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和古诗律诗绝句的代表作是什么?词找三种,曲找二种。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律诗的绝句、五律、七律的区别昨日小作打油诗一首,因手误书写成五律,有朋友评论说我律绝不分,为怕误导不懂古诗词的朋友,特意整编出绝句、五律、七律的区别与规律,希冀爱好古诗词的朋友能从中受益,不到之处请海涵,也请评论出来,大家共同进步!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所以,七言八句不是很常见。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上一页&1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相关新闻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帖子主题:[原创]一点绝句律诗的常识
共&781&个阅读者&
军号:760162 工分:326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一点绝句律诗的常识
文章提交者:隐隐笙歌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95-0-1.html
本人整理了一些绝句和律诗的常识性的格律,有初学的朋友可以在写作时做个参考。格律A 绝句五言绝句:仄起入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若是仄起不入韵式,则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仄既可。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若是平起不入韵式,则第一句改为(平)平(平)仄仄既可。七言绝句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若是平起不入韵式,则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既可。仄起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若是仄起不入韵式,则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既可。B 律诗五言律诗仄起入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若是仄起不入韵式,则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仄既可。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若是平起不入韵式,则第一句改为(平)平(平)仄仄既可。七方律诗仄起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若是仄起不入韵式,则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既可。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若是平起不入韵式,则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既可。以上仅为每句中的平仄格律。括号里的字大体上是可平可仄,即诗中常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应注意避免孤平孤仄。律诗的格律和绝句是一样的。只是绝句只有四句,而律诗则至少为八句,且第三句和第四句要求对仗,第五句和第六句也必须对仗。相对绝句来说,律诗难写多了。绝句第一句和第二句平仄相对,第二句和第三句平仄相粘,第三句和第四句平仄相对。律诗的平仄相对和相粘前四句和绝句是相同的,在第四句和第五句是平仄相粘,第五句和第六句平仄相对,第六句和第七句平仄相粘,第七句和第八句平仄相对。每一句的平仄,只要根据第一句的平仄来推就得出来了。以上有错误之处,还请指正!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一点绝句律诗的常识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563 头衔:腐朽之儒 工分:139103
/ 排名:673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士兵外传的发言:云先生真的是水深不急,人深不语,满腹才识却毫不张扬。实在是学生所敬佩之人,可惜哪,就是不肯常来花园子里发帖。。。。。不是不语,是不够深,是怕出错,是怕板砖……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7937 头衔:颖川游子 工分:887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的说道没有错,示例也是对的,是学究型的,对半瓶子醋、菜鸟乃至老刀客都是一湾清水。&以下是引用Alven的发言:其实古代格律诗的格律规则,是依据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律来制定的,只适用于规范古人的诗歌。
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比古代有了较大的变化,所以现代诗歌的格律问题就不能死套古代的格律规则,而应该以现代汉语发音为准。
个人以为,关于古代格律规则没必要这么死板,不可不要也不可全要,一首现代的格律诗,只要没有诸如“孤平”、“三平”这样严重影响诵读效果的格律的大错,就可以接受。极是,极是。源于古,不能殉古。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6313 工分:9112
左箭头-小图标
云先生真的是水深不急,人深不语,满腹才识却毫不张扬。实在是学生所敬佩之人,可惜哪,就是不肯常来花园子里发帖。。。。。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3013 头衔:常乐苑主人 工分:115133
/ 排名:8566
左箭头-小图标
同意同意不要客气多写点总是好的我们也能多学点有时候自己是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的看看大家的作品有益当然——一般我得了好处是偷偷的不说又:老杜的诗实在耐读。就是没时间细读。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0162 工分:326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云大风轻的发言:
汗,别叫我老师,在古人光辉灿烂的成就面前我们都是学生,能够学到多少端在个人努力和悟性,而有些自己的见解就更难得了。学术上的争论多多益善,不过这格律之争也非一朝一夕了,见仁见智,自己认为对的就去做,作出成绩才能被认可。所以,这样的辩论我现在不太参加,因为我现在一事无成,朋友们赏些薄面也实在令我惭愧得很。
格律常识的帖子以前这坛子里有很多,其中以楚云飞的为代表,很详细。至于诗词成就不错的,这坛子里也不乏人才,有些至今仍然活跃。坛子里要的是人气,是百花齐放,并不是一家的标准,大家本着相互切磋的态度就好了。
最近俗务缠身,实在没心情吟风弄月,何况风轻才浅,即使有闲也灵感不多,勉强做出来又怕被讽无病呻吟,所以只好撮笔,只怕要令兄弟失望了。
“云大风轻”,您哪,您这名跟您的度很配。真是水深不急,人深不语。满腹才识却毫不张扬,您过谦了!不过您处理好了缠身事务还得写啊,不能搁笔的!我可不想失望,我想我不会有失望的。多些时日无防!呵呵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563 头衔:腐朽之儒 工分:139103
/ 排名:673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汗,别叫我老师,在古人光辉灿烂的成就面前我们都是学生,能够学到多少端在个人努力和悟性,而有些自己的见解就更难得了。学术上的争论多多益善,不过这格律之争也非一朝一夕了,见仁见智,自己认为对的就去做,作出成绩才能被认可。所以,这样的辩论我现在不太参加,因为我现在一事无成,朋友们赏些薄面也实在令我惭愧得很。格律常识的帖子以前这坛子里有很多,其中以楚云飞的为代表,很详细。至于诗词成就不错的,这坛子里也不乏人才,有些至今仍然活跃。坛子里要的是人气,是百花齐放,并不是一家的标准,大家本着相互切磋的态度就好了。最近俗务缠身,实在没心情吟风弄月,何况风轻才浅,即使有闲也灵感不多,勉强做出来又怕被讽无病呻吟,所以只好撮笔,只怕要令兄弟失望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8819 头衔:水源翠石 工分:43149
左箭头-小图标
&好个“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
只是不知兄台所言,何为“剑”,何为“气”。在下愚见,
只是在下有疑问:剑者,形也,其形几何?
依据本帖讨论的主题,我只能认为“剑”单指“格律诗的格律规则”。
诚然,剑者,形也;气者,神也。然神者,诗之神也,非剑之神也。
剑者,形也,其形几何?曰:其形无穷。
&诗词在我看有其两面性,即叙事抒情,与其音乐性。
归类的话,意境文藻,应为前者,而格律规矩则是后者。
其实两者密不可分,所差者,偏重不同而已。
敢把两者比为金庸《笑傲江湖》中的华山派的剑气之争。
乍看来叙事抒情有其实用的现实价值,是为气,而音乐性则是末端载体,是为剑
我看则不然,文藻辞令,千变万化,意境高下,也应人而异,应为剑。
虽有五音之变,不能穷其声之说,毕竟有五音为据,有理可循,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处,正是在此。
所以格律规矩才是气。
&依据本帖讨论的主题,我只能认为“剑”单指“格律诗的格律规则”。
看来兄台有所误会,我全篇讲的就是律诗,兄台所指,余诚不以为然。
我推崇杜甫,可参见我文中字句
&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入化。
&呵呵,兄台关于李杜的论述犹为精彩,但问题也在这里。
“李白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古体诗、乐府诗并不是格律诗,并没有格律诗那样严格的格律要求。
“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生民疾苦的诗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等都属于古体诗,不是格律诗。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长诗,篇幅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格律诗。我在原来的帖子里已经说过,因为格律诗的创作难度过大、格律要求过高的原因,我国并没有一首优秀的“长律”,格律诗也可以写成长诗,但要在长篇幅的范围内既保证格律规则、又要有流畅的行文、还要有优美的意境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白也好、杜甫也好、白居易也罢,这些留下过出色的长诗的诗人他们出色的长诗作品都不是格律诗。
呵呵,所以这些作品都是没有格律诗的“形”,它们的形式比格律诗远为自由,除了压韵以外,几乎没有其它的格律要求。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格律诗的“形”——也就是“剑”,并非是必须的,云大兄说:“得其髓而忘其形”,盖是言也。
兄台后段所诉,其实与兄弟可谓殊途同归,“得其髓而忘其形”,与“尽其理,破其规”,所差几何?我当初写那沙发帖,就是惋惜楼主,常以格律责人诗词,有矫枉过正的倾向。有好诗词,便用宽容的心态,观诗者的心情,体会词句中的意境,不是很好么?话又说回来,即自定为律,而名实不副时,也难自诩万全,兄台意下如何?
引我坛中宿言,且看我意。
&&以下是引用隐隐笙歌的发言:七律:散步遇雨
傍晚悠闲入小园,草绿花红一顾间。
近听蝉鸣枝柳处,远看小犬嬉犹酣。
一声惊雷排云上,平地风尘起半天。
快步只向家中去,乱打窗帘雨毵毵
楼主:第一句傍晚悠闲入小园平仄格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第二句依照七律格律就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两句平仄相对,而此处第二句平仄格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与第一句完全相同.此处一错全诗的平春相粘平仄相对句句皆错!不能算作七律了.呵呵,请楼主参考一下七律格律再做修改方能算为好作!
果然无欲则刚。
&cuidehai 的回复节选
至于章法平仄嘛,我知道个要押韵,还知道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写的时候还是要看一下的,更多就不懂了。
从来不说自己写的是“绝”是“律”,能合规矩的是运气,不合规矩的都是“古风”。。。嘿嘿,惭愧中。。。。。。。
正是所谓,但得抒发胸中意,何必句句划尺量。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0162 工分:326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云大风轻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徐亦心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硌石的发言:可是查先生高明,最后还是让令弧冲习得佛门易筋经,修成正果。
可见这气,即规矩的重要性了。
其实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
我不这样看呀,格律规矩之类,只是末节,意境文采才是根本。
如果用七剑二宗来比较的话,意境偏于内功类似气宗,文采偏于外类似剑宗。格律规矩没那么重要吧。
善哉斯言!
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所闻。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
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商君书.更法》
变法亦有法,非不屑法,是法不宜!
所谓变者,是旧法求新法,无旧法何来新法,无旧法又何言变法?
知其法,固步于法,不合于时,拘法者;
无知于法,非变法,非制法,无法者;
法熟于心,知所以法,法运于外,适于时,善法者
吾未深究法而言法,妄言法,贻笑方家
&以下是引用云大风轻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硌石的发言:可是查先生高明,最后还是让令弧冲习得佛门易筋经,修成正果。
可见这气,即规矩的重要性了。
其实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
我不这样看呀,格律规矩之类,只是末节,意境文采才是根本。
如果用七剑二宗来比较的话,意境偏于内功类似气宗,文采偏于外类似剑宗。格律规矩没那么重要吧。
查先生之法说,不在剑气之分,在独孤九剑,得其髓而忘其形;还在太极,学法而忘法,是法之极!去老师也来垂阅了。呵呵,以前还不知道痴不大来也是您,最近还有诗赏吧?快点哦!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9417 头衔:一人军团 光杆司令 工分:2707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惊天我是谁的发言:我想规矩一定是要的
经常所争论的无非是到什么程度而已
现代汉语有新的发展
格律诗很可能要有一个阶段性的质的跃变
但是在未明确的情况下
我个人意见是这样:
你自己是完全遵循近体诗词的,就遵守古韵;如果你是进行改革,插入普通话的,还请方便时说明,以免误导;如果你是完全不讲究格律的,你注明新诗
不要在一首诗词中一会儿依古韵一会儿新韵,那就不好说了
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花园是一个轻松的范围
一般多半是有什么疑问,大家说出来互相帮助而已
多言。
见笑。
小猪兄的观点算是全面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9417 头衔:一人军团 光杆司令 工分:2707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cuidehai的发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平时诌首诗,填首词,虽然不通韵律,也都要寻其规据,否则就改写白话文,现代散文了。写出来诗便是不好,但得诉我心怀,也不去执著。这是我个人的所谓,尽其理,破其归。
我因为见各位见解高明,竟插不进嘴去,在此借题自嘲,其中尴尬汗颜,还望各位明白。
诗词从诗经起就是乐曲的歌词,经汉魏,到隋唐,宋元,明清演化今天,其本质我想还没有变,脱离了其音乐性,就不成为诗词了。何况便是今天也称诗歌。
楚辞汉赋,起五言七言古诗之先河,到了盛唐更是将其变得完善,系统。
我讲要尽其理,破其规。而后又要回到规矩,也可理解为不破不立的道理。
诗歌发展到今,都是承前启后而来,其中变革,又岂止一次两次?
这剑气之争,我再用一下,这次李白是剑,杜甫是气。
李白杜甫都是唐朝诗歌艺术的最高典范。两人相差11岁,分别代表了盛唐和安史之乱的时代。
李白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
更敬佩他的想象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象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象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这里两段引用了中华文化史中的话)
再看杜甫,索性都贴出来下摘中华文化史。
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生民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入化。像《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等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象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看过两人的比较,再的拉回到我剑气的水平,李白是将剑,发挥到了极致,不是没有气,而是更重剑。而且境界高到用气无法驾驭的地步。
杜甫则是将气练到登峰,不是没有剑,而是更重气。修成了正果。
而今天我们在论的诗词多时民间毛诗的流派,要看官家正统,已经没有几个人懂了。随便翻看明清各派的诗词,
其炼字用典的程度,不是我能理解的了的。为了一个看上去不怎么样的诗,可以引典百篇,一个字,也能弄出几十个出处。说的有点极端,可是这种现象是到处可见的。不是说不好,是说我不懂。大多数的时候,是连名字都没有听过,见过的。
佩服初唐的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写得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深感我心。
还是那句话,其实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
其中的深浅消长,只好由各人自己去悟了。
这里补一句,深浅由功力,消长论剑气,非是要两立,各人心头意。
一点浅见,长者见笑了。
好个“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只是不知兄台所言,何为“剑”,何为“气”。在下愚见,剑者,形也;气者,神也。只是在下有疑问:剑者,形也,其形几何?依据本帖讨论的主题,我只能认为“剑”单指“格律诗的格律规则”。呵呵,兄台关于李杜的论述犹为精彩,但问题也在这里。“李白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古体诗、乐府诗并不是格律诗,并没有格律诗那样严格的格律要求。“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生民疾苦的诗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等都属于古体诗,不是格律诗。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长诗,篇幅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格律诗。我在原来的帖子里已经说过,因为格律诗的创作难度过大、格律要求过高的原因,我国并没有一首优秀的“长律”,格律诗也可以写成长诗,但要在长篇幅的范围内既保证格律规则、又要有流畅的行文、还要有优美的意境是不可能的。所以李白也好、杜甫也好、白居易也罢,这些留下过出色的长诗的诗人他们出色的长诗作品都不是格律诗。呵呵,所以这些作品都是没有格律诗的“形”,它们的形式比格律诗远为自由,除了压韵以外,几乎没有其它的格律要求。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格律诗的“形”——也就是“剑”,并非是必须的,云大兄说:“得其髓而忘其形”,盖是言也。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9417 头衔:一人军团 光杆司令 工分:2707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云大风轻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徐亦心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硌石的发言:可是查先生高明,最后还是让令弧冲习得佛门易筋经,修成正果。
可见这气,即规矩的重要性了。
其实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
我不这样看呀,格律规矩之类,只是末节,意境文采才是根本。
如果用七剑二宗来比较的话,意境偏于内功类似气宗,文采偏于外类似剑宗。格律规矩没那么重要吧。
善哉斯言!
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所闻。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
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商君书.更法》
变法亦有法,非不屑法,是法不宜!
所谓变者,是旧法求新法,无旧法何来新法,无旧法又何言变法?
知其法,固步于法,不合于时,拘法者;
无知于法,非变法,非制法,无法者;
法熟于心,知所以法,法运于外,适于时,善法者
吾未深究法而言法,妄言法,贻笑方家
呵呵,各位文言功夫了得,又犹以云大兄为巨擘!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0162 工分:3265
左箭头-小图标
惊天我是谁:我个人意见是这样:你自己是完全遵循近体诗词的,就遵守古韵;如果你是进行改革,插入普通话的,还请方便时说明,以免误导;如果你是完全不讲究格律的,你注明新诗同感,回一个!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8819 头衔:水源翠石 工分:43149
左箭头-小图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平时诌首诗,填首词,虽然不通韵律,也都要寻其规据,否则就改写白话文,现代散文了。写出来诗便是不好,但得诉我心怀,也不去执著。这是我个人的所谓,尽其理,破其归。我因为见各位见解高明,竟插不进嘴去,在此借题自嘲,其中尴尬汗颜,还望各位明白。诗词从诗经起就是乐曲的歌词,经汉魏,到隋唐,宋元,明清演化今天,其本质我想还没有变,脱离了其音乐性,就不成为诗词了。何况便是今天也称诗歌。楚辞汉赋,起五言七言古诗之先河,到了盛唐更是将其变得完善,系统。我讲要尽其理,破其规。而后又要回到规矩,也可理解为不破不立的道理。诗歌发展到今,都是承前启后而来,其中变革,又岂止一次两次?这剑气之争,我再用一下,这次李白是剑,杜甫是气。李白杜甫都是唐朝诗歌艺术的最高典范。两人相差11岁,分别代表了盛唐和安史之乱的时代。李白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更敬佩他的想象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象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象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这里两段引用了中华文化史中的话)再看杜甫,索性都贴出来下摘中华文化史。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生民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入化。像《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等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象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看过两人的比较,再的拉回到我剑气的水平,李白是将剑,发挥到了极致,不是没有气,而是更重剑。而且境界高到用气无法驾驭的地步。杜甫则是将气练到登峰,不是没有剑,而是更重气。修成了正果。而今天我们在论的诗词多时民间毛诗的流派,要看官家正统,已经没有几个人懂了。随便翻看明清各派的诗词,其炼字用典的程度,不是我能理解的了的。为了一个看上去不怎么样的诗,可以引典百篇,一个字,也能弄出几十个出处。说的有点极端,可是这种现象是到处可见的。不是说不好,是说我不懂。大多数的时候,是连名字都没有听过,见过的。佩服初唐的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写得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深感我心。还是那句话,其实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其中的深浅消长,只好由各人自己去悟了。这里补一句,深浅由功力,消长论剑气,非是要两立,各人心头意。一点浅见,长者见笑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563 头衔:腐朽之儒 工分:139103
/ 排名:673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硌石的发言:可是查先生高明,最后还是让令弧冲习得佛门易筋经,修成正果。
可见这气,即规矩的重要性了。
其实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
我不这样看呀,格律规矩之类,只是末节,意境文采才是根本。
如果用七剑二宗来比较的话,意境偏于内功类似气宗,文采偏于外类似剑宗。格律规矩没那么重要吧。
查先生之法说,不在剑气之分,在独孤九剑,得其髓而忘其形;还在太极,学法而忘法,是法之极!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563 头衔:腐朽之儒 工分:139103
/ 排名:673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徐亦心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硌石的发言:可是查先生高明,最后还是让令弧冲习得佛门易筋经,修成正果。
可见这气,即规矩的重要性了。
其实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
我不这样看呀,格律规矩之类,只是末节,意境文采才是根本。
如果用七剑二宗来比较的话,意境偏于内功类似气宗,文采偏于外类似剑宗。格律规矩没那么重要吧。
善哉斯言!
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所闻。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
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商君书.更法》
变法亦有法,非不屑法,是法不宜!所谓变者,是旧法求新法,无旧法何来新法,无旧法又何言变法?知其法,固步于法,不合于时,拘法者;无知于法,非变法,非制法,无法者;法熟于心,知所以法,法运于外,适于时,善法者吾未深究法而言法,妄言法,贻笑方家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3013 头衔:常乐苑主人 工分:115133
/ 排名:8566
左箭头-小图标
我想规矩一定是要的经常所争论的无非是到什么程度而已现代汉语有新的发展格律诗很可能要有一个阶段性的质的跃变但是在未明确的情况下我个人意见是这样:你自己是完全遵循近体诗词的,就遵守古韵;如果你是进行改革,插入普通话的,还请方便时说明,以免误导;如果你是完全不讲究格律的,你注明新诗不要在一首诗词中一会儿依古韵一会儿新韵,那就不好说了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花园是一个轻松的范围一般多半是有什么疑问,大家说出来互相帮助而已多言。见笑。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2090 工分:7102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硌石的发言:可是查先生高明,最后还是让令弧冲习得佛门易筋经,修成正果。
可见这气,即规矩的重要性了。
其实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
我不这样看呀,格律规矩之类,只是末节,意境文采才是根本。
如果用七剑二宗来比较的话,意境偏于内功类似气宗,文采偏于外类似剑宗。格律规矩没那么重要吧。
善哉斯言!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所闻。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商君书.更法》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3340 工分:26877
左箭头-小图标
可是查先生高明,最后还是让令弧冲习得佛门易筋经,修成正果。可见这气,即规矩的重要性了。其实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我不这样看呀,格律规矩之类,只是末节,意境文采才是根本。如果用七剑二宗来比较的话,意境偏于内功类似气宗,文采偏于外类似剑宗。格律规矩没那么重要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5977 工分:2592
左箭头-小图标
就为探讨诗词格律而已,何必弄的剑拔弩张多谢楼主!如再争论不休,都罚去治水去,罚你们也三过家门而不得入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8819 头衔:水源翠石 工分:43149
左箭头-小图标
我当谨言自警,先道歉。只是楼主可知九级伤残为何物?便是说因为不懂格律,而难登大雅之堂,也足以表达楼主惋惜之情。这个九级伤残用的让人叵测,楼主诗词炼字都有功底,如此突兀的用词,让人吞声气结。哎,何止气结,如今气苦。我行事作风,也许颇惹人反感,呵呵这个颇也用的不好,应该是非常。但看自家门庭冷落,也有自知之明。用不着说反语,本是戏弄文字,笑谈文章,楼主真的多心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0162 工分:326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cuidehai的发言:同意楼上。
没有对楼主姿意吹捧,楼主当得。
我做事行文,皆讲先扬后抑,以此读我文章,当知我所言何意。
剑气之论,都是烟雾,想说的不过六个字:尽其理,破其规。
楼主行事严谨,见解独到,是真的佩服,只希望不要矫枉过正,过犹不及而已。只希望不要矫枉过正,过犹不及而已。同意!只是希望楼上有话直说本人不欣赏拐弯抹角,“过谦了,能惜才惠帖,这份胸襟,就已经让人心折。九级伤残,用的阴损。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而为?观之让人气结。兄弟在近日言行招摇,哗众取宠,兄台要夺此冠,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不喜欢反语,说在下阴损,实难接受,讨论诗词,不应有人身攻击,希望楼上谨言。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8819 头衔:水源翠石 工分:43149
左箭头-小图标
同意楼上。没有对楼主姿意吹捧,楼主当得。我做事行文,皆讲先扬后抑,以此读我文章,当知我所言何意。剑气之论,都是烟雾,想说的不过六个字:尽其理,破其规。楼主行事严谨,见解独到,是真的佩服,只希望不要矫枉过正,过犹不及而已。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9417 头衔:一人军团 光杆司令 工分:27071
左箭头-小图标
其实古代格律诗的格律规则,是依据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律来制定的,只适用于规范古人的诗歌。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比古代有了较大的变化,所以现代诗歌的格律问题就不能死套古代的格律规则,而应该以现代汉语发音为准。个人以为,关于古代格律规则没必要这么死板,不可不要也不可全要,一首现代的格律诗,只要没有诸如“孤平”、“三平”这样严重影响诵读效果的格律的大错,就可以接受。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0020 工分:21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cuidehai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bslsl的发言:这几天看了兄台的大作和评论,很是佩服。
观其文则中规中据,意境高深,深得其中三昧。
察其言则刚直不阿,分析精到,颇显学者沉着。
呵呵,兄台一席褒奖在下委实受宠若惊受之有愧!本人虽然非常喜好老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学瑰宝----诗词、对联等等,可专业知识却非常浅薄,也无见地,在此发文颇有哗众取宠之感。近日来到中国文化看见许多网友也有此爱好,有许多文采飞扬词藻华美意境清新的好诗词,却因不懂格律而成了九级残废实在可惜。故忍不住而发此帖,意在给那些初学者一点参考。只是 常识,而且是 一点。还需要大家共同发扬我国古老的文化精髓。
楼主马甲还真多,不知道真身是何人。
过谦了,能惜才惠帖,这份胸襟,就已经让人心折。
九级伤残,用的阴损。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而为?观之让人气结。
兄弟在近日言行招摇,哗众取宠,兄台要夺此冠,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楼上终于不再姿意吹捧而吐真言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8819 头衔:水源翠石 工分:4314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bslsl的发言:这几天看了兄台的大作和评论,很是佩服。
观其文则中规中据,意境高深,深得其中三昧。
察其言则刚直不阿,分析精到,颇显学者沉着。
呵呵,兄台一席褒奖在下委实受宠若惊受之有愧!本人虽然非常喜好老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学瑰宝----诗词、对联等等,可专业知识却非常浅薄,也无见地,在此发文颇有哗众取宠之感。近日来到中国文化看见许多网友也有此爱好,有许多文采飞扬词藻华美意境清新的好诗词,却因不懂格律而成了九级残废实在可惜。故忍不住而发此帖,意在给那些初学者一点参考。只是 常识,而且是 一点。还需要大家共同发扬我国古老的文化精髓。
楼主马甲还真多,不知道真身是何人。过谦了,能惜才惠帖,这份胸襟,就已经让人心折。九级伤残,用的阴损。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而为?观之让人气结。兄弟在近日言行招摇,哗众取宠,兄台要夺此冠,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哈哈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0020 工分:214
左箭头-小图标
这几天看了兄台的大作和评论,很是佩服。观其文则中规中据,意境高深,深得其中三昧。察其言则刚直不阿,分析精到,颇显学者沉着。
呵呵,兄台一席褒奖在下委实受宠若惊受之有愧!本人虽然非常喜好老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学瑰宝----诗词、对联等等,可专业知识却非常浅薄,也无见地,在此发文颇有哗众取宠之感。近日来到中国文化看见许多网友也有此爱好,有许多文采飞扬词藻华美意境清新的好诗词,却因不懂格律而成了九级残废实在可惜。故忍不住而发此帖,意在给那些初学者一点参考。只是 常识,而且是 一点。还需要大家共同发扬我国古老的文化精髓。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8819 头衔:水源翠石 工分:43149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过了两日没人来。我又来坐回沙发。莫怪莫怪。这几天看了兄台的大作和评论,很是佩服。观其文则中规中据,意境高深,深得其中三昧。察其言则刚直不阿,分析精到,颇显学者沉着。我这是大刀定在关府售,弄锯偏给鲁班听。借宝地谈谈我对诗词的浅见。诗词在我看有其两面性,即叙事抒情,与其音乐性。归类的话,意境文藻,应为前者,而格律规矩则是后者。其实两者密不可分,所差者,偏重不同而已。敢把两者比为金庸《笑傲江湖》中的华山派的剑气之争。乍看来叙事抒情有其实用的现实价值,是为气,而音乐性则是末端载体,是为剑我看则不然,文藻辞令,千变万化,意境高下,也应人而异,应为剑。虽有五音之变,不能穷其声之说,毕竟有五音为据,有理可循,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处,正是在此。所以格律规矩才是气。这两者之争,正如华山派正堂高挂的匾额一样,是“剑气冲霄”还是“浩然正气”(这个没记清,错了再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笑》中有段评剑气之争的对话,忘了是岳不群,还是风清扬了,是讲华山弟子练剑,十年中剑宗弟子进步迅速,而气宗则因练气,难有见地。可在二十年后,气宗的弟子则突飞猛进,已可与剑宗比肩,再往后,则剑宗的弟子如不练气,则再也不是气宗的对手了。可是令狐冲全无内力,但凭悟性,挥洒独孤九剑,也可剑傲江湖,可谓尽其理,而破其规,得到任大先生的敬佩。可是查先生高明,最后还是让令弧冲习得佛门易筋经,修成正果。可见这气,即规矩的重要性了。其实有剑无气伤其品,有气无剑失其神。其中的深浅消长,只好由各人自己去悟了。一点浅见,长者见笑了。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8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一点绝句律诗的常识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句律诗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