞生了很多人物,将来没准都是文学史留下一笔的。并非悲观的说,严肃文学和传统的绘画艺术、古典音乐等一起,其影响力正在归于极小众群体,这是全世界共同的趋势,不止中国的文脉断了,英国、美国、日本的文脉也已经在式微。如果真的想要痛心疾首,可能从全球化角度痛心疾首一下大众审美的进一步庸俗化还更有意义一点。(最后附送一段不算太有关系的:严肃文学和绘画、古典乐的式微,这里面也有其自身形态上的局限性。面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数字化可视化的世界,文学的承载力越来越不足了。或者说,优秀的艺术创作者在从事表达和创作的时候,有一个显而易见的载体选择问题,在具备多种表达手段的技能的时候,纯文学的表达方式已经被最优秀的艺术创作者舍弃了。同等智慧和天赋的作者,舍弃纯文学的表达方式而选择建筑、影视、多媒体、装置艺术乃至游戏等载体创作太正常不过了。至于诗歌的没落,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大爆炸的结果,实体物质诱惑激发出的无限欲望彻底挤压甚至占据了诗意幻想的空间,没有了诗意,精神上的自我愉悦代之以纯粹物质感官的欲望刺激而且还更为有效更嗨,诗歌自然也就嗝屁了。)网友蒙面大侠对银枪小霸王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给出的答复:反对楼上大部分回答。当然断了,怎么没断?文人的文化与传统是断的差不多了。当然,以前每次朝代更替的时候也有损文脉,但文脉从未有今天断得这么彻底。近百年来经过新文化运动、反右、文革、到改革开放初期混乱状态,已经把阶级基本彻底消灭了,这是我悲观原因其一。这个世界有趣就有趣在阶级上了,以前文人有文人的生活方式,士有士的生活方式,乡绅有乡绅的生活方式。现在经过近百年一折腾,什么阶级都没有了。也许唯一流传下来的就是农民阶级与文化了,我回老家的时候睡土炕、烧炕、帮奶奶拉风箱做饭,没有任何猎奇感,只觉得农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这种感觉,在看待文人士绅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了。在日本,人们穿和服踩木屐睡榻榻米是很平常普通的事情,在中国汉服与明清家具变成了猎奇的东西。你敢说你见到一个穿汉服品茶,看古书写书法的人的第一想法是”文人阶级就是这样的。“而不是“装什么13显得自己很有文化似的"吗?当然你们可以说没有了旧阶级会有新阶级,那么新的阶级是什么?红色一代吗?如果你说没有阶级是好事,呵呵……各种文物古迹被毁从未有今天这么严重,这是我悲观原因其二。意大利佛罗伦萨,整个城都是文化遗产,每栋建筑都是美丽的艺术品,这是人家几千年的积淀。中国呢?北京被拆得差不多了,各地古城更被拆得差不多了。山西平遥是因为没钱才有幸没拆。没有实物,怎么承载文化?自然,以前秦始皇焚书坑儒文脉也没断。但无论后来文脉怎么复兴,《乐经》被烧毁了就是毁了,文脉上永远留下了一个伤口。国家还处于发展经济时期,国家和大众都不关心文艺,这是我悲观原因其三。我们绘画圈更可怜,近百年来文人都死得七七八八了更别提我们绘画圈了。我从小到大没见过一张国画没看过一次展览也没见过古建筑一砖一瓦。我的美学积累都是到北京学习时开始狂看展览攒下来的,这点眼界可能还不及意大利的3岁孩子。且展览中国画的比重很小。有一个非常惭愧的事情,就是我现在都看不懂国画与书法,作品好在哪里完全看不出来。这是我们这百年来美学教育薄弱的后果。文革一事,文人被整治,有整整十年所有人都不上学,使得现在作为文化生产主力的中年人很难继承到经历过五四时期的老先生们的学问,这是我悲观原因其四。林风眠十年前正是创作高峰,文革来临时自毁很多作品,封笔十年,之后气息尽弱,这种事情还有很多。我也只是知道,陈丹青老师是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会悲观是正常。因为阶级被消灭,如今的文脉有损,是全面的,不像以前一样只是文人士氏阶层的。人们已经不关心传统文化了,也不再生活于传统文化的包裹之中了。这是我悲观原因其五。想说没断的先回答一个问题:“你近期内涉及到的涉及中国文化的事是哪些?”请列举五个以上出来。这些事情包括看书法国画展览、了解或学习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去茶馆喝茶看相声、看文言书籍、研究中国历史、端午节包粽子带香包插茱萸、中秋节与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等等等等。古文物古建筑都被毁得差不多了,古国画书法几乎不怎么能看的到,五四时期既会文言又会白话的老先生死得差不多,中年一代没有什么人传承了上一代文脉,新一代年轻人看古来的文人传统只是猎奇,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说自己能完整接收并传承下来古代文化艺术?文脉不算全断,也是支离破碎了。这是现在的真实写照。自然之前每年朝代更替的时候也破碎过,后都复兴了。但复兴的前提是承认文脉有损,而不是捂着眼睛说:“没断啊哪里断了?”文脉的传承是文人的责任,但传承好了是全世界的荣幸。没有《红楼梦》,大家的日该过还是过,但这是世界无形的损失。我也承认,经济继续发展下去,大家会更加关注文化艺术方面,想做一个古式文人的人会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只是在"学习“怎么当一个文人,那种真正书香门第的传承没有了。就好像古城墙,在古迹之上修修补补是好的,但如果全拆了重建,建的再一模一样也是假古迹了。总之,文脉有损,文人有责任复兴它。陈丹青老师身为文人,也做了不少,真的不该担这么多嘲笑。而当代的文化面临的挑战,比以往更加严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衾何以堪有肉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